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城的小黑屋

其他

这一届文科生为什么会感到集体幻灭? | 席地而坐

野生朵------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欢迎在更多平台发现我们------------------------点
2021年6月8日
其他

对谈《单读》主编吴琦(上):我警惕那些理所当然的干净 | 席地而坐 Vol.7

©网络在「席地而坐」的第7期,我们邀请到《单读》主编吴琦、常驻嘉宾宗城,聊聊文学杂志的自我革新、《把自己作为方法》,以及写作、知识分子、公共议题等一系列问题。从百年前的《新青年》到现在的《单读》等,中国的杂志经历了百年的激荡,在社会中的角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吴琦从《争夺记忆》谈起,聊到与杂志,与《单读》,与自己有关的所思所想。国内外作者选题为什么有差异?对素人作家的发掘存在什么问题?《单读》是如何进行从非虚构到虚构的转变?工作上接受批评的意识有多么重要?他也放眼世界,聊到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深有启发的国内外杂志,和对国内杂志的遗憾之处等等。宗城也深入剖析了文学刊物中的症结,和文化圈对类型文学的刻板印象。他也以《把自己作为方法》为例,讲到文学的“接地气”对读者的吸引力。最后他对比《新青年》,洞见到了百年来杂志功能的转变。【本期主持】海涛:留日学子、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在读【本期嘉宾】吴琦:《单读》杂志主编宗城:
2021年4月14日
其他

对谈慕明、双翅目:当代小说还可以有怎样的玩法? | 席地而坐 Vol.6

©电影《燃烧女子的肖像》何谓推想小说,当代文学又如何把推想作为一种方法?在「席地而坐」的第六期,我们邀请到青年作家双翅目、慕明,常驻嘉宾宗城,一起从具体案例出发,对谈推想小说。在这次分享中,宗城提出两个核心问题:“科幻”文体为何遇到危机?对此,作为方法的“推想”又如何回应?双翅目认为,真正好的幻想小说并非“点子文学”,而是要有较完整的推演,包括技术、社会、人性等层面。慕明则诠释了“science”和“fiction”的流动性概念,并说明小说中思想体系的重要性。在本期分享中,双翅目和慕明也聊了聊她们与科幻的故事,并且围绕着科幻写作的平台、资源、个人经验以及这一代写作者关心的议题,进行了补充讨论【本期主持】赵一静:
2021年3月28日
其他

对谈刘子超、赵景宜:好的旅行写作像投一个降落伞 | 席地而坐 Vol.3

©电影《无依之地》旅行与旅游并不相同,旅行写作需要探索和发现的眼光,去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而不只是浮光掠影的窥探。刘子超在辞职前曾做过很长时间的记者,所以在旅行的时候,尤其是当他想写东西的时候,他会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去旅行。围绕着自己的作品《失落的卫星》,刘子超提到:旅行写作是你日常长期积累的结果,问题意识是你日常积累形成的,对这些地方的一个大致看法,你知道从哪个角度去切入。这个是日常长期积累的一个结果。接着子超的观点,另一位嘉宾赵景宜围绕何伟的写作,认为好的非虚构写作像投一个降落伞,到一个地方去了解当地的人,同时好的非虚构写作者,应该非常注重自己的自身经验,并且知道自己的自身经验有什么公共性,然后把它疏解出来的人。对谈最后,两位嘉宾分别提供了自己的书单,以及对新人写作者的一些建议。主持宗城:
2021年3月6日
其他

对谈慕明、双翅目:《刺杀小说家》的改编失败了吗? | 席地而坐 Vol.2

这是一部用心、诚挚的电影,但它不会让我想要反复重温,我想,路阳作为导演,想必也不希望仅仅听到一通虚头巴脑的夸赞。在承认电影不易的基础上,提出可以改进的地方,是当下批评者所更应当做的。
2021年3月1日
其他

