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痛恨航班延误?给你看看时间和数据的秘密 | 嘉宾观点

2017-03-31 郑洪峰 我有嘉宾

这是我有嘉宾发布的第411篇文章

2784字 | 阅读5分钟

你经历过航班延误的焦躁吗?嘉宾派帮主、飞常准创始人郑洪峰在「嘉宾派·智能×未来」大会上,对于航班延误问题的智能解决方案进行了内部解读。分享结束后,《我有嘉宾》、嘉宾派创办人吴婷和嘉宾派嘉宾、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以及现场观众分别向郑洪峰进行了互撕提问,郑洪峰吐露了哪些行业奥秘?

节选自郑洪峰在嘉宾派的分享,敏感内容有删减

时间现在是大家最宝贵的资源。我们作为民航人觉得挺丢脸的就是延误问题,没有给大家一个很好的交代。


强烈的出行需求与航班延误的矛盾


2016年,国内航班总量增长15.5%,平均延误时长增长57%,很明显看到平均延误时长在增加,而且中国老百姓出行需求特别强烈。

 

最早当京沪高铁开通的时候,京沪航线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当时整个客座率掉得很厉害,甚至都在减航班。但是现在京沪航线基本上班班爆满,连头等舱都是满的。

 

民航增长到了什么地步?一家省会级的机场一年可以增长40%到50%,这很可怕的。民航它影响的不止是旅客,还会影响到物流。

 

顺丰在前几年推出过一个产品叫当日达。但是就因为延误以及在民航里面的中转,它实在实现不了当日达,所以这个业务在逐渐消失。

 

全行业全年因不正常航班导致的快递积压超过13.8万吨。大家不要觉得是很小的一个数,像顺丰它几乎都是3公斤以下的货物,可以推算一年会有多少货物被耽误。

 

民航业内每年因为延误,我们会损失掉大概70架到80架空客320这样一个机队,相当于一个春秋航空。


为何痛?机场资源利用率低


为什么会这么堵?因为整个航班量增长太快。我国空域纵横交错着692条总长度19.2万公里航路线,每天有超过1万架次的航班。天上的路也有堵的时候,堵了怎么办?飞机不可能在天上停留,只能不起飞。

 

影响航班准点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天气,天气不好时需要绕飞;另一个,空域是非常珍贵的国家资源,但现在管理上没有立法。

 

对比北京机场和亚特兰大机场,亚特兰大的上空基本上都是可以用的,但首都机场周边有大量空白的地方,是不允许飞的,这些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再一个就是机场资源。机场很宝贵的资源就是停机位,但现在停机位的利用效率其实并不是很高。比如最近虹桥因为没办法接受公务机,所有的公务机都要飞往浦东,浦东给客机的停机位本身就不够用,结果就造成公务机停机位非常严重的饱和。一个停机位,给民航班机,一天可以保证七八个航班,但是给公务机,七八天保障一个航班,利用效率非常低。

 

而且国内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国外的公务机是交叉停的,而国内公务机之间距离很远,生怕撞了。种种这些,都会造成很多地面资源的浪费。


如何解决?用人工智能优化配置


刚才找了痛点和痛点发生的原因,接下来就要找具体解决方法。我们认为是要经过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数据收集。不管做什么样的人工智能,最最基础的其实就是基础数据,那么我们就要去拆解整个民航,发现延误的症结。从空中到地面,我们把围绕航班运行的所有时间点切细,就像CT扫描一样,切细到每一层。这个收集过程,是我们感觉最难的部分。

 

有了数据,我们就要对它进行一个最基础的分析。看上去很简单,实际非常复杂。譬如对预达和预起时间的分析。尤其是预起时间,你要拥有的不只是这个飞机的情况,还要有全国整个流量的情况,而这些在国内是很欠缺的;还需要对天气非常精准的预测,但是国家的这些基础设施现在很薄弱。

 

有了前面的基础,才能真正到智能决策。

 

中国的整个航班运行特别复杂。它关注的不止是本场的问题,还有其他各个地方的航班是否延误等情况。我们可以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把这些数据快速分析、利用起来。人工智能自动根据资源情况分配停机位,可将停机位利用率上限提高7%以上,对于保障车辆等复杂资源的处理能力,可以比人工提升45%以上。

 

还有宝贵的空域资源。怎么把这些空域用得更好,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基于人工智能和增强现实技术,我们就帮助安徽的空管人员将空域管理能力提升15%以上。

 

马克思说,一切经济最终都归结为时间经济。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时间的生意,帮助大家更好的节省时间。谢谢。


第一撕:民航数据打算怎么利用?

图为《我有嘉宾》、嘉宾派创办人吴婷向郑洪峰提问


吴婷:刚才赵鹏说他手上有那么多人口数据,但是他只会拿数据去做招聘,不会去做其他的事情。那你们手上这些数据,打算怎么开发利用?

