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田晴 张园园 | 舞蹈艺术·文化遗产·舞动治疗的融合性教学探索——以北京大学兰园书院美育舞蹈活动为例

田晴 张园园 艺术教育杂志 2023-09-29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艺术教育》


ART EDUCATION






舞蹈艺术·文化遗产·舞动治疗的融合性教学探索

——以北京大学兰园书院美育舞蹈活动为例

田晴 张园园(田晴系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一级教师、北京大学兰园书院美育指导教师;张园园系北京大学兰园书院行政办公室副主任

云冈石窟是东方石雕艺术的精品,是民族文化融合的典范,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考察云冈石窟时做出重要指示,指出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文化遗产“活”起来,一方面让静态的云冈石窟造像与壁画化为生动的影像与舞蹈;另一方面让作为文化遗产的云冈舞蹈彰显时代意义,在当代美育事业之中占据一席之地。依托北京大学综合性学科发展与高人文素养的学生群体,北京大学兰园书院于2021年开展“云冈舞蹈”美育项目。北京大学在老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倡导下,从1921年开始在全国最先开设美学课。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之下,蔡元培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兰园书院“云冈舞蹈”美育项目继承深厚的北大美育传统,同时秉承兰园书院关爱、尊重、支持当代女性发展的目标旨趣。兰园书院旨在以女性角度参与人类世界公共议题的求索与探讨,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扬弃,赋予女性发展以全新的时代与文化内涵。兰园书院“云冈舞蹈”美育项目,也是以女性美育实践为鲜明导向,二者的结合点在于“身体”。云冈舞蹈以当代舞蹈的形式,以身体运动为媒介,以古典意境为载体,包含肢体美感、舞美服饰、音乐文化等综合元素,以舞动推动身体意识的疗愈、自觉与解放。兰园书院美育活动的宗旨是打破学科边界,打破艺术门槛,不以高超的舞蹈技术与技巧为目的,旨在为不同学科背景、不同艺术背景的、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舞动疗愈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


一、美育活动之融合性教学模式

本次美育创新活动历时一年,共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为前期准备、解读文史、基础训练与舞蹈编排、实验作品表演、课程总结分析(图1)。


图1  云冈舞美育创新活动流程图


在前期准备中,教学团队到访云冈石窟、云冈研究院和云冈石窟博物馆进行采风调研与专家咨询工作;查阅云冈飞天等文献资料,如《云冈石窟全集》《中国大同雕塑全集》等;搜集关于云冈石窟、云冈飞天舞蹈的视频,如《天下大同》(大同市歌舞剧院)舞剧片段、《云冈长袖飞天舞》(大同市文化艺术学校)等。同时,教学团队根据北京大学的学生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准备学生的招募工作。根据学校舞蹈教室面积与舞蹈编创的可实施性设定招生人数,并开放旁听名额,招募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课程汇集了来自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心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艺术学院、基础医学院、国家发展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哲学系、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等12个院系的学生,包括18名本科生、5名硕士生、7名博士生、1名访问学者和3名教职工,其中有2位男生。

这正是兰园美育活动希望营造的一个有同样爱好和目标的共融社群。学生可以不具备舞蹈基础,只要热爱舞蹈,只要愿意更多地了解云冈石窟文化,愿意跟随教师一起释放自己的肢体、感受艺术带来的美好、感受心灵的愉悦,均可参与报名。在学生填报招募信息时,设置了一项“选课原因”,以此来了解学生选课的期待与目的。其中,50%的学生是喜欢舞蹈带来的肢体美,希望亲身体验;25%的学生源于对文化遗产活起来有强烈兴趣;25%的学生是希望通过舞蹈课来疗愈身心,达到改善体态、调剂繁忙的写作压力与实验压力、陶冶情操等效果;100%的学生对“云冈舞”这一新的舞蹈形式好奇,希望一探究竟。

在课程教学(图2)中,首先重点讲解云冈舞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包括云冈石窟、北魏历史与人文、飞天造型分析相关知识。教师给学生布置图像考证作业,通过查看图书馆文献资料、云游云冈石窟3D导览、互联网及云冈石窟实地考察等多种手段,学生自主复现云冈石窟中的飞天舞蹈姿态,这些静态的舞姿将成为舞蹈实验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舞蹈基础,完成飞天舞姿需要一定的舞蹈基本功底,因此每次课程中都会拿出时间进行柔韧性、稳定性与核心素质训练,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控制肢体动作,起到对全身的肌肉激活、康复与保健作用。与此同时,学生完成实验舞蹈作品的排演与动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复原的舞姿经过了较为长期的动作与图像考证过程,反复推敲石窟中的飞天、舞人原型,师生探讨姿态的准确性及舞姿间的连接动作,确认后的舞姿纳入实验舞蹈作品中,即实验舞蹈表演与实验舞蹈影像。师生经过图像考证复现了舞姿(图3-6)。


图2  师生美育活动任务图图3  复现云冈第7窟后室顶部飞天绕莲图4  复现云冈第8窟后室顶部飞天托炉图5  复现云冈第10窟明窗顶部莲花与飞天图6  作者与北大兰园书院学生在云冈石窟采风调研

二、美育活动之教学成效

(一)疗愈大学生身心问题

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目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中艺术治疗作为有效手段已经开展多年,舞动治疗作为艺术治疗的一种方式在国内开展较少,本次项目有意通过云冈舞缓解学生在学习、论文、实验方面的压力,发挥其舞蹈身心疗愈之功效。“舞动治疗(Dance Movement Therapy),亦称舞蹈动作治疗(Dance/Movement Therapy,DMT)。舞动治疗是一种心理疗法,使用动作和舞蹈来支持身体的智力、情感和运动功能。”