我害怕对父母坦白自己的生活 | 席地而坐 Vol.1

©电影《吉祥如意》在春节返乡之际,我们聊起了返乡与家庭的话题。当有人因为疫情防控回家艰难而怨声载道时,也有的人庆幸自己有了正当理由,不必春节返乡。这背后,不仅是横亘在父辈与子女间的代际矛盾,也是一代人生活经验的巨大差异。
2021年2月15日
其他

《唐人街探案3》:一部靠殴打女性制造笑料的电影

刘昊然饰演的秦风,作为影片首屈一指的当代侦探,绝口不提《新密室讲义》和《密室收藏家》,反复念叨着一百年前雷打不动的十三种密室手法,这只能解释为一种古典主义的情怀。
2021年2月13日
其他

何为边缘,何为中心?南方文学的新可能性 | 夜航船·VOL.5

夜航船是一档由自由写作者宗城、纪录片导演赵一静一同发起的文化对谈栏目,不定期更新。你可在微信搜索公众号“宗城的小黑屋”,或在微博搜索“阁楼上的宗城”关注我们,就可以读到最新动态。这里是“夜航船”第五期对谈,今天,我们来聊聊“南方文学,新可能性”。这些年,南方文学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如果跳出“中心”与“边缘”叙事,立足南方,放眼世界,南方文学蕴含着很多新的可能性。本期,借青年小说家索耳出版处女作《伐木之夜》的契机,我们找来三位广东写作者,来谈谈(狭义的)南方写作。在本期对谈中,你将会听到:·为什么是“南方文学”,广义和狭义的定义有什么不同;·南方文学内部截然不同的创作路径;·方言写作,是写实,还是运用改造后的方言,创造文学景观;·当下成功的方言写作,都有口语化、古典化的倾向;·东南亚华语文学有哪些优秀作品,黄锦树、童伟格等人的语言实验。为什么是南方:海洋文明与权力边疆的交汇一静:我们先从主题说起吧。这一期的主题叫“南方写作,新可能性”,为什么选择南方,这里的南方具体指什么?宗城:南方文学是一个很多义的概念。比如在中国,广义的南方文学一般是指长江以南一带的内陆文学,包括江南、岭南、四川、西藏、湖南、湖北、云贵等地;我们今天采用的是狭义的概念,以南岭为分界线,包括了岭南地区、港台文学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华语文学写作。为什么是以南岭为分界线?如果以国界作为分界线,中华文学中南方这个定义,是在中国语境之下的,但是如果把地图摊开来看,以整个华语文学区作为版图,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你会发现南岭或者说亚热带区,它才是相对中间的一个地方。假设我们把东南亚地区的华语文学创作也包括在里面,在整个华语文学区里,南方的分界线是可以相对往下移的。第二点很有意思,岭南跟东南亚有一个密切的联系是:在历史上,他们最早的源流是非常相近的。在战国时期,他们都属于一个很混杂的民族叫百越。那时候百越不同于山东六国,它在政治上可能属于越国或者楚国,但是它又是独立于诸侯国统治的,在当北方人眼里,它是蛮夷。所以如果调侃来说的话,南方文学也是“蛮夷文学”,区别于正统、远离权力中心,在政治疆域的边缘构建自己的文化中心。随着历史发展,北方民族发生数次南迁,包括岭南自身不同人群的混合,慢慢孕育出我们现在看到的岭南文化。有意思的是,包括岭南人以及北方人,他们有一拨人纷纷南迁,又去了东南亚,跟东南亚当地的民族发生混合,形成现在的东南亚的华语文化。我之前看到一部很有趣的电影叫《热带雨》,它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结尾女主角说的话非常像我老家湛江的方言雷州话,那时候我就觉得很亲切。这次给我们设计海报的朋友凯晶,她是马来地区的华人,跟她接触,我觉得我们根本就不像是两个国家的,而像是一个地区。电影《热带雨》剧照以国界作为划分来区别人群,跟以文化作为划分,它们之间的差异到底是多少呢?其实是很难说清的。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南方人,武汉人跟广东人的差别,可能要比广东人跟马来华人的差别大。所以我有意打破这种以国界作为划分的叙事,希望关注到在历史上可以追溯到百越,在文化上非常接近的华语文学资源,在这里姑且称之为(狭义的)南方文学。青年写作:对正统的质疑与反抗索耳:我们要讨论的“南方写作”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尤其我们三个其实都是广东、岭南人,所以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岭南写作,或者南方之南的写作。我的小说并不算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地方性写作,它不是一个现有认知内的所谓的地方性写作。包括我们现在很多作家,比如说在像东北、上海、北京以及潮汕这些地方,都出现了一些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对于大众读者而言,他们提供的是一种很新鲜的、鲜活的陌生化的经验,而这对大众读者的吸引是超越了他的故事、超越了他的文本以及他的人物和情节的。