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济学堂

其他

刘军宁:自由高于民主

自由高于民主作者:刘军宁(著名政治学家、中国保守主义领军人物)20世纪以来,民主变得更加神圣。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没有人再以反对民主的面目提出一种主义。在当代,对民主的威胁,不再是来自公开的敌视,而是来自对民主的过分热衷和颂扬。这种热衷与颂扬,不是给民主以恰当的位置,而是把民主抬高到与自由并驾齐驱的程度,乃至以民主的名义变相地妨碍、抵消自由。而在对民主的虚假的热衷和恶意的赞扬面前,保守主义始终保持着十分冷静和清醒的态度。民主的核心特征是建立在政治平等之上的多数决定的原则。纯粹的民主意味着按照多数人的意志来统治。根据意志来统治必然要违反自然的法则。可是,多数一旦拥有绝对的权力,轻则滋生弊端,重则导致恐怖,最终泯灭了自由。与“多数决”相一致的原则是平等的原则。该原则认为,众人的力量应该凌驾于个人的力量之上;多数人的智慧优于个人的智慧,立法者的人数比产生立法者的方式更为重要。一旦多数人的权利成为决定的权力,这时虽有民主,但却没有自由。在这种没有自由的民主之下,公民不过是心满意足的奴隶。因为民主中孕育着新专制主义,其形式是中央集权的、全能的,以及人民作为一个整体直接参与的多数人专制的政治体制。多数人中蕴涵的暴力一旦同其专横的、没有节制的意志相结合,就危险之至,多数人就有可能行暴政。纯粹的民主不存在任何防范专制的机制,因而严重地威胁到个人的自由。这种民主不足以防止、反而有可能加剧自由在社会中的逐步失落。自由的国家未必尽是民主的国家,而民主的制度也未必不会妨碍自由。历史上有许多自由的国家,但其公民对政治的参与却受到严重的限制。自由与民主,尽管是同为世人所追求的两个目标,但却有着各自的内在逻辑。一旦这两种逻辑互不相容,两者就会发生冲突。所以,保守主义并不在乎统治权归个人(君主)、少数人(贵族、精英)、还是多数人(大众)所有,而只在乎这个权力是不是专横的权力。保守主义并不反对民主,只是在民主妨碍自由时,要求民主服从自由,一旦民主与自由一致时,保守主义在对待民主的态度上比激进主义更为真诚。通过对美国民主的考察及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托克维尔宣称:“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但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托克维尔的这一立场也是所有的保守主义者在自由与民主关系上的立场。当代保守的自由主义者也回应了托克维尔的观点。哈耶克认为,民主并不是多数人的主权,多数人的主权实际上很可能与专制或寡头政体一样,是专制主义的。保守主义者一向认为,自由高于民主,民主不过是自由的一个手段。正像英国著名的保守的自由主义者阿克顿所说的那样,自由不是通向更高一级政治目标的手段,它本身就是最起码的政治目标。当代保守的自由主义者则把自由主义与民主之间的界限划得更清,走得也比托克维尔更远。哈耶克认为,不仅民主政治是个人自由的手段,而且政治自由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经济自由的手段。在哈耶克看来,个人自由的第一要件是经济自由,而且有其内在的价值。民主的价值,只是一种工具性的。基于对民主可能妨碍自由的担心,保守主义提出了衡量自由的另一条标准,即政治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拥有权力者的人头数,而在于对权力运用方式的控制和运用。判断政府的好坏,不在于该政府的权力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还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这种权力运用的方式、服务的目的和所受限制的程度。对托克维尔这样的自由主义者来说,权力,不论归多少人所有,总是危险的。所以,当民主妨碍自由的时候,保守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的答案是,民主应该服从于自由。民主是自由的手段,自由是民主的目的。民主不是与自由同等重要的目的。民主更不应该仅仅是多数人的统治。民主是人民可以撤换统治者的和平的程序,是保守人人自由和国内和平的一种有用的工具。民主不仅在于主权者的人头数,更在于运用权力的方式。在保守主义要求限制政府权力的一般法则面前,民主政府并没有免受限制的特权。根据保守主义主张限制国家权力的大传统,个人在政治权力出现之前就已是特定权利和利益,包括财产权的拥有者。不论是什么人掌权,甚至是由多数人产生的民主政府的权力,在这方面也应受到限制。一切权力都有其危险性。唯一公道的政府只能是权力受到合法限制的政府。多数人的绝对主权并不比专制君主或贵族统治的绝对权力更值得信赖。因此,民主与自由的不相容之处,就在于当所有的人都参与决策时,个人就不得不服从于集体的权威,因此,也就有可能失去只属于个人的自由。所以,民主的产生有其有利于保护自由的一面,同样,也存在着妨碍自由的危险。我们从自由民主制度中很容易找到按照保守主义的学说建立起来的制度措施:如合法的反对、司法审查制度、权利法案、参议院(贵族院)、分权制衡、间接选举等。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防止多数人的意志占了绝对的上风,凌驾于自由之上。民主服从于自由的思想和立场来自于人类的保守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的大传统,或者保守的自由主义大传统。这种传统形成于洛克、休谟、柏克、斯密、弗格森等苏格兰启蒙哲学,与法国的孟德斯鸠、贡斯当、托克维尔,德国的洪堡,瑞士的布克哈特,美国的联邦党人以及20世纪的哈耶克、波普尔等人一脉相承。对自由时代的保守主义者来说,还有什么比保守自由更加至高无上呢?在民主的问题上也不例外。保守主义所能接受的只能是自由的民主,而不是其他的民主,更不是纯粹的民主。(摘自《保守主义》第四章,刘军宁著)
10月27日 下午 8:09
其他

