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昔年丨葛有彦:土改中共产党副区长被当地主子女斗争了

葛有彦 新三届 2020-08-25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葛有彦,1947年出生于河南济源北官庄,1963年从济源五中考入郑州一中,1966年支边援藏,风雪高原10年;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2年分到河南农业厅,1984年应聘山东德州农村发展学院,任学院党委委员,系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1988年到河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资金项目工作;曾获国家、省级奖多次,参加编写经济类书籍3本,发表学术论文、译文,文学作品、评论数十篇。


原题

真实记录  晚霞映天

一位革命老人的传奇人生


摘要: “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本是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他们一大家10多口人,32亩地,兄弟3人都参加了革命,土改中家里却被划为地主,大哥为革命牺牲,大嫂也被斗争,烈士遗孀未能幸免,斗争中被打死;二哥在共产党冀氏县政府工作,竟然被要回村里斗争,二哥、二嫂被活活打死;已经当了共产党襄陵县二区副区长的他,也被老家村民要回去斗争;1949年从太岳行署到河南财政厅工作,1957年“反右”,财政厅“三大才子”之一的他,被错划“右派”,打入“另册”……

   

白怀元老人近影(2017.12.19)


        离退休干部工作处,每年都会组织老干部到农村或工厂参观,搞一些调研活动。 2017年4月18日,我们参加了离退休干部工作处组织的农村调研活动,在前往孟津魏家坡的离退休干部中,年龄最大的当数白怀元老人。多年来,他经常参加这些活动,只要是老干部处组织的活动,几乎每次都会看见他的身影。


参观汽车厂,房车前面合个影(白怀元右1)

 

1. 快乐的“90后”    潇洒的“老帅哥”


我和他是一个单位的,按区域划分,同属于纬四路活动室那一片儿,都常到那里去,时间长了就比较熟悉,也说得来。


我每次过去,都会见他在活动室看报纸杂志,或是和老伙伴们打台球,或是下象棋、军棋、跳棋。


后来,他搬到东区家属院,见面就少了。近年来,我有时到位于郑州东区的河南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去,也常看到他在那里活动。

白怀元(前右1)参观新农村社区


俗话常说“老变小”,在我看来,他是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有风采。他精神矍铄,潇洒飘逸,儒雅俊朗,就是一个满身朝气的老帅哥;虽然历尽人生的沧桑,但心里充满阳光,生活中坦坦荡荡,未泯的童心更是纯真、透亮,有时就像一个阳光老男孩儿;他说话很有风趣,诙谐幽默,喜欢运动,也颇像一个欢乐的老顽童。


今年,白怀元老人已经93岁了,认识的人都说 他是快乐的“90后”。他是一个离休老干部,经历过抗日战争的烽火,解放战争的硝烟,是一位乐观豁达、健康快乐的老人。2005年,2015年获得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和证书。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2003年,白怀元在郑州市首届健康老人暨十大寿星评选活动中被评为郑州市“健康老人,2006年在财政厅第五届老年运动会台球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十大寿星健康老人证书


        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值得敬重的革命老人,随着时光的流逝,他是越来越自信、洒脱,越活越有精、气、神。现在,我把多年来看到和听到他和家里的那些事记叙下来。

                 

2、投身革命   出生入死


        白怀元老人1924年10月出生于山西省安泽县。他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参加革命,那年他还不满17岁,到山西省冀氏县工作。


 那是1941年的7月,正是日寇对抗日根据地严密封锁的困难时期,工作人员每顿一人只有两勺小米粥,食盐也奇缺,只能用碱土熬小盐吃。


      1943年秋,白怀元在朱家井山区做反扫荡工作。有一天,他很早就到山头上观察敌情,发现日寇来到山下时,已经来不及转移了,就和村民李老三藏在一个枯井里。


搜山的日寇喊话时,李老三不让白怀元出去,他一个人从枯井里上来,牵着栓在树上的毛驴,迎着日寇走过去。日寇以为井里只有一个人,就让李老三牵着毛驴,给日寇驮上东西走了。李老三的掩护,使白怀元在日寇的眼皮下,化险为夷。