现在为什么提出“在地性写作”?所谓在地的意识正在兴起,因为这种东西对我们的吸引是最直接的,而且是最具有冲击力的。对于南方而言,我们现在谈论南方写作,也跟这种在地意识的提升有一定联系。南方其实有很丰富的内涵,它不是仅仅只有岭南地区,还有很多其它地区,像上海、武汉。比如说有一个武汉人和一个广东人,他们本身都会认同自己是个南方人;但是你要说武汉人和广东人的区别,那就大了去了。所以说,它是一个很丰富的、又具有某种内在连接性的概念。他们都自我认同为南方人,为什么呢?这里肯定是有一个内在的权力话语体系的。这种认同非常值得探究。所以,尤其当我们说到南方的时候,必须得将它跟北方区别开来。南方和北方的区别在哪?要对其各自进行表述上的区分,我们得先找到二者的区别之处。如果简单地从地缘关系来考察,北方,尤其是华北和东北,可能是平原地形比较多,互相之间的沟通比较紧密和便捷。但是南方的地形,它可能是以丘陵、山地、河流为主的,你可以看到南方被分割成了各种各样小的区域,每个区域有不同的人群,区域内部发展出了自己的族群文化。它会有一个很多元的小共同体在。尤其以方言为例,我们南方方言的差异性是非常大的。有一个说法是“五里不同音”,就是说,你,甚至是你邻村,或者是你邻镇的两个地区的人,他们说起话来相互之间可能一个字都听不懂,而这是很常见的。所以在南方,语言和文化等各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并且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另外,我还想到一个问题。在地意识的兴起,其实是跟我们整个社会意识的反潮有关系的。以前,我们不是一直都说往一线城市去跑,往大城市去奋斗,这些实际上是当时的一个潮流。等到我们都去了之后就会发现,原来一线城市的发展也不过如此,它们也在内卷化。你会觉得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不符合预期,大城市的生活也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完美,大城市它的内在是具有局限性的,其实也是一个很乏味的地方。当我们回顾文化时,会发现故乡作为我们本来根基的地方,它其实具有很丰富的内涵。现在网络上有一个潮流,很多公众号都提倡年轻人别去一线城市发展,都回故乡或是去二三线城市发展。在内卷化的情形下,是有这样一个回归故里的倾向存在的。我把它定义为二三线城市的经验对于一线城市经验的颠覆和反攻,相当于是我们这种更加丰富的内在的文化根性,对于正统的现代化经验的反攻和颠覆。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现在坐在这里讨论南方文学的一个原因所在了。黄守昙:在谈南方文学的时候,我是挺困惑的。我们昨天也聊到很多,包括说南方文学到底包括了哪些地域,它是不是一个地域上的概念;如果是个地域上的概念,它是怎么算的呢?只要是在南方生活的人,他写的作品就是南方文学吗,还是说这个作品如果刻画了南方,如具体刻画了岭南这个地方,或以这个地方的人为题材,或以这个地方的一些元素和意象作为作品的内容,这样是不是就算南方文学。如果要有一个非常狭义的厘清的话,我就会把写南方故事的、有南方元素、南方风味的作品,视为南方文学,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界定。其实南方文学这个概念,欧洲有一位斯塔尔夫人,她也提出了一个观点,她根据地理位置把欧洲文学分成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我们怎样去区分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因为这毕竟是一个相照应的存在,它们就像镜子一样互相关照彼此。我在想,可能一方面是使用南方的生活元素,像地理和气候,比如说天气,这种东西它会形成整个南方文学的质感,那种潮湿的质感。另一个方面可能是使用南方的语言,因为南方有很多方言。我一直想说既然是讲岭南,就我们三个讲也有点尬,因为我们还缺了很重要的像粤语区的作者来谈论这个事情。我们都在广东的边缘地带,广东也有分中心和边缘,所以我总觉得是有一些欠缺的,这个欠缺可能就是没有粤语区的写作者。但好在我们也都是在粤语文化浸染下长大的,比如说我自己就会用粤语写作,所以还是有一些影响的。我觉得语言是很大的一个特点,也是南方文学之所以南方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刚刚索耳讲到关于大城市一线城市的面貌的问题。我前段时间也在思考,发现无论在上海、广州、北京还是天津,你只要去到一个商场,几乎分辨不出来这是哪个地方,它们的面目变得越来越相似。我们这一代为什么很多人开始写东北,写自己的家乡,写自己的潮汕,写自己的湛江,我感觉好像是在对这种统一的现代性进行反思。