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丨杨宁:为帮村子摆脱贫困,她不惜卖掉婚房……
杨宁,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农业推广硕士。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土生土长的苗寨人。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其间,为了筹集资金发展产业,她不惜卖掉婚房。近日,《面对面》专访杨宁,讲述其带领村民脱贫背后的故事。
大学毕业毅然回村
亲眼所见的贫困让她百感交集
杨宁:当时我看到最多的就是,在乡镇街道有很多的留守儿童和老人。有一次到米粉店去吃粉,看到一个老奶奶带着孙子和孙女,只买了一碗粉,拿粉汤泡饭,三个人吃。那一刻很触动我。
那时,江门村村民的年均收入只有1000多元。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杨宁思考了很久,觉得应该找到一个适合村里发展的产业。
三次投资三次失败
她却毫不退缩■ 第一次投资
当地有丰富的竹子资源,杨宁考察市场后发现,经过初加工的竹子卖给广东、广西北海等地的商户,可以减少流通环节,从而提高收入。于是,她贷款了5万元作为这个项目的启动资金。
然而,竹子的生长周期长。由于货源不足,杨宁想靠竹子产业让村民脱贫致富的想法最终宣告破产。
后来,杨宁决定从最熟悉的产业入手。苗家人喜欢吃辣,而且辣椒种植操作简单,家家户户都需要。她觉得这应该是个不错的致富项目。
于是,杨宁和她的同学一起投资,请了20多位村民试种高山辣椒。不曾料想那年雨水特别多,地里的辣椒苗开始一片片长斑腐烂。投资打了水漂,她和同学每人都亏损了十多万元,其中不少钱还是借来的外债。
不服输的杨宁又发现大苗山有野生葛根,便尝试着种葛根。她和另外一名同学各贷款20万元,带领43户农户种植高山葛根。但种出来的葛根又细又长,产量上不来,每亩收入很低。这次尝试也失败了。
短短三年经受三次失败的打击,但是杨宁并没有退缩。
杨宁:我就想,我一定要做成一件事。我还很年轻,想带村民走出一条路。如果没有人敢去尝试,敢去碰得头破血流,那么这条路就闯不出来。
为了发展新产业
随着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杨宁又看到了希望,她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又开始新的探索。
在一次下村入户走访时,她发现一位村民家里有一种紫色的糯米。询问得知,这是苗家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一种叫紫黑香糯的独特品种。她算了一笔账,种紫黑香糯的收益是普通糯米的两倍。
杨宁认为种米技术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技术和气候在当地都合适。于是,她计划用苗族传统的“稻+鸭+鱼”共作模式种植紫黑香糯,不仅可以利用鸭粪做肥料,还能通过卖鱼和鸭子再增加一份收入。
然而,她的话一出口,就遭到了大家的拒绝。无奈之下,杨宁卖掉了父母给自己准备的婚房,拿着卖婚房筹集到的三十多万元,召开动员会,发动村民种植紫黑香糯。
最终,全村有60多户贫困户参与了种植紫黑香糯米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秋天,香糯迎来了大丰收,每亩收入增加了两倍。
她成功带领乡亲脱贫
“农村天地大有可为”
杨宁顺势组织村里的留守妇女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村民们负责种植西瓜,她负责销售。
很快,西瓜成了苗寨的一个“当红产业”。为了更好地推销大苗山的农产品,杨宁动员6名大学生村官建立起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还和村民们在田间地头直播卖货。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综合《面对面》
往期回顾
校友故事 | 邵根伙(88届硕、91届博):在祖国大地播撒农业兴旺的火种
校友故事 | 吕名礼、吴竹夫妇:人生这道数学题,你做对几道?
校友故事 | 高福:高考不是唯一起跑线,是不断提升的新起点
校友故事 | 刘含:英伦奋勇逐梦,挑战创业人生
以此为基础,分别于2019年、2021年出版了《中国农业大学校友风采录》丛书第一部和第二部,展现了在各个时期,农大人响应祖国号召,肩挑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未来也将继续将优秀校友的故事收录成册,以飨师生校友,欢迎大家提供线索,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一起推荐身边优秀校友吧~
问卷将采用匿名调研的方式,欢迎大家参与~
编辑:荆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