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动态||“读百年辉煌,写天下文章”理论座谈会在广州大学举行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荣耀阅读

南中国海之问:我们为什么能?我们为什么行?

北回归线之问:社会学是什么?社会学做什么?

过伶仃洋之问:行政管理专业为什么值得尊重?

北纬23°之问:为什么选择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读百年辉煌、写天下文章”

理论座谈会在广州大学举行



       2021年7月12日下午,“读百年辉煌,写天下文章”理论座谈会在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办人民满意教育,当人民满意教师,做人民满意学问,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强调社会科学工作者应以平凡的坚守,回溯百年历程,致敬百年辉煌,展现使命担当,绽放时代风采。



      座谈会围绕“百年历程研究的学术对话、学术介入与学术呈现”进行了开篇、布局和结尾。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刘杰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顾问王永平教授、广州大学副校长张其学教授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了祝贺并发来了贺信。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欧阳景根教授、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刘菲菲教授、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潭教授以及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先后由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周利敏教授和广州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张延平教授主持。

 


        座谈会上,董石桃教授在题为“党和国家监察体系建设的百年探索与基本经验”发言中认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百年建设可以概括为“体制和制度的双重构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主体是党和国家,基础在于监督体制建设,核心在于监督制度建设,基本属性体现为系统性,发展过程具有历史规定性。从发展历程来看,百年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大体可以分为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的双重探索阶段、改革开放前的双重建设阶段、改革开放后的双重改革阶段以及十八以来的双重完善阶段。百年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体制和制度的双重完善”,体现在强化党的中心引领、推动体制的系统耦合、确保制度的科学有效诸方面。



       谢建社教授在题为“百年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进程”发言中强调,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的百年实践探索,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质,彰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必须长期坚持,并使之不断弘扬光大和创新发展。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加深了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新的认识,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社会工作具有本土化特色。中国共产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就是社会工作总的要求和体现。中国社会工作从人民需求出发,以助人自助为服务宗旨。第二,中国社会工作方法具有现代化和本土化相融合的鲜明特征。第三,中国社会工作理论创新永远贯彻和执行群众路线的基本方针。



      曾维和教授在题为“建党百年来社区治理共同体的空间生产逻辑”发言中提出,从社区治理共同体的空间维度出发,从“整体分析”转向“要素分析”,找寻建党百年来社区治理变迁的内在机理,拓展“社区空间可治理性”的中层理论 ,最后研究空间生产逻辑,即空间的政治性与社会性“融合—分离—再融合”,社区治理共同体的空间生产形成了可治理性的过程。他指出,建党百年来在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中,社区治理共同体空间生产经历了良性互动、街居一体化、政社分离、多元共治四个发展阶段,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可治理性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中国道路。



      王亮教授在题为“建国以来我国涉外社区治理的中国模式”发言中结合涉外社区治理案例,运用普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把涉外社区区分为聚合型、桥接型、连接型社会资本三种类型。她从涉外社区及其发展与不同类型社会资本的关联性出发阐述了中国涉外社区的深层特征,并为涉外社区治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她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涉外社区成为一类特有的新型社区。对比世界许多国家存在的多族裔社区的族群隔绝、高犯罪率等社区治理问题,我党秉持世界民族平等的理念,在涉外社区治理中探索出中外居民 “共建”、“共治”、“共享”的涉外社区治理新格局。



       张惠教授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流行病的基本经验”进行了发言。她从纵向的角度将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流行病治理划分为低成本逻辑下的人民战争式抗疫(1949-1977年)、流行病防治的制度化阶段(1978-2002年)、公共卫生应急体制机制的初步建立阶段(2003-2009年)、数据驱动下流行病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2020年至今)四个历史阶段。 她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与流行病斗争的历史。1949年以来的我国重大流行病治理体系,在一次又一次重大疫情中不断迭代更新、学习进化,形成了一个具有适应性和高度本土化的治理系统,这一系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体现。



