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167 : 菩薩所修的十廻向法門的第四廻向:至一切处廻向法的过程和境界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菩薩如是观一切法毕竟寂滅。成就一切清淨善根,而起救護众生之心。智慧明达一切法海。常乐修行離愚痴法。已具成就出世功德。不更修学世間之法。得淨智眼,離諸痴翳。以善方便,修廻向道。

修至一切处廻向法的大菩薩,他根據前面经文所說,所以他能洞观諸法实相,知諸法毕竟寂滅相,是不生不滅的,寂然不动的。因此才能成就菩薩的清淨善根。有了清淨的善根,智慧增長,发菩提心,大悲为首,发愿救護一切众生。佛法如浩瀚的大海,菩薩有了如海的大智慧,所以他能明瞭通达如海一般的大法,深入法的究竟境界。菩薩为救護众生,常常乐於修行,因修行就可以離開愚痴我慢种种障礙,增長清淨智慧。菩薩已经圓滿具足成就了出世的善根功德。更不会再貪着諸世間的一切顚倒法,不清淨的染汚法。得到了清淨智慧的明眼,離棄了一切愚痴,好像掃除了眼中的翳子毛病那样光明清涼。用善巧方便的方法,修持廻向法門。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廻向。称可一切諸佛之心。严淨一切諸佛國土。教化成就一切众生。具足受持一切佛法。作一切众生最上福田,为一切商人智慧导師。作一切世間清淨日輪。一一善根充徧法界。悉能救護一切众生,皆令清淨具足功德。

諸位佛的弟子1这位修十廻向至一切处廻向法的菩薩中的大菩薩,用他所修積的种种善根,作这样的廻向——廻向給法界众生。廻向无上菩提。廻向眞如实際。菩薩这样廻向,語語都能符合諸佛的心意,恰恰正好。菩薩又愿以他的善根廻向諸佛,庄严十方的佛土、清淨十方的佛土。菩薩以他的善根功德,饒益众生,教化众生,並且令众生都能成就道业。菩薩受持十方諸佛所說的法,圓滿具足,无有餘者。菩薩已修到了无所得的境界,所以他堪能被称为众生最良好的福田。有可以作尋求七宝的商人大隊裡最有智慧的大导師。又可以作世間上一輪清淨的大日輪,好像太陽照耀著虛空一样。菩薩每一种善根,都充滿了十方法界。每一种善根,都有救護一切众生的功能,令一切众生都得到清淨的智慧,具足功德,圓滿成就佛果。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廻向時,能護持一切佛种。能成熟一切众生。能严淨一切國土。能不壞一切諸业。能了知一切諸法。能等观諸法无二。能徧往十方世界。能了达離欲实際。能成就清淨信解。能具足明利諸根。

諸位佛的弟子!这位修廻向法門的菩薩中的大菩薩,他作像前面经文所說的方法廻向時,能有甚么样的功用?有甚么利益?金剛幢菩薩說:我現在可以归納起來,大概有十种的成就。(1)廻向的利益能護持一切佛种。護持——是保護、支持的意思,保護成佛的种子,支持佛的慧命,不令断絕。甚么是成佛的种子?修行辦道的人才能续佛的慧命。(2)菩薩將自己所修的善根,廻向給法界众生,令他們得到廻向的利益,善根增長,发菩提心,習行善法,善根功德,早日成熟,圓滿菩提佛果。(3)菩薩廻向的功德力量,能夠庄严十方諸佛的國土,又能使十方諸佛的國土更清淨。(4)又能不壞一切諸业,卽是不壞一切众生的善业,而且令其增長。一切的惡业,則使他消滅,破壞无餘。(5)佛法深如大海,浩瀚无際,但菩薩他已修证得殊胜的智慧,所以能深悟諸法的实相眞諦。凡夫为什么不容易明瞭諸法,接受諸法的道理?就因为普通人的心智,为五欲所遮蓋,沒有清淨的智慧。智慧是由清心寡慾的禪定中生起的。(6)菩薩因为修廻向法門,意境清淨,心量寬宏,所以他能瞭达諸法,而且不著諸法,能平等观察諸法。佛在金剛法会上曾对諸大弟子說过:「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平等二字,不特祇說一切法平等无二,而且还包含有仁慈的意思在內。平等是眞性的体,能等观諸法,就能修善,发揮諸法的妙用。修廻向法門的菩薩,他是悲心切切,慈心平等關懷一切众生,这就是他能等观諸法无二的原因。(7)菩薩又能往十方世界,他道十方世界的目的,是去教化众生。他不会偏愛那一個世界好,或者他特別喜欢那一個世界的众生,而是普徧到十方世界,隨愿隨緣,普度众生。

