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其他

下班后只想躺平刷手机?研究发现:这可能是你大脑的锅……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新理论!大脑前额叶皮层中有毒副产物的积累导致认知疲劳,与大脑外侧前额叶皮层谷氨酸代谢改变有关工作日程满,感觉身体被掏空;打工压力大,到家只想躺平刷手机?每天的动脑思考总是让人疲惫不堪,感觉“脑子不会转了”。近日,来自巴黎
其他

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大脑会发生什么可怕变化?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好好睡觉,清醒生活【写在最后】·研究表明,较低的社会地位与较低的总睡眠时间相关,而更高的教育水平、经济收入和地位,则与提高睡眠效率和更长的睡眠时间显著相关。一项针对全球50位名人的睡眠调查中,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的,仅有7位,而超过六小时的则有38位。·睡眠不足还会影响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知觉。感知觉敏感程度的减弱可能会使人们寻求更强烈的刺激来保持清醒。可能正是因为感知觉的麻痹,使人们更加漠视他人,反而更以自我为中心。·抚平伤痛和压力的,可能并不是时间,而是你花在睡眠和做梦上的时间。研究表明,睡眠可以疗愈修复情绪。同样一件棘手的事情,睡一觉起来,感觉到的压力可能就没有那么大了。参考资料:[1]
其他

逆转大脑衰老有了新突破,Nature重磅研究发布!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年轻脑脊液的注入,让年老的大脑年轻起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我们能否延缓,甚至逆转衰老呢?近日,在国际顶尖杂志Nature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逆转大脑衰老的文章,十分振奋人心。文章标题截图该项研究是由斯坦福大学的Tony
其他

预防老年痴呆的最全面方法,涉及各个年龄段,收藏!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如果说老年痴呆是一次“脑子短路”,“短路”对大脑的损害是不可估量的,如何能逃离老年痴呆的魔爪?哪怕只是逃开一点点?“智力退化,尊严跌到谷底”,痴呆这种疾病缓慢而痛苦地带走一个人的认知、思考和行动力,让他无法正常说话、思考、吃饭及找到回家的路......图片来源:《都挺好》剧照,主角苏大强最后患上了老年痴呆
其他

BMJ:新冠对神经系统的长期损害,一文读懂

MG等的横断面研究[4]发现,新冠患者出院后30天,在402名患者中有28%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31%患抑郁症,42%发生焦虑,20%患强迫症,以及40%发生失眠。Frontera
其他

成人慢性失眠怎么治?看看AASM最新指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阅读以大量循证依据来基础的指南,给出怎样的建议?值得一看!介绍《成人慢性失眠的行为和心理治疗:美国睡眠协会临床实践指南》[1]确立了成人慢性失眠障碍使用行为和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推荐。方法美国睡眠协会(The
其他

捷报频传!首个且目前唯一改善多发性硬化患者步行能力的药物在我国获批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多发性硬化患者迎来改善步行能力的新曙光!Tips:重点摘要氨吡啶缓释片是中国首个获批的能够改善MS成人患者步行能力的治疗方法;氨吡啶缓释片作为临床急需境外新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优先审评审批程序获批;氨吡啶缓释片是渤健在中国获批的第二个多发性硬化治疗药物,富马酸二甲酯肠溶胶囊已于2021年4月获批用于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2021年5月14日,渤健公司再次传来好消息:氨吡啶缓释片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改善多发性硬化(MS)合并步行障碍[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4-7分]成年患者的步行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氨吡啶缓释片是中国首个获批且目前唯一能够改善MS成人患者步行能力的药物,其获批时间与富马酸二甲酯肠溶胶囊获批用于治疗复发型MS仅仅相隔一个月。改善MS患者步行能力的先行者MS患者可出现广泛多样的神经功能缺损,包括步行能力障碍、疲乏、痉挛状态、共济失调、疼痛、震颤和无力。由于步行需要对运动、感觉、视觉、小脑和前庭功能系统进行有效协调,因此步行能力障碍是MS的一个关键不良特征。高达85%的MS患者将步行障碍视为他们的初始症状[1],MS患者和神经科医生均认为步行障碍对正常日常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最大。有研究报告了不同的MS相关障碍给MS患者带来破坏性后果的百分比[2],结果显示,行走障碍是最具破坏性的功能障碍(图1)。图1:MS相关障碍带来的破坏性后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教授表示行走障碍对MS患者危害巨大,“MS是目前全球年轻成人群体非创伤性神经系统性残疾的主要原因,几乎所有的MS患者最终会经历不同程度的行走障碍。这一临床结局会极大影响患者的独立性,不但限制他们的工作能力,还会造成患者沉重的精神负担,并对他们个人及家庭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王拥军教授也指出氨吡啶缓释片获批的意义:“氨吡啶缓释片是目前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针对于改善MS患者步行能力的药物。它与疾病修正治疗(DMT)药物联合使用,提供了短期改善步行能力,长期减少疾病致残的综合治疗方案。”氨吡啶缓释片是一种K+通道阻滞剂,阻断K+通道可减少离子电流通过这些通道外流,改善脱髓鞘轴突中动作电位的传播,克服脱髓鞘神经元的传导障碍[3],氨吡啶缓释片在我国获批,填补了我国MS患者短期改善行走能力的治疗空白。多项临床试验疗效良好,为在我国获批奠定基石由于氨吡啶缓释片有着紧急的临床需求以及坚实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撑,使其得以在短短四个月内即获得NMPA批准。NMPA的药品审评参考了三项全球Ⅲ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验证性研究,结果显示,氨吡啶缓释片治疗的患者步行速度显著高于安慰剂组,且氨吡啶缓释片治疗应答时间短,治疗启动后数周即显示出疗效。这三项研究分别为MS-F203[4](安慰剂组
其他

