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训与训诫:解读李文亮医生情况调查通报

燕志华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2022-04-04

本公众号持续推送网络舆情和危机管理文章以及故事,欢迎关注!


社交媒体时代,时空失去了意义。人们常常早晨一头钻进网络云端,物我两忘,抽身而出时往往已到中午,仿佛南柯一梦。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一天用在社交软件上的时间是一小时,则全国8亿人就是8亿小时。而这还是最保守的国民社交总时间统计。在社交时代之前,这8亿小时是用于手机之外的。

比如近几天,无数人精力被社交软件上的信息所牵扯。就以3月19日一天来说,美国总统将病毒称为“中国病毒”,打响转移矛盾的舆论战;美国的股市崩盘;意大利市长怒斥市民;北京的前拜耳公司女士被宣布驱逐出境;国家监委调查组发布李文亮有关情况调查通报;武汉公安局撤销训诫书并道歉;武汉警方对李文亮案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

在19日晚间发出的李文亮的调查通报,以及武汉公安局随后的两次情况通报,迅速被网民关注并传播。毕竟,这个调查通报被网民期盼已久,就在很多人认为调查短期内难以出炉的时候,不经意间报告就撞入了舆论场。


这个时间段抛出这个报告,看起来并非是一场精心的时机选择。在《人物》杂志采访李文亮同事艾芬的文章风波之后,网络盼望报告的心理又达到一个高潮。在此时向社会“交作业”,感觉就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当日的舆论场,虽然有愤怒情绪,如对于拜耳女职员和海外的病毒回流,但是整体处于积极心态区间,拜耳女的被逐离、境内外对比产生的强烈家国自豪感和生命安全感、致敬凯旋归来的医务工作者的崇高感、慢慢解除隔离措施的解脱感,足以承接一场巨大的舆情炸弹。但显然,报告效果算不得炸弹,激起的浪花如棉胎投水:显著地存在着,吸收着流量,但是显得浮泛无力。

我们关注了几个微信群的反应,以及新闻后面的留言,会发现多数人的感觉是有点失望,因为没有得到期望中的高度评价,至于想象中的对于一些官员的处理,目前也看不到任何的迹象。武汉公安局随即发布的两则通报,对于一线工作人员的处理,也没有带来大快人心的激动。总体感觉是只有事件平铺直叙的叙述,没有多少色彩鲜明的定性和言辞激烈的问责。以平和结束激烈,以道歉结束对立。历史就此悄然翻过一页。

其实我们在此前已经提示过,对于调查报告的期望值不应过高。这是一场多方的博弈,它的最终目标就是结束对立,寻求和解和共识。对于李文亮的调查和评价,不应当仅仅看这最新的一份报告,而应该将此前有关部门已经释放出的一系列的敬意和补偿连贯起来看,如调查组进驻武汉后,就认定了工伤,进行了多项经济补偿;进行表彰,成为全国先进个人;撤销训诫书,进行道歉,等。如果我们还有什么建议的话,就是武汉地方政府应该加强道歉的仪式感,强烈的仪式感可以告慰李文亮的家属和亿万网民,这也是对于迟到的道歉一种正义性公正性的补偿。

我们也应该看到,调查通报并非仅仅是还原事件真相,其实一直在与舆情和网民对话。那就是很多地方在暗中回答网民的疑问,比如李文亮被训诫后,有没有得到医院的粗暴待遇;确诊后有没有得到尽职的抢救等,文章一一给出回答。对于网民最为期盼的道歉,通报满足了这个民意要求,不过是请武汉公安局出面道歉的。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看,由武汉公安局而非更高一级政府部门进行道歉,也无可厚非,也是低调的处理措施。

总体看来,这份报告朴实中蕴含着精致的内容叙事,虽然值得细读,但是平淡无奇,并无惊喜。这也符合我们此前的分析预判,那就是调查报告不会全盘接受网民诉求,但是肯定会解决最大的痛点。毕竟,在激烈的网络舆情和审慎的国家调查之间,能做到粘合而不分裂、和解而不对立,已经达到目标。虽然调查组已经完成了任务,广大网民感觉“轻描淡写”,两者之间看起来存在一定的期望错位,但是细细思考,此次报告如同一场官民之间的谈判,分别后退一步,达成共识和解,何尝不是一次握手言和?没有完美的结果,只有各方权益的平衡。

报告并没有慷慨地满足网民的很多愿望诉求,而是看起来在很多地方小心翼翼地维护一套社会运行机制和社会规则。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套规则有大的错误,而只是执行这套规则的人出了问题,所以最后问责了他们,认为他们“处置不当、适用法律错误、执法程序不规范”等。比如训诫,应该是法院对于犯罪者进行的公开批评教育,显然对于双方来说,确实是应用不当。是执行人而不是规则出了问题,是此次调查报告的一个重要潜台词。

如果我们用社会学视角来看这份报告,会发现报告一直是沿着制度和规则的路径来一步步还原事件的真相的。通过报告,我们会发现事件中涉及的各方人士,都不过是各司其职,按部就班地做自己应做的事情,只不过在根据规则做事的过程中,是人出了问题,所以需要问责,以儆效尤。

