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范Plus

其他

女王也致敬!英国空前科学家天团参战抗疫

英国新冠疫情再度严峻之际,价格低廉、易于保存运输的牛津疫苗获批使用,成“游戏规则改变者”,有望扭转世界疫苗接种的形势。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说:“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消息,也是英国科学的胜利。”“自由一针!”“种下未来!”英媒预计,1月4日开始大规模接种后,最早明年2月份就可以结束所有封锁措施。政府会在大型体育馆、市政厅和社区中心建立接种中心。英国可能会在复活节之前为2400万人接种疫苗。目前每周大约有20万人接种,政府最近增聘志愿者,希望在2020年1月中把每周接种人数增加至100万。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最新报告更指出,英国只有达到一周为200万人接种疫苗,才能避免第三波疫情。牛津疫苗的制造商阿斯利康公司承诺每周提供200万剂。牛津疫苗的成功研发和审批,是英国投入空前科学家天团抗疫的缩影。从科学家顾问团机制、决策中参考科学建模,到学术界对政府的监督,再到疫苗的研发和基因方面的研究,“科学”贯穿英国抗疫的主轴,云集了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英国女王在今年的圣诞讲话中,特别指出:“在现代科学惊人成就的支持下,我们的一线工作者们也为世界带来同样的希望之光,我们欠他们一声谢谢。”这样的“科学天团”里面,有流行病学家、数理生物学家、免疫学家、数据科学家等等;很多人来自知名院校,比如牛津、剑桥、帝国理工、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当然,不能否认,政府获得科学建议后,决策又会受到各种因素干扰,比如行业团体的压力、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议会内部的斗争等。但如果没有科学家对疫情持续研究并及时提出建议,后果不难想象。01英国科学家新冠抗疫6大推动新冠疫情期间,SAGE(政府紧急事态科学建议小组)声名鹊起,3月英国政府宣布封国,依据的就是SAGE的报告。1震撼数学建模,推动首次封国3月12日,帝国理工弗格森教授的数学建模报告指出,如果继续“佛系抗疫”,英国可能会有26万人丧生,超过30%的人要进重症监护室,4月份NHS会崩溃。首相约翰逊3月下旬宣布封国,并且指出,弗格森的报告是政策180度大转弯的重要依据。首席医疗官克里斯·惠蒂教授(左)、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伦斯爵士(右)和首相一起出席新闻发布会(详情回顾:《首相府惊人内幕:从“群体免疫”到国家停摆,10天永远改变英国》)2建议戴口罩英国在早期不认可口罩的价值,4月14日,SAGE表示:“目前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在短暂时间内、在密闭空间尤其是社交距离无法保证的时候佩戴口罩。”直到6月15日,英格兰才强制在所有公共交通工具上佩戴口罩。3地方性爆发和局部封锁6月初,SAGE已经开始研究,如果出现大规模爆发的聚集点,无论是学校、医院还是城市,应当如何加强快筛和追踪,并结合地方封锁措施。7月底,莱斯特成为英国第一座实施地方封锁的城市。4建议断路器式封锁早在9月份,SAGE的一个会议就讨论了两周断路器式全国封锁,迅速压制传染R值,然后再视情况恢复正常。到了10月,英格兰不得不实施三级封锁,11月变相实施断路器式封锁。5建议“取消”圣诞节早在11月19日,SAGE下属的SPI-M小组就发表《圣诞节庆备忘录》指出,根据他们的建模,圣诞期间的任何放松封锁措施都会造成传染率大涨。约翰逊在圣诞节前几天宣布,收回节日期间临时放松的成命,部分地区实施四级封锁。6发现新毒株,警示全世界12月18日,在尼尔·弗格森教授带领下,NERVTAG小组发表了英国新冠病毒新变种传染性的研究报告,阐明该毒株传染力比其他变种要高71%。这份报告不但推动了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迅速实施第四级封锁,还直接警醒了世界。(详情回顾:《知道英国“沦为孤岛”的真相后,我为英国点赞!》)02SAGE模式与科学顾问机制SAGE是英国政府的常设顾问机构。英国首相在做出重大抗疫决策前,要召开COBRA(内阁办公室指挥室)会议(俗称眼镜蛇委员会紧急会议),少不了首席科学顾问和首席医学官。其间,首席科学顾问和首席医学官所做简报的重要科学来源,就是由首席科学顾问担任主席的SAGE小组。1科学抗疫的“神经中枢”SAGE的名单包括科学专家、医药行业的一线人员、英格兰公共卫生署(PHE)等多个政府部门的代表等等。至少从2009年甲型流感疫情开始,SAGE就已经多次为决策提供意见,包括但不限于流行病:2010年冰山火山大喷发、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2013-2014年英国冬季水灾、2014年埃博拉疫情、2015年尼泊尔地震、2015-2016年寨卡病毒。2SAGE的细分顾问小组(1)SPI-B(大流行病行为科学洞见小组)。负责提出前瞻性的干预措施,帮助人们坚持这些措施,比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2米社交距离、社交泡泡等。(2)SPI-M
2020年12月30日
其他

英国史上最冷清圣诞节,这些人成了最亮的光!

这大概是一个最冷清的圣诞假期。团聚遭禁,出行受限,商店闭门,街头行人寥寥。另一方面,疫情下,需要救济的人越来越多。对他们来说,不仅少了节日气氛,生存也受到了威胁。教堂、救世军组织的弱势群体聚餐被迫取消,往年圣诞期间火爆的冬泳慈善募捐等活动也需要限制人流或取消,严重影响了筹款。圣诞前夜,英国北部普降大雪,三年来第一次迎来了“白色圣诞”。白茫茫一片是美,对无家可归的人来说却是雪上加霜。包括伦敦在内的英格兰多个地区狂风暴雨,露宿街头的苦也是戳心的。英伦靠谱局特约照片有的地方,平安夜领取救济食物过节的人在寒风细雨中排起长队,英媒用“令人心碎”来形容这类场景。然而,他们并不是孤立无援。英国女王在圣诞讲话中说了,像撒玛利亚人这样善良的人们会在社会上不断涌现,他们不分性别、种族或背景,去关心和尊重所有人。而在这个最冷清的圣诞,这些人选择以良善过节,他们无惧新变异的病毒,忙于制作、派送食物,送给街头的流浪者和大量饥寒交迫的人。这样的活动年年有,但今年特别不同。有组织者提到,募捐活动收到的反响很疯狂、令人惊讶,差点招架不住。陈局从媒体上和朋友那里得知,今年圣诞,捐赠物资的人群很广,有幼儿园的小朋友,有年轻学生,有警察,有经理,当然也有热心的华人。活动的覆盖面也增加了,有受助老人说,这是她5年来第一次吃上正经的圣诞晚餐。善举远不止送吃的。在英媒所说的“伦敦最有圣诞气息的街道”——下摩登巷(Lower
2020年12月27日
其他

重磅!英国脱欧纲要发布,全面解析巨变怎样影响你

百转千回,英国和欧盟终于在圣诞节前一天达成贸易协议,避免了灾难性的无协议脱欧。谈妥的脱欧贸易协议价值6680亿英镑,对于英欧双方都是史无前例的,涉及贸易、渔业、出入境、移民、科教、安全等领域。公平竞争环境、产品安全标准互认、争端解决方式等焦点问题也有了定论。英国国会将在12月30日审议协议,由于工党已经宣布会投赞成票,所以,批准协议基本没有悬念。欧盟也会采取前所未有的紧急措施,27个成员国在12月31日之前签署协议,随后再由欧洲议会和各国议会正式批准。协议的全文没有公布。英国政府网站发布了34页的内容摘要。BBC看到了1246页的协议全文,其中包括约800页的附件和脚注。在平安夜发布的视频中,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展示了厚厚的协议草案。过完12月,脱欧过渡期就结束了,英国将迎来巨变。这对英国的经济环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到底有多大影响?什么会变,什么不会变?赴英留学、工作的前景怎样?欧盟首席谈判代表米歇尔·巴尼耶感慨,在社会合作上,他只有两个遗憾:英国政府决定不参加“伊拉斯谟”交流项目;人员流动性方面的安排跟历史渊源不相称,但这也是英国政府的选择。他为什么会这么说?陈局阅读了昨晚公布的脱欧贸易协议纲要,结合多家权威媒体的报道,为您打开这些问号。1重要意义这份协议的最大意义在于,英国和欧盟生产的商品将“零关税、零配额”进入对方市场。这对于民生、外贸和制造业来说,都是长期利好,对于投资者而言,消除了不确定性,有望迎来投资激增。2出境旅行英国公民前往欧洲大陆旅行,会变得有点复杂。一般情况下,依然不需要签证。如果在180天内,在申根国家和地区(包括大多数欧盟国家,还有冰岛、挪威、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停留超过90天,需要申请签证。原先,英国公民前往这些地方,护照有效期只要能涵盖停留的时间段即可。完全脱欧后,他们想去这些地方的话,护照的签发时间必须在10年以内,剩余有效期至少要有6个月。但去爱尔兰旅行的要求会维持现状,因为爱尔兰属于共同旅行区(CTA)。在边境,英国旅客要接受比以前更多的检查,不能再跟欧盟、欧洲经济区和瑞士的公民排同一个队。英国驻欧盟代表团表示,持有英国驾照者,在欧盟开车不需要国际驾照。英国公民将不能携带肉类、牛奶或含有这些物质的产品进入欧盟国家,但有一些例外情况,比如奶粉。从2022年起,英国公民前往申根地区,要申请电子许可证(与美国的ESTA系统类似),每人收费7欧元(不满18岁者免费),3年内不限次数进入。3境外就医英国已发行了2700万张欧洲健康保险卡(EHIC),持有者在欧盟国家、挪威、冰岛、列支敦士登和瑞士生病或发生意外时,在国家医疗体系就医,不需要自掏腰包。原本传言会取消该卡,英国人就医的花费可能高达几千英镑甚至更多。现在可以放宽心了。贸易协议规定,2020年底前发出的EHIC卡片将在有效期内继续使用。此后,英国将发行“英国全球健康保险卡”,涵盖慢性病或现有疾病、常规妇女保健以及紧急情况。不过,英国政府仍然建议,在出发度假前购买带有医疗保险的旅行保险,以防万一。4免税商品完全脱欧后,英国旅客从欧盟带烟酒回英国,将跟来自其他国家的旅客一视同仁,有免税额度的限制。比如,无气泡红酒限18升,啤酒限42升,卷烟限200支。英国政府计划,从2021年开始,英国的机场将不再免税销售电子产品和服装等商品。外国旅客在英国购得的商品将无法在英国出境口岸获得增值税退税。目前,希思罗机场、奢侈品巨头多方呼吁要英国政府收回成命。这方面的政策详情,可点击此链接查看。5手机漫游英国和欧盟将在“公平透明的国际移动漫游费率”上进行合作。理论上,这并不能阻止英国游客在欧盟被收取漫游费,反之亦然。手机数据漫游目前没有额外收费。Three、EE、O2和Vodafone等移动运营商已经表态,还没有改变漫游政策的打算。英国政府已立法,从2021年1月1日起避免意外的漫游收费。在国外漫游时,每月移动数据的收费上限为45英镑。超限后,消费者需要主动续费,才能继续使用数据漫游。6科教合作英国的大学和研究人员,可以继续申请欧盟“地平线欧洲”计划的资金,这个科学资助计划的总额达800亿欧元。不过,英国(北爱尔兰除外)将退出欧盟的大学交流项目“伊拉斯谟”,以节省纳税人的资金。这个项目始于1987年,大学生可以到其他大学学习而不额外交费,还能获得奖学金以及实习、工作机会。已有超过30万名英国大学生受惠。2017年,参加这个项目的英国学生超过1.65万名,欧盟其他国家学生超过3.17万名,来到英国的学生为英国经济贡献了4.2亿英镑,扣除英国为项目负担的成本后,英国“净赚”2.43亿英镑。首相约翰逊承认,退出这个项目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英国自己会开展“图灵”计划,资助英国学生去世界各地上大学。另外,欧盟学生上英国大学,就得支付高额费用了。7宠物出境完全脱欧前,英国人带着猫、狗和雪貂往返欧盟国家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宠物护照,宠物要植入芯片,并接种狂犬疫苗。2021年1月1日起,宠物护照失效。如果要带这些宠物(包括导盲犬)去欧盟国家,需要在出发前的10天以内,去兽医那里取得动物健康证明,证明宠物已经植入了芯片、接种了狂犬疫苗。从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去北爱尔兰也需要这样。不过,对于欧盟居民而言,欧盟成员国签发的宠物护照在往返英国时将继续有效。8货物检查每天穿越英吉利海峡的1万辆卡车将面临新的海关、安全和兽医检查,需要报关,会增加运输成本和耗时,造成一些商品涨价。但北爱尔兰除外,这个地区将继续遵守欧盟的许多规定,跟爱尔兰共和国之间不设检查站。这是英国与欧盟有关北爱边境安排的另一项协定确定下来的。这实际上就是“一国两制”。9监督和仲裁英国和欧盟将以国际法为基础处理双方的关系,不受欧洲法院管辖。将由一个联合理事会监督贸易协议的执行,解决不了的争端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10公平竞争环境这也是谈判焦点。结果是英国和欧盟在社会、劳工和环境法规上保持相同和通用的标准,但英国不用原样复制。出现争端后,可发起审查,并向中立的仲裁委员会申请征收关税。在政府对企业的补贴方面,如果一方认为补贴导致“重大”贸易扭曲并导致失业,则可以采取临时或单方面措施,例如关税,而无需通过争端机制。11渔业这是贸易谈判中的最大分歧之一。现在谈妥了,欧盟船只依然可以在英国海域捕鱼,但英国将对离海岸线200英里以内的海域拥有主权。在5年半的过渡期里,欧盟的捕捞量将比现在逐渐减少25%。到2026年过渡期结束时,欧盟让给英国渔业的货值将有1.63亿欧元。过渡期之后,英国如果进一步削减欧盟船只的捕鱼配额,会有一个补偿机制。12药品生产欧盟拒绝了产品安全标准和检测结果的互认。这样一来,一些出口产品就要接受双重检查,成本就会增加。不过,对于药品,双方相互承认对方的良好生产规范(GMP)检查结果和证书,所以不需要接受双重检查。这就避免了增加药品的生产成本。13安全与司法英国不能再自由访问欧盟犯罪、DNA、指纹和车辆登记数据库,有需要时可以获得访问权限。但双方会共享失踪和通缉人员的实时警报。英国不会成为欧洲刑警组织的成员,但将在其总部设办事处,类似于美国目前的安排。不过,英国将退出欧洲逮捕令系统,因为德国等国宪法禁止将其公民引渡到欧盟之外。英国将参照与挪威的引渡条约,跟欧盟签订新的引渡条约,将保证嫌疑人不会面临长期的审前拘留,在资产冻结和没收方面也会进行合作。14金融业BBC指出,对于服务业,包括对英国经济非常重要的金融业来说,目前的情况仍略显不明朗。服务业将失去自动准入权,但英国官方表示,协议“锁定了几乎所有行业的市场准入”。根据贸易协议,欧盟会给英国金融服务公司“同等待遇”,让它们有限度地进入欧洲市场。当然,这比不上脱欧前的待遇,但也算是一颗定心丸。英国早已表态,会给欧盟国家的公司“同等待遇”,方便欧盟国家的公司在英国从事金融服务。15找工作更难还是更容易?英国从新年起实施移民积分制度,欧盟和非欧盟国家的人平等竞争。新制度明确要求一定的英语水平和工资门槛,也更倾向于把签证发给高技术人才。英国将在2021年夏天恢复PSW签证,允许国际学生毕业后在英国停留并工作2到3年。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移民的质量,但也可能导致低技术工种的劳动力不足(欧盟很多人英语一般,很难达标),而金融服务、互联网科技等热门行业可能出现人才饱和。而且,英国经济遭受脱欧和疫情的双重打击,总职位数量减少,能跟高学历人才匹配的工作岗位够不够,可能要打一个问号。另一方面,英国公民去欧盟国家找工作可能会更加困难。欧盟不再自动承认英国的医生、护士、牙医、药剂师、兽医、建筑师、工程师、律师、会计师等等专业资格,他们要去欧盟执业的话,要遵循当地的资格认证要求。不过,根据协议,为了便利短期商务旅行和临时借调高技能人才,双方已经做出了互惠安排。借调到欧盟出差的员工,如果是经理和专家,可以在欧盟停留3年,而见习员工最长可逗留1年。短期出差需要工作许可证,在12个月内最多可逗留90天。限于篇幅,没法面面俱到。您如果有兴趣阅读英国发布的协议摘要原文,请在“英伦靠谱局”主页面的对话窗口输入“脱欧”,获取下载链接。情报员:范三郎情报源:BBC,
2020年12月26日
其他

知道英国“沦为孤岛”的真相后,我为英国点赞!