社会保障是合法的庞氏骗局

日艾达·梅·富勒是美国第一个领取社会保障金的人,她只工作了三年就拿到了第一笔福利金(1940
10月26日 下午 1:02
其他

尤努斯将如何领导孟加拉国临时政府?这篇10年前的访谈或许有答案

2024年8月6日,孟加拉国总统府宣布,将由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担任孟加拉国临时政府的首席顾问兼临时政府总理。在孟加拉国,学生等抗议公职招聘配额制度的大规模示威活动自7月以来波及到全国各地,总理哈西娜8月5日被迫辞职。有鉴于此,总统谢哈布丁决定在举行选举之前组建临时政府,军方、反对党相关人员和主导示威活动的学生组织干部一直在开展讨论。结果,总统府于6日晚宣布,任命穆罕默德·尤努斯担任临时政府的首席顾问兼临时政府总理,领导临时政府开展工作。尤努斯是孟加拉乡村银行,又称格莱珉银行的创始人,并于200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该银行为贫困人群提供无抵押小额贷款。下文是资深媒体人马国川先生于2014年对尤努斯的采访,2014年12月29日刊发于《财经》杂志。尤努斯返抵孟加拉首都达卡领导临时政府。(路透社)争取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受访人:穆罕默德·尤努斯(孟加拉国经济学家、银行家,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记者:马国川来源:《财经》杂志日期:2014年12月29日“我来自孟加拉,一个距离中国并不遥远的国家。”在寒冷的夜空下,74岁的尤努斯站在江苏省徐州市陆口村的小广场上,微笑着向村民们介绍自己。村庄里最多的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每个人脸上都写满惊奇和兴奋。格莱珉中国的首个项目点就落户在这个偏僻村庄。尤努斯的事业起点就在农村。38年前,当时身为吉大港大学经济学系主任的尤努斯,将27美元贷款贷给附近农村最贫困的42名妇女。尤努斯由此开创了独特的小额贷款模式,专门提供给因贫穷而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底层民众。1983年,尤努斯创办了格莱珉银行。迄今为止,“格莱珉银行”已成为孟加拉国最大的农村银行,而且是一家为穷人服务的银行。格莱珉银行不但让数以百万计的孟加拉妇女摆脱了贫困,而且被世界许多国家学习和推广。2006年,“为表彰他们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尤努斯与格莱珉银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中国政府也非常赞赏格莱珉模式,希望借助它消除贫困。尤努斯曾多次成为中央政府的座上客,在12月中旬的这次访问中,他执意要到真正的中国农村看一看。在视察农户的路上和行驶的客车上,本刊记者对尤努斯先生进行了专访。“仅仅依靠政府独立的政策,消除贫困是不可能的,”尤努斯说,“最重要的还是要鼓励和激发民众自己的力量。”这位满头华发的老人不像一位闻名世界的银行家,而是更像一个充满悲悯情怀的哲人。他坚信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是完全可能的,“我的理想,就是看到这个世界摆脱贫困。”尤努斯认为,现在的市场经济存在内在的缺陷,因此需要重新调整分配机制。在他看来,避免新危机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创办越来越多的社会企业,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在社会良知驱动下投资社会企业”。“政府一定要创立一个自由空间”马国川:您创立的格莱珉模式在中国影响很大,许多在农村进行的小额贷款项目都把格莱珉模式作为榜样。格莱珉银行致力于帮助穷人摆脱贫困,那么在帮助穷人方面,政府应该做什么?尤努斯:我不相信自由放任的政策。在消除贫困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非常重要,它可以改变很多机制。比如说,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改变金融体系,从而改变资源的分配。政府也以可以支持社会企业,创立小微银行,包括穷人银行。政府可以创造一种环境,让所有人都获得良好的、高品质的教育。政府也可以建立更有效的市场体系,给底层人群巧妙的激励机制,让他们有更大的动力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总之,政府可以制订许多积极的政策。马国川:看来,政府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尤努斯:最重要的是,要允许公民们自己能有改变和消除贫困的动力。仅仅依靠政府独立的政策,消除贫困是不可能的,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鼓励和激发民众自己的力量。政府一定要创立一个自由空间,鼓励公民自由发展、自由参与,政府不随意干预。政府可以创立一些规则,但是要确保这些规则支持公民自由,使人们释放出潜力,不会把社会活力“绞死”。马国川:中国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慈善事业,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慈善中去,那么贫困也可能最终被消除。尤努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们在想帮助穷人的时候,通常向他们提供慈善援助。但是慈善并不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法,它只是平息我们的良知,使我们得以继续过我们自己的生活,而不为穷人的生活担忧。真正的问题是为所有人创立一个平等的竞技场,给每个人一个平等的机会。穷人一旦在经济上获得了自主权,他们就会成为最坚定的战士,为解决人口问题、消除文盲,过更健康美好的生活而斗争。马国川:格莱珉模式也推广到了其他许多国家,包括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在推行格莱珉模式的过程中,您是否遇到过的困惑?毕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很多不同,在推广格莱珉模式的时候,是否碰到了一些困难或阻力?尤努斯:在文化、气候与发展水平迥异的几十个国家里,格莱珉模式运转都很好。在不同国家发生不同的困难,这是很自然的,包括法律体系不同、观念差异,不过都是一些事务性的障碍,没有阻碍我们做下去。我没有困惑。我一生致力于做一件事,就是帮助穷人脱离贫困和饥饿,所以我只有快乐和幸福。我的理想,就是看到这个世界摆脱贫困。这意味着,在这个星球上没有一个人会被描述为穷人,没有一个人的基本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到那时,“贫穷”这个词将不再具有实用的意义,它将只被用来理解过去。马国川:经历多年的奋斗以后,我们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人类真的能够争取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吗?尤努斯: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是完全可能的。2000年
8月9日 下午 6:41
其他

剪辫子是件漫长的事 | 谌旭彬

作者|谌旭彬,笔名言九林,青年作家,资深历史编辑,十年原创经验,原为腾讯历史频道主编,原“腾讯新闻·短史记”主编,对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出版书籍《秦制两千年:封建帝王的权力规则》《活在洪武时代:朱元璋治下小人物的命运》等,主张回归常识,寻找历史真相。清帝国灭亡了,近代中国的转型并没有完成。事实上,真正的转型才刚刚开始。从秦制王朝彻底溃灭到民权国家真正建立,中间还有一段路要走。这期间有许多的旧观念、旧制度要摒弃,有许多的新观念、新制度要树立。秦制深重,每一件事都关系到认知的扭转与利益的妥协,不会一蹴而就。哪怕只是剪掉脑后的那根辫子,也很不容易。《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谌旭彬
2023年11月11日
其他

