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荐 | 毗耶娑:薄伽梵歌——善性、忧性和暗性(黄宝生 译)

Vyasa 黄灿然小站 2022-04-26





第十四章


吉祥薄伽梵说


我还要讲述知识中

至高无上的知识,

所有牟尼知道了它,

由此达到最高成就。


正是依靠这种知识,

他们达到与我同一,

创造时,他们不出生,

毁灭时,他们不恐惧。


注:“创造”和“毁灭”指世界的创造和毁灭。“不出生”指已经摆脱生死轮回,不再出生。


伟大的梵是我的子宫,

我安放胚胎在里面,

由此产生一切众生,

婆罗多后裔阿周那啊!


任何子宫产生的形体,

贡蒂之子阿周那啊!

伟大的梵是他们的子宫,

我是播下种子的父亲。


善性、忧性和暗性

是原质产生的性质;

在身体中,它们束缚

永恒不灭的自我。


其中的善性纯洁,

因而明亮和健康,

但它执著快乐和知识,

而束缚自我,阿周那啊!


忧性则是激动性,

因执著渴望而产生,

你要知道,它执著行动,

而束缚自我,阿周那啊!


暗性产生于无知,

从而蒙蔽一切自我,

它放逸、懒惰和昏沉,

而束缚自我,阿周那啊!


善性执著快乐,

忧性执著行动,

暗性蒙蔽智慧,

执著骄慢放纵。


善性压倒忧性和暗性,

忧性压倒善性和暗性,

暗性压倒善性和忧性,

这是三性的存在方式。


注:每个人的品性取决于这三种性质的组合方式,即哪种性质占据优势。


在身体众门中,

闪耀智慧光芒,

由此可以知道,

善性占据优势。


注:“众门”指各种感官。


如果忧性占据优势,

婆罗多族雄牛啊!

便产生贪婪、活动、

行动、焦躁和渴求。


如果暗性占据优势,

俱卢后裔阿周那啊!

便产生昏暗和停滞,

还有放逸和愚痴。


善性占据优势,

生命解体以后,

前往清净世界,

与无上知者为伍。


忧性占优势,死去后,

投生执著行动的人;

暗性占优势,死去后,

投生愚昧者的子宫。


人们说善行的果实

具有善性而纯洁,

忧性果实是痛苦,

暗性果实是无知。


善性产生智慧,

忧性产生贪欲,

暗性产生放逸、

愚昧和无知。


善性之人上进,

忧性之人居中,

暗性之人下沉,

性质行为低劣。


如果看到除了性质外,

没有任何其他行动者,

并知道什么超越性质,

他就进入我的存在。


一旦这个自我超越

产生于身体的三性,

摆脱生老死之苦,

他也就尝到甘露。


阿周那说


超越三性的人,

具有哪些标志?

通过什么行为,

怎样超越三性?


吉祥薄伽梵说


光明、活动和愚痴,

出现时,他不憎恨,

消失时,他不渴望,

般度之子阿周那啊!


他坐着像旁观者,

不为三性所动,

明知三性在动,

他也端坐不动。


立足自我,平等看待苦和乐,

平等看待土块、石头和金子,

同样对待可爱和不可爱,

同样对待责备和赞美。


等同荣誉和耻辱,

等同朋友和敌人,

弃绝一切举动,

这就是超越三性。


运用虔信瑜伽,

坚定地侍奉我,

他超越这三性,

就适合成为梵。


注:“成为梵”也就是“与梵同一”。


因为我是不死的、

不灭的梵之所在,

永恒正法之所在,

终极幸福之所在。


注:本章章名为《三性区别瑜伽》。黑天讲述原质的三种性质的区别。这三种性质的组合方式决定人的品性。黑天勉励阿周那运用虔信瑜伽,超越这三性,获得解脱。


以上是吉祥的《摩诃婆罗多》中《毗湿摩篇》第三十六章(36)。




第十七章


阿周那说


有些人无视经典规定,

满怀信仰举行祭祀,

黑天啊,他们依据什么?

属于善性、忧性或暗性?


