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大黄(1)
编者按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泻下药。泻下药的作用首先是治疗便秘,但中药的泻下药除了用于便秘,在更多的情况下,往往把这些药物引起的腹泻作为一种手段,目的不在于排便,而是通过泻下来排除体内的其他邪气,作为一种驱邪的手段。
中药的泻下药分成三类: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药。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里实积滞证选不同的泻下药。如热结,选攻下药;肠燥便秘,选润下药;如果是痰饮水肿,则选峻下逐水药。
大黄是最重要的攻下药,古人认为通过它驱除邪气,就如将军一样,所以又把大黄称为将军。用不同方法炮制的大黄也联系到将军,比如直接用生大黄,叫生军;用蒸熟了的大黄叫熟军;用酒炒的叫酒军;把大黄炒焦了用就叫焦军。都是把将军的名称和炮制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正品的大黄,尤其是新鲜的时候切开,有像丝绸上的花纹,所以优质的正品大黄,又叫做锦纹大黄,有的古方会把大黄写作锦纹。
明代的张景岳把四种中药(附子、人参、熟地、大黄)称为药之四维,可见大黄在临床效用。
今天老爷爷和小指月就将开始使用大黄治疗不同的病情~~ |
大黄
同仁堂的由来
小指月说,一味药最厉害可以达到什么效果呢?爷爷笑笑说,可以建立一个几百年的中医药堂,而且广为百姓赞扬。小指月说,真有这么厉害?老爷爷说,且听爷爷给你讲讲百年药堂的由来。
话说清朝康熙皇帝得了一种非常难治的病,浑身上下发痒,起了各种红疹子,宫中的御医,竭尽脑汁,用尽各类名贵药材,道地药材,都没法把病治好。
有天晚上康熙出宫微服游访,在一个街道上,看到一个小药铺,虽然已经夜深人静,但药铺的灯火却通明,甚至还传来几句朗朗的读书声。
俗话说,民间卧虎藏龙,这皇帝也想试试看看是不是民间真有奇人隐士,于是康熙便过去敲开了门。
只见一个郎中正在烛光之下读书,这郎中看到有人进来,便说,先生深夜造访有何指教?
康熙说,我得了一种难缠的病,不知能否医治?郎中就叫他坐下,然后帮他诊脉。
康熙接着说,我这怪病就是浑身发痒,起各种红疹子,请了不少医生医治,都没有理想的效果。
郎中看了下康熙身上的红疹子,便笑笑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康熙听后,也是一笑,心想,你这郎中口气也怪大了,朝中国手都没敢夸此海口藐视朕身上的顽疾,难不成你比朝中国手更厉害?
郎中看出康熙的心思,便说,不是其他医生没辨证准确,而是你饮食上没有注意养生。
康熙就说,我最重视饮食养生,膳食营养,怎么会不懂呢?
郎中说,你这身上发的红疹,表面上是肺热,但须知肺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皮毛,所以其实是大肠中山珍海味积毒太盛,便借皮表来排热毒,想来你排便时肛门还是灼热的。
康熙一愣,果然被这郎中言中了,便说,那该怎么办呢?郎中说,很简单,清淡素食,一段日子,热毒自降。康熙又问,然后呢?
郎中走到药柜前把柜子里一整包药全部倒出来,足足有七八斤。康熙愣了,便问,这么多药,如何吃啊!郎中说,不吃药,就用这些药熬水来洗澡,整个人泡在浴缸里,边洗边泡,少则三两次,多则四五次,便见功效。康熙看了后,略有疑色,不用吃药,洗洗澡,就能治好我的病,这不太可能吧。
但见那郎中把药丢给康熙,似乎看出他心思,说,阁下放心,我办药房不是为了图财,这样吧,你把药拿回去,洗好了回来付钱,洗不好,我分文不收。
这样康熙就按郎中所说的回去用药水洗,谁知第一次洗就浑身舒爽,彻夜安睡,起来后红疹瘙痒,减退一半;连洗了三次,身上一个红点子都没有了。
随后康熙又夜访这小药堂,想履行诺言,偿还药钱。想不到郎中豪爽大方说,区区点药,不收也罢。康熙微微一笑,便问这郎中的过往。
原来这这郎中叫赵桂堂,本想读书,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不料多次天不遂人愿,名落孙山。
想起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古训,便在京城开了一间小药铺,起码榜上无名,脚下也有个出路,这样一边可以行医救人,一边照样可以读书励志。
康熙笑笑说,我在朝中有朋友,可以帮你牵线做官,你可有兴趣?甚至可以进入太医院当御医,想尽荣华富贵?
