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四 婚姻习俗

2017-02-17 陈秉荣 保德新青年

编者语:《保德民俗》一书是县政协文史资料,陈秉荣先生著,从现在开始不定期编发保德民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三 婚姻习俗

其它婚姻形式


在保德历史上曾有过的婚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指腹婚”、“娃娃婚”、“童养婚”、“活人妻”、“纳妾婚”等。现在早已不存在了,但为了让后人略有所知,现仅作名词解释一下:


指腹婚,亦称“胎婚”。即门当户对,过往甚密的两家主妇同时怀孕,父母约定,所生者若一男一女,便许配为夫妻。这种典型的包办婚姻,往往引发不良后果。



娃娃婚,也是一种包办婚姻,出于早育的目的,父母过早地为未成年的孩子举行婚礼,即现时所说的早婚。这类婚姻往往是小女婿娶大媳妇,婚后多不融洽,甚至终究离异。



童养婚,多因娘家家贫所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过早地卖与他人为媳,并寄养夫家,长成后过门成礼。童养媳过早介入社会,一般都受严重虐待和岐视、身心受到严重摧残。


“活人妻”,指的是封建社会被男人休弃的女人,被休弃的原因不外三种,其一是有悖“三从四德”,其二是有失妇道,其三是不会生育。当然也有因男人喜新厌旧而另有新欢的。娶这种女人实属无奈,当然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别人的尊重,所以也不举行什么婚礼,只是草草结合而已。


旧社会,离婚是男子的专利,这实在是一种男尊女卑,男女不平等表现。



“纳妾婚”,俗称“娶小老婆”,这种婚姻的形式,大体有两种原因,一是富人摆谱显阔气,或贪恋女色,二是正妻不育。由于尊卑关系制约,小老婆不能坐轿,婚礼不能排场,婚后大多数家庭不和。


而今,少数人包“二奶”,另当别论。


现在仍然存在的婚姻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换亲婚


此种形式,多流行于贫困地区。一些穷困人家,经济能力差,无钱备财礼,便瞅一家情形相当的人家,相互调换,以妹妹嫁给对方的哥哥,同时完成两对婚姻。这种婚姻弊多利少,往往因为一个家庭的不和睦,牵扯到另一个家庭,造成一损俱损,乃至同时拆散的局面。



二、招赘婚


招赘婚,就是男到女家落户。一些只生女不生男的人家,为了延续香火,便招一个女婿回家认作儿子,女婿兼儿子,既有继承女家财产的权利,也有赡养女方父母的义务。


正式招赘之前,双方要有个约定,其约定,可分两类:


一种是“为儿招亲”,即改从女姓,认岳父为父,永远成为岳父家族中的一员,子女也一律从女姓。


另一种是“养老归宗”,即暂时改作女姓。岳父母死后即恢复男姓,其所生子女,长男随娘认姓,其余子女随父认姓。


过去,人们认为男人被招赘,是低人一等的事。现在“男到女家落户”与女嫁男家并没有什么区别,人们的看法也是一视同仁的。



三、再醮婚


就是寡妇再嫁。寡妇再嫁,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封建时代,在封建礼教的约束下,寡妇再嫁,被认是一种失节行为。因此,会遭到舆论的谴责和家族的刁难。所以寡妇再嫁是很难的事情。纵然有再嫁者,也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


⑴原夫死后,必须过了百天或周年或三周年祭日。


⑵如有遗孤,必须将孩子抚养大。如果要早嫁,必须和家人商量好孩子的抚养权问题。


(3)改嫁者必须征得婆家同意,要给予婆家一定的经济补偿。有的鉴于家族关系,往往改嫁活动在保密情况下进行,有的竟在半夜里出走,以防止家族人等出来干预。俗有“抱驴头”之说,即小叔子等人,抱住嫂嫂改嫁时骑的驴头,不让走,用以讹诈钱财。


(4)仪式从简,不坐花轿,不动鼓乐,不宴亲朋,只是一种务实的结合。

有的寡妇由于种种原因,不再改嫁,而是招赘一人回家为夫,这种婚姻关系,实际是服役婚姻的遗制,其招来的夫婿,肩负着支撑门户、传宗接代、赡养老人等任务,在家庭里又属于从属和被支配的地位,所以条件好一些的男人都不愿意作这种“招夫”。


现在,寡妇再嫁,全由自己作主,不受任何人干涉,只要选中对象,便可堂堂正正履行结婚手续,举行婚礼仪式。



四、转房婚


转房婚,指的是丈夫亡故后,妻子或嫁其弟,或嫁其兄的婚姻形式,一般转嫁其弟为“顺茬”。这种婚姻关系的形成大体有三种原因:一是前夫已有子嗣,恐改嫁后,孩子受到歧视或虐待。二是已经拥有一定家产,不愿意舍弃家产改嫁他人。三是男方无需备办彩礼,省钱省事。


五、续亲婚


续亲婚,是指妻子亡故后,丈夫继娶其妹的一种婚姻形式。也就是小姨嫁姐夫。


这种婚姻,缘于两种原因,一是为了扶育遗孤,二是为了继续维系两家的政治、经济、情谊等关系。这种婚姻与结发婚姻没有多大区别,其婚礼也是要大操大办的。



此外,还有两种婚姻形式是需要提及的。


一、帮套婚


它虽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婚姻,但它确实是在解放前实实在在存在的现象,它多出现在偏远、贫困的山庄窝铺。一些贫困人家,无力支撑家庭,密许第三者介入,可以吃在一起,劳动在一起,甚至也可住在一起。第三者成为这个家庭的助手。


现在这种现象早已不存在了。


二、冥婚


一个未婚男子亡故后,家庭成员要想方设法找一具女尸给其作为配偶,一起合葬,虽为丧事,但礼仪如同婚礼。



保德民俗相关文章: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三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二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一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九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八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七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六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八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七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六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五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

陈秉荣 || 保德民俗

【保德民俗】第一辑 人生礼仪

【保德民俗】第二十二节 年末岁尾话“腊八”


作者简介: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保德县志》以外,他还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手中还存有《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方言》等书稿。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了这部三十万字的《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