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元人散曲:蒙元的新诗》:一部赏析解读元代文学的灵魂——元曲的经典通俗著作!

九州出版社 蒙古史与元史学术兀鲁思 2023-09-19
“ 

元曲是元代文学的灵魂,本书介绍元代的政治社会与文学环境,使我们了解元曲是在什么样的“温床”中孕育成长的,并通过元人散曲作家群体和他们的作品,欣赏元代文学之盛。“中央研究院”院士曾永义佳作,讲述元曲的起源、特质及其音韵美与情韵美。畅销台湾四十年,一家人共读的经典。





01

本书概况

《元人散曲:蒙元的新诗》


作者:曾永义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定价:56.00元

开本:32开

装帧:精装

页数:344页

丛书名:中国历代经典宝库

ISBN:9787510878244


作者简介曾永义,1941年生,台湾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文哲所咨询委员、世新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名誉教授、特聘研究讲座教授,并为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戏曲学院等十余所大学之客座教授。专长为戏曲、俗文学、诗歌、民俗艺术。有学术著作《戏曲源流新论》《戏曲腔调新探》《参军戏与元杂剧》《俗文学概论》《明杂剧概论》《洪昇及其长生殿》《戏曲与偶戏》《戏曲学》等二十多种,创作散文集、戏曲剧本、通俗著作数十种。

内容简介

“中央研究院”院士曾永义佳作,讲述元曲的起源、特质及其音韵美与情韵美。畅销台湾四十年,一家人共读的经典。

元曲是元代文学的灵魂。这种元人的新诗,和唐诗宋词相比,幅员更为广阔,情味更为活泼,格律更为精致。它的语言旋律与音乐旋律的无间融合,使中国语言文字达到最超妙的境界。本书介绍元代的政治社会与文学环境,使我们了解元曲是在什么样的“温床”中孕育成长的,并通过元人散曲作家群体和他们的作品,欣赏元代文学之盛。


编辑推荐

★作者曾永义,其学术和教学以戏曲为主体,兼及俗文学、韵文学,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不仅以音韵学赏析元曲,更以较大篇幅介绍孕育元曲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一本普及元曲的佳作。

★唐诗宋词元曲历来并称,欣赏元曲,本书不可多得。

★作者:“散曲之好处则在写景之美,状物之精,描写人生动态、社会情事,能尽态极妍,形容毕肖。也就是说,散曲较之诗词,是唯一能自由自在地表现各色各样内容的韵文学。”

★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畅销台湾四十年,一家人共读的经典。


名家推荐我们要走向现代,但是我们要了解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寻求一个中国文化的根脉,怎么样重新生根发芽,帮助我们这个社会迈向更好的现代。

——龚鹏程

中华文化,有那么丰富的人生故事,有那么精彩的绘声绘色,有那么有趣的奇想异设。当然也有哲理,但那些哲理又是那么自由、多元,任凭取舍、选择、评判。人们从这种文化中看到的,是一种完整的人生实践,组合成一种刚健恢宏又温文尔雅的生命交响乐。这样的文化,充满生动的质感,也容易让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

——余秋雨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台湾影响最大、水平最高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大众学术普及丛书。此后图书一版再版,加印不断,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人。大陆九州出版社引进后,经一年多时间编辑,今年起陆续推出简体增订新版。

这套书从25万册古籍旧藏里归纳综合,整理出60部“当代记述较多而常被翻阅的”经典,包括六经及诸子、文艺各领域。当时台湾出版人高信疆、柯元馨夫妇遍邀名家为之疏解,其中有著名学者龚鹏程、傅佩荣、曾永义等,另有知名作家张晓风、传媒界大腕詹宏志参与。60多名专家学者联手,倾力打造,一时风动岛内,家喻户晓。

——《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0日

本次丛书的大陆再版,以2014年的台湾版为底本,每一本都由作者或编者做了修订,质量进一步得到完善,且增加了《易经》与《大学•中庸》两本书。装帧设计上也有创新,开本的设计便于携带,更适合青年读者阅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5月9日

