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独家专访丨国内云计算PaaS领域最大单轮融资诞生,BoCloud博云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创客公社微信号:chuangkegongshe
【创客记】NO.173
采访、文 | 郑轲
编辑 | 张小逸
视觉 | Myra
本文由 创客公社 原创首发,转载务必注明来源。后台回复“转载”,即可获取授权规范。寻求报道,请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在线登记。
当你在12306App上购买火车票不再卡顿时,深层原因可能是一个创业风口正在被抢占。
对你而言,这个领域会有点新鲜: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但它绝不是相似词“pass”通过或及格的意思。在云计算三大板块IaaS、PaaS、SaaS中,PaaS指云环境中的应用基础设施服务,属于“中间层”。简单来说,它帮助企业省下硬件耗费,你还可以认为所有互联网应用的开发都能在这里进行。
解决类似于12306App购票高峰期海量访问导致的计算机资源短缺,只是PaaS运用的一个小方面。
如果你对数字敏感的话,领域内欧美大厂RedHat的年营收已达到数十亿美元,要是俯瞰整个商务云板块,去年收入规模最高的微软已达到152亿美元,亚马逊AWS在利润方面则更胜一筹。
充满想象力的云计算领域中,今日我们颇为惊喜地看到一家江苏互联网公司正走向国内云计算PaaS领域的前列。
5月10日,企业级云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BoCloud博云(苏州博纳讯动软件有限公司)接受了创客公社采访,创始人兼CEO花磊透露消息,BoCloud博云近日已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元禾控股、东方富海联合领投,邦盛资本与江苏华泰证券互联网基金参与联合投资。据悉,这是目前国内云计算PaaS领域创业公司获得的规模最大的一笔融资。
花磊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对产品体系、服务体系、生态体系的不断提升,完善BoCloud博云以私有云、混合云、智能运维为核心的三大业务板块。
BoCloud博云的客户主体是具有海量数据,并亟待将传统IT应用迁移到云架构且对数据安全要求高的传统行业,比如金融、电力、零售、制造等。高达数百万的客单价是较为突出的特点,而在去年BoCloud博云已实现盈亏平衡。
有趣的是,采访中创始人花磊介绍,BoCloud博云已从1000多家候选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入驻微软加速器·上海第一期的企业。云计算行业内横冲直撞的老司机——微软,给出的入选理由之一是“BoCloud作为领域内非常有沉淀的公司,从规划里有潜力成为云计算PaaS层的未来独角兽(市值10亿美元及以上的创业公司)。”
而站在正布局云计算产业链的投资方元禾控股的角度,根据副总裁盛刚口径,是希望将BoCloud博云扶植为最先从这一轮云计算创业公司中脱颖而出的上市企业。
这也是花磊最期待实现的目标。
如果目标是公司上市,这家云计算创业公司的机遇在哪?
“这一轮,我认为机会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IT架构往云端与移动端的大量迁移。”花磊如是说。
站在2017年的节点,我们兴高采烈地讨论PaaS领域从被淡忘走向崛起时,其实背景是云计算的发展迈入了下一阶段。
首先,我们都知道“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绝对主角是SaaS,而到了“产业信息化”阶段,PaaS的重要性陡增,这是因为平台模式的PaaS在帮助企业级应用提升行业适配性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新趋势在于花磊所说的传统行业it架构往云端与移动互联网端大量迁移,直接为云计算的发展带来巨量机会。比如2016年,银监会发布“十三五”IT规划建议稿,直接表明希望未来五年时间,把银行60%的应用迁移到云架构上。
BoCloud博云切入的正是这轮转型时机。花磊说:“在选择用户时,我们一定会选择那些互联网转型需求很旺盛的行业和行业部门,推出的产品都是为他们做底层支撑。”他表示,BoCloud博云发现,金融、电力、零售、政务等行业客户上云意愿都很强烈,这些行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应用非常多,缩短开发应用时间的需求很大。
以众所周知的12306为例。他们有自己的 App应用,这些应用的访问量通常很大,也就是对计算资源的需求高,但他们原有的传统的架构不是基于云的架构,不具备云计算的弹性特点,所以当大量客户涌入的时候,系统就无法满足需求。这些机构还有强烈的安全需求,所以没有办法用公有云满足。
解决这些问题是BoCloud博云的价值所在。
目前BoCloud博云的主要客户集聚在金融业,因为认可度与技术契合度最高,其已经成功完成了民生银行、江苏银行、华兴银行、华泰证券等金融业客户PaaS平台的建设任务,具备了金融级云平台建设的产品支撑、方案输出与实施交付能力。对这种能力更直白的例证是之前的平台系统服务采购者华泰证券已成为这一轮的战略投资方。
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数据爆发式的增长有望在物联网时代延续,云计算在数据存储和计算领域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PaaS领域的机会或许会持续很久很久。对花磊来说,这是支撑他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之一。