英国似乎冤大了。连外国科学家也已开始为英国叫屈:新冠病毒新变异可能早已出现在其他国家,而英国拥有世界最好的基因测序能力,所以发现了它。“比利时钟南山”马克·范·兰斯特就警告说,“这种变异已经扩散到了我们所想不到的程度”。他向彭博社表示:英国首先检测到了这种突变,然后遭遇了多国旅行禁令,这不太公平。英国政府科学家12月23日披露,变异新冠病毒被发现爆发于英格兰东南,但不排除从其他国家输入的可能,也不能确定其起源于英格兰东南。英国因掌握全球最先进技术,率先识别出传播力更强的新冠病毒变异,并发出警告,对全球抗疫起到巨大作用,结果却广遭“嫌弃”、“孤立”。已经有超过50个国家或地区宣布对英国断航或实施旅行限制。英国议员也发问:英国对新冠病毒的基因测序占了全球的45%,我们是不是因为测序更严谨而受到了惩罚?变异发生在刺突蛋白上VUI-202012/01变异毒株的发现,要归功于一个名为“英国COVID-19基因组学”(COG-UK)的联盟。它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基因组测序计划”。英国媒体指出,如果没有COG-UK,这次变异很可能会被忽视,并导致全球感染率激增。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病毒学家杰里米·鲁班对《华盛顿邮报》表示,新变异也有可能始于美国,但美国开展的基因测序太少了。美国乔治敦全球健康科学与安全中心的病毒学家安吉拉·拉斯穆森说,这次变异由英国率先发现,是说得通的,因为英国的监测计划是世界上最好的。如果美国也发现有这种变异,她不会感到震惊。她觉得,旅行禁令的作用不大,在美国流行的所有新冠病毒变异,已在不受控制地传播。天空新闻也指出:英国对新冠病毒进行了大量的基因测序,因此早早发现了变异,其他国家则懵懵懂懂。有些国家关闭与英国的边境,如果是为了阻止病毒传播,那可能已经太晚了。不过,毒株最早于9月出现在英国,有意大利专家因此指责英国瞒报、“祸害”全球。确实是这样的吗?变异病毒与英国封锁松懈或疫苗接种有关吗?新冠疫苗能对付新变异吗?为何说传播力更强的变异病毒致命性可能会减少?没援助、没其他国家疫苗紧急调用,只有断航,伦敦乃至英国真的比年初的武汉更可怜,成了被人嫌弃的孤岛吗?面对委屈,英国是怎么回应的?且听陈局为您道来。01新毒株最新研究揭秘1英国基因测序为全球顶流,占全球新冠病毒测序的45%在全球同类组织中,COG-UK的组成机构是最多的。它汇集了NHS、英国的4个公共卫生机构、13所顶尖大学(包括牛津、剑桥)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遗传和基因组测序中心之一——威康桑格研究所。遍布全英的研究网络威康桑格研究所的成员1、COG-UK建立于3月初,得到了英国卫生部3220万英镑的资助。COG-UK完成的新冠病毒测序,占了全球总量的45%。2、COG-UK帮助科学家们了解和跟踪新冠病毒的演变,从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发了疫苗和治疗方案。3、有意大利专家指责英国瞒报变异病毒,导致全球感染激增,犯了严重错误。但梳理经过可知:这次的变异毒株,是英格兰公共卫生署(PHE)位于米尔顿凯恩斯的实验室在10月中旬识别出来的。它来自9月20日肯特郡提供的一份样本。这个毒株在12月初迅速成为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的主要毒株后,12月11日,COG-UK团队向英国新兴呼吸道病毒威胁咨询小组(NERVTAG)发出了警报,不过,当时是观察性的数据,尚不清楚是不是跟病例的增加有因果关系。初步研究后,NERVTAG向政府提出了建议。12月14日,英国向世卫组织报告了这个变异,而且指出,初步分析表明,这个变异可能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12月18日下午,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获悉的最新数据表明,新冠病毒在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东部的传播速度比预期更快,这可能是新变异造成的。12月18日晚上,首席医疗官向世卫组织提交了最新研究成果。12月19日,内阁开了一天的会。当天下午,约翰逊宣布,伦敦等地从12月20日起提升为四级封锁。NERVTAG说,目前科学家们正在进行大量工作,接下来还要花几周的时间,才能正确了解这种病毒变异的特征,无论是传播细节,还是临床结果。4、值得注意的是,12月21日,科学家指出,变异病毒下,儿童潜在的脆弱性“可能解释了病例总数上升的很大一部分”。在英格兰前段时间的封锁中,学校保持开放。科学家今天警告,要控制疫情,新年可能需要关闭全部学校1个月。2举证会议透露重要信息12月23日,NERVTAG主席彼得·霍比教授、成员尼尔·弗格森教授和温迪·巴克利教授,出席了英国下议院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一次举证会议。会上透露了不少重要信息:(1)新毒株可能源自病毒复制时的“随机错误”。数据显示,这次病毒变异跟封锁松懈无关。在封锁期间,肯特郡和英格兰南部的情况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没有什么特别之处。(2)是不是疫苗引发了新变异?变异早在疫苗推出之前就被发现了,可能跟疫苗无关。(3)目前还不确定,新变异是起源于英格兰东南部还是首先在那里被发现的。而且不能完全排除是从其他地方输入英国的。几乎可以肯定,“绝大多数甚至全部”欧洲国家已有这种变异。南非发现了不同于英国的变异(虽然有些相似),已传入英国,已确诊两例。(4)科学家说,虽然英国的新变异有可能使疫苗效力降低,但“极不可能”使整个疫苗反应失效。此外,BioNTech公司CEO乌古尔·萨欣教授也向媒体表态,他们有科学上的信心,辉瑞/BioNTech新冠疫苗能够应对变异,但要等实验完成才能确认。他指出,这个变异包含了9个突变,而不是通常的单个突变。但他对疫苗很有信心,因为它“含有1000多种氨基酸,其中只有9种氨基酸发生了改变,因此99%的蛋白质仍然相同”。退一步说,如果确实有需要的话,他们还可以直接开始设计新版疫苗。从技术上讲,6个星期之内就可以提供新版疫苗。他还指出,如果变异病毒的感染性确实更高的话,“我们可能需要更高的疫苗接种率,以确保正常生活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专家建模分析后指出,接种疫苗可能是控制变异病毒传播的唯一途径,而且必须大幅加快疫苗接种速度,2021年,英国需尽快提升到每周接种200万人。另外,东英吉利大学的医学微生物学家大卫·利弗摩尔教授向媒体指出,即使这个毒株的感染性更强,也可能会减少致命性。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如果病毒引起轻症或无症状感染,它可以更容易传播,因为病毒携带者可以继续生存,从而更广泛地传播病毒。02比年初的武汉更可怜,伦敦成被人嫌弃的孤岛?前天,陈局介绍了疫情下的真实伦敦之后,又在网上看到了一种不同的声音,说英国发布变异病毒警报后,伦敦乃至英国已成被嫌弃的孤岛,比今年初的武汉可怜多了,而且还有不少人认同。他们认为伦敦比武汉可怜,主要论据是:1、没有全国潮水般的医护、抗疫物资等支援;2、盟国没把疫苗先紧着英国人用,欧洲医疗队也没带上呼吸机前往增援;3、西方主要领导人连慰问电都没有;4、有的只有断航。陈局觉得,不能这样来思考问题。1伦敦此时的抗疫背景、策略完全不同,与1月份的武汉相提并论,容易失之偏颇武汉的彻底封城打歼灭战,无疑给中国战胜疫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当时新冠疫情相对集中,还没有大范围扩散,这样做显然奏效了。而英国在3月底已经放弃了“杀绝病毒”的防疫。到目前,伦敦已经历了两次封城,继而转为四级封锁,原因是多方面的:变异的病毒已导致感染率R值上升,疫情常态化、节日扩散的教训,科学证据的政治要求,以及“取消”圣诞带来的政治压力(忍受了快一年,压力不一样),还有降低医院压力的目的。英国目前医疗资源相对充足,方舱医院尚未启用,治疗已经探索了快一年,整体死亡率不高,无论从医疗资源看,还是从新冠病毒的特点看,暂时都不需要支援。总之,英格兰已有近三分之一人口处于四级防疫,12月26日起还会增加数百万人,已经不适合在伦敦打歼灭战了。2各国紧急应对,无可厚非(1)英国确实曾一度被断航、孤立的阴云笼罩。西欧国家最先宣布对英断航,主要动因是对变异病毒缺乏了解,担心增加本国冬季的抗疫压力。这是对未知的一种谨慎,用时间换政策空间。(2)欧盟介入后,多国恢复了必要旅行和对英的供应链。法国重新开放陆上边境,放行快速检测阴性者。德国汉莎航空给英国空运了新鲜蔬菜。保加利亚、荷兰、比利时、瑞士等国已迅速解禁,允许英国航班降落。(3)虽然英国既没有接收外国的医疗队,也没有期望收到慰问电,但是因法国边界封锁而被困在肯特郡曼斯顿的大约4000名卡车司机还是得到了当地居民自发的支援:锡克族慈善组织为困顿焦虑的司机们送上热腾腾的咖喱鹰嘴豆,还有人千里迢迢从英格兰中部驱车送暖。慈善机构、民间团体、当地议会、各路志愿者,都在各尽其力。3疫苗紧急调拨支援?美国、欧洲大陆疫情同样严重,同样需要疫苗。疫苗不是治病的药物,如果要控制疫情,达到群体免疫,需要接种的数量是当前的产量根本无法满足的。先紧着英国人用也不现实。英国6600多万人口,需要1亿支,按现有疫苗的数量来说,把全世界的都给英国,也不够啊。最后再说一点。12月23日,英国议员在议会发问:英国对新冠病毒的测序占了全球测序的45%,所以才会发现更多的变异。我们是不是因为测序更严谨而受到了惩罚?新兴呼吸道病毒威胁咨询小组(NERVTAG)主席霍比教授的回答是:“公平地说,那些在科学上更广博、更严谨的国家,那些更透明的国家,会接触到重要信息,并提供给其他国家。”但他指出,这是一项“全球公共利益”,也符合“我们的利益”,欧洲大陆的同行们也说了,他们需要复制英国的基因组监测系统。在快过圣诞节的时候公布重要发现而引发遭“孤立”的后果,英国没有后悔自己出于透明和严谨而做出的选择。他们明白,战胜疫情需要全世界的协作、需要最公开的信息共享,每个环节、每个国家都应发挥最大作用,掌握先进技术的国家更应如此,哪怕因此给自己带来暂时的牺牲和委屈。情报员:范三郎靠谱情报箱2020.12.24●不吹不黑,这是疫情下的真实伦敦●逾40国紧急断航英国引混乱,全球恐慌的新冠病毒变异有多可怕?●拜登欧盟齐出狠招,中国最担心的事来了欢迎关注读者群:加微信thehacienda,备注“加群”转载&合作&投稿:加微信littlesmart1978友情提示:英伦靠谱局并非英国政府机构,而是由多位中外资深媒体人组建的传播靠谱信息的团队。本文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20年12月24日
其他

不吹不黑,这是疫情下的真实伦敦

伦敦最近突然在中国上了热搜。伦敦华人这几天最忙的事,大约就是回复中国亲朋的留言。陈局一些很久没联系的朋友,也纷纷发来关切问候。如今,中文媒体、自媒体对疫情下的伦敦,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描绘:一种是大逃亡、混乱、危机、恐慌;另一种是一切如常、秩序井然。陈局想说:这两种说法,都不是伦敦的真实情况。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是我们面对生活时应有的理性态度。陈局在伦敦旅居30余年,综观各路中外报道,和各行各业几十位英伦亲友同事沟通讨论之后,决定写一写大家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现状。英国有一句谚语:The
2020年12月23日
其他

逾40国紧急断航英国引混乱,全球恐慌的新冠病毒变异有多可怕?

新冠病毒变异让英国如临大敌,甚至震动世界,很多朋友询问陈局:真相到底如何?英国的新疫情导致很多华人的国内亲友焦虑不安,很多得亲自语音加视频解释才放心。由于有数据显示这一变异病毒传播率高出70%,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地区12月20日进入“四级”封锁,圣诞期间的放松措施被取消,1600多万人的圣诞节“泡汤”。英国政府紧急情况科学咨询小组(SAGE)成员、利物浦大学教授卡鲁姆·森普尔说,新变异病毒很可能会成全球的主要毒株。12月21日,欧洲股市和美国股指期货暴跌。英媒统计,至少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禁止航班、火车往返英国或对英国发出旅行禁令,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波兰、奥地利、丹麦、挪威、芬兰、爱尔兰、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瑞士、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加拿大、哥伦比亚、智利、阿根廷、厄瓜多尔、秘鲁、萨尔瓦多、科威特、土耳其、摩洛哥、伊朗、印度、以色列、沙特阿拉伯、俄罗斯、马耳他、阿曼、约旦和中国香港。美国也可能会发出针对英国的旅行禁令。BBC形容,英国被孤立的程度还在增加。欧盟领导人12月21日开会,统一应对措施。12月21日下午,英国首相发言人紧急安抚民心:圣诞节前夕可以“正常购物”,因为绝大部分食物并非经目前暂停通行的多佛港进入英国,而且英国拥有“多样化而灵活的供应链”,零售商的备货充足。当天凌晨5点,就有英国人到超市排队抢购。人们担心货架很快就会空空如也。Sainsbury超市警告,这几天会出现新鲜水果和蔬菜的短缺,生菜、花椰菜等无法马上补货。多佛是英国最繁忙的港口,处理了英国所有商品交易量的20%。每天约有1万辆卡车通过多佛。当地时间12月20日23点左右,通过港口和海底隧道前往法国的交通被叫停,这是史无前例的操作。但相关消息没有及时传达给所有人,大量货车和汽车陆续抵达后,被拒之门外,只好折返。也有人担心,混乱可能会影响辉瑞疫苗对英国的供应。法国可能会恢复货车来往英国,主要取决于病毒检测安排。英国政府已经表示,如果法国方面的禁令持续超过48小时,将动用军用飞机空运物资到英国。由于各国的运输限制,DHL公司已停止向英国和爱尔兰运送包裹和信件。截至目前,这一变异病毒已经至少传播到意大利、丹麦、荷兰、澳大利亚和比利时。各国正在严防死守。过去12个月中,新冠病毒已经出现了大约25次变异。其中,D614G突变于2月份在欧洲出现,在全球感染中占主导地位。另一个名为A222V的变异在暑假期间流行于西班牙,目前遍布欧洲。英国新发现的病毒变异名为
2020年12月21日
其他

黑幕揭开:英国为何陷更危险境地?

英国抗疫的混乱超出想象,权威媒体再揭黑幕,加之近日自私民众和鲁莽的政府“火上浇油”,又将英国推向更危险境地。12月16日起,伦敦和周边地区紧急升级到第三级别封锁。15日晚,大批民众果然涌向街头、酒吧、餐馆,上演最后的狂欢。英国是12月初结束第二次全国封锁,转向分级封锁的。但又“顺应民意”,允许3户以内的家庭在12月23日到27日聚会。在第二级别的伦敦,街头人潮汹涌,有些人就是采购过节物资的。好景不长,伦敦一周新增2万多病例。伦敦和周边地区只好升级封锁。疫情严峻,各方疾呼取消圣诞临时放松的政策,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拒绝叫停。虽然压力之下,政府可能会发布更严厉的指导方针,内容包括:在跟其他家庭聚会前先自我隔离,尽可能留在本地过节,仔细考虑要不要跟老年人和其他易感人士见面。12月16日,约翰逊在回答议员提问时并没有松口,但敦促人们在圣诞节期间“极度谨慎”。中央政府当天跟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地方政府“一致”商定,保持圣诞聚会政策不变,但会引导民众减少跟他人接触、尽量减少出行。反对党工党领袖凯尔·斯塔莫爵士也参加了问答活动,再次敦促约翰逊重新审视圣诞聚会政策。约翰逊回应说,斯塔莫这是想“取消圣诞节”。不过,约翰逊提醒,人们跟家人一起过节时,应该“履行高度的个人责任”。不过,几乎与此同时,苏格兰和威尔士的领导人宣布了更严格的聚会指引。苏格兰首席部长尼古拉·斯特金建议:圣诞5天假期里,跟其他家庭里任何人在一起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一天;尽量不要过夜;高发病率地区的人,不要去较低发病率的地区旅行,尽可能推迟出行计划;最安全的过节方式是在自己家里,和自己家人在一起;如果确实要聚会,就要分餐,尽量在室外,室内聚会就把窗户开着。威尔士首席部长马克·德拉克福德建议:两个家庭“形成一个专属的圣诞泡沫”。15日,《英国医学杂志》和《健康服务杂志》罕见地发表联合社论,要求首相叫停圣诞聚会政策。世卫组织新冠特使大卫·纳巴罗也警告,这种放松的代价“很可能非常高”。《卫报》评论说:面对艰难抉择时,约翰逊有拖延的习惯,在疫情大流行中,这是致命的。关于圣诞节期间限制措施的争论表明,首相的拖延让英国只能从糟糕的选项中做选择。虽然英国已经开始新冠疫苗接种,但远水救不了近火。国家审计署(NAO)的最新报告预计,接种疫苗要耗费120亿英镑,NHS需要为此招聘4.6万名新员工,但到2021年底,只有一半的人口能完成接种,能够覆盖优先人群——50岁以上、一线卫生工作者、养老院的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其他人要等到2022年。最新消息说,卡迪夫一处大型疫苗接种中心的一名员工新冠检测呈阳性,密切接触者将被隔离。混乱之中,英媒“哪壶不开提哪壶”,再次捅出不堪内幕:《卫报》独家调查发现,英国的检测和追踪工作出现重大丑闻。接受外包的私人企业,层层转包给很多小公司,这些小公司不但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完善的培训,还一心追求“KPI”,鼓励每人每天打20通电话,而且工作环境恶劣,旁边就有同事在给赌博网站做电话销售。BBC则报道了4位追踪工作者的看法:检测和追踪工作有很多方面需要改善,比如,培训确实不够。而电话另一端的英国普通人、那些被追踪者,也需要反省。有些人不接电话,有些人破口大骂,还有人威胁工作人员。英国人满不在乎和自私的态度,让人震惊、愤怒!《每日电讯报》报道,曾任检测和追踪系统总监的莎拉·简·马什经历了几个月的混乱局面,感到迷茫,“无法做决定”,甚至开车时走神撞了车。她哭着向心理医生求助,但后来开车时还是忘了刹车。6个星期前,她辞去了这个职务,回到了医院的领导岗位上。NAO前段时间的调查也曾引起轩然大波。他们发现:检测和追踪团队一般只能联系到检测呈阳性者的密切接触者中的三分之二,而24小时内只有40%的检测结果能送达,远远低于政府的目标。6月份,有的追踪者无事可做,只工作所需时长的1%,只好看网剧打发时间。然而,从事检测和追踪的工作人员,该背锅吗?他们都有哪些奇遇?您如果身在英国,还敢出去浪吗?01层层转包,“临时工”赶KPI此次英国抗疫,大量政府合同都外包给私人公司,检测和追踪也不例外。一家叫Serco的公司,就拿到了4亿英镑的订单。人们早就发现Serco有转包的情况,而《卫报》最新调查发现,这当中是层层转包的关系,实际的追踪工作由21家公司负责。当然,私人企业接单或者转包,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出错。但这些公司的工作质量,英国政府甚至Serco都鞭长莫及。结合媒体的调查和NAO的报告,陈局归纳出英国检测和追踪工作的几大症结。1专业门槛,形同虚设在NHS招聘网站上,一般都要求追踪工作者有医学或者理工科学位,或者有在NHS工作的经历。在追踪溯源环节,有两个重要的职位:一个是临床病例负责者(clinical
2020年12月16日
其他

“英国的马云”能出现吗?空前报告揭秘

从蚂蚁集团上市搁浅,到反垄断的风口浪尖,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最近消失在了公众视线中。但这不影响他的基本人设:通过知识和个人努力改变命运。在英国,也有一个底层逆袭的大红人:来自印度裔移民家庭,出生在穷地方——南安普顿,父母是开小药房的。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温切斯特公学、牛津大学,39岁就当上了英国政府的二把手。他就是财政大臣里希·苏纳克。新冠疫情中,他出招救经济,赢得了很高的人气。他的故事也引人思考:在这样一个标榜公平的国家,跨阶层向上流动的可能性有多大?知识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命运?能出现“英国的马云”吗?世界经济论坛今年初发布的“2020年全球社会流动报告”中,英国排在第21位。排名涵盖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衡量指标包括医疗保健、教育、技术普及、工作机会、社会保护。最近,英国的社会流动性委员会又发布了一份报告,用巨大的信息量揭秘英国的社会流动性,暴露出了英国的短板。这份报告第一次揭示了:来自英格兰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长大以后的收入差距是如何产生的?教育和劳动力市场又在其中起着怎样的作用?为什么说问题的根源是教育体系的不平等?出路又在哪里?陈局这就为你拆解一番。01英格兰各地的社会流动性差异社会流动性委员会(The
2020年12月14日
其他

英最壕大臣惹上事了:妻子遭大起底,比女王还富!

新冠疫苗已经开打了,但经济复苏的路还很长,英国财政大臣里希·苏纳克正在忧国忧民,调查人员敲响了门。“噢,我亲爱的老伙计,你的妻子比女王还富有,这事儿你知道吗?”以上场景纯属预测,但并不是瞎想。《卫报》等英媒最近踢爆:苏纳克的妻子、“印度财阀家的大小姐”阿克沙塔·穆尔蒂至少持有4.3亿英镑的跨国企业股份,身家超过英女王;穆尔蒂的家族企业跟英国政府做着生意,财相却毫不避嫌;她入股的多家公司中,有一家公司涉嫌利用规则漏洞,在印度避税。按照规定,苏纳克应该如实上报家庭资产情况,包括任何跟他负责的事务相关,以及可能跟他的职责产生冲突的经济收益。但在苏纳克的叙事中,他似乎只是来自普通家庭、通过努力成为财相的“打工人”。他只上报了妻子投资的一家公司,以及他受益的一项保密信托。由于苏纳克涉嫌违背英国《部长守则》,多方敦促对他展开调查。但调查迟迟没有着落。急着推动调查的议员等来了一句:不归我管。这又是怎么回事?苏纳克到底隐瞒了多少事情?是谁出的“馊主意”?且听陈局道来。01深藏不露的资产英媒深挖发现,财相之妻的“金库”令人震惊,深藏不露。关于家庭的经济收益,苏纳克仅申报说:妻子是英国小型风险投资公司Catamaran
2020年12月10日
其他

伦敦成处女膜修复之都?BBC揭隐秘市场背后冲突

在人权至上、崇尚自由平等的英国,处女膜检查、修复等项目,却大行其道。BBC最新调查发现:在伦敦,有至少21家私人诊所提供“处子之身检查”,每次150到300英镑不等;他们还提供“恢复处子之身”的手术,每次收费1500到3000英镑。《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初就曝光过这种手术,数百名女性(大部分来自中东)都飞到伦敦来做,已形成庞大产业,诊所赚得盆满钵满。世卫组织认定,“处子之身检查”是侵犯人权,为女性带来即时及长期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福祉上的损害。英国卫生大臣马特·汉考克曾经表态,要设法终结处女检查和处女膜修补这种“让人沮丧的现象”,但至今拿不出方案。这是为什么呢?在英国的一些少数族裔和外国居留者的文化中,婚前性行为依然是禁忌。如果在大婚之夜,丈夫发现新婚妻子没有这层薄膜,会要求婚姻无效,这名女子会遭亲友唾弃,甚至有性命之忧。现实中,就有留学英国的女生被父亲雇凶追杀。皇家妇产科学会的莱拉·弗罗德沙姆博士指出:太多人利用女性的恐惧和脆弱牟利。但“中东女性社群组织”创始人哈拉里·塔赫利说了,如果强行禁止这种手术,有些女性“恐怕有生命危险”。这个两难的问题,要怎么破?01处女身检查,折射伦敦的两面科学早就证明,有大约50%的女性在产生首次性经验时不会阴道出血,处女膜在体育活动中也有可能剥落。在发达国家,处女情结已经非常淡化。伦敦一面是标准的西方大都市,另一面又是一个国际化的移民城市。大多数情况下,伦敦的两面相安无事,人们自觉回避价值观冲突;但也有很多时候,这两面形成剧烈的冲击和震荡,最终影响着不少个体的生活。阿米拉(化名)的生活就是如此。她向陈局的老东家BBC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有一天,我们族群里的长辈看到我和我的朋友们出去逛街,然后告诉我妈说其中一个男生是我的男朋友。我就被父母强迫要去做‘处子之身检查’。”原来,她的父母早就为她安排了一场婚事,尽管她还没到适婚年龄。谣言传到了对方家族耳中。双方家庭都希望她去做检查。“我太害怕了,我感到逃亡才是我的唯一选择。”阿米拉在慈善组织Karma
2020年12月7日
其他

英国人三用三弃的身份证,又要复活了?

