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49 :布施明是吃亏,暗是便宜;只有布施者才能体会其眞理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爾時,金燄圓滿光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普观一切道場众海,即說頌言。

在那個時候,这位金燄圓滿光大菩薩,仰承佛的大威神力,普徧观察一切道場中大众海会,即刻說出这十首偈頌。这是讚歎佛的十力有不可思議的境界。茲將十力名記之如下:①处非处智力②过未現在业报智力③根胜劣智力④种种解智力⑤种种界智力⑥一切至处道智力⑦禪定解脫三昧智力⑧宿住念智力⑨天眼智力⑩漏尽智力。

佛昔修習菩提行        於諸境界解明了

处與非处淨无疑        此是如來初智力

【佛昔修習菩提行】:佛在往昔修行菩提的時候。【於諸境界解明了】:佛对於一切所有的境界,都瞭解而明白。【处與非处淨无疑】:无论什么法都明白,无论什么道理也都瞭解,无论什么境界都曉得。一切諸法,佛都知道;一切众生心,佛也知道。所有一切处和非处境界都沒有疑惑,为什么沒有疑惑?因为完全明白了。什么是处非处?譬如种善因結善果,这是合乎理的处。假設說种善因而結苦果,这是不合乎理的处,也就是非处。这個「处」是建立的意思,把一切是的法和不是的法,都建立起來,佛有这种智慧的力量。【此是如來初智力】:这是佛的第一种智慧的力量。也就是处非处智力。

如昔等观諸法性        一切业海皆明徹

如是今於光網中        普徧十方能具演

【如昔等观諸法性】:好像佛在过去、現在、未來三世中,普徧观察一切諸法性,也就是这個人在过去,是怎样起惑造业受报?現在怎样起惑造业受报?未來怎样起惑造业受报?【一切业海皆明徹】:在过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的业障,猶如大海,可是佛的智力,都能徹底的明瞭。【如是今於光網中】:像这样业海的境界,現在於菩提树所放光網之中,都影現出來。【普徧十方能具演】:这种境界,不是只在一方菩提树下顯現,而是在十方菩提树下顯現。也就是尽虛空徧法界,所有的菩提树下,亦復如是。換言之,互相顯現,此方菩提树現到十方,十方菩提树現到此方,有重重无尽的境界。这是佛第二种智慧的力量,也就是过未現在业报智力。

往劫修治大方便        隨众生根而化誘

普使众会心清淨        故佛能成根智力

【往劫修治大方便】:佛在往劫修行菩薩道時,得到權巧大方便的法門。【隨众生根而化誘】:佛知道众生的根性是胜还是劣?胜是善根,劣是惡根。佛隨順众生的根性,來教化众生,誘导众生,令他們发菩提心、行菩薩道。所謂「先以欲鈎牽,后令入佛智」。要想教化这個众生,救度这個众生,必須观察他所欢喜的是什么?先給他一點所喜欢的。然后,再为他說法,循循善誘,而达事半功倍之效。这就是誘导的方法。譬如佛空拳度子的公案,就是用方便法門來教化众生。要想救度这個人,首先要瞭解他的根性,是胜是劣?欢喜什么?討厭什么?所謂「因人說法」,才有成就。所以修道人,要眞正明白心理学,知道众生的根性,說方便法,以收功效。【普使众会心清淨】:佛因为知道众生的根性,所以能普徧使令十方世界一切众法会中的大众,心都清淨而无雜染。【故佛能成根智力】:因为佛修的大方便,所以能成就根的智慧力。这是佛的第三种智慧力量,也就是根胜劣智力。

如諸众生解不同        欲乐諸行各差別

隨其所应为說法        佛以智力能如是

【如諸众生解不同】:明白一切众生的根性之后,又能瞭解一切众生。各有各的秉性,人具有人性,狗具有狗性,貓具有貓性,鼠具有鼠性。各有各的能力、智慧。好像青蛙会跳、兎子会跑、魚在水中会遊、鳥在空中会飞,这是他們的能力和智慧。【欲乐諸行各差別】:第一种众生,都有牠們的喜好,好像狗見到生人就吠、貓見到老鼠就咬。雞司晨、犬守門,各有所用,不能勉強教牠們相同。所以要明白众生的根性,才能教化众生。【隨其所应为說法】:佛能隨順众生所应該接受什么法?就为众生說什么法?对胜根的众生說深法,对劣根的众生說淺法。【佛以智力能如是】:佛能观机逗教,观看众生的机緣,应該說什么法?就說什么法。这是佛第四种智慧的力量,也就是种种解智力。

