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27: 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心的问题,看你动什么念头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9.11.03)

近期的目录链接(2019.11.07)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全)

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70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


楞严经四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27

楞严经四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 27
慧律法师主讲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好!看114页,【卯五执心则随有(分二)】前面四个地方,被阿难怀疑的地方,被佛陀所破,所以,阿难没办法,又找第五个地方:执心则随有。【辰初阿难计心随合随有二如来破其无体无定】【阿难言:我尝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说:【此计心在随合之处。】随合就是随那个因缘,而显现有那个心。现在【阿难既已四处被破,】所以,【未敢再逞己见,故下三处,皆引昔教,】昔教就是过去佛陀所讲过的,叫做昔教。引用过去佛陀自己所讲的,【以为把柄,】来当作是阿难的立足点。【无奈多闻人,】就是阿难,他是多闻第一。【率皆闻言昧义,】听到了言说,却不知道它真正的义理,不晓得佛的知见是什么。【殊不知昔说,】过去所讲的。【心法互生者,以诸法本无,】诸法,它从本以来、亘古以来,常自寂灭相,如来者,即诸法如义,也就是诸法本来就是毕竟空。【由心故有,】由心,这个“心”是啥意思呢?这个“心”就是动念,因为动到意识心,所以,不知道如幻的境界,以为实有,所以,心就加了一层执着、加了一层分别,起种种的颠倒知见。所以,由于动念,所以,就有种种的法产生。而这个动念、意识心,也是本来就没有的;意识心是清净心一念不觉,所幻化出来的,当我们入禅三昧的时候,会发现,所有的动念都不实在的,都是多余的负担,因为诸法本来就空。

说:【心亦本无,因法故有。】这个意识心,本来就是不存在的,这个“法”也就是指外境。是因为外境所勾引出来的烦恼心、无明心,其实不存在的。佛陀这一句话重点在哪里?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这个重点在讲什么?重点在讲: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这一句话就是在诠释这一句话,究竟义就是这个道理。由于你动到执着、分别心、意识心、颠倒见,由于你动到这个烦恼心,心生故,所以,种种的法就执为实有,外在的法就执为实有。像执有六根、六尘、六识,以为是实在的。由外在的法生(境界)引出来故,所以,会继续的往外追求,因此,种种的心生,种种的心生。所以,一个是由内无明动念,而攀缘外境,叫做由心生故,种种法生;另外一种角度是:从外境而不觉察,然后,引起内在里面的起心动念,叫做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那么,不管是由心生故,种种法生;或者是由法生故,种种心生,这个在强调什么?强调那只是缘起如幻的,不实在的意识心,它根本就没有,是这个意思。

【所以前二句,心生法生,明法不自生,】法不自生,就是因为你动念才生,诸法不动念,万法无咎。【从心而起;后二句,法生心生,明心不自生,由法而现,正显心本不生,法无自性,二俱无体,】这个就是重点,缘起无自性,就是告诉你:究竟义就是没有体性;没有体性就像虚空花、水中月,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诸法本身就没有实体可得。【乃心法皆空之旨也。】那么,我们就悟到了歇即是菩提的道理。

【此四句,通大小乘,故佛常说,阿难常闻,而小教指六识为心,】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为法。】少谈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所以,【《灌顶》云:“由内心而攀缘外境,境随心起,故曰心生法生;】这意思就是,心生就是:心若动念,则诸法就生起。换句话说:诸法生起是唯心所现。【由外境而激发内心,心逐境现,故曰法生心生。”】一切的众生,都是过这种日子,唱歌啦、跳舞啦、喝酒啦,都是由外境,着境以为实,以为那个是实在的,不知道那是生灭无常,那是缘起缘灭,诸法本来就空,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由外境而激发内心,而内心无明、没有智慧,因此就追逐了境界、种种的假相,所以叫做法生心生。是由于外在的境界,勾引内在的起心动念。所以,这个统统是指相辅相成,互为依缘的。

