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郝妙海:晋源娃娃学“本事”

郝妙海 太原道 2020-10-10

在太原郊区,将本领叫做“本事”。本文所说的“本事”,不是指成年人养家糊口闯世界的本事,也不是学生们能写会算长知识的本事,而是婴幼儿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实际上是大人和孩子互动的一些简单游戏。

在太原郊区,有一个专用于婴幼儿的俗语,叫“三翻六(读“陆”)坐九爬沙,十个月上撵他大”,指的是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三个月即可自己翻身,六个月即可自己坐住,九个月即可爬行,十个月即可学步。当孩子出生后五、六个月,能坐着玩耍时,已开始逐渐懂得一些大人们的语言和手势,这时,大人们便会有意地反复与孩子们进行一些简单的互动、交流,即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本事”:

挠挠:伸出一只手,手掌向前,手指反复伸、屈。同时口中不断重复:“挠挠!挠挠!”或“挠儿!挠儿!”

摇头头:在连说“摇头头!摇头头!”的同时,脑袋左右转动。

擒擒:双手抱拳,上下晃动,类似作揖状,同时告孩子:“擒擒!擒擒!”……

粘崩头:做这一动作时,须面对面抱着孩子,大人将额头贴紧孩子的额头并小幅转动,同时哼一首童谣:“粘、粘、粘崩头。粘下大米吃干粥,粘下小米喝稀粥!”要多次反复。

大镲:双手伸到胸前,掌心相对互拍,同时念叨:“大镲!大镲!”……

顶牛牛:左右手均可,半抱拳,伸直食指,然后引导孩子同样伸直一手食指,指尖相对,互相用力,叫“顶牛牛!顶牛牛!”

占窝窝:左手伸开,掌心朝下,伸出右手食指顶住左手掌心,来回旋动,并说:“占、占、占窝窝!”

能儿站:伸出右手,握住孩子双脚,用左手护住孩子身体,让孩子学习站立。大人要口中重复“能儿站!”“能儿站!”

……

如此反复多次以后,每当孩子听到一个指令,就会下意识地以动作来配合。如听到“粘崩头”,就会把额头探过来,当听到“顶牛牛”时,就会把手伸出来等等。这些简单的言语动作,既锻炼孩子的听力、眼力、理解力、又锻炼孩子肢体的配合能力,还使枯燥的瞭娃娃变得有趣一些,有百益而无一害,就这么一辈一辈流传下来了。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郝妙海更多作品: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打弹弓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推箍”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扭鸣鸣”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丢色儿”

郝妙海:儿时游戏打手背和拍手掌

郝妙海:晋源儿时的几种玩具

郝妙海:晋源儿时的草戏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瞎子逮拐子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东凉凉,西凉凉”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荡秋千

郝妙海:从乾隆年间《鱼鳞册》解读晋源吴家堡村史

郝妙海:几张特殊的老照片

郝妙海:绝迹的儿时游戏钓“河西”

郝妙海:女孩们喜欢的儿时游戏跳“窟联联”

郝妙海:讲究团结互助的儿时游戏“齐齐溜”

郝妙海:表达草民诉求的儿童游戏“天下太平”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打扳球

郝妙海:晋源的儿童游戏“簪簪簪”

郝妙海:老鹰捉小鸡,几代人共同的童年游戏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丁悠儿”

郝妙海:晋源话里的“藏门门”

郝妙海:晋阳湖赞

郝妙海:通往晋祠的那条“汽道”

大年初一烧懒香

晋源的隔年捞饭

过年说说天地爷

晋源的“年气气”

记忆中的“忙年歌”,一部实用的春节生活指南

太原童谣:雁儿雁儿排溜溜

晋源的土地爷洞洞

郝妙海:远去的水西关

郝妙海:太原的苇

郝妙海:社家鼓,太原锣鼓的根

郝妙海:“拉锯、扯据”,温暖的儿时回忆

郝妙海:乡村事筵,从未走远的浓浓乡俗

郝妙海:从《太原县志》看村庄兴衰

郝妙海:“毛鬼神”是个什么鬼?

郝妙海:五十年前我去太原十五中上高中

郝妙海:夏日虫戏,太原的乡村故事

郝妙海:太原话里变幻多端的“圪”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