目录

【导读】超妙的汉语文学

第一章    绪论

一、元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坛的情势  

二、元代的散曲作家及作品

第二章    元人散曲的认识

一、起源

二、体制

三、规律

1.语言旋律2.音乐旋律3.北曲格式的变化4.套数5.俳优体

四、语言

五、作法

六、内容

七、风格

八、结论——散曲的特质

第三章 元人散曲的欣赏

一、前期作家——豪放派

刘秉忠杜仁杰王和卿盍西村张弘范刘因不忽木陈草庵姚燧庾天锡马致远邓玉宾姚守中冯子振贯云石张养浩

二、前期作家——清丽派

杨果商挺王恽卢挚关汉卿白朴

三、后期作家——清丽派

乔吉张可久徐再思薛昂夫孙周卿周德清

四、后期作家——豪放派

睢景臣张鸣善杨朝英

五、歌伎与无名氏作家

歌伎无名氏 






02

本书导读

超妙的汉语文学

曾永义

在这里要献给您的一本书是《元人散曲:蒙元的新诗》。

曲在传统文学中和诗词并称,而散曲可以说是元人的新诗。这种元人新诗的幅员比唐诗宋词更为广阔,情味更为活泼,而格律更为精致。以韵文学来说,它是运用中国语言文字达到最超妙的作品。

本书的题目原作“元人散曲的认识和欣赏”,目的是希望您认识元人散曲,欣赏元人散曲。认识是欣赏的基础,有了正确的 认识,才能有深切的欣赏。所以本书也就分作“认识”和“欣赏” 两大部分。而在“认识”元人散曲之前,则首先介绍元代的政治社会与文学环境,希望您能了解元曲是在什么样的“温床”中孕育成长的;其次考订元人散曲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列表记其姓名、籍贯、身份、作品数,从而观察元人散曲的地位和作家的特色。

认识元人散曲则从渊源形成、体制规律、语言结构、内容思想、风格流派等方面论述,最后归纳元人散曲的特质作为结论。由于曲所讲究的是语言旋律与音乐旋律的融合无间,必须对它有精细的认识,然后才能品尝出曲的真正神髓。为此,本书在这一方面占了相当多的篇幅,从语言长度、声调韵协、音节形式说明语言旋律,从宫调曲牌、腔板组织说明音乐旋律,同时对于格式的变化莫测,也追寻了它的原理。凡此,目的是希望您诵读时无棘喉涩舌之苦,写作时不致贻失格舛律之讥。

欣赏元人散曲则按派别选名家名作,对作家简介、对作品注解,然后或每首分叙,或数首合叙,作为“曲话”。曲话中评论作家的成就、作品的风格,有时也记逸闻琐事和对作品详加分析。由于曲是比较显豁的文学,表现的方式往往是“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也就是说它唯恐不说尽,并不以凝练含蓄为美。因此,“曲话”中也就没有首首加以“赏析”的必要。

张小山是元人散曲作品最多的作家,他的一首题目叫《怀古》的〔水仙子〕,开头两句是“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前面一句写的是昭君,后面一句写的是西施。这两句的境界正好可以用来象征元人散曲的两种风格:亦即前者是莽爽、豪辣、灏烂的,后者是清丽、优雅、潇洒的。后者虽然在诗词中犹能习见,但多半少了它那份清刚之气,而前者则是曲的独特品质了。我们读多了诗词,就好像吃腻了山珍海味,那么朗诵朗诵曲子,就好像换上果蔬蒜酪风味,齿牙间必定拂拂然。本书在文学的美馔佳肴之间,要献给您的正是一道叫你齿牙间拂拂然的“果蔬蒜酪”。

写到这里,西山朝来爽气,使我望风怀想,想起了远方心中敬爱的人,也就把这本书同时献上吧!