秦晖:阿以冲突的由来

来源:卡拉与小伙伴近日,秦晖老师在一讲座上以2个多小时的时间,系统讲述了从以色列建国前后到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过程,并联系到此次哈以冲突,【卡拉与小伙伴】整理了文字版(因卡顿及其他原因,部分内容有所遗失和删减),共2.5万字。网上流传的标题是“巴以问题的由来”,但实际上,整个讲座基本是围绕“阿以冲突的始末”展开,所以改用现在这个标题。大家好,我们今天的讲座开始了。前天,也就是2023年10月7号,巴勒斯坦的极端组织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有人称之为“中东珍珠港事件”,或者叫做“中东911”。那么,开始了第六次中东战争……这场战争刚刚开始,我的条件不适合去搞关于这场战争的新闻报道。同时,大家也知道我这个人认为——长时段历史过程,本质上是不能预测的。当然,如果是单因果环节,那是可以预测的。这一次,以色列在战场上碾压哈马斯是没有问题的,我相信是不会有错的,但我觉得也没有多大意义。如果你就他的长远影响而言,说实在的,由于因果链条太长,我不敢说。我想大家不必把我当做一个算命先生来看待,我们这次讲的主要是宏观背景分析,以便理解这些过程,尤其是要针对过去苏联式的中东话语——什么犹太复国主义在帝国主义的支援下,侵略阿拉伯国家。我非常讨厌的还有美国人亨廷顿讲的那种文明冲突论话语,我也是非常反对的。我这个演讲要针对的主要就是这两种话语造成的认识混乱来进行。关于中东有几个事实首先要清楚。很多人认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历史上有很多的恩怨,尤其是现在很多人喜欢搞很深刻的历史分析,就是把很多事情追溯得非常之远。说什么什么事情,以前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有很多人说,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历史上有根深蒂固的恩怨。还有人说现在犹太教徒、以色列和西方基督徒在联手,对付阿拉伯人或者说对付伊斯兰教,这是什么文明的冲突。但从宏观历史上来讲,这类认识是完全不对的。我过去就讲过,中东地区的三大一神教,是同源的,有很多教义也是相通的,像亚和维或者说叫做耶和华,大家知道。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在文字上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原来是一种只有辅音没有元音的文字,每一个词具体怎么发音是说不准的…不管怎么样这个概念。亚芬巴包括亚当夏娃、阿伯拉罕等等,都是这三种宗教的共同人物。很多穆斯林的姓氏和基督徒的姓氏一样,也都是取自这些同一的宗教背景。比如以前我提到过基督教的姓氏,阿布拉汉,像那个林肯,阿布拉汉林肯,在穆斯林那边就叫做伊卜拉欣,其实是一回事。还有基督教讲的约翰就是阿拉伯人讲的叶海亚;所谓的约瑟,有的叫约瑟夫,就是所谓的尤素夫;以色列或者说圣经讲的摩西就是阿拉伯人讲的穆萨;所罗门就是苏莱曼诺哈诺亚;还有尔萨就是耶稣,等等,其实都是一回事。这种情况还有不少,说明三大宗教是同源的,都起源于萨米特语族,又被称为闪米特一神教。我们现在讲的白人,有的时候又叫做欧罗巴人或者亚利安人,亚利安这个词是被希特勒玩坏了的一个词,他本来只是一个历史语言学的概念,指的大概也就是人种上的高加索人种,所谓的欧罗巴人。我们现在讲的白人、高加索人或者欧罗巴人,主要生活在这两大语系,包括那个凯尔特人好像就还有伊特鲁里亚人,都是不在这两大语系之中的,但是绝大部分的白人都生活在两大语系之中,一个就是印欧语系——希腊,罗马,包括现代西方的主要国家都属于印欧语系的。北非西亚的那些人也属于白种人,属于高加索人,他们不是讲印欧语的,他们属于散韩语系,韩语系就是闪米特和韩米特。那么西亚北非的人主要讲的都是散韩语系中的闪米特语族,其中就包括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早期的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也是同出一源的,无论在宗教上还是语言文字上都是很接近的。从文化角度看,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就更接近,因为他们不仅都是一神教徒,而且都是闪米特人。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从文字起源说也是很接近的,这两种文字的原始符号是一样的,书写方式也跟印欧语系相反,和中国古代的文言文一样,是从右往左来写的…通过圣经的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到犹太人自从到了迦南这片所谓的上帝应许之地以后,他们的生活方式也跟后来说的阿拉伯人差不多,主要是以游牧为主的,甚至服饰也一样,从圣经时代的那些作品看都是缠着头,穿着长袍之类的。所以这两种人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当然,文化的分野和政治分野从来就不是一回事。文化越接近、竞争越多、越敌对,这个概率其实是相当大的,当然我说的都是概率。我也并不认为文化越接近就一定会越敌对,我说有这个概率,这个概率还不小.......不过即便从政治关系看,历史上,在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犹太人也不是更亲近基督教而更敌视伊斯兰教。比如说以前我也提到过,在犹太人大流散的过程中,很多犹太人,当时到了南欧的伊比利亚半岛,就是今天的西班牙。在公元8世纪到公元14世纪,西班牙经历了基督徒和穆斯林长达八个世纪的战争。最后是基督徒打败了穆斯林。那么在这几百年的冲突中,犹太人作为第三者,绝大部分时间是相对而言更偏向伊斯兰的,因为那个时候基督徒比穆斯林有更强烈的排犹倾向。现在很多人说伊斯兰教有很多缺点,偏狭、不宽容、迫害异教徒等等,毫无疑问是这样的,但是也很难说这些缺点,历史上基督徒就没有。从历史上看,尤其在对犹太人的不宽容方面,很难说穆斯林比基督徒更极端。中世纪的基督徒在不宽容、神学专断、排除异端这些方面,比穆斯林曾经更极端。目前的中东问题也好,阿以冲突也好,恐怕很难仅仅从宗教本身这一角度来解释。尽管现在这种冲突的外观似乎的确是用宗教来画线的。那么近代的中东问题或者阿以关系是怎么来的?当然,说起来还是要从犹太人大流散开始。自从以色列人,或者说是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就是当时叫做迦南之地,今天叫做以色列,历史上又叫做犹太国(当然古今的范围不是一样的,古代的迦南不等于今天的巴勒斯坦或者以色列大致上就是那块地方)。在很多个世纪之中,那里的居民主要就是希伯来人,或者说是以色列人和犹太人。当然之前,这些地区有迦南人,有腓利斯人或者叫做腓利斯丁人,但是到了摩西时代,希伯来人进入那里以后,基本上就把这些人或者同化了,或者赶走了。现在以色列说这个地方是他们的故土,是上帝的应许之地。按照旧约来讲,的确也是这样写的。不过现实的领土安排,当然不可能以那个时代的事情为依据……早期的犹太人的历史和圣经描写的确是差不多,当然圣经描写的那些神迹,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但是历史过程,比如说犹太人是从埃及到了迦南地区征服了迦南人,先后建立了几个王朝,有过大卫王、所罗门王这样出色的人物,后来又分裂成犹太和以色列这两个国家,然后又分别被新巴比伦和亚述征服,新巴比伦把大量的犹太人抓到巴比伦,就是所谓的巴比伦之囚,波斯帝国灭掉了新巴比伦以后又把他们放回来,恢复了犹太人的国家。以后又先后被希腊、马其顿人、罗马人统治一直到后来公元初,发生了很多事情,什么反抗希腊化王朝的马卡比起义、反抗罗马的犹太战争等等都失败了以后,大部分的犹太人就离开故土,流散到四方。这些历史通过现在的文献考古和圣经旧约基本上是可以对得上号的。如果要知道早期犹太人经历了什么,大致上看看这些就知道了。