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26 : 眼根即同无情物,没有分别能力的所对之境
楞严经四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26
诸位!加三个字:同时亦,见就是见到,瑠璃否?同时也见到那一支眼镜吗?如果说:你的心潜藏在眼根内,就像用一支眼镜,戴在一个人的眼睛上面,那个人当他把眼镜放安放到眼睛、眼根上面的时候,当这个人看到外面的山河大地,是不是同时也见到他的眼镜?
诸位!这个道理很简单嘛,像我戴眼镜就很清楚了,我看到大家,同时我也看到什么?看到自己的眼镜。对不对?很清楚的嘛,可以看到自己的眼镜。阿难还算不迷,这个比喻。阿难说: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瑠璃笼眼,实见瑠璃。说:如果有人拿这个眼镜,“笼”就是覆盖,就是戴上眼睛的时候。如果有人用眼镜,覆盖在眼睛上面,看东西的时候,不但看到外面的山河大地,同时也看到他自己的眼镜,一定看得到嘛,戴眼镜的人都知道,就像我这样戴眼镜,我看到大家,一定同时也看到这一支眼镜嘛!是不是?
底下,【此如来依喻问定,】这个就是如来依照这个比喻,问这个定。【故云如汝所言,心潜根内,如瑠璃笼眼之喻。】就像你所说的。【法喻本不相齐,如来将欲施破,先为问定。】说:【彼人当用瑠璃笼眼,】这“瑠璃”就是眼镜,所以,在这里省略了那个“椀”,瑠璃就是眼镜的意思。说:那个人当他用眼镜罩在自己的眼睛上,【瑠璃固不碍眼根,】戴眼镜的人,当他看到外边的山河大地的时候,【当远见山河之时,】近看是不是看到自己的眼镜?【还近见瑠璃否?此故意问定。】这个就是故意问的。【阿难据事直答: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瑠璃笼眼,远见山河时,实亦近见瑠璃。】实在是近一定看到自己的眼镜,那一定的道理。
经文:【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瑠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佛告诉阿难:你的心,如果用这个眼镜罩上你的眼睛,用这样来比喻,就是心潜藏在眼球底下,用这样来比喻,那么,看到了外面的山河大地,为什么看不到自己的眼睛?有谁能够看到自己的眼睛的?是不是?当然这种比喻就不对了,心潜藏在眼根,一下子就被佛所破了。
【此正难法喻不齐。】“难”就是破除,这正是破除法跟喻是不齐,“不齐”就是不合,这正是佛陀破除用法跟喻,阿难法喻是不合的。【谓汝心潜伏眼根之里,若同瑠璃合者,】跟这一支眼镜合起来,【则是汝心同眼,汝眼同瑠璃。】你的眼就像这个眼镜。【喻中瑠璃笼眼,当见山河之时,眼见瑠璃;】比喻中,【法中眼根笼心,当见山河之时,心不见眼。】眼根罩住这个心,因为心潜藏在眼根里边。当见山河之时,可是这个心不见眼。全世界哪一个人,可以看到自己的眼睛呢?【既不见眼,则法喻不齐,】你的比喻是不对的。不整齐就是合不来的。【而所计潜根者,不极成矣。】“不极”就是不正确;“成矣”就是很明显的。你这样把这个心执着说:心潜藏在眼根里面,这样不正确,是非常明显的,比喻是严重错误的!【初正辨不齐竟。】
【巳二 双开两破】诸位!看经文:【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瑠璃合?】来!我解释一下,佛陀开二种情形来破除,好!若见眼者,就算你能看到你自己的眼,就当作姑且你有这个能力吧!若见眼者,就算你能看到你自己的眼,那么,你的眼睛即同境,诸位!这个“境”就变成物质了,意思就是:就不是心了。 你的心,就算你能够看到你那个眼睛,那个眼睛为心所看到,那么,眼睛就跟外境一样,就跟山河大地一样,是物质世界啊!被心所看嘛!所以,眼睛就化作无情物,无情物就不是心,不得成随,成随就是:随见随即分别,不得成随,就没有这个随见随即分别的能力,因为眼睛已经变成物质了。是不是?眼、这个肉眼就变成境界了,就跟外面的山河大地一样,唯心所见,不得成随,就没有办法随见随即分别,也就不是心了。
若不能见,如果你不能看到自己的眼睛,若不见,不能见眼,可见则心不是潜藏在眼根里面,因为你的心潜藏在眼根里面,你可以看到自己的眼睛啊!所以,这样很明显的,绝对不同于用这个眼镜笼罩,就是罩住你的眼,这个比喻是绝对不对的!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眼睛,很明显的,心就没有潜藏在你的眼根内,因为潜藏在眼根内,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眼睛。对不对?云何说言,为什么你现在说:此了知的心,潜在根内,如瑠璃合。