03

精彩文摘


(一)

13 世纪初,精于骑射、勇武好战的蒙古人崛起于塞外沙漠之地,成吉思汗并吞了大漠南北诸部落,举兵南下,夺取了金的黄河以北之地,再挥兵西征,由中亚西亚直捣俄罗斯,凯旋东归时,也顺便把西夏灭了。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即元太宗),更在公元 1234 年,完成了灭金的大业。从此,偏安江左的南宋,便直接面对着强大的敌人,称臣纳贡,极尽妥协委曲之能 事,如此苟延残喘了四十二年,元世祖忽必烈毕竟举兵南下,于公元 1276 年攻陷临安(南宋的首都,现在的杭州市),掳走恭帝;公元 1278 年,把宋朝的残兵败将逼到广东崖山;次年陆秀夫负着帝昺投海殉国,结束了宋朝三百二十年的国运。这是汉民族的第一次亡国,其呼天抢地、椎心泣血的惨痛不难想见。汪元量有一首诗说到元兵攻陷临安的事:

西塞山边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

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西塞山边落下的,不是红红的太阳,而是整个黯然无光的宋朝;北关门外飞天而至的,不是及时的甘霖,而是挟着腥风的血 雨。破巢之下,宁有完卵?亡国之痛,岂无家亡之悲?遗民的血 泪,哪堪更对寇仇的狞笑!于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临 安,开始有了无数的蒙古人、色目人(即最先被蒙古人征服的西域人),乃至所谓的“汉人”(指原在北方被金统治的人)来居住了,而大宋的顺民,就成为“四民”之末,被称为“南人”了。庐陵人邓剡有一首《鹧鸪》诗:行不得也哥哥!瘦妻弱子羸牸驮,天长地阔多网罗。南音渐少北语多,肉飞不起可奈何,行不得也哥哥。这真是一幅遗民的血泪图,心中的悲哽与怨毒,溢于言表。人生天地,就必须行路天地,路途再荆棘、再坎坷,也得往前行走,否则焉能称为“生活”?可是邓剡劈头第一句就说:“行不得也哥哥”,那不是鹧鸪鸟的啼声,而是他不可遏抑的呼喊!“瘦妻”“弱子”“羸牸”,由一个“驮”字所结合起来的形象,多么教人惨不忍睹。人生的天地,原来是又长又阔,可以自由翱翔、自 在驱驰的,而今已布满网罗,纵使人、兽同时饥饿将死,网罗又怎能让你逃过!推究其故,正是因为“南音渐少北语多”,在敌人铁蹄下,百姓惨烈地被杀害,文化肆意地被摧毁;可恨的是自 己毕竟是凡夫俗子,血肉之躯,何来有彩凤双翼冲云霄,绝尘世,“行不得也哥哥”,徒唤奈何!

(二)

