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联合资本运作的N重探索————解码浙商经营之道连载第八章

民企管控 华彩集团管控 2022-08-06

近些年,中国企业纷纷在做资本运作,但事实上涉及的企业都知道,实业运作是好理解的,融资去买机器设备,建厂房,把原材料买进来生产出产品,然后把产品卖给合适的人,钱又回来了。


相比于刚开始融的资,经过一圈循环以后,赚回来的钱总是比之前的钱多,这是马克思所谓的产生了剩余利润,然后再扩大再生产,如此反复循环往复,这种运作被我们理解为是一种踏实的、切实的、真正能赚到钱的一种运作。

解码浙商商帮发展运作的秘密

中国商帮的前世今生

浙商商帮模式的形成

 三

地区浙商的逐步联合

浙商的集群化发展

政府服务与社会资源调动

地区商会的成立

各省商会与浙商的互动

浙商之间的联合资本运作

浙商中的同学经济

浙商的国际化

十一

浙商商帮的国际化运作

十二

浙商商帮的网络效应及未来发展

为帮大家解答有关浙江商帮的疑问和困惑,华彩咨询将最新的有关浙商商帮的研究内容进行发布,与大家深入交流和探讨有关浙商商帮的话题。下方表格将提醒您更新的进度。

01

浙商对资本运作的理解

而浙商发展到一定程度,在实业上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就出现了联合进行资本运作的倾向。这事实上也肇始自浙商的草根出身,资本运作无论对大企业、小企业来讲,其技术含量,要跨越的难度还是比较高的。


但事实上对资本运作,我们企业无论如何都是相对比较陌生的,它是用钱去赚钱,或者用资产去换资本,或者是以资本为主,辅之以少量实业运作的行为,而且往往并不是完整的,结果获取资本放大,它伴随着投资,冒险,对各种金融的不同形态的理解,对非稳定的一个函数的开放式理解,它往往是非线性的。一句话,如果说实业运作是一个稳定的、可见的、可测的、透明的、内部的、可管理的行为的话,那么资本运作则相反,所以就企业而言,资本运作状态是个更高档的状态,无论你承不承认,资本运作不可能跟实业是一体两翼,是事物的另外一面,其实是另外一面,它从运作形态上,理解上也更困难,所以是更高档的一面,是不平等的一面,这是我们对资本运作的一些最基础的理解。


那么浙商在形成一定规模以后,形成了一个最基本的资本运作理念,老业态各自精彩,新产业合作发展,事实上无论这个浙商企业的出身是高是低,浙商企业已经意识到了,我摸索漫长的经验,所形成的现在的业态,所形成现在的业务结构,事实上是我独特的资源禀赋,独特的探索过程的一个总和与积累。所以原先业务好也罢,坏也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合理性。

现在再要对原先业务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大幅度的调整,事实上就初创民营企业而言,恐怕由此对人员、商业模式、技术、管理方式等等,要提出全面的调整,这是我们所谓的既要换鞋,又要换脚,全部要重新调整,这其实是不现实的。既然这种做法不现实,那么又要求你调整、发展、产业升级,怎么办呢?浙商想出了另外一个做法,能不能叫我的副总,叫我的老人手们守住原先的产业,然后我带着一些脑袋灵光的,素质较高的人,用精兵去进行资本运作,去进行新板块的拓展。

02

浙商联合资本运作

华彩研究发现,浙商联合资本运作出现了N个方向的探索,篇幅有限,此处只谈谈其中的七个重要探索:


第一个探索是进行风投运作。风投运作最大的特点是要承担风险,这个对草根企业来讲,几乎是走不通的。对草根企业来讲,走得通的是另外一条路,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看上一些有上市潜力的企业,通过老企业家们设立的这家投资公司,通过老经验,去判断这家企业好不好,基本面是不是经得起发展,我们投了他以后,哪怕他上不去,会不会持续地能够给我们带来较好的分红。就在这么一种理念之下,风险投资基金式的运作开始了。


