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经纬

其他

日出江花红胜火:mRNA疫苗行业研究

前言随着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研发能够快速产业化的疫苗迫在眉睫。使用传统疫苗研发技术研发一种新的候选疫苗平均需10年时间,mRNA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疫苗开发方法。Moderna从获得spike
2021年8月27日
其他

经纬行研 | 凤凰台上凤凰游:AI技术在小分子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前言近年来,AI辅助新药研发领域大潮迭起,融资市场也频频传来捷报,多家企业完成了高额融资。2020年9月,AI驱动药物研发公司晶泰科技宣布超额完成3.188亿美元C轮融资,创下全球AI药物研发领域融资额的最高纪录。同月,AI临床阶段药物研发公司Recursion
2021年7月22日
其他

经纬行研│接天莲叶无穷碧:单细胞测序技术研究(下)

经纬行研上一期“经纬行研│接天莲叶无穷碧:单细胞测序技术研究(上)”,从发展原理、相关技术和优劣势比较对单细胞测序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期行研将对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市场开发情况进行介绍。03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应用3.1
2021年6月28日
其他

经纬行研│接天莲叶无穷碧:单细胞测序技术研究(上)

背景介绍单细胞测序是在单个细胞水平对细胞的基因表达等信息进行检测。单细胞研究能够从更高分辨率和时空结构上解码生命。从300多年前直观的细胞形态观测、10年前组学研究到近三年的高通量检测,单细胞相关技术正加速基础研究转化应用。2013-2020年,单细胞测序技术多次被Science、Nature等学术期刊评价为年度重点技术,正引领新一轮生物医学领域的技术革命。单细胞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在2016年-2019年完成第一阶段市场教育,即科研应用,于2020年获得空前关注。接下来单细胞将在资本和技术双轮驱动下推动进一步高通量、低成本和应用扩展。单细胞测序这一新兴产业领域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这一波产业浪潮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讨。01发展历史单细胞测序技术的持续发展依赖一批里程碑式关键技术的发明和发现(图1)。单细胞测序技术可以揭示出每个细胞独特的微妙变化,极大地推进了各项组学领域的研究,使不同细胞类型得以精细区分,使得科学家在单细胞水平进行分子机制研究成为可能,相关领域发表的论文和关注度呈指数级增加(图2)。图1.
2021年6月23日
其他

经纬行研 | 待到山花烂漫时:溶瘤病毒疗法行业研究

溶瘤病毒的溶瘤机制03常见溶瘤病毒分类及介绍目前开发用于肿瘤治疗的溶瘤病毒类药物已有数十种,包括腺病毒(adenovirus)、单纯疱疹病毒(HSV-1)、牛痘病毒(vaccinia
2021年5月28日
其他

经纬行研 | 风物长宜放眼量:抗体偶联药物研究进展(下)

经纬行研上一期“抗体偶联药物研究进展(上)”,从分子结构、作用机理、发展历程、结构设计方面对ADC药物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期行研将对ADC药物市场开发情况进行介绍。03三、已上市ADCs产品临床数据分截止2021年4月12日,已上市的11款ADC产品相关信息及主要分子结构如下。表5已上市产品一览图9
2021年4月30日
其他

经纬行研 | 风物长宜放眼量:抗体偶联药物研究进展(上)

可切割linker的对比以不可切割linker构建的ADC药物分子,需要抗体部分的完全降解才能以氨基酸-连接子-小分子毒素复合物的形式释放细胞毒性分子。不可切割的linker类型如下:表3
2021年4月23日
其他

经纬行研 | 病树前头万木春:PROTAC研究进展及产业现状

前言2020年12月14日,PROTAC先驱——Arvinas公司公布了PROTAC新药ARV-471和ARV-110的Ⅰ期临床试验结果。ARV-471在接受过多种前期疗法的ER+/HER2-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表现出“best-in-class”疗效。ARV-110在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1/2期临床试验中,在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群中,40%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降低50%以上,出色的疗效引起国内外医药圈的广泛关注。PROTAC具有靶向“不可成药”
2021年3月12日
其他