生活在蒙古族统治下,元代的许多才智之士,沦为医卜星相之流,或买卖以营生,或说唱以糊口。有的仍旧不甘心埋没他们的锦心绣口,使他们握中的生花妙笔,无端地颓废,于是他们在像大都(今之北京)、杭州那样的大城市里,组织了所谓的“书会”,而自称为“才人”,他们编撰剧本,或改写剧本,有时也著作赚词、谭词、词话,甚至于“弄猢狲”等通俗文学。他们满腔的愤懑和无限的才情,既然都倾注在这娱人自娱、与功名富贵无缘、但求果腹的“事业”之中,于是他们“无心插柳柳成荫”,他们所从事的戏剧和通俗文学“事业”,大放了光彩。戏剧和通俗文学之所以能大放光彩,也必须要有它们滋生繁衍的温床,这个温床就是元帝国便利的交通和兴盛的商业。俄人拉狄克的《中国革命运动史》中也有这样的话:“元时占据全亚细亚者,就是蒙古族。当时中国的货币,可以由太平洋流通到波斯湾以及里海各地。当时全亚细亚的商业,引起了中国商业很快的发展以及手工工厂长足的进步。”由于帝国的大一统,重兵的驻防,门户的开放,使得元代的国际贸易非常的发达,商旅往来络绎不绝。于是大都会跟着繁兴起来。大都和杭州可以说是当时南北两大商业城,商业城的主体自然是商人,特色是经济充裕,跟着娱乐场所也就林林总总。娱乐场所主要是青楼、勾栏与书场。书场是说唱文学演述故事的场所,勾栏是百戏杂陈的地方,青楼是乐户歌妓的住处。青楼歌妓过的是“迎官员、接使客”,“应官身、唤散唱”, 甚至于是“着盐商、迎茶客”,“坐排场、做勾栏”的生活。所谓“官身”是:元代乐户中人,对于官府的宴会有承应歌舞和演剧的任务;这是免费的服务,所以他们只好在当时的富商巨贾也就是盐商茶客中卖身,或者是去勾栏里充当演员来讨生活。在这种社会情况下,为了应付酒筵歌席上“散唱”的“散曲” 和勾栏中搬演的“杂剧”便及时兴盛起来。因为高文典册已经与功名绝缘,唐诗宋词亦不足以糊口,而这些书会先生们正有一肚皮的“怀才不遇”之感,便运用了这新兴的文体,恣意地挥写,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婉转深切地由伶人口中说唱出来,把他们的思想情感、志气襟怀,着着实实地打入百姓的心目之中。虽然书会先生们的名字不会被列入“文苑传”或“儒林传”,他们的作品也不会被登录在“艺文志”和“经籍志”之中,但是他们潜伏在民间的雄厚势力,也使得朝廷庙堂中的王公贵人逐渐习染,终至完全接受。勾栏繁盛,杂剧必然发达,而曲的另一体“散曲”,可以说是继唐诗、宋词的新诗,唐人旗亭画壁唱唐诗,宋人浅斟低酌唱 宋词,而元人酒筵歌席的“散唱”就是唱的“散曲”。(三)(元代)这一种新文学,并不是姚燧、吴澄、虞集、刘因、杨载、范柠、揭傒斯、萨天锡、张埜、杨维桢诸人的古文诗词, 而是那些写给大众欣赏的曲子与歌剧。在那些称为大家的古文诗词里,并不是没有一两篇佳作,但无论如何,他们文学的精神与形式,都是承袭前代的作品,跳不出唐、宋诸贤的圈子。唯有这些新起的曲子与歌剧,无论形式与精神,都具有新生命、新面貌和创造性,在当日的诗坛与剧坛,形成了新兴的艺术力量。因此, 我们可以说元曲是元代文学的灵魂。而本书所要通盘讨论的,所要细细解说和欣赏的,就是“元代文学的灵魂”中的“散曲”。(四)叙情、写景、咏史怀古、宴赏酬赠,以及抒怀写志、歌功颂德之作,自来各体文字习焉为常,但元人由于政治社会的背景和语言音乐的特质,自然产生不同的格调。像下面这些写情的曲子:中吕·阳春曲 (王和卿)

情粘骨髓难揩洗,病在膏肓怎疗治。相思何日会佳期,我共你,相见一般医。

仙吕·一半儿 (关汉卿)

碧纱窗外静无人,跪在床前忙要亲。骂了个负心回转身,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

仙吕·寄生草 (无名氏)