(8)菩薩因为修廻向法門,得到最胜利益,參悟了明白諸法实際的方法,就是必須捨離欲念。假如不能離欲,貪愛執著五欲,就永遠不会明白諸法眞实道理。众生为什么不能成就道业,证得佛果?就因为被欲念所矇蔽,顚顚倒倒,起惑造业,永墮輪廻。如果能断欲去愛,尤其更要断絕淫欲的念頭,修清淨梵行,就能达到了諸法实際的境界。这時,更应注意的:欲縱能断絕了,还要进一步去掃除能断欲的執著,那才是眞正的断了欲。倘若你心中存著「我是離欲了,我是個離欲的阿罗漢,我已見到法的眞際了,我已開悟了」,这样,不特可以证明这個人还沒有断欲,恐怕他还被欲所牽著呢!眞離了欲的人,是不会著於離欲的思想。他的心境空明,已无所謂欲的存在了。菩薩修此廻向法門,能瞭达離欲的方法,无著无依,見到諸法实際的境界。諸位信士!为什么要離欲?因为佛所以能证得妙觉佛果,就是沒有欲了。

想要学佛者,第一就要学佛能離欲——離世間的一切貪欲。所有三藏十二部经典,无论讲多少,都是叫人離欲。不管那一部经,都是讲这個。所以这次讲经,必定要強調这個「欲」字,因为这個「欲」字,他可以演變出无量无边,不堪設想的后果——大而成佛果,小而能身心安乐,都在这個「欲」字上轉變。成佛或者墮落,都是它的因素。離了这個「欲」字,則沒有可說的经典。你們不要輕看这一個小毛病,无论在家人、出家人、佛弟子、非佛弟子,都不容易把这個小毛病除去。如果能把它去了,任何人都可以证得阿罗漢,证得佛果。阿罗漢就是已離欲了。在金剛法会上須菩提对佛說:「世尊!您說我是第一離欲阿罗漢,可是我不会作这個想法,我也不会自讚我是個離欲的阿罗漢,是人中的第一。倘若我这样想,这样說,那我还是著住在这個相上了」。不能離開这個相,而又自以为了不起,那是根本錯誤的。

(9)菩薩又因为修此廻向法門,成就了清淨的信解。以他的廻向功德,得到眞正的、清淨的、唯一不離染的信心,從此不会再有不清淨的信解,諸魔外道再也不能动搖他了。清淨信解是能上契諸佛之道的正解。(10)菩薩修此廻向法門,能令他得到具足和明利的諸根。諸根是指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具足諸根,就是六根都完全,不会沒有眼,或者縱使有双眼睛的外形,而是瞎的、看不見东西。有对耳朶在頭的兩边,而是聾子、聽不見声音。有個鼻子掛在面上,而嗅不出香臭。有條舌頭在口內,而嚐不出味道。有個身体驅殼,而不生觸觉。有個意根但不能緣法,这都是六根不具足,缺乏它本來的功能。具足明利的諸根,則是六根卽圓滿无缺,而又明又利。如眼能看得清清楚楚。耳能聽得清清楚楚,所謂耳聰目明。鼻能嗅得清清楚楚。舌能分別五味清清楚楚。身的觸觉也很敏感。意緣法也緣得明瞭正確,这就是名利的表現。菩薩修此廻向法,就能得到諸根具足圓滿,和它本有的功能明利的利益。以上就是菩薩修廻向法的成就。

佛子!是为菩薩摩訶薩第四至一切处廻向。

諸位佛的弟子!以上所讲的,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的十廻向法門的第四廻向——至一切处廻向法的过程和境界。諸位善信士!我們聽到了这段经文,应該学这位菩薩,腳踏实地,用功修行。不是聽了就过去了,就完結了这一次聽经的事了。聽了如不实行,等於沒有聽一样。聽经聞法,是給我們一個指路的明燈,藉燈的光,照明我們应走的大道,就要照著这條路向前去修行。假如你已知道这條路而不去走,便始終不会达到你的目的地。假使你希望到达到你要去的地方,就必須要依教奉行,依法修行,眞眞实实勇猛精进的修行。