英国“又”要搞身份证了?很多人可能没注意,英国政府官网9月初暗搓搓“上架”了一条重磅消息,大意是计划推广使用数字身份。很多人可能也不知道,英国人目前是没有身份证的,不管是电子的还是实体的。那么,英国人靠什么证明“你是你自己”?用得最多的是驾照和护照。一些全国联网的个人信用信息也有效,比如国民保险编号、水电缴费单信息、纳税凭证。有些情况下,例如买卖房产或者开设新的银行账户,不是一次性提供驾照或者护照信息就完事,很可能需要分阶段向不同的机构提供多种证明材料。除了英国,还有一些国家也没有身份证: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丹麦、日本……陈局不想扯太远,就好好回答一下你们的灵魂拷问:英国人为什么不用身份证?天空飘来四个字:为了自由。其实,英国人是用过身份证的,只不过后来弃了,“三用三弃”,简直能写成一部“嫌弃史”。现在,是什么风把身份证的话题吹来了?又有什么样的“神转折”?01人见嫌的英国身份证按陈局老东家BBC的说法,英国人最初用身份证,跟两次世界大战有关,这就是“三用三弃”的开端。1第一回合一战时,英国为了弄清楚有多少男性可以服兵役,在1915年首次推出身份证。这个带有人口普查性质的身份登记制度,完成既定任务后,在1919年被废除。2第二回合二战时,身份证在1939年重出江湖,为的是协调全国服务系统、安全系统,防止间谍渗透,并管理物资配给。16岁以上的公民要随身携带身份证,警察会随机盘查。战后,人们的态度变了。有个案子曾轰动全英。1950年12月,54岁的干洗工威尔科克在路上被截停,查身份证。但他没有身份证。警察要他48小时内去警局办证,他很硬气地拒绝了,就是嫌弃到不想办。那就只能法庭见了,官司打到了高等法院。首席法官戈达德爵士觉得,战时延续下来的身份证制度的确“惹人厌”,“把遵纪守法的公民变得像犯法者似的”。于是,首席法官站在了威尔科克这边。1952年,丘吉尔领导的保守党政府正式废除了身份证,履行了竞选时的承诺——“让人民自由”(set
2020年12月4日
其他

拜登欧盟齐出狠招,中国最担心的事来了

拜登12月1日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表态,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会立即中止中美贸易争端、撤销加征关税,打算先对中美现有协议进行全面评估,并指出应对中国的最佳策略是首先让所有盟友站在同一阵线。《金融时报》12月2日透露,拜登考虑设立“亚洲事务主管”一职。一个巴掌拍不响,欧盟已经急于交“投名状”了。《金融时报》最近爆出:欧盟委员会起草了一份“欧美应对全球变局新议程”,要和美国结成新的联盟,修补裂痕,共同应对中国的“威胁”。这还没完。欧盟想提议建立“欧美贸易及科技理事会”,这其实就是把中国和现在的世贸组织排除在外的未来的WTO!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毫无疑问,在全球大变局中,西方世界希望抱团取暖,合力应付中国。最方便有效的,就是抬出“德先生”的旗帜,重拾所谓民主价值观联盟。拜登胜选后,外界最重要的观察点之一,就是他会怎样发起这个联盟,这个联盟会不会对中国造成极大威胁。在打法上,他们希望继续发挥议程设置的优势,瞄准工业4.0时代,重订游戏规则,要么把中国排斥在外,要么让中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和美国相比,欧盟一直是中国更容易争取的对象。现在,布鲁塞尔为什么急吼吼出招呢?欧盟跟美国,以及欧盟内部,真是一条心吗?中国注定要同时面对美欧夹击,腹背受敌了吗?中国会怎么应对?且听陈局为您道来。01拜登说要制衡中国经济学家、作家、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最近电话专访了拜登,写成文章登在《纽约时报》上,标题是《对话拜登:优先投资美国,谨慎制衡中国》。拜登在专访中说,他不会立即取消加征的关税,而是想首先全面审查跟中国的现有协议,并与亚欧传统盟友磋商,这样就能制定出一套连贯的战略。他说:最佳的中国战略是使我们每个盟友——至少是以前的盟友——都能立场一致。对我来说,在总统任期的头几周,让我们回到与盟友的一致立场将是首要任务。拜登总结说,跟中国打交道,最重要的就是“制衡”,“我们还没有做到这一点”。需要大规模投资美国的研发、基础设施和教育,以更好地与中国竞争。按拜登的说法,他对华贸易政策的目标是,能真正有助于遏制所谓的恶性行为,包括窃取知识产权、倾销、补贴和强制技术转让。作者弗里德曼的观点是,如果拜登的策略能够成功,对中国来说将不是好消息。02欧盟与美国“破冰”,赶紧刷存在感说到盟友,欧洲各国和美国一向存在不同程度的同盟关系,这是自冷战时期以来就已经奠定的基调。特朗普奉行美国优先路线,在防卫开销和贸易问题上跟盟友不和,甚至鼓励英国等国家离开欧盟,令欧美关系处于相对低谷。在美国大选之前,布鲁塞尔乃至于大部分欧盟国家都研判,拜登如果获胜,将有利于双方冰释前嫌。然后,我们就看到了“欧美应对全球变局新议程”草案。这份文件将提交给12月10日至11日的欧盟各国领袖会议审议。文件还建议,2021年上半年召开一次欧美峰会,启动新的跨大西洋议程。1“对华科技战纲领”细节曝光《金融时报》透露了这个计划的诸多细节——有些“封闭经济体”利用“我们社会的开放性”来牟利,为了对抗他们,欧盟-美国伙伴关系需要“保持且提升”。欧盟和美国必须共同应对中国的“战略挑战”,尽管欧美有时会在具体做法上有分歧。双方共同合作建立“数字监管环境”,包括反垄断、数据保护、排除敏感的外国投资、防范黑客攻击。在疫苗、防疫等问题上合作。这份方案的部分内容,已经明显针对中国了。实际上就是拟定数字经济的规则,针对中国,提高价码。可想而知,方案一旦通过并获得美方认可,将会成为对华科技战的纲领。POLITICO网站则报道,欧盟贸易委员会总司长萨宾·韦安德在一次闭门会议中透露:欧洲理事会打算提议建立“欧美贸易及科技理事会”(TTC),目的是——加强双方科技和产业领导力、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建立新科技可兼容的标准和监管方针;在投资审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行合作。对于“兼容的标准和监管方针”,路透社的评价是:欧盟准备和美国建立科技监管上共同的战线。而投资审查等等,则很可能会让中国企业的投资难上加难。2欧美需要一个完美的共同敌人尽管改善美欧关系将会是拜登政府的重中之重,但美欧关系至少有以下几大分歧,没法一笔勾销:在世贸组织打官司,世贸裁定欧盟对于空中巴士存在“非法补贴”;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谈判搁浅,主要分歧在于美国希望出口农产品到欧盟,但他们的农产品不符合欧盟标准,尤其是鸡肉制品;北约成员国军费分担的问题——尽管北约不等于欧盟,但会员国存在重叠;欧盟对谷歌、苹果、脸书等美国科技公司等祭出监管、税收大棒。当然,还有特朗普的“优先买美国货”政策。拜登会不会继承,尚需要观察。总而言之,双方不是随着拜登上台就可以不计前嫌、和好如初。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突破口,或者用一位欧盟委员会官员的话来说,“一个踮起脚尖就可以摘到的果实”。想象一下,小时候,一对冷战的好朋友,如何破冰?如果班上出现了一个他们都看不顺眼的同学,就好办了。中国就像一个成绩突飞猛进的新同学,欧美都认定中国是对他们的“威胁”。有欧盟官员跟路透社说了,制定共同规则是很困难的,但“要对新兴技术做些什么,相对容易”。看来,在欧盟的小算盘里,这可以成为欧美重建关系的契机。3欧盟为何急着献殷勤?事实上,欧盟急于递投名状,暴露了他们的失落感。斯洛伐克前任北约代表瓦拉塞克就说了:“由于中国的崛起,欧盟已经失去美国战略重心的地位。”为了“围堵”中国,美国先是建立起印太战略,又建立了亚洲版北约QUAD,还复兴了情报组织五眼联盟,这些都跟欧洲没关系。而欧洲国家在对抗俄罗斯、反恐、伊朗、难民等等问题上,还需要美国的力量。所以,如何抓住“机遇”刷存在感,尤其是在美国老大哥眼中的存在感,成了欧洲很多人士心中的头等大事。美国的盟友何其多,布鲁塞尔现在抛出“媚眼”,希望拜登团队心领神会。03布鲁塞尔这步棋,能如愿吗?爱尔兰裔拜登的友欧路线是人尽皆知的,他要任命的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就是在巴黎长大的,法语流利,一直支持者改善跨大西洋关系。布林肯最近表态了:在乔·拜登的领导下,我们不会再威胁离开北约,或把它当成是勒索保护费的组织。我们会和欧盟接触,而不是鼓励欧洲国家离开欧盟,或者把它当成敌人。布鲁金斯学会撰文指出,拜登在形容美国对华关系的时候,借用了欧盟2019年的说法:中国是“经济上的竞争对手、制度上的敌人和可以谈判的伙伴”。看来,双方早就想到一起去了。那么,中国腹背受敌,已经板上钉钉了吗?陈局觉得,这个问题有两面:首先,应当抛弃一厢情愿的幻想,认为中欧因为贸易上的热络而不存在战略竞争;但是,这不代表中欧关系会大幅度恶化,双方斗而不破的局面将大致维持,欧盟依然比美国更容易打交道。1路线之争:走自己的路,还是当美国跟班?有个概念要明确:欧盟是一个超国家性质的、高度一体化的准联邦实体,但它毕竟不是一个国家。欧盟官员的态度、欧盟委员会的草案,要变成政策,还要经过欧洲议会、各国政府等等程序。所以,陈局常常用“布鲁塞尔”来指代欧盟官员的态度。为什么要强调这点呢?因为,对于美欧关系,欧盟内部正兴起路线之争。一大路线是“戴高乐主义”。这是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提倡的,反对美国干预欧洲事务。现任总统马克龙是他的信徒,提出欧洲要“战略自主”,不能再依赖美国。另一个是“跨大西洋主义”。尤其是由德国国防部长安内格雷特·克兰普-卡伦鲍尔提倡的“跨大西洋主义”,指的是由华盛顿主导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只有美国才能确保欧洲不会受到战略敌对势力的威胁。“戴高乐主义”的代表,除了马克龙,还有法国的欧盟代表蒂埃利·布雷顿、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和欧盟外交政策高级代表约瑟普·博雷利。而克兰普-卡伦鲍尔高举“跨大西洋主义”,也得到波罗的海各国、中东欧国家的响应,他们希望得到北约的战略保护,对抗俄罗斯。克兰普-卡伦鲍尔曾为POLITICO网站写了一篇评论,大谈“跨大西洋主义”的重要性,马克龙随即表示不满,双方兴起论战。现在那份强硬对华的计划,可以显示出跨大西洋主义者一时占了上风,但法国在欧盟的地位,也让战略自主派未必处于下风。2马克龙的焦虑与默克尔的务实战略自主派深深忧虑,觉得欧洲的前途不该再由大西洋对岸的一场大选来决定。特朗普主义依然影响巨大,如果他或者他的信徒4年后卷土重来,美欧关系又将如何?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美国这个篮子里啊!POLITICO的专栏作者夏德·伊斯兰有精准评论:如果这两个疏远的盟友重归于好,也会出现一个可能——美国可能会有意无意地给欧盟未来的增长施加阻碍,甚至阻碍欧洲的全球雄心。马克龙还认为,随着亚洲的崛起,欧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让他备感焦虑,认为欧盟如果不能独立自主、主动出击,就会被亚洲抛离。尽管这不代表着马克龙一定友华,但至少说明他和其他戴高乐主义者不会轻易跟随美国步伐。《卫报》专栏作者提莫菲·加顿·艾什也觉得,马克龙的路线,就是不愿意深陷两极强国的对抗之中,对他来说,欧洲的主权至上。所以,如果戴高乐主义者能够赢得路线之争,那么,欧盟将走上更务实、自主的道路,对中国利大于弊。有个人的态度很关键,那就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她被认为是两种路线之间的务实中间派。她最近就在欧洲议会说:接下来几年,我们面对中国的挑战在于:必须在利益和价值观之间作出很好的平衡。马克龙和默克尔的主张,加起来就是:不能完全听美国的,如果和中国的经济利益有利于欧盟,就不能拘泥于所谓的“价值观”。3欧盟27国不是铁板一块按照欧盟的复杂体制,要形成步调一致的外交政策,是非常困难的。欧盟的外交政策必须由欧盟部长理事会一致通过,一旦有一个国家通过其外交部长反对,就无法通过。而欧盟27个成员国,有经济发达的西欧国家、相对困难的地中海国家,还有跟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上有良好互动的中东欧国家。对于中国来说,欧盟还有很大的争取空间。《金融时报》就特别提醒:许多中、东欧国家,甚至南欧国家,都十分依赖中国的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都是中国可以纳入“统一战线”的对象。中国发起的17+1合作协议,将波兰、捷克等东欧国家,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中欧国家,立陶宛、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国家,还有希腊这个地中海国家,都纳入其中,开展深度合作,这都是中国可以争取的重要对象。这些国家还可以影响欧盟决策的进程。尽管欧盟正在讨论修改欧盟宪法,在某些议题上采取“多数决原则”,但毕竟还没有通过。而且,小国一直在提防法德垄断决策权,因此并不乐见这样的改革。4无法拒绝跟中国合作总之,对欧盟的一纸计划,要重视、未雨绸缪,但也不必太紧张。中国和欧盟的关系可能会继续在经济上维持良好互动,在战略上竞争甚至发生对抗,在全球治理问题上进行合作。欧盟也不一定甘于总是当美国的小弟。欧洲各国也有各自的利益和盘算,有的国家更友华。这就是国际政治,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一个在后疫情时期唯一强劲复苏的主要经济体,让人不可能拒绝与其合作。中欧有望继续求同存异,深入交往和接触。情报员:多恩情报源:The
2020年12月3日
其他

鲍首相遭遇最大背叛,缺主见的他还能撑多久?

昨晚,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遭遇最大“背叛”。12月2日起,英格兰地区结束第二次全面封锁,重新实施三级封锁,99%的人口、约5500万人都处于最高的两个封锁级别。12月1日晚,议会对上述新限制措施进行表决,有291票支持,78票反对,其中55张反对票来自执政党保守党。他们当中,就有1922委员会主席格雷厄姆·布雷迪爵士,他有启动拉首相下马程序的能力,本是约翰逊背后的一大靠山。布雷迪当面炮轰首相:“如果政府要剥夺我们所代表的人民的基本自由,他们必须毫无疑问地证明,他们的做法是有分寸、绝对必要的。今天,我认为政府未能提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虽然新封锁措施艰难过关,但约翰逊已深陷危机之中。下周就是约翰逊大选获胜一周年,目前英国已有超过7万人因新冠疫情病亡,政府负债超过2万亿英镑。首相府大清洗、炒掉最宠权臣多米尼克·卡明斯后,约翰逊似乎摆脱了“提线玩偶”的恶名,推出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重磅新政,但他屁股还坐在火山上,并且毫不省心地又惹出一大堆质疑和麻烦。这些新政能让岌岌可危的约翰逊浴火重生吗?没有了强势高参,缺乏主见和决断力的约翰逊会将英国带向何方?他的相位又能撑多久?卡明斯给英国留下了哪些难以磨灭的深刻影响?他留下的裂痕能弥补吗?据称接替卡明斯的新高参是对华强硬分子,他会怎么出招?为什么说,英国踏上了一场没有地图的旅行?
2020年12月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重磅调查:英政府困难期挥霍消费56亿英镑惹众怒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新冠疫情席卷英国,带来300年来最大的经济衰退,然而英国公务部门却过得滋润,挥霍纳税人的钱,且金额让人咋舌,各种操作无下限。《每日邮报》和“纳税人联盟”(TaxPayers’
2020年12月1日
其他

英国突发封杀华为新禁令,新战略有多阴?

英国封杀华为突然升级加速,连出狠招!11月30日,英国政府要求该国通信企业,从明年9月份开始,统统禁止在5G网络中安装华为的设备。英媒报道称,这是英国将华为设备“清除”出该国5G网络计划的一部分。这一招比外界所预计的来得要快。根据原先的计划,英国从今年12月31日起禁止电信企业购买华为的新设备,最终,2027年之前,要完全在5G网络中移除华为的设备。看英国政府的节奏,还想再提前。而且,陈局从有关消息源获悉,如果英国真想“消化吸收”的话,明年9月前就可以复制华为的东西。另外,英国《电信安全法》已进入立法流程,根据这个新法,如果该国电信业者违反禁令使用中国华为制造的设备,可能面临最高为营业额10%或每天10万英镑的罚款。英国政府还想从骨子里摆脱华为,已正式公布了“5G多元化战略”,初始投资2.5亿英镑,项目包括建立世界一流的国家电信实验室,与日本NEC公司合作开展实验、扶持引进更多新供应商等等,确保英国作为全球科技领导者的地位。陈局的老东家BBC指出,这是在刻意“扶持”5G市场上的竞争对手。陈局觉得,英方能走捷径,不用从零做起。新的禁令以及快要通过的法律,无疑按下了加速键,将迫使运营商加速剔除华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恐怕不仅仅是做给华为和业者看的。这样“不讲武德”,给自己“加戏”,究竟为什么?请听陈局拆解。01加速“赶人”,砸2.5亿镑搞多元化英国7月份推翻自己1月份的决策,下令:到2027年底,5G网络停止使用华为设备;今年底,则是运营商可以购买华为5G设备的最后期限。曾经有种猜测:英国运营商可能“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储备大量华为设备,以后再安装。但陈局觉得,这实施起来也有困难,毕竟采购禁令在今年底就生效了。最新的规定却变成从2021年9月起禁止新安装华为设备。虽然没有禁止维护原有设备,但也等于是逼着运营商现在就动起来,逐渐摆脱华为设备。半个月前,陈局曾经介绍过,华为高级副总裁张建岗通过《卫报》喊话:英国不要错过5G的机遇,应该重新审视对华为的禁令。这一禁令是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有关,而非英国的安全问题。看来,人家是没有听进去啊。如今,面对英国的禁令加码,华为告诉BBC:无话可说。而按照英国方面的蓝图,他们很快就要抓住5G的机遇了。11月30日,陈局收到了英国政府发来的“5G多元化战略”的新闻通稿。陈局给大家概括一下就是:一是壮大自己,二是“养狼计划”:政府汇聚运营商、现有和新供应商、学术界和政府的力量,建立一个世界一流的国家电信实验室,确保自己在科技上全球领先;投资某些有潜质的后进运营商,重点就是与日本NEC公司合作试验;多方合作建设一个供应链,确保在研发的每个阶段都有多个供应商;考虑消除技术和商业障碍,使新供应商能够进入英国市场并提供5G基础设施。这个策略的目的吹得很大:使英国能够抓住5G的机遇,以闪电般的连接速度和革命性的数据承载能力改善人们的生活。在新闻通稿中,数字化大臣奥利弗•道登也解释了:在争相提供5G服务的过程中,无数国家过度依赖太少的电信供应商,这将危及其通信网络的复原力和安全性。陈局再给你解释一下。英国的意思是,多元化之后,电信网络既安全,又能在遭遇意外冲击后很快复原。说来说去,就是想让人觉得:赶走华为,引入NEC,理由很充分。02最新禁令背后,有什么政治交换?其实,已在媒体上流传了几天的华为新禁令,是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12月1日,英国议会就《电信安全法》进行二读辩论。一旦有新法撑腰,英国政府就有更广泛的权力了,对付华为的武器库里会有更多武器,包括可以干预电信运营商用什么设备、不用什么设备、怎么用,还可以对不听话的企业进行罚款。数字化大臣道登在推动从5G网络中“彻底清除高风险供应商”。他对新法案很满意,认为“这会给英国政府全新和史无前例的权力,允许英国政府确认且禁止对于英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电信设备”。那么,赶在新法立法和实施之前提出新的禁令,是不是多此一举?陈局发现,这里面有保守党内部斗争的背景。《金融时报》透露,很多保守党后排议员(也就是所谓对华鹰派议员)认为,早前定下的2027年大限实在太晚。他们觉得,应该迫使运营商尽早摆脱对华为的依赖。财经网站Quartz分析,赶在法案二读之前提出新的禁令,大有讨好保守党后排议员的意味。新的严格封锁令12月2日送议会投票,计划12月3日实施。在这个封锁令下,英格兰98%的地区都将处于第二、第三级封锁,覆盖大部分议员的选区。来自休闲业者和反封锁者的压力,让议员们很不爽。有媒体预估,保守党可能会有100名议员“造反”,封锁令恐怕要靠反对党工党的支持才能过关。工党方面也待价而沽,党内有相当多的议员反对三级封锁令,党魁态度不明。这个时候,政府提出针对华为5G的禁令,正中了很多后排议员下怀。这禁令的政治意涵似乎大于实操意义,大有政治交换的意思。陈局的老东家BBC就评论说,这一禁令可以帮助缓解政府的压力,让后排议员减少在其他问题上对政府的施压。Quartz也指出,这一招是为了取悦后排议员而刻意为之。当然,这一招不一定能换来后排议员在其他问题上对内阁的支持。但对于政府来说,这只不过是既定剧本基础上的“加戏”。反正,跟华为的关系再也回不去了,那么,靴子何时落地,就是英国说了算——这种不讲武德、猝不及防的出招,似乎更能让英国方面有大局在握的快感。问题是,这样的政治游戏,牺牲的是一家勤勤恳恳为世界提供先进技术、优质服务的中国公司,还可能给中英关系带来更大变数。这道题要怎么答,英国方面想好了吗?陈局还发现,英国和欧盟正全力向即将上台的拜登新政府靠拢。英国此次战略可谓一剑双雕,既打压了中国,又取得了D10(民主10国)的话语权。很快,老牌帝国就可以说:看,是在我主导下赢得了技术冷战的胜利,现在该你们孝敬了。不从?难道你们没看到某某的下场?别忘了,老牌可以打压别人把你捧起来,同样可以把你打下去!情报员:多恩情报源:BBC,
2020年11月30日
其他

英国大撒钱几千亿镑后果来了,警告要过5年苦日子,还要加税!

