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烂尾楼”和“保交楼”,难点在哪里?

小萌王 汤山老王 2024-01-14



“保交楼”进展如何?


造烂尾楼的被抓了,买烂尾楼的被打了。许家印被抓两个月后,一对河南夫妇在追讨开放商2万元转介费的时候,和工作人员发生冲突,可能这对夫妇怎么都想不明白,明明“保交楼”也提出很久了,央行前后也释放了数千亿的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甚至整个楼市自去年以来密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利好政策,但暖风还是没有吹到自己身上。

“保交楼”进程到底如何了?“保交楼”的难点究竟在哪里?今天我们来好好聊一聊。

2022年7月28日,中央首提“保交楼”工作任务,整个房地产市场从此开启了浩浩荡荡的“保交楼”运动。

但截至目前,都没有给出过一份官方的全国范围内烂尾楼数据,所以咱们只能从其他一些渠道窥探一二。

根据野村证券给出的最新数据,中国目前约有2000万套未建成和延迟预售的房屋,这2000万套待交付的预售房屋,有多少处于烂尾状态呢?

据易居研究院《2022年全国烂尾楼研究报告》,全国楼盘烂尾面积为2.31亿平米,按照每套房子100平方米计算,那就是231万套烂尾楼。

但这个数字因为统计口径等原因,和事实明显是不相符的,我们都知道仅仅是恒大一家就留下了162万套烂尾楼,再加上今年暴雷的碧桂园和刚刚开启债务重组的融创,这几个民营地产商留下来的烂尾楼都不止这个数。

有位网友根据停工、停贷断供、破产公告、法院信息等,得出全国烂尾楼盘的数量348个,涉及房屋约900万套,但是一些濒临破产的房地产项目、缓慢施工的在建部分,以及一些可能烂尾但还没官宣的楼盘,基本没有统计进来,所以实际上可能比900万套更多。

即使只有900万套,这个数字已经足以令人震惊,按照“七普”数据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来算,直接受烂尾楼影响的居民已经超过2000万人。那这些烂尾楼复工情况怎么样呢?

2023年初克而瑞地产调研了全国32个城市290个停工项目后发现:真正全面复工的项目仅62个,比例只占20%出头。

“百年建筑网”从水泥、砂石使用量的角度得出,截止今年5月份“保交楼”的交付比例仅为34%。

从区域上看,华东、华南的“保交楼”交付情况相对较好,分别达到了56%和40%,而华中、西南地区只有15%左右。

一线城市的烂尾率要远远低于其他城市,其中北上广深的烂尾率均不高于2%。强二线城市中的东莞、厦门、成都、杭州、南京等城市,烂尾率也都在5%以下。

整体来看,全国保交楼的情况并不乐观,而且越是烂尾楼严重的地方,保交楼就越是艰难,比如烂尾楼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的河南,省会郑州去年喊出了“大干30天”的口号。

一个月后,全市排查的147个已售停工、半停工项目,有145个已经实现了复工。

表面看势头不错,但是到了今年5月,河南保交楼项目的交付率却仅为11%,可见大多都是“表演式复工”。

华南的部分省市,由国有大型开发商开发的问题楼盘交付比例更好。2023年上半年50家典型房企交付共交付193万套房屋,其中前5名房企占整体交付量的36.38%,前10名房企的交付套数超过整体的一半,可以说头部房企仍是“保交楼”的主力。

总之,目前的“保交楼”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国内保交楼已经呈现分化的趋势。经济发展好的地区、隶属于头部开发商,或国有供应商相关的问题楼盘,相对复工更快,与之相反的项目,保交楼推进难度很大,甚至可能已经慢慢无人问津。

这也是最普适的经济规律。现如今的保交楼说白了就是借钱给项目公司,让项目公司继续完成楼盘建设。

但不是每一个问题楼盘都值得救,或者救的难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些在人口流失非常严重的城市、偏僻地段的楼盘,开发商没有新的回款,借钱救项目可能就意味着打水漂。