【此双开能见眼,】或者是【不见眼两途,俱落非量。】非量就是不对的。【正所谓:平剖玉环施异饵,】玉环是圆的,把中间剖开来,二个都是勾。把一个圆圈、玉环剖开,是不是二边都是勾?一半一半嘛!所以,平剖玉环施异饵,当作钓鱼的饵。【任渠左右上吾竿。】左边也要把它钓上来,右边还是要把它钓上来,任同阿难怎么辩论,都不是佛的对手。
【若见山河时,能见眼者,】如果能见到自己的眼根,叫做能见眼者。就算姑且你对,就算你能看到自己的眼根,【则眼即同所对之境,】诸位!“所对之境”,前面加三个字更清楚,在“眼”的底下加一个:根,则眼根即同......前面加三个字:无情物,所对之境。“所对之境”旁边要写几个字呢?六个字:没有分别能力,眼睛所对的这个外境,它是没有分别能力的;有分别能力是我们的心、眼配合起来。是不是?所以,则眼根即同无情物,没有分别能力的所对之境。
【非能对之根,】能对的“能”,前面加三个字;“非”的底下加三个字:有情的,不是有情的能对之根,这样更清楚了!能对之根就是有分别能力,前面所对之境,是没有分别能力的;那么,能对之根,是有分别能力的。所以,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看到山河大地的时候,如果能够看到自己的眼根者,那么,你的眼根就如同无情物——所对之境,它没有分别能力。就不是有情的、有分别能力的能对之根。【则不得成随见,随即分别:】就是没有办法随见,没办法!因为眼睛已经变成无情物了,已经变成外面的境界了。【此能见眼不极成矣。】这个能见到自己的眼睛,是不正确的,非常明显的,阿难!你的比喻是严重错误的!
好!【若见山河时,不能见眼者,以不同瑠璃笼眼故,】而却不能见到自己的眼根,【则心非潜根,】这心绝对不是潜藏在眼根内。【责曰: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瑠璃合?】责曰就是:佛陀就责备他了,意思就是说:你阿难讲这个根本就无理!所以,有一点责备了。云何,为什么你说:这个了知的心,潜藏在眼根里面呢?一点点的眼睛里面呢?就像拿着眼镜罩在你的眼睛呢?【此不见眼,又不极成矣。】这个看不到自己的眼根,又不正确,是很清楚的,见眼也不对;不见眼也不对,开眼能见和不见眼,统统不对!能见眼,那就变成眼就是境了。因此,我们要了解,【阿难费尽心机,设立一喻,以期避免斥破,奈被如来,能见眼不见眼一问,则两头俱堕矣!】【二双开两破竟。]两个都不成立。
【巳三 正与结破】 经文:【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瑠璃合,无有是处。】【是能见眼不见眼两俱负堕之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同瑠璃合眼者,无有是处矣!三执心潜根内竟。】好!最后师父再复习一下,诸位!这眼睛就这样子(师以左手喻眼根),心就潜在这个眼根里面(以右手喻心),阿难的意思就这样子(以右手拳遮蔽于左手掌后)。那么,佛陀就说:你这样子,心在眼根,潜伏在底下;阿难用一个比喻,就像眼睛戴上眼镜;佛陀就说:你的心既然在眼根底下,看到外面的山河大地,一定会同时看到自己的眼睛。对不对?你的心如果潜在你的眼根里面,同样的,你一定可以看到自己的眼睛嘛!是不是这样子?看到自己的眼睛?有没有人能够看到自己的眼睛?不可能!不可能看到自己的眼睛,阿难!你这个比喻是错的!佛陀的意思是这样子。
108页,前面执心在内被破;执心在外被破;执心潜在眼根内也被破,这阿难很厉害,他又想到一个地方,【卯四 执心分明暗(分二)】【辰初阿难以见明暗分内外 二如来以不成见内为破 今初】
109页,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则暗,有窍则明。】我们这世间人,没有几个人像阿难这么厉害、这么会转的,只有他!阿难白佛言,说:世尊!我现在作如是思惟,又想到了一个地方,是众生身,腑脏在中,因为五脏六腑在中间,所以暗的嘛!窍穴,窍穴就是七孔了,人面的七孔了。窍穴居外,二个眼睛、二个鼻孔、二个耳朵、一个嘴巴,当然就是七孔了,所以,窍穴居外。有藏则暗,有窍则明,如果是藏,类似隐藏起来,那是暗了,那就暗了,看不到了。我们眼睛有窍则明,是因为有孔嘛!
