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288: 普賢菩薩答覆所問因圓究竟行法八十个问题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81017)点击进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全)链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目录(全)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种清淨慧。何等为十。所謂知一切因清淨慧。不壞果报故。知一切緣清淨慧。不违和合故。知不断不常清淨慧。了达緣起皆如实故。拔一切見清淨慧。於眾生相无取捨故。观一切眾生心行清淨慧。了知如幻故。广大辯才清淨慧。分別諸法問答无礙故。一切諸魔外道声聞獨觉所不能知清淨慧。深入一切如來智故。見一切佛微妙法身。見一切眾生本性清淨。見一切法皆悉寂滅。見一切剎同於虛空清淨慧。知一切相皆无礙故。一切總持辯才方便波罗蜜清淨慧。令得一切最胜智故。一念相应金剛智。了一切法平等清淨慧。得一切法最尊智故。是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无障礙大智慧。

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有十种清淨慧。何等为十?就是所說的①能知一切因的清淨慧,因为在因地的時候,一切皆为清淨,所以才有清淨的智慧。到了果地的時候,得到不壞果报。②能知一切緣的清淨慧,万法從緣生,万法從緣滅,所以不违背和合的道理。③能知不断不常的清淨慧,諸法不是断絕,不是恆常,乃是中道。能瞭解通达緣起的道理,就不離实相的理体。④拔一切見的清淨慧,令邪知邪見沒有了,对於眾生相,也不取也不捨。⑤观一切眾生心行的清淨慧,明瞭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是虛妄不实,如幻如化。⑥广大辯才的清淨慧,能詳細的分別諸佛的來龙去脈,瞭若指掌,所以在問答時,圓融无礙,对答如流,无所畏懼。⑦一切諸魔、外道、声聞、獨觉所不能知的清淨慧,能深入一切如來智慧之中。⑧能見一切諸佛的微妙法身,能見一切眾生本性清淨,能見一切法皆为寂滅,能見一切剎土同於虛空的清淨慧,知道一切相,皆是沒有障礙。⑨一切總持、辯才、方便,波罗蜜的清淨慧,令得一切最殊胜的智慧。⑩一念相应金剛智,明瞭一切法平等的清淨慧,得到一切法最尊的智慧。是为菩薩十种清淨慧之法。假設一切菩薩能安住在这种法之中,則能得到如來沒有障礙大清淨的智慧。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种清淨慈。何等为十。所謂等心清淨慈。普攝眾生无所揀擇故。饒益清淨慈。隨有所作皆令欢喜故。攝物同己清淨慈。究竟皆令出生死故。不捨世間清淨慈。心常緣念集善根故。能至解脫清淨慈。普使眾生除滅一切諸煩惱故。出生菩提清淨慈。普使眾生发求一切智心故。世間无礙清淨慈。放大光明平等普照故。充滿虛空清淨慈。救護眾生无处不至故。法緣清淨慈。证於如如真实法故。无緣清淨慈。入於菩薩離生性故。是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无上广大清淨慈。

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有十种清淨慈。何等为十?就是所說的①等心清淨慈,能普徧攝受一切眾生,沒有分別揀擇的心。②饒益清淨慈,隨順著眾生所做的事,皆令得欢喜。③攝物同己清淨慈,究竟能令一切眾生,出離三界,了生脫死。④不捨世間清淨慈,不捨世間法,而修出世法。因为心常緣念,所以積集种种善根。換言之,雖在世間,但种出世的善根。⑤能至解脫清淨慈,普徧令一切眾生,除滅一切煩惱。⑥出生菩提清淨慈,普徧令一切眾生,发求一切智慧的心。⑦世間无礙清淨慈,放出大光明,平等普照一切世界。⑧充滿虛空清淨慈,能救護一切眾生,沒有不到之处。这是菩薩的慈悲心,到处救苦救難。⑨法緣清淨慈,能证得佛的如如真实之法。⑩无緣清淨慈,能入於菩薩生性之道。是为菩薩十种清淨慈之法。假設一切菩薩能安住在这种法之中,則能得到如來无上广大清淨慈。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种清淨悲。何等为十。所謂无儔伴清淨悲。獨发其心故。无疲厭清淨悲。代一切眾生受苦。不以为勞故。難处受生清淨悲。为度眾生故。善趣受生清淨悲。示現无常故。为邪定眾生清淨悲。歷劫不捨弘誓故。不著己乐清淨悲。普與眾生快乐故。不求恩报清淨悲。修潔其心故。能除顛倒清淨悲。說如实法故。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本性清淨。无染著。无熱惱。以客尘煩惱故。而受眾苦。如是知已。於諸眾生而起大悲。名本性清淨。为說无垢清淨光明法故。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如空中鳥跡。眾生痴翳不能照了。观察於彼起大悲心。名真实智。为其開示涅槃法故。是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无上广大清淨悲。