要么一群老企业家均股制成立一家公司,大家股份差不多,甚至股份完全一致,委托一个职业经理人来做,但是每次的投资项目,你要向我们路演,我们要参与到对投资项目的判断里面来,不是GP和LP的问题,是真正的我们要参与到风投里面来,当然这种企业还是少。慢慢的很多企业家发现隔行如隔山,对投资上的很多事情他们不懂,也慢慢地认可了GP、LP这种做法。无论如何,他们在风险投资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了,他们不怕,因为他们一手是实业,一手是风险投资,他们有抗击损失的底限,那就是手上的实业。


此外可以采用联合投资,大家志同道合以成为一家公司的GP的这种形式同进退,从而对经理人产生一定的威慑。甚至更重要的是采用一种他们自己发明的,类似于正规的金融机构和完全土八路、自己卷袖子就上的投资机构之间的一种模式,所有有经验的,有人脉的,有融资能力的浙商,都纷纷地改造他们那家风险投资公司,已经形成了有多少个浙商投资者,就形成了多少种运作模式设计的一种新格局。


第二个探索是搭建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如果说风险投资是浙江企业普遍看上并有可能带来一个新的增长点的一个企业,一种方向性的一个运作的话,那么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是这些老企业家们另外一个相中的,老企业家们看到,很多企业在改制过程当中,需要引入一笔资金,来改善原有的财务结构、税费结构,来补交很多税款,要改变原先的,对历史纠错,那么这时候需要私募。还有很多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定向募集,需要一个法人型的战略投资者等。

老企业家们发现,如果做一个法人制的私募股权基金,有专人帮我们打理各种机会的搜集、判断、管理工作,那么我们过去太过于人情化的管理,太过于松散的管理,就会得到一个较大的校正,我们在这样的公司里面,也可以充分享受我们的人脉,我们的关系带来的开放的信息,也可以用现代化的管理,相对严格的程序,通过公司制,可以有效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这种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浙江这一类企业的发展,而且这种均股制或股权差不多的架构,使得它是开放的,很多人愿意进来的,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融资能力。当然,它的缺陷也同样明显,因为是均股制的,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太深入操心,所以很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


第三个探索是企业在运作上,既吃独食,也愿意让别人搭顺风车。在发展上,利用各自的机会,形成了寻找项目的一种能力,比如说发现矿,发现独特的牌照,发现对烂尾楼进行的收购等机会。这些企业在吃独食的同时,发现让别人搭顺风车也非常好,一方面不要把风险全部积累到自己身上,另外一方面,搭顺风车也是在一些看好的项目当中,利用他人的眼光进行再判断,利用他人的人脉进行再管理。


尤其是很多浙商家族,家族里面很多人都本身有自己的企业,大家是分得很开的,但是一方面基于亲戚之间的关系,另外一方面也是发现大家之间信任成本低,有些事好做。如果在实业当中,大家纠葛在一起,因为时间长,实业较难退出,所以大家在决策,在管理上冲突很大,但是投资项目,进入和退出都是同样的确切,所以很多家族在分过家以后,在实业上拎得很清,尽可能不进行过于纠缠的合作,但是在投资项目上,却是放得很开,大家彼此互相参与的很深。


第四个探索是每当自己在股改的时候,尽可能邀请自己的朋友参与进来。把自己上市以后可能的发展、收益,让自己的朋友们分享,这是商帮的显著特点。回过头,朋友要股改,要上市,或者有什么大的发展的时候,也会邀请我去参与进去,这种交叉持股,利益均沾的做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算大帐,知道利益输出与利益回馈之间有一个必然联系,知道只要有一个稳定的圈子在那里,最终这个利益环还会走回来,对这么一个基本的信赖还是存在的。所以相互在股改上的有效密集合作,雅戈尔就是深受其利的典型。


在宁波很多企业的股改当中,雅戈尔都进行了参与,当时很多企业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做,后来才知道雅戈尔的这种参与,给他带来了非常大的优势,同样的,但凡浙江有一定名气的企业进行股改的时候,一定有其他著名的浙商进入,不管是本地、异地的,只要是认同你的都会进入。


