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走丨侯杰:神秘的巫溪

侯杰 新三届 2019-08-25

作者简介

          侯杰,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现从事纪录片工作。



本文作者侯杰。


1盐道


        中国最险要的机场大概要算是万州。崇山之中,沟壑之间,壁立千仞之上,一个突兀而起的条状平台。降落之时,整座大山扑面而来,机降早一秒,就可能撞向山头,起飞瞬间,腾空晚一秒,则会坠下山崖。但是,且请放心,万州机场是安全的。


        群山峻岭的万州本不适合建机场,但万州的位置决定,它需要一个机场。闭塞的渝东群山起伏,交通不便,它需要一个连接外界的快速交通接驳点,于是就削平山头,填满沟壑,群山万岭之中,一个人造平台横空出世。


        我来到万州,但我的目的地是万州北部的巫溪。



        我们追踪百年前一个英国植物学家尔尼斯特亨利威尔逊的足迹。他三次来到中国,在鄂西到川西、川北的横断山域,采集了数千种中国独有的植物物种。中国西南植物为现代植物学的建立做出很大贡献,被他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他还拍摄了上千张照片,让后人得以直观看到百年前巴蜀面貌。


        他最后一次来到中国,从宜昌步行,穿越鄂西,渝北,经巫溪和川东,抵达川北松潘。


        引领我们前来的是一个中国人,中科院成都植物所研究员印开蒲,他在十几年间追踪威尔逊拍摄的足迹,原地重拍威尔逊照片。山川依旧,物是人非,成为我们穿越百年,追寻变化的参照。


        即便今天,从万州去巫溪,也要在群山峻岭的盘山挂壁公路上,盘啊盘,绕啊绕,三个小时才能走进那块群山环抱的小盆地。而一百年前,这个外国人穿越鄂西,渝北,走的是什么路呢?

大宁河边狭窄的盐道。


        北方人无法想象,相对于平原来说,西南横断山域是没路的,交通干道就是这种悬挂在崖壁上人工开凿宽度不足一米的小路,名为盐道,但它有个更形象的名称“鸟道”——只有鸟才能落脚的小道。今天,一些盐道废弃了,一些开辟为挂壁公路,我们前往巫溪,很多路段其实就是拓宽的鸟道。


        盐道的由来,缘于巫溪有个盐泉。盐泉哗哗,流淌上万年,为了将盐送出这块群山峻岭中的盆地,不知什么人,日复一日,开凿出了这条崖壁上的小路。


        威尔逊拍摄了大量巫溪照片,其中一张是巫溪到云阳的一条盐道,穿过一个山洞后一个梯级坡道,斜度大而窄。



威尔逊拍摄的巫溪、云阳交界的盐道。穿过山洞后,一段石阶坡道。


        巫溪隐藏与陕渝鄂交界的群山峻岭之中,即便今天,都有与世隔绝之感。但这样一个进不去、出不来的地方,人类活动的历史却比北京还要早。这里是巴人繁衍之地,唐尧时期就出现过巫咸国,有“上古盐都,巫巴古乡”之称,也是盐巴一词的来由。


        盐是生命所需,也是财富所在。因为盐泉,巫溪有了人类活动,也吸引周边人群逐利而来。历史上多次的巴楚之战,也都与盐巴有关。


1910年的巫溪城北门。


        巫溪县城所在地,是一块狭长的山间盆地。大宁河支流柏杨河从县城穿流而过。我们追寻的坐标点是那个英国人拍摄的巫溪县城城门照片。它就在柏杨河北岸,文革时曾经拆除,新千年重建。


        对比威尔逊的照片,百年之间,巫溪周边的环境变化的确很大,但是,当看到巫溪八十年代的照片,惊讶发现,周边环境和建筑大体类似,变化很小,也就是说,巫溪的变化是近二十年来发生的。