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有十种清淨悲。何等为十?就是所說的①无儔伴清淨悲:沒有伴侶,自己单獨发大菩提心,发大悲心,來救護一切眾生,離苦得乐。有人問:「什么是清淨?」清淨就是純潔,不夾雜染污法,只有清淨法。对人要有大悲心,因为悲能拔苦。拯救眾生苦的時候,沒有企圖,不夾雜染污的思想,这才是真正清淨大悲心。②无疲厭清淨悲,沒有疲倦和厭煩的時候。菩薩悲心切切心甘情愿代替眾生受苦,但沒有任何附帶的條件。他雖然代眾生受苦,但是不以为勞,就是不觉得疲勞,也不觉得自己有功勞,为什么?因为菩薩有清淨大悲心。③難处受生清淨悲:菩薩为教化眾生的緣故,專到困難的地方去受生,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弘揚佛法。④善趣受生清淨悲:菩薩善於四惡趣去受生,为什么?欲为受苦的眾生,示現生滅无常的道理,所以常示現生,常示現死,現身說法,令眾生觉悟,早日脫離苦海。⑤为邪定眾生清淨悲:眾生裡有正知正見的眾生,有邪知邪見的眾生。有的眾生,你对他讲正法,他不相信,对他讲邪法,就是旁門外道的法,他就高興,愿意接受。为什么?因为这些和他的嗜好相同,所以欢喜修邪定。菩薩为这种修邪定的眾生,苦口婆心的勸告,改邪归正,经歷数劫也不捨棄。为什么?因为在往昔的時候,曾经发过四大宏誓,其中有一愿是:「眾生无边誓愿度。」菩薩言出必行,因此不捨棄这类眾生,一定要把他們度脫,乃至成菩提觉果。

⑥不著己乐清淨悲:菩薩把自己的快乐,統統布施給眾生。菩薩的心腸,非常慈悲,見眾生乐,等於自己乐;見眾生苦,等於自己苦。一點自私自利也沒有,完全为眾生著想,只要眾生快乐,自己便得到安慰。普與眾生快乐故。⑦不求恩报清淨悲:所謂「施恩不求报,與人不追悔。」菩薩对眾生有好处,不求將來有好果报,乃是修潔其心而已,不存妄想和雜念。⑧能除顛倒清淨悲:有这种清淨大悲心,常演說如实的法,令眾生沒有顛倒想。⑨菩薩摩訶薩,知道一切法的本性是清淨,沒有染著,沒有熱惱。但以客尘煩惱的緣故,而受一切苦。因为被客尘喧賓奪主,做了主人翁,所以眾生心才生出煩惱,受种种苦。菩薩这样知道之后,对於一切眾生,生起大悲心,名叫做本性清淨。为眾生演說沒有尘垢清淨光明之法。⑩菩薩摩訶薩,知道一切法,就好像空中的飞鳥所留下飞行的痕迹。可是眾生被愚痴的眼翳所蓋,不能照了观察。一般人說:「鳥在空中飞行,沒有一定的道路。」雖然是这样說,其实那空中的痕迹仍然存在,只不过我們凡夫的肉眼看不見而已。要经过一個時間,那痕迹才被磨滅。鳥无论飞出多遠,还可以找到牠自己的巢穴。为什么?因为牠在空氣層中所留下微尘佈位的痕迹,沒有散開的緣故。鳥的觸觉和嗅觉,非常灵敏,所以能記得道路,找回自己的居处。

