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事 | 李振亮:东北,退出历史的最后两座高炉

李振亮 新三届 2022-03-21



作者简历
作者摄于1972年
李振亮,1952年出生,1968年下乡知青,1974年入辽宁科技学院前身本溪钢铁学校学习,1976年毕业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6年开始从政,历任民进本溪市委主委、市政协副主席,辽宁省政协常委,2018年5月退休。


原题
一件带有残缺美的
参政议政作品



作者:李振亮



本文记述了具有百年历史的本钢一铁厂工业遗产遭到拆毁,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奋起保护的全过程,披露了决策层围绕着“拆除”与“保护”展开的交锋。它告诉人们:老城改造中要善待工业遗产。
 

(一)

 
2008年12月17日,辽宁省政府在本钢一铁厂举行“1号、2号高炉关停仪式”,现场直播,全省14个地级市都设立了分会场,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闭炉仪式当天中午作者在现场拍摄到的完整的一号高炉雄姿
 
上午十点钟,随着当时主持行政工作的本钢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一声令下,为中国炼铁工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本钢一铁厂1号、2号高炉,在累计生产优质生铁2940万吨后正式闭炉。同时,与之相配套的烧结、焦炉设备也一并关停,这标志着本钢一铁厂全面退出中国冶铁舞台。
 
节能减排、淘汰落后设备,对一铁厂实施关停,这是工业发展进程中的自然法则,并不可怕。但一铁厂的工业遗产,具有百年历史的工业遗址群整体将彻底消失,变成一片住宅区。
 
这片工业遗址应不应该保留?是整体保留?还是部分保留?还是只留下一号高炉,其余全部拆除?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许多有识之士曾建议将它作为历史文物保护下来。
 

作者(左二)与部分市政协委员王重旭(本溪作协主席右1)梁志龙(本溪市博物馆副馆长右2)顾敏(本溪市社科联主席左1)等视察本溪湖工业遗址群劳工房

在一铁厂宣布闭炉当天中午,我带领民进市委调研组来到这里实地考察,在现场向市建委规划处的同志详细了解了一铁厂关停后,对其土地使用性质进行重新调整的规划情况。
 
闭炉当天中午作者(右)在现场查看了一铁厂土地重新规划蓝图
 
经了解,市建委已经按照市政府领导的要求,对本钢电修厂至一铁厂至第二发电厂这一带形区域(大约0.7平方公里)内的土地性质作了重新规划,由原来的工业用地调整修改为民用建筑用地。市政府在郑家地区重新划拨给本钢一块相应的土地作为置换。土地性质改变后,由本钢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在这块土地上开发建设商品住宅新区。
 
陪同我在闭炉现场考察的除了市建委规划处的同志外,还有一位是本钢一铁厂的副厂长,他告诉我一支3000人的拆除施工队伍将陆续进驻一铁厂,而且就在当天下午他就要安排布署已经进场的第一批施工队投入拆除作业。
 
听到这位副厂长的情况介绍之后,我心情很沉重。于是就说:“我听说你是政协委员,我是民进本溪市委主委、市政协副主席,你能不能听我一句话,告诉施工队今天下午先不要动手拆,给我留出半天时间,我要立即向中共市委主要领导报告情况,争取把一铁厂整体保留下来, 你说好不好?” 他说:“那好。其实我在一铁厂都干了几十年了,我们对一铁厂感情很深,也不愿意拆。上面布置下来的让拆,没办法。”
 
作者(左)与一铁厂副厂长交谈,了解情况
 
告别了一铁厂,我叫司机把车子直接开进了中共本溪市委大院。

(二)

 
12月17日下午,在市委后三楼常委会议室,我代表民进本溪市委,把一铁厂的事情向主持会议的中共市委副书记作了汇报。
 
我说:我认为,一铁厂不能就这样被拆除,应该整体保留下来。理由是,一铁厂在中国冶金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其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低估。一铁厂1号高炉始建于1914年,2号高炉建于 1917年,从年代上仅次于汉阳铁厂(1893年)。但是,汉阳铁厂在1937年为了躲避战乱而整体搬迁至重庆,目前汉阳铁厂旧址已经几易其主,当年的工业遗产已荡然无存,只留下一块“凝铁”(当年闭炉时的最后一炉铁水)。而本钢一铁厂历经百年延续至今。一号、二号两座高炉是目前屹立在中国大地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姊妹高炉,是真正的国宝级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珍贵。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曾经写道:“中国经营钢铁事业,现只有汉阳铁厂和南满洲之本溪湖铁厂。”可见一铁厂的前身本溪湖铁厂是和汉阳铁厂齐名,在中国冶金史上处于鼻祖地位的老厂,它见证了中国近百年冶金工业发展的历程。
 
