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记 106:理观跟事修是互动的,理观让你清净,事修让你成就庄严
法华经 106
妙法莲华经讲记 106
净界法师主讲
好,我们接着做《法华经》的课程研讨,那么我们接下来研讨第三大题,有关理观跟事修的交互作用。前面我们单独谈理观的刹那无生,谈到事修的这种调伏对治,现在是把理观跟事修把它结合起来,叫做真正的权实不二,先看第一题。
一,请师父慈示,理观和事修,既然都是观照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那么怎么样才叫理观?怎么样才叫事修?
它这个题目本身就有问题了。理观跟事修不是都观照现前一念心性,不是,理观强调观照,因为理观你所观境是什么?是真如本性,这是你本具的,所以理观不要修,理观是观照一念心性,事修是什么?是改造身口意三业,理观是观照,事修是改造。事修怎么观照一念心性呢?一念心性就是理观,即空即假即中,就中道实相,既清净又具足,这个是理观的所观境,事修你看看《四安乐行品》,身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该做,口业什么事不该帮,什么事该做,意业什么念头可以动,什么念头不能动,这就是所谓的事修,把你过去不好的习气修正过来。
那么也就是说理观它本身是改变你的生命的本体,就是你的本质上的改变,如果你今天的本质是活在无明妄想,你的本质是无明妄想,就是自我意识,你怎么事修都没有用,就像你这个大地就是一个,只会长出杂草的大地,你再怎么种树都没有了,有限,就是人天有漏福报而已了,你种不出药草,种不出果实出来,所以理观改变的是什么?根本上改变你的知见,思考模式,就是安住的问题,你到底是安住在什么样的知见?来修一切的六度万行,所以理观谈的是安住,事修谈的是调伏跟引导,它是修正身口意,它是怎么去调伏、断恶,怎么去修善,所以这事修就是断恶、修善,调伏跟引导。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方说灰尘跟镜子,我们以前没有学《法华经》,我们喜欢就是完全修事修,就是看到一件事情,然后就陷入这个灰尘里面,这个人对我讲什么话,然后你就focus,就完全注意这句话,好了,你注意这句话的结果就是,你的话就是说,啊,没关系,反正我欠他的,然后就又慢慢脱离了,所以你永远活在单一的对治,就是说我陷入某一个人的事情的障碍,陷到某一个事情的障碍,然后再把它化解掉,就是先有障碍再化解,一般都是这样,但理观不是。理观是你先不要管灰尘,先站在镜子的角度来看灰尘,我们以前是完全注意在灰尘,这样懂吗?那当然,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也很重要,但是它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为什么五祖大师要把这个祖师位让出来,为什么六祖大师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接近祖师位?神秀大师的时时勤拂拭不接祖师位,因为本来无一物,才能够真正的根本改变你的生命,你如果说你的生命的根本的思考模式,你还是活在攀缘,就是什么事情你先去执著再来处理,先去执著它,然后再去化解,你要修到什么时候?你事情你没完没了,你先去惹一个麻烦再去对治,你惹一个再对治,那你这样子永远就原地踏步。
但是你今天从理观的角度,先观察这一切法是如梦如幻的,然后再来对治,先安住,先把脚步站稳了再来对治,所以理观它谈的是安住,它不谈对治的,当然有些烦恼比较轻薄的,人事比较轻薄,你一安住它自然就脱落了,我们前面说过,有些花它沾不上你的,你只要认为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有些因缘它自然就脱落了,那有些比较亲密的因缘,可能你跟他业力比较深的,那就必须要靠事修拜忏、念佛、持咒,慢慢来调伏,所以理观的问题可以解决你,大概百分之七八十的问题了,你只要安住一念心性,很多你没有必要的人事,它自然会远你而去了。
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人都说,因为我业障很重,所以我招感那么多因缘,其实你业障的重占百分之三十,你百分之七十是因为你妄想打太重,不是业障重,就是你自己找来的,我们人生的灰尘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是的,但是我认为绝大部分都是你自找的,这跟业力没有关系,你把所有的过错都推给业力,对业力是不公平的,其实是你的攀缘心惹来的,很多都是你自己用攀缘心惹来的,所以当我们安住在一念心性的时候,我不敢说所有的尘埃都会掉下去,至少掉百分之七十,你不会没事找事啊,那剩下的呢,剩下的靠事修了,就靠时时勤拂拭了。拜忏,做功德回向给他,那方法很多,或者你放生、持戒,就看看你哪一个问题比较严重,所以事修可以怎么样?它有轻重缓急,就比较严重的先对治,跟你往生特别有障碍的先对治,拜忏、持戒、修福等等。
但理观它没有所谓的对治,理观就是一个整体的安住,所以大家把这个理观跟事修分清楚,理观是安住,事修就是调伏跟引导,就断恶修善,所以我们现在是怎么样?当你的内心是一片镜子充满灰尘的时候,你要先站在镜子,你本来没有灰尘,然后再去面对灰尘,那么这个时候你面对的灰尘就有限了,很多灰尘是它自动会脱离了,然后你再慢慢对治你的问题点在哪里.