抗日战争是很残酷的,敌人对根据地的“扫荡”很频繁,不到5年的时间里,敌人对冀氏县就有9次大的行动。白怀元在冀氏县经过9次反“扫荡”斗争,每次都有危险。


        解放战争时,白怀元在襄陵县赤邓村,他已经是工作队长了,队员都是本地人,晚上不住村里,他住在房东家外面的一个小院里。


那是1946年,对敌斗争形势比较严峻。汾河的一边是共产党的解放区,另一边是国民党统治的敌占区,白怀元工作的赤邓村,离敌占区很近。


当时白怀元已经成家了,他的爱人刘文秀也跟他从老家来到了根据地,夫妇俩已经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小闺女白敏。


为了避免出现危险时,一家人被堵到一起,他们一家人没在一块住。白怀元住的是郑大爷家的房子,刘文秀住的是老张家的房子,张家有个儿子叫张德胜,女儿叫枝儿,她和张大娘一家相处得很好。


9月的一天黎明,房东郑大爷起早去村外拾粪,发现敌人包围了村子,他赶快回家让大女儿郑英子去通知白怀元转移,郑英子冒着风险,一口气跑到白怀元住的小院里,拍打着窗户喊:“白队长,敌人包围村子了,快走!”


他听到后,从小院跑出来,随即听到一声枪响,赶快跑到村里西北角的空地上,藏在圪针窝草堆里。


敌人走后,他听房东郑大爷说,他刚跑出小院子有一小会儿,敌人很快就从他住的小院后墙跳进来抓他,结果扑了个空,郑大爷摸摸白怀元的被窝还是温温的,知道敌人跳进院子时,白怀元刚刚跑出去,好危险啊!


敌人向房东郑大爷家的人逼问他的去向。家里人都说,没和他在一个院住,起得晚,没看见他。房东一家人出手相救,使他又躲过了一劫。


还有一次,白怀元和刘合正同志一起,到张篹集上开展工作,他们遇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寡不敌众,刘合正扔了一颗手榴弹, 他们就跳到河里,顺河潜水往下游跑了。


最危险的一次,是敌人袭击赤邓村,白怀元被敌人围在村子里了,老百姓把粪堆刨开,让白怀元藏到粪堆里,再埋好,疏松一些,勉强可以透点气儿。


刘文秀的房东张大娘听到外面抢响,就知道情况不好了,因为过去就听说国民党点名要抓白队长,可能是敌人来抓人了,一定要保护好白队长的家人。


当时,刘文秀的小闺女白敏被送在别人家喂奶,没抱回来。张大娘,就让家里人弄了个箩筐,把刘文秀和张家的女儿、儿媳妇,分别坐在箩筐里,用绳子系着箩筐把她们下到红薯窖里,藏起来,一直等到天黑了,外面静下来,知道敌人走了,才又用箩筐把她们吊上来。


刘文秀上来后,问白怀元怎么样了,有事没事?后来房东大娘给她说,敌人来时,白队长藏在粪堆里,躲过了敌人的搜查。刘文秀问白怀元现在在哪里,大娘告诉她,民兵已经把白队长送走了,她才放下心来。

房东张大娘一家救了刘文秀母女,刘文秀后来还认张大娘作干娘,张大娘待她像亲闺女,她们亲得像母女一样。

       

3、白怀元老家在1947年的厄运


1947年,在硝烟弥漫的解放战争中,后方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已经进入了高潮。


白怀元的家是什么情况呢?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白怀元家里兄弟3人都参加了革命,大哥和一个远门的侄儿为革命牺牲了。


他的大哥白怀英(字志明),1937年参加抗日牺盟会,后在解放区工作,1945年日寇投降后,到临汾县工作,在打退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的一次战斗中牺牲。


他远门的侄儿白全伟1947年参军,也在和国民党军队的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白怀元自己家里有3人参加革命,加上这个侄儿,有两人牺牲,但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他家还是被划为地主成分,他们家有多少土地呢?32亩。


“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本是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啊。