菩薩摩訶薩住此廻向時,得至一切处身业,普能应現一切世界故。得至一切处語业,於一切世界中演說法故。得至一切处意业,受持一切佛所說法故。得至一切处神足通,隨众生心,悉往应故。得至一切处隨证智,普能了达一切法故。得至一切处總持辯才,隨众生心令欢喜故。

这位修至一切处廻向法的菩薩中的大菩薩,當他正在修此法門的時候,这並不是說他住在廻向中不动了、停止了。也可以說他一心專注这個法門,心不生他念。经中常称菩薩摩訶薩,「摩訶薩」是大的意思,是指菩薩中的大菩薩。这個大,是分別这位菩薩不是初发心的菩薩,他曾发大菩提心,修行已歷若干時劫,有最上的智慧,大悲为首,慈心普度众生,難行能行,難捨能捨,難忍能忍,普徧行菩薩道,像这样的菩薩,就被称为大菩薩。凡夫如果发大心学修菩薩行,对人慈悲能忍能讓,肯布施能捨,恭敬三宝,精进学道,这样的人,不论在家出家,也常被人称为菩薩,这叫凡夫菩薩。如能生生世世发心修行,也就会成为登地的大菩薩,进而圓滿达到佛果。这兒說的大菩薩,是說他因为修这個廻向法,而得到三业上的大用。他雖然还沒有证得佛果,可是他已经能有千百億的化身,好像观世音菩薩,「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渡人舟」。这位菩薩他也得到至一切处的隨应身的身业,不论那個世界,隨緣应現,教化众生。这就是菩薩修至一切处廻向法,所得到的身业的利益妙用。他又得到至一切处的語业上的利益。菩薩能在一切世界中演說佛法——徧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地方的众生,都能聽到菩薩說的佛法,也不需要麥克風,或者有電台轉播。无论有多遠,所有有緣的众生都能聽得清清楚楚,同佛一样。「佛以一音演說法,众生隨类各得解」。

菩薩他因为修得了徧至一切处的語业利益,所以每個世界的众生,都能聽得到他說法的声音,每一类的众生都能聽懂他說的法,而且还觉得菩薩是在那兒專对他們說法呢!这就是菩薩所得到的,在語业方面的神通妙用,所以說能於一切世界中演說法故。菩薩在意业上,也得到至一切处,受持諸佛所說的法。他能到众生的心里去說法,能普入一切众生的身,而为众生來廻向,令一切众生漸漸改惡向善,发菩提心。如像我們每個人发的菩提心,能日漸增長,精进眞心修行,这就是菩薩的意业,到我們的意念里來了。我們的菩提心才一天比一天茁壯,才能受持一切的佛法,深印在八識田里,永遠不忘。記憶经典、遼达佛法的義理、背誦陀罗尼。我們之能身受心持,就是受了菩薩意业的帮助,这就是菩薩在意业方面所得的妙用。这也是菩薩修至一切处廻向法,在意业方面的成就,所以他才能受持一切佛所說的法,自利而又利益众生。以上是說菩薩修此至一切处廻向法門,所得的三业之体。

菩薩又得到至一切处的神足通,尽虛空徧法界,无入而不自得焉。他愿到甚么地方去,就到甚么地方去,再有多遠他也不需要飞机輪船,一刹那間就到达了,这就叫神足通,神速快捷,不受任何障礙。隨著众生的心念,观察所得,便到那兒現出一個应化身,教化众生,滿众生的心愿。菩薩有因为修此廻向法,得到至一切处的隨证智。这种智慧能令人不论遇到甚么困難,不管是怎样複雜的事,就能立刻明白困難的癥結,而順理成章,有條不紊的处理圓滿。不但明白发生的境界,还明白一切法是從緣生從緣滅的道理。菩薩怎么会明白的呢?就因为他得到了隨证智。这种智慧是无障无礙的,所以对任何事、任何境界,都能很快的迎刄而解,好像用快刀斬乱麻,立刻了断。用刀刄比喩隨证智,是很恰當的。隨证智就是能見事省事的智慧。古德常說:「見事省事出世間,見事迷事墮沉淪」。堪称「見事省事出世間」的賢人。普通人因为沒有隨证智,所以就遇事糊涂,不知如何处理,往往憑著自己的我執偏見,顚倒行事,后果不堪設想。或者左右为難、徬徨无主,弄成「事絆人」,絆在那兒如入了大定,不知怎样做才好。这一停頓,把一切事都躭誤了。人辦事,是迎刄而解;事絆人,就墮沉淪。菩薩得到隨证智,普徧能夠瞭解諸法实相,行事通达无礙。

