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国盛 | 火药与炼丹术——中国对世界科学的贡献

2017-03-27 吴国盛 科学的历程

▲吴国盛


作者 吴国盛 (本号主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责编 许小编 刘小编


导读

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这些在中世纪最为耀眼夺目的科技成就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之后,对欧洲的近代科学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整个世界近代文明和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马克思曾写道:“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  ◆  ◆  ◆  ◆  


火药的主要原料是木炭、硝石和硫磺。它被火点着或用力敲打之后即刻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比原有体积大数千倍的气体,产生猛烈的爆炸。火药是一种超常的能量。人类掌握了火药就意味着掌握了某种超常的能量,而正是这种能量开辟了近代世界的发展道路。

我国很早就掌握了伐木烧炭的技术,公元前后又发现了天然硫矿和硝石。这些基本原料虽然很早就有了,但将它们配制成火药则是炼丹家的功劳。

▲《武经总要》(1044)中的火药配方。

中国炼丹术与西方的炼金术一样,都来源于原始巫术,带有很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但它们的目标并不相同。炼金术追求黄金,炼丹术追求长生不老之丹。长生不老对中国帝王有很强烈的诱惑力,因此自战国以来,炼丹术士得以在历代皇帝的支持下繁荣他们的炼丹事业。炼丹术相信,只有自身不腐不败的药物才能使人身体不腐不败。草药当然做不到这一点,唯有金石能充当这一角色。炼丹家发现,有一种名叫丹砂的药物(即红色硫化汞)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变化极为奇妙,因而被列为不死药之上品,黄金和白银反而退居其后。

为了配制长生不死药,炼丹家必然要从事化学实验工作。在炼丹过程中,炼丹家认识到硫磺和硝石的若干化学特性,从而掌握了火药的基本配料。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炼丹大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记载了配制火药的基本方法。他说,将硫磺和硝石混合,加入点着火的皂角子即可发生焰火。这个方子由于没有将炭与硝石和硫磺混合,所以反应不够剧烈,但已经是一副黑色火药的配方。唐代末期,三者相混的真正黑色火药方子肯定已经出现。到了北宋年间,火药用于战争中的火器则比较普遍。

▲元代的金属手统(约1300 年)。 

火药对于战争的用途十分明显。一开始的火药武器是名符其实的“火器”,主要目的是在敌人阵地制造大火。火箭、火炮也就是简单的将带有火药的火球抛到敌方。大约在公元1000年左右,宋代唐福发明了火蒺藜。里面除火药外还有砒霜、沥青、铁蒺藜等,杀伤力更大,是原始的炸弹。南宋初年的陈规于公元1132年发明火枪。南宋末年出现突火枪。突火枪是一根很粗的毛竹筒,内里的火药中夹着“子窠”,火药燃烧后将“子窠”发射出去。突火枪的出现是火药武器史上的一个突破,是近代枪炮的前身。大约在公元13世纪,用金属管代替竹筒的铳枪出现,其威力超过了从前所有的武器。

▲火蒺藜(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中国的硝石、硫磺和火药配制技术大约于公元8世纪首先传到了阿拉伯和波斯。阿拉伯人称硝为“中国雪”,而波斯人则称其为“中国盐”。再后来,也许是在双方的交战中,阿拉伯人掌握了火药武器的使用和制造。14世纪初,阿拉伯人又将火药技术传给了欧洲,使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本文原载于《科学的历程》;版本信息:第一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三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8月。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并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

开篇词:通过历史走向未来

吴国盛:五千年的历程

吴国盛:哈佛科学仪器历史收藏馆

吴国盛:劳伦斯科学厅采风

吴国盛: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埃及”篇

吴国盛: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美索不达米亚”篇

吴国盛:神秘的国度—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印度”篇

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奇迹—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中国”篇

吴国盛:百年科技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上)

吴国盛:百年科技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下)

吴国盛:当代中国的科学主义

吴国盛:希腊奇迹与科学精神的起源(上)

吴国盛:希腊奇迹与科学精神的起源(下)

吴国盛:我们追不上乌龟?——芝诺悖论今昔谈

吴国盛:“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缘何争论不休?

吴国盛:为什么要“言必称希腊”

吴国盛:柏拉图学园——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

吴国盛 |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

吴国盛 | 再谈科学精神

吴国盛 | 长江水患是生态灾难

吴国盛 | 计算机历史博物馆

吴国盛 | 技术创新博物馆

吴国盛 | 科考的疑虑

吴国盛 | 亨廷顿图书馆

吴国盛 | 格里菲思天文台

吴国盛 | 我的技术哲学

吴国盛 | 文明的差异、契约及自由——科学的起源

吴国盛 | 人文到底是什么意思?(“科学与人文”之一)

吴国盛 | 弘扬科学精神

吴国盛 | 阿基米德的故事

吴国盛 | 为什么还没有一部中国古代科学通史?

吴国盛 | 科学巨星与科学传播

吴国盛 | 绿色中国,敢问路在何方

吴国盛 | 走向科学博物馆

吴国盛 | 科学传播与科学文化再思考

吴国盛 | 人之象征

吴国盛 | 农学——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中医药学——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天文学——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数学——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陶瓷技术——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丝织技术——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华夏建筑——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罗马性格与希腊气质——罗马帝国时期的科学

吴国盛 | 儒略历的诞生——罗马帝国时期的科学

吴国盛 | 塞尔苏斯与普林尼——罗马帝国时期的科学

吴国盛 | 卢克莱修、维特鲁维——罗马帝国时期的科学

吴国盛 | 罗马人的技术成就——罗马帝国时期的科学

吴国盛 | 纸的发明与西传——中国对世界科学的贡献

吴国盛 | 印刷术——中国对世界科学的贡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