白怀元兄妹5个,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一大家13口人。


他们家有4块地,一块13亩,一块9亩,一块8亩,一块2亩,总共32亩地,还有6间房,3孔窑洞,一头牛,一头驴,比“30亩地,一头牛”,没多出多少,可他们家被划成了地主。


白怀元的大哥为革命牺牲了,大嫂在家里,有一个男孩,一个小闺女;他的二哥原来在南孔滩小学教学,当过校长,后来到冀氏县抗日政府生产科工作,二嫂在家里,有一个男孩;白怀元参加了革命,和爱人刘文秀也很早离开了老家,有一个小闺女。


白怀元的父亲1943年已经去世了,他们家曾雇过一个长工。白怀元的二嫂当家,她脾气不好,说话难听,难免得罪村里的人。


白怀元的大哥牺牲了,烈士遗孀也未能幸免。大嫂被村民斗争,扫地出门,没办法,她改嫁别人了,还没能躲过厄运,因为原来婆家是地主,又被要回来斗争,主要就是逼问“银元埋在哪里”?结果被打死了。


白怀元的父亲去世了,村民就把已经在共产党县政府工作的二哥要回来斗争,二哥和二嫂被活活打死了;主要还是逼问“银元藏在哪里?”说没有银元,就要挨打。


他们村里土改中的做法很过火,打人的方法也比较多,用棍子打,用树条子抽,用杠子压腿,更残忍的是绳子拴住脚脖子,拉着绳子把人在地上拖,更惨不忍睹的是,还有人被活剐了。


4. 已当了共产党襄陵县二区副区长的他,也被老家村民要回去斗争  

  

1948年7月,县长梁仰云找白怀元谈话。


     那时,他已经当了几年的工作队长,上级安排的任务能够很好地完成,把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很有成绩。


梁县长(现在广西,离休多年)给他说:本来准备让他去四区当区长,由于他还不是党员,不好开展工作,组织让他先去二区当副区长,他的入党问题,县委会研究过了,已经报地委批,等回来填表就可以了。


梁县长谈话后,白怀元就到襄陵县二区担任副区长,刚刚工作不到半个月的光景,白怀元老家安泽县,派农民来叫白怀元回去斗争。


梁县长给专署打电话,不想让白怀元回去,叫白怀元和农民到专署去,专署彭专员的意见是可以不回去,专署写个意见让农民拿回去,但地委书记和组织部长说,发动农民搞土改,口号是“贫下中农坐天下,说啥就是啥”,不能给农民泼冷水。”


白怀元和农民回去后,村里开会斗争了他一次,一个叫张庚寅的村民上台诉苦,他说白怀元父亲丢了一个毛口袋(盛粮食的布袋),说是他偷了,白怀元的父亲讹了他。


白怀元说我父亲去世多年了,我当时还是小孩子,16岁多就离开家了,不知道这个事。张庚寅是个游手好闲,走哪儿吃哪儿的流浪汉,他说,你是小孩儿,你当然不知道,你父亲知道,他就是讹我啦!


接着,台下喊“有仇报仇,有冤报冤”,再后来,主要还是逼问“你们家的银元藏在哪里?”白怀元说,我很小就不在家了, 不知道。村民说他不老实,还把已经是共产党襄陵县副区长的白怀元,打了一顿。


散会的第二天,村民说,现在斗争你,还要管制你。就把白怀元夫妇和他的小闺女送到五、六里外一个叫“30亩”的村子里,管制起来了,还是继续逼问银元藏在哪里?用杠子压白怀元的腿,还用树条子抽打他的爱人刘文秀。