 

郑洪峰:恰恰相反。我们认为在这个时代,数据需要更多地共享。Boss直聘为什么不能共享?我觉得可能是为了不伤害其他人。在民航里面,我们觉得应该有更多的数据共享,整个运行才会越顺畅,而且你的数据被用得越多,你在行业内的地位越稳固。

 

我们运气比较好,刚有了这些数据,移动互联网来了。在这种条件下,第一,我们的用户数量快速增加;另外,传统的OTA比如携程和艺龙,它们需要通过把旅客粘在它的客户端上,从而带来营收。因为现在有一个思路叫机加X,把机票作为一个流量入口,去卖更多的服务如租车、酒店、保险、贵宾室等。这是我们数据最早的用处。接下来数据的用处就在挖掘上面。数据是座金矿,我们要做进一步的深挖。

 

吴婷:我有些好奇,因为其实民航这个行业的数据,对于航旅纵横这样国有背景的更容易获得,一般人可能花短时间是不太容易获得的,那飞常准现在是一个资源导向型还是技术导向型的公司?

 

郑洪峰:大家在创业的时候,往往感觉前面有无数座山,就像20年前如果做支付,你会想那怎么行,已经有各种银行了,但是现在支付宝、微信支付都做起来了。当年我们自己都不信我们能做起来,当时投资人就反复在鼓励我们试一试。整个行业的数据壁垒,我们就一点一点把它撬开了。

 

我们做了12年,前10年是数据导向型,但是从3年前开始转向技术导向,真正去挖掘数据。

第二撕:如何解决数据失误问题?

图为嘉宾派嘉宾、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向郑洪峰提问


刘庆峰:我一直是飞常准的忠实用户,它给我带来很多帮助,唯有一次例外。那次我们准备出发,一看飞常准提示飞机因为雷阵雨延误一个半小时,我们就继续开会。结果过了还不到一个小时,助理突然告诉我,飞机又准时准备起飞了,于是我就非常狼狈地赶往机场。不知道现在问题有没有解决?

 

郑洪峰:我们刚开始是靠6个数据时间起家的,就是实际、预计和计划这6个时间点,包括起飞降落。现在我们把它细化了,像您刚才说的那个问题,现在增加了一个预计登机时间,因为有可能把你关机舱里让你等,就是告诉你大概最晚要到机场的一个时间。可能飞机确实是按照预计的起飞时间走的,但是登机时间可能是要提前的。

 

第二个,我们接人,现在只是知道飞机落地时间,但实际上我们统计过,比如浦东机场,它最远的滑行时间是需要40分钟,那么现在要精准到你出到达口的时间。所以说做数据挖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永无止境。


第三撕:垄断资源领域如何破局?

图为「嘉宾派·智能×未来」大会现场观众向郑洪峰提问


现场观众:郑总您好,关于飞常准,我有一个问题请教。飞常准现在主要跟机场合作,但机场在一个地域内是垄断资源企业,那您当初跟机场要求合作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故事可以分享呢?

 

郑洪峰:机场所开展的业务确实存在一定垄断性,但是机场希望通过提高信息化程度来提升运营效率的意愿是非常明确的,我们幸运地赶上了这个机会。当时昆明2012年搬场,航班正常性表现欠佳,当时“十问长水”事件轰动了整个全国,后来我们参与了长水机场协同决策系统的开发和上线运行,一直到过去的2016年,民航局公布数据中长水机场的航班正常率都稳居前三位。更重要的是,我们一直用创业型科技企业的速度、效果与垄断对手进行竞争。

 

当我们拿下第一家千万级机场之后,后面的机场就好办了。就这么简单。但是,第一要有运气;第二,你要踏踏实实地从0到N,一点点去做。


▌点击关键词 看往期文章视频 ▌


我有嘉宾


赵普 | 罗军 | 马东 | 松禾厉伟

 倔强的周航 | 投资人胡海泉 | 读库张立宪

刘庆峰 | 蔡晓东 | 老炮吴声 | 艾瑞杨伟庆 | 毛大庆

吴婷 | 贾巍 | 宋浩 | 分享住宿 | 国企转型 路伟 | 俞铁成

吴军 | 徐景明 | 超级IP2.0 | 李淼 | 陈超

美女与野兽 | 赵鹏 | 人工智能创业 | 马斯克

杨镭 | 王思明 | 优客工场 | 刘自鸿 | 快手 | 微信指数

智能汽车 | 无线充电 | 柔性显示 | Akon | 王煜全

阎焱 | 倪泽望 | 倪正东 | 易定宏 | 李丰 | 科大讯飞的秘密

 投资人蒙面激辩 |  要么IP要么死 | 相爱相杀

人工智能下一种可能 | 文艺中年秦朔 | 创业女司机

曹杰 | 上市公司股权投资 资本大时代

 投资遇上全球化 | 应对资本寒冬 薛蛮子

丁磊 | 罗永浩 如何在京买房 | 复星梁信军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嘉宾派,全球标杆企业深度访学第一门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