英国又大撒钱逾1000亿英镑之际,一年来花钱如流水的政府终于扛不住,发出警告:我们的卫生紧急状态还没有结束,经济紧急状态才刚刚开始(财政大臣里希·苏纳克语)。紧急的形势确实可怕,苏纳克引述了预算责任办公室(OBR)的预测:1、英国经济今年将收缩11.3%,是300多年来最严重衰退;2、新冠疫情将对英国经济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且会带来“长期的伤疤”,2022年晚些时候才有望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到2025年,英国的经济规模将比今年3月预算案中的预期低3%左右。3、失业率将在2021年第二季度达到7.5%的峰值,届时将有260万人失业。为了给民众、企业不停地发钱,英国政府疯狂借钱:今年借款将达到3940亿英镑,占英国GDP的19%,创下和平时期最高纪录;早在7月份,英国政府负债总额就突破了2万亿英镑,超过了GDP。之前靠政府帮忙发工资扛着的老百姓呢?根据OBR的最新数据,智库“解决方案基金会”预估:英国民众得过5年紧日子,实际生活水准会持续下降。收入增速下滑,跑不赢通胀,而失业率上升。听听都觉得可怕,英国政府有什么大计划呢?对对经济、企业和个人意味着什么?苏纳克前一阵曾开玩笑说,会透支首相的信用卡来借钱投入公共开支。但无论借谁的钱,都是要还的。OBR指出,政府需要通过加税和缩减开支,遏制多年来不断上升的债务水平。到2025年,这样的开源节流需要达到210亿至460亿英镑。解决方案基金会和财政研究所这两大智库也都预计,公共财政有400亿英镑的窟窿要填,这得靠压缩薪酬支出和加税。而根据苏纳克最近的表态,外界预测,明年春天,英国就有可能开始加税。实际上,支出计划审查报告里已经“埋藏”了加税的内容。加税会拿谁开刀?会产生什么影响?民众会面临什么样的境遇?在支出计划审查报告出炉的同一天,英国财政部还公布了一项政策,要改变养老金涨幅计算方法,退休人员的实际生活水平可能下降。陈局的老东家BBC惊呼:几百万人会受影响。这又是怎么回事?陈局为你一一分解。01
2020年11月27日
其他

9大揭秘:牛津疫苗获全球最高赞赏!威廉王子也打call

牛津新冠疫苗不是第一名,有效率也不是最高的,但连日来却获得最高赞赏,被认为将结束新冠大流行,对全球产生真正重大的影响,简直就是最牛疫苗的节奏。牛津疫苗研发的突破被誉为英国科学界的伟大成功案例。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院长彼得·皮奥特教授甚至把它比作英国在二战前成功研制雷达。难怪威廉王子对牛津“神奇五人”团队的两名成员说:“看到你们破解了,我太激动了!”他还在视频通话中祝贺他们“在10个月里完成了10年的工作”。牛气冲天的牛津疫苗的优势是普通冰箱即可保存、全球分发非常方便,更难得的是如此重大的成果仅按成本价约3英镑销售,更承诺会永远以成本价卖给中低收入国家。从一开始,牛津团队就决心要制造一种疫苗,让全世界的人受益,无论贫富。对比众多发了新冠灾难财的企业和个人,牛津疫苗值得全人类最高的赞赏。但是,这么快研发出来的疫苗是否“偷工减料”、牺牲了安全性?现在版本的新冠疫苗能不能打?牛津疫苗核心团队就五个人,为何从一开始,他们就坚信自己会成功?他们掌握了什么秘密武器?靠疫苗来重启生活、拯救世界的前景怎样?最需要担心的是什么?《卫报》揭秘“少数科学家如何以惊人的速度研制出牛津疫苗”。陈局的老东家BBC的答案是:快速成功既靠好运又靠科学才华;既源自致命的埃博拉疫情,也源自黑猩猩流涕的鼻子。更多干货请看陈局细细说来。1打开一个个问号为什么要接种新冠疫苗?因为绝大多数人仍然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疫苗会阻止我们感染新冠病毒,或者至少降低其致命性,从而“教”我们的身体抵抗感染。1牛津新冠疫苗研发为什么这么快?1.BBC指出,牛津疫苗在设计、测试和生产过程中,并没有偷工减料、牺牲安全性。无与伦比的科学推动力让试验得以实现。大量的人愿意参加试验。当然,还有资金上的保障,把许多常见的阻碍都抛到了一边。2.这次快速研发新冠疫苗,并不是从零开始,得益于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莎拉·吉尔伯特和阿德里安·希尔教授几十年的功力和掌握的前沿技术。这款疫苗是由黑猩猩的普通感冒病毒的弱化版本制成的。这是一种腺病毒,经过无害化改造后,携带病毒的基因信息进入人体,使免疫系统产生反应。牛津的研究小组已经利用这项技术研发过其他疾病的疫苗,包括流感、MERS病毒。早在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爆发期间,希尔就开创性地用基于黑猩猩病毒的埃博拉疫苗进行了临床试验,并申请了专利。3.今年1月11日,星期六,就在中国科学家公布新冠病毒的第一个基因序列几个小时后,牛津大学的研究小组开始研制新冠病毒疫苗。疫苗的主要设计工作就是在那个周末完成的。当时并不楚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有多快,但吉尔伯特认为,可以借此机会展示怎样快速研发疫苗以应对新病毒。同事曾目睹她从凌晨4点工作到深夜,发送各种电邮。几个星期后,牛津大学就有了可用于实验室试验的疫苗,立即让工厂大量生产人体试验所需的临床级疫苗,并开始备产——在一定意义上是一次巨大的赌博。4.参与了牛津疫苗试验的马克·托什纳博士特别指出,“试验一种疫苗需要10年时间的想法”有误导性。实际上,“大多数时候,什么都没干”。他向陈局的老东家BBC描述了疫苗研发的日常:编写资金申请,申请被拒,重新编写申请,获准进行试验,跟生产商谈判,努力招募足够的人参加试验。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可能需要很多年。他说:“这个过程很长,不是因为需要这样,也不是因为这样才安全,而是因为现实世界就是这样。”5.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监管局已早早介入,一直在对牛津疫苗的安全性、生产标准和有效性进行“滚动审查”,这意味着可以比较早地决定是否批准疫苗上市。2牛津疫苗为何卖3英镑/剂的低价?在英国NHS接种疫苗,都是免费的,由政府出钱。但跟陈局一样,很多人还是关心疫苗价格,毕竟那也是纳税人的钱。况且,在全球推广时,价格也是一个敏感因素。牛津疫苗单剂价格大约仅有3英镑,辉瑞疫苗大约15英镑,莫德纳疫苗约为25英镑,俄罗斯的卫星五号疫苗约18英镑。牛津疫苗为什么这么低价?第一,研发成本低。按天空新闻的说法,从一开始,牛津团队就决心要制造一种疫苗,让全世界的人受益,无论贫富。而低成本的部分原因在于技术路线。传统疫苗——比如流感疫苗——是用灭活病毒制成的,它们必须在生物安全环境中生长,然后被灭活,成本昂贵。但牛津疫苗是基于一种无害的病毒,只需要一个生物反应器、一个提供合适温度的无菌容器和一些营养液,每升疫苗可以分成好几千剂。第二,合作研发疫苗的阿斯利康公司说自己秉承“患者至上”的核心价值观,让全世界可以更广泛和公平地获得疫苗,承诺以成本价销售给各国政府。陈局也从阿斯利康全球媒体关系主管金·布罗姆莱那里证实:他们的疫苗要覆盖全世界很多地方,成本是每剂3到5美元,所以承诺了低价,此举也得到了公司投资者的支持。3牛津疫苗什么时候涨价?他们怎么赚钱?不过,《泰晤士报》说了,如果新冠肺炎以后变成区域性的流行病,并且像流感一样需要常规疫苗,阿斯利康公司可能会获利。杰富瑞集团的分析师们认为,如果后续需要重新接种疫苗,阿斯利康可能从15亿美元的全球销售中获益。4买不起、抢不到疫苗的国家怎么办?据估计,全球可能需要170多亿剂疫苗,而且可能会有些损耗。世界上最富裕的一些国家利用其经济影响力,过度采购研发中的疫苗。现有300多种正在研发的新冠疫苗,这些国家往往从中采购多种,以便排到队伍的最前面。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落在了后面。世卫组织已经再次呼吁公平分派疫苗。牛津和阿斯利康的新冠疫苗已表态,将“永久性”地以非盈利的方式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中低收入国家。这款疫苗加入了全球性的“新冠病毒疫苗全球获取机制”(COVAX),这项计划打算向92个中低收入国家分发约20亿剂疫苗,每剂最高3美元。中国也加入了这个计划。为了满足全球需求,阿斯利康计划明年生产30亿剂,其中包括授权在深圳康泰生产。5还需要担心什么?目前,大家最关注的是,确定疫苗提供的免疫力有多强以及可以持续多长时间。可能需要每年接种一次疫苗,这有点像流感的情况。牛津此次疫苗试验的首席研究员安德鲁·波拉德说了,病毒是否会变异、脱离免疫反应,免疫持续时间会有多久,现在还言之尚早。“我们对至少持续一年的免疫反应持乐观态度。”牛津疫苗的整体有效率为70%。其中,注射两次全剂量的疫苗,有效率为62%;首次注射一半剂量后,再注射全剂量,有效率则高达到90%。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异?目前还没有定论,需要进一步研究,新的全球试验已经安排上了。当然,疫苗达到了一定的有效率,并不意味着未来不会出问题——医学研究无法做出这样的保证。BBC承认,疫苗的副作用通常出现在注射的时候或者几个月之后,当数以百万计的人接种疫苗时,可能会出现更罕见的问题,但每种疫苗都是这样的情况。目前也尚不清楚第一批疫苗如何阻止人际传播。即使疫苗效果很好,要实现群体免疫、阻止病毒轻松传播的话,需要全球60%-70%的人口获得免疫力。6疫苗并非100%有效,接种有意义吗?没有任何疫苗是100%有效的。70%是很好的有效性比例,特别是对于COVID-19这样的严重疾病。美国监管机构曾表示,对于新冠疫苗,他们接受50%的有效率。而流感疫苗的有效率在40%到60%之间。试验显示,牛津疫苗预防了重症,没有严重副作用,也阻止了病毒传播,并且能减少无症状感染和传染率——这点非常重要。接受注射的1.1万人中,只有30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但都不需要住院治疗,这对保护NHS等医院至关重要。同时,这款疫苗对高龄人群有比较明显的效果。7对于已经从新冠中康复的人来说,接种疫苗安全吗?如果新冠疫苗获批上市,有可能也会提供给曾经的感染者。这是因为,自然免疫可能不会长久,疫苗可以提供更多的保护。8牛津疫苗是否适合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移植受者?如果你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而不能正常工作,那么,某些“活”疫苗是不推荐的,因为它们可能会复制过多而引发问题。牛津疫苗不是“活”疫苗。科学家们正在继续测试哪些患者可以从中受益,包括有某些健康状况的人、正在服用特定药物或正在接受癌症、艾滋病等其他治疗的人。目前有许多疫苗正在研发中,有些疫苗可能比其他疫苗更适合不同人群。9我能选择接种哪种疫苗吗?如果不止一家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那么当务之急将是尽快让最需要的人注射。这些步骤将决定哪些疫苗首先可用。人们不太可能做出选择。值得一提的是,辉瑞和莫德纳的疫苗都属于一种新型疫苗,称为RNA(核糖核酸)疫苗。它使用了病毒遗传密码的微小片段,在体内制造一部分病毒,免疫系统将其识别为外来病毒并进行攻击。这将是RNA疫苗首次获批上市。2重启世界,铭记英雄11月23日,跟威廉王子视频通话、接受祝贺的研发团队成员是波拉德和吉尔伯特教授。吉尔伯特(左上)、波拉德(左下)和牛津大学副校长路易丝·理查森教授(右上)与威廉王子通话吉尔伯特应该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天。早在4月份,她就非常乐观,认为成功的几率是80%。天空新闻在报道里划了个重点:很少有科学家如此乐观,他们通常生性谨慎,语带警示。所以,这位教授当仁不让的气魄,陈局是服气的。这“神奇五人”也值得铭记——牛津疫苗团队的负责人、牛津大学小儿感染和免疫学教授安迪·波拉德:疫苗学教授莎拉·吉尔伯特: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主任、爱尔兰籍疫苗学家阿德里安·希尔教授:微生物学家凯蒂·埃维尔教授:詹纳研究所副教授、研究员特雷莎·兰姆:除了这些骨干,这个疫苗项目背后还有其他一些研究人员,牛津大学也向他们表达了谢意。比如:还有另一群英雄。如果没有参加试验的志愿者,任何疫苗都无法走向临床。超过两万人参与了牛津疫苗的试验,大约一半在英国,一半在巴西。除了承担身体上的未知风险,志愿者们还必须每天记录健康日记,包括一些琐碎细节,比如撞到了门,比如从自行车上摔下来。他们还花了大量时间,定期回到临床试验中心验血。圣乔治医院的医学学生露易丝·克莱·贝克就是其中一员。她是4月份自愿加入试验的。她那时在重症监护室工作,目睹了重病患者气喘吁吁的恐怖。当时,医生只能提供“氧气和希望”,没有其他治疗措施。她回忆说:那正是第一波的高峰,真的很吓人。这是我能帮上忙的。……生命将被拯救,经济会重启,这场大流行终将成为记忆。致敬,人类的英雄!世界恢复正常运转时,会永远感激你们今天的搏命和付出!情报员:秋树情报源:BBC,
2020年11月25日
其他

英国首富血亏卖超级豪宅,捡便宜的华裔富豪有多“奇葩”

第二波新冠疫情席卷英伦,没再看到呼吸机短缺的新闻。你还记得上半年轰动一时的戴森公司呼吸机项目吗?他们是不是立了大功?那项目其实早就黄了,2000万英镑打了水漂。公司没能靠呼吸机发光发热、顺带赚钱,也没逃过疫情的重创,打算裁员。公司老板、英国首富詹姆斯·戴森最近还亏本卖掉了新加坡最大的非独立产权豪宅。卖价约合4700万美元,也就是3亿元人民币,比去年的买入价亏了2680万美元,约合1.76亿元人民币。说起来,这位首富,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中国市场撑起来的。产品在国际上畅销,似乎也给了他烧钱探索各种新赛道的底气。而抄底戴森老板豪宅的,是一位神秘的美国华裔富豪。陈局发现,他曾在中国卷入舆论旋涡,满城风雨后,归于沉寂。都是有故事的人啊。01家电黑科技,难逃裁员潮戴森公司是以黑科技著称的家电王。在潮流人士眼里,自己要是没有一两件他家的产品,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2020年5月,戴森公司创始人、英国发明家詹姆斯·戴森以162亿英镑(目前约合1419亿元人民币)净资产,首次登顶《星期日泰晤士报》英国富豪榜。詹姆斯·戴森得以问鼎的一大奥秘是:公司的产品在国际市场销量大增,其中以中国市场的销量尤为火爆。比如,单是在某宝戴森旗舰店,V8吸尘器月销就超过3000件。别家的吹风机走百元平价路线,戴森Supersonic要卖将近3000元。别问香不香,广告数据显示每30秒售出一台,2019年在中国内地卖出约56万台。但戴森公司近年来也不是一帆风顺。詹姆斯·戴森的好奇心,把公司“作”得一波三折。如若不是中国市场的销量给了戴森如此底气,恐怕很难把盛况维持下来。他曾投入5亿英镑研发电动车,想跟特斯拉试比高。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他在2019年亲口宣布关停电动车项目。2020年,新冠疫情袭来,似乎也带来了机遇。3月底,英国媒体奔走相告:戴森公司在10天内研发出了新型呼吸机,正在日以继夜地赶工,将生产1万台呼吸机支援英国NHS。戴森公司一时被誉为医疗之光,而这1万台呼吸机也将由政府买单。但这道医疗之光只闪耀了一个月。4月中旬,卫生大臣马特·汉考克还在说,英国至少需要1.8万台呼吸机才能应对疫情高峰。4月底,媒体却爆出:政府发现NHS对呼吸机的实际需求低于他们所预估的1.8万台,于是叫停了戴森公司的呼吸机项目。戴森公司已经为呼吸机项目投入了2000万英镑,但大度地表示,不要政府报销。当初,政府下的是有条件的临时订单,戴森公司的呼吸机需要获得英国药物与医药保健产品监管局(MHRA)的批准。政府是在戴森呼吸机尚未获得认证时取消了订单。陈局发现,詹姆斯·戴森的表态很有觉悟:戴森公司全体欢迎政府的这项决定。庆幸的是这些呼吸机不需要了,我们也丝毫不后悔对国家做出的贡献。我也希望我们的呼吸机能够帮助其他国家应对这次疫情,不过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调研。新冠疫情对戴森公司的影响,不光是这个订单。尽管詹姆斯·戴森在5月份成为英国首富,但到了7月,公司就宣布了全球裁员900人的计划,其中,英国预计裁员600人。裁员的主要原因是零售和客户服务业务重组。公司发言人说得也挺委婉:“这次新冠疫情危机加速了消费者行为的改变,因此,在服务客户和产品销售的方式上,我们也需要做出相应变化。”02亏本卖豪宅,亚洲梦未冷公司宣布裁员之后没几个月,10月份,詹姆斯·戴森转手了一套新加坡豪宅,而且是亏本出售。在新加坡,这套豪宅站在鄙视链顶端,名叫The
2020年11月23日
其他

内政大臣重磅丑闻,英首相竟包庇,后果有多严重?