总而言之,他们曾经有很辉煌的过去,尤其在宗教领域对后世的影响,是其他任何民族都不能比拟的,包括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这三个加在一起,那占了世界宗教版图的绝大部分了,其他的宗教包括什么佛教什么等等都无法与之相比。可以说,他们在宗教上的确是有非常大的影响,但是犹太战争被罗马镇压以后,大量的犹太人离开故土。那么,作为犹太人的国家就不存在了。不过,犹太人也的确创造了一个奇迹,就是2000多年的离散并没有使他们的民族凝聚力消失,一直维持着犹太人的认同,而且一直有要回到故国、故土去的这种执念,就是所谓的面向西阿的阿利亚。所谓的阿利亚就是犹太人的一个方位概念,这个方位,不是东南西北,而是面向西阿山,这个方向就是阿利亚,至少在宗教上他们是有这个观念的。但是这些东西都还不足以产生后面的事情。我们要问的是,近代的犹太复国主义和近代的阿拉伯之间的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大约在犹太人离开故地六七百年以后的七世纪,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民族兴起,成为了巴勒斯坦的主人。巴勒斯坦这个地方最早大概是腓利斯汀人控制的地方,现在腓利斯汀人一般认为他们是讲古代印欧语的、跟埃及上古时代的好像是有一些关系,那么就土地这个词辞源也是确定的。巴勒斯坦是来自腓利斯汀的,而腓利斯丁是印欧语人不是希伯来人也不是阿拉伯人。现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似乎分别成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对这个地区的敌对的称呼,但是把这一个地区称之为【菲利斯丁人的土地】或者【巴勒斯坦】的,主要是欧洲人,并不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称呼。在联合国分治决议以前,犹太人曾经强调过巴勒斯坦不是阿拉伯语的地名,而且也表示不反对用巴勒斯坦来命名他们未来的国家,所以这个国家当时如果顺利产生,很可能就叫做巴勒斯坦了,因为当时英国人委任统治的时候,就把这个地方叫做巴勒斯坦。当时犹太人也不反对,他们认为希伯来语的发音以色列也应该保留,他们当时这么说。反而是阿拉伯人当时很少用名词。当时的阿拉伯人,往往把这片地方与更大的地方并称为约旦,或者叙利亚。那么菲利斯丁人消失以后,犹太人就占据了这里,建立了名扬四海的古国,就是大卫所罗门,那个时代的以色列或者犹太经历沧桑之后,到了近代,这个地方的主要居民是阿拉伯人。不过,犹太人也没有完全离开。即使在阿拉伯人占据主流的时候,巴勒斯坦地区仍然有不少的犹太人,只不过他们已经成了少数民族了。那么在15世纪以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这个地方长达几百年,奥斯曼帝国解体以后,这里变成了英国人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联”,也就是当时的国际社会或者联合国的祖宗,把奥斯曼帝国的这块遗产,包括现在的约旦和巴勒斯坦在内都交给英国,作为它的所谓委任统治帝。在这几百年间,不管是奥斯曼帝国还是英国管理,对于当地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来说,他们都是在接受别人的统治,既不是阿拉伯人做主,也不是犹太人做主。但是在西方世界,当时和奥斯曼帝国曾经有过几百年的对峙,当然也可以说是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的对峙。在对峙的前期阶段,这里犹太人很少,阿拉伯人也很驯服,所谓驯服,对奥斯曼帝国很驯服。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阿拉伯民族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人,或者西欧列强,基于反奥斯曼帝国的需要而鼓动起来的,最有名的就是我曾经讲过的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故事。阿拉伯的劳伦斯是一部电影,传播的面也很广,这是一个英国血统的爱尔兰贵族,他是个旅行家,又是个记者,一开始他撰写的纪实文学很生动,同时也推动了阿拉伯人摆脱奥斯曼这种民族精神,后来阿拉伯国家成了民族国家,都和劳伦斯以及劳伦斯背后的英国有很深的关系。今天有人还经常问,为什么沙特家族和西方有那么密切的关系?尽管沙特是一个非常保守落后的一种状态,他们的社会制度和西方相差非常远,但是他们为什么关系那么密切,道理很简单。沙特和伊拉克曾经的统治者原来都是一个家族,直到后来伊拉克发生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掀起的世俗革命以前,无论阿拉伯还是伊拉克都是同一支号称是穆罕默德嫡系的家族活动的地方。家族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形成了三大支系。这三大支系都是在今天的沙特。哈希姆家族就是今天沙特的那个主要部分,或者东南部分的拉希德家族和沙特家族。后来沙特家族建立了沙特,阿拉伯哈希姆家族建立了约旦,这个家族的费萨尔,这一支费萨尔伊本侯赛,建立伊拉克,当时的伊拉克也是政教合一的王国,和现在的沙特阿拉伯,和大概20多年以前的约旦,都差不多的,而这三个国家都和英国的扶持是直接的关系,英国扶持它主要就是对抗奥斯曼帝国。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几个世纪,这里的阿拉伯人、犹太人虽然有宗教意识,但是并没有近代的民族意识,也没有试图要建立国家,尤其是阿拉伯人。因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也是穆斯林,起码在奥斯曼后期。当时巴尔干高加索和希腊等地都在闹叛乱、闹独立,烽烟四起,而阿拉伯人那个时候还没有多大的独立愿望。相反,正如我前一阵子讲希腊的时候提到的那样,在希腊人谋求独立的时候,奥斯曼中央朝廷的军队都打不过,是埃及的阿里当了曾国藩,带领阿拉伯人的湘军,去帮奥斯曼镇压希腊人的。但是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是英法等西方势力的主要威胁。当时英国人法国人为了鼓励他们摆脱奥斯曼帝国就做了很多工作,去培养他们的民族主义。所以阿拉伯民族主义最早的起源和西方也有很大的关系。那么,伊拉克的穆罕默德后裔那一支和沙特的穆罕默德后裔的那一支,都得到过英国人的很多帮助。劳伦斯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了,沙特和西方所谓的传统关系,从那个时代就开始了。我前面讲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就是一个典型,他是英国人,可以说他是一个间谍,如果你站在奥斯曼帝国的立场上,他就是英国间谍。他也是个军事家,也可以说是外交家。这个人的确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长期生活在阿拉伯人中,也就是在沙特穆罕默德后裔那一支的家族中生活,给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军事上的知识,包括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帮助他们逐渐兴起,甚至亲自带兵打仗。我们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奥斯曼帝国已经基本解体了,在英国的帮助下,这些属于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人逐渐独立,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统治。