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叶集 Ⅱ

日本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万叶集》成书时,日本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全部诗歌都是借用汉字即万叶假名记录下来的。它的最大贡献在于摆脱了汉诗的窠臼,用日本民族语言,把不定型的古歌谣发展为定型的民族化、个性化的诗歌形式,为后世诗歌创作树立了典范。《万叶集》同时也是中日友好交往和中国文学对日本古代文学发生影响的明证。它以中国诗歌的题材,形式和分类方法为借鉴,采用汉字作注音符号,收编了部分汉诗,同时直接反映“遣唐使”来唐情况的诗歌。
日本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应该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与日本历史时期的划分相统一,日本的文化史也经历了自6世纪初推古王朝建立以来的飞鸟文化,奈良文化,平安文化,镰仓文化,室町文化,安土桃山文化和江户文化时期。作为日本文化迅速发产展的奈良时期,无论是从政治制度,文物典章到民间习俗,生活方式,大多都染上了浓重的唐代文化的色彩,当时的贵族们醉心于对唐文化的仿效并以此作为身份的象征,因此我们习惯把它称作“唐风文化”,然而事实上这时的文化更孕育着之后日本文化逐渐独立和发展的无限生机。
《万叶集》与《古今集》、《新古今集》并称三大歌集。《万叶集》编撰之后,和歌创作有所衰落。“昔平城天子诏侍臣,今撰万叶集。自尔以来,时历十代,数过百年,其后,和歌弃不被采,虽风流如野宰相,雅情如在纳言,而皆以他才闻,不以斯道显。”
公元905年,醍醐天皇正式下令,命令宫廷诗人,被称为平安时期和歌圣手的纪贯之与纪友则、凡河内躬恒、壬生忠岑四人成立机构,组织人力编撰一部大型和歌集。编撰的目的是收集自奈良时代末期《万叶集》成书之后到平安时代初期一百三十余年以来的作品。初拟名《拟万叶集》后经天皇改名为《古今和歌集》(简称《古今集》)。编撰历时九年,914年全书基本得以完成,但编撰者之一的纪友则未及书成即已辞世。纪贯之领头呈上所编,并为其撰写了有深远影响序言。
与日本第一部诗歌总集《万叶集》的凝重,粗放风格不同,《古今和歌集》所选恋歌颇多,多带有贵族化风格,和谐优美。其所选和歌与阐明和歌宗旨的序言为后来几百年的和歌创作树立了典范。



咏水江浦岛子一首并短歌


(9-1740)

云霞飘春日,

墨吉岸边游;

遥见一钓舫,

往事涌心头。

水江浦岛郎,

摇橹泛渔船;

名贵海鱼鲷与鲣,

矜能垂钓意昂然。

不觉凌波沧海外,


七天七夜不回还。巧遇海神窈窕女,山盟海誓结良缘。双双携手入仙境,宝殿深处享天年。从此不老亦不死,长生永世两相欢。尘俗愚人语吾妹,郎欲一度返家园;叙明原委辞椿萱,时至明日辄回还。

妹请立海誓,操守永不变:如欲重返长生界,珍重和鸣今日缘;倩君携此妆奁去,海枯石烂不启看。

回到墨吉地,颇觉多变异:寻家不见家,觅里不见里。入海方三载,家园荒无迹。

窃思如启此妆奁,家园邻里或如昔。

于是微启奁,白云逸一缕。缥缈飞仙界,跃起疾声吁。振袖或追逐,顿足或坐地。唯觉吁吁喘,倏忽气难继。曾为柔润肤,忽变皱禢肌。满头青青发,尽为白霜蔽。恍惚几反复,双目终长闭。浦岛郎家园,浮现岸边地。反歌


(9-1741)

本宜居永世,归意竟难移;出此堪悲事,令人叹俗愚。

注:这两首歌出自高桥虫麻吕歌集。歌题中的“水江浦岛”为姓名,“郎”是对水江浦岛的爱称。墨吉,地名,今大阪市的一部分。

登筑波岭为嬥歌会日作歌一首并短歌


(9-1759)