重磅!世界首个发作性动作诱发性运动障碍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发布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感谢曹立等神经遗传专家团队临床上,遇到坐立起身或快速跑步时突发不自主舞蹈样动作,持续几秒至几十秒,症状消失后又如同正常人的患者,我们常常会考虑癫痫、精神疾病,然而真实的病因却可能是——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其他

喜讯!中国首个亨廷顿舞蹈病治疗药物进入医保目录,为患者“减负”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氘丁苯那嗪国内获批7个月即进入医保,切实减轻患者负担。官宣!2021年3月1日起,《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版)》正式执行。在2020版医保目录中,罕见病治疗药物氘丁苯那嗪赫然在列[1],这对中国的亨廷顿病(HD)患者而言无疑是一重磅喜讯。中国首个HD舞蹈病治疗药物,备受瞩目2018年11月,氘丁苯那嗪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列入《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第一批)》[2]。列入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的品种,可按照《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审评审批工作程序》提交相关资料,直接提出上市申请,CDE建立专门通道加快审评。2020年5月,氘丁苯那嗪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正式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与HD有关的舞蹈病及成人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治疗,氘丁苯那嗪的快速上市体现了我国对临床急需用药的重视。在氘丁苯那嗪获批之前,长期以来,HD患者均面临着无药可用的窘境。根据风信子亨廷顿舞蹈症关爱中心发布的《2019亨廷顿舞蹈症患者生存情况调研报告》,在参与调研的患者中,仅有52.96%的人正在接受药物治疗
其他

​警惕!睡眠不足、压力过大,可能出现“脑震荡”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如何避免“脑震荡”的发生?本期情报局告诉你!本文提要:睡眠不足、既往精神健康问题和压力更易导致脑震荡后综合征。体重保持正常有利于促进健康个体、轻度痴呆症人群的大脑健康。女性或比男性晚患痴呆症,但女性一旦患病,病情进展更快。专家组回应:“服用拉莫三嗪增加心脏风险”的说法仍缺乏有效证据。驻大脑前线特工我发现:睡眠不足、既往精神健康问题和压力给大脑带来的伤害,犹如脑震荡!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而在中国,大部分“打工人”觉得自己睡眠不足。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睡眠调查报告显示,在我国有睡眠障碍的人群超3亿人,其中,晚上11点后入睡的人超3/4,凌晨1点以后才能入睡的人占近1/3。“界妹”弱弱地问一句,“大家睡得还好吗?”近日,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调查了30587名名大学生运动员,在没有近期脑震荡的情况下,11%-27%的大学生患有脑震荡后综合征(PCS),导致PCS的3个主要因素是:睡眠不足、既往精神健康问题和压力。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Sports
其他

覆盖全美,14种主要神经系统疾病,长达27年的数据研究!

叮,您收到一封来自驻大脑前线特工的最新情报!本文提要:从1990到2017年,美国大多数神经系统疾病的负担指标比率下降,但是受相关疾病影响的人数增加。卒中的年龄标准化伤残调整生命年总比率在2010年左右停止下降并趋于平稳。14种主要神经疾病的负担因州而异,存在较大差异(相差1.2到1.7倍)。如果这14种疾病没有人患有1种以上疾病,那么2017年超过2亿美国人(60%人口)至少患有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范围从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到中风和痴呆症)。11月2日,发布在JAMA的一项研究提供了从1990年到2017年国家层面上非传染性和传染性神经疾病的估计,一个月便达到了线上1万多的阅读量。图1
其他

预防痴呆最佳饮食法,还不快健康地吃起来!

