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琳:谣言为什么这么“好”吃?
河北大学 伦理学硕士研究生 李慧琳
如果说,当今中国举办了一桌以“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大餐,那么这场疫情的爆发无异于是一道伤心的菜。与此同时,市面上也翻炒着五花八门关于食品的谣言,恰似一个拿着锅铲的厨子PK一位拿着听诊器的医生。一时间,“熏醋能杀死病毒”、“盐水能预防病毒”、“维生素C能预防病毒”、“高度酒能抵抗病毒”、“双黄连能治疗病毒”等言论让大家饥不择食。
反观这些谣传食物,它们听上去倒是有七分酸爽和三分苦涩,甚至还带着点不可言状的重口味。无论是出于常识,抑或是出于想象,它们都不见得有多么好吃。可是,这些明显就不怎么好吃的谣言食品,大家为什么偏偏要抢着吃呢?
特殊时期,总有人想着
吃口东西压压惊
首先,“吃”这种行为,是一件让人走胃的事情。“吃”是人类摄取能量以维持自身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虽说,一部二十四史讲述了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然而在字里行间却也不乏某些吃货的小段子和大动作。无论是先贤孔子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还是昏庸晋惠帝的:“何不食肉糜?”由此可见,这种关于“吃”的行为艺术,在史书工笔当中很少缺席。
倘若人类在某个历史阶段身不由己地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界线上,那么社会大众在短期内的体能消耗将是超常的,这便迫使每个人都致力于将恢复体能和补充营养作为生存的必修课,以至于“吃”这种行为便顺理成章地当作求生欲的代名词。所以,一部分人选择在“吃”的数量和频次上做加法甚至乘法,企图解决这份燃眉之急。
因此才有了“半夜煮9个鸡蛋吃,就能避免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样的谣言,哪怕这句谣言是出自刚出生的小猪所讲出来的“人话”。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猪到底能不能讲人话,而是有些人恍恍惚惚地寻思着吃点东西压压惊罢了。
它们有无药效倒是其次,
关键是要吃得“别出新裁”
其次,“吃”这种行为,是一件容易让人上头的事情,吃给人带来的感官刺激是直接而强劲的。刺激性的食物,不仅带来味觉方面的冲击,而且还会启动视觉、嗅觉等其他感官系统在不同程度上的联动反应,并通过这种刺激所传达的异常脑电波证明自己的真实存在,从而唤醒我们身为一个大活人的主体性地位。
当一场谣言推出一款食物的时候,这种食物必须要具备某些调性和逼格,那些无色无味无嗅的食品,压根就入不了当事人的“法眼”,也决计逃不出旁观者的“慧眼”。因为吃着这些没滋没味的东西下咽,当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它们到底有没有抗病杀毒的药效倒也无关紧要了,只是这般百无聊赖地吃着它却足以让大家怀疑人生。
部分人甚至认为:非常时期,必当用非常吃法。索性挥一挥衣袖告别往日的清淡饮食,尝试一把非主流的食品挑战一下自我,那些盐、醋、酒、葱、姜、蒜、辣椒、芥末不妨拿来一试,越是重口,越能自嗨。
一直吃一直爽,谣言食品的爽,
谁吃谁知道
再其次,“吃”这种行为,是一件难免让人动心的事情,“吃”是人类在精神文明建设当中是必不可少的欢乐源泉。在困境中,一时吃则一时爽,一直吃则一直爽,然而要保证自己长长久久地吃下去,这便有三个基本前提。
第一,大家至少应该吃得到,它绝对不能是神话故事里才有的奇珍异果。毕竟,向吃货推荐一种这辈子都吃不到的东西,这对于吃货的自尊心是有巨大伤害的,吃货是不允许这种打脸的事情发生的,必当鸣鼓而击之,坚决抵制这种无良广告的推介。
第二,大家最起码也要吃得起,这些食品的价位不要太逆天,否则那些造了半天谣、传了半天谣的人岂不吃亏?他们走街串巷难不成就只是为了赔本赚吆喝?他们大可以直接跑到土豪的面前,搞一个精准投喂,一手扫码一手献宝,岂不快哉?
第三,大家无论如何也不能吃出一个当场暴毙的结局,绝对不能让大家抓现行。毕竟,把围观群众全都给吓跑了,谁来买单呢!即使这种食物有不良反应,它也必须是慢性的,譬如说谣言当中提到的“脾氨肽”就有过敏风险;另外,如果它还有些额外的保健功效,那就太值得让大家跃跃欲试了。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红楼梦》里面的王道士用“一个秋梨、一钱陈皮、二钱冰糖“炮制出的神药——“疗妒汤”。他的那一句“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吃到明年,横竖这三味药都是润肺开胃不伤人的。”这倒是吐露出了些许食品谣言的基本炒作套路——好吃,不贵,坚决不浪费。
拒绝谣言,从管住嘴做起
由此可知,谣言食品存在着明显的自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造谣者极力地要将它推行出去,力图把它推送到千家万户当中;另一方面,传谣者和信谣者甚至根本就不在意它的实际效果,更多的是为了凑热闹、赶时髦,图一个莫名其妙的心理安慰。
这种在传播过程中的矛盾性,证实了某些谣言的异化和畸变:为了炒作而炒作,为了炸锅而炸锅。它们在本质上是一种不结果实的花朵,可是它们却极力地将这种花朵播撒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并且还挤占了人民群众在千百年间赖以为生的万顷良田,重点是它们居然在历史上得逞了许多很多次。
曾经,我们的先人为了拔除这种谣言之花,奋斗了一代又一代,牺牲了一批又一批。但是,每当今天的我们决定吃上一口谣言蹭热度的时候,那些曾经为了真理而奋斗的千万个日夜,便在我们的齿间飞也似地溜走了;那些曾经为了真相而抗战的亿万的同胞,便在我们的舌尖又一次的牺牲了。
拒绝谣言,从管住嘴做起。不要因为某一个人的多嘴,闹得满街的人跑断腿,甚至去抢购、去囤积那些无稽的食品;不要由于某一个人的贪吃,造成公共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导致集体性的消化不良。所以,这便提示我们:在当前的形势下,识时务者为俊杰,识“食物”者亦为俊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冉越
抗疫专题
3、喻丰:这10个道德心理学思考,让我们看清疫情中的人心与人性!
13、李义天:保卫平凡生活
16、“毒”眼看生死
18、张雪松:“不惜一切代价”是对谁说的?这是一个伦理问题!
22、冯涛:疫情防控的伦理守护
24、李慧琳:瘟疫防控要有人本精神——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思考
27、中国人民“正在为全人类作贡献”——抗击疫情海外观点综述
29、朱慧玲:应激性奖励不是公正——从给抗疫医生子女高考加分说起
31、疫情防控中的群己权界
中国伦理在线
小编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http://www.ethic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