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华经浅释76:能奉持法华经,就具足一切的供养,获得一切功德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3称)

宣化上人讲述

又复如来灭后。若闻是经而不毁誉。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信解相。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斯人则为顶戴如来。

在如来入灭之后,假使有人听到妙法莲华经,深信不疑,不加诽谤。发起随喜功德心,应当知道这个人已经为深信解相。何况又能读诵、又能受持,这个人就是顶戴如来,把佛像顶在头上一样的恭敬。

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不须为我复起塔寺。及作僧坊。以四事供养众僧。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为已起塔。造立僧坊。供养众僧。

阿逸多!这个善男子和善女人,若能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此经,不需要再为我造塔寺。为什么?因为妙法莲华经,就是佛的塔寺。有人说:“既然经典是塔寺,那么,不用造塔寺了。”虽然佛是这样说,可是发心造塔寺,也未尝不可。因为造塔而供养佛的舍利;造寺而供养佛的金像,表示恭敬,令众生见其庄严生信仰心,才会发菩提心。因之,就种下善根。也不需要为僧人造所住的寮房,也不需要供养僧人四事(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话又说回来,如果不供养僧人四事,那么,就不能种善根,得不到功德。没有功德,就没有福报。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善男子和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就等于已经造了塔寺,建了僧坊,供养众僧了。这是说受持经典的功德,比供养功德还要大。如果不能受持经典,还是要供养三宝,藉此福力,增长善根。

则为以佛舍利。起七宝塔。高广渐小。至于梵天。悬诸幡盖。及众宝铃。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众鼓伎乐。箫笛箜篌。种种舞戏。以妙音声歌呗赞颂。则为于无量千万亿劫。作是供养已。

这样等于供养佛的舍利,已经造起七宝的塔了。此塔竖高三界,横遍十方,地基广大,至上渐小,最高达到色界的梵天。又悬挂一切的宝幡、宝盖、宝铃、鲜华、妙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竹箫、铜笛、箜篌、众鼓,种种的伎乐,种种的舞戏,微妙的歌声、梵呗、赞叹、颂辞。这样也就是在无量千万亿劫之中,作为供养舍利了。

阿逸多。若我灭后。闻是经典。有能受持。若自书。若教人书。则为起立僧坊。以赤栴檀作诸殿堂三十有二。高八多罗树。高广严好。百千比丘。于其中止。

阿逸多!假使在我入灭之后,有人听闻妙法莲华经,或者自己书写,或者请人代为书写。就等于建造僧坊,用红色的栴檀木材,建造一切殿堂,有三十二栋(建自性中的殿堂)。殿堂之高有如多罗树。不但高广,而且庄严,有百千位比丘,住在其中。

园林浴池。经行禅窟。衣服饮食。床褥汤药。一切乐具。充满其中,。如是僧坊堂阁。若干百千万亿。其数无数。以此现前供养于我。及比丘僧。

又有园林,又有浴池,又有经行之处,又有坐禅之窟,设备非常完善。又有衣服、饮食、床褥、医药,应有尽有,一概俱全。笙管笛箫一切的乐器,皆已具足,充满其中。这样的僧坊和堂阁,有百千万亿那样之多,其数是无量无边。以此境界现前,供养于我,以及一切比丘僧人。

是故我说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供养经卷。不须复起塔寺。及造僧坊。供养众僧。

释迦牟尼佛又说,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才说:“如来入灭之后,假使有人能受持、读诵这部法华经典。或者为他人解说,或者自己书写,或者教人书写、供养这部经典,就不需要再造塔寺、僧坊、供眷众僧。因为受持经卷的功德,已经超过供养的功德了。”

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无量无边。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

何况又有人,不但受持妙法莲华经,勇猛精进,而且又能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的法门,这样双管齐下的功德,更为殊胜,有无量无边之多,已经没有办法可以计算有多少。譬如虚空,找不到它的边际。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这十方是无量无边。这个人的功德,也是这样无量无边,很快就到达一切种智的果位,也就是佛的果位。

若人读诵受持是经。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复能起塔。及造僧坊。供养赞叹声闻众僧。亦以百千万亿赞叹之法。赞叹菩萨功德。又为他人。种种因缘。随义解说此法华经。

假使有人,不但读诵此经、受持此经,而且又为他人解说此经。或者自己书写此经,或者请人代写此经。又能造立塔寺及僧坊,供养和赞叹声闻大众。也用百千万亿赞叹之法,来赞叹菩萨的功德。又为他人种种的因缘,随箸经的义理来解说妙法莲华经,这是布施法门。

