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p3112rt3nz2
《百家姓》
第35集
黄圣松教授主讲2017年4月6日
今天我们再接着往一百四十二个姓氏童姓,从这个姓氏我们继续往下讲。童这个姓氏在中国大陆没有进入到百大,在台湾有排到九十七。黄帝有一个儿子名字叫颛顼。颛顼这一位古帝王我们已经陆陆续续讲过好多遍了。颛顼其中又有一个儿子名字叫做老童。相传老童声音很宏亮,所以颛顼很喜欢老童。很多人都认为说,声音宏亮代表他气血很畅旺,而且男子汉讲话就应该宏亮,要能够有威武的形态,这是古人对于男子的一种期许。所以颛顼也因为老童声音宏亮,长得又高大威武,所以很喜欢他。老童的子孙就有一支以老童的童为姓氏。也就变成现在我们童姓的主要来源。除了这一支之外,还有另一支的来源是春秋时代,晋国有一位大夫名字叫做胥童。因为胥童后来被奸臣所害,所以家人就被追杀,为了要躲避仇家的追杀,于是他们就被迫离开晋国,然后又改胥姓为童姓,把胥童的童把它拿来当作姓氏。所以这也变成是另外一支童姓的来源。我们看到童姓的历史名人,一定要谈到的这一位,这一位叫做童贯。童贯我们看到他是北宋很重要的人物,不过这个重要是负面表列的重要,因为他是北宋所谓的六贼之一。六贼顾名思义就是国家的蠹虫,国家的贼虫。他是一位宦官,他自己跟蔡京两个人可算是狼狈为奸。因为他自己在宫廷里面接近权力核心,所以他跟宋徽宗就很亲近。也因为宋徽宗是一个艺术家,他不是一个很好的帝王,他是一个艺术家的性格,所以他的瘦金体写得很好,而且他也画画,也画得很好,所以在中国古代的书法史绘画史上,宋徽宗是很重要的一位艺术家,是一个里程碑。因为宋徽宗是画家,所以他希望能够广搜天下的这些书品、画品,所以就由童贯先去帮他在民间搜刮。也因为帮助宋徽宗搜刮很多的珍奇异宝,所以得到了重用。因此他就藉着权位帮助蔡京争取了所谓的宰相职务。蔡京当然因为藉着童贯上位,所以他当然要回报童贯,所以就推荐他为西北监军,而且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几年。先前我跟大家报告过,我们宋朝的体制里面,主管军事国防的那个部门就叫做枢密院。所以居然由宦官来担任枢密院的长官,所以执掌了兵权,而且长达二十多年。当时北宋虽然说还算是可以维持一定的局面,但是西北边跟东北边都有强大的边患。西北边就是先前跟大家报告过的西夏,西夏它最特殊的就是西夏文,那个西夏文长得很像汉字,很多汉字的偏旁都把它拆解,然后重组,所以西夏文看起来像汉字,可是我们一个字都看不懂,那个是西夏。童贯就去负责西北的军务,而且他不是真的去领兵打仗,他的工作叫做监军。什么叫做监军?领兵打仗的元帅将军,都还要看这个监军的脸色来办事,因为所谓的监军,其实就是皇帝派到军事前线去,去监督元帅将军的眼线。所以一个宦官他掌握了军权,可是他并不能够打仗,可是因为他是宋徽宗的亲信,所以就掌控了军务。东北边的边患是哪一个国家?就是辽国,后来辽国又被金国所取代。所以后来整个北宋就被金人的铁蹄给攻破了,所以北宋的朝廷就匆匆南下,在历史上面我们就把它叫做南宋。所以北宋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风光,物质文明达到高峰,可是其实充满了隐忧。因为童贯跟蔡京两个人是狼狈为奸,所以当时人就称蔡京为公相,这个相是宰相的意思,称童贯为媪相。媪是什么意思?媪是老太太,就是女性的意思。一个是公相,一个是媪相,为什么又分公还有分媪?因为蔡京是一般我们所谓的正常男性,可是童贯他是宦官,所以大家就比较用轻蔑的角度来称他,叫做媪相。由此可知,他们两个人就是作奸犯科,就是一起来干坏事,所以是狼狈为奸。后来童贯因为他主掌兵务,所以朝廷就派他要去从西北转移阵地到东北,要去防堵辽的进攻,甚至于还要反攻辽国,可是后来失败了。所以童贯后来怎么办?他就用了另外一个计谋,就是辽国的更北边的东北方,还有另外一个更强大更野蛮的势力,叫做金,所以他们就联金来制辽,后来就送了钱给金国。然后金国就帮助宋国攻灭了辽国,可是问题来了,你要求金国来帮你打辽国,感觉好像是借刀杀人,可是不要忘记了,辽国一旦攻灭之后,金国的势力就南下了,马上就跟北宋接壤了。金国又是一个更原始的民族,所以他的武功更加的剽悍,而且也完全不懂什么所谓的文明,所以他经常都是攻一个城池,只要攻下来之后就是烧杀掳掠,甚至于屠城,所以带来的杀伤力更大。