普尽十方諸刹海        所有一切众生界

佛智平等如虛空        悉能顯現毛孔中

【普尽十方諸刹海】:普徧的尽於十方諸佛的刹海。【所有一切众生界】:十方所有的國土界,众生界。【佛智平等如虛空】:佛的智慧是平等的,猶如虛空。【悉能顯現毛孔中】:一切諸佛刹海,一切众生界,雖然是广大无边,可是都能顯現於佛的毛孔中。这是什么道理?乃大中現小,小中現大,大小无礙的道理。三千大千世界是大,佛的毛孔是小。佛的智力能穷尽这种种界。佛知道种种的界,所以用种种的法,來劃分种种界。这是佛第五种智慧的力量,也就是种种界智力。

一切处行佛尽知        一念三世毕无餘

十方刹劫众生時        悉能開示令現了

【一切处行佛尽知】:所修的道要清淨,才能得到觉悟,如果修染汚法,就不能離苦得乐,也不能得到觉悟。这种道理,佛都知道。所以一切至处道,又叫徧趣行。徧就是一切,趣就是至处,行就是道。要想離苦得乐,就得修清淨法。不想離苦得乐,那么,就跟著染汚法去跑。佛尽知一切至处道这种的智慧。【一念三世毕无餘】:佛在一念之間,能將三世完全顯現出來,沒有不現的情形,所以說毕无餘。【十方刹劫众生時】:不但是这個,乃至十方刹土一切劫,所有的众生,所有的時間。【悉能開示令現了】:佛能完全的開示众生,令众生見到这种境界,並且明瞭这种境界。这是佛第六种智慧的力量,也就是一切至处道智力。

禪定解脫力无边        三昧方便亦復然

佛为示現令欢喜        普使滌除煩惱暗

【禪定解脫力无边】:佛有禪定和解脫的力,这种力量是无量无边。何謂禪定?就是妄想不生,坐見本性。何謂解脫?解惑业之繫縛,脫三界之苦果。【三昧方便亦復然】:佛有无量无边的定力和方便力,何謂三昧?就是正定,不偏不邪为正,不思不想为定。何謂方便?就是善巧的方法,便利的使用。【佛为示現令欢喜】:佛为一切众生示現以上种种力量,令他們得到欢喜。【普使滌除煩惱暗】:普徧使令一切众生,使用三昧智慧水,把貪瞋痴的煩惱暗,滌除清淨,能返本还原。这是佛第七种智慧的力量,也就是禪定解脫三昧智力。

佛智无礙包三世        刹那悉現毛孔中

佛法國土及众生        所現皆由隨念力

【佛智无礙包三世】:佛的智慧,是无所障礙,无所不知,无所不明。包括过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三世皆明瞭。【刹那悉現毛孔中】:在很短很短時間內,就可以把三世一切因緣,都在毛孔中現出來。【佛法國土及众生】:在毛孔中現出什么境界?現出轉法輪說妙法,諸佛國土及一切众生。【所現皆由隨念力】:所現这种境界,都是由宿住隨念的智力而現出。这是佛第八种智慧的力量,也就是宿住隨念智力。

佛眼广大如虛空        普見法界尽无餘

无礙地中无等用        彼眼无量佛能演

【佛眼广大如虛空】:佛的眼睛,是广大而无边際,猶如虛空,这是表示智慧眼的广大。【普見法界尽无餘】:普徧能看見十方法界众生的心在想什么?佛都看見,沒有看不見的。【无礙地中无等用】:佛在往昔因地中,修无礙的法門,所以得无可比的用,沒有人和他相等的。【彼眼无量佛能演】:佛的眼睛有无量无边的用处,也只有佛才能演說证得这种境界,这是佛第九种智慧的力量,也就是天眼智力。