在本次美育活动中,通过舞动拉近成员间距离,互相熟悉、互相支持,通过实验舞蹈的表演增强形体美感、创建自信心。每堂课的肢体动作体验与内心情绪感知力的体验,让学生沉浸于舞蹈美感之中,畅游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海洋里,沉浸在同学间友好互信的情感里。他们再一次认识了自己,突破了自我原有的束缚与局限,激发了内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了舞动治疗的功效。学生身着传统飞天造型服饰,手持莲花灯,紧衣赤脚,伴着神圣的音乐旋律,在绿茵草地、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随风飞天,姿态端庄。在美育活动后期课程中,学生走出教室,用身体感知草地、感知微风、感知天地自然,仿佛此时穿越了古今、跨越了千里,此时她们化身飞天造型,时而手举莲花、席地而坐,时而盘腿开胯、双手合十,时而抬腿张臂、垂目冥神……

有学生认为,工匠通过精妙的工艺展现出人物动态的瞬间,舞者挖掘出这些瞬间中的动态性,虽然艺术创作的媒介发生了变化,但是在这样的互动中达到了精神内涵的一贯性。而习舞的同学们之所以能在舞蹈中得到精神的共鸣,就是因为在全面调动听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后,对舞蹈的造型形成了个人的感受。还有学生认为,舞蹈这种艺术,关乎着自我呈现、自我修养、自我锻炼,是一种对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滋养。

(二)继承中华美学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下简称《讲话》)发表后,引发了文学艺术界巨大的反响,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道路和方向。《讲话》中提出“中华美学精神”这一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部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指出,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部分“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中强调,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云冈舞是一种创新的舞蹈艺术形式,北大师生力争做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以“文物活起来”为出发点,学生感悟到将云冈石窟中沉睡千年、静态的舞蹈姿态重现为奇幻灵动的动态舞蹈,能够对文化遗产进行最生动的阐释,其静态造型的定格,强调通过流动的动作达到造型间的连接。我们不仅要揣摩石窟的形象,更要关注自身肢体和石窟造像之间的关联,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层面上,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身体语言,从而完成从石窟到舞蹈这两种艺术符号的转变和连接。“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不但有思维方式层面的意义,还有认识方式与实践方式层面的意义。”因此,无论是对云冈石窟文化的传承,还是对中国舞蹈艺术的学习,这项美育活动引领着大家去探寻中华美学精神的奥秘。

有学生表示,本次课程实践的特别之处,在于对石窟造型的复原和重现,即通过舞蹈的形式彰显云冈石窟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舞蹈作为直接以人的身体为媒介的艺术,能够通过面部神态、肢体动作等多角度展示石窟的人物形象特征。还有学生表示,将每个动作完成到最好似乎成为了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源自于对舞蹈的喜爱,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云冈舞已不限于舞蹈本身,而成为自身了解云冈石窟的动力。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融合的时代。由鲜卑民族创立的北魏王朝享国逾百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历史影响。在北魏时期,西域外来文化、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文明相互碰撞、互相融合,形成了刚健质朴、沉雄博大的美学风格,而云冈石窟就是文化融合、美学碰撞的历史见证与产物。统一南北朝的隋唐帝国成为中国历史的高峰、中国文化艺术的高峰,其中就融合了北方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认同是各族人民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动力。云冈舞蹈美育项目将艺术性与思政性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民族融合历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感。本项目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到艺术学习与审美赏析之中,能够促进学生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结语

云冈舞美育创新活动让1600年前静默无言的雕像动起来、活起来,用唯美的肢体语言带领同学们穿越千年时空,石窟中的飞天伎乐飘舞凡间,再现“戎华兼采,鲜卑当歌”的北魏盛景。对于历史上第二次中华民族大融合,北魏鲜卑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北大师生以当代编舞手法复原云冈舞,不仅疗愈了学生身心问题,还呈现出中华美学的多样面貌与历史生成,更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注释:


END


|本文刊于《艺术教育》2023年6月刊||微信编辑:Fu|












AM 新媒体矩阵

(点开二维码长按关注)





    往期精彩回顾

雪润枝 | 民艺与儿童美育——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儿童美育体验课程的建构思考与探索实践

殷波 潘鲁生 | 传统手工艺美育赋能“国潮”设计研究

郑勤砚 贾佩玲 | 美育与博物馆可持续性发展和福祉

苗洁:培养新时代戏曲人才 传承传统戏曲艺术

刘晓静:顺应时代变化,推动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尹晓东:构建中国戏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

郝戎:构建中国演剧体系,以数字戏剧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郭晓 张金尧 | 文艺的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界定与历史脉络

董占军 | 优化设计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助力伟大复兴新征程

胡智锋 胡雨晨 | 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艺术教育新篇章

俞锋 |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数字时代高等艺术教育的识变、应变与求变

王晓琳 |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赋能人民美好生活
李建宇 |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
朱尽晖 | 心怀国之大者  描绘国之大美——以西部美术高地助力实现文化强国建设
黄昌勇 | 努力开辟高等艺术教育的新境界冉常建 | 构建戏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张金尧 | 论艺术品质与艺术教育
巴图 | 关于新时代艺术院校人才高地建设的思考
高洪 | 让中华美育精神滋养青年学生在新征程上健康成长仲呈祥 | 增强历史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 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精神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勇担新时代新征程艺术教育的使命任务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