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查阜西:《琴曲集成》据本提要(补七)

查阜西 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 2022-12-20

编者按:

本次刊发的是查先生对《太和正音琴谱》等11本琴谱所做的提要。周显祖编撰的《琴谱谐声》又称《琴箫合谱》,是较早记录琴箫合奏的著作。作者利用《律吕正义》的五十六调合琴音,查先生认为若他是为寻找琴箫合奏的理论根据是可以被理解的,但需注意其说法并未解决音律之谜。《指法汇参确解》是会稽人王仲舒编撰。虽然书名是指法解析,但不专论指法,也不以指法为重点,而是杂著琴说与琴谱。该书有两处首创,一是订入节奏,为琴谱设点板;二是倡导简易读法,开“唱弦法”先河。钱一桂编著的《琴学参变》之所以大兴于道光初年是因为乾嘉士林竞译院本出现后,取变音北曲入琴,引“参变”之想,打破了以往弹琴家不解作曲之法。


《琴曲集成》据本提要
文丨查阜西

四十、太和正音琴谱

本编在原则上只应按年顺序编排各期琴谱,但是无法排斥偶然的例外。这个谱是在清嘉庆年间在海外澎湖所发现的陈年古谱——《太和正音》。

吕成京,自称静远斋,于嘉庆壬子(“子”字原误,约1802—1812年)意外地获得此谱,因多年“蠢鱼残食,字迹几有破碎”,“兹另抄录,而于破处留空”。《太和正音》是原名,还是吕氏命名,已无可考。吕氏写了一篇序文说:“……余生平志念好琴,但是澎湖海外弹丸,向无学琴之士,余雅好则亦莫从而学,心常慕之。不意于壬子幸获绎谱”,可见吕得来之时已是一个古谱。首录“琴谱总说”至“调弦”十八则;次为宫调宫意,《梅花三弄》,宫意《暮春闺怨》,宫意《鸥鹭忘机》,宫意《春愁引》,商调商意,《湘妃怨》,商音《清夜闻钟》,商音《思贤操》,《平沙落雁》,角调角意,《凌虚吟》,徵调徵意,徵意《归去来辞》,徵意《陋室铭》,羽调羽意,《凤求凰》,羽意《水龙吟》,蕤宾意《春江送别》(按即《阳关三叠》),共十九曲。再次为左指法一百种,另拾遗四种;右指法六十二种,另拾遗八种。无论在琴论、琴谱、指法三个方面,似无清代的痕迹,有可能原材料是写于明万历之后至清重占台湾之前(例如《阳关》第四声的明显揭櫫)。

此谱是1959年在杭州旧书摊上发现。因全书没有其他指出年代的痕迹,本编只得按重抄的年代将提要排列于此,并予全收。

本编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藏原盛家伦藏抄本影印。

四十一、裛露轩琴谱

这是一个琴曲谱的精抄本。北京同仁堂大药商乐氏珍藏,只抄了八十几个琴曲,此外既无琴论指法,也无年代序跋,只能从所抄最晚的《平沙落雁》注下“吴仕柏谱”四字断定它可能是在《自远堂》还未刊行时收集的。

它的特点是在每曲标题之下,除了音调和段数之外,还注明了这一曲的来源,即从哪个谱、哪个人抄来的,抄者是何人或何人作曲。在全书收录的八十三曲中,有三曲是从《雍门谱》抄来的,四首是从《德耕堂谱》抄来的,四首是从吴官心处抄来的,一曲是从吴仕柏处抄来的,七首是“中声”(可能是抄谱人)自订的。《雍门谱》有著录说是徐周臣所著而未见过,《德耕堂谱》也是一个未见过也未见著录的谱,吴仕柏在83岁后著了《自远堂》,但此书内不写自远堂。

该谱现归乐家后人收藏。上世纪50年代音乐研究所和查阜西先生曾将其晒蓝复印,分藏于该所图书馆和查家。因晒蓝本文字与纸张底色过于接近,再加上原谱墨钉涂改处不易辨识,查氏曾请人将全部抄写一过,该抄本现存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本编因晒蓝本过于模糊,故用査氏抄本影印。