鹫舞筑波山,裳羽服津峦。峦上相携手,愉悦嬥歌欢。人妻我可戏,我妻人亦缠。此为神不禁,自古尽皆然。今日犹理解,且勿以不端。

反歌

(9-1760)

筑波男体峰,

滚滚浓云涌。

纵使通身湿,

亦不赴归程。

注:右歌出自高桥虫麻吕歌集。男体,传说筑波山为男体(870米)

和女体(876米)

二峰,矗立东西两侧。山在茨城县筑波郡。

咏胜鹿真间娘子歌一首并短歌

(9-1807)

东国闻鸡鸣,自古即传颂。


胜鹿真间贤淑女,惯着青衿麻布衣。秀发从来不梳理,赤足纤纤不着履。试观锦绣贵家女,何及此儿容秀丽?匀称丰颜如皓月,似玉如花含笑立。既似夏虫扑烈火,又如行船渡口聚;众人嘈杂哄不已,却令无从理心绪。人生苦短去意决,遂赴九泉长不语。

海岸朝朝击浪声,

长怀伊人弃世情。

事虽相传自远古,

恍如昨日方发生。

反歌

(9-1808)

胜鹿真间井,

难禁怀古吟。

长忆贤淑女,

婀娜汲水身。


注:胜鹿真间,胜鹿为今之千叶县、埼玉县、东京都的一部分;真间是千叶县市川市真间地方。日本学者认为,胜鹿真间淑女的死因并不十分清楚。

见菟原处女墓歌一首并短歌二首(译一首)


(9-1809)

苇屋乡中有处女,菟原郡内名声扬。八岁幼年垂童发,茧居不出深闺墙。直待红妆梳宝髻,邻家未得窥容光。焦躁少年怨尤苦,试探纷纷求凤凰。中有纠纠二壮士,血沼郎与菟原郎。求婚急切欲争斗,不辞蹈火与赴汤。怒目横刀相对臷,张弓不顾两相伤。处子芳心苦难挨,禀知阿母泪行行。

“忍观凶猛二壮士,为儿微躯拼生死。纵生安得缔良缘,不如黄泉犹待字。”倩女窃窃忧芳心,惜哉妙龄竟归阴。当夕血沼温美梦,遂以一死逐芳踪。菟原岂甘落人后,仰天长叹发悲声。咬牙切齿脚跺地,绝不负于此情敌。短刀煌煌佩腰间,追逐血沼赴黄泉。为使此情传永久,亲朋好友同聚首。处女墓设正中央,壮士墓碑守两侧。传说事虽未及见,


却胜新丧泪滂沱。

反歌


(9-1811)

闻说坟丘树,

繁枝向一方。

黄泉少女心,

情寄血沼郎。

注:苇屋,兵库县芦屋市及神户东部一带。菟原,郡名,今神户市之东,属兵库县;菟原郎,即菟原郡的青年。血沼郎,亦称小竹田壮士。小竹田,今之大阪府和泉市信太一带。菟原处女本心较爱血沼壮士,但菟原郎为同乡,当时风俗为处女不能嫁异乡人,故而自杀。关于菟原处女及两壮士争婚的传说,田边福麻吕(9-1801)

和大伴家持(20-4211)

亦有吟咏。后世诸如大和物语中的生田川传说、谣曲的


求冢等,均有记述。


二九田边福麻吕三首

作者生平未详,只知他任宫中造酒司令史(令史为三等官)

时,曾奉左大臣桔诸兄的命令出使越中国,受到国守大伴家持的款待,互有唱和。

过苇屋处女墓时作歌一首并短歌

(9-1801)