好,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你学《法华经》你起码把权法跟实法弄清楚,实法就是强调理观的一心真如,就是一心,即空即假即中,建立佛陀的知见,实法,权法就是三乘的无量法门的对治法,专门讲对治烦恼的,就是怎么样时时勤拂拭的,就是说,会权入实,你起码要知道什么是权,什么是实,实法就是理观,权法就是事修嘛,好,有没有问题?理观跟事修这个很重要,你这个没有弄清楚,你《法华经》不知道怎么修了。理观强调无生,事修强调因缘所生,就讲到身口意的调整。好,请说。
提问:师父,阿弥陀佛!师父刚讲到怎么面对如灰尘的人事因缘,那弟子已经很清楚掌握到那个修持的决窍,但是面对譬如说积极的修善,例如布施,布施这个部分,就是积极的修善,我们要怎么在理观跟事修上,就是让它可以合一,不知道可不可以请师父再…..(师父:积极的修善跟随缘的修善),譬如说在布施这个修善的里头,我们要怎么结合理观跟事修?
好,请坐。事修的对治它有它方法,比方说它思惟布施的功德,诸未施财无常灭,由施反成有财库。这句话大家应该很清楚了,就是说,它事修,它是一个一个针对悭贪嘛,那你就要想我为什么要布施?因为我不布施,我死了以后,诸未施财无常灭,我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如果我在生之年我利用这些资财,你死了以后这个财产就不叫布施了哦,你是财产就没有了,但你在生的时候你把钱财给别人,这个叫做布施。所以你这样思惟,哦,那我这个钱财霸着不放,我什么都没有,我在有生之年把它布施出去,由施反成有财库。会变成财库严重还可以受用,所以它这个每一个法在事修的时候,它都有它一个对治的观法,这个祖师都有一个思考模式,你就照这个思考模式去做,你就知道怎么做了,它是有一个,它有一个思考的,这个事修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对不对?那理观只有两个,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有两个。
但是你如果不站在理观,你事修会产生执著,你布施也会执著,你布施的时候就看说,欸,这个功德里面有没有我的名字,你就会这样想了,就著布施相了,所以你这个布施变成怎么样?布施的法,不是布施波罗蜜,这三个,波罗蜜对你就没有用了,因为你今天不能够,安住真如本性,以无所得为方便,你称性起修的时候,你的布施叫做布施波罗蜜,它产生的效果就不一样。你是用清净心跟菩提愿来布施,你把它当作你一种历练,那你今天如果不修理观去布施,你在布施的时候你就想说,欸,不错,你看我修这个功德,我来生会去受用,你的结果你来生果然去受用,但是你没有离开轮回,所以这个布施不能度你,它没办法度你,它不能让你到波罗蜜去,它只能够在生死里面,得一个有漏的福报,波罗蜜到彼岸,一定要理观的智慧,所以它这个理观跟事修是互动的,理观让你清净,事修让你成就庄严,所以这两个不一样。
当然你说,我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也不去修,那你就一路的清净下去了,你就没有所谓的功德庄严了,你这个叫素法身,不是佛陀的妙法身,所以你不能执理废事,也不能执事昧理,是吧?但事修就没有标准答案了,到底你应该去从布施,从持戒,但是我个人的体会是这样,事修,你要先找你的专长,跟你的最优点的地方,跟最弱的地方去对治,这两个,就是你特别厉害的,比方说你今天,你的事修,调伏上,你很合适用无常观,其实你成就就好,你不要管用什么,就是说我面对烦恼的时候,我习惯用无常观,我过去生对无常观、无我观,操作得非常好,那你就用无常观,你凡是把烦恼灭了就对了,你不管用什么法门,契机就好了。
