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杕 || 回到歌唱的本质 ——关于宋彩霞老师词作的简单评述

阿杕 小楼听雨诗刊 2023-04-0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小楼听雨诗刊」
 




回到歌唱的本质

——关于宋彩霞老师词作的简单评述

 

 

目前,中国古典的诗词艺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复兴,正在不断地走进学术,走进大众,走进屏幕,走进学校,走进家庭,走进人们日益充实、日益高质的生活。对现有的古典诗人来说,这是一种非常有利的社会环境。古典诗坛也正在以流派纷呈的创作力和艺术探索来迎合这种氛围。


古典诗坛的流派从大的方面说可以分为三派:古派、新派、中派。笔者于此,向无偏好。但是古,就要古得雅正;新,就要新的透彻;中,就要中的和谐。以此来论,中派在目前还是主流的。


在中国的传统中,诗与词是有分工的,语言是有区别的。所谓诗庄词媚是也。诗居庙堂之高,词处江湖之远。所谓诗言志,词抒情是也。当然,我们今天大概也不必拘泥,以词语为诗或以诗语为词,这都是可以的,都是值得提倡的。为什么?因为说到底,无论诗或者词,最初的起源其实都是歌唱。诗,先秦时代指的就是《诗经》的作品,是周代各种歌曲的唱词。词当然就更不用说了。所以,笔者一贯认为,好的诗词作品必须显示歌唱的韵律。


宋词的歌唱大致有三大种类,起源于花间的北宋短调,情思绵绵的南宋慢词,以及以文为诗、以诗为词的苏辛高唱。有一种说法认为南宋慢词是词学的正宗,以至于慢词曾垄断词坛许多个世纪。直到清代的纳兰容若崛起于词林,为花间短调继脉,一举扭转了慢词独擅的局面。但纳兰在风格上还是偏向婉约一面的。


在笔者看来,慢词拿腔拿调,姿态不易学,但一旦摸准了,则很易写,只要写成了,模样大体就有了,因为慢词不需要秀句,甚至要避免秀句。短调易学却不易佳,短调必须有秀句才好,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慢词的歌唱通常是沉靡的,如泣如诉的,短调则自由得多,明快得多。生活本不容易,笔者愿意读诵的还是明快的作品,还是阳光的语句。宋彩霞老师的词作就具有这种明快和阳光。


宋彩霞老师曾获诗词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荣誉称号,是目前中国古典诗坛极为活跃的一位大家。她无疑是属于中派的。她的作品写的率真、随性、阳光、快乐。她的语言风格濡古出新,平易流畅,健劲有味。


宋彩霞老师的作品,词作要胜于诗作。她的词有宋人风致,但是绝不仿古,尤擅短调,秀句频出,可读可诵,长调也有上佳的表现。本文试图通过大量的举例对她的词作进行一些粗浅的评述。

 


一、隽永的短调歌风

宋老师的短调作品特色是极为鲜明的,秀句频出,颇耐诵。人们总是说,好的作品是耐诵耐品的,其实细细分析起来,耐诵与耐品是有所不同的。诵所重者,是要发之于声;品所重者,是要沉浸于想。耐品不一定耐诵。下面的作品可以展现宋老师短调作品的这个特质。


《卜算子·秋情》:“不是不伤秋,只是秋难控。心上徘徊一个秋,寂寞秋声共。秋雨任消磨,秋趣参差弄。但有秋歌伴雨来,送我秋波梦。”此词写的句句有秋,回环往复,将词的韵律之美完整地呈现。


《卜算子·池塘漫步》:“不是不伤秋,六合依然远。作嫁生涯不得闲,渐失韶光面。人在小池塘,踏浪飞花灿。文字清华小楫舟,携入芙蓉卷。”此词写的率真,但有一点笔者不太同意,作嫁生涯虽然不得闲,但韶光面是不太容易失去的,应改为“恰益韶光面”才好。当然这是笔者开的玩笑。


《行香子·返京车中》:“来去匆匆,西北胶东。看窗前、变幻无穷。一兜新韵,千里行踪。听海滨潮,德州雨,历山风。向秋潇洒,辞晓从容。现如今、也作雕虫。锦囊太窄,好句难工。觅柳梢青,齐天乐,满江红。”此词上片写行程,下片写吟咏,平易明快,说锦心绣口不为过矣。