经纬行研 | 柳暗花明又一村:siRNA药物的诞生之路(下)

经纬行研上一期“柳暗花明又一村:siRNA药物的诞生之路(上)”,从发现历史、作用机制、化学修饰、递送系统方面对siRNA药物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期行研将对siRNA药物开发进行介绍。一、siRNA药物的开发历程RNAi技术的特异性、高效和简便性使得siRNA药物迅速成为最流行的基因调控工具。2001年,RNAi技术被《科学》杂志评为2001年的十大科学进展之一。2002年斯坦福大学的Mark
2021年2月5日
其他

柳暗花明又一村:siRNA药物的诞生之路(上)

Ⅲ)活性的核酸酶Dicer首先识别双链RNA(dsRNA)或发卡RNA(hairpin-RNA),将其切割成siRNA,随后siRNA与无活性的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NA
2021年1月29日
其他

经纬行研 | 千呼万唤始出来-KRAS靶向疗法进展沿革(下)

编者按在上期的经纬行研中,对KRAS从被认为不可成药的历史到KRAS靶向抑制剂开发路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期内容则对KRAS抑制剂临床研究现状进行介绍。上期回顾——千呼万唤始出来-KRAS靶向疗法进展沿革(上)一、KRAS靶点主要研发队伍1.1
2020年12月11日
其他

经纬行研 | 千呼万唤始出来-KRAS靶向疗法进展沿革(上)

17,ADAM17),ADAM17激活IL-6R,进一步激活ERK1/2-MAPK通路,故靶向抑制ADAM17-sIL-6R轴,在人源性移植物中可抑制肿瘤生长,是治疗肺腺癌的新策略。2.8
2020年11月27日
其他

经纬行研 | RNA药物要“改变世界”,拦路虎居然是它?

VisualizedExperiments上视频展示了关于聚乙烯亚胺包覆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PEI-SPIO)制备及其作为载体进行靶向递送siRNA到巨噬细胞的方案,当Fe:
2020年9月2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经纬行研 | “涨姿势”:PROTAC如何成长为治疗新秀?

PROTAC技术俨然已经成为制药领域独立于小分子和抗体药物的一块研究热土,有望解决这两类药物引发的耐药性问题,并有可能用于治疗由致病蛋白引发的多种疾病。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属于PROTAC的时代或许已经来临。1PROTAC是什么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Targeting
2020年9月12日
其他

经纬行研 | 乳腺癌的江湖,CDK4/6抑制剂新药or仿药何去何从?

一、乳腺癌流行病学2018年GLOBOCAN统计报告显示,全球乳腺癌新增人数接近210万例,发病率为27.5/10万,占所有种类肿瘤发病人数的11.6%。从全球新增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的对比情况来看,乳腺癌是全球女性的第一大癌症杀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最高。从国内情况来看,2018年中国乳腺癌新增接近36.8万例,5年无病生存率为85.5%。图1
2020年8月28日
其他

经纬行研 | 基因治疗:如何发现、改造“神的密码”。

China”。下面我们就来对基因治疗这项技术做一个梳理。[1]由来已久的基因疗法实际上,基因治疗的最早尝试可追溯到1970年的一场未经批准的临床治疗,当时美国医生斯坦利·科恩(Stanley
2020年8月1日
其他

经纬行研 | 2020年第二季度FDA批准新药汇总

本期,小编整理了2020年第二季度FDA批准的14款新药(包含12款Type-1新药和2款生物制品),供大家参考。2020年二季度FDA批准Type-1和BLA新药汇总(点击图片可查看清晰大图)产品信息1.Koselugo
2020年7月10日
其他

经纬人物NO.9 | 维立志博康小强&赖寿鹏:创业双子星,如何成就业界“天作之合”?

