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获奖作品大家评

关注并转发 小楼听雨诗刊 2023-04-0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小楼听雨诗刊」


初登鹳雀楼有记

何鹤名楼久仰始登攀,鹳雀无踪寻旧篇。九曲波涛横万里,几行诗句立千年。心高应览群山小,路窄须争一步先。绝顶风光堪纵目,襟怀国梦到云天。注:此作获“第三届鹳雀楼杯全国诗词大奖赛”第一名。(按点评先后顺序)


欧阳鹤

首联起兴,说明登楼之旨意。鹳雀楼之所以名传千古、誉满神州者,源于唐诗人王之涣之一首七绝《登鹳雀楼》。此次登临,鹳雀虽已无踪,但王之涣旧篇仍在,可以一览壮丽风光,体验王诗之意境,不负久仰之情,诚人生之快事也。中二联,格律铿锵,别开新境,为全诗之精华所在。颔联以“九曲黄河,波涛万里”极写登楼所见作为陪衬,凸出王诗“几行诗句,鼎立千年”之崇高地位,高屋建瓴,气势磅礴。颈联效仿王诗在哲理上升华,上句用“心高”甚好,由景入情,由情入理,似比单纯由景入理更深一步,启人心智。但此联尚有可推敲之处,上句“应”字有非真实感悟之嫌,下句“路窄”宜“争”乎?抑让乎?也需据实而定。尾联收拢全篇,由古及今,就景抒志,以襟怀国梦作结。总之,此诗谋篇有序,韵谐律正,别生新意,情、理、景交融,纵有微疵,仍不失为上乘之作,能在“第三届鹳雀楼诗词大赛”中夺冠,亦属名至实归矣。[欧阳鹤:《中华诗词》原副主编]


林峰

鹳雀楼倚天振翼,耸汉凌云;独立中土,雄镇蒲西。兼之季凌绝唱,压倒全唐,便称之为天下“名楼魁首”亦不为过也。千年以降,骚人墨客,多有吟咏也。此诗亦写登楼观感。诗人久慕名楼,于斯登临,可谓一偿夙愿也。然欣喜之余,亦感慨万端也。碧宇茫茫,不知鹳雀何处;红尘滚滚,唯余旧篇在眼。诗人如此起笔,平缓中见舒展,亦为下文作一导引也。九曲波涛奔腾万里,数行诗句雄视千年。大笔渲染,如画师泼墨,重彩淋漓。使景象壮阔,奇峰突起,气势顿生也。至颈联转折处则更具慧心:群山尽小,可见志向之高;前路险窄,须凭争先之勇。此诗人自况,亦可见作者为人处世之达观、之善悟,使方寸之间顿涵稀世真理。读之使人拔云见日,心窍顿开。一如东坡所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也。待到绝顶之上,凭栏远眺,风光无限。诗人亦豪情满怀,气概凌云,直欲随心头大梦,翱翔九天。因诗人此间之愿景即民族复兴之梦想也。国运盛,则文运盛;社稷幸,则诗人幸也。诗人已将个人情怀与家国命运融为一体,小中见大,平中寓奇。乃缩万里于咫尺,运四两而动千钧之笔法也。如此作结,诗中寓义又翻进一层,使诗境愈远,诗格愈高也。王国维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倚声若此,品诗亦无例外也。古往今来,咏鹳雀楼诗早已不绝于耳,但如此另具只眼,别出新裁者,洵不多见也。摘自《中华辞赋》[林峰:《中华诗词》副主编]

赵京战

最近有幸拜读了何鹤先生的一首七律《初登鹳雀楼有记》,感到眼前一亮,似觉一阵清风吹来。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欣赏体会。反复把玩,掩卷深思,觉得此诗最大的特点是,谋篇得体,章法严密,环环相扣,句句照应。作者紧紧抓住鹳雀楼的特点,同时紧紧抓住王之涣的诗句,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出成熟的艺术精品。第一句“名楼久仰始登攀”从鹳雀楼入手,开门见山,引发下文,引领全篇,悄然无声地给全文定下了基调,开篇便先赢一着。紧接着第二句“鹳雀无踪寻旧篇”迅速引入王之涣的诗境,大胆借鉴崔颢“此地空余黄鹤楼”的韵味。第二联“九曲波涛横万里,几行诗句立千年”,开始回味发挥王之涣的诗句,“九曲波涛”这不就是“黄河入海流”么?“几行诗句”这不就是王之涣的四句五绝么?第三联“心高应览群山小,路窄须争一步先”。这不就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么?其中“路窄”一语,正是楼梯狭窄、拾级而登的具体特征。尾联“绝顶风光堪纵目,襟怀国梦到云天”,又把王之涣的诗句转换为现代的思维形式,把时代的色彩巧妙地融合了进去,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我们知道,有了鹳雀楼,才有了流传至今的王之涣的诗;有了王之涣的诗,才有了流传至今的鹳雀楼。诗以楼传,楼以诗传;楼是诗的物质载体,诗是楼的精神境界。作者登楼抒怀,句句不离鹳雀楼,同时又句句不离王之涣的诗。这样就抓住了要害,抓住了典型形象的典型特征,因此,诗的艺术创作是成功的。诗的章法结构,体现了作者的语言能力,也体现了作者对七律的把握能力。[赵京战:鲁迅文学奖评委、《中华诗词》原副主编]