        谢俊贵教授作了题为“党的调查研究对重大战略决策的贡献论析”的发言。他认为,党的社会调查的实践经验体现出了党的社会调查的核心理念。党的社会调查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开展了深入的社会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社会调查研究成果,据此选择了符合国情社情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制定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战略和决策,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王枫云教授关于“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城市管理思想研究”的发言在全面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城市管理思想演进历程的基础上,厘清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城市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探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城市管理思想发展的实践价值、基本经验及其未来的理论生长点,构建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城市管理思想的基本理论框架,进而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他认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情、世情、国情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中国城市发展也呈现出全新的特征。在此背景下,对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管理思想展开研究,有助于我们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城市管理方针政策的制订、体制机制的完善、方式方法的选择等提供了历史参照。



       研究生代表廖令剑以“《共产党宣言》与数字资本主义批判”为题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和发言。他在发言中认为,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共产党宣言》对于观察和理解现实社会场景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当下迅猛发展的数字社会形态仍然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生命力,能够引领人类走向数字社会平等和个人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在建党百年华诞之际,阅读和理解《共产党宣言》对于智慧社会和数字中国建设意义重大,《共产党宣言》依然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谢治菊教授作了题为“建党百年来的技术变迁与贫困治理”的发言。她认为,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消灭剥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为执政的重要指向,持续进行了多个阶段的反贫困治理,并取得了彪炳史册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技术的推动比较关键。回顾过往,技术变迁与贫困治理的耦合经历了基于农业技术的广义化贫困治理、基于信息技术的规范化贫困治理、基于智能技术的精准化贫困治理三个阶段。这些技术在提升贫困治理效率的同时也重塑了贫困治理关系,使贫困治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贫困治理对象由瞄不准向精准、贫困治理手段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贫困治理结构由金字塔向扁平化转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建党100年积累的贫困治理技术与经验仍大有可为,仍然需要持续利用新技术来完善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机制、进行扶贫资产管理、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张延平教授主持了“如何开展百年历程研究”的学术经验交流活动。回溯百年历程,致敬百年辉煌,他从学校层面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提出了目标和要求,他希望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从“大课题”、“大平台”与“大团队”入手,推动科研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从而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在他主持下,欧阳景根教授、张茂元教授、周利敏教授三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围绕主题“国家重大课题的申报实践与经验总结”展开了交流与对话,就个人经历分享了国家重大课题申报的经验和体会。



      欧阳景根教授认为,课题申报成功的前提是有问题意识、国家观念、世界视野、前瞻思维,选题要振聋发聩、石破天惊,论证应匠心独运、完美无瑕,用洗练、干净、明快的语言呈现论证过程,并且注重细节,力求精益求精。



       张茂元教授从申报书撰写的角度分享了国家重大课题申报的个人经验。他强调应围绕所报选题,从“线—点—面”有针对性地介绍前期成果,一切介绍服务于选题,语言尽量简洁明了,每个板块的首页、首段以及首句高度浓缩,简练概括,力求开始就能抓人眼球。论证过程最重要的就是明确研究问题,尽可能用图表形式展示技术路线。



      周利敏教授用“受虐”、“笨蛋”、“江湖”6字生动风趣地总结了个人申报国家重大课题的感受和经验。他说,所谓“受虐”就是应有坚韧不拔之志,克服申报过程的所有困难;所谓“笨蛋”就是大智若愚,研究某一领域就应该专一,“咬定青山不放松”;所谓“江湖”就是要求我们应该走进学术“江湖”积极进行学术交流与沟通。



       陈潭教授对“读百年辉煌,写天下文章”理论座谈会进行了总结。他认为,百年历程的学术研究呈现应该体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强调积极响应和落实百年华诞大会精神,读百年辉煌、行田间地头、走街头巷尾、写时代文章,躬身“为人民做学问”。他指出,在进行百年历程的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实践总结和实践创新时,要立足理论前沿、技术前沿和实践前沿而“写天下文章”,充分体现百年辉煌的中国意义、世界意义和人类意义。座谈会当日正是他南来广州执教10周年,他在讲话中谈及了10年来在改革开放前沿热土上的工作和生活感受,见证了十年来的教育变革和湾区成长,亲身注解了“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时代意蕴,并以此致敬党的百年辉煌。