昔时两壮士,相争配良缘。苇屋有处女,郡名称菟原。如今坟一冢,我来伫墓前。悲话传永远,常为后人言。遂于大路畔,构墓倚山岩。行人走此路,遥可达天边。路过处女墓,凭吊叹怃然。或者放声哭,述说宁有完。众人怀处女,我亦来此间。


寂寥傍墓立,

思古亦凄然。反歌

(9-1802)

小田原壮士,

昔日争婚男。

此即处女墓,

万人忆菟原。反歌


(9-1803)

出言思往事,

缅怀意绵绵。

如若来吊唁,

悲哉古代男。

注:参看高桥虫麻吕歌(9-1809〃1811)

。出自田边福麻吕歌

集。


三○沙弥满誓一首

沙弥满誓,亦称满誓沙弥,俗名笠朝臣麻吕,曾任筑紫观世音寺别当。

沙弥满誓歌


(3-351)

人世何以喻,

喻为朝发舟。

匆匆摇橹去,无迹可遗留。


注:写作年代未详。


三一汤原王三首

志贵皇子之子。生平未详。

汤原王于芳野作歌一首


(3-375)

芳野夏实川,

洄流成碧潭。

郁郁映山影,

野鸭鸣正酣。


注:写作年代未详。芳野,亦称吉野,奈良县吉野郡吉野町中心地带。夏实川,即吉野町菜摘村附近的吉野川。

汤原王赠娘子歌二首


(4-631)

离家远道来;

居然拒晤面;

思来情何薄,

令人徒往还。

注:娘子,未详。


(4-632)

双目得相见,

伸手撷取难。

遥瞻月中桂,

徒将奈何叹。

娘子二首

娘子报赠歌二首

(4-633)

我心尤切切,

长夜念君心。

闺中虚鸳枕,

梦里喜迎君。


(4-634)

居家看不厌,

羁旅亦相伴。

随处携娇妻,

深情实堪羡。

汤原王二首

汤原王亦赠歌二首

(4-635)

羁旅携妻来,

思君情脉脉。

君在妆奁中,宝珠放异彩。


(4-636)

此衣为信物,

以赠心上人。

夜夜穿身上,

与君同入寝。

娘子一首

娘子复报赠歌一首

(4-637)

见衣如见君,

权作定婚礼;


日夜贴身穿,

即或无言语。

汤原王一首

汤原王亦赠歌一首

(4-638)

仅仅隔一夜,

却似隔一月。

思绪乱如麻,

思君情切切。


娘子一首


(4-639)

思君恋我情,

夜夜梦魂萦。

辗转难安睡,

相思到天明。

汤原王一首

汤原王亦赠歌一首

娘子复报赠歌一首


(4-640)

君乡为近邻,

迢遥如地角。

相会慰相思,

握别方一月。

娘子一首

娘子复报赠歌一首

(4-641)

言说要分离,

虑吾心牴牾。

君即来吾家,是为求幸福?汤原王一首

汤原王鸣鹿歌一首


(8-1550)

高天秋气清,

婀娜绽荻英。

急切呼牝鹿,

呦呦牡鹿鸣。


三二大伴旅人三十三首

大伴旅人(?-731)

,历经将军等官职后,从七二七年起任大宰帅赴筑紫(今九州地方)

大宰府,七三○年任大纳言返京,七三一年逝世,享年六十七岁,大致可推断他生于六六四年前后。他是《万叶集》主要编者著名歌人大伴家持之父,以终生嗜酒、赞酒,并在歌作中直率地表现怀乡情绪著名。《万叶集》收载其长歌一首和短歌七十五首。

暮春之月幸芳野离官时,中纳言大伴卿奉敕作歌一首并短歌(未经奉上歌)


(3-315)

吉野神圣地,

巍然矗离宫。

青山呈贵相,

绿水映华清。

天长共地久,

万世永峥嵘。反歌

(3-316)

昔日曾欣瞻,

象河盈盈水。今朝复又来,

望之清五内。

注:这首歌作于神龟元年(724)

。行幸者为圣武天皇。芳野离宫,亦称吉野离宫,位于奈良县吉野郡,齐明、天武和持统三代天皇的离宫。象河,位于奈良县吉野郡。

帅大伴卿歌五首


(3-331)

盛年应不再,

屡屡痛心怀。

都城奈良郡,

终难入目来。


(3-332)

生命应常驻,

盛年永不衰。

少时象河畔,

何日再徘徊?