本溪是一座伴随着煤铁工业发展起来的城市,近百年来,本溪地区几代工人阶级的血和泪都流在了这里,几代人的记忆都留在了这里。如果我们仅仅为了从房地产开发中获得一点既得利益,而将具有如此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工业遗产群拆毁,我们将如何向历史交代?向后人交代?”
 
后面的几句话,我讲的口气比较重,情绪也比较激动。我正想要继续往下说,市委副书记突然打断了我的讲话。他说;“我们会议暂停,休息一会。”

他迅速离开了会议室,过了不到五分钟又返回了会议室。他说:“我刚才出去打了两个电话,一个是打给市长的,另一个是打给本钢集团公司董事长的。不凑巧,他俩都没接,咱们继续开会吧。”
 
会议接着开了不一会,市委副书记的手机铃声就响了起来,是本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回打的。电话那边说:“我刚从沈阳开会回来,路上信号不好,没听到您的电话,书记有什么事吗?”市委副书记说:“我听说一铁厂今天下午就要开始拆了,我建议暂时先别拆,听一听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再说。”对方当即表示说:“那好,我马上通知一铁厂先停下来。”
 
这个电话刚撂下不一会,市长的电话也打了进来,市委副书记又把上述意见和市长简单地做了交换。 

那天下午的座谈会,市委副书记的思绪一直放在这个紧迫而又令人焦急的问题上。 

会议开到下午三点钟,市委副书记突然又打断了别人的发言说:“李主委,你去给一铁厂打个电话问一下,看看拆没拆”。我马上来到走廊给一铁厂副厂长打了电话一问,他果然接到了本钢集团公司经理办打来的“叫停”电话。听到了这个结果,市委副书记才把一颗悬着心放了下来。
 
座谈会结束之前,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都纷纷表示支持我的意见,一定要争取把一铁厂整体保留下来。大家提议由民进本溪市委领衔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联合提出一个《紧急建议》,以书面形式呈报给中共本溪市委。按照大家商量的意见,当天晚上我连夜起草了一份《紧急建议》
 

(三)

 
12月18日早8∶00,在市政府常务会议室召开由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领导人参加的关于市《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
 
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在8∶00之前就提前来到了会场,大家审阅了我起草的《紧急建议》后代表各自党派和工商联市委签了名。中共市委统战部特意安排专人前来取走了这份《紧急建议》,并按程序报送给了中共本溪市委。
 
《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是由本溪市政府市长亲自主持的,各位副市长,各委办局主要负责人等市政府组成人员都在座。
 
座谈会一开始,市长就2008年市政府的主要工作做了大约四十分钟的情况介绍,他在讲话中提到了本钢一铁厂闭炉一事。他说:“昨天省政府召开了一铁厂关停现场会。此前,我已和分管工业的副省长商量过了,把一号高炉保留下来,其余全部拆除,由本钢投资在一铁厂原址上开发建设商贸住宅新区。”
 
一般情况下,当主要领导就有关问题做出明确表态之后,就不会再有人发表明显的反对意见了。面对市长对一铁厂问题已经作出明确表态的压力,我该怎么办呢?


