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他是师大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立下了“四个不”原则,90岁高龄依然发挥着光和热!

微尚工作室 陕西师范大学 2021-11-06


10月23日上午10时,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现场实录)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点击观看140秒重温抗美援朝英雄史诗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这枚纪念章,致敬抗美援朝英雄!



参加过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老战士

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

退休教师 杨清源

是学校获得纪念章的老同志之一


杨清源:能够获得这枚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奖章,我心里很是激动,今天上午身着军装,在家里收看了电视直播,聆听了习总书记的讲话,与会场的老同志们一起唱国歌、一起鼓掌,内心感到无比的骄傲和光荣。奖章戴在身上,党对老同志的嘱托永远记在心上,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奉献一辈子。


我现在已经九十岁了,是“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是夕阳,但也有光和热,有能量。退休30年,我一直在做关工委的工作,这期间,我立了四个原则,就是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义务奉献不停止,几十年来一直这样坚持着。时光在吞噬着我的年龄,但却消磨不了我的激情。只要我的身体还硬朗,多活一天就多讲一天,多活一年就多讲一年,用过在战场上常说的“活着战,死了算”。用现在的话说,只要还有明天,今天永远是起跑线。


我的专业是党史、国史,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学习党史国史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我也深深体会到对党史国史多知则明,少知则迷,不知则盲,无知则乱,我要尽己所能,向下一代讲好党史国史。



今天让我们一起

聆听杨老的故事



亲历战争:两次差点丢了性命


“我的童年在战争中度过,小学时跟着老师满大街宣传抗日,日军轰炸西安的时候,我就躲在西门的门洞里……关于战争的记忆充斥着我的少年时光,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杨清源1930年生于西安,成长于战争年代,对战争有着深刻的记忆。


 图为杨清源(右)1950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之前与战友的合影


1950年杨清源正式参军,“1950年暑假我正在学校学习时,学校说解放军要给部队招文化教员,我听了很高兴,随着解放军去了甘肃天水,当时部队正在修铁路参加国家建设,我就一边修铁路一边学文化。随后朝鲜战争爆发了,我们放下工具,拿起了枪,跨过鸭绿江,雄赳赳气昂昂。”回想起当年参军的事,杨清源仍难掩激动。“我参军不到半年就上了战场,行军路上十分艰苦,从鸭绿江边往当时的‘三八线’前行,朝鲜过去之后就是零下35度,白天在树林里休息,晚上出发,背着枪和子弹,吃野草食不果腹。一进朝鲜的‘三八线’有两次差点丢了性命,但幸运的是最终活了下来。”特殊的经历让杨清源体会到了《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书中的主角保尔柯察金的心情。



1951年10月,伴随着喜悦与硝烟,杨清源给时任西安市方仲如市长写了一封信报告前方的胜利消息。当时的杨清源对相隔千里的回音并没有抱多少期待。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方市长居然复信了!方市长表达了对杨清源的敬佩之情,鼓励他继续前进。当时,杨清源兴冲冲把这封意外的回信念给防空洞的战友们听,一个个热血男儿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杨清源的文章《我珍藏着一页历史》中,他也饱含深情地写道:“岁月的流水冲击、磨蚀着昨天的一切,而老市长的信我一直珍藏着,这是一页永不褪色的历史!”



1953年,杨清源和战友准备回国,在火车站排着队脱帽,面向着朝鲜的大地,向那些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战友们告别,宣誓回国以后继承他们的遗志,把国家建设好,让下一代远离战争,在和平的环境里学习知识。归国后,杨清源继续在部队服役,荣立三等功一次。1956年,杨清源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师范学校,他曾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从事哲学、党史教学与研究。


从部队转业后,杨清源在我校任马列主义教研部党史教研室副主任、民族预科部主任。1984年起三次当选西安市雁塔区人大代表,1990年退休。退休后,杨清源一直在我校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发挥“光”和“热”。


成长于战争年代,参加过抗美援朝,归国后在部队继续服役,部队转业到大学研究党史,革命故事贯穿着杨清源的生命,作为参与者,革命精神已经融入了杨清源的血液。


传承精神:发挥“光”和“热”