四十二、响雪山房琴谱

这也是仅仅抄录了15个琴曲的抄本,南京图书馆将其视为善本收藏。它也没有记明年代,也无抄者姓名、印鉴,没有序跋,没有琴论和指法。只能从书的纸墨鉴定是乾嘉所抄。因其中抄了《自远堂》的谱,从抄谱的角度判定它是嘉庆间物。

该谱记了一曲《凯歌》,以前未见著录。其余都是转抄,看不出有重大改编的痕迹。

本编据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藏查氏抄本影印。

四十三、小兰琴谱

大约在1959年,有人收得这个抄本琴谱,捐献给音乐研究所。谱前有嘉庆壬申(1812年)尧峰小记略云:“叶公闻之将母悲其曲之遭,而嗤吾之庸且俗也”,“叶公,名布,字青山,号小兰,芜湖人氏,家于豫,遂籍焉”。他无序跋,亦无琴论,共收十二曲。各谱旁注甚多,且充满眉批及后跋。

原抄本现藏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本编据查氏抄本影印。

四十四、萧立礼琴说

履中山人萧立礼的《琴说》与《平沙落雁》谱,也是一个钞本。国家图书馆珍为善本。书前首载清嘉庆十八年沈明烺《琴说》,其后为清嘉庆十二年萧立礼所抄前人琴论,如琴学须知句解、琴之象形等。若从所抄《八不祥》一则文字不全来看,似为残存之本。琴论之后,仅录孙汇老人所传中浙兼虞山派的《平沙落雁》一曲,从曲前清道光元年萧氏序文和曲后清嘉庆十二萧氏跋文来看,该谱当写成于清嘉庆十二年至道光元年之间。

原谱现藏国家图书馆,本编据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藏查氏抄本影印。

四十五、虞山李氏琴谱

此谱只是抄录了十个琴曲谱和指法及调弦。因为《墨林今话》(绘画纪事小集)介绍了嘉道间李世则(即李味霞),《二香琴谱著》著录。民国时,上海大盐商周庆云收得此抄本,就在他所著《琴书存目》内说:李世则鼓琴得《松弦馆》之传。又鉴定到此抄本是李世则的孙子李天根所手抄,所以后来上海图书馆收得此书后,就把它列为善本库存。

所抄琴曲只有十个:《思贤操》《雁落平沙》《梅花三弄》《释谈章》《鸥鹭忘机》《乌夜啼》《牧歌》《捣衣》《相如操》《潇湘水云》。所云李世则鼓琴得《松弦馆》(虞山)之传,早在康熙初年,在《诚一堂琴谱》中程允基就已经在亲自走访虞山后,对世传谁是虞山作了否定。

本编据上海图书馆藏李氏原抄本影印。

四十六、琴谱谐声

自从古琴在秦代后流到了民间,琴只是独奏。我们可以设想两千多年来有人用低音量的管类和琴伴奏,也看到许多汉代墓葬中琴箫合奏的俑。但是从来没有看到有人把琴箫合奏记入可考的谱录文献,更没有很早地看到琴箫合奏的著作。直到道光元年(1821年)才有这一部《琴谱谐声》,又称《琴箫合谱》,刻传行世。但百多年来未得到弹琴家的理会。

自称为《琴箫合谱》的《琴谱谐声》,是江西金溪周显祖(号著乃、静渊,又号柏村)撰著。他用清康熙时“御制”的《律吕正义》和一些我国周代和汉代蒙昧的文献议论支持他对于箫的“理解”,自制两支箫去合琴,并将谱内二十六曲的三十二谱一律按《律吕正义》“清浊十四均五十六调法”均调之名,标明每曲所属均调,列在每曲标题之前,使这个谱形成了另一“体系”,神秘而又繁琐。总的说来,他意图用《律吕正义》的五十六调(其实箫音就是不准)去凑合弦音,以便合奏。因此他在《琴箫合谱》合论的第一则,就对箫声预作声明说:“其曲谱,大抵繁声,非雅音,然能指下去其促数,神和志定,以臻其妙,亦复何异焉?”在介绍“清浊十四均五十六调”时,他也预先强自为之解释地说:“虽然,器同调同,律度声字同,而高下疾徐之际,精神气韵有迥然各别者,岂为郑为雅,果又存乎其人与!”从这些说法,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吹箫的理论和技巧,也是没有真功夫的。