菩薩又得到至一切处的總持辯才,能隨順众生的心愿,令众生皆大欢喜。總持,卽梵語陀罗尼。總一切法,持无量羲。持善不令散,持惡不餘生。辯才,卽四无礙辯,又称四无礙智。卽法无礙辯,羲无礙辯,辭无礙辯,乐說无礙辯。菩薩因为修至一切处廻向法,得到了總持上的无礙辯才。因之菩薩能隨处教化众生,隨順众生的根性,因材施教。隨众生的欢喜心,接引众生,令众生們都能遂心滿愿,如意吉祥,皆大欢喜。众生心性各個不同,譬如吃东西就各有所好,有的愿吃甜,他就給糖。有的喜酸,他就給檸檬。有的好辣,他就給辣椒或芥末。總之,他總是令众生滿意,不会令众生失望。菩薩是眞心慈悲,为了滿众生的愿,他甚至下地獄代众生受苦,都不发一句怨言。他祇希望看到众生欢喜,決不愿見到众生愁苦。学佛的人,应該跟菩薩学習,常常記得令他人欢喜,不要只为自己的好惡著想。学菩薩道、修菩薩行,是利他,不是利己,应以众生为前提。众生欢喜的,於众生有利的事情,就应該踴躍去做。菩薩從不考慮对自己有无利益。菩薩就是这样愚痴,以上是菩薩修至一切处廻向法,所得的三业之妙用。

得至一切处入法界,於一毛孔中普入一切世界故。得至一切徧入身。於一众生身,普入一切众生身故。得至一切处普見劫,一一劫中常見一切諸如來故。得至一切处普見念,一一念中一切諸佛悉現前故。

菩薩因为修至一切处廻向法,又得到至一切处,深入十法界的功用,能夠在一根毫毛孔里,普徧入一切的世界。法界可以分为十种的法界:佛、菩薩、緣觉、声聞——这四個称为聖法界。天、人、阿修罗——这三者称为善法界。畜生、餓鬼、地獄——这三個称为惡法界。有時也称为佛道、菩薩道、声聞緣觉道、善道、惡道。阿修罗多由於瞋心重、憍慢、多疑的原因生於此道,他性好勇鬥。男醜女美。人及畜生、餓鬼中,凡好鬥、脾氣壤、憍傲、多疑者,都可列入修罗类,他有天福沒有天德,所以还算为善道。菩薩修这個至一切处廻向法的緣故,就能很自由的普徧到十法界去,見佛聞法,普度众生。最神妙的是他能於一毛孔中普入一切世界,这不是幻術,而是菩薩修行的功夫才能有此境界。这就是所謂的「圓融无礙」的境界。能於小中現大,大中現小,大小无礙,事理无礙,自他无礙,一切一切都圓融无礙。

所以才說「於一毛孔中普入一切世界」。毛孔雖然小,十方世界現在裹边,也不觉得狹窄。十方世界雖然大,納入其中也不觉得世界怎样大。有云:芥子納須彌,就是这种境界。又得至一切处徧入一切众生的身的功用,而且能於一個众生的身,普徧入到一切众生的身。菩薩一身入一切众生身,一切众生身也沒有離一菩薩身,这是自他无礙的境界。菩薩又得到至一切处,能普徧見到三世的時劫,在每個時劫裹,又能常常見到十方三世出興的諸佛,以及佛大轉法輪,度一切众生,最后示寂入湼槃等,八相成道的境界,无一不歷歷在目,这是時間上的无礙智。菩薩又得到至一切处的普見念,在一一念中一切佛都能顯現在他的面前。人最微細的就是一念,在一念中心里想的什么,常常自己都不能觉知,可是修至一切处廻向的菩薩,他不特能知道自己的念,而且还能普徧知道一切众生的念。在每一個念裹边,前念、后念、今念,念念之中十方三世諸佛都現在其前,所以菩薩常常見到諸佛。这一節经文,是說修至一切处廻向法的大菩薩,他在三业的功用上,得到了任運自在的利益,自利利他圓融无礙的境界。