以下各个事件,无不都是遵循制度和规则的后果:武汉市中心医院有关领导和李文亮医生进行了谈话、医院让李文亮医生写一份认识材料、参与抢救的医生分别表达看法、中心医院成立工作专班,全面负责抚恤善后工作、对李文亮医生认定工伤、对于执法不当公安人员的问责,等等。如果没有这套规则,调查组没办法还原整个事件的真相,工作人员也没办法进行一系列必要的工作。即使是调查组的这份报告,也是遵循了这套规则。规则是对社会秩序、权力秩序的有力维护,确保整个社会在疫情之后依然完整有序。

所以,根据这样的制度和规则来看,武汉市中心医院的负责人和李文亮谈话,并对李文亮的同事进行了严肃教育,都是作为领导身负其职,按照规则进行而已。虽然社会对此深有不满,甚至有人出于义愤要问责他们,但是在现有的规则条件下,他们并没有犯什么错,只是例行其事,甚至可以说,如果他们没有谈话和训诫,反倒会违反规则,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对于李文亮医生的训诫,只不过是工作人员根据一套规则进行的工作,以维持政治、经济、社会正常运转,否则,社会就很难做到理性的控制。

在社会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法国福柯的《规训与惩罚》,探讨的是社会的理性控制和理性管理的问题。这本著作的核心观点,就是认为现代社会是一种规训社会,权力在社会各个神经末梢都存在着,但不是以权力的僵硬的威权的面目出现,而是以各种规则、制度的形式出现,形成各种条条框框和工作条例,并内化于人心,如社会软件一般在人心和社会肌体内自动运行,从而确保社会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人们遵守各种文化习俗和社会规则,其实是在潜移默化中遵守着权力的法则。

上面谈的是权力的运行和理性的管理问题,权力在社会的神经末梢的微妙行使,其实是现代社会的理性化、计算性的标志,在任何现代社会、现代大型组织都存在着的。

但是回到现实社会中来,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虽然武汉中心医院等各项制度规则都在正常运行,但是在面临新冠病毒袭击的时候,却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后果,比如由于谈话和训诫,使得病毒警戒信息没有及时发出,甚至禁止本院医生戴口罩,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李文亮及多位中心医院医生的去世,就是这种惨重后果的表现。

虽然调查报告将为李文亮医生事件掀开新的一页,但是对于报告中没有提到、却处处都存在身影的规章制度和规则问题,却也是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的。原因很简单,它的正常运转,却导致了一个非常惨痛的结果,带来社会和网民的强烈不满,就证明武汉中心医院的这套规则确实需要较大程度的改进了




作者:燕志华 博士,舆情和声誉管理顾问



往期精选(打不开链接的文章可以发私信索要)
进入疫情反思阶段,尤其要防范网络舆情出现重大误判
李文亮的官方调查评价是如何进行微妙表达的?
病毒可能一举击中了西方社会的治理“死穴”
风口浪尖上的沉默群体
2月13日:一个似曾相识的关键拐点
道歉恢复名誉?追认荣誉?官民舆论场紧急寻求共识
信息对冲:中国舆论场里一场大型的社会试验
“500多万人已经离开武汉”:爆炸性信息的台前幕后
故宫院长道歉:一场与冠状病毒博弈的“信息战”
中药协会的最后一击
华为舆情和“景观社会”
突发舆情事件中的官方发布策略
从近日舆情热点谈城市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赵忠祥:国脸面具下“不甘心”的人生
这个有关“两头婚”的600万点击文章击中无数人痛点
大学开学典礼背后的真相:我们正在迎来“平庸的一代”
当下热点教育舆情背后:中层的风险与焦虑
郑永年怒斥标题党?但他本人也要承担几乎一半的责任
“小镇青年”的崛起和名人饭局的寥落
“揭丑运动”为何在教育界影响最深刻成果最丰富?
网评员的自我修养和工作方法
从知识考古的视角看今天教育的“囚徒困境”和出路
网评员的自我修养和工作方法
丰县李秀娟案:这场“新型舆情”的死结在哪里?
重新考察梁某华谢某芳自杀案:直播型人格和新型自杀
山大的“下半场”
三峡大坝遭遇假新闻最强流量冲刷!我们看到了两个教训
网络舆情的权力转向
7月是女性舆情月,暴露了女性主义在当代中国遭遇重挫
眼下的网络舆论出现了近年来罕见的传播现象
听说中美女主播还要再约?这里有两个建议给刘欣
从贸易战看美国“舆论战”的秘密武器!一句话就能说清了
舆情:响水事故后的这个特殊现象,才值得好好深究
官方发布真相,不应追求“舆情反转”的效果
长三角应警惕和防范“李云龙式“的干部
中国富豪们闹心美国?从近期热点事件看网络舆情新动向
“咪蒙”的命运与背后的三股网络势力
从克林顿看刘强东:“桃色新闻”中的声誉恢复之路
从俞敏洪言论危机谈公众人物如何安全地“实话实说”?
 
欢迎关注专业公众号”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