为要使琴能和箫一样,除有音立宫之外,还要有音主调。《琴谱谐声》除否定《自远堂》以“三弦为宫”之外,也否定《治心斋》和《春草堂》仅以律吕名调的“一弦为宫”。因为《琴谱谐声》是在“调”和“音”两方面都是从属于律吕的。周显祖误以《律吕正义》加清二均是解决了音律问题的(现代用十二平均律也只是接近解决,而且理论和实际还并未统一),又恃“钦定”“官撰”为之撑腰,因而在琴论方面也是以唯我独尊的姿态,尽改传统“音”“调”之名,这在琴谱方面来说,徒然令人莫名其妙。如果他的动机只是想为知识分子寻找琴箫合奏的理论根据,倒还可以原谅。如果竟以为他的说法已解决了古今中外对音律之谜,他就大错特错了。

本编据清嘉庆听真轩刊本影印。

四十七、指法汇参确解

这是浙江省图书馆收藏的一部稿本琴谱,标目是《指法汇参确解》,撰人是王仲舒,会稽人,号茞洲,自称大愚山人,大愚布衣,碧藓山房。书名和人名都未见著录。书名是指法,但并不专论指法,也并非以指法为重点,而是杂著琴说及琴谱。因为它是稿本,可能是尚未完成的书。所以没分卷次,也没有目录,也没有人写序跋,仅有撰人自己在辛巳(道光元年,1821年)写的几篇小序,但也只是对书中局部材料的叙。

书中除指法和随笔无须说明之外,其直指审音法是说明古琴可以根据管色用洞箫伴奏,是琴箫合奏的又一倾向,而且本书琴谱中有《平沙落雁》和《潇湘水云》两个工尺谱的实例。直指节奏法是意图在琴谱的谱式中订入节奏,后来琴谱常有点板,此为首倡。本书的十一个琴曲都是点了节拍的。直指读谱法是对琴谱这种特殊形式,另倡简易读法,开了清末民初杨时百等“唱弦法”的先河。

该谱稿本现藏浙江省图书馆,本编据查阜西旧藏抄本影印。

四十八、峰抱楼琴谱

著琴谱的并不全是下了一定功夫的琴人。可以设想到,在封建社会里,在流行刻传琴谱之际,会有人把不值得刻的东西刻出来,《峰抱楼琴谱》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在道光五年(1825年)左右,一个富人沈云岚,让清客沈增和金陵九十五岁的名琴家平湖徐光燦,为他刚死去的二十一岁的儿子沈梦花写序文作“鉴定”“参订”,刻出了这个《峰抱楼琴谱》。沈增在序文中说出他“家贫拙于谋生,客家云岚司马处”。徐光燦根本不认识沈梦花,只是听人说沈梦花生前曾想去访他,就为梦花“校订遗谱”。这很可能是利用这个老人的荣誉,以扬夭人!

全书除徐光燦、沈增、沈学善序和梦花的幼弟两个跋文外,只刻了徐光燦“鉴定”,沈学善“参定”,沈增“校”的指法和十六首琴曲谱。

本编据查氏旧藏清刻本影印。

四十九、琴学参变

古代的人,把音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骨干音称为正声。春秋以前见于文献的正声有五个,就是宫、商、角、徵、羽五声。五正声之外,处在宫羽和徵角之间,还有两个称为变宫和变徵的变音,称为“二变”。五正声加二变,即“五声二变”,合成七音或七声。这种概念一直用了两千多年。

古琴是用四个大间和两个小间取同音来定音的。定音之后,宫商角徵羽五个正声自然呈现在七条弦的散声上,变宫和变徵则呈现在羽弦九徽和三弦十徽的按音上。因此,弹琴家即使不知音阶为何物,即可按指法徽位对谱准确奏出正声或变音。古琴曲中有许多地方用了变音,甚至用了变音去转调,弹琴家也不须知道这是变音在起作用。

