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伶仃访谈||谢治菊:讲好中国扶贫故事,创新扶贫育人体系




讲好中国扶贫故事

创新扶贫育人体系

谢治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自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以来,全国扎根一线的扶贫干部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为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谱写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在抗疫和扶贫的双重压力下,这些故事更加值得纪念。为了让这些故事能够流传下来,被更多的人所珍藏和记忆,为后续研究者提供素材,为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贡献新的篇章,由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协作办主办,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谢治菊教授团队承办的“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集活动在2020年5月1日拉开了序幕。

调研中的悸动与初心

为什么要举办这场活动呢?首先是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伟大贡献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在脱贫攻坚这场史无前例的战斗中,广大基层干部无论是从精神层面还是从体能方面,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统计,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截至2019年6月底,已有770多名扶贫干部牺牲在脱贫攻坚的战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仅在2020年2月12日之前,就倒下了54名基层干部。

自2016年以来,我们团队就把一线扶贫干部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先后就“精准扶贫背景下基层公务员心态”“精准扶贫背景下基层公务员生存状态”“精准扶贫背景下基层公务员工作状态”等内容访谈了100多人,发现了许多感人的精彩故事。促使我们团队萌发口述故事点子的契机是一次在贵州调研中的悸动。在贵州省金井村,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村,曾经村内百分之六七十的房子都有问题,需要搬迁,但民族的文化差异性给易地扶贫搬迁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个村的驻村书记石国兴,是一个普通民警,家住在县城里,离驻村地开车不到40分钟,却经常一两个月才回一次家。有一次女儿住院了,他一直想回家照顾女儿却抽不开身,等他回到家时女儿的病已经好了。“临走前娃娃问我,爸,你下次是什么时候回来?”说着他当时就哽咽不止,压抑着这份对家人的愧疚,继续用碎屏的手机在各类App中上传工作数据。我当时在现场被他的那股劲深深地感动了,忍着眼泪,真正体会到了“过家门而不入”的高尚情怀。

而后,我原单位贵州民族大学毕业生余金政的离开给我了更大的触动。他是一位2019年3月倒在扶贫一线的战士,牺牲时才39岁,未婚,工作11年,存款只有4万多元。在连续工作近40小时后,突然倒在了他的帮扶对象家中,从此再也没有醒来。这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开展精准扶贫的这些年,时间虽然不长,但扶贫干部为此付出的汗水、热血甚至生命,理应被后人、被历史、被所有的中华儿女所记住。由此,我们团队有个心愿,一定要为扶贫干部这个群体做些什么。

口述里的故事与画像

口述这种记载方式可读性强,它关注宏大叙事下普通个体的命运和体验,是对正统历史的一个有效补充。我们想做的就是像写实画家一样,原汁原味地呈现扶贫干部群体的真实“画像”,致力于发掘他们在国家宏大叙事中的个体体验与心路历程。

就这样,我带着研究生与本科生开始着手策划这场关于扶贫干部的口述故事,先从团队实地调研中接触过的100多位扶贫干部中有代表性的干部入手。不想,2019年3月中下旬,我的声带做了一个手术,通常半个月就能慢慢恢复发声,但我揪心地等了近一个月还不见好,听说贵州遵义播州区有两名扶贫干部的故事特别感人,我就带着丈夫和学生赶往了村庄访谈。当时我十个字一句的话,要五个字一讲,讲一会儿声带就没劲了,最后只能用笔把问题写在纸上,我丈夫和学生成了翻译,本来正常一上午能访两家的,当时只能访一家。

参与口述的扶贫干部有100多人,他们有的是警察、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村干部、有的是第一书记,有扶贫的决策者、执行者、监督者、评估者,有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扶贫干部;他们有的奋斗在偏远的西藏墨脱、有的深耕在贵州贫穷的山区;有年轻实干的“90后”,有年长务实的“50后”,有的来自广东梅州、清远、茂名,有的来自贵州、西藏、江西、重庆、北京、浙江等地。他们是平凡的英雄,但无论是哪类扶贫干部,其故事都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也涤荡了青年学子的心灵。