我说:“我还是要把不同的意见表达出来,供领导决策参考。”接着,我就把关于一铁厂工业遗产群为什么应该整体保留下来的理由说了一遍。
 
市长听完我的发言后,很快做出了新的部署安排。一铁厂完好无损地在平静祥和的气氛中度过了 2009年的元旦和春节。
 

(四)

 
本溪市政协对此事也迅速作出了反应。12月23日,市政协在《政协信息》第357期刊出民进市委上报的“关于迅速抢救和保护本溪工业化阶段历史遗产的建议”。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在这期《政协信息》上作了批示:“政协这个建议很及时,我非常赞同。本钢一铁厂1#、2#高炉的文物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珍贵,它不仅是本溪的也是中国冶炼史的见证,应该责成有关部门同本钢共同研究把它保护下来。”
 
在1月召开的市政协会上我发言,再次呼吁工业遗产保护。随后短短二十几天内,中共本溪市的领导作出九次重要批示,如此密集的表态和批示是很罕见的。


为了这件事,本溪专门派出人员,先后到北京首钢集团、北京市焦化厂、北京“798”,紧接着又到武钢的钢铁博物馆、张之洞博物馆、汉阳铁厂旧址等地实地调研,市里还深入了解西方工业遗产保护的相关情况。
 

(五)


普查发现,本溪湖工业遗产群的遗产内容特别丰富,特别集中,意义重大,它刻录了本溪从1905年至今100多年的城市历史变迁。
 
该遗产群包括:本钢一铁厂旧址、本钢第二发电厂冷却水塔、大仓喜八郎遗发冢、本溪湖小红楼和大白楼、本溪煤矿中央大斜井、东山张作霖别墅、本溪湖火车站、彩屯煤矿竖井等8处不可移动工业文物。

该遗产群经历了清王朝、中华民国、伪满洲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不同社会制度,见证了本溪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历史,同时也书写了新中国钢铁工业史的辉煌。
 
其中本钢一铁厂旧址的前身是1904年日本大仓财阀投资并采取与中方(张作霖)合资方式创建的本溪湖煤铁有限公司制铁工场,是我国第一个中外合资名义的企业。
 
本钢第二发电厂冷却水塔,共有三个单体建筑,包括两个冷却水塔,一座办公楼,均为日伪时期的建筑。
 
本溪湖小红楼(始建于1912年)和大白楼原是清末中日合资的本溪商办煤铁公司和伪满洲国本溪湖煤铁公司的办公大楼,和大仓喜八郎遗发冢一起是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煤铁资源的历史见证。
 
本溪湖火车站始建于1904年,包括仓库和两个站台。该建筑北侧分为东、中、西三个垛。中间为候车室正门。“九一八”事变后,该站所控铁路成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掠夺物资运回本土的重要交通运输线。新中国成立后,本溪湖火车站为支援抗美援朝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溪煤矿中央大斜井巷道深1500米,各作业区彼此相连,厂区内日伪时期修建和遗留的变电所、小矿车保存完好,仍在使用中,皆为大斜井配套设施设备。
 
东山张作霖别墅共有三座建筑,办公楼、俱乐部和宿舍楼,均建造于1927年。最初拟作别墅,建成后不久,在“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因而未被使用。1946年东北大学(今东北师范大学)在这里建校,利用该建筑群培养了一批革命青年。
 
彩屯煤矿竖井始建于1938年2月,曾被当时日本人称为“东洋第一大竖井”,是本溪煤铁之城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重建,1954年12月正式投产,年产原煤200万吨左右。彩屯煤矿竖井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建筑东西长20米,南北宽10米,高60米。
 
由于本溪湖煤铁业在全国的巨大影响力,当年曾有“南有汉冶萍、北有本溪湖”之称(汉冶萍指的是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
 
专家得出的结论认为:“本溪湖工业遗产群既区别于洋务运动时期官办的江南造船厂,也不同于无锡纺织民族工业,它代表了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特别类型,具有独特的个性,即创办时间较早、国内罕见,遗址数量较多、分布集中,生产规模较大、设备先进,遗产保留完整,生产流程齐全,文化遗产丰厚,内容广泛。为我国历史上很少的中外合资的、相对集中的、自成体系的工业遗产类型。像这样集中在几平方公里内,既有高炉、焦炉、又有煤矿矿井,还有保存完好的小火车、铁路线和经特殊处理的路面等完整的生产链条,是一处不可再生的工业遗产资源,保存这样好的工业遗产资源的机会稍纵即逝,一旦失去就永远无法弥补。” 

专家们建议对一铁厂进行系统保护。
 

(六)

 
正当一铁厂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大家都沉侵在为整体保留下来这样重要的工业遗产而欢欣鼓舞之时,危机正在悄无声息地蕴酿并一步步逼近了。
 