所以很快的金兵他就填补了原本辽国的空间,然后就挥兵南下,所以北宋就亡国了。童贯他居然还拿这个事情来邀功,说你看燕京就是我收复的,其实根本就是金国代打帮他收复的,而且花了国家这么多的钱。所以后来到了宋徽宗被金人给掳走之后,宋钦宗即位,第一个对付的就是童贯,他就下旨将童贯处死。这样的一种状况其实历朝历代都经常看到,权倾天下的不管是阉党或者是朝臣,他们搜刮民脂民膏,可是当下在位的皇帝都是纵容,都是不予处理,然后到了他的儿子即位之后,第一个要来处理的就是这个阉党,就是这个重臣,也算是一个善恶有报,也算是一个循环。所以童贯他是一个负面表列很重要的人手,我们也可以藉这个机会,把他稍微记一下他的生平事迹。我们看到第一百四十三个姓氏颜姓。颜这个姓氏在中国大陆人口没那么多,可是在台湾排到第四十五位,也算是蛮多人口的一个姓氏。我的朋友里面、同学里面,就有好多位是姓颜。颜姓有两个起源,就是最重要的两个起源,一支是起源于曹姓。怎么说?因为周朝的时候有一个邾国,这个邾国我们先前也跟大家介绍过,邾国有一代的国君叫做邾武公,邾武公名字就叫做颜,所以当时人们又称他叫颜公,邾颜公有一支庶出的子孙,就以国君颜的名字来做为自己的姓氏。所以它是从原本邾国的国姓曹姓所派生出来的姓氏。颜姓还有另外一支起源,是起源于姬姓,时代就稍微晚一点点,跟鲁国有关。先前我们也讲过,鲁国的始封君其实应该是周公,不过因为周公在周王室里面是很重要的重臣,所以就让他留在周王室继续为朝廷办事,由周公的长子伯禽到鲁国去就封。所以伯禽的后代又有一支是他的庶子,封到了颜这个都邑,所以后来就以这个都邑名为姓氏。除了原本中国本体的汉族起源之外,颜氏也有来自于蒙古族的后代。在蒙古族里面,有一个绵延两千多年的姓氏,叫做乞颜氏。乞颜氏,当然我们在文献里面有不同的翻法,因为它毕竟是一个外语,我们把它翻译成汉字的时候有不同的翻译方式,所以我们看到下面有很多不同的翻法,也有派生出来的一些支姓。所以它算是源远流长,在蒙古族现在都还是很大宗的姓氏。因为乞颜早期在翻译的时候有一个颜字,所以蒙古族乞颜氏在汉化的过程里面,有一部分也改汉姓为颜姓。当然还有其他的姓氏,譬如说我们看到最后一行,像齐,这个祁,耳东陈,秦,也都是由乞颜氏派生出来的,改换为汉姓之后的支裔。在颜姓的堂号里面我们有一个复圣堂。谈到复圣,我们就会想到孔子的弟子颜回。颜回其实我们都知道,他是孔夫子非常钟爱的一位学生,不过很可惜颜回很早就往生了。据说他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为什么头发会全白?当然以我们现在科学的角度来解释,大概可能有几个原因:第一个,他可能是家族遗传。我们在台湾我们把它叫做少年白,有很多这种家族遗传,十几岁的年轻人头发都白了一半。再来可能就是他自己作息的问题,可能太过于操劳,熬夜,饮食不均衡,也会导致头发比较早发白。再来就是身体的疾病所导致的,它也是一种病症,一种表征。所以当你莫名其妙的头发发白,而且很快的,在很短的时间就发白得很严重,那大概就要去看医生了,就要去做体检,这可能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所引起的。什么原因导致颜回头发这么年轻就发白,不知道。所以我们也可以想像,颜回大概是太用功了,所以孔夫子这么喜欢他,颜回就是很努力,每次孔老师交代作业,他就回去很努力的把它做完,而且做到很尽善尽美。所以鲁国的国君曾经问过孔夫子,孔老师,你的学生里面有没有哪一位是你觉得最优秀的?是最好学的?孔夫子想也不想,他就直接说,就是颜回,而且他不仅好学,而且不迁怒,不贰过。光这个不迁怒就不容易,各位我们在生活上经常面遇到一些挫折的时候,不如意的时候,经常会迁怒别人,明明就是不干他的事,可是因为你心中有气,愤愤不平,要找个缺口来发泄,可能这个人就倒霉了,因为他跟你多聊了两句,然后可能一个对话不太顺利,或者是一个眼神,你觉得好像他有点怎么样,所以你就把你身上的气就发在他身上,这个就是迁怒。人人都会,只是各有比例不同。有的时候像我自己,我也经常会有这种状况,在白天在学校,尤其我们当行政工作,有的时候真的是有点委屈,以前不知道,原来当行政工作其实有它的困难,所以每次长官有了一些指示,可是又有一些困难,没有办法去化解的时候,心里面的气就带回到家里面去。