在这个时期,英国人或者西方的基督教世界并没有对犹太人提供多大的帮助。说犹太人一直亲西方或者西方一直在帮助他们对抗伊斯兰教,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恰恰相反,那时候西方人和阿拉伯人的关系要比和犹太人的关系强得太多。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奥斯曼帝国彻底完蛋了,奥斯曼土耳其本身也革命了,变成了共和国,而且凯末尔土耳其是世俗主义的,把阿拉伯字母都给废除了,实行彻底的世俗主义政策,而中东那些地方像巴勒斯坦、沙特、伊拉克等奥斯曼帝国控制下的地方,这个时候也不属于土耳其共和国了,即使奥斯曼帝国自身不解体,他的属地基本上也都是被列强瓜分了,这个地方当然就包括巴勒斯坦,当时是英国统治的。这个时候的英国总体上来讲,也更愿意和当地的阿拉伯人搞好关系,而不是支持犹太人。但是那个时候已经有一批生活在欧洲的犹太人希望回归故土——所谓的圣经上讲的故土,最早的犹太复国主义其实是从19世纪初就开始兴起,在那个时代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包括现代锡安主义的创始人,犹太国的作者赫,包括后来成为以色列国父的本古里安和维茨曼等等,这些以色列的国父最早的犹太复国主义的都有一个特点——他们同时也是社会主义者......导致欧洲的犹太人到了以色列,大量的当时都是以共产主义公社的集体方式生活的,大家都知道的。欧洲人长期以来一直排犹主义盛行,我前面讲过的西班牙排犹就非常厉害,包括东欧等地都是排犹的,其实欧洲的犹太人本来是愿意融入欧洲的,可是当时的欧洲容不得他们发展,到纳粹,那当然就更极端了,就不是排犹,而是灭绝了。那么排犹的结果再加上圣经上的说法——说巴勒斯坦是他们的应许之地,有些犹太人就想回去,所谓的锡安主义,或者说是犹太复国主义,兴起的时候,最初的敌人也不是阿拉伯人,而是当时在巴勒斯坦进行实际统治的英国人。那个时候的犹太人,有点像我们现在讲的阿拉伯人,在那里经常搞针对英国的武装抵抗。如果按照现在的眼光也可以说,那是带有恐怖主义色彩的。那么今天的阿拉伯人也是这样,程度上是有不同。那个时候有最早期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就成立了一些游击队,经常跟当地的英军发生冲突,英国当然也就不会支持他们,所以那个时候的英国,当然也包括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主流,与其说是支持以色列犹太人对抗阿拉伯,还不如说是相反,他们跟阿拉伯的关系要比跟以色列的关系更好。另一方面,这些犹太人已经在西方生活了上千年了,不管是西欧后来发生的事情,社会主义运动也好,启蒙运动也好,都跟西方的犹太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西方也有一些政治家对他们表示同情。大家知道西方的进步思想家都是反对排犹的,反对排犹也就意味着同情以色列。1917年西方列强中,英国的外交大臣贝尔福第一次代表英国政府表态,说是乐于看到犹太人在他们的故乡建立自己的家园,条件是不侵犯当地阿拉伯土著的权利。这个说法被苏联在支持阿拉伯人反对以色列的过程中利用,说你看贝尔福宣言就是表明西方的阴谋,犹太复国主义是西方扶植起来的,西方一直反对阿拉伯人,鼓动犹太复国主义。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因为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的主流还谈不上对锡安主义(犹太复国主义)有多么支持。这里讲的西方主流主要是英法了,因为当时其他国家在中近东是没有什么势力的,英法这两个国家在主导,法国控制着叙利亚,而巴勒斯坦包括约旦是英国的地盘,犹太人如果要在巴勒斯坦复国,首先要针对的是英国人并不是针对阿拉伯人。英国人对他们态度主要也是镇压,从当时西方的统治者来讲,贝尔福宣言只是比较开明的表示,即使开明的表示也不是一以贯之的,也因为当时英国的政府是劳合乔治政府,比当时英国的主流的保守党要更自由一点,或者说更zuo一点,所以才会有这样一个宣言的出现。对犹太人的态度倾向真正发生变化其实是在二战时期,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当然了,二战时期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现在看起来不完全是纳粹人干的,很多欧洲地方都有排犹的传统,包括一些和纳粹敌对的势力,当时也对犹太人不友好,那么参与屠杀犹太人的,现在我们知道的包括法国,奥地利,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苏俄,乌克兰,拉脱维亚,南斯拉夫王国等等。这些国家也包括阿拉伯地区的一些势力,但是当然主要还是纳粹,尤其是灭绝政策。那么大屠杀引起了两个后果,第一个就是,它使整个西方世界开始把反犹、排犹当做罪恶,西方世界长期以来,不管东欧西欧还是俄国,对犹太人都不友好,但是当犹太人经历了这次劫难以后,欧洲人就普遍认为他们是受害者。二战以后,在欧洲各国的政治斗争中,经常给人扣一顶帽子,就是你反犹或者排犹,你反犹就有纳粹的嫌疑。犹太人就有了道德的制高点,他们是受害者。第二个特征就是经过大屠杀以后,欧洲的犹太人更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祖国,他们认为他们在外邦,尤其是在欧洲那几百年,一直是受苦受难,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他们要有一个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园。现在有些人说,欧洲人迫害他们,为什么不在欧洲建立家园?要把家园搞到阿拉伯人的土地上?其实老实说这里头的原因,第一就是圣经的说法,但是第二,当时他们要在阿拉伯,要在巴勒斯坦建国,也是在英国人的统治下,要摆脱的首先也是英国人,这和在欧洲建国其实在本质上,在那个时候的政治背景下,没有什么不同。并不是说当时已经有了个阿拉伯国家,那么英国人要祸水东引,要把犹太人引到那里去。因为当时那里也是英国人在统治。早在二战期间,逃避纳粹暴政的犹太人就大量的向巴勒斯坦迁移,这个时候的英国的确给予了支持,因为那个时候的英国和贝尔福的时代已经不同了,当时战后非殖民化已经是大家都可以看得到的前景,英国是要从阿拉伯地区撤退的。二战时英国的对手主要是排犹的德国,英国人普遍同情犹太人,所以当时犹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是得到英国和西方世界的同情的。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什么态度?苏联和沙俄一样,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排犹的传统,尤其是镇压本国犹太人希望出走到中东的行为,锡安主义在斯大林大肃反时候是一个严重的罪行:你在俄国待得好好的,你要跑到那边不是叛国吗?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以这个理由被镇压了,所以我觉得说欧洲人鼓动他们跑到那边去,是不对的,恰恰相反,当时的很多人纳粹是要把他们杀掉,不允许他们跑的。苏俄也是不允许他们跑的,你跑就是叛国。英国人对他们跑比较宽容,但是也谈不上有多么鼓励。不过,苏联以外的犹太人要建立自己的国家,苏联是支持的,道理很简单,因为第一犹太人是一个社会主义民族,马克思恩格斯,包括布尔什维克的早期领导人,一大批什么基诺维也夫、托洛茨基、拉迪克等等,都是犹太人。早期的布尔什维克70%的中央委员来自犹太人、波兰人和格鲁吉亚这三大民族。那么这当然不是最主要的,更主要的是从国家利益上讲,苏联长期把英国看作是帝国主义的典型。二战中尽管与丘吉尔结盟,但是他们乐于看到战后大英帝国的解体也是一以贯之的。所以,对于向英国闹独立的犹太人
2023年10月13日
社会新闻