另外我们这代写作者可能也需要一些创新的营养,所以会去寻找自己骨子里异质性的那个部分,从里面获得一些东西,我大概是这么想的。我会想到八十年代的寻根文学,但是感觉我们好像又没有那么强烈的宣言意识,不像是要搞一个宣言,通过文学,在我们自己的乡土文化里面找到一些根,一些资源或者一些沉淀的东西来解释我们文化里的一些特性。所以我们没有那么大张旗鼓,好像都只是默默回身去耕耘自己的家乡,实际上只是从自己的家乡里面提取一些写作上的养分。我们并不具有宣言性。《小镇生活指南》,描绘的是潮汕城镇的世相,提供了岭南文学的另一种可能南方写作:神秘叙事与现代化浪潮宗城:南方文学无法被单一概括所定义,它同时开展出两股截然不同的文学方向。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南方文学存在大量蛮荒、野生的陌生化书写,比如云贵地区的文学、东南亚华语地区的文学,它们融合了很多当地的神话、巫术,还有乡村的生活经验,这是一种方向,它区别于城镇文学,更加具有所谓的原始气息。第二种方向:南方也是孕育了发达资本主义的地方,这个在港台地区非常明显。港台地区孕育了发达的都市文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现代主义的文学实验。如果说现代主义在华语文学地区的可能性,那么比起拥有深厚现实主义传统的北方,更大的可能是在南方,不仅是广义的南方——江南、川藏地区的文学创新,也包括岭南和东南亚地区,譬如刘以鬯、西西、袁哲生、黎紫书、黄锦树、童伟格、张贵兴、骆以军等作家,在文学创新上都有不俗表现,但内地文学史书写往往把他们忽略。当下,以北京为核心的主流文学叙事里,现实主义是被提倡的主流,现代主义相对边缘,但却在南方野蛮生长。因为南方受到政治话语的压制较小。另一方面,南方,尤其是港台、东南亚地区受惠的文学资源,更多来自于西方。南方文学的这股现代主义浪潮,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上海文人的创作,包括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这批人。后来抗战了,文人南迁,到了香港、台湾、东南亚,使现代主义的浪潮得以延续。刘以鬯当年从上海南下香港,是香港现代文学浪潮的奠基人物之一一静:这一次分享的契机是索耳出版了第一本长篇小说,叫做《伐木之夜》,不妨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下你的小说吧。索耳:我就不从故事层面上介绍了,因为豆瓣等平台上都有故事简介。我在这本小说里面没有提供太多关于岭南的景观,也不想给自己贴一个地方写作和地域写作的标签。《伐木之夜》中如果有体现“南方”的话,更多会是隐性地或者体现在集体无意识里面。比如说故事的场域荔枝园。用荔枝这个意象,我当时并没有刻意地要去突出我是个岭南人,我是个广东人,所以要去写荔枝园。实际上这个灵感来自我有一次坐车从外地回家的时候,真的就经历过一片非常茂密的荔枝园,我当时被那种旺盛的生命力震慑住了,那种葱葱郁郁的感觉令我印象深刻。我觉得这种经验可能是我从小以来就接触到的,但是我不会真的特别想要去把荔枝这种东西给刻画描写出来。它只是体现为我的小说里的一个背景,或者被当作一个工具来使用。但我后来再去反观荔枝这个东西的时候,突然觉得这个意象选得太正确了,因为荔枝真的是特别典型地代表了岭南的一个水果。自我消除的人:是我们这代人的特质一静:你说过你也是在离开广东之后,回望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才对广东有了更深的体会,可以举例聊聊吗?索耳:当我在一个地方成长生活的时候,我对这个地方的体验可能不是很深;反而,在其它地域的经验会更深地触碰到我。我越远离一个地方,对它的记忆就越深刻。比如我当时在广东生活,就特别爱北京的文化,会刻意去讲北京话、学京剧等等;但是到了北京之后,反而我的粤语说得更好了。我说家乡话可能没有更好,但是更加能够去认同它了。我会有这种类似同时代人的不合时宜的感受,因为我觉得文学始终是一个靠感受去创作的东西。包括现在90后写作,我们最深刻的经验其实还是从小成长和生活中的经验。90年代、00年代对我们的影响和塑造其实是最深刻的。很多人,包括一些老一辈的艺术家都会谈到“为什么90后不关心这个时代、不关心历史?”其实不然,我们还没到达那个地步。现在我们最深刻的经验就是90年代城镇化的经验。回到《伐木之夜》,我更想把它定义为一个精神性的自传体小说,可能还有一些侦探的成分;一些悬疑、解谜的成分,还有一些成长、心理小说的层面、一些哥特意象的东西。它是一个很繁荣多向的小说。如果非要定义的话,我把它定义为一个精神性的自传体小说。在这里我要区分一下什么叫自传体和自传。自传体和自传不是一回事儿:自传是体裁,是以真实性为主的;而自传体小说的“自传体”其实是一种风格,英文叫autobiographical
2020年10月16日
其他