【此文虽双计内外,确论仍欲曲成,】曲成表示:确论,这是真正的,仍是希望能够拐弯抹角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转个弯看看能不能成就?叫做曲成。【最初所执在内,以明不知内,而能见外之故。】而又能够看到外面,是不可能的,所以,被佛所破。【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在外身心相知固错,】心潜在眼根里面,却看不到自己的肉眼,【潜根不能见眼亦非,】也不对,被佛所破,【到底还是在内。】那么,在内的话,如同执心在内是一样的。【然心在身内,何以不能见内?因为众生之身,腑脏在中,有藏则暗故;】这个“藏”跟五脏六腑的“脏”,加这个肉,左边加一个肉部是一样的,有藏则暗,二个字通用的。
【如何反见于外?因为众生之身,窍穴居外,有窍则明故。】阿难自己解释说:就是这个孔。【是众生身三字,双贯下两句。】【腑脏者,腑同府,即六府也;脏同藏,即五藏也。素问曰:其传化物而不藏者,曰府;】这个“化物”就是食物消化吸收,叫做化物;这个“传”就是传动的意思,就像我们现在所讲的流动的意思。能够流动;能够把食物消化吸收,一直传递过去的,但是,而不藏,叫做府,只消化吸收。
【能藏精气而不泄者,曰藏。】最后消化吸收以后,能藏精气,化作精、化作气,也就是吸收营养以后,变成了精气,而不泄者,叫做藏。【《白虎通》云:五脏,即肝、心、肺、肾、脾;】这五脏,也就是肝脏、心脏、肺脏、肾脏、脾脏。【六腑者,即五脏之宫府也,胃为脾之府;膀胱为肾之府;三焦为命之府;】三焦是指食道、胃、肠等部分,以及生理机能,生理机能就是我们的泌尿系统这一类的。三焦,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胃啊、肠啊等等,以及生理机能、泌尿系统等等,这是三焦,分成上焦、中焦、下焦。
那么有一本经叫做《难经》,这是黄帝发明的,就是发明《内经》之旨的书,《内经》也就是黄帝的内经,里面的内、内外的内,这是医书。我现在念一遍: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水谷之道路,也就是我们喝的汤、吃了这个五谷类的,这个道路通过去。所以,气之所终始,就是三焦。上焦者,在心下,下膈,这个膈就是横膈膜的膈,体腔中,横分胸腔跟腹腔的膜。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主要的是进去,而不出去,叫做主内而不出。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热水谷,水分,还有五谷类,叫做主腐热水谷,这是中焦。所以,中焦者,在胃中脘,脘就是胃腔,脘就是我们胃里面的腔,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胃囊,胃好像一个气囊,胃囊。在胃中脘,不上也不下,主要的,主就是主腐热水谷,就是把它消化,里面蠕动,胃部蠕动,把它消化。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出就是排出去;而不内,不会往上,它是往下的,以传导也。
师父再念一遍:三焦,这是黄帝的《内经》里面所讲的,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热水谷;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清”就是清净,“浊”就是浊气,主出而不内,就是主要的是让它出去,而不内,就是不会纳、接纳东西进来,也就是只出不入的意思,以传导也。好!三焦了,就是从食道、胃、肠,到生理机能。好!这三焦为命之府,【胆为肝之府;大小肠为心府、肺府。】等等。【五脏者:肾为精藏;心为神藏;】我们常常讲:心神不宁,心神不宁。是不是?【肝为魂藏;】就是魂魄了。【肺为魄藏;】我们常常讲:肝胆相照,肝胆相照,【脾为志藏。腑脏皆身内之物,故曰在中。】