第五个探索是浙商在金融牌照、金融业务的开展上面进行合作。泰隆银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台州地区的若干企业家合作开办的一家民营银行,目前它的中小型企业的贷款业务做得非常的好。不仅在获取牌照的时候是利用企业家群体的力量去获取,而且在运作过程当中,也充分利用了很多股东都是企业家的这个特点,真正开发了很多基于了解企业家,了解企业的金融业务,其运作在整个中国金融界独树一帜。

浙江省总商会,全国总商会,核心企业家们在浙商证券,浙商银行里的参与,更是可圈可点。一个金融牌照从获取到最终形成良好的运作,乃至上市,中间要经历若干次的增资扩股。如果简单地形成一个合作,中间有些人想法和大家不一致,最后大家增资扩股起来很吃力,它的上市,它的盈亏平衡,它的较好的回报遥遥无期,那么即使获取了金融牌照,最终的运作也是镜中花、水中月,所以获取牌照之初,就通过商帮的形式,联合起来,利用扎堆效应,利用彼此关系的整合,去获取牌照,在获取牌照的同时,也解决了发展问题,这种把生存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系统地看问题的做法,是他们自发的,不是自觉的。也许其中少数人是经过了系统思考,但大多数人事实上是凭着天性做事,但是无意中贴合了金融业务开展的特色。


第六个探索是行业整合。浙商在运作上面,是非常现实的,尤其是在一些过剩产业上,不愿意深度地做零和博弈,这和广东、江苏等地的做法迥然不同。浙商在处理过剩产业竞争的时候,采用的是一种类托拉斯的做法。众所周知,托拉斯是美国垄断的最高境界,是若干企业构成一个联合运作,既消除了过剩的产能,又控制了市场,最终所有的股东都得到了回报。


而温州企业无师自通地掌握了这套做法。最早温州十家最著名的制锁企业,联合成立了一个企业,而且是彻头彻尾的把原先的产业,原先的企业关掉,把所有的资产投入到新公司里去,形成了一家新的、起点很高的锁业联合集团,获得了垄断地位。包括温州成立的中瑞财产,中驰财团,亦是如此。

第七个探索是联盟式运作。浙商已经认识到了,联盟运作是企业运作的一个更高境界,所以在很多项目上出现了联盟运作的倾向,而这种联盟,事实上已经超越了简单意义上的商帮。


如果说商帮是一种自然纽带,那么联盟更多的是用契约,用相互的义务,用一些市场手段,将若干企业深入地捆绑在一起。这是正式的勾结联盟,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大家形成一个松散的利益联盟或销售联盟。浙江已经意识到联盟时代的到来了,联盟运作代表着企业运作的更高境界,所以开展了这种运作。


浙江企业的联盟,是基于传统的商帮运作,是在商帮基础之上的联盟,往往是对原有集群优势的急诊性发挥,是对浙商能力、浙商特点的急诊性发挥,他们的联盟,是一种更紧密的,是在商帮当中的商帮,是商会当中的二次商会的构建,是一个板块经济当中,已经尝到板块经济甜头的若干企业的再次联合。所以这种联盟运作,是一种发展上的自觉,是一种对旧商帮运作、自然商帮运作的一次再拔高。

03

造市经济

浙江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为了摆脱自己的草根出身,或者线性发展所带来的发展束缚,还出现了另外一种经济,这种经济很难说它好,它就是造市经济。造市经济,往往被我们叫做炒作,以温州人为作,炒房,炒煤,炒汽车牌照,炒矿产,炒绿豆,炒大蒜,炒冬虫夏草,这种炒的背后,事实上是民间游资得不到充分运用,资本市场收入又不确切,那么只能是去投入到一些相对高回报的,带有资源性、稀缺性的产业当中去。


造市经济当中最强大的生力军就是温州人。温州人对于如何以极小的资金,杠杆化地聚焦式地进入到某一个楼盘,或者某一个区域,迅速颠覆其中的供求关系,控制其价格走向,并在恰当的时候迅速退出方面,拥有了一整套的核心能力。比如,温州商人在杭州滨江地区炒房的时候,他们已经认识到,整栋整栋地拿,已经是属于过去的格局,并不可能获取暴利,干脆只拿所有楼盘的顶层的复式,他们强烈地意识到,因富人的存在,因对江景的无限推崇,所以复式楼的上涨幅度,才是远远超过整个楼盘的上涨幅度的,类似的认知在温州企业里面比比皆是。