【大乘指第八识为心,根身器界种子为法,】根身跟器界,这个是显现的一种果报;种子是隐藏在第八意识当中的。所以,种子会起现行,引根身跟器界,这是果报。根身、器界,六根、六尘会引六识,又熏习,又变成种子,这种子又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所以,无论是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其实,都在第八意识里面活动,所以,我们称为八识田中,或者是称为八识一个大海,把第八意识比喻作如大海;前七识比喻作波浪,前七识所有的波浪的作用,都不离大海,不离大海的水;所有大海的水,可以起种种幻化的浪潮。换句话说:你今天所有的情绪变化、执着、分别,其实没有真正的东西让你分别,是你自己依报、正报所显现的假相,你错认它,所有的起心动念,其实,还是你自己的心,还是我们自己的八识田中。

所以,根身器界种子为法,【由业识动故,】诸位。这个业识就是极微细的动念,很难去觉察,我们不要说像佛的这么样的境界,我们在晚上休息睡觉,几乎都难以控制了,连晚上休息睡觉,我们那个业识都控制不了,更不用说大菩萨的境界了,那种能了解最微细的地方。

大乘指第八识为心,根身器界种子为法,由业识动故,【转本有智光,为能见之见分,】因为本有的智光它是平等见,平等的见;但是,我们变成了我执的见分以后,为能见的见分,就加一个我执跟法执了,这个见分就变了,就像戴了一个太阳眼镜看这个世间,全部都是黑的。所以,我们现在所看出去的东西,没有一种东西,不以自我为定位,而染污了清净心,无一时、无一刻没有我执;无一时一刻没有法执,它一直存在。所以,为能见的见分,【依能见故,】因为它能见,【妄现境界相分:】为什么讲妄现境界相分?为什么讲“妄”?因为它是生灭无常的;它是缘起缘灭、空无自性的,相分。所以,妄现境界相分,简单讲就是:缘起缘灭的假相,没有透视过。因此,我们起精神作用,依能见故就是:当我们起精神作用的时候,却不知道,外在的境界,也是我们心所影现出来的,所以叫做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就是这个道理。【此则法随心生也。】

【复由境界为缘故,】你所执着的境界,有依靠这个境界,不实在的境界,怎么样?【起智分别,】这个智分别,也就是指分别心,不是起智慧,这个“智”不是智慧的智,这个“智”就是分别心,起智分别。【觉心相续,】这个觉心是指分别心继续坚持下去。【执取计名,】计名就是一个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缘起缘灭、诸法的幻化相,统统出来,世间不是追求名,就是追求利了,追求一个头衔。是不是?说:【生后七转识:】生后就是:生出了后面的七转识。第八识,我们称为根本意识,根本识,依着第八意识的根本,所以,后面产生出来的称为七转识。七转识也就是依根本而转,就是你怎么转,它就是不能离开第八意识,所有的意识活动,统统在我们的自心当中,你生气,也是你的心;你今天慈悲,还是那一颗心;你今天起嫉妒,还是你自己的心。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们如果也能够体会这一句话,意思就是: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心的问题,看你动什么念头?痛苦的还是你自己啊;快乐、解脱也是你自己啊!了解了这个,我们就很清楚的明了,降伏自我、超越自我,是有多么的重要!所以,因此,真正一个大修行人,他二六时中,统统在降伏自己的,才不会去管你什么是什么非的,你的生死,他才不会替你挂碍的,他自己的生死最重要的!我不是告诉你说:学佛学这个自私,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学佛的初步功夫,是一定要控制自己,要学习降伏自我,把别人的生死、是非统统放下,这是修行的第一个步骤。如果你有能力,那么,用行为,或者是语言、文字去感化,或者是度化、讲经说法,这个又在后面的工作;前边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做降伏自我的工作、功夫,以德服人。是不是?

底下,【此则心随法生也。】【《正脉》云:】就是《楞严正脉》。【“今阿难失旨,】失掉佛的宗旨,不明了佛意。【反证】反过来,而反过来证明什么?【缘心有体有处,】缘心,在旁边写:就是妄识心,就认为那一颗能攀缘的心有实自体性、有一个处所,而佛陀一直破斥他,说:无处也无体。【在彼心法偶合之处,】“法”就是境。在那个心境,“偶合”就是因缘会合的地方,认为,阿难就说:心就是存在在这个地方,叫做执心则随有,因缘生的时候,心显现的那一念就是心了,因为阿难说:佛以前讲嘛: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那个时候生起的缘起的那一念,就是我们的心。【可谓迷之甚矣!”】是迷惑到严重!

