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海一模宝山区作文范文(3篇)
宝山区
材料: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纪录片《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从人类文明出现到2003年,所有存储下来的信息的总和仅仅相当于如今人类两天创造的数据量。
全球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所有馆藏不足今天人类一天所产生数据量的万分之一。 互联网时代的数据拥有了全然不同的价值内涵,有用才被记录的时代结束了,一切能够被记录的都会是有意义的。
学生作文:
记录 价值(63分)
龙应台说: 我们当下面临的问题不是价值的选择而是价值的重估。
诚然若此,自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大数据、流量、云端使得每天数以亿计的数据量涌入人类的精神家园。无疑,互联网时代使得数据拥有了全然不同的价值内涵。
那么,是否像纪录片《互联网时代》解说词所言:一切被记录的都会是有意义的呢? 而有意义是否就意味着有价值呢? 我认为,不可一概而论。
先来看看一切被记录着。从2008北京奥运会到最近屠呦呦的颁奖典礼,互联网记录着国内每一令国民激动人心的事件,于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而言,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从微博到微信朋友圈,互联网强大的应用软件市场更是让无数人们通过“晒”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它使得人们有条件有能力去记录生命中的点滴。以此而观,无论从小我还是大的方面来看,互联网记录的似乎都是有意义的。
诚然如此。但互联网除了有其大数据特性外,还有开放性的特性。这就意味着被记录的会成为潜在的一种价值取向通过互联网而散布开来,从而成为一种新的价值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所记录的体现着我们的追求,从而成为更多未追求到的人们的新追求。假使人性永善,假使我们都有海子一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心,那么好在价值取向的大方向走在朝往阳光、正能量的的路上。但假使不然呢? 互联网的快速传播和其开放性会使美传播的同时,也会使恶如此。那么,此时互联网记录的一切都还一定会是有意义的吗? 互联网带来量的同时,谁会成为我们带来价值重估的标准?。
再反观,假使一切被记录的都是有意义的,那是否意味着以切不能够被记录的就是无意义的?当然不。
纪录片中说:从人类文明出现到2003 年,所有存储下来的信息总和仅仅相当于如今人类两天创造的数据量。显然,制作人是将数据的量同文明成果的量进行对比。可是量是否就意味着有意义?当然不,一篇《诸子喻山水》、一首《味史》,一句天下之至亲,驰骋天下之至坚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是互联网数以无数计的数据量都无法产生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
有用才被记录的时代结束了,这是好事。但是否一切被记录的都有价值,仍需思量。
多可悲亦多可喜(60分)
自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再只是通过书本、报纸等得到作者想让读者获得的内容,相反,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切的记录,人们都可以从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使一切能够被记录的都成为有意义的。
确实,互联网时代着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让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单一化,让我们对于数据产生和拥有了全然不同的价值内涵。滴滴打车的出现让我们不会在某个急风骤雨的夜晚四处打不到车。“新闻机器人”的出现让记者们不再因“赶稿”而犯难,互联网所产生的数据流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赋予了生活新的意义。
在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互联网无疑成为了推动力。自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互联网逐渐普及,而我们,可以说是它这一改变的亲历者,从从未见到电脑,到如今人手一部手机,通过互联网与这个世界紧密相连。它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近些年来,一些不良网友想谋取众人的关注而在网上散布谣言的新闻屡见不鲜,而一些不考究信息真伪盲目转发传播也几乎成了常态。在这个一切能够被记录的时代,在这个每天产生巨大数据量的时代,如何学会筛选出有效信息,排除“垃圾”信息成了一大难题。
固然,一切被记录的信息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正面的也好,负面的也罢,无不是这一社会,这一城市,这一时代的缩影。通过互联网折射出的社会面态,或可喜,或多可悲。都可以一定程度上监督着我们,警醒着我们。
我们或许以前只能看到李开复的成功,在很久之后才会得知其身患癌症的痛苦,对于生命的珍惜。我们或许只能看到滴滴总裁“柳青”这个“富二代”靠自身努力获得的成功,成为年轻一代的榜样,却要过很久才会得知她拼命工作,劳紧致“乳腺癌”发邮件告诉员工学会感知生命的美好。
的确,互联网给了我们一个平台,可以在短时间内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洞悉到世界的全面性,甚至多面性,使我们对社会有了更整体的认知。这个一切都能被记录的时代使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趋向于一体化,整体化,其中虽不乏可悲之事。但是可喜之事显然更突出,如何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降低其劣势,是时代仍需学习的。
有意义的记录(60分)
当高耸而又棱角分明的建筑取代弱不经风的茅草屋,当极速流畅的光缆取代老旧的电线,时代在进步。而互联网作为一种媒介被快速便捷地运用于生活中的,纸质时代真的结束了吗?互联网时代中的数据记录都有意义吗?
现如今的街头悲尾,随处可见的电子产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人们也因为那个快捷的互联网而习惯性忘记了纸质书籍的存在。然而新媒介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的完全消失殆尽。纸质书籍虽然只是那有用才被记录的时代中的一个小小缩影,却足以让我们的沉迷于互联网的同时,思考如何才能将互联变成一种有意义的记录。
互联网是包罗万象的,它为人们传递着最新的时事资讯,作为人们与社会、世界沟通和一个小小窗口,也可成为人们的人生之洋上的一盏指路明灯。
然而正因为互联网所具有的一种普通包容性,才致使一些不良舆论、语言暴力等汇聚一堂。让读者原本清澈透亮的眼睛变得模糊不清,甚至使之误入歧途。
纸质书籍之所以末在信息时代中化为泡影,就是在为互联网的包分包容敲响了警钟。一切能够被记录的,未必是有意义。有选择,有取舍,经过反复斟酌的才是有意义的。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互联网。对于互联网,除了相关部门应严加网络秩序、避免不良信息,刊登时严加审查等,作为读者的我们,更应该自觉维护网络秩序,规范用话,拥自一双能够辨别事情的真伪是非,而不是任凭一颗从众之心,随意盲从。
互联网是一种快节奏生活的象征,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它为我们带来的便利之处实在太多,因此,我们更应好好珍情它,以一种自觉意识和良好素质杜绝一切不文明言论和事件。这样,相关部门和读者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之网,才可使互联网上的大部分记永都变成有用之言,变得更有意义。
泰戈尔曾说过:“只管一路走下去吧,一路上的花自然会绽放。”但若我们不能好好珍惜,不能选择一条文明之路,不能拥有明亮的眼睛,那些互联网上的花儿又怎会变得充满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