村民说是把他们“扫地出门”,让在那里落户。可没房,没窑洞,往哪里住呢?他们住过麦秸房,就是把麦秸垛刨开,背背凤,还住过废弃的猪圈、羊窖。


白怀元给人家蹬过轧花车,刘文秀寒冬腊月打开冰河的水,给人家拆洗被子,还领着小闺女要过饭。


村里人见他们生活艰难,好心的人把玉茭棒、粮食隔着门塞进他们的住处。后来村里说分给他们8亩地种,还让白怀元支差送粮。


有一次送粮走到半路上,遇到五叔的二儿子送公粮回来,白怀元说让替他送粮,他抽身到翼城专署去一趟。


他到专署后向领导谈了农村土改的情况和他的遭遇,土改运动中有斗争过火、不符合政策的的情况,就他知道有名有姓的,他们村里打死了11个人。


上级领导听了他谈的情况,说你不用走了,还回来地方上工作,白怀元说他是从襄陵县走的,是不是还回襄陵县,领导说,不用回襄陵县,就留在专署工作。


这样,白怀元就又恢复工作了,没有再去襄陵县,在翼城专署财政处开始从事经济工作了。


5、五七“反右”,    打入“另册”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岁月里,白怀元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还受了不少的磨难。后来,他从翼城专署调到太岳行署。新中国成立的前夕,随着形势的发展,老根据地的干部大批南下。


1949年7月,根据上级安排,太岳行署财政处处长纪锦章南下广西任财政厅长,他带领白怀元和另外两个财政干部,一行4人前往。


途经河南开封时,曾任太岳行署主任的河南省副省长牛佩宗说,河南当时也非常需要财政管理的专业人员,经请示上级,和有关方面联系后,他们4个财政干部,就全部留在河南省工作了。


解放初期,河南省会设在开封市,白怀元一直在河南省财政厅工作,听说尚远志也是从太岳行署过来的,但他来得早一些。


1954年,他又随财政厅搬到郑州工作。战争年代,他为革命出生入死,坚持斗争;和平时期,他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


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成长,他懂经济,业务能力强,在工作中是骨干力量。但由于家里的地主成分,在干部使用上还是受到一定影响。


他在审计科(当时财政厅下面不设处直接设科)工作,虽然不是科长,但科长不在时都把工作交代给他,让他主持工作,有的同志友好地戏称他是“二科长”,组织上随后又安排他担任了文教科的副科长。


他思路敏捷,有才能,文采好,与当时厅里会计科(后为预算科)的高翔、经济建设科的刘之贞,被称为财政厅的三大才子。


随后,高翔担任了预算处正县级的副处长,白怀元任农财处副县级秘书,刘之贞任经济建设处副县级的秘书。


1950年代全家福(右起白怀元、子晋生、妻刘文秀、女白敏)


1957年那场政治风暴中,“高、刘、白”被错划“右派”,白怀元也是因为响应号召,给领导提意见,栽了个大筋斗。


运动开始时,上级号召提意见,帮助领导整风。当时,由一个副厅长挂帅抓运动。


有人给一个副厅长提意见,说他平时业务不熟悉,去北京开会还要带几个处长,帮助他汇报工作。有人说他是糊涂,白怀元说他是“装糊涂”“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这一下,种下了祸根。这场运动中,白怀元也被划成右派,打入另册,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下放到农村劳动。

6、人生坎坷 , 历尽沧桑


白怀元被错划“右派”后,在1958年被下放到灵宝县朱阳乡一个叫葛家园的村子里劳动,工资停发了,从原来的行政15级每月一百多块钱,减少到20块钱,每月只给吃饭的钱,他的爱人刘文秀也被下放到祭城工作。


解放后,他的爱人刘文秀上了教育厅办的省直妇女会计学校,后改为妇女干部学校。学习结束后,曾在大石桥那里的郑州郊区农村工作办事处和郊区电信局工作。


白怀元被错划右派后,领导叫她划清界限,还动员她辞职,她不服软,给领导顶了回去。


她说:我家是从河南林县逃荒要饭到山西,我和白怀元订婚时,他十三岁,我十二岁,后来结婚了,在他家生活1年,就出来了,在他家不到3年,按政策,我又不是地主,我是贫下中农,白怀元划成右派,我又不是右派,你们说白怀元反党,我又不反党,我是党员,从单干到公社,我一直跟着共产党,凭什么叫我辞职!