那么第一个找到你的强项,第二个找到你的弱点、痛点。就是你每一个人内心当中,从因缘来说,你一定有你的盲点,有些人对财富有盲点,有些人对这个感情,有些人对名声,这个就是你要注意了,这一定是你往生的障碍。你要痛下决心去面对你的盲点,就是说,蕅益大师讲,行人各有烦恼习气,重者先治,譬如擒贼必先擒王,就是说,你今天从事修的角度,因为你生命有限,你不可能把无量劫来如梦如幻的烦恼业力今生全部面对,但是它有些点是会非常严重的,就是你这个病根非常重,要从这个下手。
所以事修它是要选择的,找到你最强项的法门,找到你最弱的痛点下手,因为你说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一个愿望,它不是让你实践,因为你的时间有限,你今生怎么样,先其跟往生有关系的,就是会障碍,你说人生有短期目标、长远目标,短期目标是往生,所以事修法门就是怎么样?要先了解你自己,所以我们要了解两种自己,师父前面讲过,第一个要了解你根本的自己,就是真如本性;第二个了解你无量劫来在三界里面整天打滚,你因缘中的自己,就是现在的因缘法,你里面你有什么样的烦恼有什么善根,你总得清楚你自己的问题吧,说你的善根强项是无常观、空观,你一定要修其他法门,你过去生已经盖到八层楼了,你稍微用功一点,这个法门对你就很相应了,你就修下去,事修没有标准答案,契机是妙法,治病是良药。
所以事修就是,请你先了解,因缘所生法的你是怎么回事,就是我本来是清净的,那后来呢?后来生生世世在那边打滚,到现在呢?有如梦如幻的烦恼,有如梦如幻的善根,就是你的目标是要往生,有哪些工具、善根是你的强项,你要赶快拿出来用,因为你稍微用一点功,对你来说就是很快的效果,你要把过去的善根累积到一个程度,用加法把过去的善根累积起来,然后把你的盲点找出来。你会不往生有几个盲点要注意的,有几个地雷,你最好先避开,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地雷,有些人是感情是他的地雷,有些人是财富是他的地雷,就临终可能过不去的就那几颗地雷,你最好事先知道。其实你有在打坐,你就知道你的问题点在哪里,你的强项在哪里,你应该会知道。所以这个事修就是断恶修善,面对如梦如幻的善根,面对如梦如幻的盲点,赶快在你有生之年做一个善加处理,然后呢,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去处理。
好,下一题。第二。
二、请师父慈示,一个人衣内有宝珠,但是他什么时候回光返照拿出来贸易,一念迷,一念悟,又则实际操作方法如何?
摩尼宝珠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它为什么摩尼宝珠呢?因为它对你有加持力,那么它的特点就是迷悟的问题了。所以迷悟的问题,当然就是理观的智慧了,你今天能够回光返照,那宝珠就现前,你今天不回光返照,那你就是一个生死业障凡夫,所以这个宝珠怎么样操作,这一题我们等到下面,净土宗结合我们再说。就是你有时候,如果你今天有没有拿出来,就是你如果是迷惑,这个宝珠对你来说就没有了,那你就是一个标准的业障凡夫,你的修行的起点就是,你就是一个在外面流浪的乞丐了,你的起点是这样子了。就是说,欸,我不需要理观,我好好的修行,可以,你的修行的起跑点是生死业障凡夫的起点,如果你今天从理观,你的修行的起点是自性功德力做起点,你至少有一个宝珠做本钱,就是这两个起跑点不一样,那怎么事修,那就后面的,我们等到后面净土这一块再说。
好,第三题。
三、请师父慈示,有两种清净心,一种是用来安住的本自清净,另一种是需要修的清净心,那么这种需要修的清净心在我们凡夫阶位,与唯识课程中的无分别智有何异同?