佛子!菩薩摩訶薩得至一切处廻向,能以善根如是廻向。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修此第四廻向——至一切处廻向法的经过中,能以他所修集的种种善根,像经文中所說的,給十方三世諸佛廻向,給徧法界众生廻向,为菩提觉道廻向,为眞如实際廻向。

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說頌言:

內外一切諸世間       菩薩悉皆无所著

不捨饒益众生业       大士修行如是智

金剛幢菩薩演說完第四廻向——至一切处廻向法,當爾之時,他仰承十方諸佛,毗盧遮那佛,和释迦牟尼佛,諸佛世尊的大威德神通之力,普徧观察十方世界中的众生因緣,以及法会中諸位菩薩的反应,於是又用偈頌把前面的長行,綜合其重要的義理,再說一遍,以便利后世一切众生——包括目前的我們,容易明白。

菩薩修此至一切处廻向法,就可普至內外一切世間。內而身心,外而諸世間。尽虛空徧法界,菩薩面对着如此广大的境界,能夠內无身心,外无世間。菩薩什麽都不執著,旣不執著於他的身心,更不執著於一切世間的境界。雖无所著,但他時刻不忘於众生。为了饒益众生,他精勤行道,慈悲修慧,不捨離修行饒益众生的善业。菩薩所修行的、所追求的,是如何能令众生得到利益,用怎样的方法,而能善巧方便教化众生的智慧。

十方所有諸國土       一切无依无所住

不取活命等众法       亦不妄起諸分別

在十方的世界內所有无量无数的諸佛國土,菩薩他都无所依戀,也不厭惡那一個國土,也沒有一定永遠住在某一個國土里。他是徧十方每一处佛土都去,但並不執著是自己私有的地方,菩薩不貪名聞利养,更不会修不正當的五邪命法,以为活命的手段。五邪命法是出家人,用一种不正當的方法,巧騙別人的錢財为生活。五邪命法就是(1)詐現異相。(2)自說功德。(3)占相吉凶。(4)高声現威。(5)說所得利以动人心。菩薩也不隨便动妄念,或者对於人生分別心,或者对於事生偏見。菩薩修的是至一切处廻向法門,所以決不会執著所依,採取邪法活命,和妄起分別的心念。

普攝十方世界中       一切众生无有餘

观其体性无所有       至一切处善廻向

菩薩度众生,沒有親疏善惡美醜的分別心,沒有愛憎的观念,而是普徧攝持十方世界中的一切众生,平等護念。他心中不会存著「这個众生不是我的親友,就等以后再度;这個众生他是惡人,或者曾对我不友善,就慢慢再度;或者这個众生看來不順眼,太醜陋,就不度;或者太穷了,沒有給我供养,也不度」。菩薩沒有这些好惡心和私見,他是普攝一切众生,不捨棄一個众生不度的。菩薩为什麽要行菩薩道?就为了要利益一切众生,要教化一切众生,希望每一個众生都能成就佛道,所以說无有餘——一個不令剩下,也不会度这個众生不度那個众生。菩薩观察每個众生都有佛性,沒有其他的另一种体性。菩薩修此至一切处的善廻向法,是要把所修集的善根功德廻向給众生,令众生早成佛道。但他並不因此而執著这是他給众生廻向的功德,菩薩是沒有这种執著。佛在金剛法会中对須菩提和大众說:「我应滅度一切众生,滅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滅度者」。就是說不著相,广度众生然不執著於自己的功德。

普攝有为无为法       不於其中起妄念

如於世間法亦然       照世燈明如是觉

发菩提心修菩薩行的諸大菩薩。他們不是衹修某一种法門。不像一般凡夫,一定选择與自己契机的法門來修学。菩薩他巳瞭解諸法实相的道理,所以他普徧攝受一切法。他不分別有为法——世間法、有漏的,和出世間法、无漏的无为法。他通达諸法,知道佛法不離世間法。他不会在有为法和无为法的中間,乱生出一些懷疑、臆測、妄念分別心。他对於世間法的看法,也相當重視。一個人如果对世間的正法——十善,都沒有做得圓滿,那还能修出世的无为法?常言:「未成佛道,先成人道」。人道就是世間的有为法。菩薩对世間法也是这样看法,他是看十善正法——人道。照世明燈,是說佛像一盞光明的大燈。普照世間,把世間的黑暗照破,成为光明的世間。金剛幢菩薩說:佛也是從这种道理中觉悟的。