一切众生具諸結        所有隨眠與習氣

如來出現徧世間        悉以方便令除滅

【一切众生具諸結】:諸結就是一切业障。有这個結,就得不到解脫,也就是被綁住了。被什么所綁住呢?被所造的业障綁住。为什么会造业障?因为貪瞋痴三毒在作怪,專門造染汚的业,所以黑暗而不見光明,沒有智慧。如何能消除业障?就要修行。修什么?修戒定慧,行菩薩道,功德圓滿時,业障自然消除。【所有隨眠與習氣】:現行业障的种子,是存在第八識因中,和所有生生世世所做隨眠習氣的事情。什么叫習氣?也就是餘習。好像吸烟的人,雖然把烟戒了,但是有時候还想吸烟,这是餘習。喝酒的人,也是这样,甚至在夢中,仍然作吸烟或喝酒的夢。凡是各种不良習慣毛病,都叫習氣。貪、瞋、痴等也是習氣。好像佛的弟子,賓頭盧頗罗墮尊者,有貪的習氣,貪旃檀木缽,便以神通力取之。舍利佛尊者,有瞋的習氣,雖然智慧第一,但是还会发脾氣。周利槃陀伽尊者,有痴的習氣,雖然開悟,可是还有愚痴的样子。【如來出現徧世間】:佛的出現能徧滿一切世間,所謂「尽虛空,徧法界」。【悉以方便令除滅】:佛完全以方便法門,使令一切众生的習氣都除滅。令众生得到无漏,令众生成佛,有这种智力。因为佛自己已无漏而成佛,所以可以令众生成佛。这是佛第十种智慧的力量,也就是漏尽智力。

爾時,法界普音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普观一切道場众会海已。即說頌言。

在那個時候,这位法界普音大菩薩,仰承佛的大威神力,普观一切道場中的大众海会之后,又用十一首偈頌來解說前边沒有說完的道理。这十一首偈頌中的第一首偈頌是總,總起來說十种波罗蜜的大概意思;后十首是別,分別來說。这十种波罗蜜必須認眞去修行,才能到彼岸。十波罗蜜又为十度,也就是①布施度②持戒度③忍辱度④精进度⑤禪定度⑥般若度⑦方便度⑧愿度⑨力度⑩智度。度就是度你到究竟湼槃去。也就是船,度生死大海的船。这十隻船,都可以到彼岸。

佛威神力徧十方        广大示現无分別

大菩提行波罗蜜        昔所滿足皆令見

【佛威神力徧十方】:佛的大威德、大神通、大力量,是徧滿十方,尽虛空、徧法界。【广大示現无分別】:佛的威神力是广大而平等,示現到各地方去,沒有高下的分別。【大菩提行波罗蜜】:佛是修大菩提的行門,也发大的觉悟心,修大的波罗蜜。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一切到彼岸的法門,都勇猛精进去修行。【昔所滿足皆令見】:佛在往昔所修十度万行这种法門,都圓滿具足,令在法会中的大众,都能親自見到这种境界。

昔於众生起大悲        修行布施波罗蜜

以是其身最殊妙        能令見者生欢喜

这四句偈頌是讲布施波罗蜜。波罗蜜譯为到彼岸。凡是事情作完了,或者成功了,都叫到彼岸,这是印度當時的辭語。为什么要布施?因为众生有六种蔽,遮住自己的菩提路。①慳吝蔽:就是捨不得。一分錢也不肯布施於人,所謂「捨錢如割肉」。无论什么事情都精打細算,对己有利益的事情,就去做;对己不利的事,絕对不做,算得清清楚楚,这是吝嗇的思想。從前有位慳貪吝嗇的人,他的朋友过生日要送禮物,他想,无论送什么东西,都要花錢去買,既浪費金錢,又沒有紀念的價值。不如在紙上画一個大壽糕,又省錢又有紀念性。於是他便画了一個生日祝壽糕,到朋友家去祝壽,見到朋友就鞠躬作揖的說:「恭喜!恭喜!祝你生日快乐,万壽无疆!我沒有特別的禮物相贈,送個餅为壽禮」。他的朋友更慳吝,接过來一看,生日壽餅是画在紙上。便对慳吝人說:「等老兄生日時,我送这样大(用手在虛空中劃一個大圓圈)的壽餅,現在就送給你,作为暖壽的禮物」。这個人連一張紙也不捨得,一文錢也不花,就作了人情,这是慳吝的笑話。