英国政府高层又出一桩重磅丑闻。脱欧重大关头,掌管移民命运的内政大臣普丽蒂·帕特尔捅出大篓子。内政大臣是英国内阁第三大重臣,也是华人移民最为关注的政府高官,前几任都被冠以“移民杀手”。帕特尔这次惹事,有几个史无前例。她上任后不久就“逼”走内政部最高文官,后者指控帕特尔霸凌,内阁对她启动独立调查,历时8个多月,这份重磅调查的结论终于在11月19日夜里曝光——认定帕特尔构成霸凌下属,违反内阁大臣守则。而早前所有违反守则的内阁大臣都辞职了。另一点是,被迫辞职的内政部前述最高文官把英国政府告上劳动仲裁法庭,这么高级别,也是创了纪录。但重压之下,首相鲍里斯·约翰逊11月20日发布声明说,完全信任帕特尔,不相信她是霸凌者,认为“此事已完结”!消息一出,独立调查的负责人、首相的内阁大臣守则顾问亚历克斯·艾伦爵士立即宣布辞职,对首相无视其调查结果表示抗议,首相还让报告里不要用霸凌字眼被他拒绝。BBC报道:首相力挺内政大臣,霸凌调查负责人辞职帕特尔发了声明,对自己以前的行为表示歉意,但没有辞职的意思。拥有接近2万会员的高级公务员工会(FDA)的理事长戴夫·彭曼早已经放话,如果帕特尔不辞职,那么成千上万的公务员就会感到困惑、愤懑。今年以来,英国内阁和公务员队伍之间已经产生极大裂痕,多位高级公务员甚至最高文官辞职。局长认为,这种情况下,首相约翰逊可以说是用自己的政治生命,力保帕特尔的政治生命。帕特尔2017年就因违反大臣守则,被迫辞去国际发展大臣职务,再之前担任工作和养老金大臣期间,曾涉嫌霸凌幕僚,据传还因此付了2.5万镑封口费。首相为何“包庇”这样一个有“污点”的大臣,对政府对国家何益?一个霸凌的内政大臣留任,对政府、对国家、对移民意味着什么?调查报告抖出了哪些猛料?会有什么法律和政治上的后果?
2020年11月21日
其他

英国抗疫9宗罪,疫情惨烈背后的可怕病根

局长讲两句生活在英国的英伦靠谱局局长,面对这里让人无语的抗疫怪相,剖析其9大病根:背弃专家,惨遭曝光,患得患失,决策荒唐;联合王国,三国四方,各取各调,自弹自唱;各怀鬼胎,尔虞我诈,党见之争,甚嚣尘上;人浮于事,各自为政,错漏百出,政令不畅;抗疫名目,层出不穷,流于形式,民众迷茫;医疗科技,平时逞强,检测能力,首相夸张;良药疫苗,难救近火,病例追踪,白费银两;自我隔离,形同虚设,公众人物,双标榜样;假借自由,愚民反智,游行不断,聚会照常。有道是:重疫当头,如上战场,仅靠封城,一枕黄粱。备注:“国际范Plus”已变身“英伦靠谱局”:立足英伦,胸怀天下。“范三郎”代言人、BBC前中国事务主编陈时荣兼任英伦靠谱局局长。在这里,没有耸人听闻,没有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在这里,靠谱是一种信仰,是看懂英国、看透变局的正确姿势。英国新冠疫情令人愕然,政府抗疫举措难辞其咎,部分自私的民众也是祸根。付出巨大代价后,在英国新冠疫情累计死亡人数突破5.3万、保持欧洲第一之际,已有20多万人签名请愿,要求对英国政府的新冠应对进行公开调查。英格兰前首席医疗官萨利·戴维斯夫人最近透露的消息更让人震惊——英格兰公共卫生署(PHE)的官员们曾向她保证,新冠病毒不会在英国大规模传播。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曾经承诺,要对英国抗疫工作进行独立的公开调查。萨莉夫人将是一名关键证人,媒体预料她会在调查中站出来,指控PHE误导了政府。但政府仅仅是被误导吗?承诺的调查还没见影子,又被第二波疫情搞得手忙脚乱。现在,随着各种呼声及压力,英国政府计划圣诞节期间临时放松聚会限制,代价可能是延长英格兰全境封锁一个月左右,而SAGE专家则警告,这可能会带来“重大风险”。局长也想问一句:现在已经到了可以松口气的时候了吗?英国因新冠导致的死亡人数,相当于每10天就发生一次“泰坦尼克”号海难,经济也陷入100年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前不久,英国迎来了一个不光彩的里程碑:11月11日,新冠疫情累计死亡人数超过5万。而就在那之前不到一个星期,11月5日,英格兰二次全境封锁首日,伦敦等地爆发大规模反封锁游行示威。有健身房老板把橙色的坦克开到了议会所在的威斯敏斯特宫前,要求允许健身房继续开放。橄榄球明星詹姆斯·哈斯凯尔坐在坦克顶上助阵。曼切斯特大学学生发现校园新装了围栏后,数百人无视禁令,聚集在一起抗议,手脚并用、连推带踢,推倒了围栏。二次封锁前夕,成千上万的英国民众逃离伦敦等大城市。机场人满为患,伦敦更是出现了1200英里长的道路拥堵,被英媒称为有史以来最严重交通拥堵。后来,剑桥大学科珀斯克里斯蒂学院的法律系主任乔纳森·摩根博士提议发起集体诉讼,要求政府赔偿在上半年“错误封锁”的损失,赔每人800镑,全国共48亿镑。凡此种种,也不算太意外。大半年了,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英国抗疫何以至此?局长这就详解9宗罪。01背弃专家,惨遭曝光,患得患失,决策荒唐英国崇尚科学,讲究循证决策,这当然是好事。但是科学认识需要时间,有一定的过程。等着科学给出一个十全十美的标准答案后才去采取行动,这对政客来说最稳妥,却错过了防疫的最佳时机。如果只选符合自己立场、观点的研究结论,无视与自己立场不一致的事实,那就是自欺欺人,甚至可以说是伪科学了。在抗疫之初,决定群体免疫是否可行的新冠病死率、染病后免疫力能维持多久等关键因素都还没有来得及研究,何来的循证?何来的科学?被各界质疑后,又匆匆改口。这次打脸后,英国政府吸取教训了吗?“然并卵”。戴口罩、解封等问题上依然选择放飞自我,他国的研究和经验我不信,本国的研究挑我喜欢的来信。比如,长期坚持倡导勤洗手,而不是戴口罩。“洗手20秒,相当于唱两遍生日歌”被奉为圭臬,首相也身体力行。然后,他也感染新冠入院了,到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局长发现,早在4月份,包括英国公共卫生学院前院长约翰·阿什顿在内的100多名英国医生就发起了一项戴口罩宣传活动。英国维康桑格研究所4月24日就在著名期刊《自然·医学》上发文证实,鼻子里的两种细胞是新冠病毒的初次感染场所。这说明了戴口罩的重要性。但政府的回应还是那句话:目前,还没有科学证据显示戴口罩对阻止病毒的传播有明显的效果。一直到6月15日,英国才要求在公共场所戴口罩。这样的事还一再上演。每次面对议员、媒体的质询,政府官员就说,我们是依据科学做决策。不愿再做政府“遮羞布”的紧急情况科学咨询小组(SAGE)干脆将每次的会议记录定期公开。人们从这些记录中发现,在封城和解封等许多问题上,政府没有完全按照SAGE小组的建议,依然片面地把抗疫与经济对立起来。比如,无视科学家的警告,在追踪系统还没完善的情况下就匆匆解封,还推出了“外出就餐半价”的刺激措施——后来,这被证明是助长了第二波疫情。比如,吝惜经费,不愿对大学给予补助,迫使大学为生存依然让学生回校,酿成秋季开学后的“爆雷”。最近的一次,是SAGE小组的科学家9月21日就建议全国封城。但政府又患得患失,担心影响经济,不见棺材不流泪,直到疫情持续恶化才决定封城,又迟了两周。02联合王国,三国四方,各取各调,自弹自唱根据法律,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有健康卫生事务的自治权。抗疫伊始,各地还能协同。中央政府屡屡错失良机后,各地纷纷各行其是。封锁期间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同地方有不同规定。什么时候解封,四地也不一样。解封后你搞一个三级抗疫,我来一个四级预警。回国隔离要求不一样,复学复工规定也不一样。连最基本的感染者追踪系统都是各搞各的,白白浪费钱,还带来种种不便。英格兰11月5日开始二次封锁,而威尔士17天的二次封锁却在11月9日结束了。一个国家,种种不同步,难怪病毒有机可乘,此起彼伏了。生的规定不一样,死了也不一样。在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患者如果已康复超过28天,之后去世的话,就不纳入新冠的死亡人数。而在英格兰,凡是得过新冠,无论什么时候死亡,都曾计入新冠死亡。7月中旬,发现亏大了的英格兰才匆匆采用苏格兰等地的标准,降低了死亡人数。03各怀鬼胎,尔虞我诈,党见之争,甚嚣尘上一地之内的党派之争更加司空见惯。10月份疫情严峻之际,封锁升级的关键决策当口,围绕局部封锁下对雇员的补助标准,保守党的中央政府和工党的大曼切斯特市长就公开
2020年11月19日
其他

重磅曝光!英国政府让众关系户借新冠灾难赚巨款,议会要彻查!

英国政府抗疫采购中的惊人裙带关系,终于炸了。媒体连日追踪发现:新冠疫情袭来后,政府匆忙采购,大手大脚,而众多政府高官、国会议员、保守党金主等的关系户未经公开竞标,通过特殊通道,屡屡拿下订单,赚取丰厚利润。而英国国家审计署(NAO)的最新报告,更是石破天惊。《泰晤士报》称之为“罪证确凿的报告”(damning
2020年11月18日
其他

华为卖荣耀刷屏全球,外媒报喜又报忧

华为整体出售荣耀品牌业务资产,就高枕无忧了吗?这条重磅消息今天(11月17日)“官宣”后,境外媒体也纷纷关注华为断臂求生之举。但据英国广播公司(BBC)、《金融时报》等权威媒体透露,对于荣耀能否躲过美国制裁,一些专业分析人士甚至深圳的官员仍然存有疑虑。荣耀在重生之路上,还要面对很多困难。有关官员还透露,荣耀将寻求IPO。而就在昨天(11月16日),华为副总裁张建岗通过《卫报》呼吁:英国政府承受不起在5G革命中落后的代价。在后特朗普时代,应该重新审视禁止华为进入英国5G网络的决定,并认识到这一禁令将加剧英格兰的南北发展差距。11月17日,荣耀的收购方在深圳4家报纸同时刊登中英文联合声明称,此次收购既是荣耀相关产业链发起的一场自救和市场化投资,更是一次产业互补。华为则在官网发表声明称,在产业技术要素不可持续获得、消费者业务受到巨大压力的艰难时刻,为让荣耀渠道和供应商能够得以延续,华为决定整体出售荣耀业务资产。对于交割后的荣耀,华为不占有任何股份,也不参与经营管理与决策。消息一出,刷屏全球。路透社:华为把荣耀品牌出售给代理商-经销商联合体,以维持智能手机部门的生存。《金融时报》:华为出售荣耀智能手机品牌求生。《财富》杂志:美国的制裁迫使华为出售其廉价智能手机品牌。BBC:华为因技术限制而出售荣耀这个面向年轻人的品牌。法国《世界报》:华为受美国制裁困扰,出售其智能手机品牌荣耀。意大利AGI新闻通讯社:华为出售荣耀品牌。美国制裁对供应链造成巨大压力。对于华为和荣耀的发展前景,他们又有什么分析?美国新一届政府会放松对华为的制裁吗?针对华为的5G禁令,会给英国带来多大损失?华为的最新喊话,重点说了什么?能不能刺激、打动英国?01寄望摆脱美国制裁荣耀走到这一步,是因为美国的限制。自去年5月以来,美国已把华为及其152家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想全面切断其芯片供应。根据美国商务部今年5月发布的禁令,使用美国技术开发或生产的半导体产品,如果要出售给华为,必须先取得美国政府的出口许可。9月15日,禁令正式生效,华为被“断芯”,自行设计的麒麟芯片也同时停止生产。而荣耀手机的一些型号采用的就是麒麟芯片。11月13日,高通获得美国政府许可,可以向华为销售4G手机芯片,但5G芯片仍然被禁。路透社指出,华为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仅次于韩国三星。知情人士称,美国政府的限制,迫使华为把重点放在高端手机和面向企业的业务上。现在,华为卖掉了荣耀,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乐观情绪。一位消息人士对路透社表示,在荣耀与华为分离后,美国政府将没有理由对荣耀进行制裁。《金融时报》也报道说,一些律师认为,
2020年11月17日
其他

拜登对华如何出手?外媒集体深挖

美国总统特朗普11月15日在推特上称:“他(拜登)获胜,是因为选举被操纵了。”这被彭博社、天空新闻等主流媒体解读为特朗普首次承认败选。但特朗普随后又发帖说:“他(拜登)只是在假新闻媒体眼中获胜了。我什么也没承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天深夜,特朗普又发帖称:“我赢得了选举!”争议尚未终局,但多国领导人已祝贺拜登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多家外媒近来也深度分析了拜登如果上台,中美关系的变与不变:拜登对华政策如何?是比特朗普更狠还是更老谋深算?对中国意味着什么?BBC:拜登会保持对华强硬,也会延续特朗普时期的部分对华政策,但会谋求竞争与合作共存的道路,并将联合美国的盟友要求中国负起应尽的责任。天空新闻:拜登可能不会本能地反华,但将回归更传统、更少冲动的外交政策,即使拜登缓和了美中对抗的某些方面,但在不少问题上也没有太大可以改变的空间。他还将带来特朗普所没有的两点压力——对人权问题的真正关切以及召集欧亚盟友支持他的立场。卫报:虽然拜登可能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但中美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尽管拜登政府将在某些方面采取不同的做法,但它不会扭转美国政策的总体方向。”CNN:两个体系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系统的竞争”,但拜登比特朗普“会更加外交化”。纽约时报:拜登在外交政策方面是个实用主义者,而非意识形态倡导者。在数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他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意见的不同并不会影响其与外国领导的私交,也不会公开将话说死,而是留有后路。时代周刊:中美肯定在许多议题上存在竞争,但学者认为“竞争本身不应被视为破坏性力量”,“竞争实际上也能为两国和全人类带来好东西”。预计拜登在中美关系上可以采取五大对策:重启中美对话,停止美中贸易战,建立美中合作关系,缓和紧张局势,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联盟。泰晤士报:拜登计划通过交叉结盟来应对中国不同层面的挑战,采用“小人国式的用成千上万的细线去捆绑格列佛这个巨人的办法”,而日本由于地缘和实力等原因,注定成为“遏制中国威胁的关键”。据“国际范Plus”观察,相较过往,拜登的对华态度已经有所转变。他曾经多次公开表示乐见中国发展,但现在视中国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并计划团结其盟友联合行动,他毫不讳言“当我们与其他国家一起抱团时,我们实力将加倍”。最新进展是,拜登对华的第一个信号已释放。拜登宣布胜选后,忙不迭地跟各国领导通话,传递“他们的朋友正在归来”的讯息。一些国家也企图利用中美博弈谋求最大利益。其中,日本就利用钓鱼岛问题发出了信号。看来,和泰晤士报预测的一样,日本会充当“美国遏制中国威胁的关键”。而日本为自身利益冲当急先锋,也并不奇怪。01泰晤士报:日本是美国遏制中国威胁的关键美东时间11月11日晚间,拜登依次与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领导人进行了大选后的首次通话,继续为他接管美国政府做准备。拜登的政府接管团队在声明中说,拜登与日本首相菅义伟通话时强调,他信守美国保护日本安全以及《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的承诺。声明使用了跟特朗普政府相同的措辞,称美日同盟是印太地区繁荣与安全的基石。声明中没有具体提到《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涵盖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保护。但是,菅义伟透露,拜登在通话中确认,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涵盖对冲绳岛地区和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保护。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说,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美日安保条约》是冷战产物,不应损及第三方的利益,更不应危害地区的和平稳定。在拜登担任副总统期间,时任总统奥巴马就首次宣布,美国承认日本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行政管辖权。根据《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美日任何一方在日本管辖地受到武力攻击时,另一方将依照本国宪法的规定采取行动,对付共同的危险。美日披露通话内容的差异,反映出日本企图在中美博弈中寻求最大的利益,而拜登乐见其成。这些或许就是《泰晤士报》一篇分析文章所说,“日本是遏制中国威胁的关键”。这篇文章就是在拜登和日本首相通话前的11月10日发表的,准确地预测到拜登对华策略的转变以及日本的关键作用。文章的核心思想有几点:1、拜登团队中似乎有一种想法,即通过交叉结盟来应对中国不同层面的挑战。最让人惊讶的是,美日轴心是这个新秩序计划的核心。如果这一切都实现了,未来美国或许能保证自己作为太平洋强国的地位,中国将被迫缩小其野心——而日本将被视为远东不可或缺的角色”。2、将特朗普时期的中美角力比喻成“两个肌肉发达的国家之间史诗般的摔跤”,而拜登如果采取“小人国式的用成千上万的细线去捆绑格列佛这个巨人的办法,则会更成功”。3、那些为不同利益而可能结盟的多层次国家联盟,目的有两个:一是就一个快速崛起的大国所构成的威胁达成全球共识,二是证明中国问题不仅是亚洲的问题。日本由于自身地缘、科技经济实力等原因,都将处于这些遏制中国的联盟的核心。02拜登对华的转变:结盟应对中国拜登对中国并不陌生。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4月,时年37岁的特拉华州参议员拜登就随美国国会代表团访华。时隔22年,2001年8月,拜登再度访华,这次是以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身份。他向200名复旦大学师生演讲时说:“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中国和美国的合作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他还兴致勃勃地登上了长城。又过了10年,2011年8月,已经是副总统的拜登再次访华。他在四川大学演讲时友好地表示:“
2020年11月16日
其他

英首相府突遭“血洗”内幕,未婚妻干政震动英国

英国首相府突然大地震,震动全国。首相府遭“血洗”的标志性事件是,英国最强权臣、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最信任的高参多米尼克·卡明斯将在圣诞后离任!但刚刚意外突发,13日傍晚他已立即离职。在此之前,一场“逼宫”失败后,他的盟友、首相府公共关系主任李·凯恩已经辞职,首相没有挽留。执政党内颇具影响力的媒体“保守党之家”爆料:这表明,差不多一年前帮助约翰逊在大选中大获全胜后全面掌握首相府的“赞成脱欧”(Vote
2020年11月13日
其他

至少花200亿!英国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誓不让权富插队

英国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为此,政府付出巨大代价,采购疫苗费用约合人民币226.84亿,再加上运输、储存、注射服务、动用军队、建设接种中心等,可以算巨资了。这既是被认为英国重归正常生活的重要举措,也被认为是鲍首相的最后机会。英国官方最新统计,新冠死亡人数越过了5万大关,在欧洲位列第一。在英国政府“搞砸”了大规模检测和追踪系统之后,如何打赢这场疫苗之战,事关重大。《每日邮报》的一篇文章甚至认为,成功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将是鲍里斯·约翰逊证明自己能胜任首相工作的最后机会,否则他就完了。文章认为,如果失败了,他和卫生大臣马特·汉考克在政治上就死定了,而保守党在接下来一个世纪里再次执政的机会将接近于零。更重要的一点是,英国政府新冠疫苗全部纳入全民免费医疗体系NHS中分发,不会通过私人渠道发售,并且誓言不让富人、权贵插队。英格兰副首席医疗官乔纳森·凡·泰姆在11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他认为,疫苗应该根据临床优先级进行分配,而不是让富人掏钱插队。他说:“我喜欢NHS的一点是,它是为所有人服务的,无论他们的财富水平或社会地位如何。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每日电讯报》则引述政府内部人士的消息说,英国政府将把疫苗接种和分配完全交给NHS系统,“即便富贵之家也不能插队”,包括王室和首相。这一点也得到了卫生部官员的确认。这也意味着,新冠疫苗将是免费接种。英国政府为此耗费巨资。辉瑞疫苗之外,英国还预订了其他5种候选疫苗,6种疫苗数量合计超过3.4亿剂。“国际范Plus”根据近期媒体报道统计,可以查到预估订购金额的疫苗有4种:4000万剂辉瑞疫苗,每剂14.71英镑,总共5.884亿英镑(约合人民币51.3亿元);1亿剂牛津疫苗,每剂2.33英镑,总共2.33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9.4亿元);6000万剂美国诺瓦瓦克斯疫苗,每剂16美元,总共9.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3.54亿元);3000万剂美国强生疫苗,每剂10美元,总共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8亿),并可能再购买2200万剂。这4种疫苗的订购量为至少2.3亿剂,金额合计约154.04亿元人民币;而其他两种1.1亿剂,即便按10美元单价计算,也需要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8亿)。加起来,约合人民币226.84亿。这还没有计算接种中心建设、接种服务、动用军队、运输、储运等方面的费用。汉考克此前证实,将给全科医生额外提供1.5亿英镑(约合13.08亿元人民币)的接种服务酬劳。但这只是在以往收费标准之外增加的费用。英格兰把每次接种的服务费就定在了12.58英镑,如果全国都照此标准,按每人注射两剂计算,英国政府要花16.77亿英镑(约合146.23亿元人民币)。这样算来,英国政府的总花费已经约合373.07亿元人民币。当然,预订的疫苗数量是超过实际需求的,应该不会都派上用场。即使只用4000万剂辉瑞疫苗和1亿剂牛津疫苗实现6665万人口全覆盖,并且全部有效,疫苗采购费用加上注射服务费,也会高达216.93亿元人民币。储运方面,“国际范Plus”最近介绍过,辉瑞疫苗的储藏条件的要求苛刻——零下70摄氏度,这会给运输物流带来巨大的挑战。《太阳报》最新爆出,临时保存辉瑞疫苗的特制“冰袋”,每个成本高达5万英镑。而每个“冰袋”最多能装5000剂疫苗,目前还不清楚需要多少个这样的“冰袋”。还好,英国政府已有多手准备,订购了其他一些疫苗。而牛津疫苗只需要2到8摄氏度的储存条件。牛津疫苗才是英国“自己的孩子”,政府参与了投资,也得以用成本价采购,是辉瑞疫苗价格的六分之一。尽管错过了早前设定的时间表、又被辉瑞“抢了头条”,但按牛津方面的说法,将在12月底之前出炉最终试验结果的牛津疫苗,才是“深藏功与名”,不但储运更简单,而且价钱也会更便宜。无论如何,在牛津疫苗的实验结束之前,辉瑞成了英国人的最大希望,它的接种和分配也将最大程度考验英国人的“制度自信”——事关NHS的公平和效率,以及政府动员和物资输送的效率。牛津大学雷吉斯医学教授约翰·贝尔爵士说,明年复活节前给所有易感群体接种疫苗的几率是“70%到80%”,只要政府不搞砸疫苗的分发。01王室也得和大家一样排队《每日邮报》报道,在排队等待接种COVID-19疫苗的过程中,女王、其他王室成员还有首相都需要乖乖排队,不允许“插队”,因为不许权贵和富人付钱成为“VIP”。《每日邮报》解释,疫苗将被列为“高度监管的药物,禁止在自由市场交易”。英国政府内部人士指出,新冠疫苗的接种全都会交给NHS统一安排调配,大公司不允许直接和药厂达成交易,“截胡”弥足珍贵的第一批疫苗。英国政府已经订购了4000万剂辉瑞疫苗(每人需要两剂),基本够英国人口三分之一的人接种。按照《太阳报》的最新爆料,英国政府的11级接种优先顺序是:1级:生活在养老院的年长者和养老院一切工作人员(care
2020年11月12日
其他

