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声成为贫困山区最嘹亮的回响!
一座座峰峦起伏,一片片层林叠翠,一朵朵鲜花怒放,一条条山路蜿蜒。
2017年,景谷的夏天异常美丽热烈,在近40度的高温下,我校选派的赴景谷挂职干部郭胜骑自行车从住处前往景谷一中为学生上课,后背的汗水浸透了衣衫。“从没觉得累过,身上好像有无数的力量。作为半个景谷人,我只想把所有的真情和力量注入这片土地,让它们在这里绽放。”
今年5月中旬,近500名景谷县骨干教师、中小学教学管理干部在线参加我校专项帮扶培训。培训结束后,景谷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黄文亚专程致电感谢我校多年来对当地基础教育发展提供的帮助。
这是我校以“西部红烛精神”为指引,帮扶景谷县基础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小小缩影。
“一看粮,二看房,三看有没有读书郎。”根据教育部部署,我校自2012年起承担了景谷县定点帮扶任务,学校确立了“1+2+X”扶贫模式,牢固树立基础教育帮扶“1”面旗帜。2017年以来,学校将景谷县帮扶的重点放在了基础教育一线,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双向交流机制为特色的教育扶贫模式的实施,使景谷县基础教育面貌开始发生了重要变化,家家都有读书郎正成为景谷一道新风景。
把脉景谷教育
2027公里,跨越陕、川、渝、黔、滇五省,这是我校与景谷县的距离,也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坚守教育部滇西扶贫任务、责任和使命走过的一段心路。
受地域偏远、多民族聚集等因素影响,景谷县的教育发展始终面临着贫困生基数大、生源外流严重、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突出、教育发展不均衡、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等多重困境,成了全县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一块“短板”和“顽疾”。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如何改善景谷县落后的基础教育现状,成了以我校党委书记程光旭、校长游旭群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心头日夜的牵挂。三年间,学校党政领导相继奔赴景谷县镇村15次,为当地教育找准“病根”开“药方”。
学校确定了以扶智提智为先导、以阻断贫根为目标、以科教帮扶为抓手、以人才优势为保障的“四位一体”工作思路。校长游旭群说,在帮扶过程中,我们积极发挥学校教师教育办学特色,以教师为主体多措并举,因人因地因时因事实施了“名师到县送培一批、跟岗研修辐射一批、学生实习顶岗一批、插班观摩提升一批、教师扎根带动一批”的教育帮扶“五个一批”工程,引导带动县域教学质量稳固增强,打通了教育提质的重要关节点。
“到景谷去!”
景谷,师大人深深的挂念。
2018年暑期,我校教师干部教育学院副院长苏争艳辗转两班飞机、两趟汽车,从西安到景谷,从清晨到日暮。与她同行的,还有来自我校附中、高新一中、西安中学、西交大第二附中等学校的高级教师。为了给景谷教师送去高水平培训,苏争艳费了不少功夫把这些“大神级”名师汇聚在一起。两天培训,五场报告,紧锣密鼓,不计薪酬。老师讲得酣畅,“学生”听得投入。“能够参与教育扶贫很幸运很自豪,一切的善意都在行动之中。”苏争艳感触颇深。
三年间,我校先后组织6批来自校内学院、附属学校等单位的30多位优秀教师送培送教景谷,惠泽当地各类教育工作者3100余人次。
2017年,我校把教学实践基地建在了景谷一中。三年来已有5批次共84名同学开展了顶岗实习。实习团队的青年学子还开展爱心志愿活动,用周末兼职攒下的1万多元为分校书吧购捐了1000余本名著,把盖满师大印章的图书留给了景谷孩子,也把自己的青春故事留在了祖国西南边陲。
“到景谷去!”不只是年轻人的信念,也是退休教师的愿望;不只是短期的帮扶,更是长期的坚守。三年来我校附中已有10人次退休教师将三尺讲台从西安搬到景谷,到当地开展至少一年的帮扶支教。只要站上讲台,他们的身影依然挺立,余热依然滚烫。
今年5月,一批价值20多万的科教扶贫实验教学仪器经过项目验收,将打包运往景谷,配置到当地的中小学,填补起景谷基础教育中实验教学的空白。
云南景谷县科教扶贫仪器项目验收会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校以更大的力度,加强对景谷基础教育的帮扶,直接投入200万并拉动投入200多万帮扶资金改善当地基础教育设施;设置100万“陕西师范大学红烛奖励基金”,奖励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学生;以“1+1+n”模式创新教师帮扶机制,用1名师大教师帮助1名景谷骨干教师,再推动这位教师帮助更多景谷教师。就这样一点一点,一片一片,一群一群,师大人的“西部红烛精神”像一面旗帜,牢牢插在了景谷基础教育的土壤里。
“我自长安归 ”
师大,景谷人教育路上的新起点。
