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明伦崂山采撷之·深山野茶香
作者简介:王明伦,中国散文诗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崂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起,先后在《海鸥(青岛文学)》《黄河诗报》《山东文学》《星星》等报刊发表作品。与人合著有诗歌散文集《琴屿海风》,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崂山采撷之·深山野茶香
作者:王明伦
每年春天,我都会去爬一次远山。
爬这样的山需要极大的毅力。清早出发傍晚归,上山下山数十里,那种几乎达到极限的体力透支贯穿于整个行程之中。但仰望入云的群峰,遐想山顶极目天外的异境,每每会使人于绝望中生出一种超常的力量来。
脚下的小路为数百年来当地山民砍柴采药所踏出来的羊肠小道。地上铺满落叶,山岩长着“石花”,若是下雨或是雾天,稍不留心就会滑倒。路上的山石已被鞋底磨得油光发亮,只有背阴处的黑色苔藓在向人默默地诉说着岁月的悠久。
崂山的山脉陡峭如削,而此处尤甚。刚到山根,迎面便遇一险坡,仿佛是山神爷给登山者先来了一个下马威。乱石磊砢的小径高低错落,每每需腾挪跳跃方可前行。黑松林遮天蔽日,被风吹落的松针在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踩上去如踏绒毯。俗话说得好:“宁为人下人,不为树下树”,由于茂密的松枝遮住了阳光,树下的灌木丛长得并不旺盛,那些纤细的枝条弱不禁风,让人心生爱怜。与其截然不同的是,各种野草却生机勃勃,形形色色的叶子肆意伸展,遮住了裸露的土层。若是留意脚下,便会在那些状如羽翼的枯草中,发现一根根擎着毛茸茸叶芽的嫩茎,这便是崂山有名的“拳头菜”,为“山珍”之一。
爬了一会,终于登上一个平顶,因为承受了更多的阳光雨露,这里的林木格外挺拔,称得上是玉树临风。瞩目西北,但见绵长的山谷中,红瓦石墙的民居如棋子般散布于山坳间。东南方则是高耸的群山,葱郁的林海直达天际,逆光下显得既遥远又神秘。
小憩片刻,大家继续前行。虽然还是一路上坡,但山径已平缓了许多。天地间的造化令人称奇,一道十几米长的狭窄石梁顺坡而下,像一座独木桥架在林间,这即是有名的“金桥”,据称抗战时期,青岛流亡市政府驻守崂山华严寺时,市长李先良常乘滑竿由此来往于崂东与崂西之间。往上数里还有一座“银桥”紧贴山崖,两桥均是进山的必经之路。山径虽蜿蜒于山脊,却不时要过涧越谷。大如房屋的巨石犬牙交错,盘旋如绳的小道或穿行其下,或跳跃其上。涧水在石隙间潺潺流淌,并因巨石的阻拦而形成一个个水潭,潭水清澈如幼儿的眸子,不染半点尘埃。这些星星般散落的水潭一路为行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饮用水源。当然,也有蛙类和水蜘蛛等水生昆虫借此赖以生存。有时你喝完水抬起头来,便会发现石缝中藏着一条花斑蛇,但勿须担心,蛇在喝水的时候绝不会吐出毒液。和谐相处,是山里人与鸟兽昆虫之间自古恪守的规矩。
在风凉水急的“水石屋”饱饮了一顿山泉,前面的路途更加艰难。突然,远处传来一阵低沉的鸟叫声。声音浑厚,有着雷鸣般的穿透力。这是生活在崂山深处一种属于雕鸮类的猛禽——“恨狐”,据说可以毫不费力地抓起一只狐狸飞上天空。可惜的是很少有人认识它,大多都像我们这样只闻其声不见其面。它犹如一位高深的隐者,“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杂草埋径,荆棘封道,只能一边走一边用镰刀开路。步入一片叫做“珍窑”的山谷(我觉得应是“镇妖”的谐音),林木更加幽深。据说很久以前,有个父母双亡的小伙子住在这里以烧炭为生。有年除夕大雪封地,小伙正在炕上包着饺子,突然门被推开,伴着风雪涌进一个大姑娘来。姑娘见小伙面露惊奇,于是赶忙解释:大哥,我家住在后山,见你一个人过年太孤单了,特来陪你守岁。说完就坐下帮着包起饺子来。小伙子心想,自己在山上住了好几年,从没见过附近有人家,冰天雪地的从哪儿冒出这么个大闺女来?于是便留心观察。只见这闺女趁他不注意时,抓起肉馅就往嘴里填。小伙子心里顿时明白了几分:这闺女不是妖就是怪。于是便找出菜刀来一边磨一边对她说:大妹子,原先我只预备了一个人吃的饺子,你这一来恐怕就不够了,我想再剁点肉馅加进去。小伙子说完用手试试刀锋,感觉已十分锋利,便趁闺女不备,劈头就是一刀。只听“吱”的一声惨叫,那闺女拖着一溜火线消失在漫天风雪中。初一清早,小伙子循着血迹寻去,结果在后山的一个石窟窿里发现了一只死去的大白毛老鼠……
