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昔年丨梅长钊:右派岳父与老同学朱九思的意外重逢

梅长钊 新三届 2020-02-26

摘要:朱九思与失联40多年的同学意外重逢后,将昔日同窗破碎的生活重新“缝合”,共获安宁的晚年。


作者简介

 

1968年下乡前的作者


梅长钊, 1947年出生,1966年武昌实验中学高中毕业。后经历文革 、下放、招工、高考,1982年武汉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任中学高级教师。1989年起,除发表专业论文外, 在《长江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瞭望周刊》《南方人物周刊》《新民周刊》《雨花》《杂文月刊》等报刊发表多篇作品。


原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


 

武昌石门峰陵园建筑现代,风景漂亮,给人旅游景点感觉。这个陵园的工作人员中,当有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硕士生。


岳父和岳母安息在这块土地。


石门峰陵园


岳父罗季龙,解放初期在武汉钢校任教。1957年打成右派,遣送到大冶铁山劳动。


岳父沦为右派,子女辈却有四人加入共产党。


矿山上超强度的重体力劳动让他精神肉体饱受煎熬,但折磨他多年严重的胃溃疡病竟意外地痊愈。


1978年右派平反,岳父分配到新州凤凰高中。一天,他在报上突然看到一条消息 。芹芹的弟弟罗毅在“ 家庭群 ”里讲述了当时的情形:


1978年7月8日,爸爸在凤凰高中订阅的《湖北日报》头版的一篇报道中,看到“ 湖北省文教办副主任,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华中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朱九思视察高考试场”, 爸爸一惊:这是不是我1936年在武汉大学读书时的那个同班同学朱九思?


爸爸立马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我1936年在武汉大学哲学教育系学习时,有一个名叫朱九思的同班同学,如果就是你,请回一信;如果只是同姓同名,请将此信退回。谢谢!”


罗季龙,湖北新州,1914—2007


7月13日,朱九思迅即给爸爸回了第一封信:“ 季龙同志:倾接来信,十分高兴。我就是你在信中提到的朱九思。我1937年11月告别珞珈山赴延安,转瞬间已四十一年矣....."


朱九思的第一封回信到达凤凰高中时,学校已放暑假,爸爸已回老屋岗了。过了十几天,朱九思见没有回音,又写了第二封回信:“ 季龙同志:我就是当年的那个朱九思,珞珈山一别已四十余年矣。当年同系同班的同学都未曾遇见过,不知你是否知道他们的情况。我1953年即调来华中工学院工作至今。


欢迎你到武汉来玩。你可在汉阳门乘15路公共汽车到关山口下车,下车后背面过马路即是华中工学院大门。你进大门后一打听,便能找到我 .....”


岳父当年是和朱九思住同一个寝室。

高山流水遇知音

中文系组织春游汉阳古琴台(1998年)


我父亲也是武大毕业的,他说武汉大学当年只有几百名学生,一个系只有一、二十人,一个寝室住三人。


老同学终于相见华工。


和朱九思畅谈后,岳父讲到准备重调回武汉钢院。


 “ 你到华工来吧!” 朱九思热情坚决地大声说: “华工正在筹办一个文学研究所!”


岳父在华工开的是唐诗宋词赏析选修课,上课的教室最大,学生最多。他学养丰厚,讲课说古论今,信手掂来,常将诗词佳句联入当今生活,诙谐有趣,教室里掌声笑声雷动。



入华工不久的一次工资调整中 ,岳父将本属于他加工资的名额让给了一位年轻教工。大家说他傻,他笑笑后说了一句:“我的工资够了。”


历尽沧桑,豁达淡泊,岳父闲看云起云落。


清明时节雨纷纷:愿大家都像我岳父他们那般长寿 —— 岳父寿高九十四, 朱九思辞世更晚,三年前去世,享年一百。


同窗之情真切,

多能感怀念旧。

友谊天长地久,

无论日后天各一方,

行走道路万千不同。




附:朱九思的第一封回信:


 

季龙同志:


倾接来信,十分高兴。我就是你所提到的朱九思。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告别珞珈山赴延安,转瞬间已四十一年矣!当年同系同班同学都未遇见,不知你是否知道。


我于一九五三年即来华中工学院工作,直至现在。如有机会来武汉,请一定告我,一定晤谈一番。


祝好。


朱九思

七月十三日

 

图文由作者提供,授权本号刊发文



1957专题

肖荻:交心的代价就是22年的大好青春

中央批准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

蒋蓉:微风细雨

钱理群:一个物理学家的“改造”

钱理群:发生在未名湖畔不应忘记的往事

张宝林: 读高汾的《北大荒日记》

赵国春:"右派"文化名人在北大荒

渝笙:我到劳改煤矿寻访右派二舅

堪比林徽因的一代才女赵萝蕤教授

葛有彦:土改中共产党副区长被当地主子女斗争

林蕴晖:高干右派——反右中的“党内战场”

蔡家麒:北大"五一九"参与者的结局

李大兴:谁记得一甲子前的北大今天?

吴兴华:“失踪”半个世纪的天才诗人

吴同:怀念我的父亲吴兴华

吴同:追忆钱锺书伯伯的点滴往事

田小野:温小钰老师的生前身后事

林昭挚友倪竞雄:她是那么鲜活的一个人

潘公凯:血墨春秋——寻找林昭的灵魂

彭令范:我的姐姐林昭

彭令范:林昭案卷的来龙去脉

爱说爱笑爱美食的北大女生林昭

甘粹:林昭与我的苦命爱情

堪比林徽因的一代才女赵萝蕤

 戴煌:巫宁坤先生回国落难记

范玮丽:老留学生巫宁坤的传奇人生

巫宁坤:最后的燕京大学

陈梦家:我不能再让别人把我当猴耍

沈乔生:五类分子的子女

杜欣欣:我的苦难深重的"右派"父亲

杜欣欣:母亲的歌

触目惊心:夹边沟"右派"分子的N种死法

高华:1950年代知识分子的累与痛

余习广:归国留美博士"右派"董时光之死

李大兴:右派刘雪庵与他的《何日君再来》

李榕:舅舅的故事

彭波:悼一群寻梦人的“老板”

杨大明:悼丁望

朱启平,日本战败投降的见证者

吴昊:我所知道的林希翎

于光远前妻孙历生是谁害死的?

王友琴:于光远为何避谈前妻?

王世浩:10岁那年我差点成为小右派

戴煌: 胡耀邦平反的第一个“右派”

李南央:我有这样一个母亲

丁东:大"右派"葛佩琦上访记

梅长钊:我的右派姐夫陈天佐

孟小灯:追忆父亲,

我能写成一本厚厚的书

陈小鹰:我的母亲亦父亲

李大兴:七号大院的青梅竹马

汪朗忆汪曾祺:老头儿“下蛋”

尹俊骅:父亲的右派档案

张海惠:花溪水赤城山——怀念父亲

吴一楠:四叔的故事

何蓉蓉:母亲,我心中那盏不灭的灯

贺越明:“另册”里的三六九等

邓晓芒:这就是我的母亲

潘虹:父亲的自杀让我超越痛苦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yulan_gz
联系人电话:1380290156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