理观的清净是本具的,你不要修,你只要观照,知道,直下承当就可以了,这我们前面说过,事修的清净心,是要用各种方便去修证它的,事修当中其实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了,它这个地方提到无分别智,无分别智是一种事修,因为无分别智你不能安住,你安住在无分别智到时候你就偏空了,因为你的安住必须中道,要即空即假即中的一心真如里面,清净跟具足合在一起才可以安住,必须要中道实相才能安住。
那么无分别智它是一种对治,就在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就是说你今天遇到一个很严重的人事,这个人跟你因缘很深,他跟你讲了一句话伤到你,那么这个时候最快的方式把烦恼调下来,就是无分别智。就是我不可能不取相,因为这个相太强了,超过我这个不取的力量了,因为事修它是因缘法,那每一个人因缘,你看有些人跟你讲话,你根本不当一回事,是吧?但是有些你特别亲的人,跟你讲一句话你就很严重了,你三天都走不出来,就是说你已经取到相了,这个相在你心中不断的挥之不去,很简单,你不要分别就好,就是取相可以,你把名言关掉,就不要讲话,你心中不要讲话,不要在心中去分别这个影像是怎么回事,你不要去诠释它,所以这个方法是很快的,就是我做不到不取相,我第一义谛的时间过了,我从第二义谛去修补,就是取相,已经取到相了,但是你把分别心关掉,就是你对这个影像,不管声音或者形象,你把那个分别的功能关掉,我没有意见,它很快会脱落。就怕你不断的去思惟它,那问题就会很严重了。
但是无分别智,这个法门是好就好在很快,但它有一个问题,就净土宗不能用太多无分别智,因为净土宗它这个跟圣道门不一样,净土宗要怎么样?它的标准是要厌离娑婆,是吧?你临命终是要取舍的了,你修无分别智,无分别智就是说反正老僧自有安心法,八风吹来亦无妨。你也不一定要去离开娑婆世界,那么众大乘的难行道来说,无分别智是一个妙法,但净土宗它临终的时候,要厌离娑婆,要欣求极乐,要讨厌娑婆世界,所以无分别智它不会让你讨厌它,它会让你不在娑婆世界受伤,它会让你不受伤害,所以净土宗更多的要修什么?无常观,苦谛观。因为,为什么药要下这么重呢?因为你临命终要做出选择,要取舍的,我要离开娑婆世界,你总要有理由,你说我无分别智,无分别智找不到离开它的理由,找不到理由,所以其实,净土宗的理观,那当然理观每一个人都一样,就一念心性,净土宗的事修其实藏教法是很合适的,四念处、不净、苦、无常、无我,你要诃责它,讨厌它,要把所有娑婆世界的过失把它读一遍,它是不净、苦、无常、无我。你才会远离它,临命终才能够做出判断,我要离开娑婆,我要欣求极乐,但是你修无分别智,它不会让你厌离娑婆,它也不会让你欣求极乐,它就是保持一种清净,它不会做出选择,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就是净土宗的人在修无分别智,可能不能当事修的常法,可能事修这一块,要带一点苦谛跟无常的思考。
好我们看最后一题。有关法华跟净土的相互关系。先念一遍。
一、请师父慈示,学《法华经》对我们修净土法门有哪些好处?我们如何把《法华经》的思想,运用到念佛中来?
《法华经》当然最重要就是理观的智慧,就是你的安住点跟一般的点不一样,我们先谈,如果你没有学《法华经》,你这个净土宗会怎么修?净土宗的修法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你要会念佛,第二个你要会往生。是吧,这是两码事。因为念佛面对的是佛号,往生你面对的是弥陀的本愿功德,念佛我们就不谈了,你各凭本事了,你怎么去专注、建立心中的佛号,你一句佛号念诵听,这个事修,这个就不谈。我们谈往生好了,先谈往生。
你临终的时候,佛号现前的时候,你的心态很重要,你必须做到一个标准,叫做顺从本愿,这个顺从本愿,就是你要能够,所以净土宗是要有取舍的,他要离开娑婆,厌离娑婆,要欣求极乐,欣求极乐这一块我们就不谈了,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你怎么去借相修心,这个就不谈。我们就谈谈厌离娑婆,因为这个是关键,就是我们不是从零开始,我们是在无量劫当中,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的流转,累积很多对娑婆世界的贪念,留下很多对娑婆世界美好的影像,然后才能想离开它,这个困难点有一点困难,而且要快速离开它,临命终的时候,马上做出选择,所以贪念娑婆是我们净土宗每一个人,必须走出过去的一堂最艰难的功课,因为你不走出过去的妄想,你没办法迎接弥陀的光明,那你今天如果说你不修理观,你就从苦乐的对治,因为娑婆世界是痛苦的,极乐世界是快乐的,所以我放弃痛苦,追求快乐,合理。
但是有什么问题?因为你没有修理观,你的内心是自我意识,活在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它本身就是随顺于生死轮回的,所以你的修学变成怎么样?变成逆流而上,你的心本质是随顺生死,然后你要抗拒生死,用佛号去对治它,用靠你的信心,那就很困难了,因为你的本质是随顺生死的,因为自我意识,你的心本来是攀缘的,那你只能靠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你靠很多的佛号,靠对阿弥陀佛的信仰、信心,对你这种事修的愿力来建立一种,抗拒强大的生死轮回的力量,逆流而上,这个是事修法门。
那如果你透过《法华经》的理观,你从根本上改变你的内心,你把自我意识的模式,转成清净心菩提愿,你的心是顺从菩提,而极乐世界它跟无上菩提是一条路的,就是往生是三百由旬,成佛是五百由旬,这整个是一佛乘的,所以你的心已经调整成不是顺从娑婆,你只是面对如梦如幻的娑婆世界,留下的影像要面对而已,但是你的大方向是顺从无上菩提了,顺从无上菩提,你马上能可能接受顺从本愿,不需要理由,就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不必靠苦乐的对治,就是因为我们要成佛,所以我要往生,而这个思考是更高的高度了,这样大家听懂吗?就是你修《法华经》以后,你会有一种成佛的意乐,就是你的心已经是随顺无上菩提了,所以你从随顺无上菩提要随顺于弥陀本愿,相对容易,你不学《法华经》你的心是随顺生死轮回,你本来心往这边走,要把它拉回来,要逆流向上,要把随顺生死的心转成随顺往生的心,困难。
就三种随顺嘛。随顺菩提,随顺本愿,随顺生死。你看,有一句话很重要,说“生本无可恋,死亦何须厌,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当我们临命终的时候,要离开我们非常熟悉的生死轮回,就算你的准备非常够,你已经知道娑婆世界是痛苦的,它伤你太深,但是你临命终真的要离开它的时候,你心中还是有纠结,因为你认为它是真实的,它是真实的,我要离开它。但是如果你认为,本来就没有生死,你就很好离开,那本来就没有生死,人生是一场梦,我只是醒过来而已,这样是不是比较容易离开?