带回到家里面去,当然不敢对太座发脾气,不敢对太座发脾气,那就找谁来发泄?小孩子就倒霉了。可是小孩子真是无辜,有的时候她只是多问了两句,或者是叫她去什么收拾书包写作业,她可能爱看电视,没有马上反应,然后你就会迁怒,刚刚就叫你去写作业,刚刚就叫你去整理书包了,为什么现在还坐在这边看电视?如何如何。所以你看不迁怒,小小的一个事情,可是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我们经常想,我们要修道,我们要修身养性,修什么道?修什么养性?其实那个修,我个人觉得第一步就是修脾气,你的脾气要修掉。如果你脾气都没有修掉,你说你去修道,你去做修身养性的什么样工作,我觉得那个都会让人家觉得,好像没有真正的表现在待人接物上面。所以去毛病、改脾气,这个就是我们立身处世第一个要做到的。尤其大家我们都是同修,我们都是同修,虽然说我们在不同的道场,不同的法门,其实我们也算是修行中人,所以在修行中人,这个改脾气、去毛病,这个真的很重要。所以你看颜回不容易,能够得到孔夫子的赞誉,不仅好学,而且不迁怒,不贰过容不容易?不容易,我们经常都贰过。每次发完脾气,迁怒给小孩子,小孩子就很委屈,然后心里面就觉得说,刚刚真的是不对,自己不对,怎么可以对小孩子迁怒?以后要改,要改,隔天又一样。真的不容易,所以不贰过真的是很困难。他说颜回这么的好学,这么的难得的人才,可惜怎么样?可惜很早就往生了。三十二岁往生,这是一个说法。有另外一个版本说他更早更年轻,二十七、八岁。所以这个在版本上面有一点落差。总而言之,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二十多岁,三十出头,其实在古在今都算是年轻。以我们现在来讲的话,平均寿命在台湾都已经快八十了,男性女性都快八十了,所以三十多岁真的是年轻小伙子。这么年轻就往生真的是很可惜。所以当颜回往生的时候,孔夫子也是很伤心很难过,因为他原本是希望能够把这个衣钵传给颜回,可是居然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个让他非常伤心难过。还好孔夫子晚年又有另外一位非常钟爱的学生,就是曾参,就是曾子,所以可以得到孔夫子的真传,把儒家的精神往下传递。后世我们就把儒家的四位圣哲,把他称为孔子为至圣,至圣先师;孟子是亚圣,这个我们都很熟悉;颜回是复圣,这个复就是有再的意思,再一次的意思,所谓的复圣就是,再一次的我们又见到圣哲的一个体现,所以称他为复圣;曾参是宗圣。颜回的子孙也因为后世奉颜回为复圣,所以他立的堂号叫做复圣堂。我们看到历史名人,我们来介绍几位,第一位是颜之推。颜之推他的字叫做介。这个很特别,一般我们都是,在古代,单名,然后两个字的字,名跟字的组合,一个是单一个是双,颜之推刚好颠倒,他是两个字的名字,单个字的字,这个是比较少见的。王院长请大家来做作业,一般我们在取字的时候,我想没有例外,应该大家都是取两个字的字吧,在做练习的时候,可是在古代也是如此,绝大部分都是两个字的字,单个字的字是比较少见的,像颜之推就是一个例子。颜之推最为人所熟知的事情,就是他着了一本叫做《颜氏家训》,在家庭教育的发展史上面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他把自己对于儒家典籍的吸收,融入了他对于家庭的教育概念,所以写了这本《颜氏家训》流传于后世。大部分的学者们都比较忽略了所谓家训体的文献。家训体的文献大概就是以《颜氏家训》最早,后来陆陆续续各朝各代,也都有家训体的一些文献产生。这个不算是我们主要研究的一个大方向,所以一般我们都会忽略。因为没有人特别去做,所以未来如果各位有机会要来做研究,家训体的这些典籍是值得大家来做一些开发的。再来第二位是颜师古。颜师古是很重要的一本史书作注的大师级人物。颜师古一生,他穷其毕生之力来研究《汉书》。所以在《史记》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汉书》。《史记》的重要性大家当然可以理解了,毕竟它是一部通史性质的材料,而且司马迁当年在写《史记》的时候,不要忘记了,他虽然说是领国家俸禄的史官,可是他写《史记》的时候,他可是自己来独立搜集资料,独立来撰写的,也就是说官方没有资助,他用自己私人的时间来撰成,所以毕竟他是私人的一个力量来撰写,所以材料当然尽量的搜罗,可是也没有办法非常的齐备。