BoCloud博云的B轮融资完成,花磊感慨着终于来到这个时刻。通常而言,公司经过这一轮资金注入后,将获得较大发展,更是能否成为一家伟大公司的关键时间点。
5月9日,花磊在朋友圈发文:“从一个想法到现在120个兄弟姐妹,往事汹涌而来,回首过往,希望和困难同在,成功与失败并存。”
创业第5个年头,B轮融资完成的档口,他首先在感谢时代给予的机会,其次希望“莫负春光,越变越强”。
浏览过往时光,这是一个冗长的创业故事,一切却似乎可以从微软说起。
作为中科院软件所硕士,花磊于2006年加入微软亚洲工程院。2009年,他在微软总部雷蒙德参与微软下一代云协作平台Office 365中的产品规划,并担任Office 365平台监管和数据挖掘模块的高级项目经理。他还是Office 365云计算平台第一版中仅有的两位华人项目经理之一。
微软的财报显示,其商业云业务年收入已达到了152亿美元,从规模角度看,微软Azure已经远超亚马逊AWS,而微软Azure的收入主要正是来自Office365。
2010年,经过在清华MBA的进一步学习后,花磊回到了老家江苏,一番波折后他决定自己创业。
2012年,苏州博纳讯动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之初,花磊就瞄准企业云计算这块潜伏着巨大商业机会的领域。
如今BoCloud博云的核心技术团队来自微软、华为、中科院软件所/计算所、清华大学、阿里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
通过与微软、Intel、京东云、润和软件、博彦科技、中国普天、普元软件、中科软等建立的战略合作关系,BoCloud博云的企业生态逐渐成型。
2017年1月,BoCloud博云加入了著名的创业促进机构——微软加速器项目。虽然有点缘分,但作为国际化互联网大厂,微软对前员工不存在优待。
微软加速器的指标包括团队成熟性,所用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整体在市场上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财务稳定性。花磊认为,博云能够从1000多家候选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微软加速器·上海的第一期企业之一,正是由于团队本身具有这种特质。
微软加速器·上海CEO周健表示:“企业能否在云技术上进一步在垂直领域上开发新的功能,是微软加速器最为看重的。”其表示相信BoCloud博云有潜力成为云计算PaaS领域未来独角兽。
这种期待或许部分是建立在PaaS市场的不确定性。
纵观全球,亚马逊AWS吃掉了全球云计算领域中IaaS公开市场45%的份额,在中国市场中,阿里云则拥有公共云约50%市场,占据半壁江山。
2010-2014年五年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8%以上。官话叫“形势喜人”,然而还有的官方言论叫做“中国人民可不答应”,在世界上能和大厂扳手腕的只有阿里云一家怎么行?
工信部近期发布的《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国内2019年产业规模可以达到4300亿元,并会扶持出2~3家世界级有竞争力的云计算企业。
可寡头渐立的格局下,阿里云外中国其他的“世界级有竞争力的云计算企业”会出现在哪里?何处是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变量”? 一种说法指向PaaS领域。
PaaS作为平台,所拥有的想象空间要比SaaS大很多,具备改变云计算市场格局的可能性。
资本市场清晰认知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云计算市场还未出现“大佬”公司。
花磊并不掩饰想做行业大佬的野心。而BoCloud博云用于竞争国内顶层PaaS创业公司一个关键指标是产品化率。产品化率的一个通俗计算方式就是看一个项目中实施人力成本占比,派的人越少,产品化率越高,而产品化率直接与客户的利率挂钩。
花磊表示:“目前整个行业的产品化率平均水平大概在40-50%左右。BoCloud博云现在的产品化率可以达到55%-65%,这是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比较固定的值,很有竞争力。”
为了构建出云平台建设与运维工具服务的全解决方案交付能力。BoCloud博云自主研发了包括私有云产品BeyondSphere、企业级容器管理平台BeyondContainer、数据中心自动化运维产品BeyondBSM在内三款产品。花磊希望向行业用户提供IaaS基础设施虚拟化、PaaS层互联网应用部署管理及云平台运维三体一位的云生态体系。
他表示,未来一年,博云将加强在混合云管理领域的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投入,瞄准混合云场景下的统一管理、跨云部署、应用备份及容灾管理等需求。
支撑应用微服务化改造的平台和工具体系也是BoCloud博云将来在产品端的重要聚焦点。
就目前而言,直击上市,做行业的变量似乎不是BoCloud博云拥有的最大优势。或能补足江苏云计算产业链的关键一节才是它本身最大的价值与收益点。
例如BoCloud博云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2012年底就提出“云彩计划”,将云计算列入园区三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花磊说,他便是“云彩计划”产业扶持资金的受益者。另一方面,政府园区进行产业升级的需求与云计算公司发展结合可以迸发出良性循环的力量。
况且,作为大数据与云计算大省,若江苏能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云计算产业链,或许江苏本土互联网公司还有竞逐世界云计算乃至数据产业顶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