吉祥薄伽梵说


人的信仰分为三种:

善性、忧性和暗性,

产生于自己的本性,

请听我告诉你这些。


所有一切人的信仰,

都符合各自的本性;

每个人由信仰造成,

信仰什么,他是什么。


善性之人祭祀众天神,

忧性之人祭祀药叉和罗刹,

而那些暗性之人,祭祀

各种各样的亡灵和鬼怪。


有些人无视经典规定,

修炼严酷可怕的苦行,

他们虚伪和妄自尊大,

充满欲望、激情和暴力。


要知道,他们丧失理智,

折磨身体的各种元素,

甚至也折磨身体中的我,

他们下定了魔的决心。


注:“我”指黑天。


一切人喜爱的食物,

以及祭祀、苦行和布施,

全都可以分为三种,

请听我讲述这种区分。


味美、滋润、结实和可口,

增强生命、精气和力量,

促进健康、幸福和快乐,

善性之人喜爱的食物。


苦、酸、咸、烫和辣,

还有刺嘴的和烧嘴的,

引起痛苦、悲哀和疾病,

忧性之人喜爱的食物。


发馊的和走味的,

变质的和腐败的,

残剩的和污秽的,

暗性之人喜爱的食物。


按照规定举行祭祀,

不期望获取功果,

只是认为应该祭祀,

这是善性之人的祭祀。


举行祭祀,企盼功果,

满足虚荣,你要知道,

婆罗多族俊杰啊!

这是忧性之人的祭祀。


不按照规定进行祭祀,

不供食品,不念颂诗,

不付酬金,缺乏信仰,

这是暗性之人的祭祀。


崇敬天神、婆罗门、

老师和智者,纯洁,

正直,梵行,不杀生,

这是身体的苦行。


言语不扰乱人心,

真实、动听而有益,

经常吟诵研读经典,

这是语言的苦行。


思想清净而安定,

心地纯洁而温和,

控制自己而沉默,

这是思想的苦行。


怀着最高的信仰,

修炼这三种苦行,

不期望获取功果,

称作善性的苦行。


企盼礼遇、荣耀和崇敬,

怀着虚荣,修炼苦行,

这称作忧性的苦行,

动摇不定,难以持久。


愚昧固执修炼苦行,

采取自我折磨手段,

或者为了毁灭他人,

这称作暗性的苦行。


在合适的地点时间,

布施值得布施的人,

不求回报,只为布施,

这称作善性的布施。


一心期望回报,

或者企盼功果,

勉强地进行布施,

这是忧性的布施。


在不合适的地点时间,

布施不合适的人,

不按礼节,态度轻慢,

这是暗性的布施。


“唵!那个,真实。”,

相传是梵的三种标记,

婆罗门、吠陀和祭祀,

在古时候由此形成。


注:“唵”(Om)、“那个”(tat)和“真实”(sat)这三个词在奥义书中经常用以指称梵。关于“唵”(Om),如《伽陀奥义书》(1.2.15)中说道:


这个音节是梵,这个音节是至高者,

知道这个音节,他便得以心遂所愿。


关于“那个”(tat),如在《歌者奥义书》(6.8—16)中说道:“这个微妙者(‘梵’)构成所有一切的自我。它(tat)是真实,它是自我,它是你。”关于“真实’(sat),如《歌者奥义书》(6.1—2)中,将梵说成是最初的、独一无二的“存在”(sat,也可译为“有”或“实在”),也就是“真实”。


因此,那些知梵的人,

总是要先念诵“唵”,

按照经典规定,从事

祭祀、布施和苦行。


渴望解脱,从事

祭祀、苦行和布施,

不企求获取功果,

只是想着“那个”。


注:“想着‘那个’”也就是渴望解脫,追求与梵同一。


“真实”这个词,

用在真性和善性上,

阿周那啊!也用在

值得称赞的行动上。


坚信祭祀、苦行和布施,

这些被称作“真实”,

为此采取的任何行动,

同样也被称作“真实”。


从事祭祀、布施和苦行,

而无信仰,这是“不真实”,

无论是在现世或死后,

阿周那啊,都没有价值。


注:本章章名为《三种信仰区别瑜伽》。黑天依据善性、忧性和暗性将人的信仰分为三类,也据此将食物、祭祀、布施和苦行分为三类,勉励阿周那怀抱信仰,从事行动,而不执著行动成果。


以上是吉祥的《摩诃婆罗多》中《毗湿摩篇》第三十九章(39)。




第十八章


阿周那说


我想知道,大臂者啊!

弃绝和摒弃这两者,

它们各自的真正含义,

感官之主黑天啊!