【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说:我现在思惟,既然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现在想到了,这个能思惟的,这个思惟的体;他还加一个“体”,就表示有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认为有一个处、处所,心则随有,那个时候心显现的,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心啊,心就在这儿,缘起所显现的那一颗心。阿难的意思就是:根、尘缘起的那一刹那,偶合的那一刹那,就是我们的心,那也不是前面所讲的内、外、中间三处。

【此指体标处。以思惟体,认作真实心性,】诸位!加几个字更清楚:以生灭思惟之心为体,叫做以思惟体,认作就是误认为、误认作,中间加三个字:“不生灭”真实之心性。所以,以生灭思惟之心为体,误认作不生灭真实之心性。【并不知思惟,即缘尘分别之妄想心,乃非真实心性。】所以,一般众生看到什么着什么,就认为那个是心,佛陀说:那刚好是妄心,我们用的就是妄心,所以,修行不能成功,可见明本心、见本性,有多么的重要!佛陀一生一世,就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的知见,佛一辈子活下来为了众生,就是这一种工作: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要悟入佛的知见,必须要明心见性,佛的心,不生不灭的清净心,都体会不出来,我们怎么成佛?怎么修行呢?【正下文所谓: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贼”就是意识心,为子。【失汝元常,】“元常”就是清净心,不生灭的清净心,就是元常,本来的永恒清净心。【故受轮转。】简单讲:轮转的根本就是意识心,刚好我们就是错用心!

【随所合处,心则随有者:随所合何法,】合于何法,【心则随何法而有,为心在之处,】现在阿难讲了有体,又有一个地方,之处。而之处【亦非】也不是【内、】也不是【外、】也不是【中间三处。】因为内、外、中也被佛所破。【此句要总脱前过,第一番十生同计在内;】“十生”就是十类的众生,皆计执心在内。【第四番见暗名为见内;】昨天讲过了,见暗就是闭眼,闭眼见暗,名为见内,那么,眼睛就有返观的能力了。【第二番实居身外;】以为我们的心是居住在身体的外边。第三番心潜在眼根当中。(【第三番潜在根中。】)【今非此三处,当可总脱前过,岂知心与法合,法在外,而心亦应在外,何得谓非三处耶?】何得谓:怎么能说,非,不是三处,三处就是内、外、中。如果你的心跟法合,法在外,你的心也应当是在外了,为什么,怎么能够说,不是这三个地方呢?【初阿难计心随合随有竟。】底下,【辰二如来破其无体无定(分三)】“无定”就是无定处、无定体。

【巳初约无体破二约有体破三正与结破今初】116页,【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

师父解释一下,今天的课程会愈来愈难!佛告诉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的心生,随所合处,随着因缘,在因缘处所显现的那个时候,心则随有。佛陀说:若这个心无体,则无所合,因为心要有体性才有合;心如果无体的话,就无所合。若心无体,心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我们知道,六根、六尘、六识,只有十八界,没有十九界。因七尘合;我们都知道,六尘外,另外有一个无体的七尘,第七尘。十九界,也就是十八界以外,另外有一个无体的十九界,没有体性的十九界。因七尘合,六尘外,另外又有一个无体的第七尘,那就像龟毛兔角了,意思就是:不存在的东西,当然不能合了,乌龟没有毛,是不是?兔子也没有角,龟毛兔角,根本就不存在的,所以,是心无体,则无所合,所以,合要有体性才能合嘛!所以,你讲的:如果是无体,那么,就变成了超越十八界,另外一种不存在的,就像龟毛兔角一样的第十九界;还有超越了六尘以外,有一种如龟毛兔角不存在的第七尘,这样能合吗?因为它没有体性。是义不然,这个当然是没有道理的,这个道理是不对的,因为是心如果没有体,就是不存在了,不存在怎么能合呢?