菩薩观察一切眾生,都是愚痴,都有邪見,不明白真理,所以菩薩生起大悲心,名叫做真实智,而为眾生開示涅槃之法。是为菩薩十种清淨悲之法。假設一切菩薩能安住在这种法之中,則能得到如來无上广大清淨悲。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种清淨喜。何等为十。所謂发菩提心清淨喜。悉捨所有清淨喜。不嫌棄破戒眾生而教化成就清淨喜。能忍受造惡眾生。誓愿救度清淨喜。捨身求法。不生悔心清淨喜。自捨欲乐。常乐法乐清淨喜。令一切眾生捨資生乐。常乐法乐清淨喜。見一切佛恭敬供养无有厭足。法界平等清淨喜。令一切眾生愛乐禪定。解脫三昧。遊戲入出清淨喜。心乐具行順菩薩道一切苦行。证得牟尼寂靜不动。无上定慧清淨喜。是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无上广大清淨喜。

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有十种清淨喜。何等为十?就是所說的①发菩提心清淨喜:修行最要緊的法門,就是发菩提心,若是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得到清淨大喜心。②悉捨所有清淨喜:菩薩能把他所有的財物,統統布施給眾生,自己什么东西也不保留。③不嫌棄破戒眾生,而教化成就清淨喜:无论眾生犯了什么戒律,菩薩都寬恕他,反而勤加教化,令他成就道业。④能忍受惡眾生,誓愿救度清淨喜:无论是善的眾生,或是惡的眾生,菩薩都是平等教化,令成佛道。菩薩对待一切眾生,特別慈悲。所謂「慈眼視眾生,福聚海无量。」菩薩曾经发大誓愿,要忍受惡眾生的虐待,要救度惡眾生的苦難,令他們即時回頭,改惡向善,常言道:「浪子回頭金不換。」⑤捨身求法,不生悔心清淨喜:为求正法,縱使犧牲自己的性命,也不生后悔的心。所謂「为法忘軀」。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作菩薩時,为半句偈,而捨身給罗刹鬼作为食物,这种精神,偉大之至!⑥自捨欲乐,常乐法乐清淨喜:菩薩認为学習佛法,才是真正的快乐,所以捨棄五欲的快乐。五欲之乐,在菩薩的眼中,就如浮云,轉瞬之間,風吹云散。⑦令一切眾生,捨資生乐,常乐法乐清淨喜:菩薩不但自己捨欲乐,也教眾生捨資生之乐,为什么?因为世間的快乐,都是无常,須臾成空,不值得貪戀。唯有法乐,才是真实不變的快乐。好像吃的东西,穿的衣服,住的房屋,睡的被褥,这些資生之具,不要太讲究,能用即可以。要專心研究佛法,參禪打坐,念经拜佛,修到爐火純青的時候,其乐无穷。⑧見一切佛,恭敬供养,无有厭足,法界平等清淨喜:菩薩見到十方一切諸佛的時候,一定恭敬,虔誠供养,就是经过无数劫,也沒有厭足的時候。对於法界的眾生,一律平等相待,不分彼此,不分怨親,不分种族,不分國籍,有这种清淨大喜心。⑨令一切眾生,愛乐禪定,欢喜解脫,高興三昧:在三昧中遊戲,愿意出定就出定,愿意入定就入定,遂心所欲,任運自在,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有这种清淨大喜心。⑩菩薩心中快乐,具行隨順菩薩道,不畏一切苦行,证得牟尼寂靜法,不动无上的定慧,有这种清淨大喜心。是为菩薩十种清淨喜之法。假設一切菩薩能安住在这种法之中,則能得到如來无上广大清淨喜。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种清淨捨。何等为十。所謂一切眾生恭敬供养。不生愛著清淨捨。一切眾生輕慢毀辱。不生瞋恚清淨捨。常行世間。不为世間八法所染清淨捨。於法器眾生待時而化。於无法器亦不生嫌清淨捨。不求二乘学无学法清淨捨。心常遠離一切欲乐。順煩惱法清淨捨。不歎二乘厭離生死清淨捨。遠離一切世間語。非涅槃語。非離欲語。不順理語。惱乱他語。声聞獨觉語。略說乃至一切障菩薩道語。皆悉遠離清淨捨。