托马斯大法官的个人主义共识

LIBERTY日期:2023年6月30日今天是第十四修正案法理学的分水岭。无论如何,高等教育中的种族偏好不再被允许。在
2023年7月10日
其他

学经济家 | 灯塔的故事

35个灯塔的价格。一个小小的灯塔,售价大概相当于当时清朝一省的财政收入。在当时其他的任何一个国家,这都可以说是令人咋舌。唯独在当时的英国,所有英国国民都视之为理所当然。这主要得益于英国具备
2023年6月21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吴敬琏:当下经济困局,疫情不是主因

中国经济如何在2023年走出疫情影响、释放微观活力,可能是当下各界都在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新著《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第2版)》的再版序言中,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写下了他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的判断。今日分享此文此书,以期为读者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问题和探讨克服当前困难的路径提供一些参考。《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第2版)》吴敬琏
2023年1月20日
其他

张五常:经济学要怎样学才对(之一)

(本文是不久前在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郑州大学作的讲话,讲题一样,处理与内容略有不同。记忆所及,这裡把叁次的内容合并,补加一些,较有系统地整理一番。——张五常,2006年11月2日)各位同学:今天要跟你们谈的是怎样学好经济学,把自己当年的经验择其优而舍其劣,也就是我今天认为经济学应该怎样学才对。首先要说的,是如果你跟着我建议的方法学,在大学考试,或到外地争取什麽博士,凶多吉少。我走的是实证经济学的路,着重于理论的实用性,不花巧,写出来的学术文章不一定可以打进今天的国际学报。昔日可以,今天或多或少有点困难,虽然某些学报编辑记得我这个人,可能给个面子。当年在西方发表的文章,今天还有人记得,但在「格局」与思维上,与今天的是不同的了。不容易解释发生了什麽事。我的经济学很传统,从史密斯到李嘉图到米尔到马歇尔到鲁宾逊夫人到凯恩斯到费沙等,我都读得认真。跟着是森穆逊、阿罗、史德拉、佛利民、艾智仁、赫舒拉发、普纳、高斯等较为近期的,也读得认真。可以说,一九六五年之前的文献我读得多而透。六五到六九年间,我转攻资料性的读物。一九六九之后,自己不再进图书馆,要什麽资料由助手替我找寻。大约一九七二起,我谢绝替学报评审文章。行内朋友找我研讨,懂得一定奉陪。一九八二回港任职后,通讯没有今天那样方便,交谈是减少了。喜欢魂游四方,不熟知我的人不容易跟我交谈。像巴赛尔那种愿意跟着我魂游的行内君子不多。我认为一个人在求学时要多读他家之作,但当自己进入了创作时期,要重视的还是自己怎样想。我的经济学底子很传统,比今天的新秀传统得多了。熟读传统,有欣赏的也有不欣赏的。选择自己认为可取的发展下去,过程中修改了不少认为有不足之处的前贤之见,而好些认为一无是处的,淘汰了。这样的发展不是很有意思吗?夸夸其谈的背后,知道自己沧海一粟,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也不少。一士谔谔地走自己的路,走了三十年,心领神会,对自己的进度是挺满意的。但当我偶尔翻阅今天的经济学报,不容易见到自己熟知的传统。术语好些还是以前的,但看不到传统的思维。新秀们放弃了传统,我则认为史密斯的传统怎样也不要放弃。回头说自己的经济学着重于实用性,是指解释力,解释人的行为,解释因为人的行为而引起的各种现象。我认为解释现象是经济学的唯一用途,没有其它。福利经济学是废物。不是说不应该关注社会福利,而是任何人都可以是「专家」,不需要读过经济。二百多年来,经济学无法证明,从某甲手上拿了一元,交到某乙的手上,社会福利会改进或改退。学经济可以协助赚钱吗?可以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或减少受骗的机会,但我没有遇到过一位富豪是经济学家。我自己母亲的投资命中率比我高,但她连书也没有读过,不识字。经济学可以协助政府决策吗?可以解释怎样的政策会有怎样的后果,但如果关心政府会否接受你的建议,不被气死才奇怪。解释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但这裡说的是科学解释(scientific
2022年10月15日
其他

张维迎:人们为什么假装相信内心不相信的东西?

张维迎老师为辛庄课堂学员授课在《真诚幻觉》一文中,我引用社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讨论了这样一种社会现象:迫于社会压力,人们不仅倾向于遵从“主流”,说自己内心不相信的话,做自己私下不认同的事,而且会充当“执法者”(“思想警察”),监督和惩罚那些言行与自己不同的人,以显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真诚的”。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自己“指鹿为马”,而且绝不宽容胆敢“指鹿为鹿”的人。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证明他们自己是“主流”的忠实捍卫者。(张维迎:真诚幻觉,点击蓝字阅读文章)有些观点和社会规范之所以成为“主流”,并不是大多数人相信它们是对的,而是因为“尽管没有人相信它是对的,但每个人都(错误地)以为其他人相信它是对的,每个人在公开场合都说它是对的,并且每个人要求其他人说它是对的。”因此,“主流”可以是自我强化的(self-reinforced),多数人不认可的观点和规范完全可以通过少数人的操纵变成“主流”,不仅能得到多数人的“遵从”(compliance),而且能得到多数人的“执行”(enforcing,
2022年5月11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科技与互联网行业在中美竞争中掉队了吗?