【前阿难所引昔教,心法互生四句,其意但取后二句,以前二句,心先有,不可说随合随有,】因为你心先动念,【故佛亦但牒】“牒”就是依、依照。只是依照【后二句;】由法生故,所有种种心生,(【既法生心生,】)也就是说:由境界引起你内心里面的动念,就是缘起而引起你的意识心,是这个意思。法生心生,意思就是说:由外境的缘起境界,引起你的意识分别心,种种的意识分别心一直起现行,是这个意思。【是心本无体矣,】因为本来就是幻化的、不实在的。【无体则无所合。】

【且根、尘、识三,必各有体,】各有体性。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各有体性,是站在缘起某一个时间、空间的短暂因缘,所承认的有时空性的,叫做有实体性。无体有二种:无体,有时候是诠释究竟无自性,讲无体;无体,有一种诠释:如同龟毛兔角,连体性都没有,如同龟毛兔角。所以,佛在讲经说法,不是明眼人,还分不清楚的;讲这个注解,没有悟道,还分不清楚什么。。。有时候讲无体,有时候讲有体。

所以,在这个时候讲:根、尘、识三,必各有体性,【三六合成十八界,】我举个例子,譬如说:眼睛确实可以看;耳朵确实可以闻;花的确是香,这个就是姑且承认缘起的时空性,让它存在,所以叫做有体。眼睛、眼根确实可以看,境界,花确实存在啊,眼根攀缘花,心起欢喜,确实有意识心啊!好!如果我们讲到究竟处,眼根究竟处,空无所有;花讲到究竟处,空无所有,这个时候也讲无体啊,无自体性,无自体性。究竟处,眼根无自体性;究竟处,花无自体性,究竟处,意识也不存在啊!好!在现在某一个时间跟空间里面,承认有,我从出生就有眼睛,一直到死亡,眼睛都在作用,就这个时空性来讲,它存在,所以讲:它有体性。花从种子长出来到凋谢,这一段说:花的确有存在,这个时候讲有体性,知道吧!所以,站在缘起短暂的时空性,讲:三六合成十八界,大家所能认知的、所能体会的,就这样讲。

【若无体而能合者,则十八界外,另有一无体之十九界,】这个时候是讲龟毛兔角,不存在的无体,不是缘起无自性那个无体,意思就是说:离开了六根、六尘、六识,有一种无体性,而能合者,那么,就超越了十八界以外,另外又有一个无体的十九界。【六尘外,另有一无体之七尘,】第七尘,【与他相合,】因为是心无体。【岂有是理耶?故曰:是义不然。】这个道理当然讲不通了!

【初约无体破竟。】好!师父再解释一遍: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外在的法生故,引起你内心里面种种的动念,就在那个时候,你心就存在那个偶合之处,叫做随所合处。心随有,那个时候,心便存在,心随有者就是:那个时候因缘和合,你说那个心就是存在。佛说:那个心是无体?或者是有体?好!先破无体,若这个心是无体性的,是像龟毛兔角一样,不存在的,那么,当然无所合了。如果一个龟毛兔角不存在的这个体性,而能合,根本就没有这种道理啊,超越了十八界,跑出一个不存在的第十九界;超越了六尘,另外有一个不存在的第七尘,来讲因缘会合,这样道理讲得通吗?是义不然,这个道理不是这样子的,这个道理是讲不通的。这个是就心无体性,无体是不能合的。

好!现在讲有体性,【巳二约有体破】【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先解释一下,前面破无体,现在破有体。如果这个心是有体性的,那么,你阿难,如汝以手,你自己用手,自“挃”就是捏一下;其体:你那个身体,你自己捏一下你这个身体,这种感觉,稍微捏一下,就是痛痛的感觉。汝所知心,你所以能知的那一颗心,到底是从里面跑出来?为从外入?还是从外边跑进去,让它感觉痛痛的呢?你捏这个身体的感觉,是从身体里面感觉出来?还是从外面跑进去感觉的?为从外入?若复内出,如果这个觉知心,是从里面跑出来的,还见身中,就像你前面执着心在内,应该看到你身中的五脏六腑啊!还见身中物,加一个“物”,意思更清楚,还见身中的五脏六腑,那么,就是前面着心在内。若从外来,如果这个心是在外边,从外面来,就先看到你的脸啊,着心在外嘛!先合见面,心从外面来,一定会先看到你的脸。