刘文秀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领导也没办法,借口说电信局涉及一些机密,怕她给白怀元通风报信,就就把她下放到祭城妇联工作,那时已经开始大跃进、大炼钢铁了,市里开三级干部会,从祭城乡去市里的大石桥开会,她还是小脚,有多难可想而知。


再到后来,整个国家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她带着5个孩子,一个月34块钱,更艰难了,大女儿白敏给山西翼城她妈妈的干儿子家养着,二女儿白云给沁水县她二姐家养着,身边还剩下大儿子白晋生、三女儿白杰和小儿子白豫冰,4口人只有她一个人的工资34块钱,还是很紧张的。


当时,刘文秀一个人拉扯着几个小孩,生活很艰难,孩子们也吃不饱。祭城乡小由村有一家,丈夫朱春山是转业军人,妻子程秀英是大队妇女主任,两人都是党员,为人也很好,就是没有子女,想收养个小男孩。


有人给刘文秀和朱春山两家说合,刘文秀舍不得小儿子,可现在他父亲划成右派,家里又是地主成分,孩子没前途,现在连饭也吃不饱,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刘文秀狠狠心,孩子换个地方,也许会比跟着自己好一点,就让人家把孩子抱走了。


孩子被抱走后,她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泪水把枕巾都湿透了。日子很煎熬,已到了这步田地,领导还不放过,公社书记调查她向人家要粮食,要粮票没有?尽管她没向人家要过粮食和粮票。


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人家又把孩子给抱回来了,也好,她也实在是太想孩子了,人家说公社书记三天两头往家里跑,追问给她粮食粮票没有,担惊受怕的,就把孩子又给抱回来了。


刘文秀拉扯着孩子们艰难地生活,心里还牵挂着远在灵宝县下放劳动的白怀元,怕他吃不饱,怕他冬天冷,就比着自己的身材,高一点,瘦一点,给白怀元做了一件衣服,还在衣服口袋里,装了她和孩子们从牙缝儿里节省下的5块钱,用线缝住,给白怀元邮寄过去。她去邮局寄包裹时,寄件人写的时大女儿的名字,因为她还要防着领导说她和右派划不清界限,如果被揪住小辫子怎么办呢?


白怀元在灵宝的农村下放劳动,农活很重,生活又不好,吃不饱饭,后来就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身体很虚弱,胸口疼得很厉害,经过检查,医生诊断后,说他的肺出了问题,经领导同意他回郑州治疗,在省人民医院切除了一叶肺,住了两个多月院,才缓过劲儿来。医生说不能再干重活,必须休养一段时间才行。


财政厅领导安排他到豫北的汲县干部疗养所休养了3个月后,回到厅里,没让他再去灵宝农村劳动。生活困难时期,为了解决吃菜问题,厅里在郊区侯寨乡有个种菜的地方,就让他也到那里种菜去了。


白怀元被错划右派,给他自己和家里都带来不少的磨难,他的爱人虽然根红苗正,1957年入了党,也没少受牵连。刘文秀后来被调离祭城妇联,让她到万头猪场工作,那里叫猪场,养有猪,还孵化小鸡,随后又让她的黄河边儿的黄庄工作,接听电话。


7.春风化雨    峰回路转


随着国家形势好转,白怀元从侯寨种菜的地方,回到厅里工作。他的爱人刘文秀,也从黄河边上的黄庄,调到离市区稍微近一些的十八里河妇联工作,厅里安排唐师傅开了辆卡车,去黄庄帮助刘文秀搬家。


刘文秀到十八里河工作后,白怀元一家能在市区安家团聚了,家里情况比过去好了些,但福无双降,祸不单行,他的二女儿在学校,小孩子们在一起玩,从楼上摔下来了;他的三女儿在路上,被汽车撞着了。


刘文秀远在十八里河上班,无法照顾孩子们,她向领导提出调回市区里来,领导同意了,她调回郊区工业交通局在电信上接电话,照顾孩子比原来方便了,但她从干部变成工人身份,工资从34元减到30元。


白怀元虽然回到厅里工作了,但他的右派问题,一直到粉碎了“四人帮”,经过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拨乱反正,才得到彻底平反。在他还在下放劳动期间,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他爱人一个月30多元钱,他只有20元的吃饭钱,家里5个孩子,厅里领导考虑他家庭实在是过不去,太困难了,每月另外帮助他家34元钱。白怀元对当时厅里领导的这点照顾,还总放在心里。


