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米亥《示巴女王的造访》

以色列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耶胡达•阿米亥(Yehuda Amichai,1924-2000)1924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兹堡。是公认的以色列当代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国际诗人之一。他的诗透明而睿智,善于把日常与神圣、爱情与战争、个人与民族等因素糅合起来。其诗多涉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普遍命运,其想象力丰富得惊人,具有深远的哲学意味和语言渗透力。出版了诗集《诗:1948-1962》《时间》等十余部。多次获得国际国内文学奖。已被译成近40种语言,深受以色列国内外读者喜爱。
阿米亥是谁?他是用希伯来文写作的以色列诗人。他的诗准确、清晰,有着现代诗难得的明朗,即使缺乏诗歌训练的读者也能很快从阅读中得到乐趣。他的诗歌完全来自对于生活的洞见,那种直观的观察与联想能力让整个阅读过程成了不断剥开日常生活的惊奇之旅。他通篇的幽默、反讽来自犹太人的秉性,而由此带来生活如同宗教般的重量,以及他亲历的数次战争则让他的哀伤在悖论的浸润下,有了永恒的光泽。你能常常找到上帝这个词,一个犹太诗人用希伯来文写下的上帝,绝非在电视里见惯了上帝的我们所能体会。这一切也构成了理解阿米亥的基础。
这里有句题外话。我想,对一个人的理解应该是多样的。对于一个诗人,你可以分析他的生平、机遇,然后用诗句一一对应,看看在“诗言志”的背后,诗人到底说了什么——这就像往头颅与胸口分别安上监视窗,无论怎么遮掩,在脑与心之间总会露出某种马脚。
你也可以在作品中寻找自在的逻辑,就像在一个由文本组成的挂网里,找到这篇应该悬挂的位置,当然这取决于谱系与文本间互文,也许还可以扯两句谁对他造成了影响的焦虑,以及他对谁造成了新的焦虑等等。
如何向阿米亥趋近才是我真正关心的。作为诗歌爱好者或是研习者,阿米亥是个高度很高的标杆,如何成为阿米亥就成了一个虚拟却很有诱惑的命题。要剥开阿米亥的技巧,找到他的源泉,看看他在诗篇的背后留给我们这些后来者一些怎样的线索。