【此下约无从来,】所以,来是妄,去是妄;内出是妄,外入还是妄。为什么?诸法本来就没有因缘和合的东西,《楞严经》更进一步,破二乘人对缘起法的执着了。二乘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佛为了破外道的自然,或者是昧因果,所以,世尊只好用讲缘起法、因缘法——诸法因缘生,来破除外道;修持到成熟的阶段,佛陀告诉他说:连这个缘起法都是方便说,缘起,自性本来就空。所以,更进一步的,我们要体会如来藏缘起和真如缘起。我们前面讲过,缘起法有五种:一叫做业感缘起;二叫做阿赖耶缘起;三叫做如来藏缘起;四叫做真如缘起;五叫做法界缘起。

所以,《楞严经》讲的,叫做如来藏缘起,也就是说:所有的缘起法,都是如来藏性所显现出来的,方便说有缘起,而所有的缘起,其实就是心性所显露出来的,也就是所谓的真如缘起。因此,《楞严经》就更进一步的,万法都是绝对,意思就是: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为什么讲本如来藏呢?就是说:没有缘起法了,就像虚空。

好!这个你听不懂,诸位!把笔放下来,看看这里,注意听!你今天还没有来的时候,在座诸位!我们这个教室、讲堂,虚空是这样子,诸位!你们今天来上课,占据了虚空,虚空有没有减少?没有,答对了!你们离开以后,虚空有没有增加?没有,是的!本来就没有缘起法,诸法本来就空,讲缘起,是对二乘人,不得已破除自然的外道,不守因果、生灭因果的法则,佛为了破除外道的思想,只好讲缘起,缘起无自性。

所以,因此,我们要了解,什么叫做自性本空?自性本空的意思就是说:你在家的时候,你的身体,你很清楚四大本来就空,空就是零。好!在座诸位!每一个人在家,其实自性本空,空集合在一起产生空,这样讲,讲得通吗?讲不通!对不对?0+0+0+0,+++空,变成一个大空吗?错!所以,意思就是说:自性本来空,来集合还是空;你就是不集合还是空!为什么?父母没有生我们来到这个世间的时候,本来就无一物,知道吗?绝对就是绝对,讲缘起,是佛不得已的苦衷,因为怕众生坏了因果相、坏了事相,不守因果的戒律法则,胡作非为,所以,佛陀只好讲:那是你必须遵守因果的法则。

因此,来的时候,我们没有增加这个虚空;当离开的时候,我们这个教室的虚空也没有减少。意思就是说:我们的清净自性,就像虚空一样,究竟如虚空,平等如法界,心性究竟如虚空,平等如法界,法本不生,法本不灭;法本不来,法本不去;法本不增,法本不减,这个都在强调什么?重点都是在强调:如来藏性本不生,本不灭;本不增,本不减,没有缘起法的。知道吧!

讲缘起,那就是方便说了。是不是?讲缘起就是方便说;讲究竟义,诸法本来就空,就是绝对。好!看底下,说:此下约无从来,【以破随合。】随合就是缘起。【因前破无体,恐其转计有体,故复破云:若汝所知心,是有体者,此指心之体;汝且以手,自挃其体,此指身之体。挃者捏也,试看汝所以能知心,为复从内而出?为复从外而入?若从内出,是心在内,还应先见身中腑脏;若从外来,是心在外,现要入身,先合亲见汝面,】因为心由外面来嘛!【今二俱不见,则是无所从来矣!】所以,来去、生灭、增减,都是缘起;都是如幻,都是空无自性。【既无从来之相,岂能随合耶?】诸法从本来,就没有来去、生灭、增减,哪里有缘起?所以,《楞严经》就更进一步了,因为要成佛,就要讲到如来藏性的究竟处了。