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有十种清淨捨。何等为十?就是所說的①一切眾生恭敬供养,不生愛著心。有这种清淨捨。②如果一切眾生,輕慢菩薩,或者毀辱菩薩,菩薩他不生瞋恚心,有这种清淨捨。能捨了自己,才算大捨,若是捨不了自己,則談不到清淨捨。菩薩能做到这种境界,所以有清淨捨。③菩薩常行世間,沒有離開世間,若是離開世間,那就不能教化眾生。菩薩雖然常在世間,可是眾生卻不認識,所謂「对面不識观世音」,就是和观世音菩薩在一起,我們也不認識他是观世音菩薩,为什么?因为凡夫的眼睛被无明所遮蔽,沒有得到淨法眼的緣故。菩薩常在世間,可是不被世間八法所染污。何謂八法?就是八風:称、讥、苦、乐、利、衰、毀、譽。凡夫俗子很容易被这八种法所迷惑,被这种風吹得頭暈腦脹,隨著境界轉。㈠称是讚歎的意思。譬如聽到称讚,沒有智慧的人,聽后觉得很舒服,好像吃霜淇淋一样的清涼,認为自己不錯,这是被称風吹糊涂了。

㈡讥是諷刺的意思。我們雖然沒有做出敗德的行为,可是有人用冷言熱語來諷刺,令你忍无可忍,要发脾氣,这是被讥風吹迷糊了。㈢苦是煩惱的意思。好像万佛聖城的出家人,每天只吃一餐(日中一食),晚間坐著睡觉(夜不倒单)。有人想:这种苦实在受不了,於是生起煩惱。这是被苦風所吹动了。㈣乐是欢喜的意思,假若发生一件如意的事,便高興的不得了,所謂「乐而忘憂」,快乐的程度,不知老之將至,忘掉一切的憂慮,这是被乐風所吹动了。㈤利是利益。一般人見利忘義,只知有功利,不知有道義,甚至为目的不擇手段,可以出賣朋友,可以出賣國家,这是被利風吹糊涂了。㈥衰是衰敗。作生意虧本,好像姜子牙賣麵粉,被大風吹跑了;賣陶器,被野馬踢碎了;結果老妻要求離婚了,这是被衰風所吹迷惑了。㈦毀是誹謗的意思。无緣无故被人誹謗,破壞其清廉名譽,說是讲非,令你信用掃地,名譽破產,这時心中很不自在,这是被毀風所搖动了。㈧譽是好名譽的意思。若被人恭維,这個人如何有才幹,如何有学問,真了不起,就令你有飄飄然之感,这是被譽風所搖动了。这八种法,令人迷迷糊糊,东西南北分不清楚,但菩薩不被这八法所轉,有这种清淨捨。