到了《汉书》的时候就状况不太一样,《汉书》也是四位合力来完成的。当然最重要的核心的作家是哪一位?班固。班固他的父亲班彪其实就已经开始在写了,班固在他父亲往生之后,又接着来完成《汉书》大部分的内容。所以这一段过程,他们父子两个人合力完成《汉书》的状态,就有点像当年司马迁跟他的父亲司马谈,司马谈也是开始有这个概念要来写《史记》,可是搜集的资料还没有很齐备,着手写了一点点,然后就往生了,所以由司马迁接力来写。司马迁接力来写,他其实也刚开始没有很用心的集中精神来创作,因为他还有他的公务,是一直到司马迁受到了腐刑宫刑之后,发愤著书,所以才以他后半生的力量来全力写成《史记》。可是班固不一样,班固在他的父亲接棒给他之后,他就已经投入全心全力来创作。虽然说他也是私家来创作,可是因为他时间拉得更久,拉得更长,而且他前面有《史记》可以来做参考,他搜集一些材料来补足《史记》不足的地方,所以它的完整度当然是更高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汉书》它是断代史,它是断代史,它只写西汉,所以它处理的时间没有像《史记》,从三皇五帝一路往下写到汉武帝为止,所以他只要专心处理西汉的时间就可以了,所以它的内容当然就是比《史记》也更详实,而且更丰富,所以也是一个很大部头的史书。颜师古他专心的来做注解,而且也帮它来做补足一些材料,所以可以算是毕他一生之力来完成这一部书的注解。所以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难免也会用到《史记》、《汉书》,所以颜师古算是,对我而言是很重要的一位古人,也藉这个机会跟大家推荐,如果有兴趣,可以更深入的来了解颜师古的生平事迹。好,我们来看到另外一位,颜真卿。颜真卿这个我先前跟大家报告过了,这个也是我的启蒙老师,所以要藉这个机会跟大家介绍一下。当年我写书法的时候,我记得曾经跟大家介绍过,临帖,写楷书,就是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当时我们念国小,我们也不懂,我们那位老师说,黄圣松,你看起来胖胖的,很可爱,你就去临摹颜真卿。本来刚开始我也不知道,到书局去买了字帖,跟老板说,老板我要买颜真卿的碑帖。打开来一看才发现,原来颜真卿的字是长得这样,胖胖的,肉肉的,很丰腴,看起来很饱满,很有精神。我也没有想到很多,结果隔天到了学校去,有些同学临摹柳公权,临摹欧阳询,一比才发现,柳公权的字细细瘦瘦的,难怪老师推荐我要来写颜真卿,因为是矮又肥又短,就是胖胖的,跟颜体字的风格就很接近。颜真卿他是一个书法大家,他不仅书法写得好,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朝臣。我们看到第三行。唐德宗的时候李希烈叛乱,颜真卿他身为国家的重臣,为了要以社稷为重,所以他受朝廷之命,要到李希烈叛军的大营去晓以大义,然后凛然拒贼,最后居然被李希烈处以极刑,被缢杀。所谓的缢杀就是被绞杀,绞刑,就是被勒毙了。所以也算是为国家尽心尽力,领一分国家的俸禄,就忠心来为国,为社稷苍生来办事情。所以颜真卿知道这一条路是很凶险的,可是受了朝廷的委托,他也一定使命必达。当然李希烈这个叛乱最后也是被敉平,不过颜真卿为国家奉献,留下了他最后的这个璀璨的结局,也是为后人所敬重。他的书法,他自己本身也是转益多师,也是吸收了各家之长,然后发展出自己的一个风格。所以我们在写书法的时候,初初我们都是临摹别人的字帖,其实就是打基础,打了基础之后,你临摹多家,然后你就会吸收各家所长,然后如果有自己的一个创意,逐渐就可以开展出自己的风格。所以颜真卿如此,我们现代写书法的年轻人也应当如是,因为如果你一味的只有临摹,你临摹得再好,你也不过就是颜真卿的专家,你也不过就是柳公权的专家,你没有做出自己的风格,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所以在古代我们经常都会提到,有很多所谓的拟古,在文学上面,在各种的艺术表现上面,都有所谓的拟古,模拟古人,向古人学习。可是一味的拟古到最后只是什么?