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练习29
4.(7分)阅读下面关于《论语》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阳货①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②.孔子时其亡③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④,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⑤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论语•阳货》
注释:①阳货:又叫阳虎,季氏的家臣。季氏是鲁国权臣,几代把持鲁国政权,阳货又是季氏最有权势的家臣。②归孔子豚:归,音kuì,通“馈”,赠送;豚,音tún,小猪,这里指做熟了的小猪;归孔子豚,赠给孔子一只熟小猪。③时其亡:时:伺,探察;时其亡,等他外出的时候。④怀其宝迷其邦:怀揣着自己的宝物,听任国家迷乱。喻孔子有政治才能却不想施展。⑤从事:从政。“事”指政事。
材料二: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①.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②,无道则隐。
﹣﹣《论语•泰伯》
注释:①善道:正确的学说,引申为真理。②见:同“现”。
材料三:子曰:“直哉史鱼①!邦有道如矢②,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jù伯玉③!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④之。” ﹣﹣《论语•卫灵公》
注释:①史鱼:卫国大夫,字子鱼。临死前要儿子不为他在正堂治丧,以此劝谏卫灵公任用蘧伯玉,斥退弥子瑕,古人称为“尸谏”。②矢:箭③遽伯玉,春秋时卫国的大夫。为人十分正派,光明正大,表里如一,是一位守礼的君子。因国内乱政,两次出境隐退藏身,孔子多次称赞他。④卷(juǎn)。收。怀:藏。
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内容,特别是划线语句,概括孔子关于“出仕”的观点,并据此分析这与材料一中孔子回访的做法以及对阳货的回答是否矛盾,并写出理由。
孔子关于“出仕”的观点:
分析:
5.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从上面的文字中概括出一条成语
(2)孔子对“孝”有什么主张?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不少于100字。
4.(1)国家清明有道,就可以出仕,国家政治黑暗,就隐藏自己的才能。
(2)不矛盾。孔子是一个高扬理想大旗并为之矢志不移的理想主义者,他希望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同时也默认了阳货的质问,认为自己出仕能够通过努力使政治清明,因此答应出仕。
译文:阳货想会见孔子,孔子不去见他。于是,阳货想了一个办法,给孔子送去蒸熟的小猪。根据当时礼尚往来的原则,孔子在收到礼物以后,应该登门拜谢。孔子不想见这个人,就趁他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谢他,在路上遇上了阳货。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跟你说。”阳货接着说:“有才能却怀着不用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爱吗?不可以。﹣﹣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聪明吗?不可以。﹣﹣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岁月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答应你去做官。”
孔子说:“笃信(自己的主张),喜好学习,死死地守住这善行。危险的国家不去,混乱的国家不居住,天下有道义就出(来做官),没有道义就隐居起来。”
孔子说:“好一个刚直不屈的史鱼!政治清明也像箭一样直,政治黑暗也像箭一样直。好一个君子蘧伯玉!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政治黑暗就可以把自己的本领收藏起来。”
5.(1)犯上作乱
(2)孔子认为真正的孝不仅仅表现在行动上,更要表现在心中。为长辈效劳,做些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请长辈享用,这些还不是孝的全部。对长辈的孝应发自内心,比如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容色。当今社会日趋老龄化,子女对父母尽孝,不仅应体现在物质上,更应讲究“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常与老人交流,关心老人心理,尊重老人权利。
参考译文:
有子说:“为人能够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冒犯上级的人,是很少的;不喜好冒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是根本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自然就会生出来。孝悌是为仁的根本啊!”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