今天讲清淨捨,令我有所感觸。学佛法的人,还是捨不得清淨。心中的欲念,大的不得了,比老虎还要厲害,甚至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什么時候能清淨呢?什么時候能把欲念消逝呢?这個問題,我們修道人,必須把它弄清楚,搞明白,否則,始終不会有所成就。④菩薩对於法器(載法之器)眾生,等待机緣成熟時,再去教化他,度脫他,成为法器,紹隆三寶。对於不是法器的眾生,也不嫌棄他們,照样教化;有这种清淨捨。⑤菩薩不求二乘有学位和无学位的法,只是学習大乘法;有这种清淨捨。⑥菩薩的心是清淨的,永遠離開一切欲乐。因为欲乐是隨順煩惱法生出來,所以要断絕關係,遠離開它;有这种清淨捨。⑦菩薩向來不讚歎声聞和緣觉的作風。二乘厭煩生死,視生死如冤家,所以遠離生死。二乘人是度己不度人,獨善其身,沒有兼善天下的思想,故为自了漢。所謂「摩訶薩不管他,彌陀佛各顧各。」自己管自己,不管他人心,不教化眾生。菩薩的作風恰好相反,專門管閒事,聞到求救声,无论遠近,即時化身前往,救出苦難,而不求报酬。⑧菩薩遠離一切世間的言語。不是涅槃的言語就不說。何謂涅槃語?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这种法語。不是離欲的言語不說。何謂離欲語?就是不說染汚話。凡是令人聞之,生出非非之想,增加欲念的話,絕对不說。不是順理的言語不說;也就是不合情理的話,絕对不說。惱乱他人的言語;也就是令人生煩惱的話,絕对不說,声聞所說的小乘言語,緣觉所說的中乘言語,这种話也不說。簡略來說,凡是障礙菩薩修道的話,一概遠離,有这种清淨捨。

或有眾生根已成熟。发生念慧。而未能知最上之法。待時方化清淨捨。或有眾生菩薩往昔已曾教化。至於佛地方可調伏彼亦待時清淨捨。菩薩摩訶薩於彼二人无高无下。无取无捨。遠離一切种种分別。恆住正定。入如实法。心得堪忍清淨捨。是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无上广大清淨捨。

⑨或者有的眾生,他的根性已经成熟了。雖然生出信进念定慧五根,可是未能知道无上菩提之法。要等待時机到了,方能教化;有这种清淨捨。⑩或者有的眾生,菩薩在往昔時,曾经教过化,至於菩薩成佛時,方可調伏这個眾生。但是也要等待机会到了,再教化这個眾生;有这种清淨捨。菩薩对於前边这兩种人,沒有分別是高,也沒有分別是下,也沒有執取,也沒有棄捨,遠離開一切种种的分別。恆常住在正定之中,入於真实之法,心得堪忍的清淨捨,就是无生法忍。是为菩薩十种清淨捨之法。假設一切菩薩能安住在这种法之中,則能得到如來无上广大的清淨捨。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种義。何等为十。所謂多聞義。堅固修行故。法義。善巧思擇故。空義。第一義空故。寂靜義。離諸眾生諠憒故。不可說義。不著一切語言故。如实義。了达三世平等故。法界義。一切諸法一味故。真如義。一切如來順入故。实際義。了知究竟如实故。大般涅槃義。滅一切苦而修菩薩諸行故。是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智无上義。

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有十种義。何等为十?就是所說的①多聞義,多聽经多聞法,能得到聞思修三慧。從聞法之后,一定要思惟,研究法的要義。瞭解之后,一定要依法修行,才能有受用。若是聞法不修行,那么,聞法有什么用途?修行人,容易遇到魔障,那是來考验他是否有定力。无论遇到什么境界,都要堅固修行,而不被境界所轉,所謂「在修不在聞」。好像阿難尊者,他是多聞第一,佛所說的法,他一字不漏記在腦海中,如同錄音帶一样。可是遇到摩登伽女時,卻被她所引誘,險失童身,險毀戒体,所以說,多聞不如多修。②法義,对於法的義理,要用善巧的方法來思惟,要有擇法眼的能力來选择。③空義,对於空的義理,要曉得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的道理。这是第一義空。④寂靜義,要離開一切眾生的喧嘩和憒鬧,到清淨地方修行。⑤不可說義,不執著一切言語,不用一切言語來說法,所謂「无言說法」。⑥如实義,明瞭通达三世(过去、未來、現在)皆是平等,沒有高下。⑦法界義,一切諸法是一味,都是勸人改惡向善,发菩提心,学无上道。⑧真如義,一切諸佛,皆順入真如实相,而成正觉。⑨实際義,实際就是无相,也可以說離相。能了知究竟如实的理体。⑩大般涅槃義,能滅除世間一切苦,能修行菩薩一切行。是为菩薩十种義之法。假設一切菩薩能安住在这种法之中,則能得到一切智无上的義理。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种法。何等为十。所謂真实法。如說修行故。離取法。能取所取悉離故。无諍法。无有一切惑諍故。寂滅法。滅除一切熱惱故。離欲法。一切貪欲皆断故。无分別法。攀緣分別永息故。无生法。猶如虛空不动故。无为法。離生住滅諸相故。本性法。自性无染清淨故。捨一切烏波提涅槃法。能生一切菩薩行修習不断故。是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无上广大法。