只是僵化,你还是没有办法做突破。所以先前我们在介绍各个姓氏的历史名人的时候,也有提到一些文学家,他们经常都会有一些文学主张,要破除这个时代的框限,要破除去模拟古人的框限,就是希望能够在艺术的场域有所突破。这个很重要。所以我们必须藉着古人的智慧,来滋养我们自己的茁壮,可是一旦我们能够破土而出的时候,怎么样的伸展,你要长出什么样的姿态,就是我们自己的智慧,我们自己的努力了。所以颜真卿他有很多的碑帖,也是留给后世很多学习的一个典范。好,我们看到下面一个姓氏,一百四十四郭姓。郭这个姓氏在大陆是第十八大的姓氏,在台湾排名第十四。在台湾,郭姓的比例真的也很高,郭姓它是出自于姬姓,是由虢姓转变而来的。这个字大家比较少见,就念成国家的国。西周初年的时候,周武王封周文王的弟弟姬叔于虢,建立了虢国。西周末年的时候,因为虢国很弱小,被郑武公以武力攻占了,而且声称是因为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有功而受封。这个事情当然我们先前也曾经提到了,西周末年的时候,因为犬戎打进了镐京,所以当时周王室就匆忙的要东迁。东迁到东都洛阳,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洛阳,当时叫做洛邑。迁都到东都洛邑,所以后来在历史上面,我们就把往后的这段周朝称之为东周,那就是从周平王开始,算是东周的第一位周天子。郑武公就宣称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所以他就得到了这个授意,来侵占了虢国的土地。当然周平王本来是没有这个意思,郑武公也算是后来我们讲的假传圣旨,藉着这个名义来进行侵占,所以虢国就很委屈。后来周平王又去找,找到了灭亡的虢国的后代,叫做姬序,这个姬序,后来周平王又给他改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仍旧称为虢国。因为原本的故地已经被郑国所占了,所以只好再改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仍旧是称为虢国。这个虢国繁衍了几十年之后,后来又被晋国给打败了,所以后来虢国就正式的亡国了。亡国之后,虢国的国人就以国名为姓。然后就慢慢的又转变,转变为这个郭,因为音是很近的。所以在中国古代,因为字形上面经常都会有所谓的假借,假借的写法。所以就写成了这个郭,后来就流传下来,就固定下来了。还有另外一个说法,这个说法就比较早,就是在殷商末年的时候,箕子,就是商纣王时候的那个贤臣箕子,他有一个号叫做郭叔,有人说这位郭叔也是郭姓的始祖,他的后代现在比较没有得到记录来证实,只能说是有这个说法。我们看到迁徙分布的地方,这些都是一些文字的资料,就请各位来参看,我们就不一一细讲了。我们看到下面郭姓的堂号,堂号里面有一个尊贤堂是比较特殊的,跟大家来介绍一下。战国时代战国七雄,先前跟大家报告过了,韩、赵、魏、楚、燕、齐、秦,燕国算是比较积弱的国家,可是燕国到了燕昭王的时候,他也想要励精图治。励精图治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要招募人才。招募人才不容易,尤其你燕国在当时他们的印象之中,你燕国就是一个很偏僻的,很弱小的国家,虽然说你也是一方之霸,不过你跟中原的韩国、赵国、魏国、齐国,等等比起来,你燕国算是一个,算是霸主里面比较排后段的,所以大家都不想去。燕昭王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所以他就问了郭隗。这个字念作ㄨㄟˇ,尾巴的尾那个读音。他就问了郭隗怎么办,我要怎么样来招募人才?郭隗就跟燕昭王说,简单,大王如果你要招贤,你就从我开始,你就把我当作贤人来尊重。然后比我更有能力的人见到,郭隗这家伙都能够得到燕国如此的敬重,我的能力还会输郭隗吗?好,那我们也到燕国去,我们也去燕国投效,看看燕昭王怎么样来对待我。所以燕昭王就为郭隗盖了一个宫殿,叫做金台,而且奉郭隗为老师。很快的消息就传出去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所以郭隗也是用了人性的这个弱点,大家都纷纷不服气,郭隗算什么东西?