马斗全

大作接连获奖,可喜可贺!此首颔联甚佳而尾联弱了点,似不如伊犁获奖一首耐读。二是国梦到云天句无法评,而评委会大概正因国梦二字而重之。[马斗全: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郑雪峰

此首七律“几行诗句立千年”推重王之涣,谓其诗可与江山风物并为不朽,意重言大,而表达得非常形象。一步争先当是与作者同时登楼的人比较多,由此妙想迁得,蕴含哲理,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一机杼。又与“心高”一句铢两相称,作者的胸襟识力俱见。由于契合登楼的所见所感,故虽为理语而不空泛枯燥。结句连带时事,可谓高昂的主旋律之作。[郑雪峰:《中华书画家》编辑、著名诗人]  


魏新河

通篇浑成,章法谨严,气韵不凡。寄情理于景中,得意趣于句外。不乖古,合于时,继先贤之古韵,成当代之佳作。[魏新河:原空军大学教授、学者型诗人]  


星汉

此诗大佳。一是立意高远。登高不忘国事,尾联可见。二是富有哲理。留有思考余地,颈联可知。三是情怀豪迈。登高所见所感,心雄万夫。四是对仗工稳。诗中六用数字,恰到好处。尾联“绝顶”二字使用不当。[星汉:中华诗词学会顾问、著名诗人]  

邓世广

袁枚诗云:“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辞。”其此之谓乎!是作首联以登楼寻诗振起,颔联以弥望九曲黄河波涛万里,歆慕几行诗句兀立千年继之。眼前景,心中事,既与首联承接自然,且已为颈、尾转合预做铺垫,井然有序,而不故做惊人之语,便是高妙处。颈联阐发观感,其出句化用少陵望岱原意,以衬托斯楼之高,对句乃知作者志存高远不甘人后,诗人性情,大抵如此。尾联化无限风光在险峰诗意,继以纵目云天不忘国梦喻示襟抱,而使身在绝顶,心怀华夏情怀再上层楼。全诗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而起承转合,跌宕之势存焉。且以“更上一层楼”为主题,立意进取、拼搏、图强,体现了举办方激励世世代代炎黄子孙追求理想境界之旨,是作寓高雅于平淡,情景交融,格律严谨,宜其云楼折桂也。[邓世广:《昆仑诗词》主编、著名诗人]  



田子馥

《初登鹳雀楼有记》是一种发现意义的“生命态度”,具有独到的视角,独到的发现,虽然是旧题目,却开掘了新意境。前两联很精练地写出《登鹳雀楼》的生命价值,千年不朽的意义;后两联开阔了王诗的哲理,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点化和上升到“人”的心灵世界。“心高”“路窄”一联,是这首诗的灵魂,点睛之笔。“更上一层楼”未必“心”也同上,只有“心”“更上”,才有自己独特的感觉,才算新的觉醒。尾联的“纵目”是“应览”的补充和升华,以“国梦”,把这首诗的意境推至至高点。[田子馥:原《新文化报》总编辑、著名文艺评论家]  


熊盛元

襟间风起,笔底涛喧。首尾两联见作意,中间二联则不惟抒壮怀,且蕴含哲理之思致。起句用邻韵,孤雁入群格也。[熊盛元: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诗人]  


陈廷佑

鹤兄诗作,立意巧,下笔狠,手法老辣,此律尤彰。特别颔联建时空之纵横二轴、颈联拓远近之宏微两极,于名楼名句之基,开新篇新韵之境,令人感佩。[陈廷佑:原中央文史馆办公室副主任]  