郎中笑笑说,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真正行医者应该为天下百姓着想,为众生排忧解难,当御医虽然能够享尽荣华富贵,但并不能够为天下最苦的百姓们治病,百姓最需要良医。所以入朝为官为医,已非吾愿。
康熙一听,不禁动容,便说,你这小小药堂,如何为百姓谋福祉呢?赵桂堂说,我也是这样想,现在没有多余本钱,空有凌云之志,想要搭建一间像样的药堂都没办法啊!
康熙笑笑说,名正则言顺,你若真想搞好药堂,得先起个名字,既然你想让中医药普及,让天下同仁共受其福祉,那就叫同仁堂吧!
郎中以为这人只是信口而言,也没有去当真。谁知康熙写上一纸字,叫赵桂堂到某某地方去一趟。
赵桂堂一去,才发现这是内务衙门,后来才知道他治的病人居然是当今皇上。这样内务衙门,便帮他办起一座京城非常出色的同仁堂。
......
......
爷爷讲完了故事后,小指月听得意犹未尽,便问,爷爷,大黄煎水外洗,可以治疗周身出红疹子,这可是超出我想象啊?
老爷爷笑笑说,这同仁堂开创者赵桂堂,真是个善读书的人,连藏在古籍深处的一味大黄汤治遍身赤肿火丹都让他发现了,这个经验可是一般医家所罕知的啊!
然后爷爷便打开《救急方》,小指月一看,下面正记载着这样一句话:
治火丹赤肿遍身,大黄磨水,频刷之。
大黄汤治泻痢久不愈
《本草正义》曰,大黄,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破,荡涤积垢,有犁庭扫穴之功。
有个病人,拉肚子,又反胃,大便粘液脓血,里急后重,一天上厕所十余次都排不干净。反复治疗仍然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医院诊断出是慢性痢疾,慢性肠炎,各种治痢常法都用上去了,又是解毒,又是除湿,又是清热,还是行气活血,甚至收敛收涩,这疾病仍然棘手,甚至病人心灰意冷,日渐消瘦,以为没有生机了。
老先生看后说,怎么治了这么久,还没有把肠道清理干净呢?这病人说,治痢疾的神药,黄连我都吃了不少,大便还是粘腻难除。
老先生说,要不我们换个思路。小指月说,治痢之法,除了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外,还有什么思路呢?老先生说,顽固痢疾,必病入血分,气滞血瘀,痰湿交阻,如盘根错节,非斧斤不能斩除。小指月说,要选用斩邪气的斧斤,非将军大黄不可。
这病人听后,胆战心惊地说,老郎中我都快拉没气了,你还要叫我拉,我知道大黄吃后拉得比黄连还厉害。
老先生说,大黄荡涤肠胃之力虽猛,然有病则病受。如果炮制煎煮得法,便能荡涤邪气而不伤人正气,虽然有梨庭扫穴之功,却不至于冲墙倒壁伤人。
这病人听后才稍安,问道,如何炮制服用大黄。老先生便教他,用酒来煮大黄。
小指月说,酒煮大黄,治疗痢疾,既能行气,又可活血,还可以排毒降浊,正符合顽固痢疾,久积不去,需要通因通用的道理。(编者注:中医“通因通用”治法指临床表现出“通”的病证,再使用“通”的药物来治疗。比如出血,要用活血的药物;痢疾腹泻,再用能通的泻下药物。)
《松峰说疫》曰,大黄酒治便脓血,里急后重,腹痛,昼夜烦不止。大黄五钱,好黄酒一两盅,浸一宿,次日温服。
《医鉴》有个一味将军饮,便是用一味大黄治疗反复发作的痢疾。
这病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只服用第一次,痢疾就止住了。奇怪本来大黄吃后应该大拉的,怎么反而没有热泻十余次啊?随后又吃了几次,胃口渐开,泄泻便止,诸症好转。
小指月说,人家都知道大黄有良将之功,而不知道大黄有良相之能,如果善于炮制大黄,可以推陈出新,使浊降而清升,邪去而正安。