扶贫干部高开勇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司法局的一名驻村干部,已参与一线扶贫14年有余。他的身体并不是太好,一直备受痛风、高血压等疾病的折磨,扛不住了就回原单位缓缓,一旦休养好了便又驻村;贵州扶贫干部陈国,因发誓要将“一坨鸟屎”引发的村庄深层问题彻底整改,放弃了更好的任职机会,连续两轮主动驻村。

广州援藏干部朱思敏忍受着身体上的高原反应,4年来走遍林芝市波密县10个乡镇84个村,累计行程37000多公里,“拼着一股劲”在产业扶贫、督导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就业创业培训等方面牵头实施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帮助波密县成为西藏自治区13个优秀县之一,顺利脱贫摘帽。面对辛苦努力后的成果,他说“内心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因为工作成效突出,朱思敏被授予波密县“优秀共产党员”、林芝市“十佳援藏扶贫干部”、西藏自治区“三等功”期满考核优秀荣誉称号。

广汽职工刘龙腾,是清远连州市联一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带着妻子儿子去扶贫,妻子辞去工作在村里的达康幼儿园做支教老师,儿子在村里的幼儿园上学。“带着全家去扶贫”是刘龙腾自小受好心人资助后回馈社会、反哺家乡的一种承诺。

梅州帮扶干部王卡说自己“就是抱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去(扶贫)的,不是去享福的”,他坚守最偏远的径口村5年,帮助村庄修路、修水坝、翻修破旧小学,还推动建立起了梅州市首个农民夜校及梅县区首个村一级党员教育培训示范点,成为扶贫先扶智与扶志的新阵地。

广州大学驻村干部钟日来,克服家里和工作上的重重困难,通过发展蜜柚种植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花萼楼客家旅游品牌等有力的工作措施,使联丰村60余户贫困户实现了全面脱贫,村集体收入从原来的几千元增至17万余元,获得了“广东省扶贫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另有一群可载入史册的支教老师,他们有来自杭州的陈立群,还有来自广州的黄小林、詹雯、陈光荣、袁闽湘夫妇,等等。他们或放弃了百万年薪,或放弃陪伴孩子高考的机会,或忍受着病痛,到贵州贫困山区创造了“大连班”“黄埔班”“越秀班”“荔波班”“独山班”“纳雍班”“雷山班”等奇迹,让这些学校中考、高考升学率连续翻番,点亮了贫困地区孩子们心中的那盏灯。

故事后的情怀与育人

我们的口述故事征集活动吸引了全国20多所高校100多名优秀学生的参与,获得了300多万字的案例素材和60多万字的案例资源。经过专家评审,有 59篇作品获奖,其中我亲自参与访谈的就有20余篇,这些故事将于2021年3月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征集活动还得到了《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贵州日报》和学习强国等全国40多家媒体和平台的推介与报道。之所以得到这么多媒体的关注,除活动本身的价值与意义之外,活动参与主体是本科生且活动征集来的素材用于课程思政建设与育人体系建构也是我们的点睛之笔。

我们知道,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时代功能、文化功能与育人功能,因为精准扶贫精神彰显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制度优势,覆盖着贫困中的所有村庄和全部人群,施惠于有需要的每个个体与每户家庭,凸显出实践中的成果共享与利益连接,用铁一样的事实与成效驳斥了历史虚无主义,这是青年学生能够看得到、摸得清的。