②犯戒蔽:信佛人受戒之后,不保守金剛宝戒,常常殺生、偸盜、邪淫、妄語、飲酒,犯这五种根本大戒。③瞋恚蔽: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无緣无故便发脾氣,无明火三丈高,自己还不知道,以发脾氣當作家常便飯。④懈怠蔽: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沒有意思,不如睡觉舒服,这就是懶惰的表現。⑤散乱蔽:一天到晚打妄想,精神不集中,无心修行。一旦懶惰就散乱,散乱就无智慧,无智慧便得不到解脫。⑥惡慧蔽:智慧也有善惡之分別。用到正當地方是善智慧,用到不正當地方是惡智慧。好像不良少年,他們就有惡智慧,所行所作,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事。有了这种的蔽,就不能行布施。他在这样想,我为什么要布施給你?你为何不布施給我?好像出家人,不想布施於人,專想人布施自己。一天到晚打居士的主意。这位居士有多少錢?那位居士有多少錢?算得非常清楚,尽打这种妄想。

【昔於众生起大悲】:佛在往昔因地修行的時候,对於众生生起一种大悲心,悲能拔苦,众生有苦,便布施予乐,令众生離苦得乐。【修行布施波罗蜜】:佛所修行的法門,就是布施。愿意把众生的苦統統拔去,令众生得到眞正的快乐。修行布施要相续不断,无论是大布施或是小布施,都要布施。要有三輪体空的思想。布施的人所施的物受施的人,这三种要空,就沒有執著。如有執著的話,就沒有功德,乃是求名利的布施,是有所企圖的。布施有三种。

財施:財施又分为兩种:內財和外財。內財是頭目腦髓;外財是國城妻子。外財容易布施,可以把國家城市布施於人,又可以把太太和兒子都布施給人。但是內財就不容易布施了。可是行菩薩道的人,因为有慈悲喜捨四无量心,就捨得布施。

法施:就是讲经說法,这是以法供养,所謂「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以法施胜於財施。財施是有形布施,法施是无形布施。若无財无法可施者,可以布施其力,將身獻於佛,为佛教而工作,只要虔誠而无所求,或掃地或清潔廁所,也是功德。庄严道場,美化環境,也是布施,布施勞力。

无畏施:令人不生一种恐懼心,常常感觉很平安。好像有人发生意外的災難,要用言語來安慰,要用行动來援助。令難者得到安全感,这是佛教慈悲大无畏的精神。

【以是其身最殊妙】:因为佛修行布施波罗蜜,所以佛身相好庄严,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有这样殊胜的妙相身。佛修行布施時,任何的东西都布施於众生,众生需要什么?佛就布施給众生什么,甚至自己的身心性命,都可以布施。这种慈悲喜捨的精神多么偉大!不像我們这些愚痴的人,以为布施是吃虧的事。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錢布施給他,这是划不來的事。不应这样想,要知道布施有无量的功德。所謂「吃虧就是佔便宜」。明是吃虧,暗是便宜。这种境界,只有布施者,才能体会其眞理。【能令見者生欢喜】:能令所有看見佛的众生,都生出一种大欢喜心。因为佛在因地修行時,广結善緣,所以人人見佛都欢喜、恭敬、供养、愛戀不捨。

昔在无边大劫海        修治淨戒波罗蜜

故獲淨身徧十方        普滅世間諸重苦

这四句偈頌,是讲持戒波罗蜜。什么是戒?就是止惡防非。也就是「諸惡莫作,众善奉行」。諸惡莫作:就是身口意三业清淨。身不犯殺、盜、淫三惡。口不犯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四惡。意不犯貪、瞋、痴三惡。这十惡不犯,三业才清淨。众善奉行:就是作有利益众生的善事,也就是勤修戒、定、慧。唐宣宗(曾经作过沙彌)問荐福辨禪師:「如何是戒定慧?」禪師答:「防非止惡,名戒。六根涉境不隨緣,名定。心境俱空,照鑑为慧」。这是戒定慧的說明。戒律是預防犯罪,佛教的戒律和世間的法律不同。世間的法律,是懲罰已经犯罪的人,而沒有的防範功效。有所戒,就会諸惡莫作。有所持,就会众善奉行。所以佛法能輔助法律达不到的地方,令人曉得因果报应的道理,而不致作违背良心的惡业。簡而言之,勤修戒定慧,就是众善奉行;息滅貪瞋痴,就是諸惡莫作。唐朝白居易为杭州太守時,去訪鳥窠禪師,問:「什么是佛法?」禪師說:「諸惡莫作,众善奉行」。白說:「这個道理,三歲小兒都知道」!禪師說:「雖然三歲小兒都知道,可是八十歲老翁行不得」。的確是这样,所以佛教注重行解相应。知而不行,等於零。