这方面并不是没有共识。近期类似“要着力减少和避免出台具有明显收缩效应的政策措施”的表态,已经多次出现。它直接说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对互联网行业实施“强监管”,目的并不是要限制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2022年4月29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周其仁老师讲了两个词

周老师一个半小时连水都没有喝一口,一气讲下来,内容句句精彩。每次听周老师讲课,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同时又深有启发。但这是内部课程,不方便大篇幅整理,我只能写几句听后感。
2022年3月2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肤浅思维的纪念碑:最低工资与提高就业 | 何不笑

面对这种充满善意的政策,米尔顿弗里德曼当年在《新闻周刊》的专栏中撰文指出,这一政策“势必导致更多人失业…受损最大的群体是低收入和没有技能的群体。那些已经有工作的人获得更高的工资,但就业人数将减少。”
2021年10月13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王国乡:苦难人生中的学术研究(连载之一)

。马校长建议我将论文修改后寄给《光明日报》,并为我的论文写了简要的肯定性评价。1957年反右前夕(大约6月初),我接到《光明日报》来函,要求我将论文压缩为5
2021年8月30日
其他

美国为何衰落? | 邓新华

欧洲老牌强国英国德国法国,都不是庞然大物。历史上曾称雄一时的西班牙、荷兰,也都是小国成霸主。今天的欧洲,搞欧盟、搞欧洲统一,搞得不亦乐乎,却反倒衰落。所以,不是国家地域大就强大。真正的强大强在制度。
2021年3月4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砸烂温度计,也消灭不了温度

如果供给弹性非常小,需求发生了重大的波动,价格的波动就会非常大,有时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还需要借助其它手段来协调供求矛盾,比如引入时间成本约束人们排队购买,或者引入行政强制力限量配给等等。
2021年2月22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张维迎:创新不可预测,还是让企业家去判断吧!

创新之所以不可预测,是因为创新本身是来自于某个个体的主观想法,这个想法能不能变成一个真正的产品,能不能被消费者接受,能不能赚钱,面临着四个重要的不确定性。
2020年12月25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薛兆丰:反垄断法拓宽寻租之门

具体地说,企业协同固定或变更价格,可能是由于它们的产品规格接近,每家企业都是“受价者”而导致的。例如,最近方便面厂商的集体提价,显然是它们共同受到通胀压力影响的结果,而不是出于贪婪而进行勾结使然。
2020年11月26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许小年:宜黄与秦始皇的逻辑

循环而无进步,不仅由于唐的逻辑与秦相同,而且因为陈胜的逻辑与赢政相通,都是权力大于权利。始皇以暴力侵犯百姓之权利,陈胜以刀兵剥夺王侯公卿之性命。在以暴易暴的循环中,社会怎么可能进步?
2020年11月19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浪费是谁说了算 | 陈兴杰

一起学习经济学,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
2020年8月19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大部分的抗洪抢险原本可以避免

在很多人眼里,洪水是自然灾害,历朝历代都有,无可避免,这几乎成了大部分中国人的思维定式。其实,真相并非如此,只有极少数和极短时间内的洪水属于自然灾害,大部分泛滥成灾的洪水都是人为造成的。
2020年7月28日
其他

一页纸总结经济学原理

弗里德曼本人在1986年的一次采访中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试图列一个清单。在初步完成对经济学原理的一页纸总结后,我给他发了一份复印件。在回复中,弗里德曼补充了一些他自己的,但绝不赞同我的尝试。
2020年6月8日
其他

薛兆丰:知识产权是双赢博弈

作者:薛兆丰来源:《互联网周刊》2004年第42期曾经广泛流传、而其实早已被驳倒的一个说法是,知识产权不但抑制了创新,也抑制了创新的普及应用,对社会不利,因而应该慎用甚至废除。中国因为与世界贸易接轨,顺理成章也要接受国际上通行的知识产权法规。一下子多了约束,有人认为受到损失,于是也反对起来。不过,我认为反对知识产权的人把因果颠倒了。想想吧:有些人的家里收藏了不少很好的书,但很少翻阅,一放就是好几年。说这有点浪费,我或许同意,但如果说,久不看的书应该充公,我就不同意了。假如藏书随时可能被充公,一开始就不会有藏书了。我们今天抱怨很多发明都受专利保护,要采用就不得不付费——确有其事。但我们反过来看,假如没有专利的保护,那么今天的许多发明创造,很可能根本不存在,更不用说采用了。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由政府出面保护的垄断权利。经济学家反对垄断,就是要反对依靠政府行政力量维持的起点垄断。但知识产权是例外!经济学家赞成由政府出面,用法律的手段强制保障知识的排他性使用。这些受保障的知识,包括发明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传统上,反对知识产权法规的第一个理由是,即使没有产权保护,很多人仍然会热衷于创造发明,因为他们喜欢那样做,或者因为他们机缘巧合撞上了。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即使没有知识产权法规的保护,也仍然会有不断的创新。这或许有一定道理,但申请专利是有成本的,不是所有的发明创造都能申请到专利,而如果要申请,就要花费时间和精力。那些只追求发明创造的乐趣而不求金钱利益的人,不但没有理由操心去申请专利,同时也没有理由反对别人花力气去申请。第二个反对专利的理由是,有了专利法规,人们会将精力转移到能够申请专利的项目上去,而忽略不容易拿到专利、或者专利不容易执行的项目。有些发明创造来之不易,但后人偷师学艺却很容易,超市货价的摆设就是一个例子。这是事实,专利越容易实施的领域,发明创造越活跃。但这正好证明了专利的重要。既然容易执行专利的领域比不容易执行专利的领域更加活跃,更能吸引人们的智慧,那就没理由因为后者吸引不到智慧,而连前者吸引智慧的“制度优势”也扼杀了。事实上,即使在无法实施专利的领域,人类还是找到了许许多多的间接方法,来保障和鼓励研究者的创造活动。为什么学术领域要设那么多奖项,采用那么多复杂的头衔,那么重视论文和思想的引用?究其本质,就是为了极尽所能地保护无形的知识,使“无形”俨然“有形”。第三个反对专利的理由是,持有专利者会把发明创造束之高阁,阻碍发明创造的应用。如果有人发明了一种技术,能够使灯泡的寿命延长一倍,那么这种技术就会直接威胁到现有灯泡公司的生存。为了自保,灯泡公司就会设法把专利买下来,藏起来,然后继续卖他们落后的产品。反驳这个观点的是赫舒拉发(J.
2020年5月3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周雪光:新型冠状病毒暴露了中国国家治理中的根本性张力

问: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死亡人数在中国大陆继续上升,同时人民对政府应对疫情的反应感到愤怒。这场危机对中国政府有何影响?
2020年2月14日
其他

陈兴杰:香港正在福利主义化

香港经济制度不是没问题,其最大问题是政府垄断土地,使房价攀高,挤压其他产业发展,造成了民生贫困。一些人所称“香港病”,地产商富可敌城,平民买楼交租难,贫富差距大,都是因此而起。
2020年1月16日
其他