复建的巫溪城楼。


        对比照片,我们觉得喜忧参半,原因是,巴人世居的巫咸国过于现代化,都市化了。


        神秘的巴人故地吸引了地球另一半的目光,宣传部门介绍说,不久前,英国人也来巫溪拍摄纪录片。我们随后查到,拍摄人是BBC,片名是《世界上变化最快的地方》。


2古镇


        千年古国巫溪已经都市化,但是,在它北部十里,却有一处,保持了千百年来巫咸风貌的地方,那就是盐泉所在,巫溪发祥地宁厂古镇。


        宁厂,是三峡地区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和摇篮。大宁河支流后溪河由西向东静静流淌,河北岸是盐泉和盐厂,河南岸是人居古镇。古镇长约七里,有七里半边街之称。


        我们的车子在河北岸的盐泉停下,盐泉汩汩流淌,伸手掬一捧泉水,水是温热的,放在口边啜一口,咸咸的,它已经流淌了几千年,今天依然哗哗喷涌。


盐厂旧址。


        盐泉两侧一字排开,是一座座制盐厂,厂房已经拆毁,只有石砌的柱子依然耸立,地面上熬盐的大锅和盛盐的木桶尚在。直到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这里依然人声鼎沸。


        盐厂的废弃与三峡有关,为保证库区的安全,库区周边工业全部停工。盐厂全部拆迁,宁厂古镇也成为三峡库区唯一没有被淹没的古镇。


        据说,盐泉兴旺时,吸引了附近百里内外的人流,盐水资源就是财富,争抢械斗屡有发生,最后,各方协商,按照地域不同,划分势力范围,利益均沾,于是,保持了相对的和平共处。


        据当地人说,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这里还是人声鼎沸,密密的竹筒从泉边通向盐厂,通往河边,大宁河里漂满大小木船。制盐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街上,江西会馆、陕西会馆、湖北会馆日夜灯火通明,布匹、桐油、药材生意兴旺,一派繁荣景象。传说盐运码头和街上“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


        至1949年,宁厂有制盐作坊99家,50年代,公私合营,成为一家制盐工厂。1998年,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宁厂所有制盐作坊全部停止工作,千年盐都也停下繁荣的脚步。

1910年,威尔逊拍摄的宁厂镇谭家墩。


        随着宁厂古镇最后一个烟囱倒塌,自1950年代合作社运动以来的集体化宣告终结,同时也给宁厂千年来的制盐手工业画上了句号。


        我们跨过河上的悬索吊桥,来到河对岸,这就是宁厂古镇的七里半边街。依山势而建的民居,石头砌墙,茅草为顶,河边,斜木支撑的“吊脚楼”临河而建。我们沿着石板路,从民居走过,几个老人在正午的日光下闲聊。一间昏暗的石屋内,传出音乐声,我们走到门前,只见一个衣着光鲜的老太太坐在桌前,桌上放着一个笔记本,笔记本播放的是一部港台电影。看到我们,老人回头对我们友好地招招手。


长满青草的台阶。


        一条长满茅草的石板台阶,我拾级而上,只见两侧的房屋多已破败,有的屋顶掀掉,屋内已经空无一物。


        七里街,我们走了两里,所见人数不超过十人,据说整个宁厂古镇,现有居民不超过200人。宁厂古镇的繁华随着盐厂的废弃而终结,年轻人都搬去巫溪县城,另寻出路,这里只留下一些恋家或不适应现代生活的老人仍居住在古屋中。


        我在想,古镇的夜晚是怎样的?黑乎乎的长街,只有几个门窗透出点点的灯光?我似乎看到了世界在人迹消失之后的景象。人们常思考这个问题,人类消失以后的世界怎样,宁厂古镇似乎呈现了一个样板。


大宁河边寂寥的古镇。


        宁厂面临这样的局面:随着老人的故去,最后的人气即将消失,古镇何去何从?发展旅游是当地的思路,但是,古镇民居已经破败,有人提出拆旧建新。当地人称,古民居是宁厂文化的载体,如果拆旧建新,也就失去了宁厂文化的根本。