【昔在无边大劫海】:佛在往昔,经过无量无边那样多的大劫,猶如大海。所以叫大劫海。【修治淨戒波罗蜜】:修行治理清淨的金剛光明宝戒。戒有五戒,就是戒殺、盜、淫、妄、酒。又有八戒,也就是八關齋戒。这兩种是在家人所受持的。又有十戒,这是沙彌和沙彌尼所受持的。比丘有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條戒。这是出家人所受持的。还有十重四十八輕的菩薩戒,这是在家人和出家人,同時可以受的戒。种种戒相里边,都要身心受持这种淨戒波罗蜜。能修持淨戒,才能达到清淨湼槃的彼岸。茲將八關齋戒淺释:八是八种式,關是禁閉的意思,齋是清心之不淨。戒是禁身之过非,就是禁闍殺盜淫等八罪不犯。①不殺②不盜③不淫④不妄語⑤不飲酒⑥身不涂飾香鬘,舞歌观聽(不欣賞歌舞)⑦不眠坐高广严床⑧不非時食。【故獲淨身徧十方】:因为佛修行一切戒律,修行种种善法,教化一切众生,所以证得清淨法身,才能徧滿十方法界。【普滅世間諸重苦】:佛普徧平等的來消滅世間所有的重苦,令世間一切众生都得到安乐。

往昔修行忍清淨        信解眞实无分別

是故色相皆圓滿        普放光明照十方

这四句偈頌是讲忍辱波罗蜜,就是被人所擾乱或欺負,要忍受不发作。忍人所不能忍的事。不能忍也要忍,这是修行人最重要的行門。要明白佛法,就是不能忘記忍辱的法。有人罵你要忍,有人打你也要忍。甚至有人殺你更要忍受,不生恐懼心,这种忍是最大的忍力,沒有深厚的功夫是辦不到的。不但身要忍,心也要忍。有人罵你,不但不还口,就是心也不生瞋恚。有人打你,不但不还手,心里也不生报復的心。你能这样的忍,就有无量的功德。

我常对你們讲:「忍是无價宝,人人使不好;若能会用它,事事都能好」。这個忍辱波罗蜜,就是无價的宝,人人都不会使用它。假設会用这個忍,无论作什么事情,一定能辦得很好很圓滿。彌勒菩薩說:「老僧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万事隨緣了」。我这個老僧只穿一件補上加補的破衲襖。我只吃粗茶淡飯,什么滋味也沒有,可是肚子已吃飽。我補好我的破襖,穿上能遮寒。无论什么事?都要隨緣分。过去就算了,不要執著。

又說:「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只睡倒」。假設有人來罵我,我便說罵得好。若有人要打我,我自己便倒在地上,好像睡著了,沒有知觉。

又說:「涕唾在面上,隨它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无煩惱」。有人把口水,唾在我的臉上,我也不擦去,讓它自己乾了,这样,我也省力氣,他也沒有煩惱。

又說:「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这种忍辱波罗蜜,就是妙中之宝貝,如果知道这個消息,何愁道业不成就呢!

各位!你們誰能修忍辱波罗蜜,誰的度量就会很大,你們看!彌勒菩薩的肚子为什么会那么大?因为他能忍天下不能忍的事。所謂「宰相肚里能撐船」寬宏大量,能忍受一切的事,所以形容能行船。彌勒菩薩的肚子能容納一切。不像我們的肚皮,不能容納芝麻粒大的一點小事。人家說一句就受不了,或者見到什么境界便容不下。那個人对我如何如何?那個人对我又怎样怎样?一天到晚,把雞毛蒜皮的小事,把肚子都裝滿了,不但船撐不開,就是一根火柴棒也容不下。

有一首讚歎彌勒菩薩的偈頌:「開口笑,少說話。布袋沒有肚皮大,眼前严福常飞來,为他万物容得下」。彌勒菩薩笑口常開,很少讲話,他所揹的布袋(后人称为布袋和尚)还沒有他的肚子大。常常有很大的福报,会飞到他的面前來。为什么他有这么大的福报呢?因为他有忍耐功夫,无论什么事情?都不和人諍论,证得无諍三昧。一切的一切都包容在肚里。有副对聯:「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包容,容天下難忍之事」。所謂「心寬体胖」。凡是乐观的人,差不多都是肥胖型。彌勒菩薩是代表乐天派的象徵。他是未來的教祖,將來会來人間弘揚正法,現正在兜率天宮內院宣讲妙法。