菩薩所修諸业行        上中下品各差別

悉以善根廻向彼        十方一切諸如來

这位修至一切处廻向法的菩薩,他所修的种种业行,就是一切的善功德。这种善功德——十善的功德,有上中下三种口品类的區別。如果修大的十善,就成就上品的十善功德。修中等的十善,就成就中品的十善功德。修小十善,就成就下品的十善功德。所謂功不唐捐,衹要为善,總有它的功德存在。所以每個人要隨時謹言愼行,稍一不愼就种下了一個惡因。念念存著善心,就种下了善因。毋以善小而不为,積无量小善,也会成为大功德。菩薩把他所修的善根功德,完成廻向於彼——彼就是一切众生,廻向十方的一切众生,和廻向給十方諸佛世尊。菩薩的心目中,時時不忘利益众生,時時不忘尊敬諸佛。

菩薩廻向到彼岸    隨如來学悉成就

恒以妙智善思惟    具足人中最胜法

菩薩修此廻向法門,为的是度一切众生,希望法界的众生們得到他廻向的利益,能夠同登解脫的彼岸。他自己常隨諸佛修学上妙佛法,都得到了成就,以所成就的功行又教化众生,令众生也知道修学佛法,也得到成就。菩薩恒時善用他自己修得的殊妙智慧,正念思惟諸法实相及審察所修行的六度万行,是否能符合諸佛之語意。菩薩就像这样勤修諸行,具足了人中最殊胜的妙法,和圓滿的功德。

清淨善根普廻向       利益群迷恒不捨

悉令一切諸众生       得成无上照世燈

甚么是清淨善根?就是修出世法成就的善根,純淨无一點雜染的善根。世間的一切法,卽令做到至善至美,總不免有點染汚。修行人欲达到佛果,須经歷三大阿僧祇的時間,还要生生世世不間断的修学,才能把染汚、習氣和无明惑断尽,才能威就圓滿的清淨佛果。修廻向法的菩薩,他已修行歷若干時劫了,所以他已成就清淨的善根。他以所成就的清淨善根,普徧为一切众生廻向。群迷就是众生的代名詞,一切众生都是迷而不觉,迷惑得顚顚倒倒,黑白不分,是非不明。不是少数这样,而是无量数,所以說群迷。菩薩大慈大悲,一心愍念众生,看到众生这样迷誤不觉,顚倒沉淪,所以他恒不捨棄这些众生,把善根廻向他們,教化他們,令这些无量数的群迷,都知道「实迷途其未遠,觉今是而昨非」。都能了生脫死,永離輪廻,到达湼槃彼岸。更愿意令一切的众生,能成就无上的道业,將來证菩提佛果。智慧之光普徧照耀世間,猶如照世的明燈,破除世間的黑暗。

未曾分別取众生       亦不妄想念諸法

雖於世間无染著       亦復不捨諸含識

这位修廻向法的大菩薩,他对於众生用慈眼看待,平等心教化,沒有分別心,无所选择。不是說这個众生,他給我叩了一個頭,我就欢喜他、教化他。那個众生沒有向我叩頭,我就不理他、不教化他。凡是有緣的众生,他都欢喜都接引都教化,沒有生过分別心,也不取著於众生相。菩薩对於諸法,從不懷疑和妄加臆測,他是本著自己的妙智,观察諸法,正念思惟一切諸法,用正法教化一切迷誤的众生。菩薩雖與凡夫同处在一個世間、和世俗人一样生活,可是他能不染著於世俗之境。他雖隨順众生,也不染著於众生的習氣。他雖然勤修梵行,也不因之而就捨離众生,遠遁深山,做個自了漢,獨善其身。所以說他也不会捨棄諸含識。含識,也是众生的代名詞。菩薩是人在尘心出尘,猶如井裹栽花不染尘。