所以,在座诸位!我们就了解,这个五脏六腑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去看西医的时候,就会分这脑科、胸腔科、胃肠科,直肠科、肿瘤科、妇产科、泌尿科、小儿科、骨科。所以,一个医生穷其一生,也只能在身体上某一些做特殊的研究,真的没有那个万能的医生,没有的!那么,中医呢?就比较一起了,像邱医师的看法,他说:西医分科来医治;在中医来讲,是很难分的,因为它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中医来医治的话,他医的话要全身医,也就是体质要彻底改变,才有办法,叫做治疗,叫做真正的治疗。所以,一般来讲的话,西医有它的优点,有它的了不起的地方。那么,西医只医了某一部分,肠子不好,西医就医肠;心脏不好就医心脏;肝脏不好医肝脏;中医就是彻底全身都医。但是,还是要碰到名医,才有办法!你碰不到名医,也是没有办法,没辙!这就要看个人的因缘跟福德了。
因此师父走过人生病苦最黑暗的时刻,当我在最严重的病苦的时候,旁边的人一直在安慰我,在病床上躺着,旁边的人买花、买水果、拿红包来,还是痛啊!买水果来也痛;买花来还是痛,说:哎呀!师父啊!这个供养您!还是痛啊,痛的时候,任何人同情你都没有用!所以,我发这个决心,这四年来:我一定要好好的照顾这个身体!所以,我现在的口号是:健康第一,佛法第一,健康一定要排第一,佛法要排第一!为什么?别人在旁边同情你也没有用,再怎么安慰你还是没有用啊,痛是你在痛啊!对不对?
佛法也是这样啊,你自己不解脱,你烦恼、起无明、起瞋恨、贪瞋痴,旁边安慰你有用吗?有用,暂时;你的无明烦恼,潜藏在你的深层意识里面,我执摆不平;我贪摆不平、除不掉;无明烦恼除不掉,佛菩萨、经典都讲得那么好,祖师大德真理那么好,你心不受用,法不入心,有什么用?旁边的祖师大德一直劝你放下,你却这样子的痛苦、执着,帮得上忙吗?佛菩萨帮得上忙吗?身体病苦,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在旁边推拿、安慰,痛到发抖啊!那根本就连站就没办法,叫做寸步难行啊!所以,由这个病苦的体会,就知道什么事都要靠自己的,要把自己的身体健康搞好;解脱还是要靠自己的!这是师父深深的体悟。好!靠自己以后,就不需要人家同情了!对不对?
所以,讲到这个中西医的问题,我还是表达:我对西医没有成见,那么,我把中医的观念告诉你,一起医,同时医,不能分科;也很难分科,西医有西医的了不起;中医有中医的伟大,我想二种并用,对病人还是都存在的,有时候,用西医;有时候,就是要用中医。底下,说:腑脏者皆身内之物,故曰在中。【窍穴即七窍(眼二、耳二、鼻二、口一,为七)孔穴,皆面上所具,故曰居外。藏者包藏义,有藏则必暗,窍者通达义,有窍则必明。阿难思惟,此有藏则暗,可脱前昧内之过;有窍则明,可脱前知外之过,】总之,想要摆脱着心在内和着心在外之过。
底下就举事证了,【故下擧事以证。】经文:【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你看,这个口气缓和很多了,不敢很硬了。说:今我对佛,我眼睛睁开来,见到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叫做见内,我这样的见解、这样的义理云何?您的看法如何呢?是不是对呢?请佛明示。
【此自释窍明藏暗。】【以对佛开眼,窍有故见明,名为见外,】因为有孔,就见明了,眼睛有窍嘛,所以就看到明。【有时闭眼,有藏故见暗,名为见内。】【此还同第一番在内之执,因已被破,未敢自决,故请决于佛曰:是义云何?】【观阿难此处语气,与前第二番云:“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两相比较,其勇气又相去几何?】“实”就是决定了。是义必明:你看,语气多么坚定!将无所惑:一点都没有困惑。【同佛了义。”】完全跟佛的看法一样了!那个语气多坚定啊!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名为见内,是义云何?【初阿难以见明暗分内外竟。】今天大家要稍微辛苦一下,我们一定要把这一段讲完,这个分开,第二天他就会忘记了。
【辰二 如来以不成见内为破(分三)】【巳初 破所见非内 二 破能见非实 三 正与结破(今初)】
经文:【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眼对?】眼对就是:跟眼睛有没有关系?佛告阿难:你当闭上眼睛的时候,看到暗的时候,这个所谓眼前的这个暗的境界,是不是跟眼睛有关系?叫做为与眼对?就是:是不是配合着眼睛?如果配合着眼睛,是往前看,见明、见暗都往前看。为不眼对?或者是不配合眼睛呢?为不眼对?