参加Erbitux研发和成功上市,负责功能和机理研究负责领导多个抗癌抗体新药研发,其中2个抗体进入了临床试验负责一项抗黑色素瘤肿瘤疫苗开发并进入了临床试验赖寿鹏维立志博共同创始人、执行副总裁
2020年5月10日
其他

经纬人物NO.8 | 宜明昂科创始人田文志:弃医从药,以浪漫情怀探索中国抗体药物的诗和远方

新闻动态2020年4月15日,宜明昂科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宣布,国内首个靶向人CD47的Fc融合蛋白药物IMM01,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已完成的第二个剂量组受试者临床试验研究,受试者持续获益。2020年4月16日,宜明昂科IMM0306项目I期临床试验启动会在郑州隆重召开。随着IMM0306项目临床试验研究启动,标志着宜明昂科步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台阶,同时进一步提高宜明昂科在原创药物研究和双特异性抗体研究领域的生物制药业界地位。田文志宜明昂科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科技部火炬中心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复旦大学药学院兼职教授1995年10月至2011年4月先后在瑞典、美国留学及工作,主要从事肿瘤免疫学及抗肿瘤抗体药物开发研究。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克隆新基因7个,参编英文专著一部,申请新药发明专利10项,获得授权6项。2011年4月辞职回国,先后创办了华博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宜明昂科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及宜明探科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回国8年以来,已将4个新药项目开发至临床试验阶段,并均已开展一期临床试验。生物经纬:从您之前的采访中,看到几个特别的日期,您2011年4月14日从美国公司辞职,4月15日回国,4月16日到达上海,很快就创立了您的第一个企业,华博生物,从中感受到您创业目标清晰、态度坚定,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这么快决定回国创业呢?田文志:其实我回国创业的梦想是受到了一位业界前辈的影响,虽然当时我和他并不认识。这位业界前辈就是药明康德的创始人李革博士,他2000年回国创业,2007年就成功登陆纽交所。当时在国外看到这个报道以后异常兴奋,感觉国家经过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及社会环境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们这些海外游子创造了很好的创业环境。2009年10月我回杭州参加一年一度的留学生项目交流会,在会上发布了想要回国创业的信息,当时就有几家机构有兴趣与我合作,其中华海药业是唯一一家做药的上市公司。经过长时间的交流以后,感觉双方的业务领域、发展理念比较接近,所以就选择了与华海药业进行合作,并于2011年3月签署了合作协议,随后我就着手办理辞职手续,并于2011年4月15日回国,2011年4月16日抵达上海。抵达上海以后立即开始着手注册公司。当时也没有找中介公司,自己跑工商注册,前后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于2011年6月2日正式拿到了公司营业执照。生物经纬:了解到您曾经历过几个人生中关键的时间节点,出国、回国、创业、离职、再创业,您在做每个人生选择的时候都是如此果断吗?在创业路上做的决定也是如此吗?田文志:其实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可复制的。我的每一次选择可能都是个性使然,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并没有完全考虑清楚,也可能正是如此,才选择了,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无知者无畏”吧。生物经纬:了解到贵司目前布局的管线非常丰富,且具有鲜明的技术特色,当初布局的时候是如何考虑的呢?田文志:我们公司专注于抗肿瘤产品的开发研究,而肿瘤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疾病,不是单一因素形成的,进行产品立项之前一定要对肿瘤生物学、肿瘤免疫学有深入的了解,否则就无法布局具有鲜明技术特色的产品管线。我们都知道,对于癌症的治疗,经历了手术切除、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免疫检查点抗体治疗等演变过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单一治疗手段可以解决问题的。虽然PD-(L)1抗体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还是得与其它治疗手段进行联合应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即便如此,离治愈癌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PD-1/PD-L1抗体主要针对T淋巴细胞,而后者是适应性免疫细胞,不能直接被激活,必须事先经过肿瘤抗原的识别并产生了记忆,当第二次再遇到相同肿瘤抗原时才能被激活。肿瘤细胞为了逃逸免疫监视,可以通过多种办法来达到,比如通过上调PD-L1即可抑制T细胞活性,而PD-1/PD-L1抗体正是通过阻断这一抑制信号而激活T细胞从而发挥抗肿瘤免疫。而PD-1/PD-L1抗体要想发挥疗效,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1)肿瘤组织中有足够数量的T细胞;2)T细胞是经过肿瘤抗原识别过的。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所谓的“热肿瘤”),才能发挥最佳疗效,否则(比如“冷肿瘤”)则无效。这就是为什么患者对PD-1/PD-L1抗体的反应率普遍较低。我们选择CD47靶点进行一系列产品开发,就是为了克服PD-1/PD-L1抗体的局限性,通过阻断“别吃我”信号而激活巨噬细胞,后者可直接吞噬CD47阳性的肿瘤细胞,并将肿瘤抗原再递呈给T细胞,从而放大抗肿瘤免疫效应,达到持久疗效。巨噬细胞被激活以后可以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包括趋化因子),可以吸引T细胞进入到肿瘤组织,将“冷肿瘤”变成“热肿瘤”,从而增加了PD-1/PD-L1抗体的应答率。生物经纬:我们看到贵司大部分的抗体药物研发,都是基于一个技术平台,这和抗体药物的特性有关系吗?还是公司有意打造成为一个平台性的企业?田文志:其实技术平台只是研发药物的一个技术手段,针对某一个或两个特定靶点而言,需要根据靶点的生物学特性来选择不同的分子结构组成。换句话讲,我们目前的技术平台(mAb-Trap)只是针对以CD47靶点为基础的双靶点抗体类药物开发来设计的,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抗体类药物。药物研发公司是通过瞄准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来开发药物的,所以需要根据对应的适应症、靶点、及CMC的可及性来选择技术平台的。所以我个人一直把药物开发的核心称作“DbD”,即“Drug
2020年4月26日
其他