讲到此处,想起一个公案。从前有位大官,他是佛教徒,虔诚读诵法华经。此经有七卷,他读诵前三卷半,很快就记住,一字不忘。可是读诵到后三卷半时,总是记不住,自己觉得很奇怪,百思不解。于是请教善知识,是什么道理?这位善知识证得宿命通,知道宿世的因果。他在定中观察因缘,晓得这位大官的来龙去脉。便对大官说:“您的因缘很特别,说出来请您不要生烦恼。”大官说:“请善知识直言,好坏没关系。”善知识说:“您前生是人家送到寺院放生的牛。庙中的习惯,在阴历六月六日那一天,将藏经楼中的大藏经及一切经典,统统搬到院中晒太阳,不令经书发霉,或被虫吃掉。这时,那头放生牛,走到晒经处,用鼻子嗅法华经上半部,而下半部没有嗅到。因此因缘,您记得住上部法华经,而记不住下部法华经。”

这位大官听完之后,不以为然,乃向善知识要证据。无凭无据,难以相信。善知识对他说:“在某寺的后边,有个牛墓,墓中所葬的牛,就是那头放生牛。当时该寺的方丈是位高僧,晓得这头牛,为寺耕田,有了功德,来生为某人,生在某处,详详细细写在白布上,与牛同葬。您如果不相信,可以挖开牛墓,一看便知。”

这位大官半信半疑,将牛墓挖开,果然有块白布,写上他的籍贯和姓名,一点也不错。这位大官又问:“到底是什么因缘能够转生为人呢?”善知识告诉他说:“您前生为牛,曾经为寺耕田,布施您的劳力,又兼有嗅法华经的功德,所以今生为人,又做大官。”这位大官才豁然大悟,前因后果,缘毫不爽。从此之后,成为大护法者,供养三宝,护持佛教。由此可证,凡是替庙上做工的人,贡献劳力,没有白流汗,来生多数转为富贵之人,可以做大官大将。你们看!一头牛为庙耕田,今生做大官,何况是人,献身于佛,来生不言而知,绝对不会堕三恶道。

复能清净持戒。与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无瞋。志念坚固。常贵坐禅。得诸深定。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

又能清净持戒,就是清净其心、清净其身。清净其心,就是心中没有烦恼、瞋恨、染污。清净其身,就是不做不如法的事与柔软和顺的人,共同止于忍辱之行,不起瞋恚之心,意志信念特别坚固,永不生退转之念。坐禅的时间最为宝贵,分秒必争,也就是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空过。为什么?不知在那一分那一秒之刹那间,便是开悟的时候。否则,就放弃开悟的机会。常坐禅,便能入深妙的定境。常精进,便能克服一切困难。勇猛精进,绝不懈怠,这样才能摄受一切善法。利根的人,有大智慧,善于解答难题。如有人问难,对答如流,令问者满意,而生欢喜心。

阿逸多。若我灭后。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复有如是诸善功德。当知是人。已趣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道树下。

阿逸多!假使在我入灭之后,所有善男子和善女人,能受持此经典、读诵此经典,又有这样的善功德,应当知道这个人,他已经趣向道场,接近无上正等正觉的边缘了。坐在菩提道场,转大法轮,教化众生。

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行处。此中便应起塔。一切天人皆应供养。如佛之塔。

阿逸多!这样受持妙法莲华经的善男子和善女人,或者坐的地方,或者立的地方,或者经行的地方,应当建起宝塔。天上的人和人间的人,皆应供养此塔,如同佛塔一样的恭敬,皆能得到功德。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愿意将前边长行的义理,再重新宣说,所以用偈颂说明。

若我灭度后 能奉持此经 斯人福无量 如上之所说

是则为具足 一切诸供养 以舍利起塔 七宝而庄严

表刹基高广 渐小至梵天 宝铃千万亿 风动出妙音

假使在我灭度以后,如果有人能奉持妙法莲华经,这个人所得的福德是无量无边,如同以上所说的福德是一样的,没有分别。能奉持法华经,就具足一切的供养。为供养佛的舍利,而起宝塔。此塔用七宝来庄严,所获得的功德,不如奉持法华经的功德多。在塔前所立的刹竿,又高又广,向上渐小,乃至梵天。在塔角所挂的宝铃,有千万亿个之多,微风吹动,发生微妙的音声,非常悦耳,令闻者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正念。

又于无量劫 而供养此塔 华香诸璎珞 天衣众伎乐

然香油苏灯 周匝常照明 恶世法末时 能持是经者

则为已如上 具足诸供养

又在无量劫以前,就供养此塔,用种种鲜华、妙香、璎珞、天衣、伎乐、香油灯、酥油灯等,照明塔的四周。在五独恶世的末法时期,能受持法华经的人,就具足前边所说的一切供养获得上边所说的一切功德。

