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3年消费市场:理性、悦己并存,合规、洗牌渐进
撰文 / 彭潇横
来源|氢消费出品(ID:HQingXiaoFei)
过去的2023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作为全面放开后的第一年,经济复苏与商业活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振。
基于这样的背景,过去一年消费市场上,不同赛道中,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以及由此重塑的消费趋势,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某一阶段,“钱往哪去”这一命题。
当然,在外界的诸多不确定性下,过往一些被看好的商业模式也出现了分崩离析,让市场预期凭添了几分阴霾。
在这样多元的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对经济增长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的消费,又将会有哪些新的机会有待从业者挖掘呢?
在新一年的开端,氢消费梳理了“零食”、“黄金珠宝”、“美妆”、“餐饮”、“小家电”这5个赛道,并依据过去一年中各个赛道的变化,为大家呈现其中的潜力与赛道中可能存在的挑战。
在零食赛道中,零食集合店的分分合合成为了过去一年中的主旋律;黄金珠宝在新工艺加持下,年轻化趋势凸显,此外,在小克重产品上,出现了很多爆品的现象,也向外界传递着年轻人囤金理财的信号;在美妆赛道,伴随着医美、药企的入局,消费者不再易被品牌“讲故事”打动,更关注产品的成分,同时,曾经的新国货品牌,正在和曾经狂飙的时代作别;而在餐饮行业,高端品牌遇冷,过往被称为“雪糕刺客”的钟薛高跌落神坛,火锅品类上则在服务和价格上卷出新高度。
或许,对于以上赛道,更多的风险来自于企业或品牌自身如何洞察消费者需求,以及在消费新常态下,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考验的仍是企业的内功,但对于小家电,尤其是其中的更细分一些的美容仪品类来说,最大的槛,是合规。
此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公告显示,从2024年4月1日起,射频类美容仪将纳入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
如何在合规与深耕市场上双线作战,无异于对美容仪赛道中的企业带去了更高的挑战。
2024年该抓住哪些新的趋势?企业所处行业有哪些可以借势的机会?赛道发展将驶向何方?让我们通过本篇文章,找寻一些新的方向吧!
零食:
价格内卷不止、集合店分分合合
经历了三年的疫情,消费者在消费方面愈加理智。如今更像是进入了日本社会观察家三浦展描述的《第四消费时代》。
“少数中产阶级享受消费的第一消费时代、以家庭消费和大件消费为主的第二消费时代、个性化兴起的第三消费时代和以共享消费、简约化为标志的第四消费时代。”在《第四消费时代》中,三浦展曾这样过日本百年来社会消费变迁的历史。
消费者在消费方面的低欲望需求,直接影响到了消费行业,各领域的价格内卷也宠坏了消费者习惯了低价。
零食行业,依然用价格战来争取更多用户,零食集合店们也在以合并的方式“抱团取暖”。
黄金珠宝:
从传统“三金”到年轻人的“三新”
2023年,黄金珠宝的涵义,正在被这一届年轻人改变。
相较10年前,中国大妈是黄金消费的主力,根据《2022年中国黄金首饰行业洞察报告》显示,近5年来,z世代对黄金的消费意愿增长迅猛,从2016年的16%增长至2021年的59%,是各年龄群中金饰消费潜力最高的。
同时,相较于线下,年轻人也会通过直播间、品牌私域小程序等渠道下单,除金饰外,年轻人更加钟爱于攒金豆、小金牌等。
以前结婚嫁娶时,需要的“三金”,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这些金饰动辄几万的价格,倒是让男方的诚意显得“货真价实”。但现在的年轻人,消费黄金珠宝的方式和场景已经不一样了。
美妆:
医美、药企跨界入局,大牌、新国货加速洗牌
2023年是美妆行业极其“魔幻”的一年。
这一年,美妆行业新生与死亡并行。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化妆品相关企业累计注册515.48万家。但行业增速放缓、叠加从美容仪、到芋螺肽、到微晶、微针类各细分品类监管趋严,同期吊销/注销化妆品企业高达159.23万家。大量企业出清,行业呈现马太效应。
这一年,消费市场愈发K型分化。拼多多市值首次超过阿里,良品铺子启动成立17年来的首次大规模降价,喜茶、奈雪的茶告别3字开头时代,iPhone15创下苹果史上“最惨淡”开局,军大衣成为今冬顶流。
种种现象皆在说明国内消费市场正进入到第四消费社会,即人们不愿意为“溢价”买单,开始追求理性、简约与性价比。但与此同时,主打高端消费的中免集团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9.1%至508亿元。