他根本跟我比起来就是差了好几截,所以郭隗能,我当然也能,所以很多一流的人才,像乐毅、邹衍,前面这两位我们都介绍过了,剧辛,剧这个姓我们还没介绍到,所以剧辛我们还没跟大家介绍过,等等当时很优秀的人才都到燕国去了。燕国因为当时吸纳了人才,所以在燕昭王时代就很强盛。后来燕国强盛到可以联合其他的几个国家,由乐毅领军,五国联军,南下去攻打齐国。齐国差一点被五国联军打到快灭国,最后剩下两个都城,所以后来才有所谓的田单复国,这个是连在一起的事情。燕国也就是因为尊重了郭隗,郭隗献计,然后招募了人才,所以后来,郭隗的子孙就以尊贤为堂号,来纪念郭隗这个事迹。好,我们看到下面历史名人郭璞。郭璞,大家想到他就会想到,他曾经为《尔雅》,为扬雄的《方言》,为《山海经》、《穆天子传》,等等古籍来做注解。可是大家都忽略了另外一件事情,其实郭璞他可是道教很重要的人物,有人说他是道士。也因为他有这样的信仰,所以他在注解,像《山海经》、像《穆天子传》,这些都是比较有些神秘色彩的古籍,就很到位,他就能够很精准的去把握住这书里面的精髓,因为跟他的信仰有很密切的关系,很特别。像郭璞这样,自己是道士,而且又是一个文学家,又是一个很重要的官员,在现代我们台湾还有另外一位,他现在已经退休了,曾经在政大担任教授,叫做李丰楙李教授。他也是道士,他是学校的教授,可是他也是经过了道教的科仪,是有认证过的,他是道士,他会做法的。这位李老师因为他自己的信仰关系,所以他主力在于研究道教,所以也是跟郭璞一样相结合。郭璞除了是一位道士之外,他还是一位风水学者,这个算是蛮特殊的。所以古代这些数术,山医命卜相,本来都是传统的儒家或传统的读书人比较不看重的,其实我跟大家报告,有很多的大儒,其实他不仅仅是大儒家,大儒者,大学问家,他其实数术也很精通。我举个例子就是朱熹,朱熹他也是一位风水大家,因为他们家这个是只传子弟,不传学生的。这个占卜风水朱熹可厉害了,他《易经》也很精通。所以郭璞他也是一位很有名的风水大家。我不晓得大家对于风水这个观念,大家怎么样的角度来看待。有人会比较觉得这应该是无稽之谈,可是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它也是一种科学实证的体现。因为古人他们在生活里面,他们有这样的经验,然后不断的累积,才发现说,原来是这样的状况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什么原因他可能讲不清楚,可是他发现了这个实证,他经过一些统计之后他发现,好像这种状况得到这种结果的比例很高,所以他们就有了这样的一个说法流传下来。譬如说居家的风水,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叫做穿堂煞?我也是简单的会一点点,我也是道听途说,把我知道的跟大家分享一下。所谓的穿堂煞就是,你这个大门跟后门一条走廊,而且是门对门,没有错开。门对门,当然如果你前门开,后门开,那走廊上面就会怎么样?就很通风。很多人说通风好,通风好,采光好,住得才安心,住得才舒服。可是问题来了,如果是以中医的理论,百病之源是什么?是风,有什么风疾什么的,都会造成很多身体上的不适。所以如果你人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虽然说通风,可是因为它风流动得太快,容易造成身体上的一些疾病。所以像这样的房子它就叫做穿堂煞。所以要怎么来改?就是你前门跟后门不要直直的一条线,你把它错开一点点,让它那个流速可以不要那么快。这个就是居家的风水。有没有道理?有,因为这是一个物理现象,你门开了就会对流,那当然就是会把外面的风,一些气就会把它引进来。所以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个是古人他们对于科学实证的一个经验累积。你说有没有道理?其实还是有它的道理在。当然有一些讲得很玄妙,有些像风水讲的是阴宅的风水,阴宅的风水就是传统的土葬,埋下去之后,据他们的说法说看墓碑,清明扫墓刚刚过,大家如果有去扫墓的话,他们说看那个墓碑,墓碑上面如果有长青苔,土葬里面那个坟墓,一定是这个棺木泡了水,一定泡水,而且讲得很神奇,说那个青苔长多高,墓碑上面的青苔长多高,那个墓里面的水就有多高。这个我就觉得有点奇异,我不敢否认,但是,像这个我就觉得有点可以再验证一下。