换句话说,保交楼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产生了冲突和背离。这种背离对于烂尾楼业主影响是最直接的。

2022年年中,上百个停工或烂尾楼盘的业主发出“停贷潮”维权运动,让官方注意到烂尾楼问题的严重性。

现如今由于保交楼项目的分化,声量慢慢变得参差不齐。换句话说经济疲软地区,尤其郊区、三四线烂尾楼业主,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加孤立无援的境地。

多年前就有过活生生的例子,广州市规模最大的烂尾楼澳洲山庄,98年它的开发商胡耀智携1.4亿元资金跑路,导致了项目资金链断裂。

2010年广州黄埔区成立烂尾楼专项小组,结果发现该开发商早已暗中把相关地块用于转让抵押,使得该烂尾楼重启建设更加遥遥无期,澳洲山庄占地1000亩,累计销售了2834户。

这两千多业主,虽然经历了广州房价多年的上涨,但却始终没有在20多年的抢救中等来任何好消息。

普通人又有多少个20年呢?网上有份保交楼时间表,正常情况下,从项目评估,项目公司卖给国企,顺利的话1年。然后从专项资金借款半年。

之后支付给总包、总包组织施工到工期推进、验收、交房,又是1年。也就是说,最顺利情况2.5年。

那么不顺利呢?从项目评估下来,国企不收,房企不卖,或者价格谈不妥,搁置。

不给批贷款借款,搁置。因为地方没钱,只批了额度而没有实际出资,搁置。总包评估钱太少,不接项目,搁置。结果和规划不完全相符,施工质量有瑕疵,验收不通过,搁置。倒过去返工,钱不够,总包跑路,搁置。历史上一般烂尾楼处置需要多久?平均下来,不少于7年。


“保交楼”与维权的悖论

有人认为对于烂尾楼业主来说,相比高声量激进的维权,诉诸相关法律手段才能更快解决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里明文规定,对于烂尾楼盘,小业主优先受偿,先于施工方、抵押权人、普通债权人这个基本原则保持不变。

但具体操作上,小业主退款变得更难,因为小业主退款的优先条件是:房子不能交付且实际无法交付。

这个认定标准的判定就变得模糊。开发商说5年也是交付,10年也是交付。反过来,如果业主不愿意等,房子就不属于“实际无法交付”,业主也不会算在被优先保护的范围。

最终陷入一种悖论:开发商没钱赔,小业主退房款无法兑现;开发商有钱赔,但这时不属于“实际无法交付”,小业主的退房款不享有优先权。这么一来,小业主别无选择,不能退房,只能等。

但不退房享受优先保护的代价,就是不能断供,继续结清全部房款。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确实也有背离。

这样的规定和防止银行挤兑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站在宏观角度这么规定无可厚非。

挽救一个问题楼盘和挽救一个资金断裂的企业一样,优先解决资金困难问题,方法无非开源节流。

开源就是多回款、多借钱,节流就是缩小投资规模,等现金流改善。但问题是什么时候现金流能改善?保交楼的钱从哪来?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行的城市有56个,二手房67个,楼市到了历史上最冷的时候。

1-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8%,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4.9%。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大大小小的开发商房子卖不出去,没有回款使得资金链愈发紧张。

根据东方财富的数据,国内目前建好没卖掉的房子有3亿平米,开发商的狭义库存约300万套;新开工未出售但是尚未建成的房子,面积约21亿平米,广义库存约2100万套;

没人住,还有需要出售的存量二手房,面积约23亿平米,约2300万套。新房库存叠加二手房的抛售压力,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和销售压力很难短期得到逆转。

保交楼靠开发商自己肯定是不行的,引入外部资金疏通就成了唯一的办法。但是外部资金进入房地产投资的意愿怎么样呢?