莫真宝

此诗气脉流贯,开篇直接点出登楼之由,暗用王之涣故事。颔联紧承,上句纯写自然之景,浓缩《登鹳雀楼》诗意,但更具咫尺万里之势,笔意更加精练;颔联下句,称赞王诗短篇而成一代经典。颈联在王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意上,作进一步阐发,指出心志高处,不以尘俗介怀,路窄艰难,更须奋勇争先,将王诗“能指”联到“所指”,虚处落到实处,而更具有警示意义。尾联登楼游览,极目江天,风光虽好,但应心系家国,关注黎庶社稷,这样,作者从一己之怀联系到家国情思,既回应开篇久仰登楼,又使全诗意境高远,超拔豪迈。全诗起承转合,一气呵成,中间两联对仗精工,有宋调意远之趣,体现近体声律之妙。如能化为流水对,当更令人激赏。[莫真宝:中华诗词研究院学术部主任]  


李静

此作中二联极见笔力。次联细大对举,文章不朽,千古盛事,道出此楼佳处,移易他所不得。三联更擅胜场,“穷目”乃缘“心高”,“路窄”更须奋力登攀“争先一步”,处处合乎此楼风景,而寓世界人生大意,警醒动人,诚昂扬向上之作也。[李静凤:网名青凤,著名诗人]


雍文华

首联:名楼永立,鹳雀无踪,宇宙无穷,人亊代谢。颔联存接而有变化。颈联宣示:追求生命的永恒价值,应心存高远,步要争先。实现中国梦乃是我们最大的人生追求,尾联升华作结。所谓片言明百意、坐驰役万景,所谓渟蓄渊雅、妙骋心机、情志所托,以意为主,是之谓也。[雍文华:中华诗词学会原副会长]


熊东遨

由“寻旧篇”入题,带出“久仰”、“初登”之感,历史沧桑在目。颔联时空交错,气象具足,亦甚佳。颈联以下忽立许大意思,心雄万夫,凿池贮青天,举杯收甘露,常人未敢想也。吐此豪语,其意或在扣住时代“主旋律”,若然,则“正能量”自然富之。[熊东遨:湖南文史馆研究员、著名诗人]


彤星

楼以诗名,鹳雀楼其一也。诗人初登,心不在鹳雀之踪影,而在唐人之诗篇也。诗起而扣题,一个“寻”字深寓情致焉。颔联承前,一状眼中黄河之壮阔,一道心底诗篇之久远。“几行”对“九曲”,“千年”对“万里”,连下两组数字,贴切而工稳,尽象而显意,诗之一大亮点也。颈联转而抒写感慨。“心高应览群山小”,化用杜甫《望岳》结句,不足为奇;“路窄须争一步先”,虽本小平同志“敢闯,感冒”之教诲,却自铸新象,张扬敢为人先之时代精神。此乃诗之新境界也。余所以看好该诗亦在此也。诗结以“襟怀国梦到云天”,卒章显志。敢为人先之目的在于实现中国梦,亦只有敢为人先才能实现中国梦也。唯“绝顶风光堪纵目”一句稍感弱些。前面“九曲波涛横万里”,已“纵目”矣,“心高应览”,又“纵目”矣。似应相避焉。总之,诗好。体正,词达,韵谐,意新,亮人眼目,振人心志。较之芸芸导游之篇章,实为难得之佳什也。[王同兴:著名诗词评论家]


梁东

何鹤此律,佳构也。照说,李白之于黄鹤楼,都有“崔颢题诗”之叹,而何鹤之于鹳雀楼,不但未因“之涣题诗”而却步,相反,登楼不为观景,直接冲着王诗而来。王诗,与九曲黄河对应的是依山白日,视野所及,一横一纵,深远而阔大。何诗,与九曲黄河对应的是王之涣的千古名篇,视野直指时空千年,探求历史深处,新意出焉。此诗,以气格为胜。首联从容出句却突兀入题。颔联相应承接,意脉不断,使主题深化。颈联警策而富于哲理。尾联则从千年直及时下,与民族崛起的步伐相衔接,意念直擎云天。层楼上至绝顶去纵目,是九霄之上的中华追梦的历史进军,写出诗人的胸襟与民族的抱负。[梁东:《中华诗词》杂志社原社长]


高昌

这首诗另辟蹊径,选择以初登为题,视角巧妙而独特。因为是初登,所以有很多新鲜的感受要传达给读者。又因为有无数歌咏名楼的名篇在前,所以诗人心中又有一份炽热情怀酝酿已久,迫切地需要抒发。于是动之于心,书之于笔,眼底风光和心头感慨如九曲波涛冲破情感的闸门,汪洋恣肆而来。不过,诗人并没有一任情感波涛任意泛滥,而是非常节制地进行了一番理性表达。纵目群山,思接千载,新颖深邃,思想和思辨的分量很重。最后一句将境界拓至广袤浩瀚的云天之间,并以极富时代感的中国梦作结,贴切自然,充满正能量。我尤其欣赏这首诗中的“心高应览群山小,路窄须争一步先”这一联,状名楼实景,抒胸中块垒,意蕴深厚,工稳老辣。诗人以平常语,道非常意,令人难忘也。[高昌:《中华诗词》主编]