1.为旅程做的准备


示巴女王

不休息,却

动着她可爱的臀部,

决定离开,她从

洞穴中醒来

在黑暗的咒语中,扬起头发,

拍了拍手,

仆人一个个晕了过去,而

她已经用大脚趾

在沙子上画下了

所罗门王:他好像

橡皮球,一只

能预示灾祸、长着胡须的鲱鱼,一根

霸气的拐杖,一种

混合物——半是鸡

半是所罗门。

礼宾部长

走得太远,带着所有

那些孔雀和象牙盒。

后来,

她美美地

打起哈欠,猫一样伸展着身子

这样

他就能嗅一嗅

她含

碘的心。他们不惜代价,

把羽毛带来,搔弄得他

耳朵痒痒,让他最后的防御

发痛。

有人给她送来

一份含糊的报告

是关于割礼的。

她想知道一切,必须绝对准确,

她的好奇心

像麻风病一样开花了,

她血球的凌乱的姐妹们

大叫着穿过扩音器,进入她所有的肌肉,

天空解开

一颗颗扣子,她化好妆,滑入

巨大的喧嚣,

感到脑袋

在旋转,她情感中的所有妓院

亮起了红灯。

在她血液的

工厂里,她们疯狂地干活

直到夜晚来临:一个黑暗的夜晚,宛如一张旧桌子,

一个宛如密林

一样永恒的夜晚。



2.船在等


夜晚,一艘船在海港,

在影子中,一艘白色的

船,满载着渴望,

有些是温和的,有些在燃烧,

一艘渴望被推下水的船,

一艘没有下意识的船。

女王彩色的面纱已在

船帆之间摆动,

面纱用麻雀的丝绸制成

这些麻雀因小小的忧伤而死

因此来不及振翅而飞

飞往凉爽的北方土地。

无论如何,白船

还是值得一等

与码头脸挨脸地等

让自己在沙子

和海洋的思想之间

轻轻摇晃,并

忍受着失眠

直到翌晨,等,等。



3.起航


她呼唤她的两条大腿返回彼此,

膝盖贴着膝盖,而她的灵魂

已经是一匹情绪化的斑马,无论情绪是好是坏。

在她肉体的烤箱中,她的心

在烤肉叉上转动。早晨尖声大叫,

热带的雨落了。

拴在链子上的天气预报员,就地进行天气预报,

她的睡眠工程师骑着困倦的骆驼出门去了,

她大笑的全部小鱼,都在

她醒来时大怒的鲨鱼面前纷纷逃去。她腋窝里

藏着怯懦的珊瑚,

夜的蜥蜴在她腹部留下脚印。

她坐在床上,削尖她的魅力和她的谜语

就像削彩色铅笔。她用老爱自吹者

的胡子,做了一条非洲围裙,

围巾上绣着她的秘密。

但狮子还是掌握着法律

就像两块放在圣约柜上

放在全世界之上的戒板。



4.红海上的旅行


鱼吹过海洋,吹过

漫长的期待。船长

根据她渴望的地图

计划航程。她的乳头像侦察员领先与她,

她的头发像密谋策划者

互相耳语。在海和船之间的黑暗角落

开始很安静地计数。

一只寂寞的鸟,用她血液

永久的颤声歌唱。一条条规则都从

生物课本上掉落,一朵朵云被撕碎,像契约,

在正午,她梦想

在雪地裸身做爱,蛋黄从她大腿

往下滴沥,有着黄色蜂蜡的刺激。所有的空气

冲上来,为的是被吸入她体内。水手们都在

用鱼的语言大喊。

但在世界的下面,在海的下面,

有仿佛安息日的那种吟诵声:

一切都在互相唱和。



5.所罗门在等


永无任何雨,

永无任何雨,

永远都是无止境的云,

永远都是粗声的爱。

牧风者从牧场

回来了。

在世界的场院里,

石花开了

供奉给陌生的神祇。

颤抖的梯子梦见了

人在梦见它们。

但他

看见了世界,

以及世界稍微被撕破

的里衬。

而且也醒着,像米吉多

那些亮着灯的马厩。

永无任何雨,

永无任何雨,

永远都是粗声的爱,

永远都是采石场。



6.女王走进宫殿


她暗黑外阴的露水玫瑰

在铺着镜子的地板上翻倍。他的议事日程

此时似乎已经多余。多余的还有他为她

提供的一切,他在审判最后一个

诉讼当事人时,所做的判决和决定。

这时,他把他的过去卷起来,

像一张地图;而他坐在那儿,身体摇晃、头晕,

在镜子里看见一个肉体和另一个肉体,

从上面和下面,像黑桃皇后。

在他心脏的卧室,他把窗帘拉下来,

用麻袋布盖住他的血,试图

想想冰山,想想腐烂的

骆驼肉。而他的脸改变着季节

像加速驶过的风景。他跟随着他的幻象

直到幻象结束,变得更加明智、温暖,

而他知道,她灵魂的形状就像她柔软肉体的

形状,他很快就会去拥抱——

正如小提琴的形状是提琴盒的形状一样。



7.谁能难住谁呢?


在乒乓球般来去的问答中

问答声一个也听不清

只有:

乒……乓……

以及学识渊博的顾问的咳嗽声

和尖利的撕纸声。

他用胡子兴起黑浪

这样就能把她的话用浪淹死。

她用头发

做了一座密林,为了让他在林中迷路。

文字被砰然扔下,咔嗒一响

像棋子。

思想扬起高高的桅杆

从彼此身边驶过。

空空的纵横拼字谜已被填满

就像天空充满了星星,

秘密的藏匿处打开了,

皮带扣和誓约都松开了,

残酷的宗教

被挠了痒痒,恐怖地

大笑起来。

在最终的游戏中,

她的话跟他的话玩耍,她的舌头

跟他的舌头玩耍。

精确的地图

面朝上在桌上铺开。

一切都显露了。冷酷。

无情。



8.空空的宫殿


所有的文字游戏

都散乱地放在盒子外面。

游戏之后

盒子全都大张着口。

问题的锯屑,

开裂的寓言的壳子,

来自易猜谜语的

毛茸茸的包装材料。

都是爱情和策略的

沉重的包装纸。

用过的解决方案在思考

的垃圾中窸窣作响。

漫长的问题

卷在线轴上,

奇迹被锁在笼子里。

棋局中的一匹匹马,被领回了马厩。

外面印着

“小心轻放”的

空箱子

唱着感恩的赞美诗。

后来,在笨拙的阅兵行列中,国王的士兵抵达。

她逃走了,跟

干草中

的黑蛇一样忧愁。

一轮赎罪的月亮,围着塔楼在转动

好像在犹太人的赎罪日前夕。

没有骆驼,没有人,也没有声音的

大篷车,走了、走了、走了。

欧 阳 昱 译



超 越 流 派 的 众 声 喧 哗

法国文学在进入20世纪末期后,由一个或几个流派主导的发展传统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没有中心、各行其是的创作局面。古典的、现代的、新兴的……都能在这一新的时期找到自我的表达方式与题材诉求。
许多曾经引领一代人精神信仰的文学流派领袖在80年代后相继去世。随着萨特(1980年逝世)和波伏娃(1986年逝世)的离去,存在主义文学的热度不断减弱;而荒诞派戏剧的几位元老也分别于1986年(热内)、1989年(贝克特)、1994年(尤内斯库)告别世界。加之新小说派的杜拉斯(1996年逝世)、娜塔丽·萨洛特(1999年逝世),早期超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阿拉贡(1982年逝世)和芒迪亚戈(1991年逝世)。这些曾经主宰20世纪法国文坛的流派最终消失,它们以渗透的方式继续影响着、激发着后代作家的创作,但作为旗帜鲜明的团体则已经不再是新时期法国文学界的主流。
当代社会的发展带给文学剧烈的冲击,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文学必然面临巨大的改变与挑战。生活节奏的加快、大众传媒的普及,使得一贯以思索生命与现实为旨的严肃文学不再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轻松、愉悦的消遣价值成为文学新的特征。而随着电影、电视、网络等新型文艺形态的出现,文学也与之更为联系密切。早在五六十年代,就有许多作家同时又是重要的电影剧本作者,如新小说派的罗伯·格里耶、杜拉斯等,他们的不少作品都成为电影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同时,电影镜头式的书写方式与观察视角也被融入文学创作中。而另一方面,新媒体又在一定意义上抢占了文学市场,人们有了更多业余消遣、娱乐的选择,色彩斑斓、形象生动的屏幕艺术成为新的文艺热点。此外,在科技推动下,人们进入了一个信息与网络的时代,计算机与网络的影响,无论对于读者还是作家都是巨大的。人们的思维模式、写作习惯以及阅读方式都得到极大的改变,这也意味着文学必将面临一场全面的革新。加之全球化的浪潮促进了各国更为频繁的交流、融合,新的问题、矛盾、事件……也不断补充着文学的题材库。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外部因素外,文学领域内部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变化与发展诉求。现代主义文学的探索,在荒诞派戏剧与新小说达到极限后,必然难以逃脱走向衰落的趋势。不断走向极端的写作形式,使得情节破碎、人物畸形、结构错乱的文本,以及对物质世界不厌其烦的客观化描述,剥夺了人们对阅读的兴趣。因此,后来出现的新新小说派、新寓言派等,都并未引起热切的关注。文学在结合现代派写作技巧的同时,又渐渐回归对情节、人物、冲突的描写,回归“故事性”的本源。与此同时,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逐渐分离。批评不再具有当年对文本创作如此重要的指导、影响、总结、争论和传播的作用,而渐变为更加注重深奥理论的独立学科。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家与理论批评家的身份分离,有着较为明确宣言与理论指引的文学流派形式必然走向瓦解,取而代之的是风格多元化、百花齐放的文学新态势。
总之,法国当代文学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走向了更为开放的发展阶段。一方面,文学的娱乐性取代严肃性,成为主流读者群的诉求,对于政治与重大题材的涉及也逐渐减少;另一方面,流派界限的模糊、新兴元素的冲击,也不断扩大了文学的表现领域、题材范围与写作手段,进入了多元并行、众声喧哗的创作时代。




推荐阅读:

兰波诗11首

阿尔弗莱·克伦堡诗4首

D.H.劳伦斯诗13首

狄兰·托马斯诗11首

席勒诗4首

罗伯特·哈斯诗17首

亚历山大·蒲柏诗5首

乔纳森·斯威夫特《咏斯威夫特教长之死》

叶芝诗15首

博尔赫斯诗13首

朗费罗诗14首

艾略特诗14首

狄金森诗20首

高银诗13首

古今和歌集:羁旅歌

约翰·弥尔顿:失乐园(选段)

洛尔迦诗11首

普希金诗11首

乔治·赫伯特诗2首

罗伯特·赫里克诗2首

席勒诗7首

勒内·夏尔《粉碎诗篇》

王尔德诗10首

王尔德《伊底斯的副歌》

保罗·策兰诗14首

保罗·默顿诗9首

康拉特·爱肯诗3首

洛勃特·弗洛斯特诗3首

马拉美诗4首

伊达奴谣曲20首

博尔赫斯诗12首

古今和歌集:离别歌

荷尔德林诗10首

华兹华斯《迈克尔》

诺拉·尼高纳尔诗6首

普希金诗7首

约翰·但恩诗5首

格丽克诗15首

卡拉姆辛诗3首

帕觉柯诗4首

济慈《圣亚尼节前夕》

托马斯·哈代诗12首

惠特曼《我自己的歌》

叶芝诗16首

普希金诗17首

苏马罗科夫诗2首

里尔克诗3首

勒内·夏尔《修普诺斯散记》

哈利·克里夫顿诗15首

嘎山·札克唐诗4首

保尔·福尔诗9首

凡尔哈伦诗6首

波特莱尔诗4首

佩索阿诗16首

万叶集Ⅱ

古今和歌集:贺歌

保罗·策兰诗14首

狄兰·托马斯诗9首

济慈诗15首

辛波斯卡诗15首

索雷斯库诗15首


仙坛礼既毕 神驾俨将升 伫属深祥起 方期庶绩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