【因阿难所执,还同在内,故佛独约见暗破。此就所计,双开对眼不对眼,下分破两途皆非。】也就是配合眼睛,或者是不配合眼睛,二个角度来说。 【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何成在内?】意思就是说:通常人眼睛是往前看的,你现在闭上眼睛,见内为暗,就变成返观回来了。若与眼对,如果你前面的这个暗的境界,跟眼睛配合来看,暗在眼前呢!如果是跟眼睛配合,你所谓的暗,应该是在眼睛的前面呢,何成在内?为什么闭上眼睛见到暗,就叫做见内呢?意思就是:暗应该配合眼睛,不能说看到暗,就叫做看到内,这观念是不对的!【此破闭眼见暗,名为见内。】闭上眼睛,就认为是看到里面,名为见内。【见暗之时,此暗境界,若与眼对,则暗在眼前,】如果你跟眼睛配合,那么,暗境是在眼睛的前面,不可以说在里面。【相对于眼,何成在内,】它是眼睛的前面呢,怎么会变成眼睛的里面呢?身体的里面呢?【名为见内耶?】
底下说:经文:【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 若成内者,意思就是:如果这样可称为见内,闭上眼睛没有光线,见暗,这样也说得通,叫做若成内者。如果你这样闭上眼睛见暗,叫做见内,这样也说得通;那么居暗室当中,没有日光、没有月光、没有灯光,那么,都很暗啊,是不是都变成你身体里面的三焦六腑呢?就是我们的五脏六腑呢?这样讲得通吗?你说见暗则见内,那么,所有的,只要把电灯统统关掉,也没有日、也没有月、也没有灯光,统统没有,那么,统统暗啊,那么,是不是见到你的五脏六腑?名为见内吗?
【若执眼前之暗,成为见内者,则居暗室中,无有日、月、灯,三种光明,此室暗中境界,都成在内,】既然暗就是你身体内,那么,只要没有光线,是不是你所看到的境界,都是你的五脏六腑呢?【皆汝之焦腑,】是三焦六腑。【岂有是理耶?】哪里有这个道理呢?【焦是三焦,上焦在胃上,中焦在胃脐之间,】“脐”就是我们的肚脐,腹部中间凹下成一小窟窿的部分,是出生的婴儿脱去脐带的地方。【下焦在脐下,三焦为命府,乃六府之一,故曰焦腑。】
经文:【若不对者,云何成见?】如果不配合眼睛,那怎么叫做见呢?见一定要配合眼睛嘛,见明、见暗都是见,可是,都是眼睛,要配合眼睛嘛!若不对者,云何成见?如果不配合眼睛,怎么能说:他看到明、看到暗呢?