        当今知名古镇太多,为人认可太少,如何避免重蹈名镇覆辙?需要当地政府思考。


3岩棺


        沿大宁河向北,一个叫做荆竹坝的地方,在一处宽阔平坦的岸边,我们停下,河对面是壁立千仞,刀削一般的山崖,离河面七八米的地方,是古盐道和栈道,向上离河面百米高的地方,是一层层凹陷,凹陷部位有一个个黑色的物体,那就是巫溪著名的岩棺。


岩棺。


        巴蜀古人有悬棺的习俗,人们熟知的是僰人悬棺,那是在山体峭壁上凿洞,插进木棍,把棺材架在木棍上。而巫溪岩棺不同,它是放在山体凹陷部位。岩棺和悬棺有一个同样的疑问:它们怎么放上去的?里面是些什么人?岩棺是什么材质?


        巫溪悬棺有24个。1980年,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师生采用木梯接木梯的办法,取下了离地面最近的一具棺。部分谜底得到释疑:棺木材质是楠木,整体掏空,放入尸体后封盖。制作工艺相当粗糙,奇怪的是他们在棺内发现了两具尸骨,一个是十多岁的男孩,一个是十四、五岁的女孩,女孩犬齿被敲断,颅骨有洞创。一棺二尸,这个奇怪的现象,让专家产生很多联想——殉葬。


        至于岩棺是怎样放上去的,曾经有四种说法:一是涨水的时候放上去的,二是堆土放上去的,三是打栈道抬上去,四是从高处吊下放进去的。四种说法都被专家证伪,所以岩棺的堆放依然是个谜。


        与宁厂有关的还有很多故事。李自成军兵败之后,部将贺珍来到这里,在镇南半山腰建立了女王寨、在镇西山顶建立了桃花寨。这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据守一方,尽享山大王之乐。


        如今,古镇人去镇空已经二十年,茅草疯涨,墙倒屋颓。关于古镇的未来,有推旧建新的说法,但当地人呼吁完整保留,当今中国推旧建新的古镇很多,过度的商业化和现代化已经丧失了古镇之魂。古镇文化的载体是建筑本身,拆掉了旧建筑,古镇也就不存在了。还有呼声恢复盐厂,以表演形式保留制盐工艺和程序。毫无疑问,古镇之魂就是那些看上去破败不堪的古建。


        2017年4月


(原载作者微信号“老侯说话”,本号获许可推送。)


侯杰读本:

灾难记忆——北川的鸽子树

邻居老顾与邻里左右纷争

我不怕死,我就怕高

日月山,那不能忘记的3000随从

我与70年前的那场战争

访寻长眠坦赞铁路的中国英魂

走进非洲or走出非洲


行走系列:

浙君子:一城一图 · 自驾欧罗巴足迹

38000公里!

退休夫妻自驾房车畅游欧洲

浙君子:长焦镜头下的亘古高原

浙君子:八达岭看不到的长城大片

北大校花绽放 燕园芳菲四月天

王宝泰:布宜诺斯艾利斯美食之旅

何砚平:走马观花说西藏

陈小鹰:瘸腿走马代

陈小鹰:以色列高价导游伊萨卡

陈小春:我在北美的车生活

米述杭:在西南非洲处置车祸伤亡事故

刘宇:记者镜头下的朝鲜

鲁晓晨:朝鲜亲历记

张伟光:罗马尼亚边境小镇的一夜

张岳庚:在北极守望北极熊

张岳庚:我两次从南极归来

林晨:也说大同的古城新造

林晨:应县木塔怎么了?

何砚平:日出日落 · 月盈月缺

杨劲桦: 梦里颐和园

杨劲桦:最美好的城市圣地亚哥

杨劲桦:月亮的山谷

杨劲桦:邂逅那不勒斯

侯振华:一座让人思绪万千的院落

马道:南山品竹

姜波: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王宝泰:什刹海的童年时光

李培禹:西河渡

李培禹:探访晋中醯之韵








每天讲述最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知青岁月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六: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七:反右运动60周年祭 

主题八:父亲,截止6月父亲节前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