痴呆患者需要和疾病进行一场漫长和艰辛的马拉松,参赛者多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他们的家人。跑道上并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有比汗水还多的泪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不可治愈的疾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会造成重大影响。2016年全球痴呆患病人数估计为4400万,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1.15亿[1,2]。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形式。这病不仅不能治愈,目前还没有任何医疗手段来预防、延缓或改变痴呆的病程[3]。那我们对这种疾病就完全束手无策了吗?至少我们在没发病之前可以做好一定的预防。事实上,全世界三分之一的AD病例都归因于潜在的可改变的风险因素[4],比如饮食。可能有人会说健康的饮食有益于大脑已不是什么秘密,但近期发表在顶刊《neurology》上一项最新研究[5]提出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点:导致痴呆风险增加不仅仅在于你吃了什么,而是你一起吃了什么。原文标题这项研究观察了“食物网络”与痴呆之间的关系,并发现发展为痴呆的人和没有发展为痴呆的人,食物的结构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这是以往很少关注的。吃这些食物组合的人,老年更容易得老年痴呆这项研究涉及209名平均年龄为78岁的老年痴呆患者和418名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未患老年痴呆的患者。参与者在五年前(当时患者并未诊断为痴呆)完成了一份食物问卷,调查问卷评估了每位参与者三顿正餐和三餐间40类食品和饮料的摄入频率,摄入频率记录了11个类别:每月不得少于一次;每月一次;每月两次;每月3次;每周一次;每周两次;每周3次;每周4次;每周5次;每周6次;每日或更频繁。此外,研究者还评估食物的摄入习惯(烹调、涂抹等)。研究期间,参与者每隔两三年做一次体检。研究人员发现,虽然人们所吃的单个食物的数量几乎没有差异,但痴呆患者和非痴呆症总体食物组成或网络却有很大的差异,发现那些饮食主要以高度加工肉类(如香肠、腌肉和肉酱)、升糖指数高的淀粉类食物(如土豆、饼干和蛋糕)组合的人,比那些吃更多健康食物的人可能在几年后就患上痴呆。来自法国波尔多大学的研究作者Cécilia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如何让大脑保持年轻?这种方法首次被公布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大脑衰老的年龄比你想象的要早,依靠饮食可以缓解这种情况的恶化。人这一生,吃吃喝喝少不了。怎么吃才健康?你可能看过各种各样的“秘籍”,如低脂低盐饮食可以降低心血管风险,但是你知道怎么通过饮食来延缓大脑衰老吗?最近,《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一篇论文,研究指出光靠饮食就可以让大脑变年轻。要知道大脑是我们身体的司令部,它一旦衰老,各种与大脑衰老相关的认知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就会找上门,这种病俗称“老年痴呆”,目前为止没有特效药治疗,得了这种病的人生活质量非常低下。闲话少说,我们来具体看看这项研究。一、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加速大脑衰老大脑是个“耗能大户”,需要身体20%以上的能量来运作,能量的来源于葡萄糖和酮体的代谢。当脑细胞不能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时,就会出现“低代谢”。有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人的大脑葡萄糖代谢率通常会大幅下降,并且这种下降在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出现之前,这种下降的程度与他们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也就是说大脑易受新陈代谢变化的影响。所以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就想知道一个人从葡萄糖到酮类的饮食变化,是否会影响大脑新陈代谢。研究人员利用大脑区域之间网络交流的稳定性作为衡量大脑老化的一个生物标记,换句话说,大脑交流网络的稳定性下降,说明大脑越容易老化。为了研究饮食如何影响大脑网络的稳定性,研究人员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仪来测量42名年龄在50岁以下的参与者的神经活动。这些参与者花了一周的时间摄入三种饮食中的一种:一种是常规饮食(无限制),主要代谢的产物是葡萄糖;一种是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例如肉或鱼加沙拉,但不加糖、谷物、大米、淀粉类蔬菜),主要代谢的产物是酮;另一种是常规饮食,每天禁食12小时。研究人员也测量了参与者扫描前后的酮和葡萄糖水平。由于参与者饮食习惯存在差异,可能影响结果,研究人员为了确保他们观察到的效果是直接由葡萄糖或酮引起的,对30名参与者进行了第二次实验,他们要求参与者在禁食一晚后饮用与卡路里匹配的葡萄糖或酮类饮料。无论是通过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还是人工使用酮类补充剂的结果都表明:葡萄糖会破坏患者神经网络之间交流,而酮类物质能稳定神经网络之间的交流。也就是说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以缓解大脑衰老,而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会加速大脑衰老。二、大脑什么时候开始衰老?研究人员还顺带研究了人类大脑的稳定性何时出现变化。研究人员使用了两个大型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集。一个数据集来自德国莱比锡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另一个来自英国剑桥的剑桥老龄化和神经科学中心(Cam-CAN)。这些数据集包含了近1000名成年人(年龄在18岁到88岁之间)的脑部扫描。这种类型的大脑扫描测量的是大脑网络的稳定性,即大脑维持区域间功能性交流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人的神经网络稳定性在47岁时出现变化,大脑从60岁开始迅速退化。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Mujica
其他

50年来首次!神经保护剂在临床试验中出现阳性结果!

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戳上方蓝字“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关注我们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在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病人中,NA-1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神经保护剂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一直存在争议;虽然这类药物种类繁多,但似乎并没有确凿证据它们的功效。而就在昨天,这种争议恐怕要被一项重磅研究的发布打破了!近日,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2020年世界卒中大会(International
其他

BBC发布「2019重大医学突破」,神经领域占据大半江山,快来了解!