【此防转计,对既被破,遂计不对,故并破云:若所见之暗,不与眼对,云何可以成见?】你看到的暗境,如果不跟眼睛配合,就不能说看到暗了,怎么可以成见呢?【凡见必定根境相对,】就是根跟境相对。【此为世间共许。】【初破所见非内竟。】
底下,【巳二 破能见非实】经文:【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我解释一下:这里不是很好懂,若离外见,内对所成,意思就是:如果不是向外看,那么,便是向内看了。如果向外看,所成之见是不对的,那么,当然便是向内看;不是向外看,就是向内看了,只二种嘛!若离,“离”就是不是。如果不是对外看,外见就是外对所见,中间加二个字:外见:外“对所”见。因为眼睛对外直视,他就能够看得到;内对就是闭眼,外见就是眼睛睁开来。眼睛不是向外看,就是向内看嘛!所以,若离外见,如果不是眼睛配对所看得到的,意思就是:这种功能,内对所成,那么,这种功能,暗对,也就是对内看到暗,内对所成就是:闭上眼睛的时候,变成看到暗、看到内。这意思就是说:如果说:所对的暗境,不是外对身外的暗境,而是内对身中的暗境,就是说:眼睛有返过来看的功能了。
好!在座诸位!把笔放下来,看师父这里,他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眼睛睁开来往外看,是正常,对不对?阿难说:把眼睛闭起来,叫做见什么?见暗,就是见内。懂吗?懂佛陀的意思吗?见暗,阿难的意思就是:把眼睛闭起来,见到暗,见到暗的时候,就认为是见到内。那么,眼睛有什么能量呢?返过来看啊!知道吗?眼睛闭起来,就变成看到里面;这眼睛本来看外面的,这眼睛变成看里面了,懂我这个意思吗?把眼睛闭起来看到暗,就认为是看到内,这眼睛变成返观回来了。这个观念很重要,阿难变成这个道理了。所以说:合眼见暗,就变成眼睛会跑回来看到里面的东西了,眼睛不是看外面,就是看里面嘛!这是阿难。。。就变成怎么样?问题就出来了。
说: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好!如果你阿难所讲的,不是用眼根看外面,所配对所成,看到的暗的境界,而是由闭上眼睛,所看到的暗境,合眼,合上眼睛看到这个暗,名为身中的暗境,认为这个是身体上的暗境,既然如此,开眼见明,睁开眼睛,诸位!眼睛变成阿难讲的:有返观的能量,眼睛张开会看到什么?何不见面?
附图来自《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上)好!这样讲还不是很清楚,诸位!看这里,譬如说:这是镜子(师举一方形纸片以为镜),面朝我这边,当我镜子拿这样的时候,镜子会照回来,对不对?镜子会照回来。我看镜子的时候,我镜子拿这样子,我可以看到镜子的后面。对不对?阿难的意思就是说:眼睛闭上来会看到里面,就像镜子往内照一样啊,那么,我眼睛一睁开,睁开(师将“镜子”放远照着自己),如果镜子往前面移,会看到自己的什么?看到自己的脸。知道吗?眼睛一睁开,因为它会照回来嘛,我镜子放这边(师将“镜子”挪近自己脸旁),可以看到后面;我镜子放这边(师将“镜子”放远照着自己),会看到什么?看到自己的脸,因为它有返照的功能嘛!
这个就是说:阿难自己的见解被佛所破,说:你这个见地,见暗叫做见内,看到暗,就认为是看到自己身体里面;那么,佛陀说:那么,你的意思是不是跟眼睛有关系呢?如果跟眼睛有关系,见暗就叫做见内,那么,没有灯光的时候,是不是都是你的五脏六腑?好!如果说:你的眼睛不是配合着外境而成的,这是一般所能理解的;你的眼睛是闭上眼睛可以看到暗,那就变成眼睛会看回来了,闭上眼睛;那么,睁开眼睛,眼睛还是有返观的能量、力量,对不对?会看到自己的脸,何不见面?当你闭上眼睛,见暗;睁开眼睛,会有返观,当然会看到自己的脸,跑回来嘛!如果这个观念纠正了过来,好了,底下就不是困难了。
讲义:【此恐阿难救云:我开眼见明,乃直视对外;我闭眼见暗,乃返观对内,不取眼前暗室为焦腑。】【故先按定,设若汝之见暗,是离直视对外之见,】一般眼睛是不能离开直视而能见的;离开了眼睛直视,你根本就看不到啊!所以,是离直视,对外之见,【乃是返观,内对身中所成之见。】会跑回来看到自己。【下二句释此一句,合眼见暗,名为返观身中。】【则难之曰:合眼既能返观,】则反过来问他:眼睛合起来,闭上眼睛既然看到自己的内部、身内,【开眼亦当返观,见是一个,开合理当一致,】因为这个功能还存在嘛,因为什么?因为有往内看的功能嘛!往内看的功能,闭上眼睛,能够返观;开了眼睛,一样可以看回来嘛,就一定看得到自己的脸。所以,【则开眼见明之时,何不返见自己之面?】
经文:【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如果看不到自己的面,意思就是:没有能力返观、返见自己的面,那么,你的内对不成,你闭上眼睛;内对就是闭上眼睛,眼睛是根、境;根、尘的作用,这是大家所知道的,你却说:闭上眼睛可以看得到暗,又看到内部,你这个内对,闭上眼睛见暗,名为见内,是不可以成立的。好!见面若成,就算你睁开眼睛,可以看到自己的脸,见面若成就是:姑且让你成功,让你假设成功,姑且说:你睁开眼睛,可以返过来看到自己的脸,假设这个是成立的话,那么,这个了知的心,以及眼根,变成在虚空,只有虚空可以看回来自己的脸嘛,何曾在内呢?为什么你讲是在内呢?