面对人生的坎坷和困顿,白怀元的心态很平和,能够坦然面对,无论干什么工作, 都认认真真地去做,在下放劳动时,尽管他非常的累,时常筋疲力竭,但不管是在灵宝农村种庄稼,还是在侯寨种蔬菜,或者是干别的活,他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有十份力气,他决不会只拿出九份,他干什么都要干出个样子来。


后来回到郑州,在厅机关工作,虽然还没彻底平反,但他更努力了,无论让做什么事情,他都尽心竭力,力求把每一天的工作做得更好。


在那些艰难和窘迫的日子里,人生冷暖,时事变幻,有苦涩也有希望,尽管他有时也会困惑,也有想不明白的事情:他出生入死干革命几十年,怎么会落到这样的境况?


但是,他的心胸宽阔,能盛下事情,依然和没出事以前一样,豁达开朗,乐观自信,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期,农村那么繁重的劳动也没能让他趴下来,更不能摧毁他的意志和信念,他相信共产党,相信人民和国家,他相信自己的问题终有一天会得到解决。


白怀元右派问题的改正,也是经过一些曲折的。开始给他谈话的人说,右派问题可以改正,但你要承认你当时提的意见有些是错误的,这不是还要留下个尾巴吗?


白怀元当然不同意,他说,我提的意见没有错,你们说哪一条、哪一句是错的?给他谈话的人也不能确切地指出来。


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白怀元的右派问题才得到彻底改正,结论是,凡不实之词,一律否定。


他爱人刘文秀被牵连的问题也得到解决,单位领导帮助她找组织部,去掉了档案里装入的不实材料,恢复了干部身份,享受到应有的待遇。


1970年全家福(白怀元夫妇右2、右3)


8、青山夕阳, 出彩晚年


        白怀元在工作时一心扑在财政事业上,辛苦了大半辈子。他的右派问题改正了,工资级别恢复为“反右”以前的行政15级,职务也从办事员恢复为“反右”以前的副县级秘书。


        随后在调整工资时,根据政策,工资多年没调过级的提高一级,白怀元1957年以后工资级别一直没动过,他的工资在这次调资中,从行政15级提高为14级。1985年5月4日,白怀元从农财处离休,享受副厅级待遇。


1983年白怀元合家欢(白怀元夫妇右3、右4)


1986年合家乐(白怀元夫妇右4、右5)


        他离休后,有了闲暇的时间,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的心情更好了,尽情地去享受和体验改革开放后的美好生活,活得更精彩了。


        白怀元的家庭生活,在改革开放以后也越来越好了。5个孩子都参加了工作,成家立业,他的第三代有了两个孙子、两个孙女、两个外孙、4个外孙女,第四代已经有了4个重孙、1个重孙女、5个重外孙女。


1990年金婚(白怀元夫妇右5、右6)


       白怀元经历花甲、古稀、八十高龄,今年已经93岁了,当年的热血青年,现在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这与他经常读书看报有很大关系。


        他家里订有多种报纸杂志,很认真地看,还经常到单位在家属院办的老干部活动室去,翻阅其它类别的报刊书籍,他读得津津有味,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也是一种快乐,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也是快乐的一个源泉。

白怀元夫妇钻石婚庆典


      读书看报有乐趣,旅游也会有舒畅的好心情。多年来,他有一个心愿,就是到海峡那边的宝岛台湾,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2010年,他已经86岁高龄,老干部处组织离退休的老同志去台湾旅游,他在大儿子的陪伴下参加了这次活动,了却了多年的心愿。


        他参观了台北故宫博物馆,孙中山纪念馆,看了野柳地质公园、太鲁阁峡谷公园、港都高雄、垦丁“猫鼻头”风景区,在日月潭乘船游湖,还去了阿里山森林公园,那是乘坐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驶后,他又沿着阿里山的步行道,一步一步走上去的。


.2010年白怀元和长子白晋生在台湾


      生活有规律,这也是白怀元老人健康、快乐、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平时的生活,白天在家里时间少,出去活动的时间多。