经纬人物NO.7 | 腾辰生物创始人杨蓉西:从“净身出户”到肿瘤吹哨人,岁月终不败初心。

杨蓉西博士南京腾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南京医科大学教授;曾担任德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和德国排名第一的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研究员;研究成果于2016年获得了欧洲知名的Claudia
2020年4月11日
其他

经纬行研 | 2020年第一季度FDA批准新药汇总

29%,p=0.003)。(2)另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发生PONV风险最高的患者(Apfel评分3或4)中,与安慰剂联合另一种止吐药(n=575)相比,单剂量5mg
2020年4月2日
其他

经纬人物NO.6 | 驯鹿医疗联合创始人张金华:人生需要不断探索,希望创造生命的奇迹。

新闻动态NEWS近日,业内传来一条消息,驯鹿医疗完成6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丰富产品研发管线,推进当前研发项目的进度,包括中美双报和临床试验开展,提升全人源抗体开发平台技术,以及扩大与国际领先研发机构的合作,加快商业化设施的建设等。驯鹿医疗仅成立三年,目前在布局10条在研管线。为什么驯鹿医疗的成长速度这么快?是什么样的管理团队在带领整个团队成长?资本寒冬下,他们如何顺利完成融资?今天,经纬人物面对面专访到驯鹿医疗联合创始人/CEO张金华女士,一起聊聊创业路上那些事儿。张金华驯鹿医疗联合创始人/CEO资深证券律师,曾任北京华光同尘管理咨询中心创始合伙人,北京天银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曾从事医疗大健康领域的投资和跨境并购业务、国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顾问及投资业务;主办过几十家中国企业的上市和并购重组项目,包括国内A股改制上市、香港上市、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加拿大多伦多交易所上市项目;尤其擅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项目,在项目中处于主导位置,并有多个项目同时兼任财务顾问和律师双重身份;2017年3月创办驯鹿医疗,主要负责战略规划、团队建设、投融资及对外合作等工作。(戳视频,看更多精彩访谈片段)
2020年3月27日
其他

经纬行研 | 2019NMPA批准新药汇总

化药注册分类改革、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创新药获得优先审评、专利补偿、药品试验数据保护......2019年,中国鼓励药品研发创新的政策不断出台落地,国内药品研发迎来历史上最好的黄金时代。各大药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进产品管线的构建及上市进程。2019虽已远去,但中国新药市场逐渐繁荣和火热竞争的局面依然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复盘过去,才能更好地挑战未来。本期,生物经纬小编专门总结了2019年由NMPA批准的46款新药(大分子/小分子),并从8大领域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为中国的创新药在未来的布局带来一定的启发和思考。总结有不全面之处,还请各位谅解。欢迎留言补充,小编扶大家上墙。1肿瘤(点击图片可查看清晰大图)2抗病毒(点击图片可查看清晰大图)3神经性疾病(点击图片可查看清晰大图)4感染类疾病(点击图片可查看清晰大图)5慢阻肺(点击图片可查看清晰大图)6糖尿病(点击图片可查看清晰大图)7自身免疫性疾病(点击图片可查看清晰大图)8其他(点击图片可查看清晰大图)END往期回顾经纬观点
2020年3月20日
其他