14岁,她的肺功能仅剩下25%-30%。很快,她接受双肺移植。在其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期间,脓肿分枝杆菌感染又来了。有数据显示,肺移植后这一病菌感染复发的患者,没有1例存活。抗争时间最久的,坚持了1年。
其他

意识模糊VS谵妄状态,去皮层状态VS去大脑强直......傻傻分不清?一文读懂

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戳上方蓝字“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关注我们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每个医生都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建议收藏。上节课给大家介绍了对意识障碍中觉醒程度的评分(嗜睡、昏睡、昏迷......傻傻分不清?一文帮你弄懂),觉醒程度从某种层面来说和睡眠类似。意识障碍的觉醒程度可以分为嗜睡、昏迷、昏迷(浅昏迷、中度昏迷、重度昏迷)。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有一类病人很躁动,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答非所问,对于这一类病人归类于哪一种意识障碍都觉得不合适,不是嗜睡,不是昏迷,那到底是什么呢?通过本节的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这类病人主要是意识内容的变化,病变主要位于大脑皮层。一按照意识内容变化进行分类1意识模糊意识模糊的觉醒程度比嗜睡深,它是一种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注意力减退、情感反应淡漠、定向力障碍、活动减少、语言缺乏连贯性,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判断低于正常水平,可有错觉、幻觉、躁动、精神错乱等,常见于急性重症感染的高热期。2谵妄状态患者的觉醒水平、注意力、定向力、知觉、智能和情感等方面发生极大紊乱,多数患者伴有激惹、焦虑、恐怖、视幻觉和片断妄想等,可呈现间歇性嗜睡,有时则可彻夜不眠。患者可有发热和周身发抖,酒精和药物依赖者的戒断性谵妄易伴发抽搐发作。最常见于急性弥浸性脑损害或脑部中毒性疾病,如慢性酒精中毒或巴比妥类药物依赖者的突然戒断;也可见于脑炎或脑膜炎等;偶见于右侧半球顶——枕叶较大面积的脑梗死。患者所表现的严重的激动不安、失定向力、幻觉和妄想等可能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小提示:工作中遇到谵妄状态的病人,在询问病史的时候需要要注意以前是否有精神疾病史、酗酒、感染等。3意识模糊与谵妄状态的区别▎意识模糊意识模糊的症状不像谵妄那样丰富生动,起病也不那样急骤,通常定向力障碍不太严重。意识模糊突出的表现是淡漠和嗜睡,对时间的定向障碍最为明显,其次是地点定向,但对自己的辨认则无困难。可出现注意力缺陷,知觉和思维可发生错误。意识模糊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发生障碍,介于嗜睡与昏睡之间。意识模糊可见生理性震颤加剧,出现扑翼性震颤和运动性放松困难等运动异常。轻度意识模糊并非少见。见于老年性缺血性卒中。肝、肾功能障碍引起的代谢性脑病,系统感染和发热的基础上加上精神创伤,刚做过手术的高龄病人,用药过量和营养缺乏等。▎谵妄状态谵妄状态有意识水平降低,有定向障碍。患者意识水平在一天之内可有波动,往往傍晚或晚上加重,或者仅在晚上出现意识障碍。常有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表现兴奋不宁,不停的扭动身体,或循衣摸床。患者对提问多不回答,或回答不切题。有时喃喃自语,且思维不连贯。有幻觉或错觉,尤以幻视较多见。错觉和幻觉内容多为恐怖型或迫害性,形象生动逼真。病人可因攻击或逃避假想的敌人而产生冲动行为,毁物、伤人或自伤,或越窗逃走,造成意外事故。患者一般定向力、自知力障碍,注意力涣散,不能与外界接触。临床工作常见的情况如下:急性谵妄状态—高热/中毒(如阿托品类、曼陀罗中毒)
其他

嗜睡、昏睡、昏迷......傻傻分不清?一文帮你弄懂

意识判定不仅仅是神经科的事,各科均有,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将会对大家有所帮助。昏迷是急诊科、神经内科和外科常常遇到的一种情况,对于其他科室相对少见。但是对于意识障碍的诊断和检查方法上,是所有科室医生必须要掌握的。临床上除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观察也很重要,意识判断是观察生命体征中的重要一项。了解了患者的意识状态,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判断疾病的预后有很大帮助。一昏迷病因各样,无论什么病因必损及脑颅内疾病局限性病变①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暂时性脑缺血发作等;②颅内占位性病变:原发性或转移性颅内肿瘤、脑脓肿、脑肉芽肿、脑寄生虫囊肿等;③颅脑外伤: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脑弥漫性病变①颅内感染性疾病;各种脑炎、脑膜炎、蛛网膜炎、室管膜炎、颅内静脉窦感染等;②弥漫性颅脑损伤;③蛛网膜下腔出血;④脑水肿;⑤脑变性及脱髓鞘性病变。癫痫发作全身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感染中毒性脑病等;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如肝性脑病、肾性脑病、肺性脑病、糖尿病性昏迷、粘液水肿性昏迷、垂体危象、甲状腺危象、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昏迷、乳酸酸中毒等;外源性中毒包括工业毒物、药物、农药、植物或动物类中毒等;缺乏正常代谢物质:缺氧,缺血,低血糖;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物理性损害。二临床困惑大家的问题概念混淆、傻傻分不清嗜睡,昏睡,意识模糊,谵妄状态,朦胧状态,闭锁综合征,植物状态、无动性缄默症、去大脑强直,去皮层强直,浅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如何区别?初步接触的小伙伴有些凌乱......
其他

父母穷,孩子的大脑和基因都会遭殃,Nature证实了......