去年底国家就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和银行信贷的“房地产三支箭”支持房地产企业。

但是民营房企债券净融资除了去年12月短暂转正外,今年以来仍然延续着此前持续负增长的趋势。

今年上半年,民营房企发债净融资为-554亿元,不仅没有改善,收缩幅度甚至较去年同期又扩大了164亿元。

此外美元债净融资-272.33亿元。股权融资同样不乐观,根据Wind统计,从去年11月政策放松以来,还没有民营房企能够在A股市场实现股权融资,可见现在资本都是“闻房色变”。

资本市场融不到钱,民间“私募”方式就更难了,其实有些问题楼盘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吸引着极个别的投资人。比如河南的一个个人投资者,投资了2000万盘活了一个烂尾楼盘,本来想赚点小钱,没想到反手就被告非法集资。

这里面有没有存在一些问题?可能有,但是在当下的楼市大环境下,类似这种监管和现实的背离也是非常打击信心的,这让很多民营资本也根本不敢去蹚烂尾楼这滩浑水。


“保交楼”难在哪?

2022年8月,央行、住建部等部委指导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通过专项借款方式支持保交楼,初期规模2000亿元专项借款,后来又发放第二期的2000亿元的保交楼贷款计划和400多亿的定增。

但这些钱现如今的利用率如何呢?去年年底央行的2000亿的保交楼专项贷款资金,到今年三季度末只用了56亿,占比不到3%。为什么这么少?

众所周知,专项资金“救急不救穷”。换句话说,不是给项目托底,而是让项目回到良性轨道,“保项目”不“保企业”。

专款专用,你不能拿这些钱去填补之前的窟窿,也是咱们说的“新老划断”。

现在的开发商最大的难题是欠了以往的供应商很多钱,这笔专项资金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实际操作中,这笔钱申请难度大,范围受限。比如只能用于已售逾期交付的住宅项目工程建设,商住公寓等不在范围内;

另外需要房地产企业提供额外充足的抵押物,并有明确的还款时间等等。商业银行虽然大多有“国有”性质,但它们的第一个身份是企业,是企业就要赚钱,放着从央行零利息的“保交楼专项贷款”不用,说白了就是银行担心未来房企还不上钱,担心这时候贪图便宜从央行低成本进点货卖给房企,最后连货款都收不回来,担心自己盯着房企的利息,房企却盯着自己的本金。

国家也有这方面的担心,担心把保交楼的压力转嫁到地方银行,引起地方金融系统风险。

地方债券近九成在地方银行手里,地方财政和地方金融勾连在一起,担心财政风险外溢。

而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除了安排了抵押物这第一层保险,还要求房地产发开商进行项目的存量资产处置,同时新建房屋销售回款都得进入政府托管账户,未来优先偿还借款。

这种操作直接让很多活本就难干的开发商打起了退堂鼓。换句话说,一旦你参与保交楼借款,后期的回款基本就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况且在目前的制度下,即使房企借到了钱,也不够覆盖项目的资金缺口。比如,西安恒大文化旅游城申请到的保交楼借款超过8亿元,但实际上整个项目全部盖完预计需要20亿元,这中间的缺口,就要恒大自己想办法。

可能也正是因此,许老板千算万算都觉得自己兜里那点钱怎么也不够保交楼,吃饭时候大家一起吃,洗碗的时候让他一个人洗,所以最后才选择“跑”吧。

再比如浙江绍兴新力城楼盘,已借到保交楼专项借款2.2亿,但要保证项目完成交付,总共需要4亿多。

而因债务纠纷,新力楼盘近2亿的监管资金被强制划扣。最终花一年多时间,把这笔监管资金追回,大面积复工才得以实现。

另外贷款审批时间也非常漫长。去年有关部门研究纾困资金制度设计的时候,起初想要地方对保交楼借款兜底,后鉴于地方不便出面,把责任抛给了城投平台。

让其严防挪用专项资金,恶意抽逃行为。几个月后,又要求申请专项借款的企业上报4个口径的债务情况,比如项目所有债务有多少、后续资金缺多少,保交楼用多少,保民生需要多少。

列成台账上报市里,由分管人开专题会审批。不断严苛的审批条件下下,某房企2个项目10亿抵押资产,4亿元专项借款。从申报到放款就花了3个月时间。到此问题还没有结束,今年2月以来,很多地方审计部门发现,部分项目还是风险过大。