(3-333)

幽思渺不断,

往古常萦怀。

旧京飞鸟郡,

时时入目来。

(3-334)

萱草系衣带,

幽思常盘旋。

为消思古意,

难忘香具山。


(3-335)

羁留将未久,

归梦似深渊。

但愿渊拥梦,

莫成浅水滩。

注:这组歌作于神龟元年(724)

以后。帅大伴卿,即大伴旅人。帅为大宰府长官,大宰府为朝廷驻九州一带的行政外交行营。奈良,当时的都城。飞鸟,也称春日香(日文发音同)

,属今奈良市高市郡明日香村一带。周围有大和三山,中有飞鸟川流过,乃推古天皇于五九三年即位后亘百余年数代天皇的都城。


大宰帅大伴卿赞酒歌十三首


(3-338)

忧烦无补益,

何必苦思量;

且饮杯中酒,

浊亦发清香。

(3-339)

美酒赞曰圣,

语出古圣贤;

窃思实堪誉,

一语胜千言。


(3-343)

生作平庸辈,

不如为酒坛。

终生常浸酒。

酩酊得安眠。

(3-344)

为人佯作态,

实属丑难言;

试观避酒者,

或类近人猿。

(3-345)

纵为无价宝,

(3-340)

古来名士在,

竹林有七贤;

试闻其所好,

唯有酒为先。

(3-341)

大言常出口,

莫比饮琼浆;

醉来则啜泣,

忘却世炎凉。

(3-342)

出口言难尽,

不知何所为;

试闻孰可贵,

唯有酒为最。

璀璨又辉煌;


酒余兴津津;

来生宁愿作,

虫豸或鸣禽。

(3-349)

人生终有死,

千年无异人;

唯于在世时,

欢乐度光阴。

(3-350)

俨然一伟人,

作态自骄矜;

试来比浊酒,

暗淡尽无光。

(3-346)

纵为晶莹玉,

长夜尽辉光;

何如饮美酒,

权且解愁肠。

(3-347)

世上风流者,

相携共尽欢;

必进千杯酒,

醉泣泪涟涟。

(3-348)

今世寻欢乐,

焉比饮醇酒,醉后泪淋淋。


注:这组歌作于天平二年(730)

。大宰大伴卿,即大宰府长官大伴旅人。

神龟五年戊辰,大宰帅大伴卿思恋故人歌三首


(3-438)

爱妻枕我臂,

长夜共缠绵。

如今徒展臂,

无人作枕眠。

注:原注云:“别去而经数旬作歌。”


(3-439)

归京日临近,

游子自沉吟。

入夜徒伸臂,

应无作枕人。

(3-440)

故都空待我,

家宅已荒芜。

独寝悲尤甚,

何如在旅途。

注:神龟五年为七二八年。原注云:“上二首,临近向京之时作歌。”故人,即其在筑紫任中逝世的妻子大伴郎女。

天平二年庚午冬十二月,大宰帅大伴卿向京上道之时作歌五首


(3-446)

鞆浦杜松树,

曾怡吾妹目;

长青羡杜松,

同瞻人已故。

(3-447)

鞆浦岩矶上,

巍巍杜松树;

双双同仰观,

争能忘我妇。


(3-448)

岩矶扎根须,

永伫杜松树;

告我同观人,

而今去何处?