消灭贫穷是我们毕生的愿望!低收入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儿童更容易患上神经精神疾病,这是一个医疗界长期观察到的现象。在近几年甚至有不少研究通过影像学扫描发现,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大脑构造都与收入更高的家庭长大的同龄人出现了不同。但是,这种不同仍然没有得到非常明确的解释,依然有不少观点认为可能是环境因素:包括环境中的压力、营养状况、环境污染等等。然而,Nature报道了一项研究,解释了穷人家的儿童为什么更容易发生神经精神疾病。被贫穷吞噬的大脑皮质发表在Nature的一项研究用经济收入来做标杆,测量了“穷”对神经生理的影响。一群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扫描了1099名儿童的大脑,在校正了年龄、性别、种族基因的差距之后,他们分析发现,家庭年收入低于2万5000美元的儿童,与家庭年收入15万美元的儿童相比,大脑表层皮质直接就少了6%。他们进一步发现,对那些收入最低的家庭来说,几千美元的收入差距就足以造成儿童脑神经结构的重大改变,尤其是在掌管语言功能和判断抉择功能的脑区域!并且,他们的测试显示,儿童的认知功能,比如读写和记忆能力,会随着家庭收入的下降而下降。如上图,横坐标是家庭年收入(单位美元),纵坐标为校正后的皮质表面积。当年收入低于5万的时候,曲线变得更陡,在收入越低的区域,曲线变化率越高。正说明对最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来说,几千美元的年收入改变造成的神经功能影响非常大。上图下方的大脑地图中,暖色调标示的是变化最急剧的大脑皮质区,冷色调标示的是受收入影响最表浅的区域。虽然研究者也认为家长受教育程度与儿童脑皮质结构有关,但是在固化社会,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的关系本身就是正比。家长受教育年限与儿童大脑皮质表面积关系,呈正比为了证明这种脑结构的改变不是由于后天营养的关系,研究者接着转战产房,他们扫描了44名刚出生不久的由不同收入家庭产下的女婴的大脑。结果发现即使刚刚来到人世,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的大脑就已经比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小了。父母贫穷,增加下一代精神疾病发病率对那些收入最低的家庭来说,带来孩子的影响还可能在精神疾病上。一项致力于“贫穷DNA”对精神疾病影响的研究由美国杜克大学的团队开展。由于精神疾病众多,研究团队选择了家庭经济收入较低,但抑郁障碍发病率较高的儿童作为追踪目标。除了差别化的发病率,选择抑郁障碍的另一原因是,现在已经能确定基因SLC6A4与抑郁障碍有绝对的相关性。该基因负责编码一种转运蛋白,这种蛋白能够把大脑的信号分子5-羟色胺转运到神经元中。为了避免不同人种中出现基因差距,这个研究组采集了183名11-15岁高加索儿童的血样,并且对他们进行了抑郁障碍和抑郁程度测试。同时他们通过大脑扫描来观察和记录这些孩子对压力的反应。然后研究者花了三年时间追踪这些儿童的情况,多次重复上述操作。结果研究者发现经济收入较低的家庭的孩子,他们的SLC6A4基因的甲基化基团更多,这使得5-羟色胺的转运减少。这样会让他们的大脑中的5-羟色胺含量对比起富足家庭的儿童更低,因此更容易导致抑郁障碍。并且他们指出,这种同个基因的不同改变,是在出生前就存在的。也就是说,穷人之所以更容易发生精神疾病,是由于贫穷把他们的表观遗传因素都改变了,他们的DNA使得他们生来就更容易患病。值得注意的是,5-羟色胺水平不止关乎抑郁障碍,实际上它与包括精神分裂症在内的多种精神障碍有关。研究者只是为了便于追踪和测试而选择了抑郁障碍。与贫穷相关的脆弱染色体如果认为上面一个编码转运蛋白的基因太小的话,我们来看个大一点的遗传物质——染色体。上图中红色的部分是端粒酶,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染色体不随时间磨损。很不幸的是,近年发表在PNAS上的研究表明,穷人连用来保护染色体的端粒酶都更短……一开始,研究组调查了40名来自美国各大城市的9岁小男孩的染色体情况,发现家庭贫穷的孩子的端粒酶比家境较好的短19%。得到这个令人震惊的结论后,这个研究组快速的把样本量扩容到了5000,分析结果之后,他们发现,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家庭收入、儿童成长环境(包括家庭是否稳定)有极大的影响。经过统计,高中以上学历的母亲的孩子,其端粒酶比高中文化以下母亲生的孩子要长32%。家庭关系和生长环境动荡不安的儿童与相对安定的儿童比较,他们的端粒酶短40%以上。那么这个用来保护染色体的端粒酶长短到底有什么重要影响呢?研究表明,这又与精神疾病有关。端粒酶的长短与大脑中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转运有关,端粒酶越短,其大脑中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水平越低,抑郁障碍、双相障碍和其他一些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就越高。注:深色柱状为生活环境优渥儿童的数据,浅色柱状为环境较差较贫穷的儿童的数据。纵坐标为端粒酶长度,横坐标表示多巴胺敏感纯合子基因数量。如何减少悲剧发生?即使不考虑贫困中艰难的成长环境、生长中要面对的更多风险因素,光是从基因上、从刚出生的生理结构上来说,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已经趋势性地出现了与富足家庭儿童的不同。这几项针对精神疾病、神经功能的研究更是指向了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如果贫困群体的数量加大,那么精神疾病的发病数量甚至发病率在总人口中都会增加。从更大的角度来说,中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之间也会出现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差距。并且由于整个国家社会层面的收入难以在短时间改变,无法通过改善外在环境来降低疾病发病率。根据美国近年公布的医疗花费数据,在胖人近三分之一的美国,最为花钱的医疗投入竟然不是代谢病也不是心血管疾病,而是精神病的治疗。报告称,2013年一年,美国在治疗精神障碍上就花掉了2010亿美元(约合13232亿人民币),花销超过心血管疾病540亿美元。中国的国民平均收入和医疗投入并不比美国高,按照上述研究,精神类疾病的发病率很难比美国更低,而人口基数更是决定了患者数量数倍于美国。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中所述,中国卫生总费用为24345.91亿元人民币,据《柳叶刀》援引“卫计委统计年鉴”数据,其中仅0.3%用于精神疾病卫生,即73亿人民币左右,投入仅有美国的0.5%。WHO在2014年发布数据称,平均每4人里就有1人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美国的统计数据与此吻合),2013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于欣称中国的精神疾病发病率已经超过17%。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即使按照最保守的数据估计,中国精神病患者的数量也有美国的3倍以上,而投入上,美国是中国的180倍以上。这就造成绝大多数中国的精神病患者无法接受治疗,世界平均水平每1万人有1名精神科医生,中国每1万人只有0.149名精神科医生,《柳叶刀》统计称,中国仅有8%的精神疾病患者接受过医疗。“儿科医生荒”最近常常谈,“精神科医生荒”却从上到下无人问津。其实这种整体的不重视,与上述三项针对不同收入阶层的研究结果在原理上殊途同归。甚至有医生认为,中国近期的许多恶性伤医事件中的精神疾病患者,也符合上述研究的趋势,即患者倾向于来自较低收入环境。要减少这样的悲剧,除了加大精神卫生的投入,让更多患者能及时得到治疗,提高整体的国民收入,让更多人脱离贫困,提高整体受教育程度尤其是女性受教育程度也是相当关键的。因为现在看来,提高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可以直接减少先天易患精神病的基因和生理状况出现。看来穷,还真是一种病啊......参考文献1.DOI:
其他