《浣溪沙·赏梅》:“一树梅红独自看,风吹轻雪也缠绵。神驰已忘暮钟寒。世上几人香在骨?灵中万树翠生烟。此花与我最相怜。”“世上几人香在骨?”真真是词人当然也是痴人的千古之问,而梅花当得此问。


《定风波·春望》:“北海风光望里新,梢头有约问前身。花语曾经言不断,留恋。东君伴我六逢春。浑忘他乡漂泊地,千里。生涯浩荡是诗魂。摇笔烟云生五彩,澎湃。襟怀依旧守天真。”这首词豪迈、自信地写出了作者的诗词生涯。“生涯浩荡是诗魂”“襟怀依旧守天真”说的多好啊。


《临江仙·红梅》:“柔骨偏傲轻雪色,多情天也难禁。清香自如识胸襟。不随桃李艳,为待那人吟。八表云停丸月暗,参差仙籁而今。无痕宿梦苦追寻,横斜疏影瘦,如故是冰心。”此词结合着古人名词的意境,写的缠绵婉转,写的多情深沉。“清香自如识胸襟”,梅乎?人乎?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就在这里。


《蝶恋花·观蝶》:“红湿红飞从不歇,多少烟云,多少无情月。人见只知真似雪,谁知翼上凉和热?弦冷琴声犹未绝,柳色深深,今古何区别?梦蝶醒来情更切,蛛丝暗向窗边结。” “人见只知真似雪,谁知翼上凉和热?”这种抒发哪里是观蝶啊?分明是人生的艰辛。而“梦蝶醒来情更切,蛛丝暗向窗边结”则颇有现代朦胧诗的意韵,带有象征主义的艺术色彩。


宋老师的短调佳作还有很多,她擅于进行这类抒发和吟唱,好句颇多,又非常适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


 

二、真率的长调佳构

短调与长调,它们并不是截然对立的,相关的区别毫无疑问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宋彩霞老师的长调也非常具有可读性。


《满庭芳·次韵文朝将军》:“风暖琼花,霾凝瑞彩,镜天霁色幽芳。玉英真素,云集斗新妆。秾丽妖娆漫与,夕阳映,碧满飞梁。行吟处,泠泠滴翠,万象点池塘。情长,今喜见,乾坤浩气,腾日扶桑。有多少新词,诗意生光。天遣澄清海晏,中国梦,唱响东方。朱弦按,红牙拍板,高咏莫彷徨。”这首是次韵词,写作发挥受到限制,但是层次分明,节奏铿锵,一曲很好的颂歌。风雅颂,赋比兴,皆是诗词的应有之义。


《金缕曲·次韵敬和叶嘉莹先生西府海棠雅集》:“故苑泠泠水。漾西园、翠波清丽,红楼曾纪。淡注胭脂仙子态,占尽春光妩媚。有老树、悲欢都记。一曲清词来海外,趁东风光照朱门邸。说世事,赏花美。海棠红透春光里。这园林、楼台七宝,万千情意。无数沧桑随眼过,多少红颜泣泪。都做了、斑斑文字。禹甸春风圆好梦,看神龙今已腾空起。浮大白,向天底。”此词亦是次韵词。作者对比兴手法的使用是微妙纯熟的,几乎可以看作是对叶嘉莹先生的一曲赞歌,写的深情委婉。“一曲清词来海外,趁东风光照朱门邸”、“无数沧桑随眼过,多少红颜泣泪。都做了、斑斑文字”真是写尽了叶嘉莹先生的诗词人生。


《最高楼·贺周笃文老师八十华诞》:“湘江畔,曾漫数流萤,曾跃马出征。名山沧海长为客,文光常伴寿星明。奏黄钟,歌赤壁,颂清平。更训诂、腕中成大典。又育得、李桃天下满。舒块垒,更餐英。冥搜尽象吞云梦,勾陈索隐起雷鸣。展长笺,白字上,再一横。”此词属于祝寿词,是人际交往中的应酬一类,这类作品往往难于工妙。但宋老师的这首词写的也很出色,特别是“冥搜尽象吞云梦,勾陈索隐起雷鸣”两句大气磅礴,又非常形象。这说明应酬之作也可以写的很好。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三百篇》行役之外,赠答半焉。逮自河梁,洎李、杜、王、孟,无集无之。己实不工,体于何有?万里之外,交生情,情生文;存其文,思其事,见其人,又可弃乎?今而可弃,昔可无赠;毋宁以不工规我?”可为鉴证。