重塑历史的权利:一场针对《八佰》和《1917》的对谈 | 夜航船·Vol.4

夜航船是一档由自由写作者宗城、纪录片导演赵一静一同发起的文化对谈栏目,不定期更新。你可在微信搜索公众号“宗城的小黑屋”,或在微博搜索“阁楼上的宗城”关注我们,就可以读到最新动态。这里是“夜航船”第四期对谈,今天,我们谈论《八佰》与战争片的不同叙事。在本期对谈中,你将会听到:1、《八佰》与爱国主义共同体意识的整合;2、管虎试图在主旋律中保留自己的作者意识,但显得力不从心;3、抗战题材的变迁背后,是政党叙事、阶级叙事与国家叙事的博弈;4、《1917》突出的不只是技术,还有萨姆·门德斯的神学思考;5、与之对比,国产战争片的理念大多止步于“国家”,有时候,“国家”、“百姓”会作为“神圣”缺席的替代品,成为整合不同人群的信仰;6、《八佰》《1917》等电影背后的历史与地缘政治。
2020年9月4日
其他

“我不想讨论政治,因为怕和朋友决裂。” | 夜航船·Vol.3

夜航船是一档由自由写作者宗城、纪录片导演赵一静一同发起的文化对谈栏目,不定期更新。你可在微信搜索公众号“宗城的小黑屋”,或在微博搜索“阁楼上的宗城”关注我们,就可以读到最新动态。这里是“夜航船”第三期对谈,今天,我们来聊聊“身份政治”与“取消文化”。今年夏天,一封发表自美国老牌杂志《哈泼斯》的公开信引起了美国知识界的分歧。这封信的标题是
2020年8月12日
其他