值得警惕! 智能手机成瘾伤害大脑,诱发依赖症和抑郁症

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戳上方蓝字“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关注我们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放下手机,立地成佛。现在,智能手机就像身体的延伸,像固定在手上的额外器官。据调查,许多人醒来第一件事是看手机,睡前最后一件事还是看手机。每5分钟看一次手机,手机丢了或遗失会感到不安。这种行为,常被大家称为成瘾。多项研究表明手机成瘾会造成身体器官和心理损伤,危害不容小觑。1对大脑神经系统的损害北美放射学会(RSNA)年会上的一篇研究报告称,年轻人手机成瘾会破坏大脑化学反应均衡性。美国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其他

关于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治疗,CNS 2019的这场会议说透了!

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戳上方蓝字“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关注我们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精华打包,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你想要的都在这。今日,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18次学术会议(CNS
2019年11月17日
其他

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能成为一枚中国领跑世界的“重磅炸弹”吗?

但从结果上来看,最后2个指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而CIBIC-plus结果并不显著只是改善,目前唯一公开披露详细数据的ADAS-cog12,因为没有解释安慰剂突然下滑的原因而目前饱受质疑。
其他

酒喝多了会变傻!1万人23年随访研究揭开真相

酒喝太多真能喝到傻:每周140ml以上的酒精摄入与痴呆风险显著增加相关,酒精成瘾风险翻番,喝到住院风险增加4倍!本文摘要疑问:所谓适量究竟是多少?证据:喝太多酒会把人喝傻!建议:没事儿还是悠着点儿…疑问所谓适量究竟是多少?尽管不是人人都习惯于喝酒,但世界各地几乎不存在没有喝过酒的人。高兴了要开怀畅饮,伤心了借酒浇愁,甚至有不少人,平日里也离不开酒,常常借着活血、保健的名义喝上一杯。Fig
其他

近20万人的研究证明老年痴呆可以预防!附预防方式大公开

-为了进一步了解粉丝特点更好地向您提供有趣有料的医学资讯我们邀请大家动动手指做个小问卷只需要5秒钟哦感谢您的参与!嗨,你还在看吗?
其他

柳叶刀:给神经搭个桥,四肢瘫痪病人生活能自理了!