拜登噩梦刚刚开始,特朗普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总统大选后的美国空前分裂,拜登很难,而除了特朗普拒绝承认对方胜选、可能不会和平过渡交权,拜登更大的噩梦才刚刚开始:特朗普开启疯狂模式,在内政、国防、贸易战、外交上全面埋雷,四处提拔安插自己人,炒掉国防部长,可能对伊朗发动战争,恐对拜登的小儿子亨特发起调查,而且被指还在谋划一盘更大的棋。特朗普坚称民主党靠“选举欺诈”“窃取”了大选结果,10起诉讼直指民主党,还宣布要募款6000万美元用来打官司。“川粉”苦苦支撑,苦等翻盘。然而,在轰轰烈烈的法律战背后,特朗普被曝其实没打算赢,而是有更大的野心。有不肯公开姓名的竞选团队成员透露:他们内部并不相信能打赢官司,特朗普的目的是“即便失败,也要保住他的基本盘”,靠“坚持到底”和选举欺诈的阴谋论凝聚人心;即便失败,还能祭出他喜欢谈论的“Deep
2020年11月11日
其他

英国政府新冠疫苗机密曝光

虽然辉瑞新冠疫苗的重大进展引发全球刷屏、欧洲股市飙升,但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异常冷静。美国、亚洲股市的反应也一个比一个冷淡,各种高开低走、冲高回落,辉瑞疫苗的弱点也再次曝光。美国辉瑞制药和德国BioNTech公司11月9日宣布,初步结果表明,他们共同研发的新冠mRNA疫苗能防止90%的人感染,“对科学和人类来说,这是伟大的一天”。不过,约翰逊当天在例行的疫情新闻发布会上警告,不要把这个消息当作新冠大流行的出路。他证实,英国采购了4000万剂辉瑞疫苗,足够三分之一的人口使用,每人需要注射两剂。但他指出,目前疫苗研发“扫清了一个重大障碍,但后面还有好几个障碍”,现在还“非常、非常早”。“我们现在可能犯的最大错误是在关键时刻放松我们的决心。”这一天,英国新增了21350例确诊和194例死亡病例,累计确诊121万3363人,死亡49238人。11月10日,卫生大臣马特·汉考克也在天空新闻的节目中强调,要谨慎对待辉瑞疫苗的进展。“当然还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我们还没有看到完整的安全数据,显然那是至关重要的。除非我们对疫苗的临床安全性有信心,否则我们不会部署疫苗。”汉考克还在BBC第四电台《今日》节目中说,部署辉瑞疫苗将是“一项庞大的物流行动”,有很多挑战,包括把疫苗从比利时运到英国,而且疫苗离开零下70摄氏度的环境不能超过4次。他还对泰晤士网上电台表示,可能会动用军队协助疫苗的运输。其实,早在11月4日,英国政府疫苗专责小组主席凯特•宾汉在议会发言时就指出了辉瑞新冠疫苗的一大弱点:必须在零下70摄氏度保存,分发的成本和复杂性很高。《泰晤士报》11月10日报道,辉瑞疫苗在正常冷藏温度下只能保存约24小时。为了保护疫苗里的遗传物质,必须在零下70摄氏度保存,直至使用当天。全科医生诊所和养老院等将难以保存辉瑞疫苗。《泰晤士报》称,根据泄露的辉瑞文件,该公司设计了一种手提箱大小的容器,里面塞着干冰,可将疫苗保持在零下70摄氏度下长达10天。每个容器可容纳1000到5000剂疫苗。但是,辉瑞交付疫苗后,必须在24小时内换上新的干冰。装有疫苗的容器每天最多只能打开两次,每次最多1分钟。还有媒体指出,辉瑞宣称的90%的“疫苗有效率”,不是完全预防感染新冠病毒,而是“避免成为有症状感染者”(不包括“预防无症状感染”)。……如果你了解到最近曝光的英国政府在疫苗研究和策略方面的机密事宜,你会明白,首相和卫生大臣泼冷水的背后,是比想象中还要严重的情况。英国已进入第二轮封城,很多人对疫苗翘首以待,期盼可以真正结束“封锁—解封—R值飙升—再次封锁”的死结。很多内阁官员认为,只有疫苗才是真正的防疫“退场机制”。然而,最近《泰晤士报》独家爆料:在一次面向私募“卖”疫苗投资机会的网络会议上,宾汉公布了英国政府大量机密性的相关文件,显示出困难远超想象。宾汉在10月底的那次会议上曝光的重要信息有:1.英国计划在明年复活节前,为50岁以上成年人完成疫苗接种,但政府为疫苗对老年人是否有效、免疫能持续多久而担忧;2.政府估计40%的人不肯接种疫苗,15%的疫苗可能因操作出错而浪费,英国没有立法强制接种疫苗,她不相信英国会获得群体免疫;3.政府一直持续关注疫苗是否真正起作用,她不知道疫苗是否会有效,而且这需要接种后6个星期才能得知;4.她没有任何数据证实疫苗会对同时患有流感的人有效;……也因这次曝光,多方呼吁要宾汉下台。但这个主席职位非同小可,是直接向首相汇报工作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目前,英国已在紧锣密鼓筹备疫苗接种。汉考克11月10日证实,他已要求NHS做好从12月初开始接种疫苗的准备。疫苗接种诊所将每周开放7天,他将给全科医生额外提供1.5亿英镑的酬劳。《太阳报》11月9日报道,官方要求医院在11月底之前做好准备,而且罕见地安排医生加班加点接种疫苗。NHS英格兰通知全科医生,如果疫苗获批,要每周7天、每天12小时开展接种。每次接种服务费为12.58英镑,比流感疫苗接种的10.6英镑更高,因为相关培训以及接种后的观察都会增加工作量。但是,如果很多人不愿接种,怎么破?知名伦理学家、牛津大学的朱利安·萨武列斯库教授在《医学伦理学杂志》上撰文建议,为接受疫苗接种的人支付报酬。他认为,这样的激励措施有助于克服由于担忧疫苗安全而产生的犹豫情绪,“报酬换风险”可以让人们自愿选择承担风险。汉考克11月10日也强调,政府没有在全国强制接种新冠疫苗的计划。《每日电讯报》也指出了一个重大难关,报道标题是:“谁先接种疫苗,英国政府面临艰难决定”。疫苗的生产和购买、时间进度也出现了大问题。天空新闻指出,英国政府从夏天以来订购的疫苗仅仅足够3000万人注射——即50岁以上成年人,不足英国人口的一半。尽管政府宣传“希望在春天”,但实际上的准备是滞后的——尤其和其他国家相比。《泰晤士报》最新报道,宾汉对议会表示,接种疫苗“有可能在年底之前准备好”,但是到圣诞节前,只能获得约400万剂牛津疫苗(供200万人使用)。这与政府5月份的声明相去甚远,当时政府暗示到9月份可以提供3000万剂。牛津疫苗试验首席研究员安德鲁·波拉德教授在议会听证会上表示,该疫苗在圣诞节投入使用的可能性很微小。宾汉还说,到明年1月份,可提供多达1000万剂辉瑞疫苗(供500万人使用)。不过,首相约翰逊的发言人11月9日称,辉瑞疫苗如果获批,年底前可向英国提供1000万剂。11月10日,汉考克在BBC的节目中被问到是否能在圣诞节前推出辉瑞疫苗,他回答说“绝对有可能”,但他预计大规模接种要到“明年上半年”。如此说法不一,令人无所适从。《泰晤士报》11月7日更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预计最初的疫苗可能会失败,它可以减轻症状,避免人们去医院,但不会结束新冠大流行。该报预计,官方消息将承认首批疫苗不是完美的。……“国际范Plus”综合权威消息,归纳出英国新冠疫苗接种的五大难关,不排除到明年6月中发现接种成果失败、免疫计划从头再来的局面。种种问题,对其他国家也不无启示。01到谁该先接种?《每日电讯报》爆料,由科学家和官员组成的英国疫苗和免疫联合委员会(JCVI)从9月份以来就开始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谁先优先接种?很显然,根据产能,也根据英国政府采购量,不是所有人都能第一时间接种疫苗的。根据什么因素优先考虑哪个群体,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伦理问题,这也是每个国家都要面临的情况。1不光三六九等,而是11等JCVI把英国人分为11个群体,然后进行优先分级。1级:生活在养老院的长者2级:养老院所有工作人员3级:80岁以上长者4级:所有医护人员5级:护理人员(social
2020年11月10日
其他

英国强奸案的可怕黑洞

英国强奸报案增至历史新高,但强奸定罪降至历史最低,更有大量受害者选择不报案。英媒调查后发问:在英国,强奸是否是一个最容易让施害者逍遥法外的罪行?从刑事司法体系出发,英国专业机构和人士发现,强奸定罪的司法正义已经到达了一个危机临界点。伴随着#MeToo运动浪潮觉醒,自2012年之后,英格兰及威尔士警方接到的强奸报案数量增长了两倍,但受害者们勇敢报警的行为并未得到相应的回报。2017年至2020年,进入诉讼流程并被定罪的强奸案数量呈现下降趋势。据天空新闻报道,截至2020年3月的12个月内,在英格兰及威尔士警局接到5.5万宗强奸报案,99%的强奸案件最终未提交至法庭诉讼,提交公诉的只有2102宗,最后只有不到1500名嫌疑人被定罪,创历史新低。英国司法体系的公信力岌岌可危。对于英国司法体系,一些强奸受害者明确表达了“愤怒、受伤、遭到背叛”的感受。强奸案件中的受害者大多倾向于不报案。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英格兰和威尔士每年的强奸受害者真实人数可能高达10.7万,女性受害者可能有7.5万人,男性可能是1.2万人。英国王室法律顾问维拉·贝尔德夫人主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未报案的强奸受害者中,95%的人不报案的原因是害怕自己所说的话不被相信。广泛影响社会的强奸迷思(rape
2020年11月3日
其他

科学家以身试毒,多项研究表明新冠群体免疫“泡汤”

群体免疫策略最近屡遭重击,而且来自科学试验和研究的数据显示,这一策略是徒劳、无望的。近日,俄罗斯一名高龄医学教授以身试毒,二次感染新冠入院,亲自证实了终身免疫是痴人说梦,群体免疫希望渺茫。而在一直没有封城、被人们认为悄悄采取群体免疫的瑞典,被中国人戏称为“安国师”的流行病学家安德斯·特格内尔近日也表态说,在新冠抗疫中,实施群体免疫是徒劳的。美国医学会的研究、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历时数月的36.5万份抗体跟踪最新研究都表明,要有60%以上的人获得免疫才能阻断新冠传播,而随着时间推移,感染者体内的新冠抗体会不断衰减直至为0,光靠自然感染的群体免疫不可行。世界卫生组织也明确表示,不赞同在抗击新冠疫情中采取群体免疫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既不道德也不可行。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群体免疫”这一概念一再被提及,核心意思是通过自然感染大量人群获得免疫力,从而切断病毒传播链,实现集体免疫的目标。而10月初三位世界知名教授联署请愿重提“应该允许新冠病毒在健康的年轻人中传播”,获数万名医学家、医生支持,再次掀起轩然大波。反对封锁的人大力吹捧群体免疫的概念。一些政党也纷纷给本国政府施压,要求封锁措施松绑。多国出现反封锁抗议游行,意大利、西班牙甚至出现砸抢烧的骚乱。群体免疫真具有可行性吗?代价会是多大?疫苗出现后能实现群体免疫吗?最新的研究到底发现了什么?01高龄教授二次感染,证实群体免疫希望渺茫俄罗斯新西伯利亚临床和实验医学研究所的亚历山大·切诺夫博士已经69岁,他冒着极大的风险,故意接触病毒,第二次感染后入院治疗,用自己的经历证实:人体内新冠免疫力不断下降,会在短期内二次感染。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得出的结论是,“靠群体免疫抗疫希望渺茫。”这位教授曾在知名的西伯利亚的国家病毒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工作,该中心是俄罗斯第二种新冠疫苗epivacona的制造商。他2月去法国滑雪时第一次染上了新冠。康复后,他和团队开始了对新冠病毒抗体的研究。他们发现病人的抗体会迅速减少。他自己生病3个月后,就检测不到抗体了。他决定亲自验证二次感染的可能性。他故意暴露在病毒环境中,让病毒感染自己,很快就二次染病,而且比第一次严重得多,需要入院治疗。“五天来,我的体温一直保持在39摄氏度以上,我失去了嗅觉,味觉也发生了变化。”02不封城的瑞典也开始批群体免疫一直没实施封城、被人们认为正在推行群体免疫战略的瑞典,最近也开始猛批群体免疫。瑞典这次抗疫策略的设计师、流行病学家安德斯·特格内尔接受采访时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传染病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通过群体免疫完全停止传播”,追求群体免疫是徒劳和不道德的。该国卫生和社会事务部长莉娜·哈伦格伦也说,瑞典实施群体免疫这种想法是一种“误解”。她在一份书面声明中告诉《自然》杂志,群体免疫“是病毒在瑞典或任何其他国家传播的潜在后果”,但这“不是我们主动采取的战略的一部分”。从统计数字来看,瑞典也不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该国每10万人中COVID-19死亡人数是邻国挪威的10倍多(每10万人中有58.12人死亡,挪威为5.23人)。瑞典的新冠病死率是根据已知感染人数计算的,这个人数也是挪威和附近丹麦的3倍以上。瑞典每日新增病例走势03《自然》:至今没有一个靠自然感染实现群体免疫的例子面对纷纷攘攘的争议,10月21日,《自然》杂志专门刊文澄清了群体免疫的几个问题,分析在没有疫苗、完全靠自然感染的条件下群体免疫的可行性和代价:历史上,还没有一种群体免疫是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的。成功的群体免疫都离不开疫苗。天花、小儿麻痹症、麻疹都离不开疫苗。要实现群体免疫,必需在同时段内有一定比例的人拥有对这种传染病的免疫力。不同的流行病由于其传染性的不同,所需要的具有免疫力人群的比例也不同。这个比例被称为群体免疫阈值。这个比例还受到是否采取其他抗疫措施的影响。例如,如果采取保持社交距离、宵禁等,这个阈值可以小一点,但一旦恢复正常的社交,这个比例就要调高。专家一般认为,新冠病毒病达到“群体免疫”的标准需要至少60%-70%的人群获得免疫力。血清流行率调查表明,在大多数国家,目前只有不到10%的人口感染了新冠病毒,这表明大多数国家的绝大多数人目前仍然处于易感状态。美国医学会的一篇文章就指出,美国需要约2亿名感染者和免疫接种者才能打破感染链。而现在只有大约9%的美国人感染并具有免疫力。依赖自然感染来达到新冠群体免疫所需要的人口比例,在短期内很难做到。就美国来说,美国医学会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医学博士詹姆斯·马达拉表示:“即使6个月内翻一番,也只占人口的20%。”不仅靠自然感染来达到群体免疫难于上青天,依靠疫苗来实施群体免疫也困难重重。疫苗不是100%产生免疫反应,这意味着部分接种者也无法产生免疫反应。按照美国FDA(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和CDC(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要求的50%—70%疫苗有效率,美国几乎所有剩余人口都必须接种疫苗才能获得新冠所要求的群体免疫阈值。“如果有20%的人拒绝接种疫苗,就无法实现群体免疫。”马达拉博士说。而在欧美,疫苗怀疑论盛行,拒绝接种疫苗的人很多。另一方面,不得不考虑的就是自然染病群体免疫的代价。跟经过安全性评估的疫苗不同,自然感染的患者接触病毒的剂量不像疫苗那样受到控制,病症也不可控制,获得免疫的过程充满风险。让更多的人自然感染,等于将更多的人送上死亡线。专家认为,新冠的病死率(IFR)在0.5%,相当于每200名病人就有一人死亡。如果是靠自然感染来让60%—70%的人染病,全英国就要有3600万以上人感染,死亡可能高达18万。就算是侥幸大难不死,感染这种新冠的人依然可能面临严重的医疗后果和经济负担,而新冠长期症状正变得越来越可怕。监狱和游轮上出现的一些超级传播者事件也让群体免疫充满变数。约翰霍普金斯健康安全中心的流行病学家凯特林·里弗斯说:“虽然科学家可以估计群体免疫阈值,但他们无法即时知道实际数字。群体免疫只是一种通过回顾分析数据才能确定观察到的东西,也许要在十年之后才知道。”04群体免疫卷土重来,争议再起3月份,当英国提出群体免疫的抗疫理念时,遭到了多方批评。英国政府也随后宣称从未付诸实践。第二波疫情席卷欧洲之际,10月4日,由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杰伊·巴塔查亚、哈佛大学医学教授马丁·库尔多夫和牛津大学教授桑特拉·古普塔共同草拟的请愿书《大巴灵顿宣言》(Great
2020年10月30日
其他

北大牛津校区又遇上麻烦了

曾经被誉为中国高校走出去“勇敢的一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牛津校区却在当地频惹争议。最近一桩是,校方申请把一处房屋改建成“住宿加早餐”式(B&B)简易旅馆,遭到地方议会规划委员会全票反对。《牛津邮报》10月27日的相关报道而在前年,校方申请改造始建于1880年、占地15英亩的庄园,欲兴建教学楼、健身房和可以容纳100名学生的宿舍,但遭到当地团体的强烈反对。后来有报道称,校方已在去年撤回申请。目前,校园改建的前景存疑。2017年,校区购置完成后,有评论认为,这是中国国内大学第一次“出海”办学,是中国高等教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有评论认为,北大借“牛津”二字“提高国际形象”,是一次炒作。01悬而未决的校园改建计划2017年,北大汇丰花880万英镑(当时约合人民币7400万元),向英国开放大学买下牛津市郊外野猪山(Boars
2020年10月29日
其他

新冠重创英国贵族,他们为自救有多拼?