陈兴杰:澳大利亚的山火为何失控了

从去年9月份起,持续了4个多月的澳大利亚山火,仍没任何得到控制的迹象。新闻里播得最多的,是烧死的考拉和袋鼠,以及仓皇出逃的居民。山火为何如此之猛,延续如此之久呢?这是让很多人难以理解的问题。
2020年1月8日
其他

陈兴杰:特朗普的「马桶新政」

环保主义者反对高效率的化石燃料,吹捧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能源;他们和动保主义暗通款曲,主张限制屠宰行业,并将全球变暖和畜牧行业挂钩。瑞典那位奇葩的「环保少女」,常年抨击汽车和飞机,吹捧自行车和帆船。
2020年1月5日
其他

陈兴杰:杨文医生受害案,如何减少更多的悲剧

社会办医,就是增加医疗市场供给,使更多资金进入这行业,多办医院,聘请医生,医学生有更好的去处。这些就是体制性的解决办法。除了增加医疗服务,还有价格问题,保险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2019年12月29日
其他

李子柒:我见证普通人年入亿元的美好时代

但网络上另有一种声音,如刚刚我朋友所说,他老家的农村生活完全没有李子柒镜头下的那种美好动人,她的作品有误导之嫌。我说你的挑剔不讲道理,在农村里生活过或者稍有常识的人,都不会把文艺作品和现实混为一谈。
2019年12月14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易中天:大清之败,全因谎言与歌颂

直到耆英等人签订城下之盟时,使用的也仍是“恩准”字样(比如“恩准”五口通商)。明明是人家强迫我们订立不平等条约,还要说是我们“恩准”,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
2019年12月8日
其他

张维迎:了解商业周期理论的人凤毛麟角

作者:张维迎(人文经济学会理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2019年12月7日
其他

陈兴杰:现代社会为何敌视糖

陈兴杰:迪士尼禁止自带食物,让我们来讲一讲道理
2019年12月5日
其他

张维迎:真正的企业家,不应该利用人性的弱点赚钱

以上这些都反映出我们忽略了企业家,我作为经济学家也必须坦诚,经济学家是有责任的。我认为企业家跟其他要素不一样,要素是可以替代的,企业家是其他要素不可替代的。
2019年12月1日
其他

张维迎:理解市场的逻辑

贯穿于本书的基本理念是:市场经济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唯一制度;中国过去40年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是市场逻辑的胜利。
2019年11月29日
其他

陈兴杰:繁荣的智利为何发生暴乱

智利是1980年代全球市场化的先声。上图抗议者所举牌子为:新自由主义生于智利,也将在智利死去
2019年11月17日
其他

陈兴杰:引进缅甸劳工可行吗

网上流传中国引进缅甸劳工的信息,来源都是缅甸媒体,国内媒体未确认
2019年10月30日
其他

陈兴杰:中国早已给出了答案

中国其实早已给出答案。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超过10亿人口脱离绝对贫困,步入小康和富裕。这样的壮举,史无前例。简要概括中国人脱贫致富的原因,答案只有四个字:自由市场。
2019年10月23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陈雨露:北宋亡于蔡京,亡于“凯恩斯主义”

两年后,蔡京非常郁闷,因为,“当十大钱”并没有带来多少收益,无论皇帝、官家豪强还是升斗小民,对蔡京的币值改革都极为不满。更让蔡京郁闷的是,崇宁五年(1106年)二月天空中有一颗彗星,说什么也赶不走。
2019年10月6日
其他

张维迎:我所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

西方发达国家像我这样年龄的人,当他们出生的时候,前两次工业革命早已完成,只能经历第三次工业革命,但作为中国人,我有缘享受“后发优势”,用短短的40年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走过了西方世界十代人走过的路!
2019年10月3日
其他

巴斯夏:国家

“噢,先生们,稍安毋躁,”国家以哀求的口气说,“我会尽力满足你们,但是,我总得拥有某些资源吧。我已经准备开征五六种税了,给这个世界打上一个新的、很轻微的烙印。你们会看到,人们会很乐意掏钱的。”
2019年10月1日
其他

李嘉诚没有原罪

2017年长实中报披露显示,该公司在中国内地的土地储备为1059.1万平米(11400万平方呎)。这数据放在内地房企排名,前40名都挤不进去。仅仅恒大一家公司,当年土地储备就超过3.1亿平米。
2019年9月17日
其他

张维迎:恩师何炼成引我进入经济学

我师从何炼成老师整整7年。不,应该说整整41年了。不论我在什么地方,导师的教诲和宽容总在伴随着我。是何老师将我引入经济学的殿堂,教给我经济学知识,滋养了我自由的习性。这份师生情,值得我永远珍惜。
2019年9月10日
其他

张维迎:正确解读利润与企业的使命

可以有另一种安排:让其中的99个人拿固定合同收入,剩下的1个人拿剩余收入。所谓剩余收入,就是销售收入刨除原材料、利息、工资等之后,剩下的部分。这就是利润,拿剩余收入的人是老板,拿固定工资的人是雇员。
2019年8月31日
其他

张维迎:詹姆斯•莫里斯的学术遗产

Ramsey)的最优税理论,提出了“Ramsey-Diamond-Mirrlees税收法则”。2011年《美国经济评论》评出了创刊100年来发表过的20篇最佳论文
2019年8月29日
其他

米塞斯:通货膨胀的真相揭秘

他清楚地认识到工资水平可能对于市场来说太高了,也就是说雇主增加劳动力无利可图,因而从全体劳动人口的观点看太高了,因为在工会规定的高于市场水平的工资水平下,那些急切希望挣钱的人中只有一部分能够有工作。
2019年8月21日
其他

陈兴杰:迪士尼禁止自带食物,让我们来讲一讲道理

要认清一个现象:生活中有大量行为,都处在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区域。合情理而不合法,这种现象太多了。人最可贵的品质在于思想。面对情理与法律的冲突,每个人都要思考和判断,而不是作法条的应答机。
2019年8月16日
其他

陈兴杰:风雨飘摇的上海网约车

整治和控制网约车会加剧打车难和打车贵,乘客会变得不安全。乘客打不到车,只能选择线下的路边车(管理部门口中的「黑车」)。在线下打黑车,安全性和有各种技术、数据保障的线上约车其实没法比。
2019年8月15日
其他

陈兴杰:这一次日韩贸易冲突的来龙去脉

随后日本还宣布,将韩国从贸易“白名单国家”中剔除出来。这个白名单囊括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亚洲只有韩国一个。日本将韩国“拉黑”,表明他们已不把韩国视为“自己人”。将来贸易过程中,会增加审批流程。
2019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