杨逸明

律诗要符合平仄、押韵、对仗等诸多要求,很易写得呆板。七律要写到灵动,无赘语,全篇能跌宕起伏,两联有出色的对句,颇不易。此诗有好的句子。第一亮点在第四句,鹳雀楼屡毁屡建,正是因为有了能流传一千多年的二十个字的一首五绝。一个“立”字,很符合鹳雀楼的身份。另一亮点在第六句,有人生的经验和志向所在,当然是一个心态年轻、积极有为的人的想法。老汉我就不争此一步,路窄处躲之还唯恐不及哩。首联交代凝练利落,尾联归结到“中国梦”,收到大气厚重的效果。七律写到如此,读来畅快。[杨逸明:中华诗学会顾问、著名诗人]  
编辑/章雪芳  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191):2020年第二十五期

每周试玉(185)|嘉宾【邹国荣  李明科 肖三羊】

【小楼听雨诗刊】2020年(1-3)月目录

首届【人间要好诗】诗词有奖活动完美结束(朗诵视频纪念版)

“人间要好诗”第二届诗词大赛结果公示

《小楼听雨诗刊》2020庚子新春大拜年

第三届【人间要好诗】征稿启事


书 讯


《当代诗词百首点评》原书售价39元,现价35元一册(含邮费)。请需要购书的诗友,联系微信号15021309959,附上:名字+手机号+收件地址+邮编等信息以便安排邮寄。谢谢支持!!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声明:部分图片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百度】【今日头条】【华人号】【都市头条】【搜狐网】【凤凰新闻网】【UC浏览器】【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并查收!!!


检索更多作者请点击下面:


一楼看天下:

中华诗词研究院 叶嘉莹 周退密  杨逸明  林岫   

郑欣淼  寇梦碧 曹长河 周笃文 李树喜  范诗银

赵仁珪  王蛰堪 熊东遨 叶元章 魏新河 赵京战

楼立剑 熊盛元 钟振振  吴祖刚 蔡世平王兆鹏

王翼奇 尚佐文 林峰 杨金亭 刘庆霖 田遨 星汉 

陈仁德 安全东 林从龙 邓世广 周啸天 王亚平

王海娜 苏小隐 郑力 蒋世鸿 陈良 李文朝 杨启宇

崔广礼 谭伟媛 殊同 喻蘅  刘郎 雷海基  梅庐

郭定乾  谢莹  李昊宸  杨子怡  李荣聪   刘川

方益洪 丁欣 王志伟 曼珠 苏俊卿 马星慧 刘征 

凌钺一 苏王曦 朱汝略 杨启东 高先仿 沈家庄   

无名 叶文范 孟云水 李海霞 三江有月 苕溪客

潘乐乐 崔杏花 郭顺敏 凌大鑫 范东学 张桂兴  

西风钱塘 严野夫 周达 哈声礼 叶向东 付顺兰 

巴晓芳  李国军   张家安  李国新  冯南钟  

程皎  周戊香 席度  陈琳藩  秦绍遥  苏菲

张海鸥 吴未淳 姜玉峰 孔汝煌 杨敏 张淑萱

张家安  江合友   梦烟霏  抱朴书生  何振山   

刘利漫  由社 郑晓京王海亮 凡无尘  王政佳

杨新跃 郭庆华 高求志  王婉丽  弄影 李同振

韩丽阁 戴根华 王建强 曾少立 王一川 沈家庄 

冉长春 康福 黄旭 李恭震 徐鹏 章旭 杨慧芳

白秀萍 孙延红 毕小板   胡逆风  杨琀  任倞   

于钟珩  陈兴  杜琳瑛   凌泽欣   李亚丹  了凡

 孙临清 石屋诗舍 麦笛儿 郁时威  沈华维 张岳

化谷金青  王跃东  肖三羊  梁鸿鹰  杨勇民 

 孙琴安  马力   林峰(香港)  林培养   梦欣  

叶良俊  胡文汉 陈继豪  风清 金水  老树画画 

苏些雩 池健 詹骁勇  邹国荣 黄祥寿  海上清音   

陈少平 大有同人  林崇增  苏俊  韩倚云 楚之氓  

陶汉清 曾少立  刘学敏  班美茜  黄浴宇  洪君默 

郭爱萍  醉龙 曾齐禄  张柳  刘继鹏  唐定坤

时间鸟 空空  皇甫国 周粟庵 沙漠海 杨光胜

郑玉伟 沈旭納  张海燕 章一菲 诗词家人 邵红霞 

郭宏伟  王震宇  陈引奭  姚海宁 徐中美   江岚

雪馨  胡迎建  王国钦 张忠梅  徐中秋  陈一凡 

毛谷风  阿袁  何其三  何鹤  汪超英  李利忠  

汪冬霖  何智勇 汪 亮  古汉新  省吾 张梅琴  

汪康哉 何春英 丁金潮  赵玉  任战白  李含江  

孔梅 张文富 程良宝 缥缈鸿影 刘南陔 邢容琦   

 张明新  时新  包德珍  如果   姚泉名  李伟亮  

独孤食肉兽 李致音 廖国华 龚霖 古求能 烛焰

武立胜 高中昌 蓝天孤鹤  李蔚斌  张栋  楚成 

孙寅   韦树定  张青云    刘能英  傅璧园  

陈衍亮  梦也无声   卢竞芳  蝴蝶庄生   楚家冲  

常永生 成德俊 王德珍 焚琴煮鹤 李明科 李同振

王跃平  王艳玲  葛勇  了了堂  吴承曙  晋风  

李育林 李梦痴  寒颤星 一粟斋 兰心 梅子卿卿 

 何革 李葆国 高昌 刘雁来 曹辉  布凤华  一苇

莫真宝  宋彩霞  袁履庄 郑万才 李文庆  贾智德  

张立挺 张晓虹 潘朝曦 留取残荷 孙怀中  平沙

李宗健 胡社桥 沈沪林 王卓平 四知堂主人

孙全元  季军 潘泓  邱红妹 常立英 喻军 邓建军

黄旭 王传明 武阳 鲍淡如 李爱莲  段维  安燕梅

赵玉林 余一睿  秋水轩  张春义  喻石生 倪卓雅

冯晓  汤敏  祁冠忠  刘刚  许锦星    王義勝  瞿若

冬宁 沈利斌  周铭耿  甄秀荣  史济民  陈逸卿     

施提宝 那成章  王敬仁  曹世清  莫林  陈良誉  

胡树民  丁汉江  胡立宁  丁德明  卢景沛    曹森  

张祚勋  陈繁华  李忠利    落日长河 寒剑 蓝青  

北极狼獾 周向东何湛兮德生 杨厚均李秋霞

王善同 赵宝海 寤堂 张比 白衣卿相 李经纶

冯仲平 杨雪窗 钟家仲 郎晓梅 周逢俊 秦凤 

高玉林 周冠钧 高凉 傅震宇 江化冰 马春

楼炳文 刘雄 燕河 何薇薇 王永江 岳连婷

陈海洋 莫雨涵 胡彭 王增强 唐金梅 林丫头

静如 沈鹏云 汪守成 张福有 欧明俊 布文

眉卿 李豪逸 月晓风 赵章武 许东良 于文政 

赵迪生 康永恒 史耀华 黄飞鹏 陈志文 黄有韬

王建强 王跃平 王德珍 于文清 梦白庐 郑虹霓

剑尘 庄子云 龙佩 蔡淑萍 黄志军 梅振才 朱鸿飞

殊熠 百合 李寒秋 王金龙 罗伟雄 林凌凤 李寒秋

徐明 徐敏  大曾 朱雪春 洪子文 释圆一 骆春英

孟依依 陈伟强 冯青堂 陈锦平 张娟 王岳 陈伯玲

承洁 杨卫真 孙双平 曾拓 崔德煌 汪良忠 王家麟

曾继全 黄勇辉 陈廷佑 卢象贤 辞醉雪 周星华

萧雨涵 范义坤 陈晓敏 刘晓燕 李晓刚 王春艳 

孙文 高寒 紫筠 孟宪静 武斌 蒋昌典 朱宁 陈虹

李军 滕伟明 紫筠 赵丽 李静凤 楚儿 于虹霞

梅岗 傅义 横道子 谭顺统 张虹 付向阳 李广亮

半隐庐 江南雨 柳五 彭明华 半隐庐 李向青

负离子 张智深 梦也无声 陈显赫 莫真宝 黎正胜

陈永正 钱志熙 丘成桐 黄维樑 蔡厚示 张文胜

李元洛  杨叔子 王玉明 吴硕贤 刘鲁宁 章雪芳


关于投稿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如果喜欢,请点亮右下角看,并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