第1期·鲍里斯为何醉心权欲又花心?重磅传记大爆秘史联系我们:微信号:littlesmart1978邮箱:fuzhongwenhua@126.com感谢点亮“在看”,欢迎转发分享!
2020年10月28日
其他

出院两月突离世,新冠长期症状越来越可怕

欧洲多国日增新冠确诊创历史新高、疫情形势急剧恶化之时,反宵禁和反封锁的抗议也席卷当地,甚至出现暴力骚乱。10月26日晚,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和意大利的米兰、都灵、那不勒斯等地都爆发了骚乱。米兰那不勒斯巴塞罗那同一天晚上,英国政府主导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发布:英格兰人口中的新冠病毒抗体水平在3个月内下降了26%,“群体免疫”无望。根据帝国理工学院开展的这项研究,36.5万名受试者中,6月份有6%的人从血液中检出了抗体,防疫措施放松后,这个比例在9月份降到了4.4%。另外,那些在街头聚集的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新冠长期症状(Long
2020年10月27日
其他

英国,为何有最美的秋天

英国,有最美的秋天,特别是今年。《泰晤士报》今天精选的图片新闻里,就有这样的场景:瑜伽教练金妮·伯比奇在科茨沃尔德(Cotswolds)的韦斯顿比尔特植物园(Westonbirt
2020年10月26日
其他

英国空前减税刺激楼市狂卖581亿,还将多疯?

英国楼市史无前例的印花税减免效果惊人。新数据显示,从7月份颁布政策后,已达成的交易超过2万笔,售出房产价值达67亿英镑(约合581亿元人民币)。受惠于“印花税假期”政策,购房者总共节省的费用高达1.08亿英镑。南安普敦、普利茅斯、谢菲尔德、纽卡斯尔和诺丁汉等16个英国城市,约98%的交易价格在50万英镑或以下,购房者无需支付印花税。在牛津和剑桥,也分别有59%和52%的交易,无需缴纳印花税。作为英国房价高地,伦敦有48%的交易免征印花税,买家省下了近2520万英镑。这次的印花税假期被英媒形容为“史无前例”。房产经纪人Marc
2020年10月16日
其他

鲍里斯为何醉心权欲又花心?首相重磅传记大爆秘史

我们结婚的那一刻,就是我们恋情的终结、而非开始。”传记作者总结道:在每段婚姻中,鲍里斯都感到无聊、不满和不安。2
2020年10月15日
其他

英国政府突然抛弃科学家,抗疫烂局谁的锅?

英国政府一直引以为傲的科学抗疫机制出现了大问题。政府一开始非常相信政府科学顾问委员会(SAGE)团队,而现在却与他们背道而驰,做出不同的决定。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昨天宣布了新的“三级封锁系统”,然而英格兰首席医疗官克里斯·惠蒂说他对“最高警戒级别的限制措施是否能控制住病毒”并没有信心。首相发言人今天拒绝承认首相仍受科学指导。SAGE成员也警告,分级封锁注定失败。昨天公开的9月21日SAGE会议纪要显示,SAGE当时就建议采取短期的全国性封锁,以降低病毒传播,但这一建议却被政府忽略。对此,《每日邮报》直言:SAGE与唐宁街开战,首相3周前无视他们提出的“断路器”全国性封锁要求。如果从3月的全国封锁算起,英国已经在抗疫的路上走了7个月。但是与很多欧洲国家一样,7个月的抗疫工作没有换得一个平静的冬季。人们最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疫情卷土重来。谁之过?政府朝令夕改,又想控制疫情又想挽回经济,“鱼和熊掌”最终没能兼得。但是,SAGE作为政府抗疫智囊团的专家团队,也的确没有在这场疫情中发挥正确的作用。另一方面,英媒对中国科学家在疫情中的表现刮目相看,认为从2003年到如今,中国在大流行病的应对方面“已经从学生变成了老师”。我们也不禁要思考这个问题:当一个朝令夕改的政府,遇到了一个不断打脸的SAGE,究竟会把英国的抗疫带向何方?01群体免疫?封锁?SAGE成员频打脸在近日的一场在线研讨会上,SAGE成员、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流行病学教授约翰·埃德蒙兹教授敦促英国政府早日实施更加严厉的抗疫措施。他说:“新冠病毒正把枪口顶在英国政府脑袋上。”《每日邮报》很快就指出,这位埃德蒙兹教授,正是今年3月力挺英国政府实施“群体免疫”的专家之一。那时,他在接受第四频道采访时说,不可能要求人们短时间内改变自己的生活模式,群体免疫是唯一可以缓解疫情的方式。而在近期的研讨会上,埃德蒙兹却支持政府采取“快速”“严格”的介入措施。另一位SAGE成员,伦敦大学学院的苏珊·米琪教授,也是如此。她9月份在推特上批评,政府的不作为,让英国成为了新冠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同时,她也支持政府尽快实施更加严格的管制措施。但《每日邮报》称,今年3月,有人批评政府未对汇集了上万人的切尔滕纳姆音乐节进行干预、让许多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米琪当时却说:“不,正相反。”当时,英国抛出“群体免疫”策略,让全世界哗然。一些专家纷纷站出来力挺,称封锁只能解决短期问题,群体免疫才是长期、终极的解决方法。而现在,同样是这群专家,却在督促政府早日收紧措施。至于是否要戴口罩的问题,英国专家更是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证实了戴口罩能够减缓病毒传播的经验之后,还反复“论证”了数个星期,才做出“应该佩戴口罩”的决定。这期间,还不乏专家认为戴口罩反而会增加感染几率。英格兰副首席医疗官詹妮·哈里斯就曾表示,人们可能将病毒捕获在口罩上继而吸入,因此口罩是有危害的。要问这几个月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这些专家的观点产生了180度的大转折,他们总是堂而皇之地表示:我们以科学事实为基础进行判断。02甩锅高手:政府决策与我无关中国此次取得的抗疫成果,与传染病学家发挥的作用密不可分。带着2003年“非典”的经验,此轮疫情中,科学家走在了抗疫的一线,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让中国在较早阶段实施了封城的决定。很可惜,这种有效联动在英国是缺失的。埃德蒙兹说:这(是否封锁)不是我们的决策,这是他们的决策。没有任何一种方式不会带来损害,但政客们必须做出抉择。这位流行病教授口中的“我们”指的是科学家团队,而“他们”指的是政府。这似乎令人有些不得其解。在我们的常识中,一个国家发生疫情后,政府应与流行病专家积极联动,共同探讨适合本国的抗疫措施。但英国的专家,似乎并不“稀罕”与政府为伍,总以“我们”“他们”加以区分。不久前,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伦斯在一场通报疫情的记者会上称,科学家团队不负责做出政策决定,而是对政府做出的政策决定进行评估。言外之意,科学家并不对抗疫措施负责。瓦伦斯早在4月时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说,决策是由科学指引的,而非由科学领导的(Decisions
2020年10月13日
其他

伦敦成“鬼城”航拍惊人视频:世界心脏停跳的可怕后果

英国新冠疫情已到临界点。英格兰今天宣布分级封锁,北部重灾区数百万人封城,伦敦列于中等风险的二级封锁区域。限制措施可能持续到圣诞节,若不见缓解,将第二次全国封锁。实际上,疫情延续大半年,有很多人在谈论伦敦金融城已死。真实的情况如何呢?上周,《星期日邮报》个人财经主编杰夫·普雷斯特里奇重返此地,随后写下见闻:他心爱的伦敦的心脏地带如何“死于非命”,如何失去灵魂。他更断言:伦敦金融城有可能永远无法重归昔日荣耀。他认为,如果金融业者没有动力逐步恢复实体办公,这座“英国经济王冠上仅余的宝石”将永远黯淡无光。因为伦敦金融城“管理着我们的养老金和投资”,所以最后牺牲的,是整个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更是放出航拍镜头,展现包括金融城在内的伦敦“鬼城”恐怖面貌:多处拍摄的照片,也记录下了空空荡荡的伦敦:普利斯特里奇在伦敦金融城做新闻超过25年,并为此感到荣幸。“这里总是充满着不停歇的活力。”他喜欢骑着“鲍里斯自行车”(鲍里斯·约翰逊担任伦敦市长期间推出的共享单车),穿越金融城的街道,经过深爱的剧场、电影院和音乐演出场所。他喜欢在自己家露台前眺望泰晤士河上的景象:派对游艇、豪华游轮和大型货船,来来往往,展现盎然生机和经济的蓬勃。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伦敦金融城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他回忆起一些重大历史瞬间:1993年,爱尔兰共和军的爆炸事件,让他感到恐惧;2008年金融危机,为英国带来萧条,让他感到担忧。但这些都没法跟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冲击相提并论。上周某天,为了做常规体检,普利斯特里奇必须出门,一个人漫步在金融城的街道上。公园、教堂犹在,泰晤士河依然潮涨潮落,“但这座城市有一种我没有经历过的怪异感”。上了地铁,整个旅途都很安静。“迎接我的,是城市的死寂,这座城市缺乏活生生的人”,对此他毫无心理准备。疫情下的伦敦金融城街头他回忆,以往工作日9点的时候,整座金融城都能见到白领提着他们的健身包,或者手持一杯外带咖啡。但这次,他感觉“自己是茫茫大海的一条小鱼”,从银行站到利物浦街站的半英里路上,他只遇到不超过10个人。一路上,还有几家咖啡厅开着门,但没有往日长长的队伍。他走进其中一间,店员极其热情,就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友。普利斯特里奇总结道:新冠疫情已经夺取了金融城的魂,金融城垂死挣扎,并且不知道未来是否会重回荣耀。他写道:“
2020年10月12日
其他

李嘉诚投资英国遇重挫,一家企业巨亏16亿!

为什么彭博社认为李嘉诚失去了魔力?“超人”李嘉诚号称“买下大半个英国”,其家族旗下公司在英国的投资早已超过4000亿港元,控制着英国约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近三成的天然气供应市场、近7%的供水市场、超过50万平米的土地资源等,被认为投资眼光毒辣。在英国一向无往不利的他,最近遭遇重挫:李氏家族的长江实业(简称“长实”)去年斥资46亿英镑,高价买下酒吧连锁和啤酒品牌格林王(Greene
2020年10月9日
其他

“别怕新冠?跟逝者说吧!”特朗普病未好就出院,美国人炸了

Midler表示:“丧心病狂的#最高白痴#发推表示‘我20年来从未感到这么棒,别害怕感染新冠’。和逝者说去!他比全世界所有人更容易接触最佳治疗,他怎么不是说‘#我和天空肩并肩#,去染病吧!’”
2020年10月6日
其他

突发重磅:欧盟对英国采取法律行动!

突发重磅新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刚刚宣布,欧盟已经对英国启动法律程序,因为后者不理警告,推动违反脱欧协议的立法。欧盟称,英国最近的立法行动本质上违反了去年达成的《脱欧协议》所定下的善意的义务。引发英国和欧盟大“地震”的源头是上月启动的《英国内部市场法案》立法,英国政府高官也承认这个立法“将以有限、特定的方式违反国际法”。英国引来包括欧盟、美国、英国政坛内部等各方强烈抨击。欧盟之前要求唐宁街9月底前删除该立法中违反脱欧协议和国际法的条款。但是英国政府拒绝让步,《英国内部市场法案》本周二已经通过下议院投票,提交给上议院。冯德莱恩说,鉴于约翰逊“未能”听取警告,欧盟现在已开始采取法律行动。欧盟已向唐宁街10号发送了“正式通知函”,而唐宁街发言人表示,英国政府将“在适当时候做出回复”,并再次重申该法案是保护英国不同地区之间贸易的必要“安全网”。这封信件是法律程序的第一步,英国必须在一个月内来回复欧盟的信函,BBC报道说,这最终可能会导致欧盟在欧洲法院对英国提起诉讼。英媒报道,这种所谓的侵权行为可能会导致欧洲法院处以巨额罚款,但这需要数年时间。冯德莱恩宣布欧盟不接受英国试图改变脱欧协议中的任何条款。欧盟对英国采取法律行动,凸显出双方贸易谈判进入关键阶段之际,紧张的局势升级。欧盟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之前就警告,为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设定了期限,要求他放弃立法,否则英国将面临金融和贸易制裁。如果英国执意通过立法,欧盟将寻求国际仲裁,甚至起诉英国政府。美国众议员议长南希·佩洛西警告,英国如果一意孤行,那么未来即便英美两国政府谈好了贸易协定,也别想通过美国国会支持!英镑多日来持续大跌。英国三位政府高官辞职“抗议”,包括政府法律局局长、政府法律服务负责人乔纳森·琼斯爵士,内阁首席苏格兰法法律顾问理查德·基恩勋爵。▲政府系统位阶最高的律师乔纳森·琼斯爵士已辞职目前在世的五位英国前首相:约翰·梅杰、托尼·布莱尔、戈登·布朗、戴维·卡梅伦和特蕾莎·梅,全都放下党派之异,一致敦促约翰逊三思,他们担忧英国的新做法,公然违反国际法。按照欧盟首席谈判代表米歇尔·巴尼耶的说法,英国的做法已经触及“欧盟的基本原则和利益”,因此欧盟已开始针对无协议脱欧的准备工作,以应对2021年1月1日“大限”。10月15日欧盟峰会,被认为是避免无协议脱欧的最后节点,而英欧关系谈判多月僵局中,却遭遇“深水炸弹”。
2020年10月1日
其他

“史上最差”大选辩论:特朗普制造美国“国家耻辱”

当地时间9月29日晚,美国大选上演重头戏——两位候选人的首场电视辩论。结果,民众和媒体对辩论质量大失所望。美联社说“这是近年来最混乱的一场总统辩论”;亲共和党的《华盛顿邮报》也坦言“满满是火药,而不是政策细节差异的对比”;亲民主党的《波士顿环球报》更直斥这是“史上最差的总统大选辩论”;CNN认为,双方水平之差,美国人看完辩论,毫无收获;英国《卫报》也认为,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差的一场总统竞选辩论,甚至认为,特朗普让这场辩论成了美国的国家耻辱。这是连续三场辩论的第一场。由于特朗普民调落后8到10个百分点,因此能否一举追近拜登,备受关注。辩论中,他把拜登拖入泥巴战,还频频插话。拜登失去风度怒吼“你闭嘴”,但完成“防守”任务,甚至意外得分。随后,CBS率先发布即时民调,48%受访者认为拜登赢得辩论,41%的人认为特朗普赢得辩论。CNN民调更显示,六成民众认为拜登赢得辩论!不过,在CBS民调中,83%的人认为这场辩论无法为选举带来积极影响。《波士顿邮报》更直言:两个人表现都很差!(视频来源:看看新闻)当然,有了2016年的“前科”,外界知道特朗普本就不会大谈政策,而是抓住一切机会攻击拜登的人格。不过,这么做的最大问题是:大家已经很熟悉这样的他,如果要在民调上追赶拜登,则必须赢得中间选民的心——他也尝试这么做了,比如在口罩、环保等议题上软化态度。然而,他又怕得罪自己的固有选民,因此这些努力都被自己的“特氏语言”给消解掉了。反观拜登,由于辩论前特朗普不断暗示他有“老人痴呆”,反而让外界对他的期待值不高——《华盛顿邮报》形容,他只需要不犯错就完成任务。事实证明,拜登犯错确实比较少。在此基础上,特朗普不断暗示拜登是“极端左派”,把他和街头抗议暴力联系在一起,放话拜登不敢跟他一样喊“法律和秩序”。没想到拜登反将一军,喊出支持“法律、秩序和正义”,可以说是这场辩论难得的亮点。此外,特朗普甩锅自己抗疫不力的责任,继“中国病毒”(China
2020年9月30日
其他

英国最后的豪赌,面临制裁和美国翻脸

英国仿佛得罪了全世界。北爱尔兰事务大臣布兰登·刘易斯坦承,英国近日推动立法的一部新法案“将以有限、特定的方式违反国际法”。英国的立法举动,引来各方强烈抨击。欧盟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为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设定了三周的期限,要求他放弃立法,否则英国将面临金融和贸易制裁。如果英国执意通过立法,欧盟将寻求国际仲裁,甚至起诉英国政府。美国众议员议长南希·佩洛西警告,英国如果一意孤行,那么未来即便英美两国政府谈好了贸易协定,也别想通过美国国会支持!英镑持续大跌。英国三位政府高官辞职“抗议”,包括政府法律局局长、政府法律服务负责人乔纳森·琼斯爵士,内阁首席苏格兰法法律顾问理查德·基恩勋爵。▲政府系统位阶最高的律师乔纳森·琼斯爵士已辞职目前在世的五位英国前首相:约翰·梅杰、托尼·布莱尔、戈登·布朗、戴维·卡梅伦和特蕾莎·梅,全都放下党派之异,一致敦促约翰逊三思,他们担忧英国的新做法,公然违反国际法。按照欧盟首席谈判代表米歇尔·巴尼耶的说法,英国的做法已经触及“欧盟的基本原则和利益”,因此欧盟已开始针对无协议脱欧的准备工作,以应对2021年1月1日“大限”。10月15日欧盟峰会,被认为是避免无协议脱欧的最后节点,而英欧关系谈判多月僵局中,却遭遇“深水炸弹”。
2020年9月24日
其他

重大转机!法官叫停美国WeChat禁令

当地时间9月20日上午,美国加州的联邦法官劳雷尔·比勒发布命令,叫停了定于当天生效的针对WeChat的禁令。路透社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美国商务部曾在9月18日发布命令,从9月20日开始,禁止与WeChat(微信国际版)和TikTok(抖音国际版)有关的交易,包括禁止美国的应用商店发布和维护这两款程序,以及禁止通过WeChat在美国境内转账或付款等。这是对总统唐纳德·特朗普8月份相关行政命令的具体解释和落实。按照美联社等媒体的说法,这些禁令定于9月20日23点59分生效。很短时间内,情况出现重大转机。在法官叫停WeChat禁令之前,特朗普“在概念上”同意了TikTok与甲骨文公司的交易提案,美国商务部把TikTok禁令的生效时间延后了7天。01罕见!周六开听证会美国一群WeChat用户组成的联盟已在8月份向法院起诉特朗普侵犯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力。9月18日,他们提出紧急动议,请求法官临时叫停商务部的最新命令。9月19日下午,比勒法官在旧金山主持召开了一场听证会。CBS指出,法官在周六开听证会,实属罕见。会后有传言称,比勒已裁定,叫停商务部的禁令。但实际上,她并没有当场表态并裁决,但承诺会在9月20日做出裁决。听证会的焦点集中在商务部的禁令是否等于关闭WeChat。商务部方面解释,其命令只是限制B2B(公司之间)与WeChat有关的交易,不限制用WeChat进行个人通信的用户。原告方面称,商务部的命令禁止了网络托管和互联网中转服务等第三方服务,这样,WeChat实际上将被关闭,数百万讲汉语的美国人将失去与中国亲友交流和互动的主要平台。商务部方面否认其命令相当于关闭WeChat,但承认,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可能导致WeChat“功能退化”。9月20日早上,比勒就此事颁布了初步禁令,阻止商务部的命令生效。她指出,商务部的命令取消了一个没有任何明显替代品的交流渠道,超过了必要的程度。她表示,提起诉讼的WeChat用户对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价值提出了严重质疑,权衡利害后,倾向于原告一方。她还指出,关于WeChat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具体证据并不多。提起诉讼的WeChat用户联盟称,对美国广大WeChat用户而言,这项裁决是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白宫和美国商务部没有立即置评。而在9月18日,美国商务部一些不愿具名的官员曾对媒体表示,他们正在准备一场漫长的法律战。02TikTok禁令已延期TikTok的问题也出现了转机。当地时间9月19日,特朗普表示,他“在概念上”同意TikTok与甲骨文公司的协议提案,并对协议议案表达了自己的“祝福”。当天,美国商务部宣布,把
2020年9月20日
其他