我们稍微透视一下造市经济就发现这种造势、这种炒作背后是有极其深刻的原理的。


首先,这是能人经济拉动的结果。能人经济不仅体现在一些有能耐的人可以办企业,办企业的过程当中得到社会各界的推崇和支持,更体现在一些有地位,有声望的人,包括退休官员,公务员,成功企业家,有一定社会名望的医生,书画家,当他们跳出来挑头办一个会,做一个民间金融机构的时候,进行集资的时候,会有若干人把历史信用转化为对他的信赖,把历史关系转化为对他的支持,迅速地在他的所起的会当中投资。而能人们也会想尽一切办法,保障他集的资,能够投到一个最高回报,且风险相对小的项目当中去,获取回报。而这种长期运作的过程当中,有很多人,事实上已经逐步地反复被市场验证以后,成为了公认的民间金融家,所以他们起的会,巴黎每次组织的资金,量上面有保障,运作上面有保障,所以他们会把每次的融资能力、融资额度放到最大,甚至是持续地为多个项目常年地融资。如果没有这一点,造市经济就没法形成。


其次是信息。浙商和全球的商人最大的不同是乐于分享,这个乐于分享的血脉一体感,源于一种古老文明的大思考,那就是既然每当财富分配过之后,每当投资机会被大家共享了以后,如果我的朋友们都分享了这个机遇,财富分配到了我的朋友、亲戚、有关联的人身上去了,那么过不久以后,当他再有好的机遇的时候,再有好的发财机会的时候,这个机会也会反哺,反射到我身上来,这种大的一体感思考。我们说过这种一体感思考,非要千年的文明,持续的人际关系,稳定的可预期的行为,和一种亲情加社会力量的约束,才能使得一个社会做到。移民社会做不到,没有深入文化教养的社会做不到,没有持续的关系,亲情、血缘,以及其他社会机制约束的社会做不到。


没有大思考能力的社会做不到,没有稳定的外部环境的国度做不到。尤其是没有超常发展机遇的地方做不到。只有机会越来越多,大家不吝惜机会,甚至感觉到明天的机会一定比今天多,大家才会带着美好的期望,把机遇拿出来分享,但是所有肯把机遇拿出来分享的地方当中,浙商是在这方面做得最彻底。


比如,温州商人每发现一个好的机遇,就迅速通过亲戚、朋友、同学、社会交往、其他人脉,迅速把这个商机分享出去,但是因为温州的地域文化,语言,温州商人的行事风格,所以他们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圈子,外人也不太容易打到温州商人的圈子里去,温州商人也不是特别屑于和外人打交道。


传说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甚至让一群温州的某一个地方上的人,直接用明码和用方言来不加密码地通话和交流,日本人接受信号以后却没法破译,因为这种语言太稀少,以至于没法理解,后来香港大导演吴宇森借用这个概念,把它拍成一部美国片子叫《风语者》,但事实上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温州话的封闭性,即使很多浙江人,离温州很近的地方的人,也觉得温州话非常难懂,简直是天外语言。

电影《风语者》剧照

语言的封闭性,既反应了它的经济上的某一种封闭性,人群交流上的某一种封闭性,又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成了温州人抱团的一个很重要的链条。所以即便他们信息特别开放,但是因为温州特色,温州独特的半封闭环境,所以这个信息只在温州人当中来共享。


再加上温州人对实业并不是很热爱,喜欢经商,喜欢冒险,所以温州的风格,并不为大家所欣赏,所以认同度并不高。这就进一步导致温州人尽管很想分享信息,但是这个所分享的信息,也只在温州人里面流传。

再次,浙商每发现一个信息,就敢以赌博的姿态迅速地进入,聚焦式密集地砸钱进去,时间节奏格外密集,这是任何商帮都做不到的。同时他们能够步调一致地,有人做牺牲,有人做侧翼,有人做明,有人做暗,迅速把价格拉起来,然后所有吃了亏的,占了便宜的,最后算总帐,大家互相有个补偿机制。