吉祥薄伽梵说


弃绝充满欲望的行动,

诗人们称之为弃绝;

摒弃一切行动的成果,

智者们称之为摒弃。


注:阿周那将“弃绝”和“摒弃"作出区分,而从黑天的回答看,“弃绝”和“摒弃”两者的“真正含义”是一致的,即行动而不怀抱欲望,行动而不执著成果。


有些智者说行动有弊端,

应该摒弃;另一些则说,

诸如祭祀、布施和苦行,

这些行动,不应该摒弃。


婆罗多族俊杰啊!

听我对摒弃的论断:

摒弃可以分为三种,

人中之虎阿周那啊!


祭祀、布施和苦行,

这些行动不应该摒弃,

而应该实行,因为它们

是智者的净化手段。


摒弃了执著和成果,

这些行动仍应实行,

这是我的,阿周那啊!

最终的想法和结论。


弃绝必要的行动,

这样并不合适,

这是暗性之人,

出于愚痴而摒弃。


如果惧怕身体劳累,

认为痛苦而摒弃行动,

这是忧性之人的摒弃,

不会获得摒弃的果报。


从事必要的行动,

认为应该这样做,

而摒弃执著和成果,

这是善性之人的摒弃。


聪明的人充满善性,

斩断疑惑,实行摒弃,

他不憎恨讨厌的行动,

也不执著愉快的行动。


在这世上,没有人

能够彻底摒弃行动,

只要摒弃行动成果,

他就被称作摒弃者。


不摒弃者在死后,

获得三种行动成果:

称心、不称心或参半

而弃绝者一无所获。


数论原理中已讲述,

一切行动获得成功,

有五种原因,请听我

告诉你,阿周那啊!


基础和行动者,

各种各样手段,

各种各样行动,

第五种是神明。


注:其中,“基础”指身体。“手段”指各种器官。“神明”指命运或天命。


一个人从事行动,

用身体、语言和思想,

无论行动正确或错误,

原因都是这五种。


正是这样,谁把自己

看成是唯一的行动者,

只能说明他智力不全,

思路不正,缺乏见识。


谁的本性不自私,

智慧没有受污染,

即使杀了世上之人,

也没杀,不受束缚。


知识、知识对象和知者,

是行动的三种驱使者;

手段、行动和行动者,

是行动的三种执持者。


知识、行动和行动者,

分别按照性质数论,

依据性质分为三种,

请听我如实告诉你。


注:“性质数论”指数论的性质理论。


通过它,在一切众生中,

看到一种永恒不变的状态;

在一切可分中看到不可分,

你要知道,这是善性知识。


如果依据个别性,

而在一切众生中,

看到各种个别状态,

要知道,这是忧性知识。


盲目执著一种结果,

仿佛它就是全部,

浅薄狭隘,不得要领,

这被说成是暗性知识。


不执著,无爱憎,

从事必要的行动,

不企求行动成果,

这是善性的行动。


充满欲望,或者,

怀着自私心理,

竭尽全力行动,

这是忧性的行动。


出于愚痴而行动,

不顾能力和后果,

不惜破坏和杀害,

这是暗性的行动。


摆脱执著不自负,

勇猛精进有毅力,

成败得失不动摇,

这是善性行动者。


热烈渴求行动成果,

嗜杀成性,污秽不洁,

贪得无厌,或喜或悲,

这是忧性行动者。


放荡不羁,粗野,

骄横,虚伪,狡诈,

懒惰,拖沓,沮丧,

这是暗性行动者。


请听我,阿周那啊!

分别依据性质,

细说三种智慧,

以及三种坚定。


知道怎样活动和停止,

什么该做和什么不该做,

恐惧和无畏,束缚和解脱,

阿周那啊,这是善性智慧。


不能如实理解

合法和非法,

该做和不该做,

这是忧性智慧。


为痴暗所蒙蔽,

视非法为合法,

颠倒一切是非,

这是暗性智慧。


坚定不移修瑜伽,

控制思想和呼吸,

约束各种感官活动,

这是善性的坚定。


正法、爱欲和财富,

紧紧抓住不放松,

充满执著,渴求成果,

这是忧性的坚定。


头脑愚痴而不能

摆脱昏睡、恐惧、

忧恼、沮丧和疯狂,

这是暗性的坚定。


现在,请听三种幸福,

婆罗多族雄牛啊!