“退休之前我就想好了退休后要做什么了,我是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老教授协会的成员,又当了几十年老师,就想继续用我的经历和知识教育下一代,我有责任有义务把革命传统传下去。”杨清源说,现在很多青少年享受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果实,却不大了解胜利果实是怎样得来的。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就是要用自己的知识和经历,引导青少年追溯革命的源头,把中国革命、建设的艰苦历程,把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的事迹告诉他们。退休后的他,一头扎进这“永不衰退的伟大事业”中,一干就是30年。



“和时间赛跑,和自己赛跑,只要还有明天,今天永远是起跑线。做关心下一代工作,宣讲是我的生命,我要燃尽余热向下一代青少年传递革命薪火,如果有朝一日不能宣讲了,我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杨清源说。


杨清源一直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30年来,他先后给高校、中小学校、部队、社区、青少年管教所、企事业单位等230余个单位作报告320余场,直接听众近11万人次。从第一次报告开始,他就给自己立下“四个不”原则:不要课时费、不要纪念品、不要吃请、不要接送。而所得奖金也用于奉献社会、奉献学校。风雨无阻30年,他作报告从未迟到过一分钟,甚至提前一天勘察好授课地点,计算好交通时间。



杨清源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突出贡献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更带动了强大爱国思想浪潮,产生了强大的社会价值影响力。他的事迹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选编、学习出版社出版的《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传播者》一书收录,被《西安日报》《西安晚报》、西安广播电台、西安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他将铭记英雄功勋、守望历史记忆、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播种在每个青少年的心田。


与时俱进:讲好革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杨清源铭记于心,并且运用到平日的讲课之中。为了将课讲得生动有趣,他也颇费了一番功夫。



杨清源的报告与时俱进。他紧扣时代脉搏,牢抓时代精神,准确把握关心下一代思想教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在革命传统教育的初期,杨清源根据中小学生的实际,遴选并整理出《毛泽东少年时代的故事》《不要忘记革命先烈》《井冈山的烽火》《伟大的长征》《八年抗战》《抗美援朝》等六个专题。30年来,报告内容逐渐增加了《百年奥运梦》《抗震精神、民族之魂》《中国梦、我的梦》《抗战精神永放光芒》《五四精神薪火相传》等五个主题,在引导广大青少年在保护民族记忆、守望英雄的同时,以饱满的热情、顽强的意志放飞青春梦想,书写建设祖国新华章。



杨清源的演说形象生动。他流畅的讲述节奏、引人入胜的故事细节、精湛的辅助道具,甚至是令人潸然泪下的振臂高呼,紧紧拴住每个听众的心,将近百年的革命精神深深熔铸在一代又一代接班人的血脉之中。


为了把握演讲节奏,杨清源一字一句地录音并自放自听,反复修改、仔细打磨。为了增强感染力,他创新发明了集主讲、领导、学生为一体,集图解、朗诵、歌唱为一体,集亲见、亲闻、亲历为一体,集革命历史和时代正能量为一体的四维演讲模式。在报告中,他展示着六幅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的图画,挥舞着自制的抗日英雄木刀,带领学生们集体高唱《大刀进行曲》,群情振奋、气氛高涨。


杨清源用自制教具作报告


杨清源的精神感人至深。为充实讲稿,他多方查阅史料、摘抄报刊、阅读回忆录、参观展览,三上井冈山。在准备《长征精神永存》系列讲稿时,他积攒了厚厚的一大本素材,记载着陕西红军发展的历史、著名战役战斗、重要会议、长征战士回忆录片段等等,在连续五天参观展览的时间里,他坐在自己的小凳上,一笔一画摘抄资料,录下解说词和张学良评价红军长征的原声讲话。这些资料为讲稿提供了一手素材,细致勾勒长征故事的起承转合,也凝聚着他无数个昼夜俯首案台的无私奉献。


今年军训期间,杨清源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主题,结合亲身经历和典型人物、事件,向现场师生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历程。



杨清源曾经写过一首诗:“周而复始又一岁,老夫仍爱下一辈。但愿夕阳无限好,小车不倒只管推。”其中饱含着对现在工作的激情和热爱。


在杨清源作报告的登记表上,赫然记着他为孩子们作报告的学校和时间,他正在和时间赛跑,把讲座排得越来越密、越来越紧,希望以他的行动影响更多的人。


公益不留名:悄悄做就是了


西安晚报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报道:《陕西户县丈南村西瓜急盼客商 老教授进村买西瓜》,其中的老教授就是杨清源,当时他看到户县城南村大批西瓜急盼客商来的相关报道,专程前往户县涝店镇购买了540斤西瓜,并没有留给个人,而是将购买的西瓜全部送给了在一线辛勤工作的保洁员和校卫队员们。



