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归樵:一诗一得(361—370)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
一诗一得
此诗从翻转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句作戏,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写出大疫之下,人人自危的严峻现实。(归樵)
362客夜不寐江湜(清)县斋僧寺偶同城,寒夜闻钟百八声。一杵一声无误打,是谁听得最分明?
“百八声”,一百零八次钟,即“醒一百八烦恼之睡”。“无误打”说明诗人已然听得分明,但结句“是谁听得最分明?”的追问,使饱含历史宗教文化色泽的“钟声”,更俱深意,更见韵味,表达亦更加强烈。(归樵)
363野兴六首之六江湜(清)槐树千年知孰栽,槐枯藤欲大于槐。村翁生在槐枯后,只见藤花几十回。
千年槐枯,青藤欲大,村翁虽老,亦生于槐枯之后,所见藤花不过几十回耳!时间感与沧桑感在复字的妙用之下,层层递进,流转自然,更具感染力。(归樵)
364湖楼早起二首其一江湜(清)面湖楼好纳朝光,夜梦分明起辄忘。但记晓钟来两寺,一钟声短一声长。
“湖楼”“朝光”下,本来“分明”的“夜梦”却因“两寺”“晓钟”而“辄忘”,一短一长的钟声意象,独具兴味,是赋予诗人探视内心、领悟生存的象征。从结构看,一二句写时间,三四句写空间,代入感很强,读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一首好诗只有通过空间和时间的相互架构,才能把完整的诗境充分呈现出来。(归樵)
365深夜江湜(清)思乡深夜正愁生,六扇西窗忽半明。独有天衢无梗塞,又看一月在空行。
首句写“深夜”“思乡”“愁生”,第二句便宕开去写月亮,三四句顺着二句写下去。“天衢无梗塞”,“一月在空行”。从“独有”、“又看”可见虽是写景,实为抒感。此谓寄情于物,托感于景手法,使思乡之愁更加浓烈。(归樵)
366兰山道中江湜(清)
石路无尘一径斜,春风茅店野人家。山田绿尽耕初起,闲著一村红杏花。
从“石路”“一径斜”,到“茅店野人家”,从“山田”到“一村”,如移动的电影镜头,极具视角的流动感;“无尘”、“春风”、“初起”、“闲著”寄情田园的思想表现得明朗而热烈;“绿尽”,“红杏花”的着色情感,最能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如此种种,充分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归樵)
367舟中二绝其二江湜(清)我向西行风向东,心随风去到家中。凭风莫撼庭前树,恐被家人知阻风。
一二句写逆风而行,希望风带去对家人的思念。三四句一转,说无情的逆风不要去撼庭前之树,恐被家人为我阻风而行担忧。“阻风”颇有深意,暗示诗人身处逆境。诗人的矛盾心理于虚处表达,言外之意尽出。这种反转的手法往往出人意表,可谓曲尽其妙。(归樵)
368道中绝句共录十三首江湜(清)岭路如弓弯复弯,一弯转过一重山。如何天路犹山路,鸟在空中也自环。
本来天空无所谓直路弯路,但人在“岭路”,弯转盘亘,举头“天路”犹如“山路”,连飞鸟也自盘旋。“弓”、“弯”、“转”、“环”曲折反复,极写“天路”、“山路”一样崎岖,人鸟同样艰难。极大的强化了诗人境遇之坎坷。(归樵)
369舟发石头城夜作金和(清)凉云断处远天青,两岸菰蒲万斛萤。饮惯石头城下水,如今著我作飘萍。
“饮惯石头城下水,如今著我作飘萍。”这种带有折逆矛盾意味的联想,最能增强感染力,强烈表达出诗人即将离家远行,成为漂泊他乡游子的心境。(归樵)
370春闺曲金和(清)也卷重帘也倚阑,暗缄柳絮寄人看。东风用尽开花力,吹上侬衣只是寒。
东风尽力吹开了百花,何以吹上侬衣,却只觉寒意,未觉春意。委婉曲折地传达了闺情之复杂。“东风用尽开花力”才是这首诗的亮点,是诗人经过想象的变形术塑造出来的意境,可谓匠心独运。(归樵)
少年曾牧牛于柳溪之畔,采薪于桃林之野;老来欲固守于幽怀心斋,回归于天然纯粹,便有归樵别名。喜读诗词,偶有一得;好乱涂鸦,聊补性情。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声明:部分图片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百度】【今日头条】【华人号】【都市头条】【搜狐网】【凤凰新闻网】【UC浏览器】【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并查收!!!
检索更多作者请点击下面:
一楼看天下:
关于投稿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如果喜欢,请点亮右下角在看,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