【往昔修行忍清淨】:佛在往昔因地的時候,是修行忍辱清淨的法門。【信解眞实无分別】:佛的信解眞实沒有分別,对待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相待,看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的父母,未來的諸佛。既然是过去的父母,則不应該不孝順父母。既然是未來的諸佛,就不应該不恭敬諸佛,所以要修忍辱行門。【是故色相皆圓滿】:因为这個緣故,所以當佛成佛的時候,身体特別圓滿,相貌特別庄严。【普放光明照十方】:佛的忍辱光,普徧照耀十方。令一切修忍辱的众生,早成佛道。

往昔勤修多劫海        能轉众生深重障

故能分身徧十方        悉現菩提树王下

这四句偈頌是讲精进波罗蜜。精进有三种意思。①被甲②攝善③利乐。茲淺释於下:①被甲:好像古代作戰的軍人,都披甲戴盔,防範敵人的武器。現在所說的被甲,是被精进的甲,只能向前进,不能向后退,好像作戰一样,一定要胜利,不能打敗仗。这种胜利的信念,是以什么來支持?就是发大誓、发大愿。以大誓愿來支持。好像出家人,一定要发大誓愿,只有向前进,不可向后轉。不能天天打还俗的妄想,否則就是沒有被精进甲。无论遇到什么境界,都不能生退轉心。要为佛教努力奮鬪,为佛教志愿犧牲。總之,一切一切都是为佛教,这是被精进甲,发大誓愿。②攝善:就是用种种方便法門,來向菩提道前进。不但自己走菩提道路,也教人生走菩提道路。大家一齊向前进,大家一齊來修行。这就是攝持善根的众生,共成佛道。③利乐:就是利益快乐一切众生,勸导教化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

【往昔勤修多劫海】:佛在往昔的時候,勤修精进的行門。一天比一天精进,一天比一天用功。经过多劫海那样長的時間,才修成功,证得佛果。【能轉众生深重障】:佛能把众生障礙菩提道的深重业障轉过來。也就是轉煩惱成菩提,轉生死成湼槃。【故能分身徧十方】:所以佛的分身,能徧滿十方法界。【悉現菩提树王下】:所有的分身,完全現於菩提树王的道場。

佛久修行无量劫        禪定大海普清淨

故令見者深欢喜        煩惱障垢悉除滅

这四句偈頌是讲禪定波罗蜜。禪定二字是中印合璧的名詞。禪是印度語,应讀禪那,譯为靜慮,是止息思慮的意思,將妄想停止。定是中國語,就是正定的意思。不偏不邪为正,不思不想为定。什么時候沒有妄想,什么時候便证得開悟的境界。禪宗是中國佛教的一宗,在东晉時,道生法師提出頓悟的理论,种下菩提种子,到唐朝六祖慧能大師時,才開花結果。这种情形可以說是佛教的革命,不重形式,專修其心。從此之后,立下四大目標:①教外別傳,②不立文字,③直指人心,④見性成佛。禪有多种,大部分只讲如來禪和祖師禪。如來禪是印度的始禪,也就是小乘禪,坐時謹愼、調心調息,手足姿勢都有規定。祖師禪是经过諸祖師的改革,形式比較自由,就是在山林河畔,都是參禪处,不必一定在禪堂或靜室;只要一心不乱,不尘不染,就能開悟。不注重儀式,而參其心。所以在唐武宗害佛滅法時,其他宗派的佛教皆一蹶不振。唯有禪宗,能一枝獨秀,就因为不需要有形的寺廟,也不需要有形的经典,所以不受法難的影響。因此之故,能將中國佛法保存下來,而沒有被毁滅,可以說是「续佛慧命」。否則的話,眞不堪設想。

【佛久修行无量劫】:佛時時刻刻都在修行,经过長久的无量大劫,從不懈怠而勤精进。【禪定大海普清淨】:佛修禪定法門,经过如劫海那样多的時間,普徧的清淨。將妄想滅尽,智慧生出,也就是智慧解脫。【故令見者深欢喜】:所以才能令見佛的众生,深深的生出欢喜戀慕之心。【煩惱障垢悉除滅】:因为欢喜,所以把煩惱障垢都消除滅尽。智慧也現前。