经纬人物NO.5 | 轶诺药业创始人江磊:创业的路,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in-class”,也就是说决定一个药的创新性,除了靶点和治疗策略的首创性,其治疗价值也至关重要。新药上市后能填补空白、满足临床亟需解决的治疗需求,创新性就强,可以理解为治疗意义上的first-
2020年3月13日
其他

经纬观点 NO.2 | 漫漫抗病毒之路,如何求索?

一场牵动人心的新冠疫情在春节弥漫开来,被称为2019-nCoV的病毒成功赢得举世瞩目,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每个人都难以置身事外。我们的抗病毒相关科学家、企业家始终坚持在研发一线,和病毒“抢”时间,正是这种上下求索、不放弃的精神,给中国大众带来无限希望。(活动参与嘉宾)3月5日,“漫漫抗病毒之路,如何求索?”主题沙龙上线,直播引来近200业内人士的参与和交流,现场讨论热烈。(现场观众积极互动)现生物经纬把活动当天嘉宾的精彩观点做以总结和梳理,没有参与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和嘉宾进行隔空对话。主题分享环节歌礼制药创始人
2020年3月6日
其他

经纬人物NO.4 | 博沃生物创始人吴克:对于新冠疫苗,我们该抱有怎样的期待?

2019年末,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为遏制疫情蔓延,中国为此付出艰难的、巨大的努力。全球的科学家正在加紧研发相关新药、疫苗,但行业经验告诉我们,最终的成果需要足够的等待时间。1月27日,武汉博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美国杰奥瓦克斯生物技术公司(GeoVax
2020年3月5日
其他

经纬关注 | 磷酸氯喹何以成为抗击新冠“新秀”?

2月1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此前颇受关注的磷酸氯喹和阿比多尔被正式纳入抗病毒治疗。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具有一定疗效。药物安全性方面,100余例用药患者中至今没发现与药物相关、明显的严重不良反应。磷酸氯喹是一个有70年历史的抗疟药,如何在新冠的临床治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生物经纬专程梳理了关于抗新冠“新秀”磷酸氯喹的前世今生,供大家参考、交流。它原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氯喹(chloroquine)、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与奎宁(quinine)同属喹啉类化合物,是一类抗疟药物。要追溯氯喹的历史,需要从奎宁说起。抗疟药最早来源于秘鲁的金鸡纳树皮(图1),印第安人把这种树称为“生命之树”。传闻1630年,秘鲁总督之妻患上一种原因不明的发热性疾病,无药可医之时,印第安人用金鸡纳树皮粉治愈了她。图1
2020年2月21日
其他

经纬人物NO.3 | 应世生物创始人王在琪:应世而生,打造最佳联合用药急先锋。

2010-2017年,先后任默沙东(MSD)药业转化医学中心(新加坡区)主任、默沙东中国研发中心担任临床研究副总裁。2001年,任美国礼来(Eli
2020年1月22日
其他