《湘月·遣怀》:“家山旧约,问南飞燕子,因何长别?天上人间寻韵字,甘苦能同谁说?别样芬芳,琼枝摇曳,招引玲珑月。西楼从此,万千风露凝血。谁解象管蛮笺,荷光翠影,句句霜花结。梦里徘徊生羽翼,漫说鸳鸯蝴蝶!鬓发萧疏,词情杳杳,长伴黄金阙。芳菲应在,望中多少奇绝!”此词首句言“家山旧约”,末句言“芳菲应在,望中多少奇绝”,首尾呼应,结体严谨,比兴手法,抒发作者诗词生涯中的感慨。


《烛影摇红·癸巳恭王府海棠雅集》:“春破红深,彩云蘸露真娇嫩。风流天付探花人,真个萦方寸。海外芹泥雨润,要相携、香檀急衮。海棠牵袖,绿柄轻摇,词流成阵。四座清欢,玉杯满酌情相近。天将清梦与诗人,频作东风信。还有弦歌作引。念知音、芳心不尽。万千风露,耿耿星河,都成新韵。”此词是雅集中的作品。“天将清梦与诗人,频作东风信”、“万千风露,耿耿星河,都成新韵”晓畅明快。


《贺新郎·舟游微山湖》:“棹下波能觉。有扁舟、涛声满艇,鹭鸥相约。玄鹤鸣风寻知己,飞遍天涯海角。却总是、阴差阳错。谁借长箫吹九曲,唱平生、碧水高山诺。漫解得、网蛛索。西风驿马无重数。气横秋、心驰八表,最看风度。檐雀帘前忙如箭,低首凝眉忽略。但远望、穴巢失却。碧水芳林何堪觅,听新潮、再把情怀托。振袂起,藐荒漠。”这首《贺新郎》抑扬顿挫,出语健劲,当真是“最看风度”。特别是“谁借长箫吹九曲,唱平生、碧水高山诺。”真是豪放平生的纵情歌唱。


《水调歌头·蝉》:“宿恨对残暑,寂寞不随风。餐烟饮露深树,莫道可从容。总是山盟难许,空有深情暗诉,一一梦云空。夜半对孤影,怕听子时钟。绿阴老,铅泪洗,却情浓。晓星残月,偏照流水各西东。幸有灵犀尚在,更喜宫商相和,琴瑟已相逢。记取同心语,莫忘玉玲珑。”这首《水调歌头》咏蝉,用语精工,想象丰富,像秋水一样流畅。


从总体上说,宋彩霞老师的词作不使用奇谲的意象,不使用难解的典实,她顺势出语,白描成章,绣口即雅,流畅即工。

 


三、暖韵的大量使用

笔者一直认为,韵有冷暖,如绘画的颜料有冷暖一样。以“a an ang ao iu ou”等做韵的韵部大都是暖韵,读起来不冷。虽然笔者承认从纯粹的艺术性来说,冷韵可能更加具有魅力。但是我们的生活里不能都是那样的诗词。诗词不仅是艺术的载体,也是生活的载体,也是情趣的载体,也是休闲的载体。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时候,也许读一读“暗淡轻黄体性柔”要比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更能舒缓我们的情绪。


在全部的《平水韵》中,暖韵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地位,反应出,人类艺术情志的进化就是这样一步步走来的。


《鹧鸪天·得梁东老墨宝〈端为人间送彩霞〉有赠》:“笔自雄奇韵味佳,不须刻意竞瑶花。芝兰手植香盈袖,月桂歌生绿满家。文百帙,气清华。万千桃李漫天涯。芳菲满案谁能比,端为人间送彩霞。”


《蝶恋花·威海至京华车中作》:“车里吟哦真浪漫。仄仄平平,铺向燕山远。把握时间常顾盼,观钟惹起佳人怨。莫问诗缘谁主管。此刻新词,专绕车轮转。一瞥香山心已颤,芝兰漫得秋花绽。”


《蝶恋花·读聂绀弩〈秋老〉》:“又是秋风吹旧帽。不卷珠帘,只卷灯前稿。阅尽人间衰盛草,黄花依旧清香绕。老始风流谁会笑?语涩途艰,细看知音少。且向丛林寻一道,时时自有春风扫。”