【此蹑上,双破见面不见面。】是不是?【若开眼见明,不能反见自面,可证闭眼见暗,亦不能反见身中,则内对之义不成矣。】你开眼见明,看不到自己的脸;当然,你闭眼见暗,也不可能看到你自己身内的东西,这眼睛的功能是一样的嘛!如果按照阿难你的讲法,闭眼见暗,名为见内这种讲法。【下纵云:】底下说,稍微放宽一点。【开眼见明,反见自面若成,】开眼能够看到明亮处,又可以返过来看到自己的脸,就算这样,姑且让你成立。【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反见汝面,】反过来看到你的脸、你的面,【竟成心眼在空之过,何成在内耶?】为什么讲在内呢?
经文:【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好!师父解释一下,如果在虚空,当然跟你身体没有关系,自非汝之自体,当然就不是你的身体的一部分了,因为它在虚空嘛!即应如来,那么,现在的如来,即应就是:我站在你的前面这个如来,今见汝面,我也看到阿难你的脸呢!底下加四个字:难道如来,“亦”底下加二个字:“变成”是汝身,底下加几个字:身体的一部分吗?今见汝面,亦是汝身?(加字后变为:今见汝面,难道如来亦变成汝身体的一部分吗?)因为它字太简单了,整句的意思就是说:现在的如来看到你的脸,难道如来也变成你身体的一部分吗?是不是?因为心在外,才可以看到自己的脸嘛,那么,如来就变成阿难的一部分了。所以,如果在虚空,就是在外面了;如果在虚空,当然不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如果说:是你身体的一部分,那么,现在如来站在你的前面,难道如来也变成你阿难身体的一部分吗?
【心眼若在虚空,反见汝面,已离于汝,】已经离开你。【自非汝之自体。】当然不是你身体的一部分。【此两句下,应补足其意,】说:【汝若定执离体之见,不妨仍是汝体,】意思就是说:你一定执着,离开自体,而能够看得到,不是身心一体的,可以分开来,不妨仍是你的身体。【下接云:即应如来,今离汝体,】现在在你面前的如来,离开你的身体,【而见汝面,】难道如来也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吗?【难道亦是汝身耶?】也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吗?【如是则有认他成己过。】认为别人是自己;你是你,我是我,大家互不相干嘛!
经文:【汝眼已知,身合非觉。】这整句的意思就是说:在外面的如来之见,如果就当作是你的身体,你的身体,你的眼已知,就在虚空了。身合非觉,“合”就是应该,你这个身体就变成一个没有知觉的了,因为身眼,身体跟眼睛本来是一体的,你的眼睛已知,你的眼睛已经跑到虚空外边去了,已经知道了,那么,你这个色身怎么样?分开来,身合非觉,身体应当是怎么样?没有知觉了,变成了眼睛跟身体配合起来,变成了身体不觉了,这样是讲不通的!这个是继续上面所有的假设说:心在虚空;诸位!如果前面加几个字,就更清楚了,汝眼已知,身合非觉,意思就是说:若心在虚空,汝眼已知,如果你的心在虚空,就是在外面,汝眼已知,你眼睛就已经有知觉了,这个是继续上面所说的心在虚空,继续讲下去的假设。就算你的心在虚空,“知”就是有知觉了;“合”就是应该;“非觉”就是非有知觉了。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心跟眼睛在虚空中,则当你看东西的时候,你的眼既然已经有知觉了,那么,你的身体就不应当有知觉。这样听得懂吗?很简单!说:接下去前面,如果在虚空,那么,你的眼睛已经知道了,眼睛有知觉了,你的身体应该就没有知觉,因为已经分开来了,知觉已经被眼睛。。。在外面看得到了。
讲义:【如若执如来之见,】 在外面的如来之见,【亦是汝身,】【则汝眼已知,汝身合当非觉,】那么,你的眼睛在外已经有知觉了,那么身体就应当是非有知觉,“非觉”就是非有知觉了。【如是在有身成不觉过。】而事实不然,身也是一体的,所以,阿难!你这样是不对的!
