查看原文
其他

叶浅予:“用速写留住生命!”

人生不长,需要懂点艺术,关注020,持续接收好文章

叶浅予,

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前身)第一届副院长、院委


1946年,上海,叶浅予赴美前家庭合影,

后排右一为叶浅予,右二为戴爱莲


1949年,叶浅予、戴爱莲和叶明明于北平住所 



著名国画家、叶浅予的高徒卢沉,

1997年在叶浅予诞辰90周年之际,

写出《叶浅予的速写艺术》一文,

在他看来,

叶老一生的艺术实践,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块:

漫画、速写、中国画。

在这三种艺术实践中,

速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速写不仅是叶老艺术实践的重要方面,

同时,

也是叶老艺术成就的坚实基石。

漫画和中国画的成就都离不开速写这个基础。”



叶浅予任《时代画报》主编 



叶浅予没有经过正规的造型基础训练。

从18岁(1925年)休学,

到上海谋生,

画广告、画漫画、画插图、设计花布图案、画舞台布景,

直到画《王先生》的头几年(1929-1935年),

都是凭记忆和想象来起稿和造型,

在谋生中逐步积累起造型技能。



1945年重庆叶浅予、戴爱玲与众人合影



叶浅予自己回忆,

开始画速写是在1935年。

那年与访问上海的墨西哥漫画家珂佛罗皮斯相识。

见他身上经常带着小本本,

记录他在旅行中所见的各种形象,

作为创作素材,

叶老也拿起了速写本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

直接的收获是提高了长篇漫画创作《王先生》、

《小陈留京外史》中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真实性。

1935年北游回来,

还出了一本《浅予速写集》。

在60年前,

那时他才20多岁。

叶老早年主要画漫画,

40年代转向中国画。

画漫画、中国画都有明显的阶段性,

唯有画速写,伴随他一生。



叶浅予生活照



1943年夏,

叶浅予以战地记者的名义在印度西部住了4个月,

奇特的异国风光,

丰富多彩的集市,

对比鲜明的各式人物,

激发了他的作画热情,

画了大量的印度舞蹈形象和印度风光写生作品。

这是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

以至叶老在40年后编《印度风情》速写集时,

往事历历在目,

仍感新鲜。

他用的是一种很粗的铅笔,

有的像是用炭精棒画的,

线面结合,

用笔洗练、简洁,

对比近现代美术强烈,

造型概括夸张,

每一个笔触充满了果断和自信。



1947年,叶浅予归国前在戴爱莲家乡特立尼达举办画展


1946年,叶浅予留美期间在旧金山的住所内



五六十年代,

是叶浅予水墨画创作的高峰期,

也是速写最多产的时期。

叶浅予喜欢穿一件劳动布上装,

大口袋里装着好几本画速写用的“拍子簿”,

拍子本并不大,

一本二十来页,

画完一本接着画第二本。

1958、1959年,

平均每天可以画二三十页。

最高记录在十三陵水库,

一天画过五十多页。

叶浅予的速写数量多得惊人,

立柜底层的大抽屉里,

塞得满满的全是速写本。



1953年,叶浅予与女儿叶明明 


叶明明的“父亲叶浅予的速写与人生”里写,

父亲叶浅予经常讲:

“我认为光靠速写不行,

那会被速写拘束住,

约束了想像力。

速写的同时,一定要讲感受。”


叶浅予“文如其人”。

郁风在《叶浅予倒写回忆录》中有这样的描述:

“他写自己,

既不渲染吹牛,

也不故意谦虚;

他写朋友,

既不美言抬举

也不刻薄嘲讽;

而是把自己对那人最本质的感觉和看法说出来。

写‘文革’,

只是当时的真情实感,

没有事后的批判,

甚至也没有受害者的控诉,

一切留给读者感受。

(文章)别致就在于:

正如八十年以上的老酒,

味醇而厚,

不带水分,

货真价实。



叶浅予生活照


“叶氏速写”欣赏


印度妇人

28X21cm

1943年


康定舞步

16×11cm


江南水乡之二

20.5x31.5cm


印度集市四幅之二

14×10cm


印度集市四幅之三

17×12cm



印度集市四幅之四

17×12cm


印度儿童

19×12cm


苦行僧

17×12cm


川康道上牧民

17×10cm


康定街上锅魁铺

18×11cm


青城道士

17×11cm


青城滑竿夫

17×11cm


川剧演员四帧之三

17×11cm


川剧演员四帧之四

14×12cm


汉族秧歌

25×18cm


汉族舞蹈两帧之一

25×18cm


汉族舞蹈两帧之二

25×18cm


扑蝶舞

25×18cm


写生的师生

28×23cm


延边长鼓

66.5×44cm


江南水乡之二

20.5×31.5cm


江南水乡之八

20.5×31.5cm


甘南风光之一

20.5×31.5cm


甘南写生(带色)

25×36cm



《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
主管: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岭南美术出版社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71

常年征稿、征订,索样报后台留言


更多热读(点击直接阅读)

林风眠黄宾虹傅抱石张大千齐白石李可染石鲁高剑父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黄胄关良赖少其陆俨少叶浅予程十发杨之光宋雨桂吴大羽姜今卢沉崔子范王学仲李叔同陈卓坤陈望邱思泽高永坚董克俊李宝峰苏天赐林丰俗潘喜良刘斯奋杨福音苏百钧黎明莫肇生陈炳佳林墉陈新华董希源陈金章袁武马顺先蒋兆和张蓉叶其嘉陈大羽林散之徐章曹宝麟孙晓云陈永正许鸿基于右任麦华三林蓝戴士和俞晓夫周刚贾科梅蒂袁炽彬张志祥刘三齐范迪安郑鹤芝邹传安张铁威李苦禅金城江汉城塞尚任伯年萧朗吴长江潘天寿潘行健李家馨史国良杨晓阳白羽平方向王镛曾宪锦曾振伟刘勃舒孔维克苏华陈子毅方土梁江苏小华孙其峰叶献民胡一川丰子恺梁善刘昌潮王孟奇潘梦露陈丹青于小冬何婉薇杨峻尉晓榕王西京梁如洁罗寒蕾方楚雄杨尧刘绍荟张闯吴正斌刘济荣吴山明詹鸿昌陈衍宁梁世雄涂国喜郭振山潘建民马波生杨佩璇杨长槐石虎陈钧德司徒绵区广安王琨李晓林陈安健田黎明刘巨德吴作人王肇民贾博鸿杨秋人刘其敏蚁美楷

刘济荣:生在牛村认牛命,只识画牛不吹牛

全国美展金奖得主詹鸿昌:美美的100幅人体速写,美感十足!

陈衍宁笔下100幅绝美油画里的中国女性,一饱眼福

吴山明:画画要有一点“狂”气、“狠”劲

涂国喜:用自己的热忱、思绪和对自然的关注而创作

杨长槐:画出水的生命力

杨佩璇:我画画只是一种爱好,仅此而已

马波生:都市水墨的开拓者

吴正斌:不装、不争和不跟

潘建民:我画游鱼

这样的色彩静物才叫经典——郭振山水粉静物

020艺术观察2018年200篇精华推送汇总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

商务合作、转载事宜请在后台留言

广州541794294@qq.com(微信)

深圳517172580@qq.com(微信)

如果您有意收藏平台推介的艺术家作品

请在页面右下角留言,我们将及时联系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