没有想到,竟然是外科手术走在了神经修复的前沿……当地时间7月4日,《柳叶刀》主刊刊登了一篇神经修复的重磅研究,准确的说,是一份神经移植修复的手术报告——这份手术报告刚一发表,立即登上了各大外媒的医疗新闻板块头版,足见其震撼。毕竟,多年以来,医学家和科学家想尽了各种修复神经的方法,什么干细胞什么纳米科技,迄今为止大多都雷声大雨点小。谁也没能想到,拿手术刀的竟然先人一步,通过创新外科手法弯道超车了……到底是什么手术这么厉害?神经移植手术并不是特别新鲜的事情,这篇文章之所以能登上《柳叶刀》主刊,是因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把神经移植的方案用来帮助脊髓损伤的患者——让四肢瘫痪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到能够生活自理!这项手术对患者本身的伤情是有一些要求的:首先他们征集的16名患者全部是因为脊神经损伤而发生四肢瘫痪的患者(本次征集患者受伤部位在C5以下),而非高位截瘫者;其次,患者的损伤不能年代过于久远,这次募集到的患者,损伤发生在18个月以内;第三,患者能够提供用于移植的神经。上肢对于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所以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上肢的功能一直是科学家们孜孜追求的目标。过去常常采用肌腱移植来达到目标,即把有功能肌肉的肌腱移植到新的部位来支配无功能的肌肉。而这次,这些外科医生采用了更大胆的尝试——“神经搭桥”。手术组的思路是:将受到损伤脊神经影响的手臂神经,通过移植“搭桥”的方式绕开受影响区域,连接到健康的近端神经上,使神经通路恢复。手术移植方案具体如下:▋
其他

直播预告:跨国帕金森大咖谈,共话学术前沿进展

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戳上方蓝字“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关注我们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帕金森诊疗有哪些新进展?中国临床研究又有怎样的发现?且看国内外专家精彩分享~背景介绍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继心脑血管病及肿瘤之后的“第三杀手”。早期诊断对于开展个体化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我国仍处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的状态,迫切需要可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延缓PD的进展。为探讨PD早期合理的诊治方式,推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德国和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大分会场的PD大咖即将展开一场跨国网络PD研讨会。会议名称2019年优时比跨国PD大咖谈-Webinar会议简介此次Webinar将由北京医院陈海波教授主持,德国马尔堡大学医院神经病学教授兼主任Dr.
其他

谢鹏教授:脑出血虽可怕,但我们有计可施!

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戳上方蓝字“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关注我们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对脑出血的关注越来越多了,这是一件好事!出血性卒中又称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卒中类型,致残率、病死率均高。在我国,脑出血占所有卒中的比例高于西方国家[1],更是一项沉重的疾病负担,对脑出血的防治刻不容缓。在前不久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大会上,《医学界》有幸采访到了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谢鹏教授,就脑出血的防治方面的一些焦点问题,他向我们分享了精彩的观点。中国脑出血为何高发?多因素共同作用谢教授指出,在我国,脑出血患者占所有卒中的比例达到了20%-30%,甚至在长沙地区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可以高达50%[1]。谢教授认为,这个现象确实非常独特。究其确切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我们只能做出如下推论:❶
其他

神经痛如何处理?专家带你一文读懂

包括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Serotonin-Norepinephrine
其他

他汀类药物又添新作用!可能降低脑震荡患者的痴呆风险?

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戳上方蓝字“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关注我们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叮!您收到一封来自驻大脑前线特工的最新情报!本文提要:他汀类药物竟可降低脑震荡患者的痴呆风险?抗癫痫药物对青少年癫痫患者的长期帮助如何?耐力训练或有助于缓解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驻大脑前线特工我发现:他汀类药物竟可降低脑震荡患者的痴呆风险?脑震荡是一种急性脑损伤。虽然大部分患者可以在数周内恢复脑震荡前的状态,但是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一些后续的并发症,比如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认知障碍和精神症状等。常用于降脂的药物——他汀类药物是个多面手。临床前的研究结果发现他汀类药物可减轻脑损伤相关的水肿、缓解神经炎症、减少氧化应激和与痴呆相关的淀粉样蛋白的聚集。据推测,除了降脂,它可能还有神经保护作用,或可降低认知障碍方面的风险。既然脑震荡的一项后遗症是认知功能障碍,那么在脑震荡的人群中,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否可以降低其罹患痴呆的风险呢?近日,发表在JAMA
其他

研究了6200万病例发现:帕金森病竟和这个小手术有关?

10.1126/scitranslmed.aar5280本文首发:医学界本文作者:姜飞熊责任编辑:田栋梁版权申明
其他

479名医生说出了这些癫痫诊治痛点,你被戳中了吗?

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戳上方蓝字“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关注我们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目前,我国医生对于几种常见的抗癫痫药如何选择?什么是目前癫痫治疗领域最重要的未满足需求?医生对于癫痫知识的获取渠道有何变化?癫痫是神经内科和小儿神经科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一大难题,它临床分型复杂、药物种类繁多,临床治疗常令人棘手。近期,“医学界”对近半年来诊治过癫痫的479位临床医生(以神经内科和儿科为主)进行了定量调研,并且对癫痫诊治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进行了定性访谈,赶紧来看看结果吧:调研主要结论:大多数医生诊治癫痫患者的数量占总患者人数不足20%,可能导致其诊治经验相对有限;临床医生对癫痫诊断的自信度相对较高,对癫痫的分类和治疗(尤其难治性癫痫)自信度相对不足,基层医生对于难治性癫痫的诊断仍存在困难;最常处方的抗癫痫药物依次为: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和奥卡西平。传统抗癫痫药仍然占据癫痫处方药市场的领先份额;左乙拉西坦的用药满意度相比其他三种常见药更高;选择抗癫痫药物时,患者的病因、发作类型和综合征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其次是可能的不良反应、特殊治疗人群的需要、达到治疗剂量的时间和药物的整体有效率;安全性好、副作用少且可控是目前抗癫痫药物最重要的未满足需求;难治性癫痫的诊断和早期识别是临床上最重要的未满足需求,其药物层面的未满足需求依次是:缺少理想的单药方案,现有治疗选择较少、总体缓解率不高。阅读教科书、文献期刊和线上医学资讯讲座是临床医生获取抗癫痫药物相关知识最常用的渠道,生动有趣的短文和专家授课视频是目前临床医生最愿意接受的线上学术内容传播形式;对于新药信息,临床医生最希望获取的渠道是线上资讯及在线讲座,其次为线下各类会议和阅读期刊文献,希望药企人员面对面传达信息的医生占比最少;访谈专家列表如下,感谢他们对此次定性访谈的支持与配合:访谈专家列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田培超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杨利副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内科彭华副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舒怡主治医师一临床诊治基本情况一线城市、三级医院诊治癫痫患者比例明显更高,整体医疗水平决定患者就诊选择按区域划分,调查发现省会城市及以上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医生近半年诊治的癫痫患者数量占全部接诊患者的比例相较于普通地级市、县级市及县、乡镇村医生来说占比更高。也就是说,大城市医生接诊到的癫痫患者数量更多,诊治经验相对更丰富。
其他