经纬人物NO.2 | 深度智耀创始人李星:勇于突破,让新药研发未来可期。

李星深度智耀创始人、CEO毕业于北京大学药学院。在大型跨国药企的新药开发部门具有超过12年的工作经验。曾先后任职于辉瑞、赛诺菲、强生等公司。前强生中国新药开发领导团队成员,从零开始打造了31人团队并领导了强生亚太区第一个人工智能项目。是少有的具备新药研发实战经验的AI公司创始人。(点击视频,查看访谈精彩片段)“Q:当初如何看准了AI赋能新药研发这个方向?创业的初衷是什么?公司理念是怎样的呢?之前我在跨国企业的临床研发部门工作了十二年,所以我是对技术非常痴迷的一个人。2016年初自学AI,从基于神经网络到基于统计,从机器翻译到机器学习,都有涉及。我曾领导了强生亚太区第一个AI项目——基于神经网络的注册申报资料机器翻译引擎的部署,因为这个项目我也更加坚定人工智能在新药研发行业的广泛应用前景。2017年3月份我晚上睡不着,因为我看到人工智能“这辆车”开来了,这让我决心变革新药研发。因为看到这个趋势,所以我离开强生。我的创业初衷,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非常坚定,就是要用人工智能去构建整个新药研发的全流程,去构建下一代新药研发全面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2017年9月我们公司在北京成立,到现在两年时间已经是中国AI新药研发的领航者,全球有200多家药企客户。我们的理念是相信未来的新药研发一定会是数字化、智能化,全面上云、造福全球所有的患者。所以我们一直是将AI技术、IT技术和新药研发紧密结合。我们认为未来平台公司该有的生态就是造就一种文化,让新药研发专家和人工智能专家紧密结合,一起互相沟通,用数字化、代码的方式去提升效率,这始终是我们不变的理念。“Q:深度智耀汇聚了180多位来自顶级研发机构的人工智能和新药研发专家,这些人才是如何集聚起来的?人才的结构分布是怎样的?当时我们聚集这些人才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说服新药研发领域的人才尚且容易,但说服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还是经历了重重困难。因为AI领域的顶级专家可以选择的领域非常广泛,像医疗、供应链、自动驾驶等,为何要来到新药研发呢?我们从不断沟通入手,一步步去交流,让他们认识到药物研发全面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即将到来,而且很快就会到来。通过不懈努力,一些一流的顶级人工智能专家,逐渐了解和相信这个趋势,也愿意躬身入局,和药物研发的专家共同学习,用人工智能的代码去改变这个行业。现在我们大概有80位人工智能专家,100位新药研发专家,两个团队专家是紧密合作的。“Q:深度智耀布局了6个版块,目前已经商业化的版块是哪几个?为什么这几个版块走得比较快?我们现在已经商业化的版块主要有三个,一个是AI小分子药物发现平台,一个是文本智能全系列,包括自动写作、自动翻译、以及eCTD(注册申报),还有一个板块就是药物警戒系统。这几个版块走的比较快是因为我们认为新药研发全面上云,起点应该是部门职能。这是一个很好的场景,因为没有新药研发的部门不需要文本,他们开会需要讨论、分析,做实验之前需要设计,都需要写下来。文本智能其实是打开新药研发数字化大门的一把钥匙,所以我们选择从这里入手。“Q:深度智耀曾一年完成四轮融资,今年又顺利拿到SIG(海纳亚洲创投基金)的投资,是如何做到在资本寒冬下完成企业融资的?您认为企业打动投资者的核心优势是什么?2019年资本市场确实是非常非常寒冷,可谓是天寒地冻。我觉得我们能够顺利拿到投资是我们的企业愿景、使命、团队、技术打动了投资者。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全球有200多家客户,以及可观的营收,我们的技术实现了在现实场景落地,是这些实实在在的业绩打动了投资者。现在资本市场通过讲故事已经无法打动投资者,大家还是更关注你的营收、你的客户,多少家用户上了我们的新药研发云,是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Q:目前布局AI+的企业层出不穷,竞争激烈,经过大浪淘沙之后,真正留下的AI类生物医药企业会是哪些类型的?我觉得留下来的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商业化的能力、场景化能力和把AI与新药研发的两波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这些才能为新药研发解决问题。纯粹的AI技术大家都有,但是否能够商业化、场景化才是一个企业能够生存的根本。“Q:深度智耀目前仍然是赋能新药研发,而AI学习目前在各个行业都很活跃,未来深度智耀有可能转向自主挖掘新药吗?很明确地讲,我们不会,因为我们是做行业中台的,做的是基础设施,我们只会去跟别人合作,只会去服务,不会去自己挖药,这是原则。“Q:随着深度智耀业务的不断拓展,是否会改变当前大药企通过不断收购新药研发企业来扩充产品线的方式?通过AI赋能,大企业可以布局更多的研发管线,这会对初创型研发企业带来什么影响?说实在的,这个问题我们现在看得也不是特别清楚,如果是从方向上来说的话,现在大趋势是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AI小分子药物发现平台是一种快速帮助构建创新药管线的一种方式,但是仍然需要实验室的实验去往后推。所以还有一种新型的模式是AI小分子药物发现平台和实验室平台相对接,可以源源不断的孵化新药管线,可以产生更多的新药研发企业。所以未来较大的可能是,有销售渠道、临床研发能力的企业可以和早期的AI药物发现平台及实验室平台进行对接,这一点或可改变目前新药研发的效率和结构。但是否能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可能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AI在文本智能化方面能带来颠覆性的改变。“Q:您理解的中国AI+生物医药领域的机会和难点在哪里?我认为中国在AI+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是非常可能弯道超车的,这是国家的战略新兴产业。我们国家有像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优秀企业,拥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人工智能专家,如果这些专家和新药研发专家相结合,会涌现一批非常优秀的AI+生物医药企业。另外,我们的机会也来自国家“4+7”带量采购政策的推动,大量的仿制药企向创新药企转型,他们特别需要药物创新能力。包括中国的医药产业也在升级换代,这些都为AI新药研发企业和软件企业带来一个非常大的市场。难点我觉得可能全球都是共通的,比如高质量数据不足、实验室数据亟待更多投入、还有对人体的了解程度不足,后期还需要更多产业界、科学界及政府的合作。“Q:AI+生物医药的产业发展模式,背后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未来在数据整合方面您有进一步的规划吗?新药研发的全路程分为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数据,包括动物实验数据、临床实验数据,以及药品上市后的真实临床数据。如果我们能够全面地将这些数据进行信息化打通,有可能前后联通去建模。从数据的整合来看,区块链技术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行业中台的底层。我们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让不同拥有方的数据进行整合,进一步推动数据共享,让我们拭目以待。“Q:随着各个平台数据的不断积累,会给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未来,新药研发数据大家一定会共享,不同药企之间会共享新药研发数据。基于区块链、基于云计算,进一步夯实这种共享机制,数据聚合后,AI能力的提高也一定会提高整个制药行业的水平。Deep
2020年1月17日
其他