《玉楼春·扬州瘦西湖》:“诗情就在西湖畔,风轻细波流拍岸。红鱼逗浪逐兰舟,惹得客人频顾盼。浩歌九曲真情唤,画桥美景长在眼。伊人今日水之湄,正借叶繁书烂漫。”


《朝中措·游金湖荷花荡》:“且将汗水筑诗廊,日子便芬芳。朝看粉红蓓蕾,知她韵味多长。满湖波荡,千墩绿放,对对鸳鸯。向晚一帘幽梦,醒时又见朝阳。”


《蝶恋花·桂花》:“吹雨秋风休打扰,数朵黄花,不怕秋声老。笑看苍天云影渺,匆忙翠盖团团小。梦里灵犀参透早,向晓南园,莫说留香少。转喜深红成一抱,孤芳何必人倾倒。”


以上词作所压的都是暖韵,暖韵在宋彩霞老师的词作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四、极有分寸的现代词汇使用

宋彩霞老师的词作中大量但也是很有分寸地使用现代词汇,特别是古代没有的实词、名词。现代词汇在古典诗词创作中的应用是一个大问题,现代词汇的审美化更是为众多的诗人所关心。一般来说,一首作品的现代词汇含量过大,往往会降低作品的审美指数,这是因为古典的词汇都经过了二千余年无数诗词作品的艺术加持,具有不断熏染而成的且默默散发的审美气质。而现代词汇没有这样的熏染和加持,往往流于直白寡味。但是有分寸的使用则会增加作品的现代气息,取得非常良好的艺术效果。在笔者看来,现代词汇的审美化这个问题,首先不是诗人个体的创作问题,而是整个古典诗坛的氛围问题,它需要时间,需要作品量的积累。


《浣溪沙·京华中秋》:“月色撩人分外柔,秋光万里豁双眸,清风引我上高楼。磊落诗心凭快递,光昌气象付骅骝,澄圆明月正当头。”其中的“快递”一词不仅是现代词汇而且是最近十年或十五年才出现的词汇,这个词汇的使用让这首作品更加明快。


《卜算子·观〈烟雨凤凰〉》:“月淡凤凰奇,水碧清凉界。试向珠帘啼一声,情坠相思海。不是不伤情,只是情难再。收拾悲欢谢幕时,瘦了原生态。”其中的“谢幕”和“原生态”都是现代词汇,让全词颇有很不一样的读诵感觉。


《鹧鸪天·雨中观蒲场中学诗词文艺演出》:“蒲场潮声涨几分,亭台鼓点令销魂。雄狮舞出儒溪韵,快板敲开四寨门。声婉转,语流春。诗词唱响在山村。缠绵最是毛毛雨,化作胭脂虞美人。”此词中的“鼓点”、“快板”、“毛毛雨”都是很现代的词汇,这些词汇的色泽与全词的基本色泽是协调的。使用现代词汇最忌讳今古混乱,色彩不协调,分崩离析。


《鹧鸪天·丽水碧湖湿地》:“古堰古村古庙痕,古窑古树古碑文。香樟叠翠双城道,大港堆青一水春。情脉脉,意缤纷,滩涂治理忘晨昏。碧流飞鹭声传月,取次匀妆眉黛新。”此词“大港”和“滩涂治理”都是现代词汇,这样使用首先是清楚表达的需要,其次也具有一定的审美气质。


《少年游·京华至贵阳车中作》:“两千里路向西南,风物眼中看。蘑菇岭外,直冲霄汉,高速下平川。夕阳一点真红透,脉脉挂霜天。斜照临窗,铿锵给力,闲谱小重山。”此词的“高速”、“给力”都是非常现代的词汇,毫无疑问,这样使用使作品非常具有现代气息。


《踏莎行·见莲花池公园三生石》:“百角初圆,千花渐放。风牵一袖如何向?佳人相问苦相猜,回眸叶下鱼相傍。茎折谁知,露匀一饷。那年那事曾惆怅。三生石畔顾仙娥,银河尚有些些浪。”“那年那事”、“些些”这都是现代词汇。“那+”模式的词语,以及“曾经”这样的双音节词汇,是现代词汇中最先实现审美化的词汇,在诗词创作中得到很多的使用,非常具有深情的韵味,可见诗坛的氛围和作品量累积的重要。