宽了他罗裙带,淡了他桃杏腮。翠巍巍两叶眉儿窄,困腾腾每日逐朝害,闷厌厌使我愁无奈。前生想是负亏他,今生还了你相思债。

写情本来贵含蓄,教人耐于咀嚼,但上举三例,或写相思, 或叙幽会,或表闺情,用的都是很醒豁的语言,达意唯恐不尽, 甚至于露骨,但其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却贯串洋溢其间,给我们的是机趣自然的情味。若论元人散曲最成功的地方,除了写情真切、沁人心脾之外, 便是写景之美,如在目前。举凡春夏秋冬、花朝月夜,以及名都胜迹、池馆楼台,莫不曲尽其致。双调·寿阳曲(马致远)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云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双调·落梅风·江楼晚眺(赵善庆)枫枯叶,柳瘦丝。夕阳闲,画阑十二。望晴空莹然如片纸,一行雁,一行愁字。诗词咏物,喜欢用典故,散曲则出诸白描,往往更为真切。以上所举的例子都避免和下文“欣赏”一章相同,因此不算是最佳的作品,但即此亦可以概见元人散曲内容之一斑了。(五)双调·庆东原(白朴)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曲话】此曲写功名利禄到头来不免一场虚幻,只有渔父樵夫的生活,才是无忧无虑的逍遥境界。郑因百师《词曲概说》示例云:“曲中此种颓废情调,几于触目皆是,是为元时一般文人对于当代黑暗社会,尤其不平政治之反响。读者谅其心悲其遇可也。”忘忧草、含笑花用以起兴,与渔樵的自在自得相为呼应。陆贾、子牙、张华都是才智出众、功业彪炳的人物,但作者在他 们的“能言、良谋、豪气”之上加了“那里也”三个衬字,便完全否定了他们,因为“是非成败转头空”,只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作者在消极颓废中,究竟还有几许的透彻和深悟。但是由于作者处易代之际,又受遗山与诸遗老影响甚深,所以托之于酒,便也成为他无可奈何的悲哀。双调·落梅风(马致远)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时、一般孤另。【曲话】这支曲子写得非常清新脱俗,可见大家手笔是不拘一格的。梅月争辉,光明皎洁,冰清玉冷;伊人清高,如月如梅。然而月沉则梅花无影,人亦无月可诉,其寂寞孤零,则月、梅与 人同一也。越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曲话】这支曲子写秋天的情思,是一支很有名的小令,几乎所有的选本和文学史、散曲史都选录引用它。它的好处是“言 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用语精练,写景凄美,寄意遥深。首三句着眼于九样具体的实物,每三样自成一组;各有恰如其分的形容词加以修饰,于是秋日的原野就显现出三幅最醒目的画像:一棵残枝败叶的老树,上面缠绕着枯藤,在暮色苍冥中,栖止着 一只孤零零的乌鸦。跨着淙淙的流水,大概是一条木板桥吧!那里隐藏着一户人家,屋里正充满着温暖和团聚的喜悦。可是我这沦落异乡远在天边的断肠人,在西风吹拂下,骑着一匹款段瘦马,踽踽于荒野古道之中,眼前只有夕阳的余晖和无穷尽的旅途。乌鸦虽然孤零,尚有栖止的时候;我既已不如,岂敢更奢望像那流水绕屋、小桥曲径的人家,那样的欢聚、那样的温暖!唉!我的 人生,只是一片永无止境的茫然而已。这支曲子布局上的特色是:将首三六字句作鼎足对,句式是二、二、二的双式句,音节一波三折,平仄配合稳谐,其意象都是具体而工致的。紧接着而来的“夕阳、西下”一句,则用托墨法染成一幅凄丽的背景,最后再将作为主题的“人”烘衬出来, 于是境界开展,感慨深邃,尽在不言中矣。





04丛书推荐: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用经典滋养灵魂
龚鹏程

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经典。经,指其所载之内容足以做为后世的纲维;典,谓其可为典范。因此它常被视为一切知识、价值观、世界观的依据或来源。早期只典守在神巫和大僚手上,后来则成为该民族累世传习、讽诵不辍的基本典籍。或称核心典籍, 甚至是“圣书”。

佛经、圣经、古兰经等都是如此,中国也不例外。文化总体上的经典是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依此而发展出来的各个学门或学派,另有其专业上的经典,如墨家有其《墨经》。老子后学也将其书视为经,战国时便开始有人替它作传、作解。兵家则有其《武经七书》。算家亦有《周髀算经》等所谓《算经十书》。流衍所及,竟至喝酒有《酒经》,饮茶有《茶经》, 下棋有《弈经》,相鹤相马相牛亦皆有经。此类支流稗末,固然不能与六经相比肩,但它各自代表了在它那一个领域中的核心知识地位,却是很显然的。



我国历代教育和社会文化,就是以六经为基础来发展的。直到清末废科举、立学堂以后才产生剧变。但当时新设的学堂虽仿洋制,却仍保留了读经课程,以示根本未隳。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才开始废除读经。接着,他主持北京大学时出现的“新文化运动”更进一步发起对传统文化的攻击。趋势竟由废弃文言,提倡白话文学,一直走到深入的反传统中去。论调越来越激烈,行动越来越鲁莽。

台湾的教育、政治发展和社会文化意识,其实也一直以延续五四精神自居,以自由、民主、科学为号召。故其反传统气氛, 及其体现于教育结构中者,与当时大陆不过程度略异而已,仅是社会中还遗存着若干传统社会的礼俗及观念罢了。后来,台湾朝野才惕然憬醒,开始提倡文化复兴运动,在学校课程中增加了经典的内容。但不叫读经,乃是摘选《四书》为《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以为补充。另成立文化复兴委员会,开始做经典的白话注释,向社会推广。

