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晖丨陈冲:母亲走了,我眼泪这么滚烫,文字这么苍白

陈冲 新三届 2022-12-28


作者简历

陈冲,1961年生于上海,1978年考取上海外国语学院主修英美文学。1976年出演电影《青春》崭露头角,1980年凭借电影《小花》获百花奖最佳女主角。1981年赴美留学,1986年起进入好莱坞。主演电影《末代皇帝》《大班》《红玫瑰与白玫瑰》等。1997年执导电影《天浴》入围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奥斯卡金像奖评委,第51届台湾金马奖评委会主席。
 

原题

母亲走了




作者:陈冲



12月11日,著名影星、导演陈冲在新浪微博个人账号发文透露母亲逝世的消息。



公开资料显示,陈冲的母亲张安中是著名药理学家,陈冲的外公则是中国药理学奠基人张昌绍。


在2009年11月中国药理学会表彰对中国药物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一辈药理学家名单里,张安中(上海医科大学药理室)位列其中。


陈冲和母亲张安中


年初确诊罹患淋巴癌,曾挺过化疗


陈冲在长文中说,“母亲在今年二月被确诊为淋巴癌,我于大年三十傍晚赶到上海。五月底我离开的时候,她挺过了化疗,病情好转了不少。中秋节母亲还跟几位老同学们聚了会,照片上她笑容满面。但到九月底她又因严重感染和轻度心衰入院,我在十月初再次飞回上海。万万没想到我刚离开她三周,她就走了。”


接到病危通知时,陈冲远在大洋彼岸。她的哥哥告诉她,“妈妈等不到你隔离三周后出来了。”


那之后,张安中在生不如死的折磨中坚持了一个礼拜,陈冲哥哥昼夜陪着母亲一起煎熬,几乎没有睡觉。“也许她在等我,这个想法让我悲痛欲绝。”


陈冲父母亲结婚照


陈冲回忆起最后一次在病房与母亲见面的场景。


“最后一次跟母亲一起,我们并排坐在病房里,我在用手机匆匆忙忙给人回邮件,余光里,我感觉母亲在看着我,就跟她说,这是工作,我马上就好了。”


看到忙碌的女儿,张安中也许有了一丝心疼,“她开始轻轻拍我的腿,好像在安抚我,唱起一首摇篮曲:‘睡吧,小宝贝,你的啊妈妈就在身边,梦中你会得到礼物,糖啊饼干啊随你挑选,等你睡了,我就带你去到天宫……’ ,她拍我的手因风湿关节炎变了形,却仍然那么温柔,我眼睛湿润了,情不自禁放下手机跟她一起哼唱。”


这首摇篮曲是陈冲记忆中的第一首歌,也是她最早的对美的体验。


陈冲的姥姥、母亲和二姨


曾把药理拍成动画片,热爱阅读,85岁仍然学习作曲


张安中出生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是著名药理学家张昌绍教授的长女 ,研究神经药理。曾在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学院)当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11月,中国药理学会表彰对中国药物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一辈药理学家,张安中(上海医科大学药理室)位列其中。


年轻时的母亲


而作为一名医学专家,张安中在艺术方面的才能也十分突出。陈冲回忆,“一位母亲过去的同学和同事告诉我,你妈妈最突出的是她的想象力,她的创造性思维。”


张安中曾把“传出神经系统药理”编成一本剧本,跟教研组的另外一位同学合作拍了一部动画片。因为拍得好,所以后来在全中国使用。“也许我长大后对用声画讲故事的兴趣,就是母亲从小在我心灵里播下的种子。”


陈冲和母亲


2003年,陈冲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回到上海家中,看到母亲在钢琴前写写、弹弹,再写写、再弹弹,原来是母亲在老年大学学习作曲。15年前,她参加了东方电视台《精彩老朋友》转播的一场钢琴比赛,得了老年组的第一名。


这些视频陈冲珍藏在手机里,“也许我一直在下意识地企图留住她,或者在为终将的失去做心理准备。”


陈冲与母亲、姥姥


八年前开始失忆,对子女的牵挂呵护不曾变淡


陈冲说,大约从八年前开始,母亲渐渐失忆,但“母亲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在为孩子着想”。


张安中非常期待看见女儿,尤其是在她住院的时期。但当陈冲在病房陪她的时候,她又常说,“你很忙的,快走吧,不要在这里把时间都浪费掉了。”这时,陈冲会说,“我就是来陪你的,没有工作。”她又会突然为女儿担心,“怎么会没有工作了呢?没有工作你怎么办?”



还有一次,陈冲的父亲交完一笔昂贵的治疗费用后,说起他在用哥哥陈川的钱付日常生活费,本来神志恍惚的母亲突然睁开眼睛,严厉地说,“你怎么可以用陈川的钱?我不要治病了,这样治疗一点意义也没有。”直到父亲说,“这是暂时的,我去了银行就会还给他的”,张安中这才放心。


18年前,陈冲就评价父母:“但愿他们的俭朴、聪明,他们对生活的兴趣、对知识的向往,会通过我再传给我的孩子们。”一名智慧的女性,一位坚韧又柔软的母亲,这就是张安中。她走得痛苦,但今生已足够精彩。


母亲和陈冲哥哥


陈冲微博截图:

陈冲专列

陈冲: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陈冲:疫情之下的生命反思

我和丈夫重温了一部《美国往事》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春晖:母亲专题

吴限:不靠谱的妈妈
孙毅安:牵着母亲的手,
我们就是幸福的孩子
陈苑苑:九十岁的妈妈,
为我们操心大半辈子
熊晓鸽:平凡的母亲,超凡的母爱

杜欣欣:母亲的歌

马明:妈妈考入西南联大工学院

郭爱平:妈妈说不定还是个格格呢

胡道轨:辣忽忽的母亲

梅长钊:忆母亲,大爱绵长风雪夜

葛有彦:我有寸草心,

却不知道母亲挣扎在死亡线上

珊伊:母亲被称为太行山里的凤毛麟角

顾土:母亲长达30年的交代史

尚晓援:母亲永远活在我的生命延续中

张小雪:缘梦重温,重访上海锦江饭店

何蓉蓉:母亲,我心中那盏不灭的灯

陈小鹰:我的母亲亦父亲

蒋蓉:母亲和《读者》

徐建:两代人的四中情

邓天雄:我苦尽甘来的老母亲

冯印谱:母亲的半句遗言

魏达志:母爱伴我风雨行

胡德平:回忆母亲李昭

李如茹: 怕死的我救下妈妈和我两条命

贾平凹:写给母亲 · 我不是个好儿子

邓晓芒:这就是我的母亲

陈虹:我的母亲一生信奉爱情至上

李南央:《我有这样一个母亲》答读者

李南央:母亲她终于解脱了

李南央:我有这样一个母亲

吴畏:母亲的大爱薪火相传

周玉茹:母亲的晚年是幸福的

袁澄兰:我苦难深重的母亲

马鼎盛:母亲红线女,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愤怒也无奈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和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