通过反复不断实践,

感到快乐,灭寂痛苦。


自我和智慧沉静,

开始如同毒药,

结果如同甘露,

这是善性的幸福。


感官和对象接触,

开始如同甘露,

结果如同毒药,

这是忧性的幸福。


昏睡、懒惰和放逸,

无论开始和结果,

自我始终迷离恍惚,

这是暗性的幸福。


三性产生于原质,

没有生物能够摆脱,

这个大地上没有,

天国众神中也没有。


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

还有首陀罗的行动,

按照他们各自本性

产生的性质加以区分。


平静、自制和苦行,

纯洁、宽容和正直,

智慧、知识和虔诚,

是婆罗门本性的行动。


勇敢、威武和坚定,

善于战斗,临阵不脱逃,

慷慨布施,大将风度,

是刹帝利本性的行动。


耕种、畜牧和经商,

是吠舍本性的行动;

以侍候他人为己任,

是首陀罗本性的行动。


热爱各自的工作,

人们由此获得成功,

怎样热爱自己工作,

获得成功?请听我说。


一切众生都源自它,

它遍及所有这一切,

用自己的工作供奉它,

人们就会获得成功。


注:“它”指至高自我或至高存在,也就是黑天。


自己的职责即使不完美,

也胜似圆满执行他人职责;

从事自己本性决定的工作,

他就不会犯下什么罪过。


即使带有缺陷,也不应该

摒弃生来注定的工作,

因为一切行动都带有缺陷,

犹如火焰总是带有烟雾。


无论何处,智慧不执著,

控制自己,消除渴望,

通过弃绝成果而获得

超越行动的至高成功。


听我扼要地告诉你,

怎样像获得成功那样,

获得梵,阿周那啊!

那是智慧的最高境界。


接受纯洁的智慧约束,

坚定地控制自己,

摒弃声等等感官对象,

抛开热爱和憎恨。


注:“声等等”指声、色、香、味和触。


离群索居,节制饮食,

控制语言、身体和思想,

专心致志修习禅定瑜伽,

永远摒弃世俗欲情。


摆脱自傲、暴力和骄横,

消除欲望、愤怒和占有,

毫不自私,内心平静,

这样的人就能与梵同一。


与梵同一,自我平静,

他不忧伤,不渴望,

平等看待一切众生,

达到对我的最高崇拜。


由于这种崇拜,

他真正理解我;

由于真正理解我,

他就直接进入我。


他从事一切行动,

永远以我为依托

凭我的恩惠,达到

永恒不灭的境界。


全心全意崇拜我,

把一切行动献给我,

努力修习瑜伽智慧,

你就永远思念我吧!


思念我,凭我的恩惠,

你将克服一切困难;

如果自私,听不进去,

你就会走向毁灭。


你出于自私心理,

决定不参加战斗,

这是错误的决定,

原质将会约束你。


注:这里的“原质”指阿周那本身的刹帝利性。也就是说,阿周那作为刹帝利,必须投入战斗。


受到出自自己本性的

行动束缚,阿周那啊!

即使困惑,不愿行动,

你也将不得不行动。


阿周那啊!自在者

居于一切众生心中,

他用幻力转动登上

机关的一切众生。


注:“自在者”(或译自在天)指原人,即至高自我或至高之神。“机关"指自在者用幻力创造的事物,由此,一切众生如同由自在者操纵的“机关木偶”。


全心全意求他庇护吧!

凭他的恩惠,阿周那啊!

你将获得至高的平静,

你将达到永恒的居处。


我已经告诉你,

这种最秘密的智慧,

你充分考虑之后,

按照你意愿去做吧!


请再听我的至高的话,

一切之中的最高秘密,

因为我十分喜欢你,

要指明你的利益所在。


你要思念我,崇拜我,

祭祀我,向我敬礼,

我保证你会到达我,

因为我十分喜欢你。


摒弃一切法则,

以我为唯一庇护;

不必忧伤,我会

让你摆脱一切罪恶。


不修苦行,不虔诚,

不愿听取,忌恨我,

无论何时,你都不能

把这些话告诉这些人。


谁在信仰我的人中间,

宣讲这个最高秘密,

以我为至高崇拜对象,

无疑他将到达我这里。


人类中,没有哪个人,

比他更加热爱我;

大地上,不会有别人,

比他令我更喜欢。


谁能学习我俩之间,

这席合乎正法的对话,

我认为,我会受到

他的智慧的祭供。


怀抱信仰,摒除怨愤,

虚心听取,获得解脱,

这样的人就会到达

行善者的清净世界。


你是否聚精会神,

已经听清这些话?