文化复兴运动之功过,诚乎难言,此处也不必细说,总之是虽调整了西化的方向及反传统的势能,但对社会普遍民众的文化意识,还没能起到警醒的作用;了解传统、阅读经典,也还没成为风气或行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高信疆、柯元馨夫妇接掌了当时台湾第一大报中国时报的副刊与出版社编务,针对这个现象,遂策划了《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这一大套书。精选影响国人最为深远的典籍,包括了六经及诸子、文艺各领域的经典,遍邀名家为之疏解,并附录原文以供参照,一时朝野震动,风气丕变。

其所以震动社会,原因一是典籍选得精切。不蔓不枝,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基本匡廓。二是体例确实。经典篇幅广狭不一、深浅悬隔,如《资治通鉴》那么庞大,《尚书》那么深奥,它们跟小说戏曲是截然不同的。如何在一套书里,用类似的体例来处理,很可以看出编辑人的功力。三是作者群涵盖了几乎全台湾的学术菁英,群策群力,全面动员。这也是过去所没有的。四,编审严格。大部丛书,作者庞杂,集稿统稿就十分重要,否则便会出现良莠不齐之现象。这套书虽广征名家撰作,但在审定正讹、统一文字风格方面,确乎花了极大气力。再加上撰稿人都把这套书当成是写给自己子弟看的传家宝,写得特别矜慎,成绩当然非其他的书所能比。五,当时高信疆夫妇利用报社传播之便,将出版与报纸媒体做了最好、最彻底的结合,使得这套书成了家喻户晓、众所翘盼的文化甘霖,人人都想一沾法雨。六,当时出版采用豪华的小牛皮烫金装帧,精美大方,辅以雕花木柜。虽所费不赀,却是经济刚刚腾飞时一个中产家庭最好的文化陈设,书香家庭的想象,由此开始落实。许多家庭乃因买进这套书,而仿佛种下了诗礼传家的根。



高先生综理编务,辅佐实际的是周安托兄。两君都是诗人,且侠情肝胆照人。中华文化复起、国魂再振、民气方舒,则是他们的理想,因此编这套书,似乎就是一场织梦之旅,号称传承经典,实则意拟宏开未来。

我很幸运,也曾参与到这一场歌唱青春的行列中,去贡献微末。先是与林明峪共同参与黄庆萱老师改写《西游记》的工作, 继而再协助安托统稿,推敲是非、斟酌文辞。对整套书说不上有什么助益,自己倒是收获良多。

书成之后,好评如潮,数十年来一再改版翻印,直到现在。经典常读常新,当时对经典的现代解读目前也仍未过时,依旧在散光发热,滋养民族新一代的灵魂。只不过光阴毕竟可畏,安托与信疆俱已逝去,来不及看到他们播下的种子继续发芽生长了。

当年参与这套书的人很多,我仅是其中一员小将。聊述战场, 回思天宝,所见不过如此,其实说不清楚它的实况。但这个小侧写,或许有助于今日阅读这套书的大陆青年理解该书的价值与出版经纬,是为序。


▲ 购买请点击

感谢九州出版社编辑老师供稿!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即可查看本书的豆瓣主页!书讯由本号整理发布,转发请注明原出处本公众号名称!整理不易,欢迎您转发,点个 “  ” 和 “ 在看 ” 以示鼓励!感谢您的支持!