早在十几年前,每一年,杨清源都会把《西安晚报》报道的西安市保洁员相关的好人好事复印下来,发给陕师大家属区的保洁员,鼓励他们。就这样坚持了数年,一直做好事不留名,默默为学校的保洁员与校卫队献爱心。



有一年,校卫队在杨清源不知情的情况下在校内粘贴了表扬信,杨清源知道后连忙找到负责人让他把信揭掉,“这么多年一直没说这个事,悄悄做了就是了”。


2016年年末,关注社会动态的杨清源还做过一个马路调查,他发现很多学生的书包都是家长背着的,看到这种常态的杨清源回家后立即写了一首倡导学生自己背书包的小诗,印了几百份。在师大附小、大雁塔小学、金华南路小学门口派发,得到了学校与家长的支持。事后有家长激动地给老师打电话说孩子们自己背书包的情况明显增多了。杨老师看到自己的行为起到了作用,很是高兴。“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这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杨老师自己编写的小诗


曾经有同学给官微君分享了这样一则微博:“杨清源老教授利用学生吃早饭的时间给学生们发放这份打印好的剪报,反复叮嘱一定要好好看,至少看两遍,对你有好处。我说我记得您,听过您的讲座。他说认不认得我不重要,关键是要牢记内容。@陕西师范大学”

 


这条微博引发了众多网友评论。有同学留言说:“杨老师剪报上的内容都是很励志的短文,看了很有收获。”“杨老师很可爱,更可敬,他这么关心我们年轻人的成长,太感动了。”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杨清源曾两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四次荣获“陕西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这位拥有70多年党龄的老同志身上,看得到壮心不已、鹤发松姿,而看不到一丝懈怠的眼神,一刻放松的步伐。这位和时间赛跑的老人,牢记使命,只争朝夕。

满鬓银发  目光炯炯

卸甲尚未归田

他将传承革命薪火 点亮精神力量

作为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怀揣赤子之心 以革命传统为主题

他在广大青少年中

坚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致敬!杨清源!


微尚工作室

编辑/ 刘书芳

责任编辑/ 张 莹

部分内容来源/ 新华社 师大离退休处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 西安新闻网


投稿邮箱

weshare2013@qq.com

xinmeiti@snnu.edu.cn


©版权归微尚工作室所有

如需转载或使用

请联系获取授权





让我们的距离更近一点


亲爱的读者们,近期微信公众号改版,订阅号消息不再按时间排序,为了方便您能够继续阅览我们的文章,希望您可以在文章底部点击“在看”或者为“陕西师范大学”公众号设置“星标”(点击公众号界面右上角三个点——设置星标即可),让系统知晓“陕西师范大学”是您常看的公众号,这样您以后就可以第一时间关注到我们的消息啦!



大家都在看




约起来!打卡师大新地标!

舌尖师大!美好“食”光!(抽联名款专属礼)

叮!您点的师大阳光到啦,请注意查收!

奔跑吧!青春闪Star!

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师大人在路上!


师大·风采




西部红烛精神 丨 校风学风 丨 我心中的大学 丨 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丨 1960年5月7日 丨 校庆纪念日 丨 青春告白祖国丨 青春为祖国歌唱 丨 去师大旅行 丨 好想你 丨 新区搬迁十四载 丨 我在!故我书 丨  师大爱情故事 丨 陕师姑娘 丨 陕师男生 丨 师大人的歌 丨  丨 师大十二时辰 丨 师大24小时 陕西师范·大雪 陕西师范大学℃ 丨 师大PPT 


师大·人物



(排名不分先后)


 师大学人    霍松林  | 迟铎章竹君傅钢善李玉虎郑哲民 红柯 刘学智陈锦屏于赓哲王双怀李化成郝亮亮杨清源韩钢田大宪朱文斐陈亚芍胡曦明

 先生的书房   甘枝茂胡安顺张懋镕南长森尤西林林乐昌王晖裴亚莉

 教授的实验室     房喻王喆之杨鹏



进入师大文创小店


快来为师大点亮300个和在看叭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