如來往修諸行海        具足般若波罗蜜

是故舒光普照明        克殄一切愚痴暗

这四句偈頌是讲般若波罗蜜。般若譯为智慧。因为这种智慧是出世的智慧,而不是世間的智慧。世間的智慧,可以为善,又可以为惡。出世間的智慧,是为善不为惡;为尊重其意,所以称为般若。般若有三种,一为文字般若:就是用文字來說明眞理,如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二为观照般若:就是要观察要照明一切经典,才能瞭解眞理。好像用燭光照东西一样的道理。三为实相般若:实相是无相,所謂「般若能破諸相」。无论什么东西,什么景象,都是沒有形相的。无相是什么?就是自有的智慧,也就是自心。这個自心清淨了,就是菩薩。这個自心迷惑了,就是众生。

【如來往修諸行海】:佛在往昔所修行一切行門如海之多,也就是修行般若的智慧門。【具足般若波罗蜜】:为什么要修諸行海?因为要得般若波罗蜜。如果修行具足了,就能安全渡过愚痴的煩惱海,而到达智慧的彼岸。【是故舒光普照明】:因为修般若的行門,所以能发出智慧的光明,普照十方法界。【克殄一切愚痴暗】:佛把一切的愚痴和妄想,統統克服,把一切的愚痴黑暗破了,而只有智慧光明存在,令一切众生也現出本有的智慧。如何現出本有智慧呢?唯一的辦法,就是坐禪,这是直截了當修根本智的方法。坐到「何处惹尘埃」的時候,也就是開悟的時候。

种种方便化众生        令所修治悉成就

一切十方皆徧往        无边際劫不休息

这四句偈頌是讲方便波罗蜜。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也就是善巧。方便有兩种,就是廻向方便和拔济方便。由大智的緣故,廻前六度,向大菩提,这是廻向方便。由大悲的緣故,廻前六度,拔济有情,这是拔济方便。在本偈頌上說:「种种方便化众生」是拔济方便。「令所修治悉成就」是廻向方便。淺言之,这一度是調伏一切,拔济一切,行化的方法。

【种种方便化众生】:佛用种种善巧方便法門來教化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先由方便法而后得到眞实法。【令所修治悉成就】:使令一切众生,对於所修治的行門,完全都会有成就。【一切十方皆徧往】:佛到十方所有一切諸佛國土去,去演說妙法。也就是演說此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妙法。【无边際劫不休息】:佛在无边无際那样多的大劫中,都去教化众生,永不休息。佛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一切众生,所以才來度一切众生,令众生離開諸苦,得到諸乐。我們应該学習佛这样修行,才能报佛恩。

佛昔修行大劫海        淨治諸愿波罗蜜

是故出現徧世間        尽未來際救众生

这四句偈頌是讲愿波罗蜜,这個愿,好像船一样,不但度己,还能度人,是同生淨土的大愿。愿有兩种,一为菩提愿,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也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煩惱无尽誓愿断,法門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二为利乐他愿,也就是慈悲喜捨四无量心。把有利益、快乐的事,統統給他人。这就是菩薩的精神。华严经說法的对角是法身大士,处处以菩薩为目標,以六度万行为行門。所謂「修行不发愿,開花不結果」。

【佛昔修行大劫海】:佛在往昔修行的時候,经过很多大劫海那样長的時間。【淨治諸愿波罗蜜】:佛修行一切大愿,按照所发的愿而修行,每一愿都修治清淨,沒有一點尘垢。每一個修道人,都要发大愿,人人照愿去行。发什么愿?就要依什么愿去修行。不是說今天发的愿,等到明天就忘了。要時時刻刻依自己所发的愿去行,一點也不可懈怠。这样,就不会打那样多的妄想,也不会不守規矩,所以人人要发愿。佛为什么成佛?因为佛往昔发过愿,所以能成佛。我們也要发愿,將來也会成佛。我們发愿,要時時刻刻教化人生,永不休息。譬如发坐单不臥的愿,就要時時刻刻坐单,(坐眠不臥);发日中一食的愿,就要天天吃一餐;发持銀錢戒的愿,就要時時刻刻注意不要把錢看得那么重;发生生世世要出家学習佛法,弘揚佛法的愿,那么,就不要打妄想,儘想还俗;发護持佛法的愿,就要時時護持三宝、庄严三宝、供养三宝。必須要依照自己的愿力去修行,这才是淨治。【是故出現徧世間】:佛因修行愿的波罗蜜,所以出現在所有的世間。【尽未來際救众生】:佛所发的大愿,是生生世世尽未來際,都要去救度一切众生。