以往在成体系的中国音乐中,昆曲最重视变音。昆曲音乐有用变音和不用变音的两类。明清以来,把用变音的,即变音用得很突出的那一类,称为北曲,也称为用“乙凡”;把不用变音的那一类,称为南曲,也称为不用“乙凡”。因之一个弹琴家在见到北曲多用变音的例子后,会误以为琴曲少变音,甚至是不用变音的。这就引起一些古琴家要“参变”之想,即古琴亦可以有突出变音之曲。惟弹琴家大多不解作曲之法,尤不能以变音作曲,故在乾嘉士林竞译院本之后,弹琴家亦间取变音北曲,以之入琴,此《琴学参变》之书,之所以大兴于道光初年以后之故也。

道光丁亥(1827年)钱一桂年已七十有四,自山右返抵东南曲薮海盐,据春秋南北朝及后世律家“理论”,取院本《赏荷》《仙缘》《咏花》诸曲写成琴谱,是为《琴学参变》之始,其后张鞠田、双琴书屋黄笛楼等效之,使士林中曲与琴依维百年之久。本编特收此《琴学参变》,录其全书。

本编据原抄本影印。

五十、琴学轫端

这是一个备忘的抄本琴谱。行书遒劲,没有年月,也没有撰人姓名,惟目录著得详细,目录前题名《琴学轫端》。在目录第一部分琴论之末,书“虎丘鉴湖逸士订”的行款,下钤白文印鉴“石卿学古”,这隐约透出了撰人的隐名。所采三十四个琴曲谱,都无甚特点,其中只有有词之曲《凤求凰》和《湘江怨》略有增词或考据。

本编据查氏旧藏国家图书馆藏清道光八年(1828年)稿本晒蓝复印本影印。

 

本文选自: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琴曲集成》,中华书局2010年。


查阜西:《琴曲集成》据本提要(上)

查阜西:《琴曲集成》据本提要(下)

查阜西:《琴曲集成》据本提要(补一)

查阜西:《琴曲集成》据本提要(补二)

查阜西:《琴曲集成》据本提要(补三)

查阜西:《琴曲集成》据本提要(补四)

查阜西:《琴曲集成》据本提要(补五)

查阜西:《琴曲集成》据本提要(补六)

往期回顾:

查阜西:怎样克服古琴谱的缺点

查阜西:漫谈古琴

查阜西:琴学小史

查阜西:十年来的回顾和感想

溥雪斋、查阜西、许健:古琴音乐活动在北京

查阜西:幽兰指法集解(上)

查阜西:幽兰指法集解(下)

查阜西:古琴音乐(上)

查阜西:古琴音乐(下)

查阜西:琴歌的传统和演唱

查阜西:《指法字谱》正名初议

查阜西:《张孔山流水》研究

查阜西:《张孔山流水》传本考异

查阜西:古琴音乐的收集和采访

查阜西:1956年古琴采访工作报告

查阜西:民族音乐研究动员

查阜西:张廉访赝作古乐器之自白等八则

查阜西:谈谈我的民族音乐学习(提纲)

查阜西:天门怀旧等四则

查阜西:请文联重视“情习不同,博采风俗”等三则

查阜西:坚持古琴曲内容的表现等四则

查阜西:古琴曲谱的来源与现状

查阜西:琴歌诀等三则

查阜西:琴歌《苏武》——一个传统的古琴声乐曲

查阜西:琴坛漫记

查阜西:关于赵义正同志谈古琴的意见

查阜西:写在影印《神奇秘谱》的前面

查阜西:琴家三传

查阜西:几个琴人的情况

查阜西:琴家取用自然音阶论

查阜西:古琴创作小史

查阜西:琴学及其美学

查阜西:琴曲中的《胡笳十八拍》

查阜西:检查我十年来的古琴音乐思想和工作

查阜西:百年来的古琴

查阜西:中国古代音乐名作讲稿(上)

查阜西:中国古代音乐名作讲稿(下)

查阜西:古琴的常识和演奏(上)

查阜西:古琴的常识和演奏(下)

查阜西:《琴曲集成》编者的话

查阜西:《琴曲集成》第一辑凡例

编辑:西西
审校:安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