【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阿难说:看到,是那个眼睛,“心”加二个字:“但能”知,中间再加一个字:“而”非眼之功能,这样看了很清楚了。叫做心知非眼就是:心但能知,而非眼睛之功能。阿难的意思就是说:心不能看,看是指眼睛。为见非义,令心把它当作看,非义就是:这样讲是不对的。意思就是说,为见非义就是:令心为见,说心看得到,这是没有道理的,看得到是眼睛,心但能知,不能见,阿难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说:为见非义。阿难反而误认为眼睛是能看到的,所以,阿难言:看得到是眼睛,心但能知,不是眼睛的功能。世尊说:令心是见,这是没有道理的,心但能知,无所见,把心和眼分开来讨论,而阿难却认为眼才是能真正的见。

【因闻内出,】若心从内出,【还见身中,】如果【外来】心从外来,【先合见面,阿难以心能觉了,但名为知,眼有照明,方称曰见。】把心跟眼;这个知跟眼分开来讨论。【故言见是其眼,见是眼家之功能,】眼家的功能。【心但能知而非眼,】不可以责难说心令见,【不可责心令见,】不能说心让它见,心是能知,不是眼的见,这是阿难的见解。【故曰为见非义。不知眼不能见,因心有见,观佛喻破便知。】

【此阿难认肉眼为见,更反劣于认识为心耳!】“识”就是意识,认识为心耳,更糟糕!你认识为心,还比较接近,当然也是不对了;现在认肉眼为见,更糟糕!反而更差。【一、眼有坏故:少着灰沙,即不能见,】眼睛稍微一个灰尘,眼睛就不能看。【不若识心,】不是像我们的意识心,【卒难破坏也;】我们的意识心没有障碍啊!是不是?【二、眼有碍故:但隔一纸,即不能见,不若识心,驰思千里也;】我们这个意识心,可以天马行空的发挥,自我想像;肉眼没办法,一张纸搁在前边,就看不到了!

【三、眼有限:明前昧后,三分阙一,】好!诸位把笔放下来,看这里,佛陀的意思就是说:眼睛前面,还有两旁,眼睛只能看到这个地方,正面、左、右二边,稍微转一下(头),后边看不到,所以,大概能够看的范围,大概三分之二。知道吧!从这边转过来,大概看到,眼睛能看的范围,大概三分之二,(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一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二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三套(全)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1:有才干的人,一定要懂得避开灾难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2 :你情绪都控制不住就很难入道,因为这是基本盘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3: 一直强迫对方来接受佛法,佛法有时候会变成毒药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4 :往生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布施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05 : 你以为有一种境界可以追求,就染污了清净心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6 :守住口业紧闭你的嘴巴,阎罗王也拿你莫可奈何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7 :很有修行功夫的人能瞬间降伏这种瞬间的爆发力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8: 佛灭度之后要以戒为师,戒在佛在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9 : 若你常接近烦恼的众生,你的频率也被感化变成很烦恼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10 : 法是绝对,绝对就不能说;说了,就统统叫做方便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1:修行不是等待,修行必须回归当下,现在就必须解脱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12 : 如果不是欢喜心布施出来的,也得不到功德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3 :  我们三皈依也要如法观想才得纳受戒体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4:处理任何事情,你愈执着愈让自己的心伤害愈大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15 : 如果还卡在观念和知解上,那就不算是真修行人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6 :任何法师讲经说法都不能离开: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7 : 千万不要双手造的功德从你的嘴巴花光光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8:晚上作梦的梦境一团糟,就知道我们连一点定都没有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9 : 世间没有冤枉的事,认命变成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20 :我们会有情绪的作用,就是因为攀缘心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21 :阿难所执着的七个地方都不对,不是真心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22 : 有定位这个“我”,你就什么都贪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23 :在这个世间里,你任何的享受,都必须付出代价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24 : 我们意识强大,本性--如来藏性显现不出来了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25:愈有修行的人的手就愈软,要往生极乐世界要有柔软心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26 : 眼根即同无情物,没有分别能力的所对之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