经纬观点 NO.1| 如何在资本寒冬中把握融资节奏

(戳视频,看沙龙活动精彩回溯)2020年1月14日下午,“经纬药说”主题沙龙第一期活动在南京生物医药谷举办。“经纬药说”是“生物经纬”品牌旗下的系列活动之一。依托生物医药行业顶尖企业家、明星创业者、投资机构、临床及科研专家等资源,打造开放式的行业交流平台。旨在促进生物医药业内人士更加高效地分享行业热点、前沿技术、合作开发、投资募资等资讯,为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本期主题为:如何在资本寒冬中把握融资节奏。下面,小编将为大家梳理此次沙龙活动的嘉宾观点,高能预警,以下干货满满,不容错过哦。沙龙主持人:百富健康合伙人
2020年1月15日
其他

人物专访 | 世和基因联合创始人赵忞超,不畏艰难,才能冲出重围。

赵忞超世和基因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多年海外高科技、IB、PE经历曾就职于多家北美著名高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2019年岁末的平安夜,癌症个体化医疗诊断的先行者“世和基因”,正式宣布完成最新一轮8亿元融资。这笔融资创造了行业单轮人民币融资记录。本轮投资由国新资本领投,礼来亚洲基金、建发新兴投资、易方达、软银中国资本、瑞华控股、南京江北新区、朗玛峰、天勤君泽、华泰瑞合医疗产业基金跟投。国新资本的加持,意味着世和基因正式成为国家队,也反应了国家在攻克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决心。资本寒冬的背景下,世和基因如何打赢这关键的一仗?今天,我们特别访问到世和基因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赵忞超,面对面聊一下世和基因成功融资背后的故事。(戳视频,查看精彩访谈片段)Q:在这轮融资完成之前,世和基因走过了怎样的发展之路呢?巧遇南京
2020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