抗癫痫药物会增加痴呆风险吗?这项研究告诉你

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戳上方蓝字“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关注我们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原研药不会,仿制药可能会。精炼干货版抗癫痫药物的使用与痴呆风险增加无显著相关性。左乙拉西坦仿制药与痴呆发生风险增加显著相关,而原研药物与痴呆发生风险无关。痴呆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着5%-7%
其他

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当心阿尔茨海默病!

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戳上方蓝字“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关注我们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叮!您收到一封来自驻大脑前线特工的最新情报!作者
其他

Nature:死了4小时的大脑又活过来了!

Reserve大学的伦理学家Youngner和Hyun说,这项发现可能会加剧关于脑死亡的讨论和争议,加剧器官移植的两难境地:如果脑死亡可以逆转,我们还能将脑死亡患者的器官移植给他人吗[6]?
其他

各种脑出血傻傻分不清?一个Case解决所有疑惑

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戳上方蓝字“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关注我们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手把手教你读病例~文|云梦之歌来源|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首先明确几个概念1.硬膜外血肿:是血液聚集在颅骨内板下的硬脑膜外间隙。急性期硬膜外血肿CT扫描显示梭形影或双凸形致密高密度影,出血范围较局限,周围可有水肿和占位效应。当血肿被吸收后,周围可出现一低密度线性影。硬膜外血肿:颅骨内板下高密度梭形影2.硬膜下血肿:是指血液聚集在硬脑膜和软脑膜之间的硬膜下间隙。CT上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密度影,急性期,血肿呈高密度;亚急性期,密度呈稍高、等或低密度灶;慢性期,呈等、低密度灶,也可因反复出血呈混合密度。3.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表面或脑底部血管破裂出血流入蛛网膜和脑软膜之间的蛛网膜下腔。CT上表现为脑表面脑沟、脑裂及脑池内可见高密度出血灶充填,出血量大是呈铸形,边缘较模糊。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表现4.颅外头皮下血肿:因皮下组织与皮肤层和帽状腱膜层之间的连接紧密,因此血肿范围较局限,血肿周围软组织肿胀,一般较小的血肿无需特殊处理,经过1-2周左右多能自行吸收。血肿较大则需要手术清理。刚学习的同学对上述CT表现总会有些混淆,在这里把我的口诀分享给大家:下弦月,日月如梭,下月外梭;下弦月在天外穿梭,沟裂都在蛛网膜;硬膜下血肿呈新月形高密度;硬膜外血肿呈梭形高密度;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沟、脑裂及颅底脑池内可见高密度。举个典型病例,一起练习一下李某,女,车祸时头部被撞击,流血半小时入院,昏迷,血压下降。硬膜外血肿,右侧颞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梭形致密高密度影(
其他

24小时持续给药,已成为帕金森病治疗关键需求

Chaudhuri教授最后总结道:“罗替高汀为一种非麦角类的脂溶性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透皮贴片的形式使其能为PD患者提供稳定持续的药物释放,缓解夜间症状,缩短清晨关期,改善非运动症状波动。”
其他

痴呆已成为全球重要死因之一,近1/4的患者在中国!

增加儿童期教育及锻炼、保持社交、减少吸烟或戒烟、治疗听力丧失、抑郁、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肥胖均有助于预防或延缓痴呆[2]。而除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和照料痴呆患者,我们同时应当对痴呆照料者给予关注[2]。
其他

脑出血的CT和MR分期及诊断

感谢关注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我们为神经科医护提供实用、靠谱、有趣的新闻资讯和医学知识,与您一起探索神经的世界。投稿邮箱:yxjsjbx@yxj.org.cn
其他

酒水穿肠过,疾病全身留!

Roux等人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研究中表明,酗酒者出现链球菌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更高。在另一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前瞻性研究中,Chalmers等人发现饮酒史是肺炎后胸腔积液和脓胸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

三伏天,收好这份养生指南

欢迎关注医学界神经频道,我们将为您带来最新最热的学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