(3-449)

同过敏马岬,

相送有我妻;

归路再来此,

独自泪淋漓。

(3-450)

来时同观岬,

而今一人过;触景思我妻,切切含悲侧。

注:天平二年为七三○年。鞆浦,今之广岛县福山市鞆町的海滨。敏马岬,即敏马突入海中的地面,据称今在神户市兵库区和田崎町一带。

还入故乡家即作歌三首


(3-451)

家园空荡荡,

人迹杳然无。

若问如何苦,

胜似在旅途。

(3-452)

与妹同劳动,


吾庭成小园。

如今林木耸,

翠叶舞翩跹。

(3-453)

妹植梅花树,

时时常仰观。

思君心更苦,

不觉泪潸然。

注:旅人于天平二年(730)

十一月升任大纳言从筑紫返京。这三首歌可能作于返京后未久。其妻大伴郎女随其于七二七、八年间赴任筑紫后死去。

大宰帅大伴卿报凶问歌一首

祸故重叠,凶问累集。永怀崩心之悲,独流断肠之泣。但依两君大助,倾命才继耳。笔不尽言,古今所叹。

(5-793)

方知人世中,

万事皆为空。

愁苦思及此,

悲凄宁有穷!

注:原有后记“神龟五年六月二十三日”。此年(728)

大伴旅人在筑紫(九州一带)

国守任上丧妻大伴郎女,京中有人吊唁,这是他的回答。前言所述“但依两君大助”一语所指未


详。作者在这首歌后面还附有一篇较长的汉文跋,使得好友山上忆良将自作悼歌特意取名为日本挽歌(5-794)

,这在万叶集中属于罕见,特照录于此,以作研究参考。

“盖闻,四生起灭,方梦皆空,三界漂流,喻环不息。所以维摩大王在于方丈,有怀染疾之患,释迦能仁坐于双林,无免泥洹之苦。故知,二圣至极,不能拂力负之寻至,三千世界,谁能逃黑暗之搜来。二鼠竞走,而度目之鸟旦飞;四蛇争侵,而过隙之驹夕走。嗟乎痛哉。红颜共三从长逝,素臼与四德永灭。何图,偕老违于要期,独飞生于半路。兰室屏风徒张,断肠之哀弥痛,枕头明镜空悬,染筠之泪逾落。泉门一掩,无由再见,呜呼哀哉。

爱河波浪已先灭,苦海烦恼亦无结。从来厌离此秽土,本愿托生彼净刹。”

相关作者二十四首

大伴旅人等作梅花歌

三十二首(译二十四首)

并序

天平二年正月十三日,萃于帅老之宅,申宴会也。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熏佩后之香。加以,曙岭移云,松挂罗而倾盖;夕岫结雾,鸟封縠而迷林。庭舞新蝶,空归故雁。于是,盖天坐地,促膝飞觞。忘言一室之里,开衿烟霞之外。淡然自放,快然自足。若非翰苑,何以摅情。诗纪落梅之篇,古今夫何异矣。宜赋园梅,聊成短咏。

(5-815)

雀跃迎正月,


阳春入小园。仰观梅蕊绽,尽欢共陶然。

注:作者大弍纪卿,大弍与少弍同为大宰府次官。纪卿可能为纪男人。

(5-816)

今日梅花绽,娉婷耀我园。幽香无时尽,永远不凋残。

注:作者为少弍小野大夫,即小野老。

(5-817)

梅花绽满园,

冉冉对长天。

翠柳垂丝舞,

折来编发冠。

注:作者为少弍粟田大夫,情况未详。

(5-818)

春来先绽蕊,梅树笼祥云。独自频观赏,悠然度丽春。

注:作者筑前守山上大夫,即山上忆良。


(5-819)

世间多恋情,

难尽缠绵趣。

我愿变梅花,

幽香常浓郁。

注:作者丰后守大伴大夫,其人情况未详。丰后,今大分县一带。

(5-820)

梅花已盛开,挚友尽同来。折取芳菲蕊,皆将双鬓埋。

注:作者筑后守葛井大夫,即葛井连大成。筑后,今福冈县南部。

(5-821)

