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文章阅读:
六集历史文献纪录片《红色神府》暖春预告 和谷撰稿/东狮影视出品
唐朝的“背影”与说史的操守——读和谷文史散文《唐朝背影》/张翼
“我爱我的家乡”大型融媒体直播 27日12时走进幸福新铜川!
王景清,风范长存!
文|郭勇
解放后,王景清在中央警卫师工作,后调到云南省军区任怒江军分区参谋长。1984年初,在毛泽东原卫士长李银桥夫妇的热心帮助下,李讷和大她十三岁的王景清结婚。王景清是李银桥在中央警卫团的老战友,王景清是在李讷处境比较困难时与她结合的,虽无高攀之嫌,但与开国领袖的女儿命运与共,生活相依,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有报道说:王景清曾回忆他在延安警卫团时,见过小时候的李讷。警卫战士们个个都喜欢她。上世纪80年代初王景清在昆明军区怒江军分区任参谋长,后调入北京卫戍区第二干休所离休。王景清为人善良,厚道,爱好书法绘画,做饭做菜都是一把好手。80年代李讷曾笑对友人说:“在家里,老王是大师傅,我是清洁工。”一个曾经的将军和一个曾经的主席女儿就这样低调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享受着生活的平静和温暖。李讷曾大为称赞王景清的厨艺精湛,说自己只能做做清洁工,与婚前的苦闷孤寂不同,幸福平淡的生活让两个人又重拾了笑容,找回了生活应有的乐趣和希冀。
王景清为人厚道,不仅对妻子李讷照顾得无微不至,对待继子徐小宁也十分慈爱,王景清和李讷结婚时,他与前妻的子女早已长大成人各自成家,所以这一片父爱随之就完全倾注在了继子徐小宁身上。婚后,李讷将儿子改随了王景清的姓,改叫“王效芝”,据说也是有效仿外公毛润之的意思。老两口也是典型的中国父母,自己过得清苦些也无所谓,但对孩子却是十分大方,极尽宠爱,为了更好的照顾年纪尚小的王效芝,两个人还省吃俭用省下钱给孩子专门请了一个保姆照看。
结婚后,李讷曾带着王景清和王效芝去看了她的母亲江青,曾对李讷第一段婚姻大为反对和大加阻挠的江青这次却是表露出了十分的满意。
王效芝在两夫妻的熏陶培养下也长成了一个富有才华但同时低调谦逊的好好先生。我接触过王效芝,他确实是继承了母亲讷于言的性格,他不愿意过多地暴露在镁光灯下,也从不接受各种访谈,他低调地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前些年我曾查过网络,我们大多也只能在偶尔回乡祭祖的新闻中看到他的名字。
王景清是那种闲不下来的老干部,离休后也不忘发光发热,希望继续为社会贡献些力量,他曾经自愿担任菜市场的秩序维护员,周围的邻里们无不交口称赞。
除了生活上柴米油盐的琐事上互相看顾外,王景清和李讷在阳春白雪的精神层面也十分有共鸣,李讷毕业于北大历史系,其文化层次自是不用说,年老后依旧热爱读书和钻研,而王景清也同样对文史方面非常感兴趣。
2008年,一部名为《神府红军游击队》的20集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剧中再现了神府红军从七人游击队发展成威武坚强的红三团,创建神府根据地并同敌人殊死斗争的一幕幕动人故事。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该剧的编剧正是王景清。为了真实再现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王景清毅然担起了编剧任务,多次深入榆林市、神木县、府谷县等地,走访老革命、查阅史实资料,几经整理修改,才拿出了满意的剧本。
李讷比王景清小13岁,身体不大好的她,却十分关心老伴的身体。王景清说,“70多岁时,我开始创作剧本,李讷就总提醒我,‘你岁数大了,可不要累病了,不要太伤神。’”革命战争时期右眼、左肩和颈椎都受过伤、身子骨也不算太好的王景清,听到老伴嘘寒问暖的话语,心中满是感动。
晚年生活里,他们还在一起练习书法,李讷跟王景清一样,都十分喜欢隶书和篆书,切磋书法便成了生活中的一道不可少的娱乐。每天清晨,他们携手外出散步,锻炼身体,但后来,李讷因为腿疾,经常跌倒,散步便也终止了。李讷从小瘦弱多病,加之坎坷复杂的人生经历,步入晚年后,精神状态欠佳,严重的失眠,四肢无力,肾脏等疾病也时常折磨着身体,王景清就陪着李讷四处看病。曾经,在前往解放军305医院途中的公交车站,总会看到一对老人互相搀扶着去乘公交,那就是王景清和李讷。王景清还买了一辆三轮车,蹬着三轮带着老伴上医院看病。三十多年,相濡以沫,携手中王景清夫妇品尝了人生百味,深晓生活冷暖。他们早已习惯了平常人的日子,当泛黄的往事随风吹落,他们已是似水流年间最普通的百姓人家。作者简介
友情提示: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转发者请注明来源,违者视为侵权。
往期文章阅读:
六集历史文献纪录片《红色神府》暖春预告 和谷撰稿/东狮影视出品
唐朝的“背影”与说史的操守——读和谷文史散文《唐朝背影》/张翼
“我爱我的家乡”大型融媒体直播 27日12时走进幸福新铜川!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