若能持此经 则如佛现在 以牛头栴檀 起僧坊供养

堂有三十二 高八多罗树 上馔妙衣服 床卧皆具足

百千众住处 园林诸浴池 经行及禅窟 种种皆严好

假使能受持法华经,其功德好像佛住世时一样的功德。用牛头栴檀木为材料,起造僧坊,供养众僧。所起造的殿堂有三十二栋(代表三十二相),塔高度有八稞多罗树(代表八十种随形好)。供养最上等的饮食,最妙好的衣服、被褥和医药,一切皆具足。可供应百千僧众所住处,又有园林,又有浴池,又有经行之处,又有坐禅之窟。这种设备,十全十美,既殊胜又严好,实在是最理想的道场。

若有信解心 受持读诵书 若复教人书 及供养经卷

散华香末香 以须曼薝卜 阿提目多伽 熏油常然之

如是供养者 得无量功德 如虚空无边 其福亦如是

假使有人对如来寿量品,发起信解心,或者自己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流通,或者又教人书写,以及供养此经卷。散鲜华、妙香、末香。用悦意华、金色华、胡麻籽等制油,在法华经所在地,燃灯薰之,照明四周。像这样的供养,能得到无量的功德,好像虚空一样,没有边际。所获得的福德,也是没有边际。

况复持此经 兼布施持戒 忍辱乐禅定 不瞋不恶口

恭敬于塔庙 谦下诸比丘 远离自高心 常思惟智慧

有问难不瞋 随顺为解说 若能行是行 功德不可量

何况又能受持法华经,又能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五种波罗蜜法门,对于一切众生,不生瞋恚心,不恶口骂众生,以慈悲之心对待众生。见到塔也恭敬,见到庙也恭敬,对于比丘也恭敬而谦下,没有增上慢的心理,远离贡高我慢的行为。常常思惟智慧,不可思惟愚痴。修行人就是修智慧。有了智慧,一切烦恼迎刃而解。断尽烦恼,得到解脱。如有人来问难,要和颜悦色为其解答,不可生瞋恨心。随顺种种因缘,为其解说,令他明白为止。如果能修行这种的行门,所得的功德无可限量。

若见此法师 成就如是德 应以天华散 天衣覆其身

头面接足礼 生心如佛想 又应作是念 不久诣道场

假使见到讲经说法,修行六度的法师,他所成就这样的功德,应当散天华来供养,以天衣覆盖在法师的身上。对这位法师,要五体投地的顶礼,心生如恭敬佛一样的观想。又应当做这种的思念:这位法师,不久将来就到菩提树下,转大法轮,教化一切众生。

得无漏无为 广利诸人天 其所住止处 经行若坐卧

乃至说一偈 是中应起塔 庄严令妙好 种种以供养

佛子住此地 则是佛受用 常在于其中 经行及坐卧

这位法师已证得无漏三味,无为妙法。他能广泛利益天上的人和人间的人。在他所住的地方、经行的地方、坐卧的地方,乃至在他说一偈的地方,都应起造宝塔,用七宝来庄严,令它妙好。用种种供物来供养此塔,表示恭敬。这位佛子住在此地,就同佛是一样受用,时常在这里经行和坐卧,不离这个道场。(未完)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目录

法华经浅释75:妙法莲华经就是佛的真身,也就是佛的法身

法华经浅释74:在功德没有圆满以前,听了之后就要去多做善功德

法华经浅释73:我提倡禅净教三修,才能成为戒定慧三学的法门

法华经浅释72:佛示现涅槃的本意,是令众生早种善根,早成佛道

法华经浅释71:佛的寿命在时间上是无限,在空间上是无量

法华经浅释70: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若能不动心,那就有功夫了

法华经浅释69:佛现在说的妙法莲华经妙法才是真实法,以前说的法都是善巧方便法门

法华经浅释68:若是明白,五十小劫不过一念之间而已

法华经浅释67:此妙法莲华经正如转轮圣王髻中之宝珠一般珍贵,不会随便为人演说

法华经浅释66:若法师真正有德行,可以加以赞叹,但勿称其名称

法华经浅释65:十法界不离一念心,一念心生十法界

法华经浅释64:忍辱仙人答,若我生瞋恨心,将来就不能成佛,乃至堕地狱...

法华经浅释63:我们常穿忍辱的铠甲,为弘扬流通妙法莲华经甘愿忍受种种难忍的事

法华经浅释62:劝说他人读诵奉持这部妙法莲华经,一定会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法华经浅释61:要相信生生世世来反对你、给你苦头吃的人,都是在帮助你成佛

法华经浅释60:提婆达多生生世世都以反面人物来助佛成道

法华经浅释59:假使有人能护持妙法莲华经,等于供养佛和多宝如来一样有功德。

法华经浅释58: 结跏趺坐的功德能生戒力、定力、慧力,三力具足

法华经浅释57:拜佛能将无量劫的罪业消灭。拜佛是拜自性佛.