爷爷说,你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第一味常备的救急拯危之大药即大黄,一个医家如果不善于运用好大黄,研究治疗很多疑难怪病,甚至危急重症都难以有突破性的进展。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素问病机保命集》曰,大黄汤治泄痢久不愈,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久不愈者:大黄一两,细锉,好酒二大盏,同浸半日许,再同煎至一盏半,去大黄不用,将酒分为二服,顿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为度,服芍药汤和之,痢止,再服黄芩汤和之,以彻其毒也。
《续名医类案》记载,有个郡王,壮年时患严重痢疾,反胃食不下,遍治不效,自料毫无生存之理。一草医善于切脉,发现是里实壅滞,久泻不尽,便连投五剂汤药,用大黄七两,通因通用,而后遂痢止能食,顿愈沉疴。 |
药专力宏——单味大黄退黄疸
《汤液本草》云,大黄,阴中之阴药也,泄满,推陈致新,去陈垢而安五脏,谓如戡定祸乱以致太平无异,所以有将军之名。
有个中学生,突然身目发黄,发烧,尿少,色如浓茶。医院诊断为急性黄疸性肝炎,便给开了茵陈蒿汤,服用十余剂,身黄退去一半,但肝区触之仍有压痛,尿的颜色还是偏黄,吃不下饭,大便粘腻,肛门灼热。
小指月说,这是阳黄没有错,脉象弦数,舌红苔黄腻,用茵陈蒿汤也对证,为什么吃了这么多药,还不能退掉黄疸呢?老先生说,你看看那药中的剂量。小指月一看,茵陈10克,栀子8克,大黄5克。老先生说,病重药轻,所以其效不显。小指月说,那该怎么办呢?
老先生说,就像你派一个班去跟别人一个团去作战,即使你这个班是特种兵,是精兵悍将,也会力不从心,要把一个团调过去,才有得一战,重用一味生大黄30克。
小指月说,他才十五岁,会不会太大量了?老先生说,陈旧不去,新血不生,排除积垢,就怕力量不够,给邪气死灰复燃的机会,那这病就会转为慢性肝炎,反复难愈。
这娃子第一剂下去,当天下午,拉下来的大便都像煤渣样,小便也变得淡黄了,这样排出来后,当天晚上从来没有睡得那么沉的。
第二天醒来,居然饥饿欲食,精神振作。然后再接连服用五剂后,黄疸消尽,如同瓜蒂脱落,肝区的压痛感,不复存在。
小指月又一次亲眼目睹重剂起沉疴的案例,而且这重剂用的还是富有将军之称的大黄。
爷爷说,药专力宏,如果不是大黄推陈出新,清洗整条消化道六腑,那这身体还会到处浑浊发黄。
小指月说,为什么爷爷要单独选用大黄呢?老爷爷说,黄疸是浊阴,外泛不能下排,古代治疗黄疸的名方之中有接近一半用到大黄,大黄乃降浊退黄之专药也。
小指月说,难怪傅青主说,大黄逐瘀如扫,我现在感受到大黄扫除五脏六腑瘀垢的巨大本领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上写道:
《圣惠方》曰,雪煎方治热病狂语及诸黄:川大黄五两(锉碎,微炒)。捣细罗为散,用腊月雪水五升,煎如膏,每服不计时侯,以冷水调半匙服之。 |
大黄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炮制】大黄: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 酒大黄:取净大黄片,照酒炙法炒干。 熟大黄:取净大黄块,照酒炖或酒蒸法炖或蒸至内外均呈黑色。 大黄炭:取净大黄片,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
【性味】苦,寒。 【归经】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用法用量】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注意】孕妇慎用。 |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 --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请支持、购买正版图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