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有十种法。何等为十?就是所說的①真实法,依照如說之法去修行,否則,盲修瞎練,白費工夫。②離取法,能取的相和所取的相,統統離開,也就是沒有这种的相。③无諍法,沒有一切迷惑的諍论。所謂「諍是胜負心,與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如何得三昧。」④寂滅法,能滅除一切熱煩惱,什么煩惱也沒有了。⑤離欲法,把財色名食睡的欲都断了,沒有貪心,因之,心就清淨无染。所謂「心清水現月」,智慧自然現前。⑥无分別法,什么也不分別,什么也不存在。沒有攀緣心,不跟旁人拉攏關係。換言之,今天是做这個,明天想做那個,用种种方法攀緣。菩薩將这种攀緣心和分別心,永遠息滅。⑦无生法,猶如虛空,无所动搖。⑧无为法,已離開生住異滅四种相,成为无所作为的法。⑨本性法,就是自性清淨,沒有染汚。⑩捨一切烏波提(有餘)涅槃法,能生一切菩薩行,修習而不間断。不像二乘人,得少为足,中道自画,不向前进,始終到不了寶所,只证得有餘涅槃。菩薩所修的是无餘涅槃法。何謂有餘涅槃?就是无生死之因,而有生死之果。何謂无餘涅槃?就是无生死之因,亦无生死之果。淺言之,罗漢其身尚在時,为有餘涅槃;罗漢其身遺棄時,为无餘涅槃。是为菩薩十种广大法。假設一切菩薩能安住在这种法之中,則能得到如來无上广大之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种福德助道具。何等为十。所謂勸眾生起菩提心。是菩薩福德助道具。不断三寶种故。隨順十种迴向。是菩薩福德助道具。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故。智慧誘誨。是菩薩福德助道具。超过三界福德故。心无疲倦。是菩薩福德助道具。究竟度脫一切眾生故。悉捨內外一切所有。是菩薩福德助道具。於一切物无所著故。为滿足相好精进不退。是菩薩福德助道具。開門大施。无所限故。上中下三品善根。悉以迴向无上菩提。心无所輕。是菩薩福德助道具。善巧方便相应故。

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有十种福德助道具。何謂助道具?助是帮助修道的因緣,不是正緣,而是副緣。不是主,而是客。具是工具。何等为十种福德助道具?就是所說的①勸勉一切眾生,发起菩提心。不断三寶种子,是为菩薩福德助道具。②隨順十种迴向法而迴向。十迴向,就是㈠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㈡不壞迴向。㈢等一切佛迴向。㈣至一切处迴向。㈤无尽功德藏迴向。㈥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㈦隨順等观一切眾生迴向。㈧真如相迴向。㈨无縛解脫迴向。㈩法界无量迴向;是为菩薩福德助道具。能断絕一切不善之法,能積集一切善之法。③用智慧來引誘他,这是方便法,然后用真实法來教誨他,是为菩薩福德助道具。能超过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福德。④教化眾生,心无疲倦,是为菩薩福德助道具,能究竟度脫一切眾生。⑤能捨內財和外財,一切所有,皆能布施,沒有捨不得的心,是为菩薩福德助道具。对於一切財物,沒有執著,沒有貪愛心。⑥为滿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隨形好,得到庄严,所以精进修道,不退菩提心,是为菩薩福德助道具。開門大布施,隨順眾生的心意,愛拿什么就拿什么,儘量取去,无有限制。⑦將上中下三品的善根,統統迴向无上菩提,心无所輕,是为菩薩福德助道具。用善巧方便的方法,教化眾生,令其相应。