这一代青年为什么厌倦了努力奋斗的叙事? | 夜航船·Vol 2

夜航船是一档由自由撰稿人宗城、纪录片导演赵一静一同发起的文化对谈栏目,不定期更新。你可在微信搜索“宗城的小黑屋”,或在微博搜索“阁楼上的宗城”关注我们,就可以读到最新动态。这里是“夜航船”第二期对谈,今天,我们来聊聊努力这个话题。身边越来越多人,在排斥一种努力通往成功的叙事。小时候,长辈们喜欢教育我们,“爱拼才会赢”、“努力改变命运”,但现在,对努力的不信任感正在成为一种潮流,努力通往成功的叙事逐渐被质疑。很多人质疑“努力通往成功”的话语,不是他们不想努力了,而是他们不认为努力就能实现阶层跃升、努力就可以走向成功,在日渐固化的社会秩序里,越来越多努力之外的因素,左右人与人之间的道路。今天的观众讲究“姿态”,就连努力的姿态也分三六九等,他们喜欢“姿态好看”的努力,不喜欢“姿态难看”的,但进一步思考,是什么影响了人们努力的姿态呢?在本期对谈中,你会听到:为什么很多人对努力幻灭了;饱和式竞争下的恶性循环;当人们在说内卷、加速时,实际想表达什么;人们推崇“吃相好看”的努力,但吃相背后也是有阶级的;为什么说小镇做题家已经很幸运了;中国青年的自嘲与日本的低欲望有何异同。
2020年7月20日
其他

为什么说《隐秘的角落》过誉了 | 夜航船·反方意见

夜航船是一档由自由撰稿人宗城、纪录片导演赵一静一同发起的文化深度对谈,不定期更新。你可以在微信搜索“宗城的小黑屋”,或者在微博搜索“阁楼上的宗城”关注我们,就可以读到最新动态。上半部分,我们讨论了《隐秘的角落》的团队是怎么搭建起来的;编剧在改编原著时有何考虑;剧版在视听语言上的出彩之处;它为什么能打动人心,以及它的局限又在哪里。下半部分,我们继续围绕《隐秘的角落》的局限性展开,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提供一种新的观点,不是为了否定整部作品,而是旨在给读者新的思考角度。如果说《隐秘的角落》真正的遗憾在哪里,那么它依旧是一部戏剧、巧合拼凑出的情节剧,而不是一出真正的悲剧。因为真正的悲剧不需要那么多巧合,也不需要极度夸张的人物,它只需要创作者给出可信服的场景,搭建出社会对人的改造、异化乃至遮蔽,在一环扣一环的权力关系中,人的悲剧浮出水面。《隐秘的角落》剧照,下文同下半场为线上分享的问答部分。提问:《隐秘的角落》的局限在哪里?回答:在《隐秘的角落》里面,演员在给出他的痛苦的时候,他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依靠外部的权力关系或者是社会怎么运转导致了他走向悲剧,而是靠自己来酝酿出压抑的情绪,从而表现给你。比如他会通过他穿的服装来表现他今天很压抑,或者通过他拨橘子、被逼迫喝牛奶等等表现形式来表现压抑,但是个体这时候只处于家庭或者婚姻内部的关系中,他在家庭之外的社会关系被淡化了。虽然我们说这些演员表现都很好,但是这部剧对社会空间的构建、对权力关系的探讨依然是浅尝辄止的。尽管我们可以说它是受到审查的压力,但是批评家如果遵循一个严肃的尺度,他不能无视《隐秘的角落》深度的缺失。没有创造性的视听语言、没有对人与社会关系更深入的探索、缺少一个真正的悲剧(或者悲喜剧)内核,你可以说它是优秀的通俗剧、情节剧,但不能说它是“最好的那一个”。
2020年6月3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隐秘的角落》:盛名难副还是实至名归? | 夜航船 Vol.1