        他在家属院的活动室里,浏览书报杂志,和老伙伴们打台球,打麻将,下象棋,下军棋,在家属院的空地上散步,活动筋骨。


        星期一、三、五,有时还会拿上老年卡,走出家属院,乘坐公交车,到位于郑州东区的河南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去。


        他所以喜欢到那里去,是因为在那里活动的人多,遇到的高手也多。他在那里打台球,下象棋,遇到好的对手时,他更是潇洒快活,酣畅淋漓,玩得开心、尽兴。


白怀元在打台球


        他有时还会下到游泳池里,尽管年事已高,不能在水里畅游,但是,即使是在游泳池里活动活动筋骨,也像是鱼儿到了水里,怡然自得。


       他的爱好很广泛,对多种活动饶有兴趣,而且很专心和投入,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2011年时,白怀元已经是耄耋之年的高龄了,在全厅离退休干部运动会上,他这位思路敏捷、手脚利索的革命老人,出手不凡,连中三元,他犹如神助,高水平发挥,连得三个第一名,一举夺得了台球、象棋、麻将比赛的三个冠军,虽然与科举时代的连中三元(连中乡试第一名解元、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的第一名状元)略有不同,但也是一连夺得三个比赛项目的第一名啊!


白怀元(左)参加象棋比赛


        随后,在2016年5月的全厅离退休干部钓鱼比赛中,又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2017年11月,在全厅的离退休干部运动会上,他依然宝刀不老,雄风犹在。军棋比赛中,他所向披靡,战胜所有对手,夺得这项比赛的冠军。他积极参加厅里的运动会,展示自己的风采,运动并快乐着。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虽已93岁高龄,但晚年的生活中,快乐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还在前面,他一直在不断地追寻着快乐,展示着人生的风采,他 行走在美丽的风景里,活得有滋有味,晚年更加精彩!


本文原载2017年第2期《财政先锋》,2017年12月修订于郑州

照片由离退休干部处和白怀元提供



昔年:反右运动祭

杜欣欣:我的苦难深重的"右派"父亲

杜欣欣:母亲的歌

触目惊心:夹边沟"右派"分子的N种死法

高华:1950年代知识分子的累与痛

余习广:归国留美博士"右派"董时光之死

田小野:温小钰老师的生前身后事

胡治安:全国55万右派"摘帽"时的一波三折

林昭挚友倪竞雄:她是那么鲜活的一个人

李大兴:右派刘雪庵与他的《何日君再来》

吴兴华:“失踪”半个世纪的天才诗人

吴同:怀念我的父亲吴兴华

吴同:追忆钱锺书伯伯的点滴往事

李榕:舅舅的故事

陈梦家:我不能再让别人把我当猴耍

彭波:悼一群寻梦人的“老板”

杨大明:悼丁望

朱启平,日本战败投降的见证者

潘公凯:血墨春秋——寻找林昭的灵魂

彭令范:我的姐姐林昭

彭令范:林昭案卷的来龙去脉

爱说爱笑爱美食的北大女生林昭

甘粹:林昭与我的苦命爱情

吴昊:我所知道的林希翎

于光远前妻孙历生是谁害死的?

王友琴:于光远为何避谈前妻?

王世浩:10岁那年我差点成为小右派

 戴煌:巫宁坤先生回国落难记

戴煌: 胡耀邦平反的第一个“右派”

李南央:我有这样一个母亲

丁东:大"右派"葛佩琦上访记

梅长钊:我的右派姐夫陈天佐

孟小灯:追忆父亲,

我能写成一本厚厚的书

陈小鹰:我的母亲亦父亲

李大兴:七号大院的青梅竹马

李大兴:谁记得一甲子前的北大今天?

汪朗忆汪曾祺:老头儿“下蛋”

尹俊骅:父亲的右派档案

张海惠:花溪水赤城山——怀念父亲

吴一楠:四叔的故事

何蓉蓉:母亲,我心中那盏不灭的灯

贺越明:“另册”里的三六九等

邓晓芒:这就是我的母亲

潘虹:父亲的自杀让我超越痛苦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注永远的新三届

   少达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