佛无量劫广修治        一切法力波罗蜜

由是能成自然力        普現十方諸國土

这四句偈頌是讲力波罗蜜,力就是力量,不可屈服,能消滅一切煩惱。也就是法力,能思擇諸法而修習,这种力可以直达彼岸。【佛无量劫广修治】:佛在无量大劫的時間內,广修行而治理。在修行的時候,有時会生出一些麻煩,常常有魔障來考验你的定力。这時,「不动心」是为法宝,用它來治理魔障,自然平安无事。举個例子來說:好像自己想修布施波罗蜜,正在要实行布施的時候,忽然第二個念頭生出來:「我不能布施。如果布施,我就沒有吃飯的錢。或者沒有乘车的錢等等」,於是就不修布施波罗蜜。这時候,就要用治來处理。比如生了病,一定要把病治好。如果能这样想:「啊!这個人很苦,我布施給他吧!我少吃一頓飯,沒有什么關係。无錢坐车,走路也可以」。这样想就把慳貪不捨的病治好了。不但一件事是这样,所有的事都是这样。这就是广修治。

【一切法力波罗蜜】:佛所修行的一切法和所有八万四千法門,皆是以法的力量到达彼岸。【由是能成自然力】:因为修行种种法,得到种种法力到彼岸,而能成就自然智慧力。【普現十方諸國土】:佛的法身智慧光明,普徧現於十方諸佛國土去为众生現身說法。这是佛力。

佛昔修治普門智        一切智性如虛空

是故得成无礙力        舒光普照十方刹

这四句偈頌是讲智波罗蜜。这個智,是由前六波罗蜜所成就的,(布施乃至般若),为后得智。又由此智,成立前六波罗蜜,也就是成就一切智能。所謂「受用法乐,成熟有情」之智。【佛昔修治普門智】:佛在往昔因地修行的時候,修治普門示現的智慧,也就是平等智。【一切智性如虛空】:智的本体是什么样子?和虛空一样,是无形无相。【是故得成无礙力】:因为它像虛空,所以成就无礙的智慧力。无所障礙,就是把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都包括在內。【舒光普照十方刹】:佛所放出的智慧光明,普徧照耀到十方一切黑暗的世界,教化一切六道中的众生,令他們早脫離輪廻,開大智慧,成就佛果。

有人問:「修治和淨治有什么不同?修治的意思,就是當初想作这件事情,不太自然,以后用种种方便法來对治,把这個毛病治好了,这叫修治。淨治的意思,是有很多的妄想,教它清淨;有很多的染汚,教它清淨。修治和淨治的意思差不多。不过,修治是消極的治理,淨治是積極的治理,不同之點在於此。(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30链接(未完)

華嚴經淺釋31 : 學佛一要學悲二要學智;悲智俱足才有成就,悲智雙運才能利人

華嚴經淺釋32 : 修行人都要廻光返照。若不能廻光返照就是把時間都浪費了

華嚴經淺釋33 : 想明白佛的境界就應當把意清淨得猶如虛空一無所有

华严经淺释34 : 凡是讲经的法師,都有護法者

华严经淺释35 : 若人人改惡向善把心转过來就是生吉祥風,可以把世界厄运扭转

华严经淺释36 : 眞正德性清高的修道人,是沒有煩惱的

华严经淺释37 : 要是沒有瞋心只有慈心,就與万物合成一体

华严经淺释38 : 在忙里偸閒來学習佛法,來行持佛法,这也是供養一切諸佛

华严经淺释39 : 能捨就能得,捨去內財和外財,得到德行,得到功德

华严经淺释40 : 所有的众生聽到佛的名号和经典都不会空过而得到大用处

华严经淺释41 : 念佛能治一切病,无论什么病都可以治

华严经淺释42 : 佛法要学一點就去行一點,这才有用处

华严经淺释43 : 有大威德力的人,无论有什么人在場也不懼怕

华严经淺释44 : 华严经的境界是充滿法界,只念一念经文或聽一聽音声,便已经种下无量的善根

华严经淺释45 : 就是修忍不了也要忍,受不了也要受的功夫。能忍能受是有定力

华严经淺释46 : 有貪瞋痴心、淫慾心、嫉妒心都是染汚,絕对不能出離三界六道

华严经淺释47 : 听他道理明白之后依照他的志愿去实行,这是等於他的化身

华严经淺释48 : 众生雖然都在法会中,但是有緣的才可以聞到佛法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87目录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30链接(未完)

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18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270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修福者必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净空法师讲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