2009年春节长假刚刚过去,本钢集团公司突然变脸,在事先没有告知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情况下,单方面采取了行动。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和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民主党派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呼吁于不顾,把一支庞大的拆除施工队伍派进一铁厂,对一铁厂的主要机械设备及工业建筑物进行了野蛮拆毁。其准备之充分,拆除速度之快,以及对一铁厂区的封禁,对消息的封锁,都令人始料不及。
 
在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始建于 1917年的 2号高炉就被彻底拆除,1号高炉除了炉体外其它所有与外部联系的设施全部被切断,四台鼓风炉被剥了皮,烧结、焦化车间厂房被整体拆除。整个厂区乌烟瘴气,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在一铁厂每日每时都面临着无可挽回的损失,留下历史性遗憾的那些日子里,许多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以及关心一铁厂旧址保护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都心急如焚。有些政协委员不顾被驱赶、被呵斥,偷偷来到一铁厂周围察看、拍照取证,回来后就互相发照片和视频,通报情况。大家都在问同一个问题:怎样才能阻止本钢的野蛮拆毁行为?
 
2009年3月4日,我怀着非常复杂的心情,顶着重重压力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又一次来到本钢一铁厂进行视察。在这次视察中,我边看心里边流泪,我不断地问自己:百年一铁,我们拿什么来拯救你?
 
历史是人们创造的,可是,在决定这些承载着一座城市工业文明和历史记忆的工业遗产是否应该保留的时候,人民群众却失去了起码的知情权。当来自于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呼声,要求把父辈、祖辈用血和泪创造的这份工业遗产完整保留下来的时候,本钢的一位领导却解释说:“留下这些破铜烂铁有什么用,如果后人需要了解这段历史,到网上去搜一下全都有。”这位愚昧无知领导的话,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面对一铁厂千疮百孔,一片狼藉的惨状,让人想起了三国时曹植写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009年在本钢历史上是最不堪回首的一年。承载着一座城市历史记忆的“百年一铁”给彻底糟蹋了。
 

(七)

 
面对突如其来的拆毁,中共市委副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省政协研究室编发有关信息,分管工业的副省长批示“市里应制订系统的保护方案”。持续了一个多月的野蛮拆毁才慢慢地停了下来, 拆除施工队伍逐步撤离了现场。
 
至此,围绕着本钢一铁厂工业遗产群“拆除”与“保护”第二个回合的交锋落下了帷幕,“保护”的正义之声终于又一次占了上风。但是,一铁厂的工业遗产却遭受严重损失,付出沉重代价,留下了无法挽回的历史性遗憾。

(八)

 
本钢对一铁厂工业遗产群大规模野蛮拆毁行为引起了全社会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人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示强烈的愤慨。新华社记者以内参的渠道反映给了国务院领导,国家文物局时任局长单霁翔来本溪开展调研。
 
单霁翔说,应善待本溪湖工业遗址群,不要再拆了,要全力保护好它,争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使之成为本溪乃至东北发展的新动力、新亮点。
 
本钢是省属特大型企业,市领导很无奈,只能硬着头皮表示要引起重视,做好下一步的工作。
 

(九)

 
 2013年3月,“本溪湖工业遗产群”正式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标志着今后本溪湖工业遗产群的保护工作纳入了国家法律保护的范畴,如果有人再敢进行拆毁,就将触碰法律底线。
 
尽管一铁厂工业遗产遭到了严重破坏,但是最有历史价值的一号高炉还在,四座鼓风炉还在,部分厂房还在,一铁厂内部的铁路专用线还在。此外,本钢第二发电厂冷却水塔、大仓喜八郎遗发冢、小红楼和大白楼、本溪煤矿中央大斜井、东山张作霖别墅、本溪湖火车站、彩屯煤矿竖井等7处不可移动工业文物仍完好无损。

房地产开发的“宏伟蓝图”没能在本溪湖工业遗址群范围内得以实施。
 
经过重新修缮与改造后,本溪湖工业遗址群将来一定会有一个华丽的转身,嬗变为展示本溪这座城市工业历史文化的靓丽名片。 

虽然最终结局不够完美,有些令人遗憾,但是,这个带有残缺美的成果也是来之不易,是经过多少人不懈努力和奋力抗争才取得的。他们中有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有时任党政领导干部;也有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公务人员。他们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担当令人敬佩。
 