然后说这个墓碑哪一边发生了什么裂痕,或者是长了什么奇怪的东西,或变色,它就会对应到这个坟墓里面的这位往生者的子孙的哪一房,哪一房就会出什么状况。当然,很多风水地理老师也是讲得言之凿凿,当然他们可能也有一些实证,的确是这样。不过不要忘记了,我有讲过,为什么《左传》讲预言那么准?因为准的才写下来,不准的呢?不准的他就不写了。所以这些风水地理老师说,真的有这回事,你看我处理哪个客户,他们家就是那样,不准的你有没有讲?没有这种状况的,跟你预测不一样的,你有没有提?你压根提都不提。当然你从他们的嘴巴里面讲出来,好像真的有那么一回事,可是那个样本不完整,所以我们看到的只是他挑出来讲,有讲中的。所以有些我们可以参考,有些我们就可以再验证。郭璞还有他也是一位文学家,他很有名的就是游仙诗,这个游仙诗是他一系列的作品。所谓的游仙也是跟他自己信仰有关,因为道教就是希望能够炼,炼内丹、炼外丹,然后有朝一日能够羽化成仙,也是因为跟他的信仰,所以他就想像自己未来百年之后,也可以成为天上的仙人。所以游仙在当时也非常的流行,当时游仙会流行,还有另外一个政治因素,就是郭璞是什么时代的人?他是西晋到东晋,西晋东晋到后来的南北朝,整个政治的气氛就是什么?就是用我们现在的话叫做白色恐怖,就是白色恐怖,政府它会去监控这些文人,这些重要的人物,他们言论是不是有在批评朝政。所以很多人就跑去干嘛?聊天的时候就聊些什么?聊一些玄虚的,聊一些历史人物,所以才应运而生有所谓的三玄。《世说新语》也是因为这样的时空背景,这样的政治环境之下所创造出来的。我们不能够聊当朝,我们不能够聊现在的时政,那我们就聊古人总可以吧?我们聊那些玄妙的东西总可以吧?所以郭璞就说,那我来作文学创作,那我来想像自己变成仙人可以吧?所以为什么那个时候会有这样的风气,跟政治的因素有很大的关联。来,我们再看到第二位郭子仪,郭子仪算是郭姓的历朝历代的重要人物里面,大概他是官当得最高的,郭子仪。郭子仪其实早年他并没有受到重用,是一直到了安史之乱爆发之后,郭子仪才因为这个战乱他去平定北方,所以官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其实就已经是宰相的职务了。所以后来才在政坛上面开始崛起。可是往往因为功劳太大,就变成大家的眼中钉,所以到了乾元二年的时候,郭子仪因为要来承担相州兵败之责,所以被朝廷解除了兵权,于是他就赋闲在家。隔没几年,太原绛州又兵变,所以朝廷又起复郭子仪,然后去镇守太原跟绛州。敉平战乱之后又被解除兵权。隔了一年,朝廷因为跟部将之间的矛盾,导致国都长安空虚,被吐蕃。吐蕃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西藏,西藏的古称叫吐蕃,不过当时唐朝的吐蕃势力,不是只有现在的青藏高原,它的势力已经到达现在的甘肃省南部,以前我们叫青海省,所以已经很接近当时唐朝的蛋黄区了,国都的那个附近了。所以就趁乱吐蕃就打进了长安。那怎么办?国都都被攻陷了,所以又再度启用郭子仪,征调部队。大家听到,吐蕃人听到郭子仪率兵来,大家都知道他很会打仗,所以自动又撤出。就这样建功,然后被解除兵权,国家有难的时候又把他请出来,然后又被解除兵权,所以郭子仪算是在政坛上面起起伏伏,可是他对于国家效忠之心,有没有因为国家要用你的时候,就加以赞赏,加以重用,不要你的时候,就一脚踢开,踢之如敝屣。他有没有因为国家三番两次这样对待他,然后他就说老子不干了,我才不理你了,亡国就亡国,他有没有这样?没有。所以郭子仪最为人所敬重的,不是他立下的汗马功劳,而是他对于国家忠心不二,即使国家这么的对待他,他还是愿意为国家奉献他一己之力。而且他因为能够为国家巩固江山,所以可以减少多少的苍生百姓受苦受难,这个是他为人所敬佩的。所以后来在大历十四年的时候,郭子仪被奉为尚父。这个尚父其实是一位古代很重要的军事家,他的名号也叫尚父,哪一位?就是姜太公,姜太公也被称为尚父。所以他用了姜太公的这个尚父,国家朝廷用这个名号来尊称郭子仪,也算是对他一生的贡献最大的褒扬。好,我们再往下看,我们看到第三郭守敬。郭守敬,大家对他可能就比较陌生了,郭守敬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历法的改制。