同时,浙商见好就收,绝不恋战。每当一个项目,一个运作过程获得预期的收益以后,毫不犹豫地迅速退出,迅速地转战到下一个项目,因为温州人内部的情报运作机制的强大,所以温州人事实上已经意识到,在这个项目开始做的时候,后面的两三个项目已经在酝酿了,所以根本不害怕这个项目上是不是赚到足够多的钱,他们只算周转是不是足够的快,这和其他地方做炒作,非得把钱赚到极致,非得要到峰值才肯放手的运作理念是根本不同的。


此外,浙商视野极为开阔,既不因大蒜或绿豆的农产品属性去排斥它,也不因煤矿或金矿的曲折和牌照的困难而去畏惧它,更不因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艰难,而去回避它。


最后,浙商内部的相互学习机制。但凡温州企业,温州商人,发现一个可炒作的项目,迅速这个可炒作项目的操作,一整套手法,会被温州商人之间内部传颂,大家迅速会形成一套学习机制,这在其他任何行业里面都是非常罕见,难以想象的,但是他们能够在这方面形成如此开放的格局,也是其他任何人,恐怕用相当长时间都无法望其项背的

04

财团经济

所谓做财团型运作,就是已经摆脱了纯实业型运作,上升为对其他企业的股权经营,对所投资的不动产,其他的设备设施的租金的获取。


当一个企业的收益主要变成资本性收益、资产性收益的时候,我们就说这个企业已经进入到财团的状态,这个时候他运营主要是靠财团经济,而不是靠原先的实业经济。事实上很多日韩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都已经财团化运作了,有自己专门的投资对象,有一个一整套的投资企业,给若干企业做投资,而且形成了强大的管理体系。


浙商企业的财团型运作,是基于原先的商帮的运作,形成商帮间若干企业的联合了以后,在实业上形成了强大的能力,并且若干浙商企业之间,在资本运作上形成一个联盟,但是无论如何,这只是通过有钱,通过职业经理人的技术,去获取投资性收益,这里面的风险仍然是不可抗的,尽管全世界有这么多机构在投资,尽管有人到处在传颂索罗斯和巴非特的战绩,但用这种投资用钱去搏钱,中间又没有太多的管理技能,没有特殊资源来做保障,所以风险极高。

所以,很多企业会转而去投资一些不动产项目,或者在修路、修桥这种中长期项目里面出资,占有其中一部分股权,获取较稳定的回报。那么有了不动产性收益和这种中长期项目的投资后,才有可能腾出手来做一些较高冒险的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事项。


首先,浙商的多元化投资,并不是考虑某个金融门槛的高或低,而是按照规律进行多元化布局了。那有多人会问,这种企业是不是规模很大呢?从我们实际看到的,有很多中型企业已经这么做了,换言之,拟态,比如说中国房地产很好,那么大的企业就直接会进入房地产,中小型的会进入到装修,中介等房地产相关产业,超大的会进入到像万达,进入到超大综合体,但是很小的就会进入到边缘房地产,比如很多企业热衷于把菜场改造为标准市场,进入到边缘房地产,所以拟态是不分大小先后的,只要抓住这个行业,这个企业比如说同时看好纺织、房地产、医疗、零售,如果能抓住该产业的龙头部位更好,如果抓不住,抓住边缘地位也行,而且很多企业发现,如果在边缘地位上面投资得恰当的话,其成长可能对主流部位效果还好。


其次,浙商的财团运作形成了优质的资产组合。不动产也好、矿产也好、文物也好、字画也好,都构成了这类企业非常坚韧的发展基础,当代中国拥有资产性收益很好,但是如果资产性收益纯粹把它理解为企业股权,那么这个面显然很窄。所以有很多人意识到,既然中国的文物、家具、字画、玉器、陶器具有这么好的升值空间,那么作为一个发了家的企业,为了避险,能不能把部分投资投放到这类的资产组合,从而形成强大的一个规避风险能力呢?很多企业发现可以的,这是一个强大的优势,多种资产的组合。


