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管青年||丁菊:山海同行,决胜今朝
山海同行,决胜今朝
扶贫青事来开张,扶贫干部故事讲
米萝贫困志智挡,公管青年实践强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
丁菊同学
来分享她在实践中的见闻
让我们一起走进贵州山区
本期嘉宾:丁菊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2019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人系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地区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近年来,有幸加入到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谢治菊教授带领的调研团队,并参加了“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的撰写,在这过程中,通过观察了解,我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帮扶精神,我也理解了扶贫背后真正的含义,脱贫攻坚取得的显著成效,是这些有志于献身脱贫事业的脱贫干部共同的努力,通过仔细聆听他们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他们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
在后扶贫时代,我们的扶贫目标已悄然发生改变,解决了原始的温饱问题,“扶贫”紧接着需要我们志智双扶,以及需要我们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进行过度。在调研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谢老师采访到的贵州省六盘水市一个本土干部,他是米箩镇米箩村群谊组组长赵明礼,赵组长1951年出生,初中学历,党员,从2009年担任该村组长至今。在这个年近七旬的老人身上,他让我们看到了本土干部为了振兴自己的家乡曾付出的心血与他在岗位上的呕心沥血。在他担任米萝村群谊组组长的这十来年,他见证与带动了这个地方的发展与变化,这个地方从原来贫困的山区变成后面盛产各种水果的种植基地之一,是他在期间十年的努力,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赵组长的辛劳付出,不仅解决了老百姓们的温饱问题,他还鼓励村民自食其力,以身作则,为米萝村的发展以及国家的脱贫攻坚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谢治菊教授访赵明礼老人
另外,我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深入了解了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广州对口帮扶黔南以及毕节的帮扶情况,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是深化深度贫困地区巩固脱贫成果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广州市与贵州省毕节和黔南两个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和帮扶关系,通过对农业、科技、教育、医疗等专业技术人才和大量的资金支持,对贫困地区的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的帮扶干部、社会组织、以及一大批同赵明礼组长一样呕心沥血的本土干部,他们,也终将是会被历史记载下来的英勇战士。
团队在龙里县调研教育对口帮扶
在东西部帮扶的这群干部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闪闪发光,兢兢业业,不辞辛劳。有一位广州来的帮扶干部因为气候和饮食的差异,患上了面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法想象他经历了什么样的困难;有的帮扶干部帮扶期虽然结束,但是因为他们手上的帮扶工作没有得到他们自认为满意的答案,他们选择继续延长帮扶期限;一位来黔帮扶校长,因为要让大山里面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他放弃了百万年薪来到贵州的贫困山区,只是为了圆孩子们的一个梦;另外一个校长为了让孩子们实现“成为最好的自己”,工作累了竟然直接睡在办公室的地上,包括所有无论是来黔还是本土的老师们兢兢业业的态度,无一不感动了我们所有人,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是啊,是怎样强大的精神让他们继续留在他乡做贡献,他们中大多数人是妻儿老小都留在广州,是否真的眼前的看得见利益能够支撑得起他们如此,我想,除了家国情怀,没有了别的答案。当然,除了这些,社会组织的力量也彰显着我们祖国同胞一家亲的情谊,我们了解到,就只是恒大,在我们贵州省毕节市就投入了75亿元的资金支持。本土干部们,更是像看到新的希望一般,呕心沥血的做着自己平凡却也伟大的工作,确实,就是这样的一些平凡又让人感动的人和事,书写着一个个情比金坚的动人故事。
团队调研纳雍天河实验小学
正是这些不喊苦不喊累的扶贫干部,正在奋力的悄然改写着我们千百年来贫困的历史,中华儿女一家亲,同饮一江水,我们山海情缘深,我也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一定战胜贫困,一起走向更加光明的明天。作为青年学生,这样的家国情怀以及强大的信仰与信念,是我们从现在开始至一辈子都要学习的,同时,学习拥有这样强大的精神支柱,我相信学习路上,也再无难处;同时,作为同样的被帮扶地区的学生,我知道,我们如果不站起来,努力学习和积极生活从而报答社会,这对不起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们;最后作为一个学者,我更加深入了解了我们国家的脱贫事业以及贫困治理,这为我将来的学习带来了很大帮助。
正是这些不喊苦不喊累的扶贫干部
正在奋力的悄然改写着我们千百年来贫困的历史
这是最好的时代
年均脱贫量1391万人
城镇化57.35%
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
是一个个“赵明礼”组长的日夜兼程
脱贫不止步
我们不结束
我们下次再见!
供稿 | 丁菊
排版 | 张远乔
审稿 | 林曼曼 张淑欣
监制 | 谢治菊 何瑞豪
相关链接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