2016年12月22日,辽宁日报以“本溪湖工业遗产群保护规划完成”为标题发了一篇报道: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和北京建工大学建筑设计院联合编制的《本溪湖工业遗产群保护规划》已经完稿,这标志着本溪湖工业遗产群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有了科学规划。

同时,在省文化厅和国家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为《本溪湖煤铁工业遗址群》项目争取到了国家保护资金2000多万元。未来的本溪湖将建设成煤铁工业遗址公园,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成为本溪的新形象、新地标,成为拉动本溪旅游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进一步还将申办世界文化遗产。


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参与决策的省市及本钢主要领导者如今都已纷纷离开了权力核心,退出了政治舞台。下令拆毁一铁厂后来担任了本钢总经理的那位领导因涉嫌贿赂案而被刑拘、撤销一切领导职务、开除了公职;从本钢走上副省级领导岗位、时任分管工业的副省长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而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房地产过度开发的势头已经退潮,工业遗产旅游和工业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却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历史似乎与他们开了一个玩笑。 

如果当初这些领导者们能够多一点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多一点对本溪这座城市历史记忆的尊重;多一点对本溪湖工业遗产文化价值的自信;面对来自于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吁多一点敬畏之心;在下令拆毁之前冷静一点,拖一拖,缓一缓,虚心听听不同意见,就完全可以把一铁厂完整保留下来,就像德国鲁尔的北杜伊斯堡钢铁厂和佛尔克林根铁工厂在1965年关停时那样,原封不动、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了。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结局,那将是中国工业遗产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那将是东北老工业城市文化自信的象征。
 
然而,历史已经走过,历史无法重新再来。


李振亮读本

1976,我们在本溪钢校启航
种田人却要经常饿肚子
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
赴美开完会干脆去打工
挣点美元再回国

图文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限于篇幅编辑有少量删节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转型思考


九十年前的东

那些一言难尽的岁月

方方:张之洞如何成就了大武汉

萧正辉:定陵发掘秘辛

黄奇帆:房地产未来如何发展

黄奇帆:中国实施零关税的变化
黄奇帆:房地产未来要大变天
任志强:有家才有国
范剑平:看懂房地产弄清四大真相
庞松:房地产开发不得侵害居民私有产权
高永伍:海南处置积压房地产亲历记
陈小春:美国房地产经纪人这样做生意
胡道轨:一个上海人的
五处住宅和四次搬家
文一:工业革命中国做对了什么
魏杰:中国将大规模调整经济布局
魏杰:2017年中国经济主要思路
未来十年中国最赚钱的
16个新兴产业 
蔡晓鹏:绿色发展农业的5.0
程和平:国企出路未必是民营化
张维迎: 国企的出路是民营化
张维迎:欲望的主人而非奴隶
张维迎:知识的本质与企业家精神
张维迎:有两种人是政府无法替代的
许小年:实体经济的泡沫
吴晔:资源之争与人类历史
学术探索差点定性政治错误
任正非:华为感到前途茫茫
雷颐:把盲目排外称为爱国
是近代中国的悲剧
雷颐:精神启蒙远未完成
王琳:不要轻信世间的流行
不要轻信权威的结论
孙立平:赢者通吃现象在中国星火燎原
孙立平:房子里面的那些财富
俞可平:损害他人尊严,终将被人唾弃
周其仁:逃离北上广逃不了城市化
周其仁:纪念杨小凯
周其仁:香港土地暗税举世无双
周其仁:解析2017年中国经济
周其仁:中国经济发展
要靠互联网+引领创新
周其仁教授给2017年中国经济
开药方:降低制度成本+创新
郭凡生:谁给你这种权利
郭凡生:追寻我们共同的理想
马小冈:激情是不可以泯灭的
吴思:思想的创造力
陈原:"辱母杀人"等公共事件,
可以转化为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
邱晓华:中国经济的今天和明天
姜波:质疑“中等收入陷阱”
蔡晓鹏:九号院·杜润生·中央一号文件
马小冈:走下莫干山
牛军: 与美国合作不是权宜之计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追师长……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