折来翠柳丝,

只管插双鬓。

美酒共盈觞,

何怜凋落尽。

注:作者为笠沙弥,即沙弥满誓。

(5-822)

我苑梅英落,缤纷不胜收。疑是天宇外,涌来大雪流。


注:作者为“主人”,即大伴旅人。

(5-823)

缤纷梅花落,

不知自何方。

唯见此城山,

霏霏雪飞扬。

注:作者为大监伴氏百代。大监为官职名,伴氏,即大伴。

(5-824)

吾苑梅凋零,布谷似怜惜。竹林映翠中,婉转鸣不已。

注:作者为少监阿氏奥岛。少监为大宰府官职名。阿氏奥岛,名为阿倍息岛。

(5-825)

芳园绽梅蕊,翠柳竞披纷;折取冠鬓发,嬉游不负春。

注:作者为少监土氏百村,姓名可能是土师百村。

(5-826)

云霞笼翠柳,梅树绽繁英。二者孰为美,一时难看清。


注:作者为大典史氏大原。大典为大宰府官职,姓名未详。

(5-827)

阳春临茂苑,

布谷动梢头。

时刻登枝下,

梅丛巧转喉。

注:作者为少典山氏若麻吕。少典为大宰府官职名,作者姓名为山口若麻吕。

(5-828)

人人喜折取,

两鬓插梅花。

嬉戏兴难尽,

陶然宁有涯。

注:作者为大判事丹氏麻吕。大判事为大宰府官职,姓名未详。

(5-829)

梅花开过后,凋落毋须忧。尚有樱花蕊,婀娜绽枝头。

注:作者为药师张氏福子。药师为大宰府医师,姓名为方士张福子。


(5-830)

即逾千万载,

梅花依旧开。

不绝是常理,

代代怡人怀。

注:作者为筑前介佐氏子首。筑前介,即筑前国守次官,姓名未详。

(5-837)

郊原布谷鸣,欲引来园中;梅树绽芳蕊,风光无限情。

注:作者为算师志氏大道。算师为计算钱粮物资的官职,姓名未详。

(5-839)

雾迷春日郊,酷似雪花飘;众人皆错觉,原是落梅涛。

注:作者为筑前目田氏真上。姓名不详。

(5-840)

春来折翠柳,发饰冠吾头。孰将梅花瓣,向吾杯中投?


注:作者为壱岐目村氏彼方。壱岐,国名,位于今长崎县东松浦半岛。

(5-841)

杜宇啼声中,吾园绽梅英。啼声犹未歇,梅英已凋零。

注:作者为对马目高氏老。对马为国名,位于长崎北部对马海峡中。

(5-842)

我院春梅树,低枝布谷停。频频闻鸣啭,应是怜落英。

注:作者为萨摩目高氏海人。萨摩,九州南鹿儿岛县西半部,目为大宰府官职名,姓名未详。

(5-844)

疑是我妻家,白雪降霏霏。原为花期尽,冉冉落春梅。


注:作者为小野氏国坚。姓名未详,无官职名。

(5-845)

布谷声声急,

久候梅始开。

劝君莫早谢,

待得伊人来。

注:作者为筑前掾门氏石足。掾为大宰府官职名,姓名为门部石足。

(5-846)

丽春飘苍霭,双鬓插梅英。纵然春日永,难舍梅英情。

注:作者为小野氏淡理,生平未详。旅人所写组歌序言颇受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影响。