再次,浙商的财团运作形成投资基金,专门用于投资,这部分投资和他的优质资产的持有,是分仓运行的,中间有防火墙的,是相互不相干的,往往请职业经理人介入,而且作为创新的运作模式之一,他自己的能力、经验或人脉,也会作为该企业运行设计的一个特点,他不是简单的把钱托付出去,让别人看项目。但凡企业家做的投资公司,一定会把自己原有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最后,浙商特别喜欢抓住热点产业,当前的热点是什么,能不能到热点产业里面,趁着供需不平衡,趁着法律不到位,趁着产业发育挣最高峰,能不能用大资金快进快出,这里就体现了浙商的胆大包天。


粤商和浙商已经深刻地认识到,空手套白狼和以小博大事实上是不能赚大钱的,他们现在已经开始思考,如何以大博大,乃至于以大博小,发现这样的风险更低,收益率更高,尤其是在一个高密度的投资之下,这种以大博小的产出是非常不得了的,这是他们对热点产业的抓取。


在热点产业抓取之下构建人脉,在持续经营过程当中经营人脉、放大人脉、滚动人脉。财团运作是对浙商之间联合资本运作的一个补偿,或者说是它的一种更高境界。

-END-

本文配图均来自网络

 说明:针对文章涉及的内容,有个性化需求以及需单独深入沟通的,敬请致电华彩大白:18221335680(同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民企管控公众号



1.团不管控,到底行不行?

2.财务管控若不行,集团要患"心脏病"!

3.财务管控四大系统,你的公司有几个?

4.在集团当了十几年领导,读了此文才明白什么是管控!

5.集团管控十大难,辗转反侧难入眠!

6.管控模式选得好,集团领导睡得着!

7.管控体系如何打造?你得需要一张设计图!

8.官宣 | 集团运作模式大揭秘!世界500强案例解析!

9.想说爱你不容易——母子公司到底该如何相处?

10.管控运作=合理避税?错!

11.集团管控该往何处去?国际巨头是这么做的!

12.首次公开 |  腾讯阿里等十家巨头的管控宝典!

13.人力资源管控,可不只是管人就好了!

14.从集权到分权,人力资源管控的大变革!

15.你该如何拯救被KPI困住的人力资源体系?

16.集团培训体系皇冠上的明珠—内部管理学院

17.绩效管理,该不该对战略实施效果负责?

18.由中国电竞IG夺冠而感,泛谈公平化的薪酬管理体系

19.马云凭什么敢把阿里交给他?选接班人必须明白这几点!

20.怎么管比选谁更重要—外派人员管理的7招鲜!

21.投后动态执行体系上篇——何为投后管理?

22.投后动态执行体系中篇——投后管理的最强解决方案

23.投后动态执行体系下篇——投后管理落地实操全解!

24.写给广大想要实现公司集团化的企业家们——白万纲

25.初步集团化会遇到这几个难事你碰到没?

26.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集团化的五大动因!

27.企业集团化的九大“土法”管控!——成长型集团管控连载之四

28.卓越的集团总部该是什么样?——成长型集团管控连载之五

29.集团领导必须要懂的3种管控模式!——成长型集团管控连载之六

30.集团管控的三板斧,少一个都不行!——成长型集团管控连载之七

31.集团管控无法落地?这12个方面你都做对了吗?——成长型集团管控连载最终章

32.真相 | 与某知名集团核心班子的一次深入会谈!

33.收藏版 | 成长型集团管控手册核心要点

34.小心! | 别让身边的蠢人把你毁了!

35.影响你生活的九大理论,纳什均衡排在……

36.中国商帮的前世今生——解码浙商经营之道连载第一章

37.说了你可能不信,大佬们就是这么发家的——解码浙商经营之道连载第二章

38.马云:走向联合,才能走向强大——解码浙商经营之道连载第三章

39.老板摇篮在浙江,集群发展看浙商——解码浙商经营之道连载第四章

40.没有浙江的小政府,就没有浙商的大运作!——解码浙商经营之道连载第五章

41.商会成立的一小步,浙商发展的一大步——解码浙商经营之道连载第六章

42.@所有人 | 谁能告诉我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43、马云:我为什么做浙商商会的会长——解码浙商经营之道连载第七章

44.《流浪地球》火了,但是它背后的这家公司可能要凉了!

一码不扫,

何以扫天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