《卜算子·看码头》:“我望水之滨,滚滚争潮汐。无限新生入我诗,颜老诗犹碧。大港为多情,运载春消息。塔吊垂天百丈腾,吊起天南北。”此首几乎可以看作是先锋体的作品。码头,现代工业文明的一个重要节点。作者的用语与工业文明的繁忙也非常契合。“滚滚争潮汐”,“运载春消息”都表现了这种契合。而“颜老诗犹碧”“吊起天南北”等语又豪气满怀,比喻恰切,不失为诗家的咏颂之语。

 


五、尝试恢复诗词的实用价值

为什么在古人那里诗词这样繁盛呢?因为对古人来说,诗词不仅是艺术的欣赏和情操的陶冶,更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以唐代为例,历代唐天子几乎都是具有相当水准的写作者和鉴赏家,对学士出身的人来说,不会写诗,在大唐的官场,你怎么混呢?所谓“唐天子待翰林之厚,虽朋友不如也。”这实际上是唐诗繁盛的根本历史原因。


在现代社会,这种传统是不可能恢复的。但是诗词的实用价值依然值得期待。诗词家参与社会活动,写作相关的诗词,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提升诗词的社会影响,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诗词实践。纯粹的象牙塔中的吟唱虽然优雅,却会让诗词之路越走越窄。


无论有诗还是无诗,宋彩霞老师参加各种活动都积极写作。在笔者看来,这实际上是恢复诗词实用价值的一种努力。比如如下的这些词作都是如此。


《鹧鸪天·赞国航“金凤”乘务组》:“展翼鲲鹏气象高,风华正茂立云霄。一从亮相蓝天后,廿载芳菲万里娇。情万缕,爱朝朝,满腔炽热掬风骚。冲天必有凌云志,大写中华一代骄。”


《玉楼春·观老年合唱团》:“槐阴树下歌成阵,唢呐琵琶弹未尽。音随舞步起飞花,好似流波潮有信。铿锵鼓点敲新韵,来报清明消息近。齐声高唱大中华,九十春秋宏国运。”


《浣溪沙·次韵答李旦初教授〈乙未迎春〉见寄》:“几载奔波西复东。迎霾沐月秀云松。亲聆白雪数飞鸿。要集涓涓千水绿,应扶默默小花红。长歌不朽是清风。”


《浣溪沙·曹妃甸放歌》:“卅载耕耘起海东,巨轮往返掣长风。明珠璀璨缀天红。筑港吹沙新气象。开源舞凤缚苍龙。长歌一曲是黄钟。”


《西江月·孟定芒团传统手工造纸》:“两手铺开亘古,掌心拍出临沧。双江流远谱回肠。都是能工巧匠。一纸青春洁白,千家碧水清芳。芒团技艺物华长。风韵轮番传唱。”


《小重山·班春劝农》:“谁为南溪计梦长?我将流水意、寄沧浪。牡丹红伞各登堂。些些雨、恰好劝农桑。尘世自温凉。风声千万丈、又何妨。惯看天地两茫茫。凭鼓点、能不起铿锵。”


《鹧鸪天·铁岭新城八景之湿地幽情》:“水面风荷傲野荒,芦青蒲厚几分长?日催碧照人将醉,波荡金潭夜未央。心底月,梦中霜,自然生态溯流光。我来正是山花发,十里熏风一瓣香。”


《蝶恋花·读广西民歌手诗词新唱》:“四十年来歌锦绣。曲曲生情,曲曲玲珑透。唱响清明微雨后,琼枝结满相思豆。我读民歌诗百首。字字如花,字字香盈袖。开满宜州花不瘦,歌坛继有回春手。”


 

六、回到诗词的歌唱本质

诗词的本质是歌唱,这是笔者在文章的开头就已经表达的观点。所谓提高诗词的写作水平,说到底就是提高歌唱的水平。歌唱如何深入人心,诗词的写作如何脍炙人口,他们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宋彩霞老师的作品中经常有“放歌”等字样,可以说是抓住了这个本质。


从这个角度出发,你是愿意整天听哭哭啼啼的歌曲呢?还是愿意听阳光明快的歌曲呢?宋老师的词作基本不做凄然之语,她是浸透着女性婉约特质的豪放派词人,即便在表达深沉的时候也是如此。


《蝶恋花·读聂绀弩〈归途〉》:“信口文章容易得,一笔尊前,滴尽东风黑。雪拥关山天道窄,锥心坦白人愁直。扪虱纵横成痼疾,暮去朝来,不辨江南北。花落风狂诗霹雳,乌云一路朝天立。”此词应是表达深沉的内容的,作者出语之健劲令人惊叹,“暮去朝来,不辨江南北”,“花落风狂诗霹雳,乌云一路朝天立。”这是多么豪放的以扬代抑的词句啊!