李 芒 译




探 幽 日 本 文 化:和 歌

日本古典格律诗歌的总称。自奈良时代(710~784)起,也称“倭歌”、“倭诗”或“大和歌”。和歌这一名称,是因为要和自古以来在日本流传的汉诗相对而言,大意就是大和之歌,即日本诗歌。和歌包括长歌、短歌、旋头歌、片歌、佛足迹歌等。
和歌在形式上有一定的格律。长歌,以五、七音为一联反复吟咏,最后一联以七音结束。一首长歌一般以三联以上、全歌形成奇数联为常见。长歌一般为叙事诗。歌后附有一到数首“反歌”。日本专家认为它来源于中国春秋时代赋的反辞。反歌的任务是概括地吟咏长歌的主要内容,或补足其歌意未尽之处。这种反歌同时也是独立的短歌,它们的格律相同。长歌的篇幅长,为了不流于单调而增强变化性,多用对句、序言和枕词(一般与歌意并无直接关系的垫词)等。同时,要自始至终保持一气呵成的紧凑感,需要统一全面的构思,写作较难。一首长歌往往形成前紧后松、感人的力量逐渐减弱的情况,因此它的存在时间并不很长。类似这种长歌的作品初见于《古事记》(712)和《日本书纪》(720)中,称为“记纪歌谣”;继而,在日本最早的和歌总集《万叶集》中始臻完成,并在它的前中期出现著名的歌人柿本人□(约662~约706)、山上忆良(约660~733)和高桥虫□(生卒年不详,732年是他的壮年期)等,及至晚期的著名歌人大伴家持(718?~785)已乏长歌的佳作。905年成书的《古今和歌集》刊载的1,100首作品中,仅有长歌五首。近世,除个别人尚有吟咏以外,几乎濒于绝迹,其他各类歌也相继消亡,只剩下短歌与后起的俳句遗留下来。后来,特别是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短歌便成了和歌的同义语。
短歌,在“记纪歌谣”中初见类似作品,而在《万叶集》中完成。它的句式是五、七、五、七、七,五节三十一音,属于抒情短诗。它是和歌的主要歌体,是日本古典诗歌的基本形态。它的格律,在造型上对于日本人来说,属于最适当的诗的形式。自古以来,日本歌坛对短歌的风格和形式特点,有所研究和论述。一般认为,短歌风格和形式特点的演变,大体上有“万叶调”、“古今调”和“新古今调”,称为短歌的三大风格。“万叶调”指《万叶集》中的短歌风格,表现为质朴、真率而感情浓重,现实性和直观性较强,较少重视形式和技巧。短歌的五、七、五、七、七的五节三十一音中,每一个音可能是一个词,每一节也可只有一个词或一个词组(短语);在一节组成一个词的时候,要用两节以上才能组成一个词组(短语),直到一句。因而,就发生一个章法上断节(为叙述方便,称为断句)的问题。《万叶集》较多的是在第2节或第4节处断句组成一个词组,也就是说,一般不在第一个五、七两节处,就在第二个五、七两节处断句,因而称万叶调为“五七调”。《古今和歌集》由于逐步形成贵族的主观的纤细优美流畅的风格,注重表现技巧,而较多地在第3节,就是五、七、
五处断句,因而称为“七五调”,也就是“古今调”。“新古今调”主要指以《新古今和歌集》(1205,载歌1978首)为中心,在“古今调”的基础上形成的第1节或第3节断句技巧的进一步运用。在古歌中加进新意、但还能看出原歌面貌的作法,在《新古今和歌集》中也占有最多的数量。从内容和风格来看,“新古今调”以浪漫主义方法反映贵族日趋没落的生活情趣,感官性(主要是绘画和色彩方面)、音乐性和象征性倾向较强。
短歌的格律,还有“多音”、“少音”的灵活性,就是在每节中,主要是第1和第5节中,可以“多音”或“少音”,一般以增减一字为常见。这些通称为“破调歌”。
作歌的方法,主要是个人创作,也有集体的创作活动,主要的集体创作活动称为“连歌”(类似中国的联句)。它的作法是把一首短歌分为长(五、七、五)、短(七、七)两句,由两人以上的作者轮流联句。在平安朝时代(794~1192)多是联咏长短二句合为一首短歌的“短连歌”,后来以联咏多首短歌的“长连歌”为常见。长连歌的形式,有百韵(百首)、歌仙(36首)、44韵、50韵、千韵(百首十卷)、万韵(千首十卷)等。连歌的第1句称为发句(起句),第2句称为胁句(配句),
其次为第3句、第4句等,最后一句称为结句。此外,还有“题咏”、“句题和歌”的作法,也就是命题作歌。命题有事前示题和当场出题二种。
和歌,主要指短歌,是日本民族从古至今最为广泛流传的短诗。由于只有三十一音,必须在遣词练字上狠下功夫,因此简洁、含蓄、雅淡等便成为它的主要特点。连歌大多是比赛作诗技巧的一种文字游戏,很少产生有价值的作品。
日本古代歌集较多,除前面列举的以外,还有《后撰和歌集》(951)、《拾遗和歌集》(1005~1007)、《后拾遗和歌集》(1075)、《金叶和歌集》(1127)、《词花和歌集》(1144)、《千载和歌集》(1187)等。著名歌人在《万叶集》中除所列者外,还有额田王(7世纪末在世)、高市黑人(生卒年不详)、山部赤人(生卒年不详)、大伴旅人(665~731)、大伴坂上郎女(约721~750年间在世)等。《古今和歌集》中有纪贯之(约872~约945)、凡河内躬恒(生卒年不详,921年在世)、小野小町(生卒年不详)等。《新古今和歌集》中有后鸟羽院(1180~1239)、藤原定家(1162~1241)、藤原家隆(1158~1237)、藤原良经(1169~1206)、式子内亲王(1151~1201)、俊成女(?~1254)等。近代著名歌人有与谢野晶子(1878~1942)、石川啄木(1886~1912)、洼田空穗(1877~1967)、土歧善□(1885~1980)、斋藤茂吉(1882~1953)等。