法华经浅释56:你所见物质的见其实也是假的,看不见的那个才是真的

法华经浅释55:受持法师就是受之于心、持之于身,永不忘经义

法华经浅释54:佛给法华会中的二千位有学无学位的声闻授记

法华经浅释53:悭法是修行中之大障碍,果报不只是愚痴,还会得哑吧之果报

法华经浅释52:谁若能精进勤奋教化众生,谁即是清净佛国土

法华经浅释51:佛法本来是只有佛乘才是实乘,没有缘觉乘、声闻乘之分

法华经浅释50:佛法都是讲因果,若无此因,则无此果。

法华经浅释49:众生也必须要具足无量功德才遇见佛

法华经浅释48:凡是修道证果的人,都要经过魔考的一关

法华经浅释47:佛给摩诃迦叶及三位大弟子予以授记

法华经浅释46:现前听法所得之功德及果报,使我们与之前判若两人,但自己不知道

法华经浅释45:一切诸法性虽空寂,然救度众生乃必须之事

法华经浅释44:人若要修正道,亦要有助道之因缘相助

法华经浅释43:能有机会听闻法华经的人皆有大善根,否则不得入此法门

法华经浅释42:若人能信解经中之义理,继而躬行实践,才能真正得到法益

法华经浅释41:唯有对有大乘根性的人,才可说法华经上乘妙法

法华经浅释40:佛历尽千辛万苦  久经劫数才得栽培出大乘的种子根基

法华经浅释39:修道人必须具足择法眼,明辨是非,择善而从

法华经浅释38:精进分身精进\心精进。拜经念佛打坐持咒是身精进。

法华经浅释37:人有业障才有烦恼,应消除业障,修忍辱行

法华经浅释36:人若能保持无漏,定会成佛。无漏即驾上白牛车

法华经浅释35:学佛法不可有分别心,无论任何法师说法,都应虚心地听法

法华经浅释34:那些人乐于诵经、学佛及助印经典,故得智慧

法华经浅释33:妙法莲华经乃是至高无上法中之王;佛说此经去权智而说实智

法华经浅释32:凡是成功的人,皆有克制功夫

法华经浅释31:能听过妙法莲华经的人不容易找到,犹如优昙华那么罕见

法华经浅释30:如果有人对于其他法门功夫用不上,可以修念佛法门

法华经浅释29:不要把念佛看得那么容易,一旦业障障住时你想念也念不出来

法华经浅释28:在末法时期能来此学佛听经者,如黄金一般罕有

法华经浅释27:真正修道者,不会怕别人比自己好

法华经浅释26:三世诸佛的目的就是教化众生令发菩萨心,使之成佛

法华经浅释25:你生死的问题不清楚,你的大事就没有完成

法华经浅释24:定力就是不被一切境界所转,对善恶境均不动于心

法华经浅释23:一般众生无论到那一个境地上,亦有他的执着

法华经浅释22:在每一个法界里,皆有十如是

法华经浅释21:佛之所以成佛,皆因“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

法华经浅释20:切记修行者要仗自力---佛陀本无种,众生当自强!

法华经浅释19:万劫不离一念心,时间的长短无非分别在心

法华经浅释18:宁可修行死,莫为偷安活

法华经浅释17:若人悭贪不舍,亦不行布施,则永远不能了生死

法华经浅释16:作功德即修福;听经诵经及研究佛法则名为修慧

法华经浅释15:作为一个人之最基本条件是持五戒

法华经浅释14:功德生时烦恼灭,烦恼生时功德灭

法华经浅释13:释提桓因、四大天王、龙王等与其眷属,同时到法华会上。

法华经浅释12: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

法华经浅释11:我们对于佛法有真正的大信心,我们也就是菩萨摩诃萨

法华经浅释10: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等大阿罗汉

法华经浅释09: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

法华经浅释08:没有定力就会起瞋心,看人看事都觉得不顺眼

法华经浅释07:在每一部经前面都有六种成就,佛才说法

法华经浅释06:鸠摩罗什法师到中国的因缘

法华经浅释05:唯有莲华才真正可以比喻妙法。因为莲华是花果同时

法华经浅释04:讲一些公案给大家听,来证明法华经妙法的妙处

法华经浅释03:那一个法门可以治你毛病,那一个法门就是第一

法华经浅释02:无论任何修学佛法的人都一定要谦、恭、和、敬。

法华经浅释01:天地间所有一切,没有一样不是妙的


历史文章选读集一(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二链接(新关注的师兄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