《玉楼春·登黄鹤楼》:“临阶一曲梅花落,鹦鹉洲头帆寂寞。梦中历历是新歌,北塔晴川曾有约。冲天不见飞黄鹤,一派秋声吩咐着。烟波莫问醉如何?我与诗仙来对酌。”这首词构思率真,出语豁达、自信,是欢快的歌声。


《南乡子·过东湖》:“故地复重游,云步凌波小钓钩。点水沙鸥频缭绕,回眸,雾掩垂杨老树头。好梦总清柔,风起风停水自流。我恋东湖湖恋我,悠悠,不再娇枝替雨愁。”此词所要表达的内容是很有些悠然与缠绵的,一句“不再娇枝替雨愁”,完全展现了阳光的宋氏风格。


《临江仙·雪》:“特地银妆来入境,此番践约寒冰。光含晓色结高情。玉龙多少爱,怎会任零丁。落到人间归不得,红尘道上难停。飞花有意恋新庭。扶摇如可借,从此霭云轻。”此词为咏物体,意境极佳,与古今名作相较豪不逊色。笔者认为是作者的重要代表词作之一。“落到人间归不得,红尘道上难停。”每一个有生活、有追求的人不都是这样吗?“扶摇如可借,从此霭云轻。”既是豪放的期待,也是美好的祝福。


能进行阳光歌唱的作者,也一定能表达深沉婉转的内容。下面这首词创作经年,笔者于七、八年前就非常喜欢,现在仍复如是。那么就让这首《满江红》来为这篇粗浅的文章作结吧。


《满江红·秋荷》:“莫便秋风,吹瘦这、一池仙客。冷云水、更寒清梦,雨声堆积。岁月无多枝易老,乾坤虽大身难适。渐霜紧、辜负了葱茏,空相忆。追往事、今非昔。红易减、娇羞失。恨西风无限,晚来天色。鸿雁不传千里梦,秋蝉叫断三更笛。隔烟波、不灭是相思,来生觅。”

2018.11.3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阿杕,1970年生,辽西人,现居抚顺,高级工程师。倾情国学,于十三经等儒家经典、先秦诸子、前三史颇为属意;喜学诗,亦喜学赋,然少有所成。

作者 | 阿  杕  摄影 | 细草轻香编辑 | 章雪芳  审核 | 小楼听雨

戳它会是什么样.......

小楼周刊(105):

每周试玉(99):嘉宾【安全东   阿杕  昨夜】

【小楼听雨】2018年(7-9)月专辑目录

阿杕 ‖ 再谈屈原——说说人性对神性的解放及其它

宋彩霞 || 新时期诗词的独特书写 ——寰球华人中国梦·第二届深圳杯优秀诗词解读


一楼看天下:

中华诗词研究院 叶嘉莹 周退密  杨逸明  林岫   

郑欣淼  寇梦碧 曹长河 周笃文 李树喜  范诗银

赵仁珪  王蛰堪 熊东遨 叶元章 魏新河 赵京战

楼立剑 熊盛元 钟振振 刘征  吴祖刚  蔡世平

王翼奇 尚佐文 林峰 杨金亭 刘庆霖 田遨 星汉 

陈仁德 安全东 林从龙 邓世广 周啸天 梅庐

王海娜  苏小隐 郑力 蒋世鸿  陈良  李文朝

崔广礼 谭伟媛  殊同 喻蘅   刘郎  雷海基   

郭定乾  谢莹  李昊宸  杨子怡  李荣聪   刘川

方益洪 丁欣  王志伟  曼珠  苏俊卿  马星慧  

凌钺一  苏王曦  朱汝略   杨启东  高先仿  

无名  叶文范   孟云水   李海霞  三江有月  

潘乐乐   崔杏花  郭顺敏  凌大鑫  范东学   

西风钱塘   严野夫  周达  哈声礼  叶向东   

巴晓芳  李国军   张家安  李国新  冯南钟  

程皎  周戊香 席度  陈琳藩  秦绍遥  苏菲

张海鸥 吴未淳 姜玉峰 孔汝煌 杨敏 张淑萱

张家安  江合友   梦烟霏  抱朴书生  何振山   

刘利漫   由社   郑晓京 王海亮   凡无尘   

杨新跃   郭庆华   高求志   王婉丽   弄影   

韩丽阁    戴根华  王建强  曾少立   王一川   

冉长春  康福  黄旭   李恭震  徐鹏   章旭

白秀萍 孙延红 毕小板   胡逆风  杨琀  任倞   

于钟珩  陈兴  杜琳瑛   凌泽欣   李亚丹  了凡

 孙临清   石屋诗舍    麦笛儿    郁时威   

化谷金青  王跃东  肖三羊  梁鸿鹰  杨勇民 

 孙琴安  马力   林峰(香港)  林培养   梦欣  

叶良俊  胡文汉 陈继豪  风清 金水  老树画画 

苏些雩 池健 詹骁勇  邹国荣 黄祥寿  海上清音   

陈少平 大有同人  林崇增  苏俊  韩倚云 楚之氓  

陶汉清 曾少立  刘学敏  班美茜  黄浴宇  洪君默 

郭爱萍  醉龙  蔡世 曾齐禄  张柳  刘继鹏  

时间鸟 空空  皇甫国 周粟庵 沙漠海 杨光胜

郑玉伟 沈旭納  张海燕 章一菲 诗词家人 邵红霞 

郭宏伟  王震宇  陈引奭  姚海宁 徐中美   江岚

雪馨  胡迎建  王国钦 张忠梅  徐中秋  陈一凡 

毛谷风  阿袁  何其三  何鹤  汪超英  李利忠  

汪冬霖  何智勇 汪 亮  古汉新  省吾 张梅琴  

汪康哉 何春英 丁金潮  赵玉  任战白  李含江  

孔梅 张文富 程良宝 缥缈鸿影 刘南陔 邢容琦   

 张明新  时新  包德珍  如果   姚泉名  李伟亮  

独孤食肉兽 李致音 廖国华 龚霖 古求能 烛焰

武立胜 高中昌 蓝天孤鹤  李蔚斌  张栋  楚成 

孙寅   韦树定  张青云    刘能英  傅璧园  

陈衍亮  梦也无声   卢竞芳  蝴蝶庄生   楚家冲  

常永生  成德俊 王德珍   焚琴煮鹤 李明科

王跃平  王艳玲  葛勇  了了堂  吴承曙  晋风  

李育林 李梦痴  寒颤星 一粟斋 兰心 梅子卿卿 

 何革  李葆国  高昌  刘雁来  曹辉  布凤华   

莫真宝  宋彩霞  袁履庄 郑万才 李文庆  贾智德  

张立挺 张晓虹 潘朝曦 留取残荷 孙怀中  平沙

李宗健 胡社桥   沈沪林  王卓平 四知堂主人

孙全元  季军 潘泓  邱红妹 常立英 喻军 邓建军

黄旭 王传明 武阳 鲍淡如 李爱莲  段维  安燕梅

赵玉林 余一睿  秋水轩  张春义  喻石生 倪卓雅

冯晓  汤敏  祁冠忠  刘刚  许锦星    王義勝  瞿若

冬宁 沈利斌  周铭耿  甄秀荣  史济民  陈逸卿     

施提宝 那成章  王敬仁  曹世清  莫林  陈良誉  

胡树民  丁汉江  胡立宁  丁德明  卢景沛    曹森  

张祚勋  陈繁华  李忠利    落日长河 寒剑 蓝青  

北极狼獾 周向东 何湛兮  孙德生 杨厚均

王善同 赵宝海 寤堂 张比 白衣卿相 李经纶

冯仲平 杨雪窗 钟家仲 郎晓梅 周逢俊 丘成桐

高玉林 楼炳文 钱志熙

李元洛  杨叔子 王玉明 吴硕贤 刘鲁宁 章雪芳

长按二维码关注,留言或转发


点击“阅读原文”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今日头条】【搜狐网】【凤凰新闻网】【UC网】【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等平台同步刊出。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并查收!!!小编由于精力有限,不再一一转发。作品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需要刊用和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小窗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