推荐阅读:

阿·迈·贾伦《大海》

费多里《非洲的声音》

温德尔·贝里诗20首

聂鲁达《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聂鲁达《我记得你去秋的神情》

斯莱塞诗4首

斯图尔特《蕈》

斯特欧《当他躺在地上奄奄一息》

玛丽·贝瑟尔诗2首

坎贝尔夫人诗6首

波德莱尔《秋歌》

魏尔伦《秋歌》

马拉美《叹》

罗宾·海蒂诗4首

曼斯菲尔德诗2首

费尔伯恩诗4首

劳丽丝·爱德蒙《捕捉》

梅森《忠贞之歌》

雨之诗

聂鲁达《马克丘·毕克丘之巅》

里尔克一诗两译

约翰·多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安德里奇诗6首

普列舍伦诗7首

瓦斯科·波帕诗10首

兹马伊诗2首

艾略特《空心人》

君特·格拉斯诗25首

荷尔德林《塔楼之诗》

叶芝《十字路口》

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诗61首

马雅可夫斯基诗7首

克塞尼娅·马列尼科娃诗11首

特拉特卡岑诗4首

R·S·托马斯《秋日》

R·S·托马斯诗14首

R·S·托马斯诗10首

爱德华·托马斯诗23首

鲁勃佐夫诗5首

库兹明诗35首

克雷洛夫寓言诗6首

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诗2首

《诗艺》三章

叶芝《当你老了》

惠特曼《自我之歌》

冯.唐译泰戈尔《飞鸟集》38首

约翰·贝里曼诗17首

戈梅斯·希尔诗3首

豪尔赫·纪廉诗21首

谢尔·希尔弗斯坦儿童诗21首

博尔赫斯《棋·Ⅱ》

兰波诗19首

兰波《感觉》

威廉·布莱克诗13首

卡罗尔·安·达菲诗17首

约翰·梅斯菲尔德《海之恋》

博尔赫斯诗10首

博尔赫斯《南方》

多恩诗15首

哈代诗10首

沃尔科特诗19首

约翰·德莱顿诗8首


西风吹芙蓉 一夜落微红 岂知瑶瑟音 能消青镜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