菩薩常乐寂滅法       隨順得至涅槃境

亦不捨離众生道       獲如是等微妙智

菩薩所修的是寂滅无为之法,他的心念已很自然的常呈現寂淨的境界,所謂八風吹不动,決不会被外境所轉动。他乐於修寂減法,更乐於安住寂靜。雖然如此,但他不捨众生,要度化众生,而众生的根性又不齊等,必須用种种方法,善巧方便去攝受众生,就得隨順著众生的心性,採取契机的方便法,慢慢地把那些迷惑的众生,引导到正法的路上,教化他們生信心、发菩提心、学修菩薩行、学行菩薩道,以至能令一切众生明白不生不滅的道理,到达究竟的湼槃境界,和具有常乐我淨的湼槃四德。亦不捨離众生道——众生道包括六道:天、人、阿修罗三善道。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菩薩他並不是衹度三善道的众生,他也不会捨離三惡道的众生。众生起惑造业,總在这六道中打轉,菩薩为要度众生,也只得跟著众生在六道中漂沉,一直要把他所度的这個众生,度到解脫彼岸,他才放心再去度另一個。他的身隨著在六道輪廻裹轉,但是他的心愿不会受到染汚,因为菩薩已经獲得到大智慧,无上微妙的大智慧。

菩薩未曾分別业       亦不取著諸果报

一切世間從緣生       不離因緣見諸法

菩薩修行不辭艱辛,他为的是要济度众生,他不曾著意在自身的业和报上。他本著慈悲心,行所无事,決不会先存著獲一個好果报的心,才去行菩薩道。修行人能达到菩薩的果位,他的三业早巳獲得了清淨,所做的一切事,无一不是善业了,何用再去計較修善业得甚么  好果报的事。一切世間上的事事物物,沒有一样不是從因緣生的。释迦牟尼佛當年教誨諸大弟子時,对於諸法的生滅解释,說得非常明確,許多弟子因瞭解佛闡明的道理,证得罗漢果位。如:「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一切有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应作如是观」。又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卽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義」。修此廻向法的大菩薩,他已通达明瞭这個道理,所以他才能发大菩提心,修这個廻向法門。如果每個修行人都能明白離了因緣,就見不到諸佛的道理,放下一切執著,自然也就成了菩薩。

深入如是諸境界      不於其中起分別

一切众生調御師      於此明了善廻向

修廻向法的大菩薩,他已经深入於前面所說的这种寂滅境界,瞭达諸法空相,不会在有为法和无为法上生分別心。一切众生的調御師——就是說的这位修廻向法的菩薩,他是所有众生的調御导師,和駕御領导众生的大善知識,教导有方的好导師。菩薩明白了种种法,得到了通达无礙的智慧,任運自如,以此善根功德,廻向一切众生。廻向无上菩提,廻向实際,而无有執著。(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15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150 : 不被世間法所动搖,不被境界所轉變,是出世間法的要素

华严经淺释151 : 現在是末法時代-鬪爭堅固的時期,魔最喜欢的就是鬪爭

华严经淺释152: 欲令大乘法存在,必須讀华严、拜华严、修持华严、流通华严

华严经淺释153 : 從十方世界來的菩薩中選出的上首菩薩用偈頌來讚歎佛的功德

华严经淺释154 : 修道的人必須生生世世立功、立德、立言

华严经淺释155 : 誰能見到我的过錯,誰就是我的師父

华严经淺释156: 各方代表菩萨用偈頌來說明佛的功德和佛的境界

华严经淺释157:  菩薩所修行的廻向有十种之救護一切众生離众生相廻向

华严经淺释158: 行菩薩道一定要在众生的身上修,才能積聚所有的功德

华严经浅释159 : 修十迴向法門的菩薩以他所積修的种种善根回向众生

华严经淺释160: 以偈言分別頌揚第一种廻向法門的殊胜

华严经淺释161 : 以偈言分別頌揚第一种廻向法門的殊胜

华严经淺释162 : 菩萨所修十回向法门之第二迴向:不壞廻向

华严经淺释163: 菩薩以此修不壞廻向法門的力量廻向众生

华严经淺释164 : 菩薩所修十回向法门的第三个:等一切佛廻向

华严经淺释165: 又用偈頌把这第三回向的妙法重說一遍

华严经淺释166 : 修十回向的菩萨所修行的第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