所以理观的好处就在这里了,它从根本上心态改变了,这个地方很重要,诸位,你不修理观,你那个临终这一关,你从一种顺从娑婆世界转成顺从本愿,是一个大难题,因为你跟往生的愿力的方向是相反的,然后你靠你的事修要把它调整成一样,是困难的,但是你学《法华经》,如果你把这个清净心菩提愿学会以后,你跟往生是同一个方向,本来就同一个方向,它很好转过去,就为菩提道求生净土,相对容易,大家体会一下。
法华经讲记 71:你要让自己先成就安稳,然后再跟无上菩提对接
法华经讲记 72:菩萨因地发的愿越复杂越困难,他要成佛的时间就拖得越长
法华经讲记 74:你不跟三宝结缘,没有招感佛陀出世,后果就是变邪见
法华经讲记 75:很多人用生命经验取代智慧的观照,这是不对的
法华经讲记 76: 十二因缘我们能够做的只有爱、取、有这三支,其他的全部认命
法华经讲记 77:你要想尽办法跟十方诸佛菩萨结缘;想办法跟佛陀相遇
法华经讲记 79: 学法华经以后,你的因缘会得到十方诸佛一种特别的护念
法华经讲记 80:你在初地之前的因缘果报都不能受用,因为这些因果都带业
法华经讲记 81:你离不开三界火宅,不要说行菩萨道,你自身难保
法华经讲记 82:一个人最难的就是面对自己,你自己永远不可能破恶
法华经讲记 83: 初地前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长养圣胎,你没有资格讲历事练心
法华经讲记 84:你听完《法华经》不是把宝珠放在衣服,你要拿来贸易
法华经讲记 85:如果你帮助众生去做义工还想着人天果报,那你就完了
法华经讲记 86:若没有正见越精进越糟糕, 一旦堕入魔道以后便失菩提种
法华经讲记 87:听完《法华经》,你每一天诵一品,你就是五种法师了
法华经讲记 88:末法时代想要受益,你不管别人怎样,自己先修皈依保持恭敬心
法华经讲记 89:到了十年以后就不是拼你的精进了,看你的心理素质了
法华经讲记 90:你没有看完所有经典之前,你最好是保守一点, 把嘴巴闭起来
法华经讲记 91:你只要不内观就跟成佛之道完全没有关系了,不管你修什么法门
法华经讲记 92:要改变我们的依正二报,不能先碰业力,这不是你该碰的
法华经讲记 94:你能够听懂《法华经》,就是你的大乘根机已经成熟了
法华经讲记 95:大乘佛法既然不能思惟不能表达,那就要有传承了
法华经讲记 96:中道的实相不是你自己可以无师自通的,一定要有一个老师教你的
法华经讲记 97:法身靠理观成就,应身是靠事修,先把理观事修分清楚
法华经讲记 98:到了晚年成败关键就是理观的智慧了,就是回光返照
法华经讲记 99:不用感受来引导生命,你只要重视感受就被业力牵着走
法华经讲记 100:凡位菩萨弘扬佛法要选择性的去弘法,要先让自己的善根不受伤害
法华经讲记 101:修习《法华经》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少跟这些有权势的人亲近
法华经讲记 102:到你晚年经常去憶念的某个人某件事,这就是你临终的罣碍
法华经讲记 103:用圆教的思想去问难权法,若是他的根机不够就变成一种恼乱了
法华经讲记 104:发愿在你未来的时候弘扬《法华经》,先把这个因地种下去
法华经讲记 105:你能够闻经达理,断疑生信,深信不疑,你就入了名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