夜航船是一档由自由撰稿人宗城、纪录片导演赵一静一同发起的文化深度对谈,不定期更新。你可以在微信搜索“宗城的小黑屋”,或者在微博搜索“阁楼上的宗城”关注我们,就可以读到最新动态。“夜航船”第一期,我们来聊《隐秘的角落》。疫情期间,它成为最热国产剧,不同阶层的人群都在讨论它,我们好奇的是,这世上优秀作品其实并不少,但为什么是这一部剧“出圈”,它打动观众的点在哪里?都说它有美剧质感,那么这一部剧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在本期对谈,我和朋友一静、肖瑶将细致地讨论这部剧及其现象。在本期对谈中,你会听到:《隐秘的角落》的团队是怎么搭建起来的;编剧在改编原著时有何考虑;剧版在视听语言上的出彩之处;对《隐秘的角落》结局的探讨;它为什么能打动人心,它的局限又在哪里;《隐秘的角落》对权力关系的展示是否充分。
2020年6月29日
其他

“我害怕鲍毓明案被迅速遗忘。”

企业高管鲍某明涉嫌强奸李星星案仍有待法院判决,在结果出来之前,几篇围绕此案的报道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在本次分享中,讲者将围绕鲍某明案中的媒体表现,来分析性侵报道中的写作伦理,以及非虚构写作的理想状态和实际操作间经常存在的区别。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上半场由主持人分享,下半场和观众交流提问。想要互动的观众可以在聊天版块输入自己想问的问题,主讲人会选择一些问题进行回答。主持人:在你看来,鲍毓明案和相关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影响?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背景,以及相关案件的判罚结果吗?宗城: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方面是,它是在全球Me
2020年4月28日
其他

余光中神话背后的文学缺席

那么,一首《乡愁》为何传播得如此之广?因为它立意并不深奥,用词也平易近人,同时,《乡愁》暗合了当时对岸军民的愁思与我国官方的宣传需要。这首诗被选入教材,在所有考虑因素里,文学价值并非第一位。
2017年12月14日
其他

中国大陆没有好的历史剧?这三十部告诉你:不是!

特别名单:94年版《三国演义》、98年版《水浒传》,考虑到历史剧的定义有争议,且这两部剧都极好地把握了所要刻画的时代的氛围,坚持了历史剧的创作精神,故不愿割舍。
2017年3月16日
其他

崩溃 | 《不过是北京》更新

月亮慵懒地与太阳完成交接。早在一个小时前,笔袋、书本、水杯,甚至便签...这间教室的座位就被占满。如今,周南放眼扫过,几位掐着点到的学生正搬着凳子近来,嘴里细语着什么,也许在暗骂占座者的迅捷。
2017年3月5日
其他

缺席 | 《不过是北京》更新

那么,就去清吧吧,周南做出了决定。恰巧,五道口新开了家清吧,取名“暗店街”,灵感正是源于莫迪亚诺的同名小说,正好与今天鹿鸣空间的活动呼应。据说,知道的人还不多,周南琢磨着,不妨就去那里消遣。
2017年2月28日
其他

《不过是北京》重新更新

“晨钟”的报名截止日期已经快到了!还有一个月左右。可我还是没有写出满意的小说,难道就此放弃?那就又要等一年了...可是最近的脑子像被车堵住了,灵感进不来,进来了,也被汽车排出的废气污染了...”
2017年2月26日
其他

斯德哥尔摩情人:第一和第二章(有修改)

但叶梦回的窥探,与其说是偷窥,倒不如直说为“明窥”。有一天晚上,忍冬在Word里更新着自己的小说,她在一个论坛的注册账号突然收到新提醒,忍冬点开一看,是一位陌生网友对自己的小说上一章的留言:
2017年1月23日
其他

斯德哥尔摩情人(二)

虽然这是不能在人前说的话,但是如果我们家发生火灾,说不定我也不会很难过。我觉得我没有什么舍不得失去的东西。虽然这么说不太好,我觉得那样的话,反而可以将没能扔掉而堆积的东西都整理出来。
2017年1月7日
其他

《斯德哥尔摩情人》(一)

