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觉醒年代》 走进蔡元培故居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的时候,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引发观众热议。这部剧描写了建党前夕一批革命者勇敢追求真理的艰难探索与追求。剧中故事跌宕起伏,剧情引人入胜,剧中很多重要情节都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是有据可查的,因而更加激起观众对这部电视剧的关注与兴趣。
这部电视剧中的主人公之一就是蔡元培,这是一位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作为一位民主进步人士,担任过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在1916年至1927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倡导的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引发积极热烈的反响。其间,他在推动中国新文化运动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客观上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我因为曾经受教于北京大学,对这位百年前的老校长格外敬重,并曾经专程到绍兴的蔡元培故居参观瞻仰。
浙江绍兴是一个人杰地灵、文人荟萃的地方,耳熟能详的就有鲁迅、秋瑾、马寅初、陆游、王羲之等。坐落在这里的蔡元培故居便是其中之一。我们到绍兴时,同行的者中就有两位毕业于北京大学,因此来到绍兴不能不去老校长的故居瞻仰,我们怀着一种敬仰,一种崇拜,寻觅这位伟人的生活气息,人生遗存。
蔡元培故居位于绍兴市北萧山街笔飞弄13号,是一个颇具绍兴特色的明清台门建筑。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出生于这条唤作笔飞弄的普通民宅内。这条巷子的名称是由一个典故而来,此乃题外话,却值得一提,因为蔡元培先生还是一位著名书法家。据说书圣王羲之有一次去绍兴玩,经过一座桥,看到一位孤苦的老婆婆在桥下买扇子,但生意惨淡。具有慈悲之心的王羲之很同情老婆婆,就要过几把卖不出去的扇子,题写了几个字,这些题字的扇子很快被人抢光。老婆婆十分高兴,后来又进了更多的扇子想请王羲之题字来卖,王羲之看出了老婆婆的贪心,不再给其题字,还十分不满地把笔一扔,笔飞到了这个弄堂,于是这里就叫笔飞弄了。现在这条巷子里还有一尊雕塑,刻画了王羲之给老婆婆扇子题字的场景。
蔡元培祖上自明末由诸暨迁至山阴,祖父嘉谟公曾在典当行从业,后渐升到经理,靠着省吃俭用,在笔飞弄置买房屋,初有大厅三楹。后来子女众多,又在屋后加盖五楼五底,自祖父以下三代合住。蔡元培父亲宝煜公因是长子,除分得东首一楼一底外,还多分得一骑楼。蔡元培出生于此,在他28岁前及绍郡中西学堂任职和历次返乡时均居住于此。
这所故居在小巷之中显得很幽静,整洁。其占地1856平方米,建筑面积1056平方米,房屋是砖木结构,花格门窗,乌瓦粉墙,青石板地。在大门口的门厅上方高悬着黑底金字的一块牌扁:“蔡元培故居”,是艺术大师刘海粟的手书。门旁两侧悬挂着著名书法家沈鹏书写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话是毛泽东同志对蔡元培的评价。1940年3月5日,蔡元培病逝于香港。3月7日毛泽东即发去唁电:“香港九龙奥士甸道蔡孑民先生家属礼鉴:孑民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遽归道山,震悼曷极,谨电驰唁,尚祈节哀。”
我们走进蔡元培故居的大厅,迎面就看见厅内安放着一尊蔡元培先生半身铜像,目光睿智,面容和蔼,一派长者风范,这是由同乡、原上海油画雕塑院教授王大进所塑。大厅上方高悬着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书写的“学界泰斗”匾额。铜像后面的屏风上标有蔡元培说过的一句话“中国为一人,天下为一家。”到了陈列室里,看到了蔡元培对这句话的解释,才明白其意思。这两句话出自《礼记•礼运篇》。照现代中国人的立场来看,也是用得着的。
蔡元培曾说:“若是中国四万万七千万人,都能休戚相关,为身使臂,臂使指的样子,就自然没有人敢来侵略,而立于与各国平等之地位。由是而参加国际团体,与维持和平的各国相提携,自然可以制裁侵略主义的国家,而造成天下一家的太平世了。”我们再看大厅庭柱上悬挂着周恩来所撰写、书法大师沈定庵所书的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这副挽联高度概括蔡元培先生光辉的一生,细细品味,感到恰如其分,文字中肯,意境深远。
大厅东侧有偏房,前有一小花园,里面生长着各种树木、花草。出大厅便是“蔡元培纪念馆”和“蔡元培生平史迹陈列室”。这里原来是蔡元培先生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之场所。我们在陈列室序厅屏风上看到了美国著名学者杜威对蔡元培先生的评价:“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比较,牛津、剑桥、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看到这样的高度评价,我们不能不对蔡元培先生肃然起敬。
蔡元培一生培植无数革命青年,为我国的教育、文化、科学事业贡献了毕生心血。其出身于商人家庭,父母为人敦厚。良好的家庭教育,使蔡元培养成了勤奋好学、谦和近人、处世认真的性格。他17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28岁授翰林院编修。后又情寄故乡,数度回绍兴或著述、或从教、或游历、或探亲访友,为家乡的发展出资出力,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足迹。他甚重乡情友谊,对绍籍人士多有提携,奖掖,跟鲁迅、周作人兄弟、马寅初、竺可桢、罗家伦等更是结下了深情厚意。
1902年,蔡元培在上海创建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爱国女校,鼓吹革命,为反清斗争培养人才。1904年,蔡元培促成徐锡麟、陶成章两派革命党的联合,组织并领导光复会,任会长。次年被孙中山委任为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为民主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辛亥革命胜利后,蔡元培出任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为维护共和教育制度制定了共和教育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蔡元培在100多年前提出的这个教育方针直到今天都不过时,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不能不让人佩服蔡元培先生的眼光之敏锐,看问题之长远,方针之透彻。