文字|仇春妹

摄影|韦莉温莎

编辑|黄诗曼

监制|周利敏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达书生

公达书生||谢建社:投身教育,建设社会

公达书生||曾维和:和衷共济,维生出新

公达书生||沈本秋:勤种春华,静待秋实

公达书生||张茂元:花繁叶茂,道法多元

公达书生||董石桃:石赤不夺,桃李春风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英文简称“GUPA”,中文简称“谷琶”)始创于200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世致用人才培养重镇,珠三角应用社会科学研究创新高地。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积极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奋发成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辐射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热忱欢迎天下英才加盟,热烈欢迎优秀学子深造,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无畏艰辛;砥砺学术,创新生命;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广识博闻,大道至简

公听并观,管窥蠡测


党史课堂

党史课堂||党史学习:读什么?怎么读?

党史课堂||如何学“四史”?习近平总书记提要求

谷琶特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党史课堂||党史学习教育:由数字看“关键点”

党史课堂||党史学习教育:100个党史知识点

党史课堂||中共党史大事记简表(1919-1949)

党史课堂||中共党史大事记简表(1949-1978)

党史课堂||中共党史大事记简表 (1978-2020)

党史课堂||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党史课堂||石仲泉:从百年党史看自我革命

党史课堂||谢春涛:百年大党何以永远年轻

党史课堂||中国共产党在广东100年的光辉实践

党史课堂||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党史课堂||党史学习教育:广州大学在行动

党史课堂||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发展对象培训开班

党史课堂||学百年党史,育世纪新人:GUPA在行动

党史课堂||广州大学党委副书记聂贵新来院开讲党课

党史课堂||我院党委书记刘向晖主讲中国共产党党史

党史课堂||我院副书记万朝春为2019级本科生讲党课

党建事务||样板支部结对建,凝聚合力共提升

党建事务||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事迹引强烈反响

党建事务||本科生党支部开展红色精神传承主题活动

党建事务||学院行政党支部赴两塘公祠参观学习

党建事务||政府管理系党支部赴荔湾博物馆参观学习

党建事务||社会学系支部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主题活动

党建事务||我院师生百年华诞“七一”表彰大会受表彰

党建事务||我院师生积极收看收听百年华诞庆祝大会

党建事务||师生党支部开展“永远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

党建事务||刘向晖参加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会并作分享

党建事务||“颂百年辉煌,展时代担当”活动走进力麒

公达家书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公达家书||第15封:研究需自训练始

公达家书||第16封:期待遇见最好的自己

公达家书||第17封:触摸质性研究的温度

公达家书||第18封:自然之回望

公达家书||第19封:最近的距离,彼此的牵挂

公达家书||第20封:重建我们生活的新秩序

公达家书||第21封:在怀念和寻找中行走

公达家书||第22封:寄思故乡,感念师恩

公达家书||第23封:爱我所爱,初心如磐

公达家书||第24封:立足时代,书写青春

公达家书||第25封:敢梦敢当,行则将至

公达家书||第26封:博学笃行,行远自迩

公达家书||第27封:诠释青春,铸就辉煌

公达家书||第28封:跃入人海,做奔腾的浪花

公达家书||第29封:青春有梦,创业相随

公达家书||第30封: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问候

公达家书||第31封:团结一致,共展未来

公达家书||第32封: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33封:有事做,有所期待

公达家书||第34封:研途路漫漫,有你们作伴

公达家书||第35封:时遇数载,恩情愈浓

公达家书||第36封:难忘两年驻村扶贫路

公达家书||第37封:在创新创业中创造未来

公达家书||第38封:顺从吾心,无问西东

公达家书||第39封:人生难言完美,活出自我精彩

公达家书||第40封:眼望苍穹,心有日月

公达家书||第41封: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