经文:【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如果你一定执着:身体跟眼睛是两种觉知,应该有二知,那么,你的一身,你这个身体就变成两尊佛了,两个都有知觉嘛!讲义:【此恐更转救,眼虽在空,何妨身眼两觉,】身体跟眼睛两个觉知。【故破云必汝执言,】你一定要执着说:【身眼两皆有觉,则汝一人,应有二个知觉。人身知觉,即是佛性,既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岂有是理耶?】所以,【二破能见非实竟。】
【巳三 正与结破】经文:【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讲义:【是必不能见内之故,则应知汝言,闭眼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四执心分明暗竟。】
好!诸位翻过来,109页经文。我用白话文,简单的、快速的,三分钟以内就结束。执心分明暗,现在全部看经文就好,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脏在中,五脏六腑在中间,窍穴居外,有了七孔,窍穴就是在外边,会通外面。那么,有藏则暗,有窍则明。翻过来,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这样的看法如何?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的时候,这个暗的境界,为与眼对?为不眼对?要不要配合这个眼睛,说明你见暗呢?配不配合?大家都知道,暗就是眼睛所显现的地方。如果与眼对,暗在眼前,为什么说在你的身内呢?为什么讲在内呢?应该是在眼前嘛!
若成内者,居暗室中;如果这样也讲得通,说你闭上眼睛看到暗,就是看到你的内在;那么,只要没有光线,没有日光、月光、灯光,那么,在暗室中,是不是都是你的五脏六腑呢?这个道理是讲不通的。若不对者,云何成见?如果不跟眼睛配对,怎么能讲眼睛看到呢?因为根、境配对,是大家公认的。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好!如果说:我们可以把眼睛看外面,这个一般人所能理解的,而你不认同、不承认这样子,好!你变成闭上眼睛而看到里边,合眼见到暗处,名为身中的暗境,既然如此,开眼见明,你有返观的能力,为什么睁开眼睛,不会看到自己的脸?如果不会看到自己的脸,表示说你闭上眼睛见暗,这样是不对的!
如果说:你可以看到自己的脸,见面若成,那么,这个了知的心跟眼根,变成在虚空,为什么变成在内呢?如果在虚空,当然就不是你的自体了;就是站在你前面的如来,我现在也看到你的脸,难道如来也变成你阿难身体的一部分吗?如果在虚空,你的眼睛已经知道了,那么,身体就应该没有觉知啊!如果你一定执着:身体跟眼睛两种觉知,应有二知,一个阿难的身体,怎么可能变成两尊佛呢?这个道理是讲不通的!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为见内者,无有是处,是不对的。知道吧!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2 :你情绪都控制不住就很难入道,因为这是基本盘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3: 一直强迫对方来接受佛法,佛法有时候会变成毒药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4 :往生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布施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05 : 你以为有一种境界可以追求,就染污了清净心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6 :守住口业紧闭你的嘴巴,阎罗王也拿你莫可奈何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7 :很有修行功夫的人能瞬间降伏这种瞬间的爆发力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9 : 若你常接近烦恼的众生,你的频率也被感化变成很烦恼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10 : 法是绝对,绝对就不能说;说了,就统统叫做方便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1:修行不是等待,修行必须回归当下,现在就必须解脱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12 : 如果不是欢喜心布施出来的,也得不到功德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3 : 我们三皈依也要如法观想才得纳受戒体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4:处理任何事情,你愈执着愈让自己的心伤害愈大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15 : 如果还卡在观念和知解上,那就不算是真修行人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6 :任何法师讲经说法都不能离开: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7 : 千万不要双手造的功德从你的嘴巴花光光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8:晚上作梦的梦境一团糟,就知道我们连一点定都没有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9 : 世间没有冤枉的事,认命变成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20 :我们会有情绪的作用,就是因为攀缘心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21 :阿难所执着的七个地方都不对,不是真心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22 : 有定位这个“我”,你就什么都贪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23 :在这个世间里,你任何的享受,都必须付出代价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24 : 我们意识强大,本性--如来藏性显现不出来了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25:愈有修行的人的手就愈软,要往生极乐世界要有柔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