因无知产生的困惑,

你是否已经消除?


阿周那说


由于你的恩惠,我已经

解除困惑,恢复记忆;

打消疑虑,变得坚定,

我将按照你的话去做。


全胜说


听了黑天和高尚的

阿周那两人之间,

这席奇妙的对话,

我高兴得汗毛直竖。


瑜伽之主黑天,

亲自讲述瑜伽,

我承蒙毗耶娑恩惠,

听到这个最高秘密。


黑天和阿周那之间

这番奇妙圣洁的对话,

我一遍又一遍回想,

一次又一次欢欣鼓舞。


黑天神奇无比的形象,

国王啊!令我惊诧不已,

我一遍又一遍回想,

一次又一次欢欣鼓舞。


哪里有瑜伽之主黑天,

有弓箭手阿周那,我认为,

那里就有吉祥和胜利,

就有繁荣和永恒的正义。


注:本章章名为《解脱和弃绝瑜伽》。黑天阐明不能弃绝必要的行动,而应该摒弃对行动成果的执著。他依据善性、忧性和暗性,将摒弃、知识、行动、行动者、智慧、坚定和幸福各分为三类。他也依据这种数论原理确认四种种姓的职责,勉励阿周那履行自己的职责,通过智慧、行动和虔信,达到永恒不灭的境界。最后,阿周那表示疑惑解除,决心按照黑天的教导去做。


以上是吉祥的《摩诃婆罗多》中《毗湿摩篇》第四十章(40)。《薄伽梵歌篇》终。



选自《薄伽梵歌》,[古印度]毗耶娑 著,黄宝生 译,商务印书馆,2012


──────
小站六周年 | 分类总目录
小站六周年 | 精选261篇最受欢迎诗文
小站六周年 | 50篇文章又好又长又难读
小站六周年 | 85首好听的乐曲

黄灿然:来自黑暗
黄灿然:关于婚姻生活的叙述
黄灿然:我的灵魂(诗2首)
曼德尔施塔姆诗13首(黄灿然 译)
莫·范黛安诗4首(黄灿然 译)
阿尔·珀迪:诗4首(黄灿然译)
曼德尔施塔姆:十二行诗十五首(黄灿然 译)
帕特里克·莱恩:诗4首(黄灿然 译)
布雷滕巴赫等6位诗人20首诗(黄灿然 译)
阿特伍德:日渐衰老的女诗人坐在阳台上(黄灿然 译)
米沃什:关于T.S.艾略特的省思(黄灿然 译)
W.B.叶芝:人的灵魂(黄灿然 译)

我荐 | 华彦钧(阿炳):二泉映月(原始版)
我荐 | 毗耶娑:薄伽梵歌——神性与魔性(黄宝生 译)
我荐 | 毗耶娑:薄伽梵歌——行动而不执著于成果(黄宝生 译)
我荐 | 斯宾诺莎:满足之后,巨大的悲哀就会随之而来(谭鑫田、傅友德 译)
我荐 | 凌越:诗8首
我荐 | 韩东:诗14首
我荐 | 于小韦:诗12首
我荐 | 奥威尔:甘地随想录(董乐山 译)
我荐 | 聂鲁达:绝不宽恕(赵振江 张广森 译)
我荐 | 由谁的意愿和指令,思想出现?(黄宝生 译)
我荐 | 休谟:谈谈写作的质朴和修饰 (杨适 译)
我荐 | 卡夫卡:我首先想要找的就是这样一把火(祝彦 译)
我荐 | 柏格森:天才的产生只是大自然的一时疏忽(徐继曾 译)
我荐 | P. R. 基夫:地下军队(熊依旆 译)
───────

||关注重要,阅读更重要;收藏重要,转发更重要;点赞重要,点“在看”更重要||

关注我,点击最上端蓝字“黄灿然小站”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所有手机赞赏适用,请在“添加留言”处留下您的昵称或名字

您的打赏可帮助黄老师交房租、打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