突发重磅!TikTok、WeChat美国下架,周日执行

据英国《金融时报》驻华盛顿记者报道,美国开始执行特朗普总统的行政令,要求从周日(9月20日)起下架抖音国际版——TikTok,还要求苹果和谷歌应用店同时在美国境内下架微信国际版——WeChat。BBC等媒体也对此进行了报道。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商务部官员表示,将发布命令,自9月20日起,美国境内将禁止下载WeChat和TikTok。美国商务部表示,从9月20日开始,将禁止以下交易:通过美国的在线移动应用程序商店发布或维护WeChat或TikTok移动应用程序、其组成代码或应用程序更新的任何服务;通过WeChat移动应用程序提供的任何用于在美国境内转账或处理付款的服务。不过,美国商务部的执行令没有迫使苹果公司和谷歌也把这两款App的中文版(抖音和微信)从其中国境内的应用软件店下架。据路透社报道,这项命令不会禁止美国公司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在微信或WeChat上开展业务。该命令也不会禁止与微信的所有者腾讯控股的其他业务(包括在线游戏业务)进行交易,不会禁止苹果、谷歌或其他公司在美国以外的任何地方提供TikTok、微信或WeChat应用程序。此前,美国数据巨头甲骨文公司与TikTok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已就TikTok美国运营达成合作意向,正继续与特朗普政府商谈,如何解决美国政府提出的对这款短视频App的数据安全方面的关注。这项合作交易还需要得到北京方面的批准。如果特朗普在周日大限前的最后一刻批准甲骨文与字节跳动的合作方案,TikTok才可能避免下架的厄运。甲骨文与字节跳动一起向美国政府提交了新的伙伴关系方案,该方案拟将TikTok美国业务分拆出来,成立一个单独的美国运营公司,董事会一色美国人,外加一个得到美国政府认可的人牵头负责的安全委员会。字节跳动起初仍为新的美国分公司的大股东,但新的美国分公司准备在美国公开上市。特朗普已对继续由中国人的公司拥有这款App表示关切,好几位美国参议员抱怨说,这个新方案允许字节跳动保留对视频的核心算法的所有权。下架美国用户的TikTok和WeChat,是在执行特朗普签发的头一批两项行政令,行政令要求美国公司从9月20日起禁止与这两款应用有业务往来,最新的执行措施是在落实总统的行政令。特朗普后来还签发过第三道行政令,给字节跳动“缓期”到11月12日,分拆TikTok美国业务。据知情人士透露,现有用户目前将能继续保有和使用这两款软件应用,但他补充说,WeChat很快就会没法使用,因为美国的WeChat用户将不再能从美国的应用商店得到版本更新。同样,TikTok现有用户也可以继续使用,但知情人士表示,除非未来两个月内新伙伴合作方案得到特朗普的批准,否则用户体验将会下降。中美两国技术冷战把TikTok等科技公司推到了风口浪尖,但美国一些批评人士提出疑问:特朗普为什么要把矛头对准像TikTok这样的大多由青少年使用的软件应用呢?也有专家认为,这些App收集美国用户的使用数据,对美国构成威胁。美国战略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网络安全专家路易斯说:“现在大数据是情报的核心。收集数据成了里根总统当政以来最为激烈的情报手段。我们正在与中国开展激烈的情报战。”特朗普8月份称,TikTok对美国构成威胁,因为它“可以让中国跟踪联邦雇员的位置轨迹……
2020年9月18日
其他

重磅全解读:英国废除旅游购物退税,本国人却开绿灯

脱欧大震荡冲击英国旅游业和零售业,喜欢到英国购物的外国游客要哭了!英国政府最近在一份业界咨询文件中“静悄悄”出台新政策,明晰了脱欧后的商品免税政策,将同时影响不同群体的钱包,包括到英国旅游的国际游客,以及前往欧盟国家旅游的英国公民与非英国公民等。首当其冲的,是国际游客。以往,非欧盟游客在英国特定免税商店购物之后,可以享受退税政策,免除英国增值税(VAT)。原本,由于脱欧,这项优惠政策有望涵盖欧盟公民,没想到,英国政府趁机把这项优惠取消了。所有海外顾客(包括欧盟国家顾客)要想免税的话,必须由那些商店把商品直接寄往顾客居住国。“一不做二不休”,英国政府还取消了国际游客在机场、港口、国际车站以及在飞机、国际列车和船舶上的免税购物优待!不过,英国旅客在这些地点和场所购物可以享受免税,不管旅行目的地是不是欧盟国家。英国政府豪言,这将为英国的机场、车站乃至航空业创造新的收入。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得有个前提:英国人去欧盟旅行的路上,在英国这些地方和场所购买的商品,能够完全取代从世界各地到英国的游客的购买力。因为,按现有政策,英国人去欧盟之外国家的途中,已经在享受离境免税购物了。可想而知,英国的机场免税商店将会受到多大的打击。机场运营者协会理事长凯伦•迪认为,这种关上一门、打开一扇窗的做法是自以为是,反映了政府对航空业的产业完全无知。UKinbound的理事长约什·克罗夫特认为,新政是葬送“全球英国”愿景的致命一击。《金融时报》称,英国将成为欧洲唯一没有退税优惠服务的国家,从而“赶客”去法国、意大利等国。新西区公司总裁杰斯·泰瑞尔估计,新政对英国整体经济造成的损失将达56亿英镑!以往,出入境商品免税购物受到欧盟法律的管辖。脱欧后的英国政府重夺自主权,必须综合考虑脱欧后失去的税收来源以及可以额外扩展的财源——英国政府显然进一步重新评估了退税机制和免税商店为英国带来的利弊。英国政府在咨询书中说,增值税退税机制主要惠及伦敦的零售业,却让英国失去重要财源,得不偿失;而离境免税购物则可能造成英国人在机场免税店购物,然后通过一出一进规避增值税。最新的规定将在明年1月1日前交由议会立法,如果没有被否决,将正式实施。这意味着,目前还并非最后定案。英国零售业和旅游业已经一片哀嚎,可能会把呼声反映给议会,向政府施加压力。不过,为新政策做好准备,还是很有必要的。针对不同人群的情况,退税和免税规定可能会怎么变?免税带入英国的自用商品限额又有什么变化?且看“国际范Plus”的分析。01国际游客和海外居民1
2020年9月16日
其他

全球最惨顶级名媛首爆被毁真相:裸体关禁闭,遭多个男友暴打……

美国“酒店之王”希尔顿家离经叛道的大小姐帕丽斯·希尔顿刚刚推出了纪录片《这是帕丽斯》,似乎在跟自己的过去告别。她在镜头前潸然泪下,揭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内幕,令人震撼,也惹人唏嘘。她剖析了自己在青葱岁月离经叛道的原因,并踢爆,自己被送到寄宿学校接受心理干预,却遭到身体和心理上的虐待——那里盛行裸体关禁闭。拍纪录片时,母亲才知道她这段不堪的经历,当即崩溃。帕丽斯否认当年的性爱视频泄露是故意为之。拍摄那段视频时,她感觉自己被强暴了。她透露,遭遇过5名前男友的暴力,但她愿意承受,因为她渴望爱。是寄宿学校的不堪经历让她不知道爱为何物。少年时的经历,现在依然给她带来梦魇。她觉得止住梦魇的唯一方法就是对它采取行动,所以拍了这部片子。她害怕男人,害怕结婚,但又希望生个女儿。她已经冷冻了卵子,并为未来的女儿想好了一个很妙的名字。作为网红鼻祖,她觉得自己总是戴着面具在演戏。“我内心受创,觉得就好像自己帮着创造了一个怪物。”爷爷对这个长孙女、女继承人很失望,没把遗产留给她,而是把净身家(约23亿美元)的97%捐给了自家的慈善基金会。这些遭遇加起来,帕丽斯堪称全球最惨顶级名媛。现在,她为自己设定了人生的终极目标:赚10亿美元。纪录片于9月14日在YouTube首映。关注“国际范Plus”,在对话窗口发送“帕丽斯”,可以收取全片播放链接。01昔日头号It
2020年9月14日
其他

Gucci家女继承人起诉继父多年性侵,生母当帮凶还威胁

如今为开云集团所拥有的Gucci(古驰)品牌不但是时尚界响当当的名字,还是同名创始人家族世世代代守护的骄傲。创始人古驰欧·古驰、让品牌征服世界的奥尔多·古驰……先辈开创的基业,让后人誓要守护古驰之名及其带来的荣誉和遗产。不过,这种守护,有的时候却意外遏制了纯真和善良!古驰家族一位成员声称,自己惨遭继父性侵和虐待,却被母亲以“不要让家族蒙羞”为由掩盖多年!这桩民事诉讼惊动了美国和英国媒体:9月8日,奥尔多·古驰的外孙女、35岁的亚历山德拉·扎里尼,向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高级法院起诉曾经的继父、80岁的约瑟夫·鲁法洛,声称自己6岁到22岁时遭到他的持续性侵!▲《纽约时报》报道:古驰继承人声称,儿时曾遭性虐待她同时起诉的,还有她的母亲和外婆,也就是帕特里夏·古驰及其母亲布鲁娜·帕伦波。理由是,她们违背“照顾义务”,没有保护好她,是“兽父”的“同谋”,还涉嫌虐待、造成心理创伤!▲扎里尼通过视频宣布,已向法院起诉她指控,继父让她触碰他的性器官,猥亵她的胸部和性器官;母亲曾经打她,甚至掐住她的脖子,继父就用“拯救”的名义来带走她,却继续性侵她,还引诱她吸毒!在诉讼材料中,她还称,当她向母亲和外婆指控继父兽行的时候,她们却以“古驰之名可能会被玷污,可能造成她们数百万美元损失”为由,让她守口如瓶。扎里尼不但进行了民事起诉,还在去年向洛杉矶警方报案,目前案件正在调查当中。名门之女是如何持续受到侵害,却困在光鲜亮丽的招牌之下,呼救无门,连母亲和外婆都成为沉默的帮凶的呢?扎里尼已和家族断绝来往,成了一名普通的美术老师,也当了母亲。她现在站出来,是因为鲁法洛的近况让她担心:他还会继续作恶。而扎里尼母亲的最新回应,又呈现了怎样的罗生门?实际上,扎里尼的母亲还是个私生女。扎里尼的外公曾被儿子告发,因偷税漏税而入狱。家族里还上演过轰动的前妻买凶杀夫案。这个名门的故事太多了……01尘封的记忆,不堪回首按照扎里尼的说法,继父鲁法洛第一次实施性侵,是在她6岁的时候。那晚,她因为做噩梦,到继父和母亲的房间求安慰,他们让她上了床,和他们一起睡。扎里尼醒来后,却发现自己的手放在了继父的性器官上!真正的噩梦这才刚刚开始。这样的情景重演了多次。▲帕特里夏·古驰和鲁法洛扎里尼称,等她长大些以后,继父的行为升级了:他常常裸体来到她的闺房,爬上她的床,抚摸她的胸部和性器官,把自己的性器官暴露给她,用自己的性器官在她身上摩擦,甚至想用手指插入她的身体。据她回忆,鲁法洛朝她的卧室走来时,他手里威士忌杯中的冰块丁丁当当,她就知道自己要遭殃了。鲁法洛常常喝得醉醺醺,穿一件系得很松的睡袍,里面什么都不穿。进了她的房间,他就会脱掉睡袍,全身赤裸。扎里尼指出,自己13岁到17岁之间在英国上寄宿学校的时候,继父继续着这样的行为。《纽约时报》称,扎里尼的一位校友证实,当时扎里尼向她透露过此事。▲扎里尼十几岁时在英国的家我们当然不禁好奇:母亲到底去哪儿了?她有没有发现这件事?在扎里尼口中,帕特里夏·古驰并非良母。扎里尼描绘了一个让世人难以理解的母亲形象:允许鲁法洛偷拍扎里尼洗澡;常常对她拳头相向,甚至会用手勒住她的脖子,这时鲁法洛就会站出来,把她从母亲的毒手下“拯救”出来,带到另一个房间。当然这是离了虎穴又入狼窝,鲁法洛会借此蒙骗已经开始懂事的扎里尼,乘机继续性侵她。而且,正是在母亲的敦促下,她从英国回到了美国加州。在那里,鲁法洛继续性侵她,还哄骗心理受到创伤的她吸食毒品,让她不懂得如何反抗!后来,她彻底沾染上毒瘾,再后来,母亲强行让她进入戒毒所才戒掉。实际上,外婆布鲁娜·帕伦波也发现了蛛丝马迹。扎里尼在诉状中称,自己大约16岁时,外婆问她是否遭到了到继父的猥亵,她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然而,外婆却告诉她:不要说出去。继父本身也不是什么小人物。他是娱乐界的一号人物,是著名传奇歌手Prince的经纪人。但在扎里尼的口中,外婆担心的,是家族的名誉。母亲也坚持家丑不可外扬。扎里尼接受《纽约时报》视频采访时说,她20多岁时,首次提出想把丑闻公开,母亲回答:“
2020年9月12日
其他

特朗普2月就知新冠致命却故意误导民众,重磅新书爆更多内幕!

9月9日对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来说可谓乐极生悲。先是被挪威议员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理由是参与斡旋以色列与阿联酋关系正常化),接着就迎来“后院起火”——名记鲍勃·伍德沃德重磅新书《狂怒》的内容连同采访录音曝光:特朗普承认早在2月份就知道新冠病毒“致命”、“通过空气传染”且比流感严重,却多次淡化事实。3月份,特朗普还向伍德沃德承认,他淡化事实是“有意为之”。伍德沃德何许人?他是用“水门事件”调查报道“扳倒”尼克松总统的两名记者之一!CNN直指,特朗普背叛了职责,要为19万左右的人病亡负责。专家向CNN表示,如果在2月初就进行严格封锁,大力宣传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的好处,“上万美国人的性命可以得救”。特朗普火线回应说,自己是希望稳定公众情绪。但媒体对此并不买账。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8月份得知伍德沃德的书要上市后,曾在推特上先发制人:“这本书都是假消息!”然而,当媒体拿出提早曝光的书中文字和对应的录音时,他却默认自己说过那些话。有意思的是,为了写新书,伍德沃德采访了特朗普18次。特朗普有话想说时,甚至会突然给他打电话。难道特朗普不知道,伍德沃德两年前出版了《恐惧》一书,里面都是对自己的批评吗?难道他不知道这位调查新闻祖师爷的功力和赫赫战绩吗?为什么他还是欣然接受了采访邀请呢?“老练”的他是如何“栽”在伍德沃德手上的?今年,美国媒体都在热衷讨论大选前的所谓“10月惊奇”——特朗普会不会在民调全面落后的时候突施手段,造成“黑天鹅”事件,挽回劣势。然而,在“10月惊奇”之前,突如其来的“9月突袭”,特朗普会如何面对?9月8日,在北卡罗来纳州温斯顿塞勒姆的竞选集会上,特朗普意气风发,但没戴口罩亲特朗普的福克斯新闻已经开始了“护航”,各大主持人在9月9日的节目中轮番上场,声称疫情不再是人们投票的决定性因素,等等。然而,没有人能够就特朗普的言论本身帮他“擦屁股”。但也有网友和同行质疑,这么重要的内幕,伍德沃德为何不在第一时间报道?是不是就是为了卖书呢?伍德沃德是怎么回应的?如果他早早就揭露,真的就能力挽狂澜吗?01私下什么都知道,却极力“洗脑”民众?“让我们祈祷美国不会遇到一场大灾难吧!”伍德沃德在2018年曾推出有关特朗普的著作《恐惧》,他在书中如此写道。一语成谶!CNN提早获得伍德沃德新书《狂怒》的片段以及数段独家采访录音,特意将特朗普的每一句话和他过去几个月的公开发言进行对照,勾勒出一个这样的形象:专家和学者从疫情发展早期就将最新的科学评估报告给他,并警告这将是他“总统任内最大挑战”,他也向伍德沃德证实了自己实际上对此心知肚明。在公开场合,他却早早表示疫情会“随风而去”、“像一场流感”,不值得大惊小怪……用伍德沃德的话来说,通过他们两人的对话,可以感受到美国从2月份开始经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平行宇宙”——特朗普和他的幕僚所知道的真实宇宙,以及特朗普向公众极力推销的“岁月静好”。最终,后者被击得粉碎。从部分言论的对比,我们就已可以看到,两个“平行宇宙”是如何的“割裂”,这种危机前的“粉饰太平”是多么的黑色幽默……2月私下:会空气传播,比流感严重公开:疫情将“消失”2月7日,伍德沃德采访特朗普,希望将重点放在弹劾问题上,却意外发现特朗普一直在谈论新冠疫情。而当时特朗普和他的卫生专家都表示,美国属于“低风险”。这是否可以看作,特朗普实际上早在这个时候就知道事态严重?当时西方宣传的重点是“勤洗手、不要碰口鼻”。但特朗普告诉伍德沃德:“我们从中国那里听到一些坏消息。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一直都不仅仅是通过接触来传播。”“你不需要接触物体,对吧。是空气,你只需要呼吸就能感染,它就是这么传播的。这很棘手。这很微妙。”接着,他令人意外地表示:“这比最让人闹心的流感还要致命5倍。”当然,随着科学家对疫情的深入研究,特朗普“比流感致命5倍”的说法也已经被推翻——根据美国得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科学家7月份发表的报告,新冠疫情比流感严重50到100倍!但令人意外且震惊的是,特朗普在3月24日还将疫情比作“流感”,说每年美国有3.6万人因为流感去世,不值得为此采取封锁措施!其实,在2月份,特朗普的多次公开发言都和私下发言形成鲜明对比——2月25日,他说疫情是“一个会很快消失的问题”。次日他又说,他相信美国的病例“在几天之内会降到0”。2月28日,他说疫情是民主党的新炒作,还说这都是媒体制造出来的。第二天,美国出现第一例死亡病例。但特朗普在新闻发布会上只字未提。3月私下:承认淡化危险性,年轻人也会传播公开:儿童“基本免疫”3月1日,美国政府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19日,特朗普在采访中告诉伍德沃德:“在这两天,有些令人震惊的发现出炉。不光是老人(会感染),年轻人也会,很多年轻人。”接下来的话恐怕是最容易惹来质疑的:“我一直淡化事态。我接下来还会这么做,因为我不想制造恐慌。”所以,整个3月,甚至直到4月5日,特朗普都公开坚称,儿童“基本免疫”。4月私下:对传播率感到恐惧公开:坚称疫情会“随风而去”4月3日,特朗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说过,疫情一定会随风而去,它必然会消失。”然而,几天之后,他对伍德沃德说:“这东西太可怕了,令人难以置信。它如此容易传播,你都不敢相信。”耐人寻味的细节从媒体透露的内容来看,伍德沃德的书还有很多细节耐人寻味。比如,早在1月28日最高国安会议上,助理国家安全顾问马特·波汀格尔就告诉特朗普,新冠疫情将和1918大流感(过去称作“西班牙流感”)一样严重,中国50%的新冠确诊病例是无症状感染。也就是说,特朗普政府早就知道无症状感染的威力,却迟迟没有禁足,没有要求戴口罩。伍德沃德还写道,可靠的政府内部人士向他透露,美国“钟南山”安东尼·福奇博士曾抱怨特朗普的团队像无头苍蝇,特朗普的“注意力是负数”,“他唯一的目标就是想要再次当选”。不过,福奇向记者表示,不记得自己说过这样的话,要去问提供那个说法的人。02特朗普自称稳定民心,拜登怒斥他欺骗公众据CNN透露,伍德沃德在书中总结道:“总统就是整个行政部门的总负责人。他有责任警告公众,聆听意见,计划周全,照顾民众”,然而,特朗普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淡化疫情的影响,“竭力让公众认为他们遇到的困难微不足道”。他还说:“
2020年9月10日
其他

全球最富的英伦古城,这全新的打开方式真香

随着一场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一个沉淀着千年历史文化的英伦古城有了不一样的打开方式。全球古城众多,大概没有哪一座古城像它那样特殊。从古罗马时代至今,跨越近两千年历史,这座古城屹立不倒,稳稳地站在国际风云之巅。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伦敦金融城”(City
2020年9月9日
其他

英国“反中论”升级,中国学生、牛津大学、CBBC等中枪!

英国有关中国“威胁论”“脱钩论”“阴谋论”的火力攻击不断升级,似乎要将所有与中国有关的领域进行一番彻底的扫荡。在新一轮“反中论”下“中枪”的是参与了两国人文交流的英国高校和知名民间组织。曰,中国买通英国高校,为中国商人授予名誉头衔,实则通过资本控制英国高校言论自由;曰,旨在促进两国交流的英国机构,48家集团俱乐部、英中贸易协会(CBBC)等,都是中国的“傀儡”,向英国“渗透”中国影响力,而且,英国人民的2500万英镑税款流向了“英中贸易协会”这个亲中商业组织;曰,孔子学院并非仅为了传播中国文化,而是中国政府在海外的“延伸”,别有用心;曰,西方大学应小心谨慎,把中国学生减少到不损害其自主权的范围,不鼓励与中国大学合作,并且要关闭孔子学院。……这些“反中论”,部分是因为英国为了脱欧后贸易协定等国家利益追随美国,部分是出于在脱欧后用“树敌”的方式转移国内矛盾,另外,还有一些政客想借机搞事“出众”。敌意累积,舆论攻击升级,会对中英经贸人文往来等产生什么影响?“反中论”还会继续升级吗?如果是,会如何升级?01从“双赢”,到冷眼相待《卫报》8月份的一篇文章称,去年5月,在上海,牛津大学领导力和公共政策项目主任艾伦·哈德森授予了中国香港商人陈经纬“牛津大学一带一路院士”头衔。包括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官员在内的许多嘉宾出席了仪式,场面宏大。授予荣誉头衔本不是什么新鲜事。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头顶“某某大学名誉学位”光环,这“某某大学”中不乏牛津、剑桥等英国最为知名的学府。那么,《卫报》为什么突然翻出陈经纬的旧账?其实,他的荣誉头衔叫Belt
2020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