因此,我们一方面积极发动全国的本科学生参与口述故事采写活动。另一方面,将收集而来的素材用于课程思政建设与育人活动中,先后开展了“扶贫干部进课堂”“扶贫资源进课程”“扶贫精神进校园”等活动,开设《中国扶贫精神及其传承》等专题讲座与“中国扶贫密码”公共选修课,构建了“科研育人、实践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精神育人”五大扶贫育人体系,为锻炼学生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建设“走基层、懂国情、长本领”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脚踏大地、志存高远、富有家国情怀”的创新人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罗浩奇同学是我们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四的本科生,是队伍中的主力成员,他说:“一位援藏干部在访谈时对我说过,到了边疆你才对国土这个概念有更深的理解。独立完成一位扶贫干部口述故事的采写工作,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缘分、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他们那种平凡而伟大的精神着实震撼了我。”

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蒸蒸日上。


[本文系基金项目“2020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精准扶贫资源应用于课程思政案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编号464)成果]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谢治菊   


谢治菊应邀出席2020年广东扶贫济困理论研讨会

谢治菊出席学习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座谈会

在新征程中走好乡村善治路:谢治菊《南方》专访

谢治菊:从教育帮扶到扶贫育人,一直为梦想而跋

谢治菊:为扶贫干部书写一部口述史

谢治菊:《中国扶贫密码》打造扶贫育人新模式

谢治菊团队教育帮扶咨政报告获粤桂领导批示和部门采用

谢治菊团队参加“乡村振兴有我在”青年公益直播节目

谢治菊出席习近平扶贫论述暨高校定点扶贫实践研讨会

谢治菊团队线上参加“口述历史、集体记忆与社会认同”论坛

谷琶脸谱||谢治菊:为扶贫干部书写一部口述史

谷琶脸谱||谢治菊:从教育帮扶到扶贫育人,为梦想而跋涉

谷琶脸谱||GUPA里的黔生:行走乡野,遇见不一样的家乡

谷琶脸谱||高校学子直面扶贫干部,扶贫精神涤荡年轻心灵
谷琶脸谱||GUPA师生踊跃参加广州大学第四届环校跑活动
谷琶脸谱||我们的“三下乡”:跨越5448公里的旅途记事谷琶脸谱||“军人一家亲”团队参加打捞南海老班长口述史活动
谷琶脸谱||GUPA里的“高人”:小谷围的神秘部落
谷琶脸谱||致敬劳动者:“劳动最光荣”海报作品展谷琶脸谱||GUPA2019公管手信创意大赛获奖作品选谷琶脸谱||手绘的青春:“00后”军训手记
谷琶脸谱||最青春:来自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长报告谷琶脸谱||GUPAer: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青年志愿者谷琶脸谱||Soma:一位洋教授的“中国梦”谷琶脸谱||陈社英:一位国际学者的祖国情怀谷琶脸谱||叶先扬:游走在中美教育之间的文化使者谷琶脸谱||谢俊贵:“我只不过教出了点学生”谷琶脸谱||谢建社:广州社工十年口述史(2007-2017)谷琶脸谱||谢治菊:勤勉致远,向阳而行谷琶脸谱||姚华松:感恩过往,努力以边缘者的角色前行
谷琶脸谱||陈潭:让思想运转起来谷琶脸谱||周贝儿:明白心之所向,为之坚持不懈谷琶脸谱||徐晓钏:从专科生到研究生的“士兵突击”
谷琶脸谱||廖安:2019年度图书馆学习“泡馆达人”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公达家书||第15封:研究需自训练始

公达家书||第16封:期待遇见最好的自己

公达家书||第17封:触摸质性研究的温度

公达家书||第18封:自然之回望

公达家书||第19封:最近的距离,彼此的牵挂

公达家书||第20封:重建我们生活的新秩序

公达家书||第21封:在怀念和寻找中行走

公达家书||第22封:寄思故乡,感念师恩

公达家书||第23封:爱我所爱,初心如磐

公达家书||第24封:立足时代,书写青春

公达家书||第25封:敢梦敢当,行则将至

公达家书||第26封:博学笃行,行远自迩

公达家书||第27封:诠释青春,铸就辉煌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