历法先前跟大家报告过,它跟天文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观察日升月落,星斗的转变,然后去推算时间。所以郭守敬他在当时就制定了一个很重要的历法,叫做《授时历》,而且《授时历》,从他制定出来之后,一直沿用了三百六十多年,从元朝一直到了清朝才被修订。历法为什么要不断的修订?因为我们地球的公转自转,其实它是有偏误的,你不能只用那一个历法,然后几百年不变,因为它会有一点点误差。即便现在我们是很精密的计算,它还是会有误差的。这个误差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慢慢的累积,累积到后面它就会差一天或差两天。大家会感觉到差一天差两天没差吧?有,怎么会没差?差别很大,尤其对于务农的这些农业民族来讲,这个历法要很精准,才能够去掌握农时的重要时间,才不会延误了农务。所以郭守敬在历法上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后来在一九七0年,国际天文学会就以郭守敬的名字,在月球上有一个环形的山,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这个不容易,因为在天文上面能够以东方人,尤其是以华人来命名,算郭守敬是第一位。而且不仅如此,后来还有一个小行星,二0一二这个编号,这个编号二0一二的小行星,就被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所以西方的天文学家,他们也都很看重我们东方的天文学的成就。OK,我们再往下看,我们看到下面一个姓氏,一百四十五,梅。梅这个姓氏,在中国大陆、在台湾都没有进入到百大。梅这个姓氏是出自于子姓。在殷商时代有一个梅国,它是殷商同姓的封国,所以后来梅国的国君,因为被商纣王折磨至死,所以梅国就绝了封。可是周武王起兵打败了商纣王,建立周朝之后,周武王因为很尊重梅伯,因为他知道梅伯是殷商朝廷里面的忠臣,所以就追封他称号叫做忠侯,并且厚待梅伯的子孙,所以梅伯的子孙就以梅为姓氏来繁衍后代。因为梅伯跟殷商跟商王是同宗,殷商的商王是子姓,所以梅姓是从子姓派生而来的姓氏。在历史人物里面,梅姓我们要介绍的是这位北宋的大诗人梅尧臣。宛陵先生梅尧臣,其实大家对他好像比较没那么有印象,可是他跟谁同时期?他跟欧阳修同时期,所以大概就知道原来是在那个时间点,就比较清楚一点。梅尧臣也是因为欧阳修的推荐,所以担任国子监直讲。所谓的国子监是什么?国子监就有点像现在我们所谓的国立大学。国立大学的教授,大概是可以用这样来做比拟。后来就累官当上了尚书都官员外郎,所以后来我们就称他叫梅直讲、梅都官,以他的姓跟他的职位来做结合。欧阳修的确是非常的有见识,所以他有机会在他考核之后,不错的人才,他都能够大胆的向朝廷来举荐。所以有很多的人才都是藉由欧阳修的推荐,然后步入朝堂,最后也在官场或者是在文坛发光发热。所以先前我们讲到唐宋古文八大家,宋朝的六位,扣除了欧阳修之外,剩下的五位其实都跟欧阳修有密切的关联,都是他来推荐的。所以有些就自称是欧阳修的学生,但是不是直接的授业,而是因为他的推荐的关系,有了这一层关联。梅尧臣他自己写诗,他是反对西昆体的。西昆体其实就是比较重视形式,在辞藻上面堆垛,而且很讲究一些格律的要求。所以因为它花太多的力气在形式上面来建构,在内容上面相对的就贫乏了。所以梅尧臣就反对这样的一种诗的创作理念,他认为就是你要写实,你把你想讲的讲出来,文字没有那么的考究,没有那么的丰腴也没关系,因为重点在于那个内容,而不在于表象。所以这也就形成了宋诗的一种基调,这个基调就是平实,不会过于重视外在的形式。所以有人说梅尧臣算是宋诗的开山祖师,有此一说,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好,我们就休息一下,等一下再回来,谢谢。
《百家姓》第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4集
《百家姓》第2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4集(附文字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