崂山地区的很多地名都与民间传说有关。一路所经之处,这样的典故俯拾皆是。一面陡峭的石壁叫做“狞爪窝”,据称早年间曾有面目狰狞的山鹰在此栖居;“沙漠涧”又称“杀马涧”,相传古代曾有一支军队战败至此,弹尽粮绝之际只好杀马充饥,血流成河,染红了整条山涧。“沙漠涧”的山脊为横亘东西的分水岭,长满了水桶粗细、高达十几米的黑松林。站在此处向东望去,雄伟的群峰一览无余,南方天际间是一望无垠的大海。如此开阔的视野,将先前那种攀登之劳一扫而光,使人平添一种“山高我为峰”的豪情。
日上三竿,气温渐升,此时路才走了一半。向阳处的草木最先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一种淡黄色的小花已经盛开,抢先向人们报告着春的到来。黑松与落叶松林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交替,萌生出嫩绿叶芽的落叶松让空气变得更加清新。山路慢慢隐入密林,栖身其间的各种灌木为了获取一丝阳光,都在拼命往上生长,人行其间,需要弓着身子方能过去。正值花期的映山红艳红似火,透进树林的光束扫在花瓣上,泛起的荧光令人目眩。从它们旁边经过时,常常落英满身。那些被山藤缠死的大树不知在哪个月黑风高之夜轰然倒塌,最终变成了菌类的乐园。腐烂的气味混合着新绿的清香,让人感受到了山野的亲切。桔梗、穷山腿、黄花菜等山珍已绿意盈盈,向每个从此经过的人发出鲜嫩的诱惑。大家一边采摘,一边听向导讲解食用方法,不知不觉已到了目的地。
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采摘俗名“对节子”的野生崂山茶。“对节子”学名水腊,虽可长成乔木,但在山中多呈灌木形状,其窄小的叶片也只有平常茶树的四分之一大小。况且大都生于深涧陡坡,采摘起来非常困难。仲春花谢后,米粒似的种子更是发育缓慢,并且越冬生长,直至来年夏秋季节方才成熟坠落。早在清代之前,当地人即有采摘“对节子”回家炒制后饮用待客的习惯。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土法炒制的茶叶由于味道苦涩和制作工艺粗劣等原因逐渐退出江湖。因这些年提倡绿色食品,才又得到人们的青睐,由于产量稀少采摘不易,其价格甚至超过崂山春茶。曾一度让人趋之若鹜,虽满山找寻,却每每空手而归,徒生满腹惆怅。
在这片偌大的山谷中,还生长着与“对节子”同样珍贵的崂山百合、山蒜(亦称野韭菜)、金针、细辛、紫草等草本植物。崂山百合虽说已被专家们列为濒危物种,但在这里却随处可见,有的甚至成片长在一起。由于崂山百合开花的时候正值盛夏,即使当地人也因溽热难耐而极少进山,所以它便“养在深闺人未识”,甚至当地很多年长者也不知此物。山蒜兼有大蒜与韭菜之味,是过去进山采药者的佐餐佳品。近年有人将它与韭菜进行杂交,据称其后代不但营养更加丰富,而且抗病抗菌。
天已过午,伴随着腿上、手上被荆棘划出的累累伤痕,我们每个人都收获颇丰,大家一身疲惫地坐下来午餐。瞅着那些青翠欲滴的鲜叶,我似乎已经品尝到了茶叶的清香……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河汉女 雪儿
执行总编:水木·顽石·四月天
总编:木子(相思枫叶丹)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请在邮件主题处注明“原创授权文学沙龙”,否则不予受理,两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微信、QQ投稿;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发表后第四天结算,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本期已获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