2017年始,景谷先后有109名中小幼管理干部、教师来到西安,在陕师大奥园学校和陕师大幼儿园体验两周到一个月的“浸入式”跟岗研修,深入到观课评议、学习反思、双线教研、主题学习、外出交流、个人授课、课题研究、教学课例等八大板块的全过程,在“一对一”导师的引导下,适应具有挑战性的创新教学体系。
奥园小学语文老师苏楠带过四批跟岗教师,其中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来自景谷一小的唐萍老师。“唐萍身上所携带的虚怀若谷、勤奋上进、兢兢业业的景谷‘基因’,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光”,苏楠说。
“茶园绿油油,梯田翻金波,五彩花开千万朵,千万朵……”景谷一中分校吴鑫老师的跟岗研修历史公开课上,传来《阿佤人民唱新歌》的欢快旋律。通过歌曲,她成功将学生带入到50-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情境。与一个月前刚来时相比,她变得更加自信、敏锐、有活力。“我的教学理念不再像过去一样保守,对新课改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深入。”吴鑫说。
在充满爱的陕师大幼儿园,景谷县幼儿园苏奎老师说,“我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行囊慢慢变得充盈,渐渐被磨灭的情怀和斗志也被唤醒。当我回到家乡,在西安的所见所学,将被传播到更多的老师、学生中间去。”
“拉齐”人生起跑线
少年重意气,游学在长安。
2017年8月,景谷40余名高二学生和七位老师告别了家乡的碧水青山,来到古都西安。这些汉、傣、彝、回等多民族学生,在我校附中建立了一个新的班级——景谷班。
他们的基础很薄弱。有20多人在高一阶段没有上过生物课,很多学生英语水平还不及初中的孩子,有些同学严重偏科……任课老师们遇到了巨大挑战。从课程规划、思维启发,到方法渗透、分类指导,再到情感激励、模式创新,老师们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令人欣喜的是,在2019年高考中,同学们普遍发挥很好,有三位同学考到了600分以上。物理老师捧着胜利的果实,感慨道:“景谷班的孩子可以为一道题寝食不安,可以挑灯夜读到凌晨,可以忍受远离亲人照顾的孤独和思念,他们质朴、友爱、自律、坚韧,永不言弃。”
高考是教育扶贫最显见的“试金石”,2019年,景谷考生本科上线人数223人,比2018年的104人增加了119人,增长率达到114.4%;一本上线人数36人,远超2017年的14人和2018年的9人,创景谷恢复高考以来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待岁月见证,一批批有智慧、有情怀的年轻人,在景谷涌起一波又一波澎湃的后浪。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师大人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跨越两千多公里的守望相助,让我校的教育品牌印记深深渗透到景谷县中小幼教育的各条脉络,让读书声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嘹亮的回响,让景谷这颗绿海明珠更加璀璨。我校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书写了教育脱贫攻坚的“高校样本”,为中国脱贫攻坚提供了高校智慧和高校经验。
手把花锄兴意浓,多问耕耘待花期。我校对口景谷县的帮扶工作正深度推进,校地帮扶故事将持续演绎。“对口景谷的教育扶贫只是我校‘西部红烛精神’时代绽放的一个生动剪影。我校将继续着力培养‘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莘莘学子,推动祖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蓬勃发展。”党委书记程光旭说。
微尚工作室
文/ 石萍 周健
编辑/ 范 馨
责任编辑/ 张 莹
内容来源/《陕西师大报》
投稿邮箱
weshare2013@qq.com
xinmeiti@snnu.edu.cn
©版权归微尚工作室所有
如需转载或使用
请联系获取授权
大家都在看
引领西部地区教师教育振兴!陕西省教育厅与陕师大共建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
师大夜读 | 游旭群:要把关爱未成年人的理念烙印在社会文化中
陕西师范大学2020年暑期放假及秋季开学通知(含新生报到时间)
师大·风采
西部红烛精神 丨 校风学风 丨 我心中的大学 丨 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丨 1960年5月7日 丨 校庆纪念日 丨 青春告白祖国丨 青春为祖国歌唱 丨 去师大旅行 丨 好想你 丨 新区搬迁十四载 丨 我在!故我书! 丨 师大爱情故事 丨 陕师姑娘 丨 陕师男生 丨 师大人的歌 丨 师 丨 师大十二时辰 丨 师大24小时 丨陕西师范·大雪 丨陕西师范大学℃ 丨 师大PPT
师大·人物
(排名不分先后)
师大学人 霍松林 | 迟铎|章竹君|傅钢善|李玉虎|郑哲民| 红柯 |刘学智|陈锦屏|于赓哲|王双怀|李化成|郝亮亮|杨清源|韩钢|田大宪|朱文斐|陈亚芍|胡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