1912年7月,袁世凯上台,蔡元培对袁世凯的做法甚为愤慨,坚辞教育总长之职,不久携夫人、子女复往德国留学。蔡元培主张有选择地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科学、教育思想,并与李石曾、吴玉章等创办了留法勤工俭学会,并任会长,组织帮助更多华人到欧洲求学。后来的周恩来、邓小平等均是通过这个组织的帮助后到法国学习的,这个学会培养了大批革命人才。
上图左起为鲁迅、萧伯纳、蔡元培
1917年袁世凯倒台后,蔡元培在孙中山等人的鼓励下,身负重托,毅然接掌当时封建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开始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历史时期。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积极除旧布新,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一是端正学生的学习观念;二是聘请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兄弟、钱玄同等一大批有新思想、有真才实学的中外学者到北大任教;三是改革学制,民主办校,开创了男女同校;四是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开创了学术民主的新风,培养了一代新人,把陈腐不堪的旧北大改造成为生气勃勃的新北大,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蔡元培刚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中国正处于“觉醒年代”,共产主义思想刚刚传入我国。追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建党初期的五十几个党员中,北京大学的共产党员就占了相当的比例,如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邓中夏、张国焘、罗章龙、刘仁静、陈公博、谭平山、谭植棠、高君宇、何孟雄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北京大学之所以成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发源地,它的必然合理性来源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宽松环境,受惠于蔡元培博大宽阔的胸怀和容纳异己的雅量,是北大之大的历史功勋。
上图为我们班部分同学参加北大120年校庆时留影
1919年5月3日,蔡元培亲自将军阀政府决定签署丧权辱国和约的消息告诉了北大学生代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促成了五•四运动的爆发。蔡元培支持五•四运动,后又不遗余力地想方设法为营救被军阀政府逮捕的学生而日夜奔走。在全国人民的强烈支持下,五•四运动终于取得了胜利。1928年至1940年,蔡元培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他曾经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他倾全力于科学事业,培养任用了李四光、竺可桢、李济、翁文灏等一大批著名科学家。
蔡元培在致力于科学事业的同时,还重视和发展文化事业,创办了国立音乐学院、国立艺术学院等文化艺术学校,培养任用了林凤眠、刘海粟、刘开渠等许多艺术人才,为发展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积极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世界顶级科学家来华讲学。他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反对蒋介石的法西斯专政,争取民主自由,例如组织营救许德衍、廖承志、史良、范文澜等一大批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受到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赞扬。
上海沦陷后,蔡元培于1937年底移居香港。他不顾自己年迈体弱,仍心忧国事,希望国共能重新合作,共赴国难。他担任国际反侵略同盟大会中国分会名誉主席,并以《满江红》词为该会作会歌,号召大家团结一心,一致抗日。1939年8月,他在病中还认真阅读斯诺的《西行漫记》和其夫人韦尔斯的《续西行漫记》。他读的很认真,在日记上记下了每一章的标题和笔记。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忧愤国事,积劳成疾,在香港病逝,安葬于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我们了解了蔡元培的生平,再回过头观赏电视剧《觉醒年代》,更加感到中国今天的强盛与伟大来之不易,是无数仁人志士的苦苦探索进行思想启蒙,无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的。
我们走出蔡元培故居,看到近旁有一座“孑民电影院”,这是当地为了纪念蔡元培先生而命名的。附近还有元培中学,元培小学、元培幼儿园,这些场所都无不表达着故乡人民对蔡元培先生的崇敬与爱戴,对蔡元培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点击此处即可查看上篇公众号文章:《早春二月看柯岩》
请扫描下方 ↓ 二维码关注“秋和随笔”
本公号文章大体分七类,如想看之前发表的部分文章,请点击下面标题看看:
一、北大荒情
北京六九届怎样炼成的··读《十五六岁闯大荒》··屯垦戍边的故事··《我当团长我的兵》··北大荒的冬天··《兵团特务连之歌②》
二、读书札记
新凤霞吴祖光合作书画··《史记》的第一读者··汉献帝是了不起的人物··林则徐与徐继畲之争··读毕锋的《中国人的高铁故事》··岳飞之精忠与尽忠
三、抒情写意
西海情歌背后真实的爱情故事··《山楂树》··过生日感觉真好··沈园之千古绝唱··《走进兰亭》··《伊春颂》··《圆明园记》··窗外的风景
四、医者仁心
《赞眼科医生徐冰》··跟随专家医务体验··合作愉快的申虹医生··关注阿尔茨海默症··赞白衣天使高媛··《医者仁心台卫平之三》··致敬,李兰娟院士
五、域外见闻
观广岛和平纪念馆··埃菲尔铁塔的爱情故事··《徐继畲与华盛顿纪念碑》··《弹丸之地卢森堡》··在墨西哥看行为艺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发现了什么?》
六、七彩人生
《范敬宜的为政为文》··《画家雷建》··杨在葆与电影《代理市长》··指挥家卞祖善··为汝铎先生作《生日歌》··《同学聚会更无前》··书法家韩宁宁跨界唱京剧··《摄影家钟观永》
七、亲朋佳作
李秀人《情系北大荒》··台卫平《刘智明院长两件事》··舒眉《战胜疫情 拥抱春天》··李丽萍《好看的警察故事》··赵兹《寻找“团泊洼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