往期精彩回顾蒙古史学家勒内·格鲁塞的生平及其国内著述
蒙古史学家杰克·威泽福德的生平及其国内译著
走进海归瓷艺术馆,领略元代瓷器文化!
《成吉思汗及其显赫家族》:一部成吉思汗后裔笔下的的成吉思汗家族史学术著作!
《明代吐鲁番与“大礼议”研究》:一部研究东察合台汗国与明朝关系的重要著作!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研究》:一部由鄂尔浑文回鹘碑铭探讨回鹘汗国诸领域的学术著述!
《中国-哈萨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简评与纠误
《中国-塔吉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微评与纠误
《蒙古语人群的分子人类学溯源》:一部国内鲜见的分子人类学领域集大成的蒙古学著作!
《内蒙古区域游牧文化的变迁》:一部多维度论述内蒙古游牧文化变迁历程的学术著述!
《柔然传奇》:揭秘第三个草原王朝与《木兰辞》中神秘的草原游牧民族
《塔吉克人:上古时代、古代及中世纪历史》:一部塔吉克人的五千年历史
《哈萨克斯坦简史》:带你走进中亚的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经济法律制度概论》:一部研究哈萨克斯坦法律的新著!
《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考古回忆录》:一位优秀考古学家的成长往事!
六部中亚史好书:带你揭开中亚的神秘面纱
“丝瓷之路博览”丛书:一套专业且通俗的历史科普读物
迈克尔·普劳丁《蒙古帝国兴起及其遗产》
《丝绸之路人文与艺术(第一辑)》:一部丝路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陌生人马可:意大利与中国的古今丝路》:一部意大利学者笔下的亚平宁半岛丝路简史!
班布尔汗新作《元与世界》
《解元:他们的元朝》:历史迷雾中的元朝争议
《大哉乾元》:一部通俗易懂的元朝史
李致忠《中国出版通史(宋辽西夏金元卷)》
陈伟明《元代饮食文化散论》
周少川《独具气象:元代史学思想与史学成就研究》
李娟娟《元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
《阿尔泰语系语言比较研究》:一部20世纪至今阿尔泰语系研究成果的系统综述!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西夏藏传佛教研究》:一部基于文本的党项族源与藏传佛教研究著作!
《伊犁河流域额鲁特人托忒文文献荟萃》:一部研究卫拉特蒙古各领域的重要托忒文文献汇编!
“突厥学研究丛书”:《西方突厥学研究文选》和《欧亚草原历史研究》
《中国风:13世纪—19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一部中国和远东文化影响的欧洲潮流艺术史!
《中国绘画史》:这才是中国人“美的底气”!《人类起源与进化:一种系统视角的认识》:一部融汇多学科、多角度探讨地球生命和人类起源进化的地质学科普著作!
《人类文化进化:从狩猎采集到现代文明》:一部介绍人类进化与人类文化发展间辩证关系的大众通俗读物!
《古希腊人 : 从青铜时代的航海者到西方文明的领航员》:一部个性十足、生机勃勃的希腊文明演化通俗史!

《在神圣和世俗之间:西亚城市带的交融与冲突(公元前7000一公元1922年)》:国内首部西亚城市演进史!

《生业与文明:中国南、北及西亚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一部对比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演进的新作!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国内新著好书三种!

《两河文明三千年》:一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通史著作!《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人、阿卡德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史!
《美索不达米亚的遗产》:一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对外传播与影响史!《中东的王国和帝国》:一部从以色列王国到波斯帝国的早期中东文明千年史!
《伊朗细密画中的中国元素》:蒙古时代下的伊朗绘画艺术!
《乌鲁伯格:撒马尔罕的天文学家》:帖木儿帝国君主乌鲁伯格的学者生涯!
《伊朗五百年》:从萨法维王朝到现当代伊朗《伊朗恺加王朝(1796-1926)政治经济学:社会、政治、经济及外交》:一部揭秘近代伊朗经济发展谜题的伊朗政治经济学著作!
《认识镜中的自我:伊斯兰与西方关系史入门》:一部土耳其历史学家笔下的伊斯兰历史观代表作
《帝国的伙伴:革命年代奥斯曼帝国的秩序危机》:“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的自救与抗争!
《土耳其、俄罗斯帝国与明代中国》:一部蒙古帝国衰落后 东方三大帝国的宏大比较史!《<经学系传谱>校勘本》新书书讯《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兴衰》:海路绵延,千年辉映!
《玛雅三千年:隐身的第五大古文明》:与四大文明并称的玛雅古文明,是怎样灭亡的?


本号目前建有  安迪肥子兀鲁思历史学游牧社群,请添加群主或管理员简要说明来意(格式:某一领域(中亚史、蒙古史、游牧民族史、中东史、东欧史等)+研究者 / 专业爱好者。例如:蒙古史研究者、世界史爱好者),群主或管理员会邀请您入群。

交流&书讯合作操作同上,请直接添加号主,并说明来意“交流或合作事项”

号主微信:qiu28269383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