这一年,美妆行业高歌猛进和节节败退并存。珀莱雅、贝泰妮前三季度营收保持高位增长,本土首个年营收超80亿的美妆集团即将诞生。
但李佳琦花西子眉毛事件暴露出新国货品牌的脆弱性、碧娥、米扑、OPTE、春雨、LOOKFANTASTIC等众多日韩、欧美品牌却纷纷退出中国市场。欧莱雅、联合利华、宝洁等国际巨头,在人事任命、组织架构、产品策略上不得不进行调整。
这一年,化妆品原料争议和突破并存。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将日系化妆品销量打入低谷。但敷尔佳、珀莱雅、华熙生物、贝泰妮、逸仙电商等本土企业纷纷加速化妆品原料备案。据不完全统计,一级市场
30笔融资均投向合成生物学领域。其中,重组胶原蛋白是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典型应用成果之一。
魔幻的背后,本质上在说明2023年美妆行业正迎来全方位重构。站在特殊时间节点,我们希望通过复盘2023年美妆行业重大变化,在这些不确定中找寻2024年新的确定性。
餐饮:
高端品牌遇冷、火锅卷出新高度
价格内卷、花式服务,消费者越来越理性的同时,餐饮行业也在2023年“卷”出了新高度。
2021年,餐饮行业迎来了爆发式的投资热潮,2022年开始回归理性,2023年餐饮企业排队IPO,整体却也并不乐观。
新消费退潮的大环境下,高端品牌遇冷,消费者做决策时愈加理性餐饮的性价比与质价比成为主要买单依据。电商平台的本店团购竞争加剧,也让餐饮行业卷起了价格战。
火锅行业表现明显,在食材口味难以出彩的情况下,海底捞科目三的破圈也让引来了花式服务的争议,火锅行业卷服务的现象尤其突出。
小家电:
从热钱涌动走向平静理性,行业合规箭在弦上
2023年,对于以脱毛仪、颈部按摩仪、美容仪为代表的小家电品牌来说,是既疯狂又残酷的一个年份。
以美容仪为例,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美容仪行业市场规模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美容美体仪产品产量增速超过20%,同时,《报告》中也提到,2023年我国家用美容美体仪市场规模预计接近100亿元,且正在以超30%的年复合增长率迅速增长。而从双11期间,头部品牌频频登上相关类目的前十,也印证了整个赛道的爆发。据商指针网络零售大数据平台的数据,10月24日晚8点天猫双11预售开始的4小时内,在家用电器类目增速TOP10品牌中,花至FLOSSOM、极萌Jmoon、JOVS排在前三;而在抖音双11好物节期间,美妆行业双11品牌榜和双11爆款榜的累计GMVTOP10品牌中,极萌、AMIRO觅光、雅萌均在榜内。而作为精致女生宅家标配的脱毛仪自2020年起,便在销量上迎来了井喷。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脱毛仪交易额年交易额为27.45亿元,而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变为59.97亿元,当时间来到2022年时,全年市场规模92.9亿,同比增长21.6%。市场规模暴涨的背后,电商平台扮演了重要的渠道作用。以天猫为例,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4月-2021年3月天猫销售数据显示,脱毛仪销售总额为41.51亿元,涨幅显著;而同样的增长在京东上也有显现,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京东平台在售的脱毛仪品牌数量为131个,环比增长20%。相较于脱毛仪和美容仪,对于颈部按摩仪品类来说,2022年是残酷的一年,头部品牌增长疲态尽显。以头部品牌SKG为例,2021年双11期间,曾获按摩器材类销售额第一,但在今年双11期间,并未看到官方再对外发布战报。此外从SKG母公司——未来穿戴,此前发布的招股书中,也可以看到业务增速放缓的征兆。招股书显示,在2020-2022年,未来穿戴营业收入分别为9.91亿元、10.6亿元及9.0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亿元、1.32亿元及1.19亿元,数据上双双下滑... ...只是相较颈部按摩仪,因“朋克养生”年轻人群退潮,所带来的销售额承压,对于美容仪来说,更大的压力来自于合规。据此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公告显示,从2024年4月1日起,射频类美容仪将纳入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这也意味着此前市面上的各种胶原蛋白美容炮、提拉紧致射频美容仪产品,若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相应备案,或将面临下架甚至退出市场的风险。如何重新回到“朋克养生”的年轻人身边,如何落地合规,或将是以脱毛仪、颈部按摩仪、美容仪为代表的小家电品牌们,新的一年里核心的课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