於邪定下劣不善眾生。皆生大悲。不懷輕賤。是菩薩福德助道具。常起大人弘誓心故。恭敬供养一切如來。於一切菩薩起如來想。令一切眾生皆生欢喜。是菩薩福德助道具。守本志愿極堅牢故。菩薩摩訶薩於阿僧祇劫積集善根。自欲取证。无上菩提。如在掌中。然悉捨與一切眾生。心无憂惱。亦无悔恨。其心广大。等虛空界。此是菩薩福德助道具。起大智慧。证大法故。是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具足如來无上广大福德聚。

⑧菩薩对於邪定、下劣、不善的眾生,皆生大悲心,怜湣他們,令他們離苦得乐。他不懷著輕賤的心,对下劣眾生也平等看待,不像我們人的心理,分別貴賤,遇著尊貴的人,就生恭敬心;遇著貧賤的人,就生輕視心。菩薩沒有这种心理,是为菩薩福德助道具。常发起大人弘誓心、大悲心,來教化眾生,救護眾生。⑨恭敬一切諸佛,供养一切諸佛,对於一切菩薩,也像对佛那样恭敬和供养。不但自己这样的想,也令一切眾生,皆生欢喜心,是为菩薩福德助道具。守著自己本來的志愿,極为堅牢,永不改變。⑩菩薩中的大菩薩,在无量阿僧祇劫中,積集种种善根,自己要是想取证无上菩提的話,好像在掌中一样的容易。雖然他可以成佛,可是自己不成佛,把佛果布施給一切眾生,心中也沒有憂惱,也沒有悔恨。菩薩的心量非常广大,等於虛空界,是为菩薩福德助道具。能生起大智慧,能证得大法藏。这是为菩薩十种福德助道具之法。假設一切菩薩能安住在这种法之中,則能具足如來无上广大的福德聚。所謂「慈眼視眾生,福聚海无量」。

各位想一想!菩薩可以成佛,可是菩薩不成佛,把成佛的功德布施給眾生。这种精神可以效法。我們为什么不效法菩薩的精神,捨己为人?因为我們的心量太小,沒有菩薩那样大,可以包容虛空。如果能有虛空那样大,那么,就能成为大菩薩。我們要发菩提心,行菩薩道,漸漸修进到等觉菩薩的地位。(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27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271:   普賢菩薩向佛子演说如來怎样入大湼槃

华严经淺释272: 演说於如來应正等觉見聞親近所生所种善根

华严经淺释273: 普慧大菩薩提出二百個問題,都是应當知道,应當学習的法門

华严经淺释274:  普賢菩薩答覆普慧菩薩所問十信行法的二十個問題

华严经淺释275: 普贤菩萨答覆所問十住行的二十個問題,有二百個答案

华严经淺释276: 普贤菩萨答覆所問十行之行法的問題(一)

华严经淺释277:  普贤菩萨答覆所問十行之行法的問題(二)

华严经淺释278: 普贤菩萨答覆所問十行之行法的問題(三)

华严经淺释279:  普賢菩薩答覆所問十行之中的三十個問題三百個答案

华严经淺释280:  普賢菩薩答覆所問十迴向行法之一百二十个问题

华严经淺释281:  普賢菩薩答覆所問菩萨十种无礙用之一百个问题

华严经淺释282:  普賢菩薩答覆普慧菩薩所問十迴向行的七十個問題

华严经淺释283:  普賢菩薩答覆所問十地行法之一百六十個問題

华严经淺释284:  普賢菩薩答覆所問十地行的一百個习气等問題

华严经淺释285:  普賢菩薩答覆所問十地行的四十个问题

华严经淺释286:  普賢菩薩答覆所問十地行的二十个問題二百个答案

华严经淺释287: 普賢菩薩答覆所問因圓究竟行法九十个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