比如抵押资产持续贬损。但鉴于之前已经申请通过了一批借款,城投平台只能要求这些企业追加抵押物,否则不敢继续放款。

今年5月,贵州省为此还开了专题会,研究是否要把专项借款的管理权收回市里,进一步从严管理。

不过有些地方例外,比如河南。率先放开了不需要抵押物申请纾困资金,但到了实操环节,各区城投还是严卡抵押物质量。

这种情况下,对于开发商来说,与其耗尽力气保交楼,让自身流动性变得更差,不如彻底放弃挣扎直接躺平,这是房企保交楼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

说到底,“保交楼”的难,表面是缺资金,实际上还是遗留的债务沉疴。或者直白点说,不是楼烂了,是债烂了。因为债务问题,银行受困于抵押物不敢放款;也因为债务问题,承建商担心再次被拖欠工程款,而坚持“日结”工程款,整个社会的心态已经变了。

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落到实处的时候,就会遭遇各种利益的掣肘博弈。比如去年金融16条就规定相关机构和人员已尽职的,可予以免责。家长不追责,不代表银行愿意借,他们有自己的利益考量。

换句话说,受益于“土地金融”最多的地方和银行,现在依旧不想承担任何风险。

尤其银行,当初想方设法搞“影子银行”把钱投到房地产的是它,现在严苛抵押物躺平“保交楼”的也是它。

最终这场游戏中,除了业主和中央,其他各方一点都不着急。保交楼,说着容易,做起来难。

最近三部门再次开会,强调金融机构要满足正常经营的房企融资,不惜贷、抽贷、断贷;会议呼吁要加大对房企的支持力度。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中央财政十分困难,前一年税收只有2970多亿元,很多地方非常困难,又赶上贵州遭遇大灾,中央没有钱给地方。

出于无奈,财政会议要各省做“贡献”,从1000万到1亿元不等,财政大会于是就变成了“募捐大会”。

但是“募捐”的约束力是有限的,这件事也让国家痛下决心,拉开了分税制改革的序幕,从此中央财政的强势才奠定了最近三十年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基础,以及避开了数不清的经济危机。

毛主席早就说过:“手里没把米,叫鸡都不来”。通过大规模转移支付搞保障房去库存、城中村改造、央企并购重组,或许才是实现“保交楼”乃至全国楼市企稳的真正力量,央地博弈之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中央大量的钱。我们继续期待。

往期精彩回顾:

房地产相关:

中央三部门发声不惜贷、抽贷、断贷,“棘手”的房地产问题靠政策刺激还能够解决吗?

10月地产数据出炉,一线城市全面转跌?

“毒土地”事件,谁是地产下行周期的过错方和买单者?

万科美元债下跌事件和日本的“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

二次“房改”来了?中国楼市的新变化

中国宏观:

美国加息接近尾声,全球流动性拐点到来,中国经济要复苏了?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星舰二次发射失败,中国的“金融强国”痛点在哪里?

10月CPI再次转负,频繁的刺激为何又是通缩?

万亿国债分配细则公布,全面通胀就要来了吗?

中国10月PMI不及预期,说好的复苏呢?

一万亿特别国债,重点真的不是“一万亿”

多组宏观数据超预期,中国经济全面复苏了?

产业链:

一场决定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内斗

美国改变科技封锁策略,对中国芯片下了狠手

近期火爆的减肥药,背后也是资本精心的布局吗?

人民币“无锚时代”,银行业的困局与迷茫

海外宏观:

法郎是如何收割非洲的,美元霸权为何难以颠覆

11月美联储按兵不动,年底还有最后一加?

日本经济强势复苏,要走出“失去的30年”?对我们的启示

美国经济连超预期,为何经济学家预测被打脸?

中东土豪买爆中国,人民币国际化日拱一卒

巴以冲突,让世界经济遭殃的中东“局中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烂尾楼”和“保交楼”,难点在哪里?

小萌王 汤山老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