她突然燃起的希望之火就像烟蒂般轻易被踩灭。她的心突然坠了下来,她的手停止了颤抖,五官僵住了,她沉默不语。当反方辩手起身前来和她握手,她只是木木地将手伸出来,克制住情绪完成一场指派的任务。
2017年1月2日
其他

《不过是北京》(倒退的欲望):第五到九章,有改动

这样的对谈持续到午夜十二点以后,雨小了,但地面仍然湿漉漉的。江城料想到谈话时间不会短,所以在走出607前,他特意跟607创始人阿乙打了照面,阿乙答应他十二点后会有人为他们开门,顺便借给他一把伞。
2016年11月29日
其他

倒退的欲望:第五章:607

这样的对谈持续到午夜十二点以后,雨小了,但地面仍然湿漉漉的。江城料想到谈话时间不会短,所以在走出607前,他特意跟607创始人阿乙打了照面,阿乙答应他十二点后会有人为他们开门,顺便借给他一把伞。
2016年10月17日
其他

关于“核废料处理场”可能落户湛江一事

抱歉,身为一名湛江人,我今天才知道。有一位微信的朋友在我的朋友圈评论,希望我为“湛江核废料选址”发文,我的回复是:“不了解,不乱写。”他回复:“现在该事件愈演愈烈。”这引起了我的关注。
2016年8月12日
其他

《雍正王朝》中的“胤禛追欠款”

说到胤禛追查欠款任用的干将,不得不夸编剧对于不同情节的连接功力。江南筹粮告一段落。胤禛命田文静归还官服,随自己同返京城,这里,就派上了用场。忠心不二又不讲人情的直臣田文静,正是追查欠款的适合人选!
2016年8月11日
其他

倒退的欲望:告别吾乡

我想把在故乡的生活形容为“休息”,那种夏天树荫下躺在凉席上的感觉。故乡在我的眼里不新鲜,地方也很少,仿佛几步路就能走完,不变的是一份适意感,时间暂时慢了下来。
2016年8月10日
其他

不套路不苦难,所以傅园慧一个采访获人心

一觉醒来,中国代表团有喜有悲,孙杨、傅园慧、徐嘉余载誉而归,也有优势项目折戟沉沙。胜利的选手会被市长火速问候家庭,与奖牌无缘的则只能抱着教练痛哭。
2016年8月9日
其他

半死不活的大陆文学

言至于此,当代大陆文学不要谈革命,谈改良实在也是难事。这时候,不妨用一句古话安慰后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但愿有朝一日,大陆文学能柳暗花明。
2016年8月8日
其他

我们都可能成为被“牺牲”的浙江百姓

毁堤淹田一事加剧了淳安、建德等地百姓的苦难,灾情严重,令浙江总督胡宗宪最为头疼的是缺粮少医。沿海倭患未除,若民变再起,后果不堪设想。无奈之下,他上京求助,可户部似乎不买账。
2016年8月7日
其他

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的十个细节

一.介绍每个国家出场时分别用了法语、英语、葡萄牙语。法语是奥林匹克官方语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就是法国人;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所以放第二;葡萄牙语是巴西官方语言,北京奥运会时第三个是汉语;
2016年8月6日
其他

一位官员自杀前的三个小时

他在“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后点上重重的句号,就轻轻将笔搁下,整个人像大风中的杨树般侧躺在沙发上。他没有言语,从裤袋中掏出手机,在划去工作信息后,他开始浏览以前老同学组建的群,还有和好友留下的短信对话。
2016年8月5日
其他

回忆我的十四天隔离生活(三)

当然,对于我这么一个大学生,过节最大的好处还是放假。放假了就可以天南地北地闯,会一会久未谋面的朋友,也可以支配一天的时间,不必被课业和社团任务搅得团团转。
2016年8月4日
其他

家事国事天下事,第一件事就很难

将心比心,看到他们,我有时也会想到自己的将来。很有可能,未来我会是一个丈夫(尽管我现在还抵触婚姻),会有属于自己的家庭,他们的烦恼,可能就是我未来的烦恼,而我现在所想,也可能会是我下一代的想法。
2016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